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物语

动漫其它2018

主演:扬·布达尔,伊里·拉布斯,加罗米尔·杜拉瓦,诺贝特·利希,卡米拉·玛加洛娃,Ivana Uhlírová

导演:杨·史云梅耶

播放地址

 剧照

昆虫物语 剧照 NO.1昆虫物语 剧照 NO.2昆虫物语 剧照 NO.3昆虫物语 剧照 NO.4昆虫物语 剧照 NO.5昆虫物语 剧照 NO.6昆虫物语 剧照 NO.13昆虫物语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8-31 14:42

详细剧情

  捷克超现实主义大师杨·史云梅耶的最新作品,记录了一个业余剧团把恰佩克兄弟1924年的剧本《昆虫生活图鉴》搬上舞台的过程。作为一部低成本的众筹长片,观赏性、艺术性都很不错。原剧本有意把人比作昆虫,充满讽刺意味。

 长篇影评

 1 ) 《昆虫物语》北影节亚洲首映,捷克佳片了解一下?

文 |瞧天r

在电影榜单中搜索“捷克”或者“动画”,那个永远跳上首页的名字一定是杨·史云梅耶。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就会展映这位捷克动画大师的最新作品《昆虫物语》

不过,史云梅耶钟情的可不是“电影”或者“动画”本身,而是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此中深意或许可以从他在网络上异常风靡的两部短片《对话的维度》《食物》中窥探一二。而这个古怪的老头永远会给人带来惊喜,并且能把自己和观众都玩得不亦乐乎。

这部2018年的新作《昆虫物语》是根据捷克知名的恰佩克兄弟的戏剧作品《昆虫生活》改编而成,原戏剧对当时社会的弊病进行了猛烈抨击。而深受《变形记》影响的史云梅耶,又在本片中将黑色喜剧、经典恐怖片元素、奇异的风格融为一体,除了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外,导演自己还实力出镜,讲起了他动画制作背后的故事。

影片视觉十分惊(zhong)奇(kou),以至于我们一度想把它归类到了“午夜场”单元。此前本片只在鹿特丹电影节和捷克、斯洛伐克上映过,作为即将第一批欣赏到它的亚洲本土观众,大家大可以摩拳擦掌好好期待一下。

杨·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

史云梅耶的作品永远可爱、古怪却又深奥。想要看得更透,恐怕还要更深的了解他生长的土地。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光影捷克”单元还将展映另外四部捷克影片——两部动画电影和两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其实,捷克的动画制作历史相当悠久,而且影响甚广,比如八十年代国内家喻户晓的《鼹鼠的故事》就是来自这里。而捷克导演伊里·特恩卡则是世界木偶动画史上的先驱性人物,他的两部动画电影《捷克的四季》《捷克古老传说》也是动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影片。

《捷克的四季》是伊里·特恩卡的第一部木偶动画长片。影片的六个段落分别讲述了发生在四季当中的故事,展示着捷克乡村中传承了数个世纪的民俗服装和风情。全片没有对白,但依靠可爱而细致的木偶、美丽的场景与服装,以及童声合唱团演绎的捷克民歌,影片的内涵与情绪同样直抵观众内心。

《捷克古老传说》是导演在捷克政府指示下,以民族历史神话为蓝本制作而成的木偶动画长片,共分为七个段落,分别讲述了捷克古老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和民俗故事。影片的镜头运动,灯光、场景及角色设计,以及整体的故事讲述方式都十分出色。

但伊里·特恩卡展现的远不止童话世界和民族传统,他还以社会背景为蓝本创作了许多政治寓言动画。可以说,捷克影片对社会现实的嘲弄总是这样勇敢而精妙。

第4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严密监视的列车》就以大量的视觉隐喻嘲弄了现实,却丝毫没使影片显得荒唐可笑,而是充满了苦笑和温情色彩。

故事讲述了二战时期在一个被德军占领的捷克乡村火车站,一个笨手笨脚调度员学徒盼望着把自己从童真中解放出来,而“战争”或许才是他无能的罪魁祸首。

精致的镜头语言、“学徒”完美无瑕的表演和其他可爱的角色,使这部华丽的黑白电影中写满对过去生活的纯真回忆,片中的乐观精神在整个捷克影视中都属罕见。

另一部《大街上的商店》同样令人笑中带泪。纳粹占领捷克后,小镇上的木匠托尼借妹夫的权力去接管一间犹太商铺,却被原店主,一个78岁的犹太寡妇当成了新来的店员。托尼只好一边在熟人面前扮演店主,另一边又做着老奶奶的帮工。

