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修罗

动作片大陆2022

主演:冯绍峰,胡军,金晨,王庆祥,吕良伟,曾江,高捷,吴岱融,盛鉴,徐少强,修庆,杜玉明,袁祥仁,闵政,马小茜

导演:李仁港

 剧照

青面修罗 剧照 NO.1青面修罗 剧照 NO.2青面修罗 剧照 NO.3青面修罗 剧照 NO.4青面修罗 剧照 NO.5青面修罗 剧照 NO.6青面修罗 剧照 NO.13青面修罗 剧照 NO.14青面修罗 剧照 NO.15青面修罗 剧照 NO.16青面修罗 剧照 NO.17青面修罗 剧照 NO.18青面修罗 剧照 NO.19青面修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00:34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的是在古代刺客组织离恨谷中,一位少年侠客如何成为天下第一刺客的惊险故事。

 长篇影评

 1 ) 完全看不懂逻辑

1.既然谷主是男主灭门元凶,他也知道男主身份,为什么不趁着年幼时铲除一直养狼为患? 2.谷主和夫人真的有必要遗弃女儿吗?谷主可以有两个身份,夫人也可以保留两个身份啊,女儿养在离恨谷做少主很难吗? 3.赵闯设的每场刺局都莫名其妙。“安排自己被刺”算计男主被亲闺女搅和可以说是意外(还是那句话为什么不早铲除男主),但一波操作带走山鬼是为嘛?让他直接刺杀太守夺了藏宝图不行吗?完全不影响后面的局。(为了女主出场强行安排山鬼下线)。“安排男主刺杀柴胜局”更是混乱,男主师父突然出现刺杀孟旭,男主突然要保护孟旭(这里槽点太多,一是男主救孟旭完全没有动机;二是后面交代这里是赵闯设局要他们自相残杀,这不是画蛇添足吗?你目的不是赶紧除掉孟旭和柴胜吗?;三是赵闯完全没必要安排男主刺杀柴胜。柴胜对他小菜一碟,让人惊诧的是他居然没有趁乱刺杀柴胜。 4.赵闯着急搞掉离恨谷是为啥?登基后秘密掌控一只刺客联盟不好吗?登基后慢慢搞不行吗? 5.秦笙这条线看得人一头雾水,她怎么就知道赵闯和花夫人真实身份了剧里完全不提。男主cos断臂杨过,她就cos阿朱,两句话就露出了破绽。结局男主居然不怀疑她,那段对话太像她跟她亲爹设局一起算计男主了。当然了,她确实不是卧底,她真是凭实力搞死了自己的爹妈。

 2 ) 一毛特效换脸,给了多少钱,冯绍峰你要拍这种劣质片?

5月13日,一部2017年拍摄的电影《刺局》,在2022年“变身”成《青面修罗》上线了,该片拥有冯绍峰、胡军、金晨、王庆祥、吕良伟等一众大咖,还是李仁港执导的。

看了庞大的阵容期待,再看久远的年份害怕,这都五年了,审美能行吗?

看完之后,真是太对不起这群大咖了,真的是不是网大,却胜似网大!

《青面修罗》的画面非常苍白,浓浓的“复古风”,要么铁青一样死气沉沉的颜色,要么黑黄黑黄的,浓浓的做旧风,满满的劣质打光感。总之是和当下审美是两个样子的。

但是,磨皮倒是磨得一模一样。当年还不够时髦的金晨,被磨皮磨到没有半点瑕疵,脸上可以滑冰了,但肤色“黑土黑土”的,像加入了丐帮。

冯绍峰的脸上也像是长出了“新皮肤”,有种老脸长新肉的感觉,是真别扭啊。

有时候沧桑感若隐若现地出现了,还挺不适应的,这是同一张脸吗?

不过,磨皮都是小问题,怎么说也是新时代的AI换脸吧,也不好好搞搞?

仿佛一张廓型完美的脸上长了不对劲的五官,要么是位置P歪了,要么是角度P歪了,怎么看怎么奇怪,五官太集中,和脸型也不搭,尤其动态的时候,甚至觉得五官就要掉下来、飞出去了,这个P过的痕迹简直不要太明显!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位演员还真有点许晴的影子,不会就是把许晴换了吧?

