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粤语

动作片中国香港,中国大陆2013

主演:刘德华,姚晨,林家栋,胡军,吕良伟,姜皓文,黄德斌,梁竞徽,唐文龙,施祖男,尹子维,洪天照,王敏德,王祖蓝,徐家杰,叶山豪,徐伟栋,张兆辉,陈保元,陈沛妍,黄智贤,卢海鹏,冼色丽

导演:袁锦麟

播放地址

 剧照

风暴粤语 剧照 NO.1风暴粤语 剧照 NO.2风暴粤语 剧照 NO.3风暴粤语 剧照 NO.4风暴粤语 剧照 NO.5风暴粤语 剧照 NO.6风暴粤语 剧照 NO.13风暴粤语 剧照 NO.14风暴粤语 剧照 NO.15风暴粤语 剧照 NO.16风暴粤语 剧照 NO.17风暴粤语 剧照 NO.18风暴粤语 剧照 NO.19风暴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50

详细剧情

香港闹市街头,一辆押款车被前科累累的重犯曹楠(胡军 饰)劫持。重案组高级督察吕明哲(刘德华 饰)率队赶往现场,与曹楠一伙发生激烈火拼。谁知危机关头,一辆突然出现的汽车搅乱战局。曹楠趁机逃走,而那辆车的车主陶成邦(林家栋 饰)被警方请入警局。陶和明哲是老同学,后来作为古惑仔混迹江湖。出事前他刚刚出狱不久。明哲以及成邦的女友燕冰(姚晨 饰)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他和曹楠无关,而嚣张的曹楠更五次三番戏耍警察。为了抓住这个狡猾凶狠的对手,明哲决定安排内应潜入对方内部,无奈遭遇惨烈挫败。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陶成邦的选择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而随着风暴愈演愈烈,正邪双方的界限彻底模糊……

 长篇影评

 1 ) 这个剧本一定是上帝的旨意。

首先,我要感谢豆瓣这个平台让我能将这次百感交集的观影体验记录下来。
其次,我要感谢这部电影,是它成就了本人的第一篇影评。
最后,我要对《两杆大烟枪》《snatch》《低俗小说》及此类玩剧情走环扣的电影以及盖里奇昆汀等人表示强烈的谴责。因为你们让我错过了多少照顾大众智商的简明易懂的好电影。
从峰值理论来看,整部电影毫无高潮,结局毫无悬念,让我度过了极有意义的109分钟。
刘德华是缺钱了么?缺钱了可以和我们说呀,我们也缺钱。祖蓝兄只有一个镜头并且我还错过了,这是我对整部电影最大的遗憾。我愿意为了这个镜头再进一次影院。
警匪片,猫捉老鼠的游戏。妙就妙在这个你进我退,攻守易位的戏剧冲突中。就算观众知道,猫和老鼠永远都是死对头,猫永远都在抓老鼠,就算tom和jerry完全没有武器,《Tom & Jerry》还是经典了这么多年。光是一只猫一只鼠在家里你追我赶的游戏观众也能看得不亦乐乎。如果现在jerry和tom配备了武器直接对着干,那么除了血腥之外,更多的就是,无聊。这就是《风暴》的逻辑。
整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导演清晰的告诉你,他都恨不得加一个旁白,这两群人,就是你看到的这样,黑白分明,毫不勾结。在两方都很蠢的情况下,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邪恶,因为最聪明的那位大boss懒得玩儿了,把第一位大boss的第一男配角的戏份挤掉的第二位傻逼大boss只有武器没有脑子,所以被那位被谈判官说服想投降的小喽啰给爆头了,那位投降的喽啰缴械就死了,最后那位倒戈阵营的匪徒出车祸也死了。一切都是天意。导演一定是想告诉我们,这个剧本是上帝的旨意。
这部电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现在让我们好好捋一捋这两方阵营究竟是怎么对抗的。
1、开头大boss(也就是胡军)出现了,一副斯文败类整天到警局挑衅还写得一手好字送给a sir。做事不留痕迹、最喜欢进行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运钞车这种作死却永远不死的行为,A sir就是抓不到他,正义与邪恶两方相当分明。我安慰自己,好吧,看他们斗智斗勇应该也挺精彩的,至少你相信大boss的智商会好好推动情节发展。精彩的来了,剧情进行到一半,导演告诉你,错了,这个boss干完一票准备金盆洗手开溜了,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另一个大boss准备大干一票了,你应该抓他。斗了半天,大boss一号就这么退出了剧情主线。
2、大boss二号就这么毫无违和的出现了。你以为导演终于埋下个好伏笔了,正准备拍手叫好迎接高潮的到来的时候,有一个匪徒改过自新弃暗投明了,于是警方力量进一步壮大了。
3、刘德华充满正义感的向世界宣告:“所有的坏人,我都要抓干净,就算这个人是我的老母。我如果少抓了一个人,明天就会多一个无辜的人死去。”他总是对着停尸房里无辜死去的人质黯然神伤,却全然不顾在激烈枪战下惨死的百姓,两方阵营拿着武器对着干,战场般厮杀,你以为这演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了,结果是一个蠢boss和三个小喽啰。为的是“少死一个无辜的人”,呵呵。最后,匪徒引爆煤气管,中环地陷,就这样,警匪片变成了枪战片最后在灾难片中结束。
4、那位卧底在自己女儿被抓的时候念的那段圣经里的台词才是本片的高潮。小女孩是全剧亮点,没得说。
5、匪徒们武器阵容都是豪配。能搞到这样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然后还要拼了老命去劫运钞车。他们真的很缺钱。
6、一群人,一群车,围攻四个匪徒。防暴部队不断支援,香港变战场,死的死伤的伤。刘德华最后终于掏出了一个狙击枪瞄准远方的老同学,我简直感动坏了。在这打打杀杀的过程中,难道调动两个狙击手,到二楼对准这四个人爆头很困难么?为了设置枪杀场面而枪杀,香港真的变战场,意义何在?
7、导演想告诉我们这么几点:警察都很蠢的,不要相信警察。匪徒一定会死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要担心不要紧张,一切都是天意。
8、胡军一定是得罪了剧组的谁,让导演不管不顾的宁愿把剧本修改成这等劣品也要减少他的戏份。

