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安德鲁·加菲尔德,贾斯汀·汀布莱克,鲁妮·玛拉,约瑟夫·梅泽罗,艾米·汉莫,乔什·平茨,艾比·森哈,布兰达·宋,达科塔·约翰逊,艾伦·索金,艾玛·菲茨帕特里克,玛莱斯·裘,马克·索尔,达斯汀·菲兹莫斯,帕特里克·梅佩尔

导演:大卫·芬奇

 剧照

社交网络 剧照 NO.1社交网络 剧照 NO.2社交网络 剧照 NO.3社交网络 剧照 NO.4社交网络 剧照 NO.5社交网络 剧照 NO.6社交网络 剧照 NO.13社交网络 剧照 NO.14社交网络 剧照 NO.15社交网络 剧照 NO.16社交网络 剧照 NO.17社交网络 剧照 NO.18社交网络 剧照 NO.19社交网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2:34

详细剧情

  2003年秋,哈佛大学。恃才放旷的天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Jesse Eisenberg 饰)被女友甩掉,愤怒之际,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漂亮女生的资料,并制作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引起了轰动,一度致令哈佛服 务器几近崩溃,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惩罚。正所谓因祸得福,马克的举动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他们邀请马克加入团队,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与此同时,马克也建立了日后名声大噪的“Facebook”。  经过一番努力,Facebook的名气越来越大,马克的财富与日俱增。然而各种麻烦与是非接踵而来,昔日的好友也反目成仇……

 长篇影评

 1 ) 电影《社交网络》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1. 【回答人:亚当·安吉洛(Adam D’Angelo)】 Facebook 前 CTO ,Quora 创始人

他们从哈佛搬到帕洛奥托(Palo Alto)时的第一个房子,我当时在那儿住了一个暑假。电影中从房顶的烟囱到游泳池之间的滑降绳索是真实的。只不过那个烟囱没有被弄塌过,电影中他们增加了烟囱被弄倒塌的镜头,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

2. 【回答人:亚伦·格林斯潘(Aaron Greenspan)】他认为自己是 Facebook 这个创意的最初拥有者,他建立了原型 houseSYSTEM 。在文克莱沃斯起诉马克·扎克伯格一案中,他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详情请见《纽约时报》的报道。亚伦·格林斯潘认为自己是这部电影中唯一被省略的重要角色。

在电影中,马克最初建立网站的动机被描述为对 Final Clubs 俱乐部的着迷。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着迷,但有一点肯定的是,他还有其他的动机,比如哈佛校报《绯红》(The Crimson)暗示的制作一个全校通用的肖像名录,事实上我前面已经回答过一次了。(见这里:The Social Network (movie): What is the truth of the Facebook story?)

电影中关于 Facemash 的部分有很大夸张,这是为了让马克的表演给人印象深刻以确立他的“天才”形象。事实上,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总共只有 6400 人,而电影中声称它「在两个小时之内获得了 22000 次点击」,这意味着除非所有人突然间全部都在用这个网站了。而事实是,在从校报《绯红》上看到他们的故事之前,包括我和其他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所以,最初几小时在用这个网站的只有非常少的人。他们网站的流量(如果电影中的数字确实准确的话),那么很可能是他们把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算作一个,每一个独立的访问者可能会有 2 到 3 次,甚至更多次的点击。这个网站也根本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对哈佛的校园网络造成影响。显然,网站的瘫痪是发生在马克的宿舍,也就是网站托管的地方。如果 HASCS(哈佛艺术与科学计算服务中心) 决定断掉马克网站的访问,那是因为马克托管的有异议的内容违法了版权法。(哈佛大学拥有学生肖像册 facebook 里照片的版权。)

电影中学校董事会审讯马克,而马克(看上去让人难以置信地)要求行政主管人员感谢他预先警告了校园网络上存在的设计漏洞,这明显让我想起我在自己的书中所写到的,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情——我曾经各种网站上提到过 HASCS 存在许多他们拒绝承认的安全漏洞——只不过我从未利用这些发现的漏洞为自己做点什么或者消遣一下。我只是给 HASCS 或者相关的部门发了邮件。因为本·莫兹里奇(Ben Mezrich,注:电影《社交网络》改编自原著《偶然的亿万富翁:Facebook 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本·莫兹里奇是该书作者。)引用了我的书作为原始素材,所以这种情绪很可能也掺进了马克的角色之中。如果确实如此的话,这并非我的意图。

电影中马克当时用的索尼 VAIO 是完全准确的,而且很有趣的是,在科克兰德宿舍(Kirkland House ,注:电影中马克的宿舍)的壁炉上有个贴纸写着「USE OF THIS FIREPLACE IS PROHIBITED」(禁止使用该壁炉)。事实上,在 2003 年的时候哈佛几乎每个宿舍的壁炉上都有这样一个贴纸,那是因为当时学校的行政条规更改要求的。 马克笔记本上出现的阿帕奇(Apache)配置文件目录列表以及 WGET 下载命令都和电影里出现的完全一致。

