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9

主演:丁珮,林沖,赵心妍

导演:井上梅次

播放地址

 剧照

青春万岁 剧照 NO.1青春万岁 剧照 NO.2青春万岁 剧照 NO.3青春万岁 剧照 NO.4青春万岁 剧照 NO.5青春万岁 剧照 NO.6青春万岁 剧照 NO.13青春万岁 剧照 NO.14青春万岁 剧照 NO.15青春万岁 剧照 NO.16青春万岁 剧照 NO.17青春万岁 剧照 NO.18青春万岁 剧照 NO.19青春万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04

详细剧情

一齣萬人迷的愛情歌舞喜劇。青年歌手趙克仁(林沖)與樂隊到日本旅行前,被夜總會老板委托,尋找他的女兒秋婷。克仁來到日本,遇到了少女花子(黃莎莉)、表妹荔萍(趙心妍)、女歌手蘇珊(丁珮)、以及冒認是秋婷的女子。克仁週旋於眾女之間,大呼吃不消。其實克仁真正所愛的是蘇珊,惟每次都被眾女破壞;克仁正煩惱之際,夜總會老板來到日本,認出了蘇珊就是他的女兒秋婷……

 长篇影评

 1 ) 永远的青春

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
编织你们

杨蔷云在晚会上的这段朗诵至今难忘~~~

总觉得那时候的年轻人才是真正无私地把自己献给祖国,有抱负,有理想,真正燃烧灿烂的青春。这一点在电影中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让人看了心潮澎湃。

 2 ) 被洗脑的青春也万岁

毫无意外,影片中数次喊起“社会主义”“集体大于个人”云云的口号,一大群人手拉手不知何谓的大笑时。资料馆众阵阵笑场。我也笑得很开心。当影片中疑似被洗脑的烂漫少女们孤立鄙视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感受的李春(代表知识分子)和苏宁(代表有家底的旧式中国家族)时,我直忍不住操起京骂来。惋惜这些被莫名伤害的少女,惋惜这些被活活洗脑的青春。
笑场来源于这些建国初年人人为之欢欣鼓舞的崇高理想、先进追求,如今早已兑现为骗局甚至谋杀。经历见证以及正活在这些骗局和谋杀中的观影者面对当下这种无能为力甚至连拔剑的力气和意志都没有的情形下,能做的也就是嘲笑这部记录下来当年的“社会主义”“集体大于个人”如何给一群青春少女洗脑的古董电影了。
年逾古稀的王蒙如今应该是赧于谈起这部小说了。
无疑少女是青春美好的。不是说无论少女做啥都是诗么。开场一群少女在沙滩嬉戏,或坐,或卧,或言笑晏晏,或欢笑雀跃,或抚棋喃语。直教人想起大观园,直教人幻想躺在这花丛中。就算是被洗脑最严重的杨蔷云和郑波,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鲁莽无礼无知而爱管闲事的讨厌鬼。那也是善良纯真而有青春活力的。王蒙的人设简直搞笑,那么温柔且美的苏宁,那么俏皮且美得李春,那么楚楚可怜且美的呼玛丽。全部都没有男孩子看得上。少年只喜欢追着红专少女杨蔷云和郑波团团转。而且红专少女是要把青春献给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完全看不上你们这些愣头青的。郑波活活扼杀自己和田林的爱情萌芽简直太好笑。
理解那段特殊时期的人们,毕竟过完这么些年,他们现在应该比我们更能深刻明白被洗脑的此间的自己。
@中国电影资料馆

 3 ) 以前有个MTV

以前有个MTV画面就是这个片子结尾部分。
是一个男低音唱的,真好听。画出绝美的学校一幕。可总也不找不到歌名及视频

 4 ) 认识了3种人,了解了2种人

一、缺乏安全感女生

女生有一段不一样的过去,因为找不到心理寄托,家庭分崩离析,很没有安全感。表现很单纯,但是容易不开心,发型,也被导演塑造成了齐刘海。

这张更明显

随着自己心态的变化,有人懂,有人爱,也更开心了。

二、自我之人

这张太经典

得意的时候一脸傲气,

自我,而且胆大,情绪激动

失落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也没有人懂。连改正错误,也不是因为团队需要她改才改,而是他自己想改。是要自己的想法见解,但是太自我,就会出现得意时候就得意忘形,失落时候感觉全世界自己最可怜。原因就是,眼里只有自己,当然,一人开心全家欢,一人沮丧全家丧

最后跟大家走到一起

三、最好看的

一股子清纯,忧怨的表情,故事中是个孤儿,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是典型的乖乖女。

心绪荡漾了

竟然是最佳女主角

三、温柔团支书

为什么我对这种女生不敏感,哎。

四、思想能干型

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这个女生的能量之高

把蔡国庆给甩了

有思想,灵动

全家福

 5 ) 那个时代的劲头儿

那个时代,干什么都有劲儿,风风火火,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脸蛋圆圆红扑扑的姑娘,因为暗恋她的那个小伙子是蔡国庆演的。估计现在是不可能让这种体型和长相的女孩子担任主角了。因为不够瘦。