两人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纳粹却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清洗”,托尼面临着两难的抉择……片中有许多讽刺、可笑之处,又以“亲犹太人”的独特视角和震撼的结尾深刻地反思着战争。

光影捷克,部部精品。部分场次还有捷克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为大家带来片前导览哈!敬请期待。

“北京展映”活动将于4月6日至22日
在北京地区32家电影机构、高等院校举行
独家售票平台:淘票票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宣传
中国电影资料馆团队瞧天r

 2 ) 令人不适的真相

快乐而无知地活在充斥着谎言的世界里,未必是一件坏事。孤独而智慧地活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上,未必是一件好事。《昆虫物语》选择了后者。


对导演有所耳闻,对于这部片毫无了解,看到首页推荐后觉得值得一看,就抢了北影节的票。

观影时,旁边的小哥换了几次坐姿,最后忍不住两次掏出手机点亮屏幕,我在黑暗中瞥了他两眼,他又把手机收了回去。

在电影结束后,小哥出乎意料地问我看懂没有。我耸耸肩,说大概看懂了一点吧。

他说他非常期待这部片,跟我讲了很多幕后的事 ,包括导演之前是拍摄定格动画的,为了拍摄这部真人片如何拍摄了七年,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后资金难以为继,靠众筹完成了这部电影。

结果完全没有看懂。

我就快速告诉他(内容有所改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业余剧团把恰佩克兄弟1924年的剧本《昆虫生活图鉴》搬上舞台的过程,而导演史云梅耶把他导演电影的过程也剪进了电影里进去,穿插在演员的表演中,达到了戏中有戏的效果。 而且开头导演说原著作者恰佩克兄弟强行给原著安排一个了好结局,结果他也给电影强行安排了一个好结局,然后在电影结尾说“我告诉过你的”,非常有趣。

当然,我不确定小哥是否听懂了,因为他表示要发朋友圈吐槽一下这部电影。

跟小哥告别后,我也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风把路人的话灌进了我耳朵里:

有人说他睡着了。 确实,电影开头节奏很慢,让我的眼睛也有点疲惫。不过很多好片子都这样,开头节奏慢,如果坚持了下来会觉得之后的情节引人入胜。

很多人则认为这部电影极其无聊,完全没看懂。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懂。

电影开头是一群演员在为一部戏剧的排练做准备,有一堆莫名其妙的嘴部特写镜头。

然后这部电影的导演突然在荧幕上出现,告诉观众这部片子的原著是如何写成的,嘲讽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导演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剧本是他一气呵成的,不能受到任何艺术家的济世情节所影响。 接下来电影如果以1:1画幅呈现,就是演员演出的电影剧情;如果以4:3画幅呈现,就是史云梅耶导演拍摄电影的幕后镜头。

比如,在这部电影中,前一秒你看着演员被虫子恶心得想要呕吐,下一秒你就会看到幕后人员如何制作了呕吐物喷在地上。上一秒演员在被自动变大的粪球追赶,下一秒你就能看见幕后人员推着粪球前进。原本你认为是一堆蹩脚的演员在演一个奇特的戏剧,下一秒你就看到导演让他们忘记自己所学的技巧,像提线木偶一样演出。

最后,一直在睡觉和织毛衣的演员展现了戏剧实力,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压轴表演;情节明明发展得无比诡异血腥,却迎来了一个十分阳光的结局。这种不停出现的、出人意料的反转情节,和电影中“真假”镜头的切换一样,像毛毛虫背上的褶皱,被导演往里塞进了很多信息、嘲讽、和真相。

大多数的电影尽力让观众相信银幕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带观众进入自己缔造的世界

《昆虫物语》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努力地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假的、被操纵的。

