万里归途

战争片大陆2022

主演:张译,王俊凯,殷桃,成泰燊,张子贤,陈昊宇,王迅,万茜,李雪健,李晨,王智,吴京,温韬,吴恩璇,国义骞,谢承颖,李路琦,赵梓冲,王照清,朱超艺,闫昌,李凯,谢欣华,侯晓童,穆丽燕,奥梅尔·乌扎克,埃兰·艾哈迈德·洛特夫·拉吉·阿尔加赫菲,小伊万·马弗里克,尤金·芬克尔,埃米尔·扎格鲁尔,艾哈迈德·穆罕默德·贾比尔·阿尔卡索姆

导演:饶晓志

 剧照

万里归途 剧照 NO.1万里归途 剧照 NO.2万里归途 剧照 NO.3万里归途 剧照 NO.4万里归途 剧照 NO.5万里归途 剧照 NO.6万里归途 剧照 NO.13万里归途 剧照 NO.14万里归途 剧照 NO.15万里归途 剧照 NO.16万里归途 剧照 NO.17万里归途 剧照 NO.18万里归途 剧照 NO.19万里归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20:34

详细剧情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张译 饰)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 饰)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殷桃 饰)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何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长篇影评

 1 ) 实际上,事实比电影更惊险和感人

《万里归途》中涉及的国家为“努米亚”,是一个虚构的国名,实际上,“努米亚”就是现实中的利比亚。

和电影所说的不同, 利比亚撤侨并不是匆忙进行的临时举措。早在2011年2月初,利比亚国内反对派的示威游行和抗议活动开始进入高潮时,中国外交部和相关政府部门就开始高度关注利比亚局势,并对此进行了充分评估。2月份外交部长牵头和各司召开了紧急会议,评估局势。

国际司及时报告了西方国家正在酝酿针对卡扎菲政府的提案,意在整垮卡扎菲,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利比亚局势发展的悲观前景,而此后利比亚的局势完全和紧急会议上的推断高度吻合。

也正是基于此基本判断,中国政府在局势发展出现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了大规模撤侨的决定,避免了形势误判和时间延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当时我国在利比亚投资上百亿美元,有26000多华人在利比亚。撤侨规模是空前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超过千人的撤侨行动。而且利比亚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各个华侨分散在全国,中间大量的沙漠地区。再加上各派武装交火激烈。

外交部立了利比亚局势应急领导小组,外交部党委书记任组长,副部长为副组长,领事司司长、亚非司司长以及其他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领事司和领事保护中心为具体行动的主要执行单位。 杨洁篪外长对应急小组特别叮嘱:要把“考虑人的安全”作为首要原则,一方面,“政策司和亚非司要把情况搞清楚”;另一方面,“欧洲司、非洲司要先准备起来,关键时刻要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从21日下午4点开始,外交部牵头召开部际协调会,包括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民航局、解放军原总参谋部以及相关公司负责人。启动了海陆空全方面的撤侨计划

同时,外交部抽调了总部和其他驻外使领馆 52 名外交官赶赴一线支援,而这些人员就是《万里归途》中张译和王俊凯扮演角色的原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宁波华丰建设有限公司驻利比亚分公司(下简称“华丰公司”)员工的自救,而他们的事迹正是《万里归途》中主线剧情的现实原型。

2月20日,多名部族武装匪徒驾驶皮卡闯入位于利比亚东部城市艾季达比耶的华丰公司工地,他们在工地上大肆抢掠迫害,殴打中国工人,并将多处宿舍、办公室点火焚烧。 这让留守工地的936名中国职工身陷险境 。