 6 ) 观影随笔

从《青春万岁》到《人鬼情》,短短四年,黄导演的进步大的惊人。

规整的叙事和视听语言,影片是好看的但对白过多情节直白没有丢掉戏剧的拐杖,口号多过内心表达。开片还是精心设计了一定的意象。

杨蔷云是那个时代的化身,激昂向上澎湃,但却显得符号化不真实,无法做到细腻体贴深入人心。“我们的生活是积极的有目的的,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责任。”她张口闭口都是“改造”等口号式语言。得知了苏宁的不幸过往后,自己说自己过去太简单......

呼玛丽显得格格不入,她美丽温柔,孤独悲情,她或许才是有信仰的女孩,而大家都没有信仰只有口号。可惜,最终她也难逃规训。

“生活是一种匆忙的追求,恬静和安逸是对匆忙的报答。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快乐总是暂时的。”

青春的群像总是叽叽喳喳活力满满的,但青春的个体却少不了困惑挣扎内心的角力。但个体的青春书写应该更注重主观化刻画,精神空间的描绘。

上世纪五十年代,激情改造的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党的光辉照耀下,人人面色红润,张口就来的政治思想,青春正当时,一定要像打了鸡血一样。但跟同一时期影片相比,其实是生动的。何为进步何为落后。

有些苦痛过去了,就不要对别人说了,因为痛苦只会加倍。“我还是个孩子,面对伟大的时代,我是这样贫乏可怜...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生活有宽大坚实的翅膀会永远温暖着你和我”这个婉拒的诗句我要学学。

她们其实也都是时代下的悲情女性,有些是无知的激情澎湃,有些是清醒的迷惘挣扎,有的则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也有的是遭受苦难折磨。

想要将讲述神话的年代神话讲述的年代进行平衡谈何容易。

 短评

一部内容、色调、选角都完美贴合片名的电影,美到几乎可以忽略掉里面包含着时代特色的说教成分,绚烂多彩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朝气蓬勃又个性鲜明的女孩们,女校出来的导演真的很会拍女校生活,看完就只想高呼“青春万岁!”后半部分出现了两次的Nearer My God to Thee更是神来之笔,让人感受到一种温和又平静的力量,映着女孩们的脸庞和身影十分美好。只是,处在2022年听到1953年夏天的杨蔷云和张世群大声约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见”时突然心酸,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不是一群十七八岁,站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青年所能想到的了。【ps 之前还一直遗憾马晓伟和邬君梅没合作过,没想到人家在自己分别24周岁和16岁时就在同一部作品里出现了,联想到他们后来的戏路发展,嗯~真的很有意思hhh🌝】

6分钟前
  • B. B. O'Hara🎐
  • 力荐

竟然是80年代初拍的建国头几年的事,挺少见的,那时候那种一切旧的抛到脑后、未来全是崭新的感觉应该是不会再有了。但是女主那种仿佛新中国是她打下来的领导人嘴脸实在太烦人了,每隔几分钟就要崩溃一次,想把她的脸怼进屎里。竟然有年轻时候的蔡国庆,真是抗老,过了二十来年那张脸都纹丝不动...

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为什么要在八零初把五零初的小说改编成影?除了女性导演对于女性题材天然亲近的因素之外,或许是因为:首先,王蒙小说发表之时就不在主流之列,作者本人更在五八划右,所以三十年后迟拍此作,并不是崇旧而更像在平反。其次,小说时代背景与八零年代存在多重暗合:国家正处在战时之中(抗美援朝与对越反击);教育重入正规,不乏超龄学生(张闵饰演的郑波和改开后二三十岁大学生)。前者决定了不能单纯走反思伤痕路线,因为没有人能用淡化爱国主义去赢得战争胜利。后者则使得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更容易对电影中那群看上去过于成熟的北京七中女生产生身份认同与情感共鸣。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601689193/

11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快活!完整的快活!等待快活的状态!青春万岁!真是不简单啊,虽然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但是那股单纯热烈真是无法抵挡。享受完整的快乐,第一个五年计划见!另外就是老北京,那个时候在北海滑冰,真是好。

12分钟前
  • 有戏
  • 推荐

资料馆2015.12.16.7pm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即“时间开始了”,导演在这里完成的是讲述神话年代和神话讲述年代的连接。通过学俄语、看外片、打球滑冰、舞会郊游、宗教的存在与斗争、世界视野的展示,在晃动的镜头和画框内部运动中重述了一个缤纷的五十年代,便于八十年代坐落的新民主主义中国。

16分钟前
  • xīn
  • 推荐

篇幅比小说少了很多。重点侧重在同学之间的关系上,对个人的描写少了很多。家庭背景只有呼玛丽和苏宁的提到了,其他人一概不说。郑波的戏份少了好多,杨蔷云成了第一主角。最后一场,毛主席并没有出来客串。张闽真是美极了,气质惊艳啊。

21分钟前
  • tiiiiin
  • 推荐

大段大段政治格言式的对白只是时代烙印之一,我最受不了是喜悦场面为了说明同学们的"快活",背景总有数个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尖锐刺耳惊悚极了!

