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

恐怖片印度2021

主演:Nushrratt Bharuccha,Mita Vashisht,Saurabh Goyal

导演:Vishal Furia

 剧照

克罗地亚 剧照 NO.1克罗地亚 剧照 NO.2克罗地亚 剧照 NO.3克罗地亚 剧照 NO.4克罗地亚 剧照 NO.5克罗地亚 剧照 NO.6克罗地亚 剧照 NO.13克罗地亚 剧照 NO.14克罗地亚 剧照 NO.15克罗地亚 剧照 NO.16克罗地亚 剧照 NO.17克罗地亚 剧照 NO.18克罗地亚 剧照 NO.19克罗地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4

详细剧情

  Eight-month pregnant Sakshi must save herself and her unborn child from the evil within society and from the fear that lies in the paranormal world.

 长篇影评

 1 ) 我不赞同,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在RYB事件爆发的第二天看到这部电影,想起某大v号下面有人留言:恋童癖和同性恋一样可耻。在亵童这样的肮脏罪行面前,竟然有人把同性恋与其相提并论,而且那条留言,竟然还有不少人点赞。作者狠狠回击:你不是蠢就是坏!

看到这片里面,男主人公病榻上的父亲、自视甚高的大学生、路边的小青年…他们都在以一套“自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来看待这个世界和对待身边的人。在他们眼中他们认定的错就是错,他们主张的对才是对。他们不认可的、看不惯的,就要坚决打击,却从来不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说回这部电影本身,感谢前面豆友的评分,才让我对这片有了观看的兴趣,看完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部佳片。小语种,平凡的卡司,讲述着一点都不惊心动魄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平淡细致,才最打动人心。

片中那位光头大个子塞族警察,看起来不是很友善的面孔,但却有一颗平等、包容、善良的心。是全片最闪闪发亮的角色。

这个世界上,有普世价值、也有各种偏见。人生而平等却又生而不同。有一些恶,是真正的恶,作恶的人对别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这是一个健全的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分辨的!而有一些,仅仅因为你没见过、看不惯、无法接受就对抗、排挤甚至不齿、诋毁、加害,这就是偏见。你可以不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但请你尊重选择这样生活的人们。

生而为人,应该如此吧。

 2 ) 超級好看的小品作品

這部電影小品《克羅地亞憲法》(又名《憲法》),真的是超級好看。 導演用二個家庭的互動,帶出長期存在於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裡,兩個民族間的仇恨、對同性戀的歧視、青少年社會問題,以及每個人在自尊下多種矛盾的複雜心情。 看到最後不由得動容,隨著男主那內斂又充滿層次的演出,眼淚是不自覺地流下。 喜歡這個導演始終用鏡頭講述,屬於南斯拉夫的悲痛。這個充滿帥哥的足球大國,在內戰結束約三十多年的今天,正用他們的方式一點一點恢復元氣。 #是個擁有東正教及天主教的國家 #四個主要演員演技真的 #面對性別認同及自己我予盾比丹麥女孩詮釋的更有力量

 3 ) 所谓宪法,恶乎在?

《克罗地亚宪法》区区90分钟的片长,探讨的却是些多少本书也写不尽的话题:人性、宗教、民族主义、LGBT……我很佩服它的野心。但,既然片名叫做宪法,我便想从宪法的角度谈谈本片。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段: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法学家讲,不妨把“道”替换成“宪法”,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宪法。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又与每个人的生活难舍难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本叫做宪法的小册子呢?本片回答的很好,大概是因为我们还歧视少数群体,而宪法就是为了预防多数人的暴政而诞生的;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本叫做宪法的小册子呢?本片也回答的很好,大概是在我们自觉地把人视作平等的个体之时——宪法的目的达到了,我们便不再需要宪法文本本身(我把片中的“丈夫通过宪法考试”做了一点可能过分也可能不过分的解读);

那么宪法是不是万能的呢?本片通过虐狗狂给出了一个思考角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克罗地亚宪法》是一部不错的宪法宣传片。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中国宪法》,希望我们都能像片中的丈夫一样,通过宪法考试。