从之前的消息来看,这个角色还真是许晴演的,但是咋就被换了呢,也没给个说法出来。

咱们抛开外在的,来看《青面修罗》的故事,也并不复杂,就是冯绍峰和金晨一起找真相的过程,过程还是比较充实的,不算精彩也不雷。

但是吧,故事里冯绍峰的这个组织“离仇谷”,是真的把人给雷到了,而这套现代质感的大羽绒服无比出戏,却已经是能看的了。

剩下的这都是什么造型啊,这大面具和大披风,还要双击666,这欢迎仪式够特别的啊。

不仅如此,每个人出场还都要来一段“出场秀”,像是一个“自我介绍”,这个设计过分“复古”了。

看动态的就更“吓人”了,感觉是“钢铁直男”版本的巴啦啦小魔仙变身,又有点像是要配上一段: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法……

一泼冷水下锅、一把好剑喷火、一个面具撒盐……真当自己是厨子呢?这明明是武林高手啊!

还有这样的,一个抽烟的老头秒变五星级酒店的切菜师傅,好刀法!

这些面具人除了会做法,还会研究点机械啥的,像是做个灭霸的爪子啊。

还有剑和翅膀……这钢铁般的质感,确定道具老师不是从漫威找的灵感?

还有这种集体变身,抱歉,我真忍不了,这是把漫威英雄的武器都拿到中国拍巴啦啦小魔仙呢,这五颜六色的,这乱七八糟的,都什么跟什么啊!

那么,既然都是戴着面具拍的,那就这么拍吧,突然来这么一段算什么意思呢?

面具外面冷冰冰没有任何表情,不知道这个面具人要过来干啥,但是突然画风一转,黑漆漆来了一张冯绍峰的脸,面露凶光,这啥啊,为啥还得来这么一个镜头?

这样尴尬的不入戏的表情,真的大可不必了!

虽说剧情悬疑效果还可以,但进度还是有点草率,什么情节都全是为了主角铺垫,完全就是普通网大的剧本水平,而且竟然还会有这种狗血玛丽苏台词。

这说的啥啊,什么“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一刻我莫名的兴奋、没有人可以阻止我”,这台词,也是有点绝。

经过这一段顺利的寻找真相之旅,男主也是长大了,最后又来一段感慨的发言,一段尴尬的“舞剑”,真是到了结尾把人雷得透透的了。

看这个意思,好像是还有第二部?但真不要拍了,网友都在用一星反对了啊!辜负了网友的期待,也真的太对不起请来的这些明星了!

 3 ) 都没想到李仁港这么牛了

《青面修罗》。2分。李仁港导演作品。分数代表一切。 网剧固然是疫情下的一种形式,但质量一定是前提。 香港导演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是争先恐后的,不要学徐克和陈可辛,这俩是抱住了大腿,炒的菜半红半黑。 整部片没有一个演员演在自己的角色上,这可能也跟绿棚拍摄有关,但如此集体出戏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香港演员亦是如此,诚如郑则仕在《吐槽大会》所言,全靠烂片赏口饭吃。 所以最后他们那么浮夸而不在线的演了一个完全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

 4 ) 亏掉六块钱,看了部四不像的“烂尾楼”笑片

我很少愿意花六块钱去看一部网大。

不是我太穷酸,而是以国内网大的普遍质量,哪怕只是区区六块钱,也买得了吃亏买得了上当。

但偶尔我也会犯贱。

毕竟,人是有好奇心的,霍金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当《青面修罗》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犹豫了两秒钟,就花掉了六块钱。

原因很简单,它虽然是部网大,却怎么看怎么特别。

演员阵容就够强大的。

冯绍峰、胡军、金晨、王庆祥、吕良伟、曾江、高捷、吴岱融、徐少强......用二十年前娱乐版通稿的话术,这叫做,两岸三地,云集实力派。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饰演花夫人一角的演员本为许晴,却在播出时遭遇了AI换脸,由马小茜特别出演。看片时我们能明显从花夫人的脸上看到许晴的影子,却时隐时现,强行匹配的五官做不来自然的表情,怎么看怎么有诡异感。

再仔细一看,许晴的名字确实也没出现在演员表上,这引来了众说纷纭,后来许晴工作室发了声明,算是终止了谣言。至于到底为什么换了许晴的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小风波,倒是为影片赚来了一些讨论度。