26分钟前
  • SHAN
  • 还行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爸妈听到《青春万岁》,顿时激动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今晚就看这个!”80年代的电影,讲的是50年代的事,却也给我的60后的父母带来过无尽的热情和向往。可是看下来却是相当煎熬。本片虽然有着时代的合理性,却又明明非常反讽。一切都是新的,却又那么摁捺不住地要砸毁一切旧的,一切旧的,都带有着无法克服的错误,这样的思潮明明会将他人和自我都赶尽杀绝。或许我的父母并不是怀念那个年代,而是怀念自己还年轻,怀念那种一切都是新的,伸手出去就是新的感觉。而实际上,现时也是新的,都是伸手出去就是新的。在今天这个特殊时期,下一个阶段更是新的。而我们这一代人,要有他们那样的精神面貌,但不能像他们那样简单、冒失,爱放炮。把苛求纯粹、憎恨异己当作信仰,把包容并蓄当成无信仰无底线,我们这一代人,不会服。

29分钟前
  • 丑嘴唇
  • 较差

色彩好,奇怪的是为什么1983年会排出这么一部像五十年代初的电影呢,这跟八十年代气氛很不同啊

3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好吧,我想说,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的激清与完全具有时代标签的中国老电影,很多让现在人感觉空洞、虚伪的豪言壮语,在那个时代都显得真实与自然,向往那种理想的生活,但对于现在毫无信仰的年轻人而言,这已经成为一种笑谈。

36分钟前
  • 葡萄藤
  • 较差

蔡国庆饰演的正太好萌啊 挺好的青春片,阳光朝气热忱。就是里面政治说教意味太浓,所以扣一星

41分钟前
  • 月亮luna
  • 推荐

很难给分,也不懂你们说的意识形态,但我是真的很喜欢那个年代单纯执着的感觉。上网查了一下,呼玛丽的演员人生经历真是震惊了我,张海燕那个时候真是萌萌圆圆的超可爱啊。

44分钟前
  • SoyMonica
  • 推荐

八十年代初,拍摄一个来自57年创作的51-53年的文本,以跃过难过的十年,直接和解吧。斗志昂扬,“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见!”;把灰尘打扫干净,老上海式的生活绘画要让位给抗美援朝与革命典型,但这在80年代并未能持续太久。换了人间,又把换了人间换了。

47分钟前
  • KuningTelur
  • 推荐

7/10。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审视片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仍很豪放,呼玛丽和苏宁完全从政治话语的氛围中脱离出来,她们最终完成革命式的杀父行为(神父被捕、举报不法行商的父亲)并非强加说教的引导,而是对女性私密团体的依赖,不只是两个姑娘紧紧钩住拇指发誓的震撼性表白,杨蔷云给苏宁房间布置上卓娅的手绘画,象征群体成员的亲密照进了苏宁的封闭世界,产生近乎女同性恋的爱慕;广场游行、毕业典礼、夏令营和诗朗诵的集体狂欢,来自作者亲身经验而非空洞的视觉符号堆砌,带出了改革开放后健康、积极的主色,开头青年们举着火把聚合成熊熊篝火响应旁白里燃烧的信念,如此直白的呼应手法强调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激情,镜头内外流动着羞涩复杂的情感:呼玛丽参加长跑比赛摔了又起的信仰重建,杨蔷云在北海公园溜冰滑倒的单纯快乐,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鲜活魅力。

5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这是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很喜欢..前几天在电视上又看到了,片中的每个女孩角色鲜明,尤其是女主角,那种崇尚自由的崇尚快乐的性格,真是让我羡慕不已..

54分钟前
  • 邻家小猫爱吃鱼
  • 力荐

果然信基督的有一种现代气质,信社会主义的都很傻。热衷于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私营老板女儿对生活感到痛苦的四合院小姐,个人主义的好学生,被修女养大的不合群孤儿,无肉不欢的胖姑娘,小小年纪就从事党团地下工作的热心姐姐,大家的青春。

55分钟前
  • 青山好景
  • 推荐

所有的,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真好,青春的呼唤

60分钟前
  • 今朝
  • 力荐

四星-:“我有信仰,和你们不一样”,“张士群,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像飞一样”,“还记得我么,我请你跳过舞”

1小时前
  • 罗西基
  • 推荐

这部电影拍得太好了!尤其是女主角的演技,完全演出了社会主义少女的形象!

1小时前
  • 方東美
  • 力荐

确实搞不懂为啥黄蜀芹在八十年代拍这样一个强烈参杂意识形态的片子,又不是十七年电影

1小时前
  • 小林林童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