最后的最后,祝港片的编剧和导演智商蒸蒸日上永无止尽。

 2 ) 当正义被逼上绝路,一个好警察如何替天行道

3D警匪片《风暴》,是一次难得的尝试,资深编剧袁锦麟初次做导演,在监制江志强和刘德华、动作指导钱嘉乐的支持下,将香港最经典的类型片加以3D化,取得了不错效果。在火爆刚猛的动作特效场面之外,本片杜对人性的深刻挖掘,特别是对正义的终极拷问,令观众印象深刻。在以往的港产警匪片和黑帮片中,香港警察往往是以亲民卫民、奉公守法的完全正面形象出现。《风暴》在这个基础之上,向更深的层次进行了挖掘,展示了当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冲突之时,执法者内心的至为痛苦的冲突与煎熬、彷徨与抉择。
《风暴》当中,刘德华饰演一名香港警界精英——吕明哲。作为执法者,他应当手持正义之剑,严格秉公办事。然而,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普通人,当他看到法律本身无法制裁犯罪嫌疑人曹楠、啪哥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女童惨死而作为警察的他竟不能在法律程序允许的范围之内对其予以制裁的时候,内心深处激起的义愤使他纠结、抓狂,继而爆发,从而由一名应完全被法律规范、约束的警局公职人员,蜕变为遵照良心的直接呼唤“替天行道”的正义的裁判者和对罪犯的制裁者。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超越法律的藩篱,去惩戒“撒旦”之恶。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作为香港商业中心的中环街道,在各种现代化武器的轮番轰炸之下,几近毁灭殆尽。这一场景,既具有犯罪团伙被摧毁的表层含义,也昭示着人性中某些东西的破灭。我们无法评论吕明哲这种充当绝对裁判者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是他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无人生还》中的法官沃尔格雷夫的做法如出一辙——同样是在法律以外,制裁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行,而制裁者也终因这种越界的制裁行为而身陷囹圄。在沃尔格雷夫遗留的自白信中,我们能够察觉出他在执行正义的外衣之下所潜伏的阴郁与暴戾。吕明哲的潜意识中是否也有这种复杂的动机?这就需要读者们走进影院亲身体会了。
“原始复仇”原本是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古代,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普遍的制裁方式,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法律逐渐在社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制成为现当代文明社会制裁罪犯的唯一准绳。本片故事的发生地香港,早年沦为英属殖民地,在被英国统治的一百多年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套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香港素以法制文明发达著称,香港的警察作为公职人员,也以秉公守法作为其职业准则。然而,法律毕竟也有难以触及的角落。影片中胡军所饰演的凶徒曹楠和吕良伟所饰演的凶徒啪哥如此残暴而嚣张,倚仗着“证据不足”,试图逃脱法律制裁,挑衅重案组的刑警。如同韩国电影《杀人回忆》中那位苦于没有线索缉拿惯犯的警察一样,望着惨死的小女孩那幼小的身躯,吕明哲愤怒了。他希望在法律所允许的程序之外,探寻到一条惩治罪恶、实现正义的路径。他成功了,但又抑或说失败了。在实体正义实现的同时,他却违背了程序正义,从而陷入了两难的窘境。
《风暴》在贺岁档挟强大的演员阵容与极端震撼的3D效果强势登场,袁锦麟无疑具有将该片塑造为香港警匪片里程碑的雄心。不仅有对人性的拷问,也有对正义的探究。尤其是影片中表现的人性与公理的对峙,道德与法律的矛盾,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以其深刻而又贴近生活的极端真实,仿佛在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良心,同时启发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正义”。