因为无法和中国大使馆取得联系,摆在倪永曹等众人面前有两条路:首都的黎波里,那里有大使馆和国际机场,相对可靠,方便回国,但距离在1000公里外。

而另一个港口城市班加西虽然距离只有150公里,但被反对派控制,交火激烈,无法确定是否有救援,且路途中要走过百里生存环境恶劣的沙漠区域。

两难之下, 由于艾季达比耶局势急剧恶化,大量部族武装云集开始互相杀伐,这迫使倪永曹选择立即全体撤离艾季达比耶,穿越沙漠直奔班加西。

之所以选择这个路线是因为沙漠区域相对安全,能有效躲避武装匪帮的劫掠。

电影里面, 宗大伟在劝说100多人工人穿越沙漠前往目的地时,还得隐瞒实情,并且工人们在发现谎言后,有人选择逃跑,并失去了对宗大伟的信任。

但在现实中,近千名中国工人是在明知目的地可能没救援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服从倪永曹的指挥,没有一个人产生质疑和动摇,他们选择了团结,选择了相信集体才能自救。

电影里面,出发的工人只有百多人

现实中,在2月20日傍晚,936名工人(包括一名刚出生10天的婴儿)带上剩余的干粮和水,戴着做工的安全帽,手握钢筋条护身,扶老携幼向茫茫沙海走起。

而他们在寒冷的沙漠里跋涉了20多个小时后, 一座利比亚村落伸出了援手。

村民们为上千人提供了食物,并为他们找到了10辆货车,充足的食物和饮水,派人护送他们到了班加西。 新中国数十年来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所得到的口碑,在那一刻得到最好体现。

不像战狼,红海行动,现实中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从来没有开过一枪。但是就有有一群人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实现这种略显沉闷但是完美的结局。借用某部电影里顶级保镖的口头禅:沉闷就是完美...

所以也感谢电影能反映出这些人的努力和付出..

 2 ) 我的同题材剧本故事线(当编剧的春秋大梦)

我想我会关注《万里归途》,因为——其实我当年也看了不少撤侨的深度报道,和大家一样觉得特别适合班上大屏幕,自己也想出了一个剧本故事线,认为可以拍出复调主旋律大片(醒醒)。

我的这个剧本故事线(脑洞)和《万里归途》的简介多有重合,但人物、线索终究不同(是因为我当时看了一个新闻故事,其实边检也必须前置,协助撤侨),格局打开——

我的电影开头,首都北京,边检忽然选派青年骨干男A赴利比亚协助撤侨,因为上船侨民情况复杂,必须在地展开边检入境等手续工作。这是前所未有任务,要求谨慎又干练,A到了港口,和壮年外交官男B配合,很快理出头绪,进展不错。夜深人不静,战场一点点逼近,AB二人终于坐下来喝口水,B稍微向A敞开心扉:他外交学院的同学们,由于背景好,大多都以位居要津,在日内瓦,在巴黎纽约布鲁塞尔,而他自己精通阿语,却转任于危地,连中层都不算,其实有点心灰意冷。可正在这时,他们得知有一批中国基建工人,受阻于战事,无法赶来,B却还是毅然决定前往。A大犹豫,因为行前领导就提醒,中国边检人员无权在他国领土上工作,只能在港口交接,但感到B形单影只,终于随行。穿过战区找到了工人同胞,高兴之外,A很快得知,人群中有一个TW仔,他是探险背包客,只是临时混进来又走不脱了,拿着mg小护照,不愿承认自个儿是中国人,称之为男C吧。到了晚上,C也不得不和大家一起分食仅存的统一方便面。白天,B和当地商人D联系上,他亲见中国搞基建,也和随基建而来的温州人们建立了交情,他愿帮中国人们走最难一程,再穿战区,他的女儿,女A担心父亲,决定随行。一路艰险,男B女A暗生情愫,而A盯上了C,却又一次次看到工人们帮助了C。战区穿过了,女A来和男B告别,男B提出,你还可以往前走,实在不行当难民,去欧洲吧,女A说,可这是我的家,我的父母之邦啊。男B在广漠之上,夕阳之下,和利比亚父女告别。到了港口,男A知道大家证件已经不全,顶着压力,决定让所有中国人上船,可C犹豫了,他连国歌都唱不出,但A最后要连他也带上,B说出了问题咱们一起承担。船终于开了,至第三国,男B下船,原来使馆已经临时转移到此,他得到命令前往。A说以后未必能再见,男B回答,但我们都是在有国旗的地方工作,看来他恢复了对自己的使命感。又一路折腾。一到首都机场,工人们亲吻着大地,而A则要把C遣返宝岛,因为他连入境文件都没有,可是,他们竟也有点依依惜别。几年后,在机场边检,已经升迁正在指导边检新人们的A看到了一个乘客,当这个人走到入境窗口,递上了台胞证,原来是C。A看似平静,但一下子接过了窗口的工作,换自己来,麻利处理好文件后,递回台胞证,说了声“欢迎回来”。在这个镜头就可以剧终了,然后以字幕或镜头虚入虚出的方式蒙太奇其他所有人物的命运现状。