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在电影中被提到时,他的身份是程序员。不过就我所知,他当时并不是程序员,并且现在也不是。戴维·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注:前《财富》杂志记者,《Facebook 效应》一书的作者)说,电影中斯汀·莫斯科维茨(Dustin Moskovitz)的角色被轻描淡写也是如实反映当时的情况——我确定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尽管兰登书屋(Random House)证实,原著作者本·莫兹里奇确实采访过卡梅伦·文克莱沃斯双胞胎兄弟(Cameron Winklevoss),但我相当确定,电影中涉及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注:哈佛大学校长,前美国财政部长)的片段肯定受到我在自己的书的开头部分回忆起与萨默斯见面时的描写的影响。拉里·萨默斯也绝对没有叫他的助手「闷我一拳头」(punch me in the face)。但我和他见面的时候,他的举止确实像电影中那样粗鲁,或者更甚。在现实生活中,他的助理不得不打断他强制重新组织他的语言,因为当时他们非常生气。

电影中很多校园建筑的拍摄也出错了,当然了,这是因为哈佛大学对于电影拍摄有些限制规定。麦克斯韦-德沃金是一栋现代的玻璃建筑,它的名字刻在门口一块石头的正面,而不是刻在玻璃上。比尔·盖茨(我觉得扮演的相当真实)在罗威尔演讲大厅(Lowell Lecture Hall)进行的演讲,但他没有提到过“下一个比尔·盖茨(the next Bill Gates)”,而电影中演讲结束后一个学生提到了。尽管在演讲末尾的时候,我曾问了比尔·盖茨一个关于下一个微软存在可能的问题。

我在法庭上做的所有与 Facebook 相关的口供,只有一位当事人出席(在我的案子中,也就是我自己),其他当事人都由他们的律师代表出席,律师们逐一提问。诉讼的过程已经被录下来作为视频资料。(我曾经发布过其中的一段证词的文字抄本,在这里。)

我对爱德华多(Eduardo)这个角色的真实存在并不了解。我觉得这部电影,除了我的角色完全被忽略了之外,描绘了当时的绝大多数事情,捕捉到了我遭受挫折的那几年里爱德华多的角色(以及文克莱沃斯兄弟的角色)。我很享受能观看到这部电影。

3.【回答人:马克·扎克伯格】 2010 年 10 月 16 日马克在接收 Y Combinator 的创业学校采访时被问道对《社交网络》这部电影的看法,他的回答如下(文字由 Ranjit Mathoda 转录):

他们为了创造真实感做的很多事情非常有趣。电影中角色穿的每一件 T 恤和针织衫我确实都有一件一样的。但……电影里有很多搞错的地方,也有很多很随意的细节是真实的。

我觉得主题方面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是,他们把整个电影的框架弄错了。电影开头是我和一个女孩(现实生活中这个女孩是不存在的),她把我情绪搞的低落(现实生活中,这倒是经常发生)。基本上,他们这部电影的框架是,我建立 Facebook 或者类似的东西是为了能得到女孩或者能进入哈佛的各种社交团体。

真实生活中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现在还是在跟创办 Facebook 之初的那同一个女孩在约会,所以电影中明显是不真实的。拍这部电影的人对于硅谷人们建造东西动机的理解与事实有很大脱节。他们无法理解,有些人想要建造东西,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么做。

4.【回答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 Facebook 前顾问和董事,指导马克·扎克伯格完成了 Facebook 创建初的大量工作。

肖恩·帕克在出席 DLD 会议时被问到关于《社交网络》这部电影的看法。帕克表示他很享受这部电影,拍摄的很好,他也很尊重电影导演 David Fincher 的工作,但这部电影“完全是虚构的”。

关于电影中他吸食毒品同时还有维多利亚秘密女郎陪同的场景,帕克表示“我真希望我的生活有那么酷(I wish my life was that cool.)”

帕克解释说:“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当 Justin Timberlake 扮演的肖恩·帕克这个角色写了一张支票和爱德华多,朝他的脸扔过去,然后把他赶出 Facebook 的大楼。而事实上,我现在还经常和爱德华多联系,而且他是我的朋友。电影中那么做是非常无理的,谁会那么干呢? ”

原文地址:http://bit.ly/bZSjE8

 2 ) 好一部醒世感情伦理片!

太好看了太有内涵了,完全超出预期,绝对要推荐给所有妇女友邻尤其已婚的一定要看啊亲!虽然里面正经没什么女性角色。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贱人变心不可怕,小三兴风作浪就勇敢拍死他,关键要会用法律和头脑武装自己,懂得捍卫自己作为合法大奶的合法权益!一拍两散不可悲,遭人抛弃更不是末日,只要不同时是弃妇和法盲,抓不住他的鼠标也要抓住他的钱,留不住他的心也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该网页无法显示”的首页。

从理讲,要相信不管是美国的法律还是中国的法律,只要被法律承认的婚姻都是被保护的;从情讲,不管是美国的陪审团还是中国的陪审员,都会同情糟糠妻而不是吸可卡因还乱搞的小三。这部电影就塑造了一个具有强大法律素质和经济头脑的哈佛大奶形象,为面对同样感情问题的妇女们指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电影除了塑造哈佛大奶一开始单纯深情乐于奉献,被抛弃后自立自强坚持讨债的形象,也在几处描写了其感情冲昏理智时犯下的错误,和发觉渣攻已经发达了而自己被小三鸠占鹊巢后猛摔渣攻laptop的耍泼形象,值得广大妇女引以为鉴,最典型就是大奶负气出走冻结帐户引火烧床的时候,接到渣攻一个电话,立刻化作绕指柔,以为旧情复燃,签下了自己的死刑契约。