 4 ) 《克罗地亚宪法》不是一堂刻板的法律课,而是关于歧视与爱的温暖故事

《克罗地亚宪法》是一部无法从片名一望而知的电影(看完之后又会觉得片名非常意思)。但它绝对是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它串联起不同的人物关注于一个共通的主题,既晓以“大义”,又关怀个体,既温暖幽默又不失表达的严肃与完整。 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同性恋教授和他的邻居夫妇。教授被人打伤,本身是护士的女邻居来帮忙照顾他,作为回馈,教授要帮助她有阅读障碍的警察丈夫准备宪法考试。 教授和警察之间,不止是知识分子与大老粗的差异。 教授是典型的克罗地亚人,因为历史以及家庭的原因,极端痛恨塞尔维亚人。他的父亲,如今已垂垂老矣、风烛残年,却是一位“民族英雄”(当然,从不同角度看,他可能也是一位法西斯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者)。他曾救过克罗地亚的重要人物,而在南斯拉夫时代则经历苦难。影片通过教授提到小时候和母亲去监狱看望父亲以及父亲现在残疾的双腿,隐晦地来表现这一点。 警察却是个塞族人,当年喝醉酒误入克族人的队伍,才让他能够在克罗地亚生存下来并当上了警察。面对教授的敌意与羞辱,他针对其同性恋身份进行反击。但其实,警察先生本身并不歧视同性恋,在看到有人骚扰、欺负教授时,还表现出相当的正义感。 社会状态、历史遗恨和个人情感等,给人与人的相处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将责任归咎于对方,自己只知道抱怨,显然不助于问题的解决。歧视与憎恨,只能带来更多的歧视与憎恨。教授与警察之间本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但先入为主、针锋相对,反而影响了他们的相处和互助,而且让他们彼此都更加痛苦。 教授与警察的宪法课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一状况也有着另一层的象征意义:法律条文与现实行为之间的距离。法律的基础就是“平等”,而现实中处处都是歧视,法律无法被保障,那就是一纸空文而已。法律要有真正的意义,需要人在内心在思想上的认同。 教授与警察之间的紧张,还是可以被缓和的。护士作为中间人,有着重要作用。在警察这边,夫妻之间是满满的爱,她能够勇敢地跟异族的他结婚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俩也有着良好的互动。而在教授这边,除了帮忙照顾他和他父亲之外,她也非常同情教授的遭遇,并倾听之鼓励之。 能消除恨与歧视的便是爱,人最本质的爱,形式不同但都同样温暖的爱。但不光只有爱,爱也需要一个自我认知的前提。双方的错误都必须及时明确地指正出来(不仅是自己也包括其他人),不能因为顾忌而有所保留。认识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真正意识到了错误才能在之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授这个人物还值得特别来说一下。教授与警察之间算不上大问题,他的痛苦还是来自于自身。一般人对他的歧视甚至打骂,他已不在乎,他在意的只是他爱的人。他无法压抑自己的爱,却也不忍辜负了父母对他的爱。他勇敢去追寻自己的爱,但心里也有愧疚的一面,虽然与父母产生冲突,但他们之间的爱却也是无法割舍的。这种折磨将与他终生相伴。 有爱才会痛苦。教授最亲的人就是父母和爱人了。母亲和爱人已经都离开了,剩下病床上的父亲,是他在这世界最后的牵挂。 现在,他的邻居,一对善良的普通人进入了他的生活,为他孤独而且还有些偏执的心带来一些温暖与光亮。 影片并没有过于理想化地来表现双方的互动,而是赋予人物可操作的动机,从彼此实际需求出发,慢慢消除了各种偏见与障碍,达成一种互助友爱的状态。这一堂“宪法课”终于是没有白上。 小楼中升起的一点光亮,未必能照亮整个世界。打教授的极端主义青年依旧不知悔改。电影中有很有趣的一幕,教授在警局遇到被抓的青年,青年不停地咒骂,他把他所反对憎恶的人都骂了一遍(不止同性恋,还有塞尔维亚人、共产主义者、吉普赛人、犹太人等)。这一幕不仅表现了极端主义者的恶意和愚蠢,也间接交代了当下在克罗地亚容易被歧视的少数族群有哪些。 电影还有一个不断出现的在路上放置藏有玻璃渣的香肠的杀狗怪人。在他母亲误食他的香肠身亡、他自己也被狗咬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坚持他的行为。这世界可能比人想象的更加复杂,公共问题不是只靠一些人努力就能解决的。 《克罗地亚宪法》以宪法作引子,表现了克罗地亚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并感叹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故事生动,细节丰富。尤其对重点的同性恋议题的处理颇为不俗,不只是一个温馨的故事,而且涉及到多个面向,有大有小,有主有客,非常动人。影片整体非常成熟,有的放矢,又很具观赏性。 (首发于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5 ) 以小说大,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大小世界

首先要呼喊一声的是:千万不要被电影的名字吓到了!不要害怕!乍看名称第一感觉就是个宏大叙事的电影,(就如《革命之路》一样,还以为是一场血雨腥风的社会革命!),实则是一个小而深的故事(一个以小见大的电影)。