演员之外,导演来头也不小。张彻钦定的接班人、徐克的超低配版本、飞碟帽爱好者李仁港。他上一部执导的电影是《攀登者》,十几亿票房的院线片,和网大并不沾边。

狐疑之下,我简单搜了搜,便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所谓《青面修罗》,原名叫做《刺局》,很多关注国产片的影迷对这个名字可能有所耳闻。

这部电影当年也是投资好几个亿的大制作,当然是奔着院线去的。片子也早就拍好了,几次传闻定档,然而命运多舛,一直没能上映,如今能以网大的身份和观众见面,也算是烂尾楼勉强住进了人。

但烂尾楼毕竟是烂尾楼,出现质量问题是难免的。

总之,观看这部本不该是网大的网大,于我而言,是一次太过奢侈的体验。

奢侈不只在于浪费了六块钱,奢侈的更是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青面修罗》,多半和当初李仁港想象中的《刺局》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从成品来看,《刺局》的后期多半还没有做完,画面的调色和锐度明显有问题,每个人看着都像得了黄疸,但再拖也不是办法,没有钱也没有时间,于是,这个半成品被拿来删减了一些戏份,增加了不少旁白,就变成了《青面修罗》。

我一向厚道,先说两句优点。这部片子虽然是个后期明显没做完的半成品,我们还是能看出来,大制作到底是大制作,真金白银砸进去,并没有完全打了水漂,除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的特效水准还是可以吊打大多数网大的,绝对不止五毛。打戏更是一如李仁港的诸多前作,很有设计感,没有乱打一气,影片中刺客杀人,多用机关,在这点上,这部电影不乏巧思。

虽然一些场景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些熟悉的作品和角色,但也不可谓不酷炫。

比如从《阿拉丁》片场来串门的魔毯,是刺客黑无常。

白无常的某个造型,和金刚狼有些相似。

胡军大鹏展翅的扮相,则让我想到了猎鹰。

男主角青面修罗的修罗手,有点像冬兵的机械手臂,但功能更丰富,想变刀变刀想变剑变剑,杀伤力直追要你命三千。

山寨是山寨了点,但还是挺好玩的,我还是愿意把这些归为优点。

优点说完了,再说缺点。

一句话,故事稀巴烂、表演没眼看、风格很混乱。

影片原名“刺局”,“刺”是刺客,“局”是做局。

整部电影,拍的就是刺客算计别人以及刺客内部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故事。

影片现在的名字“青面修罗”,指的则是男主角,冯绍峰饰演的“青面修罗”齐君元。

“青面修罗”是齐君元在刺客组织离恨谷里的代号,这个组织的头头叫金锣太岁,旗下有黑白无常、鬼愁判官、五颜六色的修罗等高手刺客。

在《青面修罗》的世界里,有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算上离恨谷,影片中有三股势力,要角逐一块藏宝铜片。

而齐君元背负着的灭门血仇,也和这块藏宝铜片有关。

齐君元要寻找真相,顺便谈个恋爱,三股势力要明争暗斗,背后的操盘手则要做局搞个大阴谋,唯恐天下不乱。

这个设定,其实具备发展为一个精彩故事的可能性。

然而,哪怕冯绍峰加班多念了大量叙述性的旁白,希望把故事通过台词讲清楚,仍然难以掩盖整个故事的杂乱感。

杂乱,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为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

具体细节我就不赘述了,说几个关键点吧。

作为离恨谷的刺客头头,火腿太岁虚构了一个宝藏,伪造了个藏宝铜片,从而导致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陷入争斗,自己坐享渔翁之利。

他做局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身份。影片中,火腿太岁其实和东桑的禁军统领赵闯是一个人,都是胡军所扮演。

为了让东桑的主公不怀疑自己,他一方面安排了一场自己派人刺杀自己的好戏,另一方面自己日常给夫人写信,并且故意让主公偷看,通过写一些主公想要看到的内容,从而让对方相信自己。

杀死东桑主公的时候,赵闯,也就是太岁开始揭秘,得意地说,其实夫人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宝藏根本不存在,满世界的人都像傻子一样抢藏宝图,就不知道先调查研究一下吗?夫人不存在就更离谱了,这主公都如此有心机地窥探属下的隐私了,都不知道查清楚自己的属下到底有没有老婆?

最无法令人信服的还是胡军这个角色的身份问题。

作为东桑的禁军统领,他按理说不但工作繁忙,而且得时刻陪伴在主公身边,那他又是如何长期坚持在离恨谷搞地下工作的呢?