那些习惯了电影是造梦机器的观众,自然理解不了这样直白而特别的电影语言。

只有适应了这种直剖真相的叙述方式,才会沉浸其中,并且体会到其中乐趣。

在看完这部看似荒谬的电影回到现实后,我突然觉得现实如此荒谬。

因为在影片中暴露无遗的人性被现实中的人们身上的衣装完美地包裹起来。

【昆虫物语】在直白地展露电影的真相,赤裸裸地嘲讽虚伪的现实。

而现实中的观众无法适应这样的真相,反而更喜欢虚幻的造梦电影。

现实中的真相也被黑暗隐藏了起来;你只能通过听,猜,想,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本该造梦的电影反而处处展露真实,现实却遍布虚伪和谎言。

所以对现实早已麻木的人,就完全不明白这部片在讲什么,因为这部片想要诉说的对象不是他们。

寻求真相,对于虚伪无法麻木的人,就依稀听到了导演想要倾诉的话语。

《哲学家与狼》指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凭借着设下阴谋和识破阴谋的本质,发展出了智慧,“胜过了”自然界的大部分动物。也就是说,人是最会撒谎的一种动物。

在这样的动物组成的社会中,最先学会的技能就是“撒谎”和“欺骗”。

电影,就是服务于这样的动物群体。

它在百年来一直忠实地编织各种美妙的谎言,像魔术一样,明摆着告诉你我就在骗你,只是让你暂时逃离现实,获取片刻喘息而已。

而《昆虫物语》这样的电影,不是要你逃离现实,而是要把被谎言麻木的外壳刺破,漏出一系列如虫子一般让你恶心的真相,让你看到人性的丑恶和欺骗的本质,让你看到电影的本质——一群人是在努力地“造假”,以满足你的幻想(又一个自满的谎言)。

麻木的外壳太过坚硬的人,无法被电影刺破,就不了了之。

一直以来都痛恨这种外壳的人,就被刺破了外壳,但这未必是好事,因为真相可能像昆虫那样丑陋。这部电影让你像婴儿一样打量世界,吃惊地发现人类社会是如此荒谬,竟然是构建在许多谎言之上,而人们还乐在其中,为此而自豪。

但为什么要说出真相?你想那么多有啥用?照着当权者说的做不就完了吗?照着大家喜欢的拍不就好了吗?徒增烦恼什么意义呢?就像《昆虫物语》,给原作强行加上一个符合要求的欢乐结尾就好。没有统治者喜欢说出真相的聪明人,正如皇帝的新装不应该被小孩说出真相。

人类之所以觉得昆虫丑陋,不就是因为昆虫与人完全不同吗?昆虫骨架显露在外,没有皮囊包裹,有发声系统,但没有能够说出谎言的嘴巴。片中反复出现的人嘴的特写,在吐露的不也都是谎言(台词)吗?明知道观众不一定喜欢,还要固执地拍完这部像昆虫一样不讨喜的电影,恰恰也是因为人有嘴巴,有想要倾诉的欲望,想要说出这个世界的真相。

实际上,无论是拍不讨喜的电影,还是说出令人不适的真相,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总有一些人,他们受到了真相的诅咒,注定要追求真理。因为他们知道,谎言总有被戳破的一天,只有真理永存世间。他们饱含智慧和坚持,带着那一种近乎愚蠢的天真活在这个世界上,挖掘出真理,试图让那些真理流芳百世,但也让自己在当下永远无法融入大众,难以被大多数人理解。

不过,有特定的人理解,就够了。那些同样孤独的灵魂,看到了《昆虫物语》这样的东西,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这寻求真理的荒漠中跋涉,他们是有同伴的。


重看的时候,我发现前面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为婴儿的出生做铺垫。毛毛虫吐丝织了一件雪白的婴儿小衣服,红裙子女人腹部隆起准备生育,巨大的粪球肥沃青草地,最后,婴儿——新世界诞生了。似乎是寄生虫口中那个人人各取所需,不储藏食物的新世界诞生了。

然而,寄生虫的存活靠的就是吃掉储藏食物的毛毛虫,他(它)也是在杀戮,只不过储藏的方式由储藏室转换到了肚子里、脂肪中。

新世界里,工人仍然每天上下班,庸庸碌碌,资本家仍然在工人上班的时候已经下班了,享受生活。流浪汉仍然需要为了翻找到的剩余食物而庆幸,而麻木自己,告诉自己这样已经足够了,足以构成美好的一天了。

同时我发现,饰演屎壳郎和流浪汉的演员似乎都来自《极乐同盟》。而对于梦境和真实之间的模糊转化,也是他最爱用的手法;可见这部电影融合了史云梅耶之前电影中的精华。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只可惜许多人因为没看懂,就认为大师江郎才尽,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让我为他抱不平。

在你理解一件事物前,别轻易对它下结论吧。如果你没看懂,就多看几遍,就像我一样,每看一遍就会有新的领悟和解读。

 3 ) 天鹅之歌了吧?