这个时候的大奶和开始的精明判若两人,但又不显突兀,他冲电话大喊“我只是想你在乎我”时候,已经暴露了死穴,世上很多女人,当然还有男人,被抛弃就是因为所做的一切就是渴望被那个贱人在乎,而且毫无保留的把这种渴望表现出来,但是对于贱人来说,真情因为容易到手而廉价,他们更容易被那种被教他说“i'm ceo, bitch!”的小三吸引。这就是感情可悲可叹的不平等,不要相信什么“如果爱,请深爱”的屁话,与其事后砸电脑,不如事先请律师看看要签字的条款。

总之,这部电影已经超越狭隘腐女的认知,具有了深刻的普世价值观,good job,David Fincher!

 3 ) 相爱相杀的IT业界基情故事永远不嫌多啊不嫌多~【内有剧透!而且此片的质量绝对不止一篇基评!各种美!各种美!】

五星,完整的五星,镜头演员场景戏剧张力无一不美,奥斯卡叔叔正在冲着此片遥遥招手。好到看完之后感触超级多的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么美的电影拿来写成基评太浪费了。。。但是,小羊君,介于最近两个礼拜我都没有时间跟你social,所以对于你饥渴的需求,我会想办法满足的XD。


咳咳,说正事。这部电影在我的电脑上显示2小时整,倒数第二句字幕,是“Eduardo的和解条款内容保密,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facebook的发行人一栏中。”

这是神马?这是神马!到此为止,mark哪怕把面前那台电脑的F5刷烂也是于事无补的了。我们的老祖宗对于这种情况有一句博大精深到只需要七个字就能提纲挈领的老话,那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

让我们来看看这对……额……mates,究竟拥有哪些基情时刻:

开场,mark跟波士顿妞儿分手,被咬字含糊不清的萌神mark昵称为小华的Eduardo一路狂奔【误】过来,前三句台词是“你跟你女朋友分手了?”“因为你写在博客里了”“你还好吧,我特地过来看你”。这三句台词意义有多么深远呢?我们从这寥寥几个单词中能够得到的信息包括:小华非常关心小马是否单身、小华密切关注小马的博客、小华非常担心小马的精神状态、小华想见小马,此时此地。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绝对只会对自己疯狂暗恋的人才能下这么多华丽的小心思啊~挖鼻

之后小马创建facemash,基于的计算公式来自小华的石油预测公式。——注意,这位帅哥刚刚用这个公式赚了30万,而mark小盆友扬起他傲娇的小脸任性得近乎讨打的说了一句“人家要人家一定要人家现在就要”,小华同学就认命的把此等黄金公式直接写在窗户玻璃上了。
——不要说mark没心没肺啊,人家其实心里暗爽到一直舍不得擦,哪怕因为这个证据facemash被抓住关掉还要记大过哟~【误】

面对小马在博客里把女生比喻成家禽,以及之后所有的得罪人的异想天开的不符合他理念的作为,小华永远都是事前提醒警告,未果之后支持到底,小马失败了蹲在门口等着他安慰他听他发牢骚,小马成功了笑中带泪做他坚强的后盾和提款机。

小华是小马的原始投资人,拿自己辛苦打工存的钱替mate开网站这种事情怎么听都像两个人在养孩子啊……老公负责金钱支持老婆负责教育培养什么的……啊扯远了。继续说回投资的事,注意一个细节:小马说要买个服务器扩展业务,两百多块,小华呆了一下,微有些心疼的说:买吧。小马接着说:我已经买了。
——小马花起钱来的理直气壮直接让我联想起LV专卖店里将男盆友压榨至最后一滴血的妞们。。。

小马的facebook之所以能发散出去落地开花,是因为他们把网址发给了正确的人:拥有无数美妞资源的哈佛精英凤凰俱乐部成员。而他们的EMAIL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的小华在冰天雪地里一边被逼着脱衣服一边拿聪慧的头脑玩命换来的。
——靠,忠犬如此,我都要忍不住感动得哭了。

他们连搞妞都在同一个公共厕所,隔壁间,中间就一块上不顶天下不落地的小木板。
——所以你们是有多想听对方OOXX的销魂声音。。。

小华第一次带小马去纽约谈生意,整个感觉就像头疼的老爸在带孩子——还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内种死小鬼——但是我们的小华?他无怨无悔的继续带他去了下一家。

sean第一次出现,各种魅力四射。小华非常不喜欢他,why?因为小华发现,小马被他迷住了。
——所以小马只能是你一个人的。。。唯一的。。。盆友,是吧?