分身术,一定是分身术吧。

令人费解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既然齐君元全家都是太岁杀的,而且太岁也知道齐君元的身份,那为什么还要让手下的判官教他武功?养虎为患已经很离谱了,齐君元化身独臂刀之后,太岁还要上赶着送给他修罗手这种高科技外挂,是觉得自己的翅膀太无敌了非得找个对手吗?

越细想问题越多。编剧从结果倒推过程,他觉得太岁和赵闯是一个人这个结果挺牛逼,所以他就倒推出了一系列的幼稚阴谋,等他强行顺完剧情,发现换个角度就圆不回去了的时候,就只能糊弄了。

阴谋戏是低智,爱情戏就是无脑。

爱情戏的精髓在于台词。

金晨饰演的女主角秦笙笙(这个名字对陕北的朋友很不友好)承包了全片最多的笑点。这个女主身上的逻辑漏洞我就不细说了,她和男主的爱情产生地有多么突兀我也不提了,我只想说一场戏,就是男女主角第一次的分别。

分别之际,两人先是非常深情且做作地说了一些琼瑶剧的台词,随即,秦笙笙突然掏出一个饭团,给齐君元说,饭团在,我就在。然后,她转身离去,被饭团感动到的齐君元冲了过去,两人拥吻。

这场戏的尴尬和好笑,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让演员演这样的剧情,说这样的台词,也就别指望他们能贡献出多好的表演了。

当然,老戏骨毕竟是老戏骨,影片中的曾江、胡军、王庆祥等演员虽然演的是烂片,却依然兢兢业业,演得非常认真,撑住了影片的下限,其中胡军作为戏份很重的大反派每场戏都保持着非常入戏的状态,令人佩服。

冯绍峰和金晨就不同了。冯绍峰在本片中的表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做作,四十岁的人演少年刺客,把握不了度,也确实容易做作,而他时不时露出的明式微笑,则令人捧腹。

金晨则不知道是和编剧置气还是和发型师置气,一直瞪大着眼睛,这种表演方式对于眼睛的抗疲劳能力要求很高,建议眼药水品牌和她联系。

稀烂的剧情和糟糕的表演,是烂片的必备,而混乱的风格,则是一部烂片能够脱颖而出被更多人记住的关键。

这部《青面修罗》,有好莱坞大片的影子,也有当年香港邵氏武侠电影的遗风,说它是悬疑片,不够格,说它是武侠片,又不对味。

三个字,四不像。

李仁港拍戏,本就喜欢混搭,拍的是古装戏,但主角的穿着总是有点后现代的风格,曾经是刘德华和甄子丹头上的飞碟帽,这部是冯绍峰身穿的连帽羽绒服。看着这样的冯绍峰说着古龙风的台词,导演还总是在人物出场时突然插入一段网游风的炫酷亮相,观众只能学金晨瞪大双眼呆住。

想想还挺让人感慨。《青面修罗》这种电影本就是几年前国内电影市场狂飙突进的产物,那时候,投资人还愿意砸钱拍电影,哪怕是拍出各种名叫修罗的垃圾也不在乎,如今再回看那个时代,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5 ) 院线的骨,网大的皮,没有飞碟帽的李仁港宇宙。

时至今日,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式武侠已经日渐式微磨灭凋零,而武侠电影正如西方的西部片一样夕阳余晖。国产电影唯有层出不穷的三流网大仍在热衷于各类武侠玄幻类题材(主流玄幻),而这些垃圾电影正在慢慢榨干武侠电影的最后一丝价值。 说回这部青面修罗,院线的骨披着网大的皮。 虽大牌云集,却剧情稀碎,人物行为动机缺乏逻辑,感情戏毫无铺垫,只能用各式花里胡哨的机关设定来迷惑观众的眼球。 生硬的人物旁白和离谱的人物特效VCR来回参插,情节混乱不堪,整体来说,除了花里胡哨能给人留点印象以外,几无可取之处。 花夫人那首迷惑的献曲在一个古装的背景里不要太违和。 一把飞刀斜倒插在地上,反派最终不插死在这上面,都对不起我的既视感。 李仁港十几年如一日的老套路是时候收一收了,想要一招鲜吃遍天,前提是要有一个合理完善的剧本做底,故事都讲不好,再华丽炫酷的操作也只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难得没见飞碟帽)N