 3 ) 对岸的战争

      《风暴》两天卖了7000多万,加上点映,8000多万,看上去这是一个挺喜人的成绩。按这个走势,《风暴》最终能过三亿,但四亿基本无望,除非有高强的口碑支持。作为主要投资方的安乐是否满意这个成绩,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江志强的期望应该是比这更高一些,起码要比《寒战》翻一倍。
      《风暴》在产业上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对目前市场对警匪片这一影片类型的接受程度探一个底,就像《小时代》对九零后的电影消费能力探底一样,这样的阵容,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效果,基本上是华语警匪动作片制作的天花板了,票房嘛,也就是三到四亿。江志强擅长节流制作成本,只有他能把这种规模的电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在8000万以内,对比一下《逆战》的投资就知道《风暴》的性价比了。即便是这样,最后加上宣发,三亿票房对于近亿的成本来说也只是小赚,而投资方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却是巨大的。还有一个问题,3D对于警匪片来说是多余的,《风暴》用转3D的方式来减轻成本回收压力,这种做法可以套用一句刘德华在《寒战》中的台词:“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我表现理解,但并不赞同。而如果按正常的尊重电影规律的操作模式,采用2D版本上映,《风暴》的票房会是多少呢?我相信会多于《扫毒》,但也未必能到三亿,可能正卡在盈亏线上,制作上稍微一放手可能就是败局。
     所以说警匪片在目前的华语市场上仍然不会是一个主流片种,同样的安乐今年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3000万的投资最后票房飚过五亿,这才是投资人梦寐以求、不惜跟风也要分一杯羹的项目。但是不是现在观众就是不爱看警匪片呢?其实也不是,观众对动作片是有刚性需求的,关键问题在于电影满足不了他们。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套路还是太传统,警察、悍匪、卧底,跑不开这几个元素,最后也仅限于这几个元素,缺乏类型的有效融合,如科幻、冒险、恐怖、政治等等,总是常规调查、见面开打的模式,打到最后观众也看疲了,看的时候觉得叮叮咣咣毁了不少东西、死了不少人的挺过瘾,走出电影院后,未必能记住什么。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创意很重要,这个创意不是靠新式武器、靠变着法毁东西就能解决的。举个例子,美国有一部老片子叫《五路追杀令》,B级片的制作,枪战场面不大却异常精彩,靠的是乱战中的人物布局和逆转,让观众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让观众觉得这里没有人是安全的,最终靠的还是想象力,以及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拿捏。
      二是电影体制的问题,警匪片受审查限制很大,所以这一类型基本上成了香港导演的专属片种,各种糟烂事不是发生在香港就是民国。这种港味的东西内地观众从《英雄本色》开始已经浸淫了近三十年了,基本上香港警匪片中的对白没有听着不耳熟的,也没有什么人物关系是以前电影中没见过的,即使把这种东西推到极致,对观众的冲击力也是有限的,无意外则无惊喜,也没什么话题效应。而且对于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说,香港毕竟是一个有隔膜的地域,那里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没太大关系,打翻天也只是对岸的战争,也只是隔岸观火,跟看美国警匪片的心理差别不大,炸中环跟炸曼哈顿没什么本质区别。所以警匪片的现实意义被彻底消解掉了,观众的认同感也仅限于表面。试想一下,还是《风暴》这样量级的卡司和制作,改个名叫《雾霾》,让故事发生在北京,毁的不是中环而是王府井,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是个什么样的观影体验?会制造多少谈资?