小马被sean勾引去加州创业,小华劝阻未果。他干了什么?用鞋底狂抽这个变心男的大耳瓜子么?不,他只是拿出了自己的18000塞到面无表情连谢谢都不打算说一句的傲娇小马手里。而且从之后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甚至做好了全部亏掉的打算,就为了身边这个死geek一个暑假能包一间带游泳池的别野玩理想玩得很爽。
——这是什么?请跟我一起唱,这~是心地呼唤~这~是爱地奉献~

之后小华辞掉大有前途的实习一路转机转车淋得像只惨兮兮的小落水狗内样跑去加州看小马,打开门的瞬间看见sean,基本上那个表情跟半路杀回家撞见老婆出轨的中年危机男有得一拼。

为了引起小马的注意,小华甚至不惜冒着搞垮公司的危险冻结facebook账户。他在电话里含泪呼喊“老子都是为了你”的时候(还穿着美好的紧身小内和皱巴巴的衬衫),我已经彻底沦陷了。

作为facebook的CFO,小华说他不懂怎么修改个人感情状态所以一直显示是单身……恩,我们都会相信这个理由的。

小华和小马隔着电话大吵,下一秒,小马说“I need my CFO”的时候,小华马上跟女友分手,半夜直奔小马的怀抱。【这里真的没有误,而且I need my XXX这个句式是不是好眼熟。。。简直成了暧昧向CP表白专用句了,sigh。】

之后,变心的小马骗了小华,伤心的小华告了小马。之后呢?之后他们彻底翻脸了吗?之后sean插足成功了吗?之后他们因为相爱所以相杀了吗?不,我们看到的只有结尾的那句话:“Eduardo的和解条款内容保密,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facebook的发行人一栏中。”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所昭示的那样,有情人最终拥有了一个和谐美好彼此吃定对方一生的大结局。至于保密的和解条款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保密到连传记电影都不可以提?我真的不想吐槽说那很可能是你们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跑去扯了张结婚证书。

全剧终。
————————————————————————————
本人补充:后来回过头去又看了一遍,再次发掘一个萌点:(你根本就是在萌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帧吧!)

两个人的律师对簿公堂,小马的律师抖出了小华虐鸡的故事(BTW这个故事超级天真的,不论是当事人还是提出处分的学校还是其他美国人的态度都让我觉得太可爱了),重点是,小马的老辣律师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虚掉的背景里可以看到小马很无力的伸出小手阻拦了一下下,还帮对手辩护。。。(都在打官司了还是不想伤害他啊~)

然后小华发飙:你自己还不是拿facebook在美术期末考作弊!

然后律师小姐提醒:你刚刚跟我说小马作弊了。

小华说:我才不会呢。。。好朋友才不会互相出卖呢。。。opps【然后是小盆友一不小心踩死了小鸡的内种激萌表情】(你也不想伤害他是吧~~只是脑子啊始终不灵光啊~~)
————————————————————————————
羊君补充: 我觉得这个片子好像现代版的陈世美啊!!!还有他从纽约去加州找他就算了,导演一定要通过淋雨这种场景么?!洒狗血啊太明显了!!两个人在屋里吵架,小华说我在纽约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我图神马啊?!小马说,那你拉来钱了么?!这时候我真的是忍不住了啊!!!这太像出轨的妻子对挣不来钱却勤恳的老公说的话了呀!!!!
  
  后来两个人在谈合约的时候,小华多少次望着窗外回忆啊,神马大冬天的谈人生谈理想啊,就算腿都感觉不到了也不进去啊。。。还说神马我是你唯一的,唯一的,唯一的朋友啊!!!
  
  以及小马第一次收到双胞胎兄弟的信的时候小华问他,你有没有神马要跟我说的?真的没有么? (他应该说:yes,I do。。。么)
——————————————————————————————
一茶同学补充:爱德华发现被耍气急败坏找到office被肖恩羞辱离去,之后小马克对肖恩几次三番重复,你不该对他这么狠。本人其实是从这里感觉到他们的神情厚爱地!
  
  再发挥一下:肖恩因吸毒被抓的时候马克为什么不在场?他告密的亚。为的是把肖恩剔除,这样爱德华才开心啊。结果呢肖恩卖掉了股份等于退出三角恋,成全了青梅竹马的保密协议的说(啊我真的不想把小马设想的如此腹黑啊。。。虽然他于无声处突然歪嘴笑一下的表情真的挺腹黑的= =)