1

什么艺术不受限制,那简直在玷污恰佩克兄弟的原作。

什么无心理的表演!就是僵尸表演?还木偶戏?

“拥有家当的感觉真好,一份小家当,一生的梦想,拥有粪球,就拥有了一切。”

片子怎么恶心,怎么血腥,他就怎么拍。

毕竟是收官的变形记。

业余的剧团,永远不来的流浪汉,伴着老胖子的打鼾,导演的妻子在眼皮底下偷吃小鲜肉。

反复的纠错,史云梅耶像遗言一样解说自己的电影,动画特技拆解。

充满各种尬料,像极乐同盟,奥提克一样的无聊噱头。

就像妙妙说的,无非就是吃辣条而已,不带敬意地尝尝鲜,不会再看第2遍了。

还有一段无厘头的李尔王,哦!

别认真。我对妙妙说:大师已经超越了好与坏,所以我打五星。

2

 4 ) 昆虫物语,人的故事

史云梅耶拍电影,资金无着落,靠众筹才搞定,超现实主义大师被现实打败,听着像天方夜谭,谁料确有其事。

放眼当下,好莱坞模式风行,万国影像,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时代裹挟下,能保持自家风骨,拍出特色的,屈指可数。

史云梅耶之于捷克电影,就像小津安二郎之于日本电影。

有自己创作理念,不献媚权力,不苟合资本,不趋时从众,将自身潜力发挥至极致。以此为大师试金石,观望电影圈,登堂入室者,寥寥无几。

不是力所不及,是经不住诱惑,行活与大师之间,隔着的那层纸,薄如蝉翼,却万夫莫开,资本捅不破,权力亦无可奈何。

拿今日华语电影来说,大师胚子很多,成型的凤毛麟角。侯孝贤算一个,李安算半个,至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头角峥嵘之辈,原本是有戏的,怎奈走到半途,资本涌入,心性不定,都改弄潮儿了,连半个都算不得。

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挂几个中国符号,美其名曰文化输出,其实是蹩脚的资本游戏,徒增笑耳,比如《长城》。

没有自己东西,一味模仿好莱坞,学得再像,也是赝品,最多算高仿,A货,韩国电影就是典型。那些鼓吹以韩片为样板的中国影人,无异邯郸学步,更等而下之,炮制出来的,只能是赝品的赝品。

就算你以假乱真又如何?在师傅眼里,学徒永远是学徒,更何况是学徒的学徒。

好莱坞看不起学徒,唯有真正的“异类”,才能让其折服。比如史云梅耶。

《纽约客》评论,影迷有两类,一类是从未听过史云梅耶的,一类是看过史云梅耶作品,并知道自己遇见了天才的。

在东欧高压政策下,史云梅耶电影长期被禁,上世纪90年代,捷克极权随着苏东剧变瓦解,其作品才逐渐为人所知。

李敖说,活得长就能到仇人的坟头小便。

二十一世纪,极权坟头,野草萋萋,在人间创造天堂的乌托邦妄想,早已被娱乐至死的物质狂潮淹没。史云梅耶老爷子大半生跌宕,本该在这无物之阵中衰老寿终,但他举起了投枪,以84岁高龄,拍出《昆虫物语》,这还不够尿性?