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在人物配置上、关系安排上还可以?(反正我编不下去了)

 3 ) 张译拿起枪抖得那个怂样才是真实的人性

张译拿起枪抖得那个怂样让我觉得这电影票不白买,他是英雄,他有家人,他也怕死。特别是他的生死抉择有点一命换一命的意味,他也会去衡量这到底值不值得。

英雄首先是个人,外交官的使命是带领所有人撤离,而不是逞英雄装杯。关于角色这一点的处理就很真实,他展示了真正的人性,但我们依然认为他是英雄。(但是赌子弹的这种情节还是好刻意,我说反政府势力的头子不可能真这么不怕死,闹了半天在装杯,被发现了还恼羞成怒要杀人灭口,独眼龙真的太装杯了(刚开始觉得造型在哪里看过似的,到后边发现这不就是换了个发色的吉克吗???还戴个眼镜,老像了))

另外电影另一个地方,也许不太显眼,那就是在战争中,子弹炸弹不会辨认国籍,狂热的宗教份子可能也不会在乎你是不是中国人,中国确实强大了,但并不是全世界都敬畏中国,饱受战争折磨的人或者士兵疯起来可能护照和国旗都不管用,所以出门在外还是小心加小心……非必要还是尽量不要去不安稳的地方……

PS:边境检察官的演员长得好帅啊,看电影忍不住一再感慨。

帅人就是上了岁数也依然很帅啊。

以至于最后他被吊死我都有点惋惜,老帅哥就这么挂了??

男同事:男人就是越老越帅。

我:那张译怎么不帅。

男同事:他比年轻时候好看多了。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下是吐槽:

1那个边境检察官好特么像个甲方,每次开会说一个新要求,永远特么的不满意……

2从王俊凯出现开始,我就知道每个电影里都要有的二愣子出现了,一直在念叨他(角色)怎么还不死……好像刚入职的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对的,有时候,不是真假对错的问题,能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3小眼外交官死得也太冤了,所以说子弹不辨国籍。

4王迅没认出来,都怪他(角色)老头才死的,哎,剧情总是要靠傻杯推动。

5张译老婆一出现就知道是家属,那个一脸怨气的样子,太明显了,好多影视剧里的家属都这么张脸,要不就是非常大义凛然的,再加上女的演技也平平,导致此类型角色有点脸谱化。

6连夜搜了下老帅哥的资料,发现老帅哥除了模特演员身份外,还是个生活在广东做牛仔裤的外贸商……就很emmmmm……老家以色列,有个姐姐在俄罗斯,外甥是士兵,想来片中演员没有比他更能体会战争可怕之处的了……

 4 ) 归途有风:主旋律叙述方式目前的最优解

在国庆档上映之前充满热议的《万里归途》,看过好几个预告片,从预告片段里看总是感觉故事单薄得一眼能够望得到头,但由于张译主演+饶晓志导演+王菲宣传曲+上映后的口碑发酵各种因素组合,还是抱着一些期待跑去看了这部主旋律电影。最后的成片质量确实有超过我的预期。

影片第一个优点就是再也没有主旋律通病——十分形式化又流于表面的煽情。这些年来,不管是《中国机长》、《紧急救援》、《长津湖》,哪一部都没有逃开夹生的情绪渲染在影片中难于落脚最后只能直白又粗糙地重复的尴尬命运。