电梯转载: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466804/?start=100

 4 ) 看工科猥琐男如何改变世界

美国的中期选举刚刚结束,在水深火热的加州eBay前任总裁梅格•惠特曼豪掷1.4亿美元去选州长,还是失败了。虽然这哥们是IT起家,心中还是有个政治家的梦想呀。其实呢,想改变世界,有时候做你最拿手的就可以了。
这个片子是芬奇叔叔最新力作,在我看来是本年度最佳电影,没有之一,超越inception, avatar等等等等。没有炫目的特技只有漂亮的镜头,最重要的是讲了一个真正的好故事。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太少见了……看电影之前我想这片子跟纪录片似地有啥好看的,开头结局不都知道了吗,可是芬奇叔就是芬奇叔,故事讲的悬念迭起一波三折,实在是好看极了。里头还有帅哥若干算是福利了……
看完电影后又把原著的书accidentally billionaires找来一口气看完了,地摊小说看的就是爽。然后上网八卦一番接着有了全新的认识。电影当然跟真实的是有一段距离的。只说电影。有人说这片子是当代公民凯恩,讲述了创造背叛友谊孤独blabla,的确是。可是我由衷的喜欢nerdy兮兮的Mark Zuck,那快的跟子弹似地语速让我倍感亲切,看到网上评论说这是智商高的表现,我终于为我说话快找到一个无耻的理由……在trailer里看见的mark很像传统形象的典型nerd,尤其是在被甩之后回来疯狂偷照片那一段,真是亲切不已。我是典型的智商控……然后在trailer里sean parker说 this is our time,的时候,看看mark的眼神,已经从最开始的游移不定变得狡猾奸诈了。这种枭雄似地神态怎能让人不爱啊,毕竟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
讲回电影本身,很多人说mark扮猪吃老虎,阴了双胞胎,Eduardo和sean parker一把,可是有很多细节也许不一样。Mark在打官司的那一节提到过,书上讲的也多一点,他觉得双胞胎的Harvardconnection 只是个哈佛版的世纪佳缘……而在这时电影里演的比较出彩的一段,双胞胎的律师在问mark话,mark根本没理他,转过头盯着窗外寂寞的说,下雨了。律师爷爷说do I deserve your full attention, mark很实诚的say no. 其实这里也许就是在说,他一直觉得双胞胎的主意并不值得他全部的注意力,所以他一拖再拖,至于为啥不直接就拒了他们呢,很简单,双胞胎是来自野猪俱乐部的,哈佛最高级的俱乐部,罗斯福等等都是那里混出来的,对于mark这样一个典型中产阶级犹太背景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可能进入那里,而mark一直很想摆脱自己的nerd形象,试过加入phoenix可惜不得门道,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理由不理这些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毕竟,谁不想往上走一把呢,只关注技术的nerd是geek,不会成为CEO。
至于到底有没有偷他们的主意,仁者见仁,以mark自己的经历来看,在高中的时候编的那个可以推荐给用户喜欢的音乐的软件(豆瓣电台)和后来在哈佛编的coursematch,都是典型的web2.0产物,我不会奇怪在这两者基础上的人会有创建SNS网站的想法和能力。就算真的偷了,也没人在乎,毕竟这个世界只有winner笑到最后,何况双胞胎其实啥也没干白得6500万刀,多赚呀。
说到改变世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童年都有change the world的梦想,后来慢慢长大发现能坚持不被世界改变就好了。回过头来看一看,也许哪天世界就在不经意间被自己改变了。比起加州州长,facebook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要大得多。 作为一个在science领域混饭吃的人,我不得不承认technology的进步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要大的多也快的多。(当然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可是有时候离得真的忒远)10年前我家没有电脑,10年后网络可以告诉我想要的一切(当然不能帮我发papar) 第一次接触web2.0是豆瓣猜觉得很妙,想出这个的人很聪明可是这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说技术,这片子既然叫social network就不能不提社交,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Harvard这样的IVY学校其实等级很森严,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就跟什么样的人混,那些final clubs没有邀请信是进不去的,所以那里还是一个被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精英统治的地方,片中双胞胎兄弟所在的野猪俱乐部是等级最森严的地方,会员几乎都是蓝血贵族家庭出身,双胞胎的爸爸是白手起家的花街精英,所以他们也是后来才被招募。而中产阶级的家庭孩子像mark或者Eduardo是基本没有可能混进去的,当然他们现在牛B了他们的小孩应该有机会了……phoenix这样的俱乐部他们是有机会的,也要自己相当牛逼了。以前年少无知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很诧异为啥那些年轻人要这样自甘其辱的拼了老命的进入这样的地方,比如著名八卦电视剧gossip girl里面那些人心甘情愿的接受别人的颐指气使,后来才明白,在这个世界,connection太重要了。对这些人来说,要想往上走,必须要付出小小的代价,雪地里罚罚站,养个鸡什么的算啥呢,生活比这残酷多了。可是凭个人努力始终只能达到有限的地方,要突破,就要靠天才了。Mark靠自己的天才打破了这一壁垒,他显然不再在乎phoenix或者野猪。
而片中比较搞笑的地方还有,双胞胎的哥哥反复提到他们是Harvard gentlemen,不能去告别人,刚开始说出来的时候影院一阵大笑……可是真实情况是,印度人不愿意纠缠下去了,双胞胎一命把mark zuck告到了底,并且在得到了赔偿之后,Facebook的市值在微软注资之后又涨了,他们认为facebook隐瞒了市值,要继续告下去。所以说啊,gentlemen什么的都是虚的,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谁都是赤膊上阵。而根据我看见的资料,电影中一脸委屈的小受样的Eduardo也不是什么善茬,当年facebook在加州辛苦打拼的时候他在纽约歌舞升平,然后还总不去签字公司发展明显受阻,估计也是惹怒了mark。而他们两人现实中也并不是best friend. Sean parker在电影中很欠揍,实际上这哥们也挺冤枉的,用别人的话说是如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该做的都做了最后被一脚踢开了……所以说呢,谁都不是无辜的。而有趣的地方是Mark在电影里被甩了受刺激了做出来脸书,而真实生活中呢,他的女朋友一直到现在都是大二时交往的哈佛同学,一个华裔女生。这又印证了片中的asian and jewish的组合哈哈哈。
这部电影里的每个演员都好的有如XX灵魂附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ark最后那个等待刷新的寂寞的眼神,不说了,你们都懂得。
电影的配乐很精致,镜头相当漂亮,除了公认的划船镜头,还有几个慢镜头DVD版里面没有,有一个是Erica的眼泪,我印象更深的是双胞胎跑去找校长前红领带和绿领带翻飞的镜头,太皮里春秋了。真赞。大卫芬奇就是大卫芬奇。
电影看得相当激动人心,再次产生不做点什么人生很遗憾的想法。new york times上的评价很有趣,说年轻人看完都很激动,觉得天才改变世界什么的,年长的人看完都比较忧心现在年轻人的道德水准。Thank god,我还是年轻人。
最后的最后,mark无奈的说 I was drunk, angry and stupid…and…blogging, 接下来,他就改变了世界。这么看来,世界还是有些美好的。