昆虫物语,人的故事

《昆虫物语》是封靴之作,可视为史云梅耶夫子自道,自己盖棺,自己论定,将一生创作理念大白于天下。

故事简单,讲一个业余剧团,将恰佩克兄弟的《昆虫生活》搬上舞台的过程,不时穿插史云梅耶自己拍摄本片的花絮。以戏中戏的方式,传道解惑。

先看作法,此片延续史云梅耶风格,很少用手工绘画,更与3D动画、电脑特效无缘,多采用实物道具,如大小不一的粪球,诡异的昆虫眼罩等,人物则类似提线木偶,用最简单最笨拙最廉价的方式呈现最真实的梦魇。

有人说,史云梅耶每部电影都在讲政治。这句话似是而非,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政治层面。

这一回,老爷子走到镜头前,亲自辟谣。史云梅耶说,本片的蓝本,是恰佩克兄弟创作于1924年的《昆虫生活图鉴》,哥俩创作这部剧本时,希特勒那小子还默默无闻,因此,这个剧本,没什么政治隐喻,纯粹讲少年的厌世。

史云梅耶讲这句话, 并非年纪大了,喜欢絮絮叨叨,而是告诉观众,你们以为我是讲政治的,那是你们眼皮子浅,不只政治导致悲剧,人类的存在本身,就他妈是个悲剧。

毋庸讳言,史云梅耶就是个地道的悲观主义者。

选恰佩克作品为蓝本,并非心血来潮。恰佩克是捷克数一数二的作家,他创造了“机器人”(Robot)这个词,被欧美各国语言吸收,成为世界性名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源自捷克语Robota,原意为“苦工”。

1924年,恰佩克同哥哥约瑟夫共同创作哦《昆虫生活图鉴》,描写昆虫们不堪的生活,贪婪成性,尔虞我诈,淫荡无耻,弱肉强食。按照两兄弟的理解,昆虫世界就是人类社会。

不难看出,恰佩克的创作观,也属于悲观范畴。自然而然,史云梅耶将他引为同道。

史云梅耶,卡夫卡,克尔凯郭尔

除了恰佩克,史云梅耶的另一位老乡卡夫卡,对他影响更大。在《变形记》里,推销员格里高尔莫名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而德语“肮脏的甲虫”,即指一个衣冠不整的人。萨姆沙家的老妈子,就直呼格里高尔为“老屎壳郎”。

人变成屎壳郎,是重工业版的“庄周化蝶”。

《昆虫物语》中,变形的屎壳郎推着粪球,喃喃地说,你是我的幸福所在,你是我的全部寄托。后来,粪球突然变形膨胀,追着屎壳郎碾压,寓意显而易见——底层被赖以生存的粪球(工作)所毁。

推着粪球得过且过的底层屎壳郎,枉花心机荒淫无度的中产蟋蟀,以民脂民膏饱食终日贪婪凶残的寄生虫,构成了混乱世界的三个维度。

影片末尾,一观光客向周遭路人打招呼,先是三两个蓝领工人,接着是衣冠楚楚的中产,最后是在垃圾箱里上下求索的乞丐,观光客说,你要去上班吗?你们都要去上班吗?天气不错,祝你们拥有美好的一天。

这时,镜头转到史云梅耶,大师惜字如金,说出最后一句话:我早告诉过你了。

看到这里,不妨将进度条往回拉,史云梅耶确实早就告诉观众,我们活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道德无意义,理性无意义,逻辑无意义,读读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卡夫卡,恰佩克,都跟史云梅耶是一头儿的,但居于他们谱系中央的,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卡夫卡曾在日记中写道,克尔凯郭尔和我生活在世界同一边,他像朋友一样,证明我是正确的。

克尔凯郭尔孤独,恐惧,忧郁,他认为,所有人都处在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绝望之中。思辨和理性无法解决问题,唯有信仰的一跃,能到达彼岸。就像身处悬崖峭壁,纵身一跳,相信上帝会接住自己。也就是说,克尔凯郭尔,卡夫卡,史云梅耶,都是以非理性来证明信仰。

好莱坞电影的思想内核是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能动性和理性发挥到极致,上天遁地,无所不能。欧美电影人对史云梅耶推崇备至,正因史云梅耶和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相冲相克,又互相关照。

上帝已死,人类越俎代庖,将文明之手伸得太远,看似不可一世,其实是沐猴而冠。人类中心主义肇始于文艺复兴,催生了工业革命,酿成两次世界大战,当好莱坞仍不遗余力地为人类中心主义火上浇油时,史云梅耶等非主流导演的存在,无疑起着冷却降温的作用。