但万里归途很好地完成了情感与剧情的融合,没有一味地高歌或自我感动,角色间都有足够鲜明的立场互相碰撞,情感大多数时候都交给人物的互动和角色的演绎,在恰如其分的音乐渲染中留给观众去体会其中的辛酸苦辣。

当然,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肯定张译的贡献是巨大的。张译的艺术张力根本不是王某人之流能比的,他真是那种几个眼神的切换中就能够带着观众深深入戏的最佳演员。影片中那种犟着性子嘴不饶人,但为了同胞的临时护照几次三番变脸做戏给边境官看,那种明明无时无刻流露出对深入交战区撤侨的厌烦,但真正时刻却总是默默引领着大家走向最安全的地方的,自我矛盾、混不吝却充满魅力的性子,真的让我梦回《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孟凡了。

孟凡了是一个腹有文化却见过太多死难的战场上逃了无数次的逃兵,他试图用对所有人的语言伤害和毫不在乎的态度,来掩盖自己心里他认为象征着懦弱的无用的善良和热诚。而影片中的宗大伟,曾经辗转流连于中东地区,会流利的阿语,政变、饥荒、瘟疫,他都经历过,死和生几乎伴随着他的外交生涯。他对同事好友经常唱反调,他对新人的不耐烦,和不能够陪伴妻子生育的愧疚,却无法掩盖他赤诚、总是追逐善良和希望的心,因为每一次的行动是最真实的诠释——这和孟凡了简直神似。他有普通人的怯弱,也有外交官的智慧,有大爱,也有小爱,他挣扎着,彷徨着,也坚守着,咆哮着,人物的塑造是有血有肉的,加上张译出神入化的演绎,这样的角色很难不深入观众心中。

饶晓志的镜头表现力很好,犹记得一开始的许多镜头都是晃动式的带有呼吸感,徐徐跟着人物转换场景,这种写实感很容易让观众精神紧张起来。不仅如此,后面小女孩的阿语童话在黄沙莽莽的北非地区萦绕,也展现了饶导的不俗的电影审美:可以是代表着侨胞们奔走戈壁却对归家信念始终坚定,也可以是象征着这个连努比亚守军饮枪自尽的悲惨世界中仍然留存有迎来黎明的可能,全凭观众的解读。

影片的配乐和片尾曲确实是加分项,尤其是王菲的《归途有风》,带点浪漫和自由的唱腔和这一段本来艰苦的撤侨行动一对比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路途见证过的荒蛮和暴力,难以言喻的不安和未知,回到祖国的恳切心情,在歌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咫尺之间的战火仿佛因为万里外的和平国度,变得模糊而不真切,路途上的风也像是在唤你归家。

全片下来,《万里归途》不仅仅是只完成了主旋律的命题,也不仅仅只是加入了很多浪漫又艺术的视听享受,它融入了更多宏观和微观层面下的思考:

关于战争与和平,也关于国家和小家。

 5 ) 《不如张译上一次撤侨来的痛快》的影评

首先直接摆出我的观点,这部电影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演员演技在线,剧情跌宕起伏,个人觉得成功之处是对于小人物在战争中无能为力且矛盾纠结心里的刻画比较到位。但是对于大背景环境刻画几乎没有,对于观众情感上的拿捏还是差强人意(应该是跟这个导演有关,这个导演以前主要还是拍小成本电影的),个人觉得导演功力还是不够,对于这种主旋律的电影不能过度抒情更不能抛开主旨,对于电影描写面过于狭窄很难引起观众共鸣,让观众看了个寂寞。

所以,看过没看过的朋友把它当成一部剧情片来看待可能就容易接受一点。

结论抛出来了,下面容我慢慢狡辩,啊不对,解释。

大概说下人物原型吧,片中主角张译原型应该是孙海潮外交官,只不过做了修改了,孙大使2011年到非洲任职,2012年至2014年多次组织撤侨,使我国数千在利比亚企业的员工以及其他人员安全撤回中国。所以片中领导对张译的称赞并不是节目效果,是真本事。并且包括穿行沙漠回到安全区的归途也并非虚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还是,同胞们穿越的还就是撒哈拉沙漠!最终结果是,全员安全返回基地。而真实的撤侨中,孙大使早在战争扩大化之前就申请提前进行撤侨,所以部分国人其实在兵临城下之前就走了,剩下的没走的也在后面通过各种正常后者非正常的渠道进行撤离,当然,利比亚撤侨成功不仅是他一人功劳,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我们不知道而已。