 6 ) 李仁港回来了,新作豆瓣仅4.3分

这两天有一部院线转网络的电影上线,是原名《刺局》《青面修罗》,改编自圆太极的同名长篇小说。

这个电影项目也是很多年前就在操作,但因为乐视影业的状况频出,以及制片人张昭的离世,几乎“一代失踪”……

《青面修罗》片头许可证

就在人们觉得这片已不可能江湖再见时,它却换了套“面具”重出了,一开始讲全片长60分钟,真正上线又变成了近两个小时。

而原先公布的阵容中许晴也被换了角,可以说跟乐视一样充满了“骚操作”。 目前《青面修罗》在豆瓣评分也是一言难尽,惨跌至4.3分

当然说到此片,以及接下来应该还会上线的同名网剧,就不能不提导演李仁港

与其称他是作者导演,不如说是“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

《刺局》即使只看小说的内容,就很“李仁港”:离恨谷,各种杀手组织,诸般奇兵利器……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之前的代表作《锦衣卫》《三国之见龙卸甲》《鸿门宴传奇》《94独臂刀之情》等片。

李仁港电影处男作《94独臂刀之情》

再加上冯绍峰,徐少强等人的演出,更让这样的联想,找到了“根基”。

冯绍峰继《鸿门宴》后再次主演李仁港作品

但事实上,李仁港这个导演比较特别,甚至跟一般的香港都有所不同。

通常一位导演,总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比如喜欢用相熟的演员,甚至整个班底,倾向于某类题材(这当然有时候也是制片人的选择,导演在某个题材上成功了,就不得不反复拍),以至于发展出自己或明显,或隐晦的某种电影风格。

当然这是导演这份工的共性,而在其中,还会有“一小撮”导演的自我风格特别强烈,甚至强烈到独一无二,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青面修罗》剧照

而这样的导演一般被尊称为“作者导演”,以便跟通常那种行活,特别是大片场的流水线式导演相区别。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仁港导演算不算得上是真正的作者导演呢

就如刚才所言,就算是一般的导演也会有些怪癖,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一些东西,还难以解释,再加上有些可能是后来的影评人“强行”加以总结出来的。

飞碟帽是一大标签

《见龙卸甲》中也有

而李仁港相比一般导演而言,这样的“怪癖”就更多了,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飞碟帽,服饰头巾,巫祝面具的设计,“奇技淫巧”的兵器与机关设计,以及在很多场景里都喜欢立上几块石碑,刻上或隶书或魏碑的字样,等等等等。

这当然跟他是美术指导,又在国外修过视觉艺术,早年还拜师学过国画有关。

但问题是,也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把自己这方面的“风格”无限放大,强塞到不管什么背景题材的电影中去……

胡金铨导演的明朝“癖好”

虽然这么说,也不意味着拍武侠,就必须跟胡金铨导演那样工于考据,并把很多作品的时代都放在明朝。

这跟自身趣味及修养有关,不可强求

不过另外,打一个可能并不合适的比方,就好比库布里克导演在《2001太空漫游》里用上了一块黑方碑,效果不错,格外自珍。

于是他接下来在自己不管什么题材,风格的电影里,都安上一块黑方碑,从而使之变成比《闪灵》里的237号房间,或者数字42,更会被影迷反复解读的关键符号

《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方碑

《94独臂刀之情》中的石碑“标签”

但这真的好吗?

李仁港导演1984年进入亚视,导演过刘松仁主演的《九月鹰飞》,跟徐克最早的剧集《金刀情侠》可算是改编自古龙的同一部小说。

然后他在93年时为TVB拍了《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主演是姜大卫,个人风格与其说是乍现,还不如说这部20集的电视剧,已经把他日后在电影中的“作者标签”几乎都甩了出来,并从此一直稳定保持着……

《九阴真经》是李仁港导演风格的集大成者

据说李仁港导演很喜欢看邵氏的老片,平生也很得意于张彻对他的一番评价,也就是把他说成是香港武侠电影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我理解中的作者导演,除了有固定的“标签”之外,还会在一个或大或小的领域里不断深挖,或者确实是把这些“标签”安插到不同的题材背景中,却是为了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