 5 ) 【吐一下无关的槽又不会怀孕】高玩非死不可---《社交网络》

1.必须承认,Mark是一位高玩,而高玩首先要会玩,其次要能玩,at last but least你要比别人更会玩能玩。

2.本片讲述了米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的发迹史,他的事业改变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当代社会的网络发展,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亲切地尊称他为,该页无法显示之父。

3.机关枪台词是本片的拳头产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本片观众可以欣赏到到地道的哈佛吐槽,品尝当地的特色内涵,而且嗷嗷的米国口音更是您练习听力口语的不二选择。这样的好东西我们不要您听六个月,不要您听一百天,只要您两!个!小!时!

4.这个有五亿用户,价值二百五十亿的公司,却开始于一个妹子给还没发芽的老板发了卡,而最后这个宅要用F5找回他的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这熊孩子挺会玩儿,给技术宅发卡然后野外放养也是妹子们致富的好办法,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快拿着红宝书去自习室学你的习吧,那是BU的妹子,你know?

5.据说Mark本人表示他根本不是为了妹子才开始搞事业的,那些渴望被发卡以此励志的也可以醒醒了,除了你父母谁大冷天的还提醒你多穿衣服,珍惜吧。

6.我国学子最容易被资本主义成功人士的故事所煽动,动不动就要学比尔大门翘课,学Mark毒舌,然后跑回寝室打Dota。但是我想说面对贵国的人人网,技术宅们洗洗睡吧。

7.人家哈佛校长不都说了么,你有个点子牛逼个毛,你要在你点子被剽窃之后再想一个那才牛逼,哈佛人人都是点子帝,你没被剽窃过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8.这部电影Mark牛逼哄哄的背后,是Finch流畅的剪辑和美妙的运镜,每个镜头都灵巧之极,切得恰到好处。而倒叙加强了故事的张力,从恩爱基友到对簿公堂,仅仅是因为一段时间不见面,和一个新基友的挑拨(大误)。

9.我喜欢本片的配乐,怎么形容这给力的音乐和电影来着?A.相濡以沫B.相伴一生C.相依为命;应该是C吧。

10.啊喂,这毫无违和感的选角是怎么回事?Mark的扮演者就是《僵尸之地》的那位,他看上去果然像个无力的宅啊,小受Eduardo的扮演者不就是新任蜘蛛侠么?还有那两位胸大无脑的英俊兄贵,其实他们俩的扮演者是一个人。

11.《僵尸之地》也是一部好片。

12.说到选角,Justin Timberlake,让他演免费音乐分享的发起人,这是导演在本片中最大的一个吐槽。

13.《南方公园》S14E04里,Wendy怒斥Stan为什么不把非死不可的情感状态一栏改成恋爱,跟本片那段戏同步率破表,连台词和语气都一模一样…
.
14.本片其实还算一部青春片,就算他是亿万富翁,他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其实跟普通大学生差不多,这部电影侧重的的还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而非how to be a billionaire。

15.You're not an asshole ,you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16.所以说,Mark创立的不是非死不可,是寂寞。

17.最后,强烈要求,把本片顶入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候选名单中去。

(感谢六楼更正影片细节)

 6 ) 古老的真理

我猜大部分人可能都跟我一样,看完了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去google一下故事的主角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生平经历,看看电影有多少是事实,多少虚构。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这个在2004年创立了全球第一社交网络Facebook的哈佛天才其实并不像影片所描述的那么孩子气,起码并不是为了进入所谓的哈佛顶级俱乐部或者报复女友才拼命编程创业的。扎克伯格从高中起就开始写用户交流应用及游戏程序的原编码了,在尚未进入哈佛大学之前就是微软跟AOL都致力招聘的高等电脑程序技术人才。电影将事实本身戏剧化、娱乐化是好莱坞编剧的一贯手法,尽管与真实有所出入,但从“好看”的观众福利角度出发,倒也能算无可厚非。
  
一. 一部极为扎实的电影
  
《社交网络》的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在我印象中是一位特别扎实的导演,每一个场景的安排,每一个镜头的调度都绝对一板一眼,从不偷工减料。MTV导演出身的他电影作品并不算多,但几乎每部都有种沉甸甸“重”的质感,人物性格突出,细节充盈丰满,镜头语言充满层次内涵。但芬奇的“重”并非是伯格曼或塔可夫斯基那类基于“慢”的积累的凝重,他的叙事处理节奏很快,从不拖泥带水,影片的质感主要来自于坚实的戏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支撑起来的氛围构建——厚、沉,充满心理压迫感,却又同时能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与疑窦丛生的逻辑发展激发观众情绪的起伏跌宕。
  