其次是背景故事,该片虚构了一个非洲国家,其实很容易发现这就是2011年的利比亚,当时有约3.8万余国人滞留利比亚,国家很重视这次撤侨行动,首次出动军舰协助撤侨,还在后续利比亚海陆空交通瘫痪以后派出4架伊尔76飞机把困在塞卜哈的5000多国人安全撤回。这次撤侨意义非凡,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出动军舰、军机进行撤侨,这意味着遇到紧急情况,军舰可以掩护国人撤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叛军迟迟不打港口的原因。撤侨总计带回3.8万余人,相比以前我们只能租借外国飞机船只,这次撤侨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当时第一批撤侨的时候在港口的不仅有我们国家的几万国人,同时还有很多发达国家的公民滞留无法撤离,这种时候,高喊人权,高喊自由民主的国家反而对本国公民不管不顾,而我们则通过像希腊、马耳他等租借船只等手段拉回自己同胞的同时还接回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公民。当滞留的国人看到来接他们的“徐州”舰拉起“祖国欢迎你”的巨大横幅的时候;当伊尔76尾翼上的五星红旗出现在风沙肆掠的非洲沙漠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热泪盈眶,没有什么比把你带回来更有安全感了!中国护照不能把你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是能把你从任何一个国家带回来!这句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但是必须强调,撤侨这件事看似是外交官在做工作,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在后面保驾护航,没有国家做坚强后盾,你的国民去到别的国家也不过命如蝼蚁,这点我们太有体会了。

说完人物和背景,我们再来说说电影中出现的导演想呈现给我们的东西都有什么。随便挑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讲讲吧。

①电影开始一行人坐车回使馆就能看出来三个老鸟带着一个菜鸟,最后还差点被菜鸟坑的回不到使馆,突出一个张译等人的经验丰富。这种对于人物的铺垫其实很重要,为后续剧情走向做一个交待,不然突然爆发的剧情很有可能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瞎掰。

②随处可见的卡大佐画像这几乎就是明示了这次就是利比亚内乱。而且是在卡大佐被杀以后。

③剧中很多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不是导演弄出来的节目效果,比如华人聚集在市场通过自己手里的棍棒多次对想要抢劫我们的当地武装进行抵抗,抵抗中11人受伤。要知道,对方可是有枪的。这个故事一方面反应我们的团结,更多的其实是告诉我们在一个政权更替的国家印着汉子的护照才是最强的武器,试想如果是其他国家的公民遇到武装力量,别人怎么可能会顾忌你们的生命。

④片中很多场景切换的镜头,前一秒还在炮火连天的非洲,后一秒直接跳回除夕前夕的北京,这个从战乱到和平的切换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先有国,才有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的道理。同样噼里啪啦的声音,它可能是枪炮,也有可能是鞭炮。

⑤继上一条,导演特地安排了两个不同国家的外交人员在特殊时候遭遇的戏份,这是整部电影的亮点,两人从最开始的互不对付,到最后惺惺相惜整个过程让我记忆犹新。同样是公务员,同样是外交人员(签证官也算半个外交人员吧,嘿嘿),同样为了国家鞠躬尽瘁,但最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一个经历无数次危险后回到了家中和家人团聚,另一个却被叛军吊死在边境哨站。你要说他们唯一的不同,恐怕就是生长的土地不同了,这就是战乱带给一个国家人民的伤痛,人命如草芥!可是,我们何尝不知道这种感觉呢?张译走之前那句祝福发人深省——活着!对的,没有什么华丽辞藻,没有什么高尚的使命和梦想,活着就好。可是乱世之中,活着都成了奢望,哎,看到这么优秀的签证官被处死,真的是让我唏嘘良久,然而,像这样的普通百姓,整个战乱时候还有数百万。