海报

说起克罗地亚,除了最近的世界杯,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还能想到什么?「克罗地亚之春」? 历史、文明、冲突纷争这东西,广袤的大中华有,有人类存在的土地上一直都有,只是大家的语言不一,宗教不一。

克罗地亚这个早在史前就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如今大部分的居民为克罗地亚人(大部分信奉天主教),而塞尔维亚人(大部分信奉东正教)与其他少数民族整个占比约10%。

而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民族对立,自南斯拉夫王国时代(1929年成立)就已经存在。直至当代,克族人与塞族人因民族对立依旧会引起战争,比如「克罗地亚独立战争」(1991年-1995年)。

巨型破裂镜头雕塑

先看看导演何许人也:拉伊科·格尔利奇 (Rajko Grlić 有没有朋友告诉我他的名字该如何发音吗?Google 太弱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今年71岁,也可以称作是爷爷了。 )克罗地亚人。

其作品《大师太棒了》( Bravo maestro) 提名了1978年戛纳金棕榈,而对于很多西方媒体来说,让他被家喻户晓的电影是《荒唐军令》(2006年,Karaula)(再说一遍,不要被名字吓到。)《克罗地亚宪法》沿袭了《荒唐军令》的特征:小故事,大格局。

Rajko Grlić

探讨的议题也相似:历史、民族对立、人类个体在如此环境下的命运。

可能有朋友就会说:哦,《明月几时有》也是如此,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我打包票,它们之间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不信你去看。

这是一个邻里之间的故事。两个家庭,楼上楼下,主要人物3-4人。

楼上住着耶克斯拉夫(克罗地亚人)和他需要照顾的年迈卧床的父亲(曾被囚禁于布莱堡,请维基「布莱堡屠杀」)。白天他是一位非常有社会地位的教授,夜晚则异装为女性(名为卡拉琳娜)出行。因其同性恋的身份不被父亲接受,被街头小混混群殴受伤,楼下的护士玛雅主动予以帮助。她希望的回报就是教授帮助她有阅读障碍症的丈夫「安特」(是位有塞尔维亚血统的警察,曾参加过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复习《克罗地亚宪法》,以通过考试。

照顾父亲

因是同性恋被群殴

安特在耶克斯拉夫家学习

《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玛雅与耶克斯拉夫逐渐成为朋友,而安特与耶克斯拉夫却因民族、个人偏见发生争吵,最后耶克斯拉夫的父亲去世,生无可恋的她(已异装)去往爱人波波自杀的长椅准备了却残生。

耶克斯拉夫送玛雅自己做的衣服

玛雅照顾 耶克斯拉夫

父亲去世了

它同性恋题材的标签,但它并未耽溺于「同性恋」本身。同性恋的标签使耶克斯拉夫饱受歧视,生活艰难,内心煎熬,但同时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弱势者,他带着自己的偏见与执念:同性恋这个标签带来的伤害、克族人与塞族人之间的长久对立带来的创伤战战巍巍地生活着。他的生命看似坚强,实则脆弱无比,他随时准备着用子弹结束这些负担。

耶克斯拉夫

耶克斯拉夫因同性恋被群殴了之后,跟病床上的父亲说支撑不下去了;在他与楼下的安特发生激烈的争吵后他看着抽屉里的枪发呆;之后他回答学生说着黑暗的日子似乎伴随一生,但他还是愿意相信生活的美好,也正是因为这些美好让他放弃在长椅上饮弹。

自杀长椅

楼下的夫妇过着平常的生活,养了一条黑色的小狗。他们喜欢吃,喜欢骑摩托。身为警察的安特一直在寻找在香肠里塞玻璃渣的虐狗份子,一面也在寻找攻击同性恋的神经病,同时他面临着《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由于此前的战争导致孩子流产,玛雅无法生育,夫妻俩一直梦想着能领养到孩子。故事最后他们赶到自杀长椅,请耶克斯拉夫做他们未来孩子的教父,并且都已经想好孩子的名字,耶克斯拉夫或者卡拉琳娜。

玛雅与安特

玛雅与安特

生活内容与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都大同小异,楼下的夫妻梦想着领养小孩、喜欢飙车、梦想着住更大的房子、想要抓到虐狗的变态,甚至只是想要通过一个考试;楼上的只是想要得到父亲的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欢的衣服化喜欢的妆。

故事设计小而巧,日常的生活看起来点滴琐碎,实则生活在克罗地亚的人们背负着历史与民族,这些都是现下人们之间互相伤害的武器。

玛雅做了个甜点与耶克斯拉夫一起品尝,他津津有味的吃着,而当知道是有关东正教的食物时,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手里碗;小时候被塞尔维亚警察起伏的创伤与愤怒留在耶克斯拉夫的记忆里,使他对安特恶语相向……