      说了这么多,其实与《风暴》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无关,仓促成文,很多想法虽然真实但也未必正确,在这个行业介入越深,越是觉得自己想问题会流于狭隘。但我真的很钦佩还有能去挑战这一类型的电影制作人的勇气,也很赞赏香港电影人在制作上的专业,希望他们能坚持到华语警匪片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不要靠《扫毒》那种发狠式的怀旧和致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4 ) 一场事先张扬的枪战戏

    11月号《时尚先生》有篇江志强的访谈,他说以后拍电影,要考虑到中国观众平均年纪越来越小,很少电影可能像《阿凡达》一样,什么年龄都会吸引,要拍商业电影,还是要往年轻的方向去想。期间讲到《风暴》,江老板说目标观众群很明确,15到25岁,“年轻人就喜欢这个,打电玩一样,‘咚咚咚’打。动作嘛,场面嘛,火爆啊。”

    上一部《寒战》,票房口碑,名利双收,可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说打得不够过瘾,于是有了《风暴》,一部事先张扬的枪战戏,就是冲着刺激的动作场面去的,按火爆程度,在近几年的华语警匪片里,可算顶级。影片最后的重头戏,吕良伟全副武装,带着各种轻重武器抢运钞车,有好事者估算,军火的成本都不一定比运钞车里的钱少。那又怎样,爽就好,谁让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呢?电影开始前有《等风来》的预告片,男主角说:“爽还不行,还得成天爽?”哈,不知可否看做导演对观众的吐槽?

    作为几乎接踵而至的两部枪战片,总觉得《风暴》与陈木胜的《扫毒》在气质上有相似之处,看完片子回来一查,果然,《风暴》的导演袁锦麟,之前一直是陈木胜的御用编剧。刘德华和胡军在两栋高楼之间的铁丝网上缠斗的一场戏,惊心动魄,熟悉陈木胜的人却也能一眼看出,这分明是摘自《双雄》里的现成戏码。作为新人,袁锦麟交出了一份工整的作业,作品的完成度、剧情的合理性,甚至要高于陈木胜的《扫毒》,过分苛求他有鲜明的个性,可能有些过分,一个新导演能将如此大场面的枪战戏掌控好,已是难得的成就。

    《风暴》的动作戏拍得有好莱坞范儿,“将香港变成‘战场’”,绝非虚言。想想也是,多少年没有看到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头枪战的港产动作片了——为了拍摄方便,导演们大都把枪战的时间改到了夜里。袁锦麟的这份魄力值得嘉许,让人想到了任达华《悍匪》之类的老港片的那股彪悍气。之前一直热炒的“炸翻中环”,看着很爽,不过也就那么回事,连白宫都在一年之内被恐怖分子占领了三次,用电脑特技炸个中环,相对而言就没那么奇观了。

    第一次在iMax的大幕上看3D香港枪战片,感觉有些奇妙,又感觉似乎没有太大必要。据之前看过非3D点映的朋友说,还是得看3D,两种视觉相比,差异的确很大。没有比较过,不好下结论,个人感觉而言,3D效果肯定比不上《地心引力》带来的冲击,但是看在近战时,尤其是楼道里局促场景下的枪战戏,确实更有代入感。

    看《扫毒》,感觉陈木胜憋着劲儿的要从情感上虐观众:生死之间,两个只能活一个的纠结;被放弃的兄弟高调回归做足戏码,只为听一句道歉;母亲临终的病榻前,三兄弟互诉衷肠最终和解……几场戏倒是催泪,但细想起来只觉得刻意,即便流了眼泪,心里也有被骗似的不爽。

    《风暴》没有这种藤牵蔓扯,连前戏都没有,开场就打,乒乒乓乓,从头打到尾,反而有种直接通透的快感。论文戏,《风暴》虽着墨不多,情感上的推进和转折却也明晰。真要严格论起来,两部戏可能都难称合格。人物平板,桥段老套,煽情刻意,连反派都不出彩(胡军和吕良伟即便颠倒一下,又有多大分别?),已经成为港产动作片的通病。既是通病,又如何指望一个拍动作片的新导演来做出突破呢?只能希望愈加成熟后的袁锦麟,能拍出更好的片子来,千万不要像陈木胜一样,十几年了,再也导不出比《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更好的作品。

    还是那篇江志强的访谈,里面讲到,袁锦麟写好《风暴》的剧本后拿给江志强看,说:“我想做导演。”于是他就成了导演。这和无线电视台的台长周梁淑当年录取徐克何其相似,有这种一脉相承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传统,香港电影就不会死——至少她会换个方式、换个样貌活着,在墙外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5 ) 猛过了的“十年最猛”

《风暴》放到大约三分之二的地方,一个绝对无辜的角色以绝对出人意表的方式死去了,伴随绝望嘶吼的圣经祷文,影院里的抽泣声此起彼伏。这暴行点燃了刘德华的怒火,也动摇了他的职业原则。用编剧的行话来说,这叫角色的“恩宠时刻”。刘警员意识到,为了实践自己“不让明天多一个无辜者躺在街上”的誓言,循规蹈矩是simple又naïve的做法。有胡军的嘲弄推波助澜,终令怒不可遏的他做出了决定。这决定改变了他的战略,也隐藏着危险的潜台词,为阻止坏人滥杀无辜,自己却须手沾无辜者的鲜血。影片开始不久,他教训林家栋“好人坏人没有一半的”,后来却用行动驳斥了自己的训诫。