⑥这个导演大的东西没有呈现,骚操作倒是不少,张译刚见到反派军首领,就看见他在吃牛排,没错,真的是在吃牛排,有点像惠灵顿牛排,而且这个首领还是左撇子。就看见他标准的刀叉用法和切牛排的手法,在战乱中还能吃的这么怡然自得,一看就是师父教的好。这就是编剧导演的调皮之处,告诉你谁是始作俑者。

⑦整部电影,张译只有为了保护同胞的时候拿起过左轮,其他任何时候任何外交人员都没有也不会拿起武器,因为首先拿起了武器你就成了武装人员,你的外交护照甚至你的国家都无法保护你,其次,在武装叛军面前,拿起武器并不会让你活得更久,只会让你死的更透。我们的武器就是护照,就像古代使臣出使而自己却手无寸铁的时候,能仰仗的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以及身后的国家。而国家的综合军事实力恰恰起到关键作用,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科技,就是为了让不讲道理的人跟你讲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就像刻在我们14E人骨子里一样。其实,在90年至10年,我们也进行了数次撤侨,但是那段历史却比这残酷的多,甚至我们到现在都不愿提及。这也是这次撤侨派出军舰意义重大的原因。到了2015年也门撤侨的时候,我们不仅派出军舰,而且还打出了气派的标语:这是中国海军设立的安全区!无关人员请勿靠近!现在我们变强大了,但是在我们贫穷落后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忘了把同胞从海外接回家。

⑧彩蛋中出现的吴京对该片进行了很多支持,影片字幕也特别鸣谢了他,看见他和张译在一起给我第一想法就是,说出来可能你们不行,这俩人加一起撤过3次侨!

最后做下总结吧:

电影整体感官还行,反正当成一部纪实剧情片看还不错。片中将很多外交官的家庭、工作、遭遇等等因素揉在一个角色上面,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这些远在异乡的勇士所面临的的危险与痛苦。让我们能体会他们在战乱国家每做一个决定的艰难和挣扎,在炮火中逆行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鞭炮声和其乐融融的年夜饭。但是影片问题还是有

1、把笔墨基本放在了小人物在大事件中的台前遭遇和选择上,而忽略了介绍撤侨中幕后人员的作用,这次时间能成功其实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一个大使馆,把一部撤侨电影硬拍成了一部纪实剧情片,这不应该。

2、另一方面结尾其实还是没有回到主旨上来,主旨是国家才是人民的后盾,看完这电影给人感觉这撤侨就像和政府没关,全凭张译个人一己之力,就把100多人安全送回来,其他人只在后面呐喊助威啥也没做,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3、院线上映的应该是剪辑了不少,有些地方看的人莫名其妙的,就是衔接部分没了,包括王迅吃咖喱那段不知道怎么也没了,那段在预告片中观感还是不错的。

还是那句话,整体观感还行,可以看得出来这几年国产电影质量进步不少,加油吧,希望以后的国产电影越来越精彩吧。

最后用我媳妇出电影院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感觉不如看张译上次撤侨来的痛快!哈哈!

 6 ) 生与死,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推荐可以一看。

一开始以为是想放设法拯救国人的无聊剧情,慢慢的

发现不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又把外交官宗的有情有

义展示的淋漓尽致,看见了生与死这一线之差的复杂

心态变化。世界和平是所有人的愿望!

生与死,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推荐可以一看。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短评

当地向导我哭死

5分钟前
  • 李小王
  • 推荐

王俊凯只会让我出戏

8分钟前
  • yyyyyyq
  • 推荐

完全当成主旋律未免太狭隘

10分钟前
  • 小帕
  • 力荐

为什么,为什么营救到最后就死了一个努比亚老爷爷。

12分钟前
  • 花溅泪
  • 还行

强行煽情 俄罗斯转盘看的我满脸问号

13分钟前
  • 毒苹果
  • 较差

不得不夸下电影的配乐,特别贴近剧情。然后夸下张子贤,太适合这种角色了,从叛逆者里的王副站长到现在的章宁,期待以后张子贤能独当一面主演一部电影!然后是张译,哎,不必说了,演技绝赞!