但让人欣慰的是,导演(也是编剧)给了观众一个温暖阳光的结尾。这应该也是老爷爷希冀的:无论同性恋异性恋,无论克族人还是赛族人,都是自由与平等的,如克罗地亚宪法里所描述的。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女性具有爱与温暖的强大力量,女性能挽救世界。(😝)

一些思考:

《太平轮》、《建国/建党大业》、《南京、南京》、《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等这类关于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感觉目前的中国导演思维倾向还是「以大叙大」,「表小表大」(好像是要说战争或者时代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表现形式确实无论是大时代还是小人物都流于表面化,更多的是在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种气氛留给人的还是「大」的感受,而非深入个体,对于个体与时代/历史有所思索。)


最最后,关于一直在变动与修正的克罗地亚宪法,有兴趣就读一下吧:

克罗地亚独立前,曾有过3部宪法:

* 1947年宪法,确认了克罗地亚作为南斯拉夫联邦成员国的地位;

* 1963年宪法,规定克罗地亚人民共和国改为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74年宪法,规定上自议会下至社会各领域都普遍实行代表团制。

由于克罗地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南斯拉夫国家的一员,所以有必要提一下南斯拉夫通过的各项宪法:1918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成立,1921年通过宪法;1931年亚历山大国王为实行独裁统治颁布了新的宪法;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次年颁布了宪法;1953年第二部南联邦宪法产生;1963年颁布第三部南联邦宪法;1974年颁布第四部南联邦宪法。

1990年7月25日,克罗地亚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国名、国徽和国旗。目前的克罗地亚共和国宪法是于1990年12月21日经议会通过后,于次日正式颁布的。

2000年初,斯捷潘·梅西奇当选总统。他在大选前承诺,将修改宪法,加强议会民主,削减总统权限。在他当选总统后,便于当年3月初组成了修宪专家小组并于4月初向议会提交了宪法修改草案文本,但因总统、议会、政府各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直到11月修改宪法的决议才获得议会两院2/3议员通过,而且关于取消议会州院的建议因州院议员反对仍需继续协商。

2001年3月28日,克罗地亚议会代表院通过第三次宪法修正案,决定撤消议会州院,实行单院议会制。

(资料来源:《克罗地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010年04月19日)


【完。】

文丨BY 岳漟 图丨影片截图/网络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欢迎关注,第一时间打开新的电影世界。

电影那么多,你在看什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添糖电影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6 ) 在薄情的世界里依旧深情地活着

全片融合了克罗地亚的政治、居民出身背景、民族、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等各种有形、隐形的社会及个体冲突,宪法所叙述的人人平等的条例仅仅是生冷的印刷文字,而宪法的实施与否则由人性决定。

痴情的同性恋男教授痛失爱人近一年,白天是学校里一本正经的知识分子,也耐心照顾着残疾瘫痪的老父亲,夜晚则将自己精心打扮为美丽妖娆的贵妇,听着生前担任乐团首席提琴家爱人录制的音乐黑胶片,用酒精麻痹自己失去他的现实。若不是被街上激进的反同性恋分子打伤至医院,他与楼下地下室的邻居夫妇便不能由陌生人般地礼貌招呼变为前期冲突不断、后期互帮互助的友善邻居,最后成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挚友。

邻居妻子与丈夫相亲相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对话的细节里,教授将自己母亲的遗留的漂亮裙子和自己的口红赠送给邻居妻子,并教她如何提高化妆和服饰搭配技巧;邻居丈夫时刻惦记犯案致伤教授的嫌疑分子,最终缉拿归案;教授在老父亲去世后对生活完全失去念想准备轻生之夜,邻居夫妻即时找到了他,鼓励他继续好好一起活下去,因为无论生活多么破碎不堪,但依然有美和爱在其中。

基调悲伤的电影里源源不断地涌出人性之真善美,最是令人感动落泪。

 短评

角色很少,矛盾很多,好在是暖心的,看得舒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满嘴脏话的少年,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他,何以心中充满如此多元的仇恨?这样的新一代,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的都是什么样的故事?)