大卫•芬奇2009年之前的大部分电影作品都以惊悚/犯罪类型片为主。他很能在这种题材下控制场景的视觉氛围及叙事过程的铺展节奏,细腻刻画人物的心态发展过程,为观众营造出一种心理上的身临其境感。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9年的《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其中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与结尾一幕对整个旧世界意识形态彻底颠覆同时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带来了颠覆性的巨大变革,稳健地树立了90年代经典“邪典电影”的地位。
  
《社交网络》是09年之后芬奇题材转换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是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同名短篇小说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尽管没有了犯罪悬疑,故事的主要情节本身也并不那么吸引眼球,但通过芬奇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转换及干净利落的前后穿插,电影依然极具观赏性及娱乐性,信息丰富,回味无穷。
  
《社交网络》中最能体现芬奇才华的应该是亨利皇家划艇赛一幕:镜头从泰晤士河的远景俯瞰开始移动,随着背景音乐节奏的加快,几个逐渐加速的风景快切先调动视觉的兴奋度,然后一个稳健的水平横拉,紧接着一个沉着的垂直下移,目光的焦点自然而然地便聚集到了河面上的众赛艇队。此时金属质感的贝司声越来越重,序曲也终于激发了主音,哈佛赛艇队从画面右侧向左驶入焦点,两位主要人物——扎克伯格的校友兼商业敌人温克沃思(Winklevoss)兄弟——也从远景变为特写。之后,在远、中、近与人物脸部及肢体特写的反复切换中,音乐的主导作用被进一步加强,船桨整体划动的频率、敌对双方奋力出击的表情、飞溅的水花、紧绷的肌肉、破浪的船头都在继续补充一种紧迫感,直到最后的压力爆发,管弦齐鸣,胜利者的狂欢交替对比失意人的沮丧,高潮在一波波的咏叹中平息,镜头再次从快速的切换转为平拉,画面由河面垂直向上移动变作天空,以暴雨将至前浓云密布的远景收尾。这一幕即完成了事件发展本身的线性描述,又成为了故事主线的某种隐喻,同时还视觉化地表达了人物的心情落脚点,实在精彩。
  
  
二. 一个不那么扎实的混蛋
  
影片中的马克•扎克伯格首先是个电脑天才——课堂上那么难应对的程序处理他心不在焉地就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世界上简直不存在能难倒他的问题。马克的形象并不书呆子气,但他语速极快,每句话都信息量巨大,不全神贯注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节奏。尽管电影一开始马克就对女友不断表达他对哈佛学生俱乐部的仰慕之情,竭尽全力想要成为其中一员,但在之后的正面交锋中,他却都能散发出一种不卑不亢的王者之风,有种浑然天成的自信。
  
这样的一个高智天才在人际关系上却严重地先天不足。他不仅不懂该如何对待女友,尊重女性,他也不大懂得珍惜友谊,与自己最好的朋友缺乏交流,在完全浸入自己创造的网络王国之后甚至能够为了利益六亲不认。马克无疑是成功的,他超凡的技术能力与远见推动了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网络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但他本人的幸福感却并不由他的成就、金钱与名望全部界定。在那个幽暗空旷会议室中的马克只是一个没有朋友的青年人,孤独、沮丧,一遍遍刷新着前女友的网页,不知对方是否会接受他发出的友邻邀请。
  
这样的一个马克既让人同情,也令人不齿。他真是个非常讨厌的混蛋么?并非如此。他能令人喜爱么?我很怀疑。在故事的整个行进中他从头到尾并未刻意做出什么坏事,充其量只能说做人不够地道;但这些不地道的事件却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他的主要性格特征——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他人感受;做事全凭兴趣驱动、在全情投入与完全忽视的两极间剧烈摆动;不屑社会道德约束,为了理想可以奋不顾身。(像不像我们的80后?)
  
现实中扎克伯格的同事们有不少都说他并没有影片中的马克那样充满攻击性,电影对这位世界最年轻富豪之落寞人生的臆测也大有夸张的嫌疑。尽管如此,抛开这一切不提,一个改变了人类交友模式的天才却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本身就是何等尖锐的讽刺;但另一方面,幸亏他成功了,才有了Facebook,有了《社交网络》,才让千千万万的年轻马克们继续保持为理想全力拼搏的动力与希望。
  
  
三. 一个完全不靠谱的时代
  
仔细追究一下马克为什么没有朋友,原因无外乎两条:他行进的速度与朋友的节奏无法兼容。
  
影片中与马克保持友谊时间最长、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曾经不离不弃的是他大学时的好友埃德瓦多(Eduardo Saverin)。作为CFO,埃德瓦多为Facebook网站投入了第一笔种子资金,并在马克完全不顾网站是否具有增值潜力、是否能够产生正值现金回流的情况下致力于Facebook的广告业务。尽管不像马克那样不眠不休殚精竭力地编程,他对Facebook早期成长的功效是不能否认的。埃德瓦多的问题是一个远景及眼光的问题——他是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待二人的“小创业”的,他不是马克那样的程序天才,不可能不计成本收益地一厢情愿,他对Facebook所进行的投入都是在不影响他常规职业计划前提下的保守为之。埃德瓦多与马克的态度差异从马克受到Napster创始人肖恩•帕克(Sean Parker)影响搬至加州硅谷创业起开始变得真正严峻起来,一方面埃德瓦多还不能下定决心放弃他在纽约的实习真正100%加入Facebook的创业团队,另一方面肖恩迫切地希望将Facebook办大、办成功,迫切地引入风险投资。肖恩介绍没见过“世面”的马克看到了成功纸醉金迷的一面,他让马克沉醉于飞速膨胀的创业节奏与“一切皆可能”的权力心态,他不断地引发着马克内心深处的欲望和野心,带领他一步步靠近并抓住成功。在埃德瓦多真正意识到Facebook的潜力、远景与增长模式时,半年前的“小创业”早已经天翻地覆,不复他取了。
  