理性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不知道自己的局限。

 5 ) 昆虫虽死犹生,有人虽生犹死

这只是少年的厌世主义

在北影节看这部电影之前并不知道史云梅耶导演,作为鲜少在国外公映的片子来讲又得知是老爷子的封山之作的时候,感觉很欣慰又很惭愧,第一部和最后一部。赶紧抽空看了另一部作品《幸存的生命》,看过之后一直在超现实主义是否真的是超现实呢?还是把现实更露骨滑稽的表现出来了?露骨是为了深刻警醒,滑稽是怕你接受无能。

本部影片改编自恰佩克兄弟的《昆虫生活》,强烈建议密集恐惧症观众谨慎观看,一帧昆虫一帧人类的镜头,让影院的一小部分妹子都惊呼了下。

影片开头和《幸存的生命》一样,还是导演自己本色。不同的是除真人与动画结合之外还添加了场记,颇有些纪录片的味道。导演说:“这只是少年的厌世主义”。

故事结构也很简单,一群小人物热衷课下加入表演培训班释放自己的演员天赋。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打毛衣,偷偷装入火柴盒的屎壳郎和小粪球,伪装成怀孕肚子的坐垫。当你正在纳闷导演的含义时,下一秒就关联到被粪球追,演员生小孩,这些滑稽的小人物扮的小昆虫似乎很随意,但下一秒镜头就提到被导演不断要求忘记自己会表演,释放出来最最不会演戏的状态。越往后看越发现导演的黑色幽默真的一点都不幽默。因为你刚要入戏的时候,下一秒导演就把拍摄过程放上,时时刻刻提醒你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

剧情中,排练的时候就排练念台词,讲完台词下来后就织自己的毛衣,调自己的情,吃自己的食物。小昆虫们就是应该这样生活的,而人类呢?

我们追逐着,患得患失着,勾心斗角着,不开心着。我想我是被我自己钉在生活那块案板上的,我不自知,还是扑腾着,以为生活就是那样的。

这部影片拍的很松弛,这个杖朝之年的老人并没有刻意评论这些现代人的活法,说出残酷的真相。

排练结束后大家出门,阳光正好,孩提欢笑。

正如导演所说:“我告诉过你的”.

 6 ) 理性有余感性不足!

捷克超现实主义大师杨·史云梅耶的最新作品,记录了一个业余剧团把恰佩克兄弟1924年的剧本《昆虫生活图鉴》搬上舞台的过程。作为一部低成本的众筹长片,观赏性、艺术性都很不错。原剧本有意把人比作昆虫,充满讽刺意味。动画大师以讽喻名著为题材,遗憾动画和昆虫都只是惊鸿一瞥,粪球变大变小、昆虫标本复活等超现实桥段还挺一惊一乍。《昆虫物语》的故事简言之就是”看史云梅耶如何拍摄话剧团排练《昆虫物语》”,自我指涉做得还算有趣,尤其对道具师拟音师的暴露在同类型套层结构中较为罕见!理性有余,感性不足!

 短评

4.14 BIFF 陌生化。拒斥概念。4.15 读了原作,是戏剧 making of 嵌套进了电影的 making of 里,且只表述了第二幕和落幕,流浪汉一带而过,原作的讽刺性已经非常不明显,概念几近消失

6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改编自Čapek兄弟的剧作,robot这个词就是他们兄弟俩发明的。弟弟Josef Čapek可以说是20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七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20s的剧本R.U.R是"机器人”这个概念的始祖爷爷。史云梅耶的封山之作致敬他们也是很圆满了。

7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我好喜欢这种混乱感。我十分相信剧本是一气呵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剪辑。戏剧,怎么拍戏剧,电影,电影拍摄花絮。好想看电影拍摄花絮的拍摄花絮。电影里的戏剧导演在追求艺术真实,而史云梅耶一次又一次在这部电影里剥离真实感。啊,我真的好喜欢。又被大师教育: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

9分钟前
  • 林文
  • 力荐

大师建构一生,最后以解构谢幕。大师通过这部封笔之作告诉我们:超现实主义电影像梦,不受理性和道德的控制,但会受到资金的限制。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动画大师以讽喻名著为题材,遗憾动画和昆虫都只是惊鸿一瞥,粪球变大变小、昆虫标本复活等超现实桥段还挺一惊一乍。《昆虫物语》的故事简言之就是”看史云梅耶如何拍摄话剧团排练《昆虫物语》”,自我指涉做得还算有趣,尤其对道具师拟音师的暴露在同类型套层结构中较为罕见。