李仁港与张彻

从这一点而言,李仁港可能更像是张彻的“嫡传弟子”,而跟徐克之间有莫大的分别

就好比赤裸上身,盘肠大战等属于张彻的个人标签,但他也跟李仁港一般,不管什么片子里都搁上一点,在自己的导演生涯中,始终如一,不断重复。

而徐克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个人导演,包括监制的标签也很明显,但始终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求新求变,使他所拍的新版故事,与旧版之间有着几乎是云泥之别。

虽然我个人觉得他在剧本结构,特别是核心创意方面,还有很大的“历史”局限,但比起张彻和李仁港导演来,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导演,要近了许多

所以,与其称李仁港是一位偏执的作者导演,还不如说他是个“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

邵氏电影

邵氏这种传统的大片场,是包罗万象,包办一切的,导演演员,以及服化道等,都是旗下的职员,一般都是拿固定工资的。

于是这种近乎流水线作业,就是哪部电影一火,就在短时间里大批量的生产。

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演员,场景,服装,兵器什么的,稍加改动,就成了另一部电影,反正一般观众也不会太在意这些……

《青面修罗》剧照

而邵氏之后的TVB,大致也延续了这一体制与流程,只是播放的媒介不同罢了,于是产生了很多TVB的套路,还有“标签”,比如网上流行的台词TVB体,鸡公碗,五毫港币特效,还包括TVB武侠剧的动作设计。

老实说,上文提过李仁港所导的《九阴真经》,跟一般TVB金庸武侠剧是有很大不同的,但问题是,它不是主流。

TVB的《九阴真经》

在这剧之前和之后,比如83和94版的《射雕》还是传统的拍法,而且即使是如今的眼光来看,那种传统的拍法,可能依然是最适合金庸小说的。

这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以及改编成影视剧的老大难问题,不是一部《九阴真经》可以轻易改变的。

而之所以说李仁港导演更是“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在于他虽然在TVB时属于一个革新者,但接下来在电影处男作《94独臂刀之情》香港票房只有76万港币后,没多久就执拗的变成了一个守旧者

因为他当然从来没有在邵氏片场工作过,不需要在演员,服化道,兵器,场景等方面,不得不反复加以利用,可李仁港导演就是这么干了。

总是尽可能跟邵氏老演员合作,这与其说是一种尊重与传承,还不如说是某种守旧和偏执;

革新与守旧可能只有一线之隔

而在兵器与机关的设计上也是如此,看上去非常花哨与精巧,但这些根本不参与叙事,只是摆出来“展览”一下,然后就没它们什么事了。 这一点从《锦衣卫》《鸿门宴传奇》,到现在这部《青面修罗》皆是如此;

一以贯之的机关及字体设计

还有服化道,和场景就更不用说了,《青面修罗》里派别众多,于是介绍一批新角色登场,就要多“分配”一处宅第,或者特殊的场景,于是在实地或者后期特效上,依然不计成本的“大兴土木”

《青面修罗》依然大兴土木

但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极少,因为看上去都差不多,像是从同一张古老的建筑蓝图,或者是邵氏片场里已有的场景中,稍加修改后完成的。

其实像李仁港这样,对于老邵氏电影有着复杂,甚至是扭曲情感的香港导演,也不是孤例,其中颇具代表性。

我个人认为是尔冬升导演,他是邵氏武侠小生出身,早年被关在片场中,稍微换身打扮,就出现在下一部武侠片中,而这段不断重复的经历,在他的内心几乎都成了一份阴影

于是他后来跟姜大卫一起拍《猫头鹰》,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而在自己当导演后,又只拍当代社会题材……

但这种刻意回避的做法,到最后那份心理阴影,还是会再找上门来的。

姜大卫与尔小宝合作的《猫头鹰》

于是到了2016年,他在徐克的协助下重拍《三少爷的剑》,尽管跟他早年主演,楚原导演的旧版相比,特效上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的。

但可惜的是,整体风格或内涵上,新旧两版不管是电脑特效,还是室内搭景,呈现出来的感觉和意境,却是半斤八两,换汤不换药的

换汤不换药的邵氏“阴影”《三少爷的剑》

而尔导跟李仁港导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前者只当了一回迟到的“邵氏电影”精神传承者,便知难而退了。

而李导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这条复古小道上,执着的行走,或是偏狭的踏步着

复古小道上的行走,或踏步着

文:李翼

公众号:抛开书本

 短评

大概想拍中国的超级英雄吧,一些大起源的概念,但真的太好笑了。

6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猎鹰冬兵直呼内行……本年度最烂毫无悬念,毫无悬念!