4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95946/

5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所有深情都从容,不把任何议题(同性恋、民族、宗教)当做煽情噱头,最后俗套地回归到情节剧式的主题上,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质朴感。痛苦永远无法摆脱,但是“毕竟世上还有那么多美男呢”。

7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本来对如此题材的影片兴趣不大,但此片拍得相当有趣。通过两个并非典型的克罗地亚相邻家庭,展现克罗地亚社会的现实。导演对一些敏感话题均有所涉及,但度拿捏得很好,不让人讨厌,而且影片诸多幽默的桥段,让人体会到一种真诚与感动。

11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我们被自己的过去牵绊,却仍放不下对他人的偏见。

1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超乎意外的好看 感谢电影节 SIFF

19分钟前
  • ABCD的D
  • 力荐

非常巧妙,你能想象有部片子叫你国宪法吗

2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歧视未必是心存伤害,而是心存差别。被流氓殴打的异装癖同性恋教授饱受社会歧视,而他本身却在歧视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籍警察。父亲深深藏起的纳粹军服、男人悄悄剪裁的女性裙装、变态偷偷放置的玻璃香肠、警察默默背诵的国家宪法、女人暗暗幻想的富人之梦。这个世界歧视遍布,请给异类一丝包容。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一栋楼,两户人,折射出克罗地亚的各种社会现象。 有宗教、民族和性向,有偏见、误解和包容。善恶美丑皆是生活,活着才能感受生活。配乐很有格调...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们都是从多小的窗户望向这个世界

33分钟前
  • tunight
  • 推荐

竟然会有这种直白简单又好看的政治家庭片。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兼受歧视的同性历史教授,一个竟然替克罗地亚独立而参与过八月风暴行动的“塞奸”警察(而今塞族在克不足4%)。同性异装癖教授老爸是将死的前法西斯乌斯塔沙战士,而警察老婆也算是爱上敌人的“克奸”。试问街上的萨格勒布小混混,是先打死死基佬呢,还是先打死抓他们的塞族警察?第一次去萨格勒布,我还偏偏住了个不敢在单位出柜的中学历史老师家,全圣日那天,带我去墓园看他爸妈,他也顺带对着图季曼墓碑鞠躬。感觉几乎是对着这个沙发主故事拍的。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同性恋,辩称,古希腊底比斯就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同志军团,既为自己而战,更为爱人而战。故事也是按能想象的和解温情方向发展,似乎巴尔干困境就只能靠少数派来慢慢解决。

35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同性恋与塞族人是克罗地亚的少数群体,对彼此却也抱有最深的偏见,偏见源于对差异的不理解,它带来恐惧,恐惧引起仇恨。父亲的纳粹军服、男人的女性裙装、虐狗犯的玻璃香肠、女人的富人之梦,在基于“自由”与“平等”的宪法的荫蔽下,不可杀死。

36分钟前
  • 子弹
  • 力荐

边缘题材啊,是我们大陆没有办法去创作的,真希望,我国也能拍些这种类似的电影,宗教,同性等等

38分钟前
  • 儒家颜路
  • 推荐

安特:你到底怎么想的就要自杀,别这样,你总能再找一个啊,你知道这世上有多同性恋吗?我们每天晚上都能抓到,我可以把他们的档案拿来,你随便选,管他是高的、矮的、瘦的……是要多爱一个人、用情多深?才会在其离开人世,依然恋恋不忘、铭记于心?弗耶科如此,《火车司机日记》里的伊利亚亦是如此。

4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影片围绕住在同一楼却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所展开

45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非常喜欢这个节奏,几个人物立体饱满。男邻居准备宪法考试为主线,开始是克族和塞族的历史矛盾,到最后请教授做孩子的教父为两个民族的和解(或者说编剧的一种美好愿望)。谷歌一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历史恩怨会比较有帮助。教授的异装癖故事为辅线,寄托了克罗地亚未来对LGBT更包容开放的努力方向。

47分钟前
  • 花果山望妻石🎩
  • 力荐

看到了萨格勒布大教堂

51分钟前
  • 糖紫
  • 还行

原来亨德尔可以这么悲伤,原来人类关系可以这么美丽可爱。我觉得我要爱死爱死爱死这部电影了,它几乎把克罗地亚社会的绝大多数问题,关于宗教同性恋历史种族矛盾都冗杂在一起讲了,但是却一点一点都不浅层!可爱的笑点,沉默的泪点,看完鼓掌到手红泪流满面!就像片里的台词,这是我们共同的亲爱的国家

55分钟前
  • 小清明
  • 力荐

举重若轻,不多不少,细节里见真章。这部电影仿佛是克罗地亚社会的一个病理切片,故事挖掘到这个深度,我给满分

56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难以抹淡的偏见 一个弱势群体歧视另一个弱势群体 人人平等的克罗地亚宪法却能熟稔于心 口号式的宣言听起来有多耳熟 这部电影就有多讽刺

57分钟前
  • 办公室摸鱼冠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