14分钟前
  • 甜宝小猪看日出
  • 力荐

没得说。王俊凯最后那个坚定的落泪有感动到我

1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俄罗斯轮盘赌也太蠢了吧……

19分钟前
  • 红跑本
  • 推荐

黑幕转场太多了 有些调色我不是很喜欢 可能是拍的时候太过曝了 其他真的还可以 是要在大荧幕上看的电影 王俊凯合格了 真的很感动 如果愿意坚持下去 会成为一个演员的 张译是电影之光 最后 这个世界不需要战争 如果可以的话

22分钟前
  • xyde落日笔记
  • 力荐

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结尾为了小女孩儿对峙的那段感觉蛮多余的。

24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各位乘客,窗外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您已到达中国领空,欢迎回到祖国的怀抱”和平真好!

29分钟前
  • Bou1evard
  • 力荐

凯子哥比较出戏扣一星,反派乱加戏扣一星,其余不错

32分钟前
  • 云歌
  • 还行

张译在电影开始感觉演技都被王俊凯带同化了。。不过高潮往后开始就渐入佳境了。张译真的很适合大场面。。殷桃很会演。最后在飞机上默默哭真的把我也看哭了。。王俊凯不就说了。没对他有期待。。虽然高光不多。但每次镜头怼他脸上都写着我没有演技。。最后说剧情。外交官只是张译的工作罢了。最后撤侨成功只是因为是张译。而不是因为他的身份。。真拉。谁赔我钱

35分钟前
  • 正午一哥朱志鑫
  • 较差

中规中矩,感觉是流水线产品,里面的小人物更讨人喜欢。主角光环太强大,反派强行降智。但国庆放假去看看也不错。

3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我真没想到红色电影可以拍的这么好。今年的十一档乍一看全是红色电影,仔细挑了挑,挑出了万里归途。影响我选择的是饶晓志,张译,和郭帆的金字招牌。但给我惊喜的是张子贤,突然出现的伍六一,和最后彩蛋。其实刚开始的时觉得王俊凯的出现挺跳戏的,因为长相太精致了,人设还有点假,没想到后来真的立住了。尤其是彩蛋的时候。令我感动的是张译刚回到国内,下了出租车后的烟花,当时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和平是如此珍贵。外交官们是真不容易,像他们致敬!还有,张子贤和张译那段送别的戏真的很好看,细琢磨,挺有味儿!还有,切记!一定要看彩蛋!

40分钟前
  • 白日梦
  • 力荐

把左轮手枪那段删了我能多给一分

41分钟前
  • TeEdDyy
  • 还行

四星都是给张译的,演技太赞,独挑大梁。一星扣在剧本上,一个25岁的外交小职员没有大局意识,不服从指挥,怒怼经验丰富、荣誉等身的老同事,这事就鬼扯。小女孩《一千零一夜》的配音以及电影插曲好评。要离家万里,远涉重洋的人看这个电影,有点让人五味杂陈……等我回家!

43分钟前
  • As hurricane
  • 推荐

最后那两声烟花声太高级了,和平年代才会有这么奢侈的消遣方式。烟花在空中那么轻盈,代价却有千钧之重。

44分钟前
  • 等离子电视
  • 推荐

这不比《摩加迪沙》好看?

45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推荐

终于有一部真实展现撤侨行动的片子了。以往在新闻中时不时看到“我国成功撤侨x万人”的报道,难以想象简单的一句话新闻的背后,是外交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异国他乡的战火中克服重重困难换来的。全片节奏紧凑,战争场景令人身临其境,虽然知道最后撤侨成功了,但全程都提着心在看着,积压的情绪在王俊凯带领同胞走出沙漠时得到释放。作为主旋律大片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胡乱煽情,踏踏实实地把这个故事讲完就是最大的震撼。另外张译演技再次封神。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看着繁华的街道,有说有笑的路人,不禁感叹,和平真好。

46分钟前
  • 芝士奶盖四季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