11分钟前
  • 清风徐来⭐️
  • 还行

不知道是剪辑的问题还是啥,画面细碎,各种装逼,里面人物感情毫无铺垫乱七八糟,什么都是嘴上说说就过去了。男主的扮相好老啊!反正整部片老里老气的。一边看一边问“啊?”然后看完就“就这?”还有后面说女主设局,你妹啊,女主知道谷主的身份就是不说,等谷主派兵来谷里的人都干翻了,对女主有啥好处??给二星是我老公说可以给的,估计他喜欢变形金刚,要我自己就一星了,因为看完完全没任何享受电影的感觉!

16分钟前
  • 代号1023
  • 较差

奔着你的(尉迟)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来看这部电影

21分钟前
  • 只要我没有道德
  • 推荐

你全程加旁白我也理解不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啊,这设定跟玩儿似的

22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这阵容这制作如果不是疫情应该可以上院线的,怎么形容呢,还是有股香港武侠的风格。

23分钟前
  • 里昂
  • 还行

剪辑确实挺乱的,但反转也挺有惊喜的,也不是不能看的水平,不知为何差评一片。

26分钟前
  • 摩诃衍那提婆
  • 还行

太岁要是给自己打造一副钛合金狗眼,那他就不会死了,可惜了可惜了!!!

27分钟前
  • 笑啥子笑
  • 推荐

这阵容这制作如果不是疫情应该可以上院线的,怎么形容呢,还是有股香港武侠的风格。

30分钟前
  • 苏鹫翎
  • 较差

看过,不小心手残删了,女主角色演绎有点可惜,本来角色故事性极高。

35分钟前
  • L.C.
  • 还行

又是压了好几年的片子,转头变网大了,剪辑很奇怪。虽然说是设局,但局都太幼稚了,有点侮辱智商。动作不是重点,更像机关大战。最后男女主为啥不能在一起,理由过分牵强了吧,直男癌啊。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我是来看有没有钢盔的。

43分钟前
  • 豆友HNDnQYdp10
  • 较差

不想承认自己花了6块钱看过

45分钟前
  • 吴佳佳
  • 很差

阿修罗在前,青面修罗于后,烂片跟修罗干上了,修罗招谁惹谁了?青面修罗大战金锣太岁,由金锣火腿肠独家赞助播出。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很差

電影甫一開始,在片名出來之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邵氏舊派武俠感已經撲面而來,而隨著故事推進,感覺愈發強烈,雖然用了很多新技術,也擋不住整部電影強烈的舊感。李仁港味十足的服化道是舊的,遊戲感十足的特效製作和人物出場介紹是舊的,故事更是有一股半個世紀之前的舊味,不過,卻也透出幾分武俠味來,甚至還是古龍味,和同樣最終網發的王晶版《倚天屠龍記》比好多了,尤其有幾場動作戲的設計甚至能夠讓人眼前一亮,但是耐不住剪輯一片混亂,敘事不行旁白獨白硬湊。被換臉的許晴,幾乎每一個鏡頭都長得不一樣……

4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平均一分钟三个漏洞

50分钟前
  • 满堂花醉三千客
  • 很差

阵容强大的大咖们跟着李导,带着先进CG武器齐齐穿越五代,架空历史,好大的网大野心!

54分钟前
  • 曼特宁
  • 还行

我真的没看懂,这是在干啥,猎鹰大战金刚狼吗?冯绍峰那个爪子,感觉不是手,是小叮当的口袋,啥都能装下,我真的怕他再无中生有变出一杆迫击炮来。这片子最好看的大概就是,许晴换脸换的每次出场脸都不一样,特别恐怖谷,还对不上嘴型,可太好笑了。

58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很差

李仁港的徐克式神怪武侠,虽然他水平本来就有限,但片子后期被剪成这样,结构筋骨大动(其余部分应该也为网大的形式做了修改,例如角色登场时的“亮相”),又因不可抗力,主要反派角色戏份缩水,最终呈现出这么个破碎混乱的样貌来,还是有点令人心疼……

59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一下子重回了10年前那个大投资烂片横行的时代,故事垃圾、台词荒谬、角色可笑、配乐离谱、剪辑乱来,并且充满了由于太烂而产生的笑点。作为李仁港的作品来说,基本上就是《攀登者》和《盗墓笔记》的段位,看着一群成年人过家家。

6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