13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BJIFF#配乐牛逼,依然是熟悉的荒诞幽默,玩的挺嗨,史大爷借弗洛伊德的理论拍出了自己的《变形计》

18分钟前
  • 尘埃眠于光年
  • 推荐

2.5 明明是《昆虫物语拍摄花絮精选》,反阐释的前言没错,故事没错,手法没错,部分对白还引用莎士比亚《李尔王》,但没想到还真的炖成了大杂烩,各有各的味,就是下不了口。

22分钟前
  • ChrisKirk
  • 较差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一个傍晚,杨.史云梅耶从颤抖的电影中走出来,告诫众人这里外里都是一场梦。

2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屎壳郎被自己囤积的屎球财富所追逐亦或跳出窗口追逐屎球;独占空巢的蟋蟀夫妇的电影死亡与舞台死亡;寄生虫控诉着黄蜂占有了剩余价值而断其后代美其名曰追求绝对平等;绿灯里的小人出走了,他只能永恒地等待在斑马线前……戏中戏中戏的层层互文与梦境叙述,史云梅耶的《八部半》

3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老爷子的退休之作,老爷子玩的非常开心,偶动画,舞台剧,纪录片 ,肆意杂糅。如老爷子片头所说,作品为什么要承担使这个世界更好的使命,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作品变得好,或者变得坏。作品是无意义的,没有任何义务。媒介,剧本,观念,精神性,意义,规则,在这个片子里都是那微不足道的蟑螂腿。

34分钟前
  • Mr.no
  • 力荐

对于史大师的影片,我毫不犹豫的给五星,为啥,你们给烂到极致的片子都能看在娱乐的份上给两星,这点是长久以来就是豆瓣的耻辱

37分钟前
  • Palesaint49
  • 力荐

3.5 怎么讲,感觉还是很值的,正片和the making of一锅炖了,史云梅耶还实力卖萌,比较遗憾的是期待很高的动画部分占比过低,未免有点坑。

41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杨老爷子,太感动!不过最期待的动画部分确实略缩水,心酸。

42分钟前
  • strongman
  • 力荐

超级有趣啊!和纪录片穿插加入了一些幕后花絮,就更有趣了!本以为杨史云梅耶是冷峻拧巴褂的,没想到这么可爱啊!!!

44分钟前
  • 虚清
  • 力荐

和这个粪球世界没必要说再见了。“I TOLD YOU SO” 剩下的就是想要极力压抑的感动吧(泪)。

46分钟前
  • voidance
  • 推荐

有听谣言说是史云梅耶的最后一部电影了,他老人家拼了命在自己电影里卖萌刷存在感

49分钟前
  • 蘑菇张
  • 推荐

北影节第三部,能抢到票真的很开心,一直是史梅云耶的粉,能在电影里看到他本人拆解电影太棒了!众筹拍的这部电影,说是最后一部,但还是希望他能一直拍下去!

52分钟前
  • 蔡粘粘
  • 力荐

演员们应该是深入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式表演技巧,每个人都跟磕了药一样,很“飞”,主要就是把自己幻想成为戏剧中扮演的昆虫,命运和臆想也像实拍和动画部分一样,杂糅到了一起。镜头多为中近景搭配特写镜头,中间无缝穿插拍摄花絮和老爷子的访谈,如果区分开来,影片观感痛苦,花絮部分轻松。

57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表演太多,动画体量不够,太不过瘾。。。一个文本,三重叙事结构,将纪录片剪入故事中,穿插梦的解析,坚定的超现实主义者。还曝光了动画制作技法,镜子中昆虫变形记动画,居然是多层拍摄台做的!总体感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动画太少!不够史云梅耶的成色!

1小时前
  • 卫卫卫
  • 推荐

关于一次糟糕的小剧场排练的元影片。导演讲话与制作现场的插入,令人焦躁的音效设计,坚持不休的民族乐派交响名曲,时间的蒙太奇。不断的分心是合谋,不讨好观众不意外。“顽劣”,是对讽刺使用得当的最高赞美。史云梅耶真是个帅老头,昆虫物语让我想到布鲁诺舒尔茨。

1小时前
  • 12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