但即使马克与埃德瓦多在观点及工作模式上无法兼容,这并不意味着二人便一定得反目成仇。马克对待埃德瓦多的确绝情,但这却与网站的长远发展利益吻合;埃德瓦多争取权益无可厚非,但昔日好友兵戈相见不管对哪一方来说都极令人遗憾。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时代本身最不靠谱——虽说自古以来商场如战场,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但还从未有一场技术革命具有如今的速度与风险,能让一个如此年轻而缺乏涉世经验的孩子一夜成名、暴富、改变世界。这个时代的变化实在太快,快得甚至连语速超凡的天才马克和永远“一切尽在掌控”的肖恩也未必能跟得上下一波浪潮的节奏,快得完全无法预测,快得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我喜欢Facebook——迅捷、简单、时刻关联;但大卫•芬奇这部关于社交网络的电影却让我觉得慢一点,其实挺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珍贵的东西都无法跟上金钱与科技的节奏,比如文艺、信仰、友谊、爱情。如果必须要做出选择的话,那我真宁愿一辈子当个穷光蛋。你说这是酸葡萄也好,臭清高也罢,总之我相信那古老的真理,有些东西永远也不能拿来交换,绝不。

 短评

我看的喘不过气来。

8分钟前
  • Big Ben
  • 力荐

如何众叛亲离

1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君要臣死,臣facebook

14分钟前
  • ❤鱼小白@佩
  • 力荐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Mark不停的在刷前女友的主页看有没有什么更新,所以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事儿的,不做了,睡觉去

18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推荐

到底有什么好的??不过是暴富、投机和背叛吗,哦对了,还是以爱情的名义

22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英语听力练习材料。。。。。。。。。。

24分钟前
  • hedi PP
  • 还行

看完这片的最大感觉就是男主他女朋友说的一点不错,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混蛋,一个自我为中心的混蛋宅男。但他真不是坏人,虽然他深深伤害了他女朋友,背叛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但他真的其实不是坏人。最后看到他在自己豪华办公室里,只能抱着一台电脑,一遍一遍刷新着自己女友的网页,感觉很不是滋味。

26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一部极扎实的电影,一个不怎么扎实的混蛋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片子拍得如游戏通关般畅快,却让人觉得扎克伯格只是堆能自动运行的冰冷代码。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由这样一个人创造出来,真是讽刺。在这个时代草根能凭创意打败大集团又怎样?只是势力版图的重新划分,毫无美好可言,金门大桥下的水依然冰如寒潭。

3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高速喷发的叙事节奏,凌厉精准又流畅的剪辑,凝练有力的台词,再加上几个年轻主演出乎意料的精彩表演,《社交网络》无处不散发着一种睿智,幽默和戏说并存的非凡魅力。而导演用暧昧的语言来暗示“虐鸡”和“肖恩帕克被捕”事件的幕后主使不止让影片充满嚼头,更是拷问观众,成功是否必经背叛?

34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脸书人人网豆瓣什么的都是用来偷窥EX的

3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美国大学不同风格帅哥秀。

38分钟前
  • ▲T E
  • 还行

“Your're not an asshole,You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one.”大卫·芬奇把一部传纪片拍的如此有张力,如此扣人心弦,还能让人偶尔感觉到笑点,OST也是恰到好处。facebook虽看起来很酷,却暗藏悲凉。★★★★

40分钟前
  • Q。
  • 推荐

如此Boring的片子为何还有大批人相信它会得奥斯卡?除了匹配剪辑有点意思之外这片儿真没什么可看的了,规规矩矩的青春喜剧而已。看来还是跟非死不可本身以及对一夜暴富的崇拜或者YY有关。要么就是现如今自认为是宅男或是Geek的人太多了……再看可以打四星,剧本很好,就是导演编剧不懂网

4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觉得那双胞胎中带头带的帅的不行了~

46分钟前
  • 拖拉症冠军™
  • 还行

女人是这个世界灵感的来源

49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这其实是部极其孤独的电影。走到最后,朋友、爱人都已失去,纵便有万贯家财又如何?在键盘上敲击出的一行行代码,都是孤独。

5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这片的节奏,实在是,太快了,如此高密度的叙事节奏,精彩的配乐与剪辑,还有那机关枪式的的对白,我倒挺喜欢这个电影的,因为杰西艾森伯格实在是太可爱了。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天才说话都很快吗?还是为了显得天才必须很快?

1小时前
  • 是那处
  • 较差

总得失去一些东西 而他最终赢得了孤独

1小时前
  • 克里斯托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