这股内心压抑、法理纠结、情感彷徨、正邪模糊的警匪片潮流,起源大概是《无间道》,后来被银河映像发扬光大(虽然银河90年代就大拍黑色警匪,但尚未占据市场主导)。而老港片迷又常常盼着八九十年代的硝烟和弹雨可以回归,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一波结合两者的尝试。但《风暴》又是个异数,沉郁,却又明快,情感丰沛,却又被极度强调的理性所盖过。最典型的表现是节奏上的惜墨如金,一个镜头也不舍得多用,能用一条短信、一句对白、一点暗示引出的,绝不多加解释,让观众自行2+2得出4来。常常是大部队已经在行动了,画外音还在交代来龙去脉。看这样的故事,脑子松懈不得,有点累人。拍到警匪冲突,又大炫起场面调度,前因后果交代有序,细腻有加——文戏的信息密度极高(甚至高过以快节奏享誉全球的旧港片),调动观众思维主动参与,与炫耀视听的动作戏比照鲜明,求得情节、情绪的复杂和枪火宣泄间的平衡,应该是一种将来警匪片布设节奏的趋势。

说是“枪火”,真的有很多火——警匪打的都是曳光弹,大白天的火龙乱舞,煞是凌厉。这自然不是真枪效果,只是视觉订制。居民楼围捕一段,展示了相当具威力的枪弹炸点,可到了高潮,战线铺的太开,反而多次出现子弹打不破玻璃的尴尬。更尴尬的是警方突击队,为防止贯穿伤,避免伤及市民,配备的都是冲锋枪,而反派不但用大口径步枪还击,还可无所顾忌的使用枪榴弹,手雷和军用炸药,双方伤亡悬殊并非全然夸张。虽然也有艺术加工,总比《扫毒》小手枪团灭步枪靠谱多了。

动作号称“十年最猛”,岂止是猛,简直是猛过了,看的时候几乎想让他们悠着点。这很奇怪,比如看《超人》,只会怪主角为何不多毁些大楼,但看《风暴》打到一半,我却于心不忍起来。踢打,抱摔,坠楼,撞车,都是用最直接的镜头语言呈现,刘德华一瘸一拐,头晕目眩,口吐鲜血,筋疲力尽,卖惨卖到极致,一干配角也都是命硬的小强。虽然明知是替身、特效和表演的功劳,在心理上却无法不接受暴力之逼真残忍。有时候甚至是为猛而猛,煤气爆炸就无太多必要,像《神都龙王》最后窜出来的大海怪一样,炫技的目的多过叙事。难道就为了对得起“将香港变作战场”的标语吗。

将警匪片当“战争片”来拍,必然导致个人英雄主义施展乏术,龙套警员倾巢而出,冲锋陷阵,刘德华再神勇无畏,也只能借着掩体蹒跚前进,而非小马哥似的子弹拐弯,横扫千军。此处呈现,的确捕捉到一点“战场”甚至灾难的环境恐慌感。但刘天王身兼主演和老板,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只好以反复躲避爆炸来烘托存在感,他的表现简直逆天,抗爆炸力抵得上十个美国队长。一而再再而三被气浪掀翻,到后来已经完全不悲壮,反倒有点黑色幽默的况味。

客观来看,“猛过了”的最大好处,是标志着港片的火爆标杆大有提升。90年代《B计划》因爆破场面太刺激,遭到审查阻挠,如今拿来和《风暴》一比,那点烟火也不过给刘天王点点香烟。只是转念想想,一小股银行劫匪已能将香港变战场,他日拍起黑帮火并,且不是要整成《大决战》的规模。而且《风暴》这群匪徒,扛着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战争装备,就为了抢劫几千万港币,无论如何也划不来,还不如开个淘宝店卖军火赚得多呢。

《风暴》在宣传上打“《寒战》前传”牌,两片主创也有大量交叠,可以视作一脉相承。在这个世界里,警匪斗智、火并是中年人的游戏,愣头小子们也跃跃欲试妄图参与,但在老一辈的打压下迅速吃瘪。《寒战》里彭于晏、李治廷不够老练,棋差一招,《风暴》的小年轻索性输在了体质太差。这处理仿佛在讽喻现实,香港警匪片再怎么锐意革新,如果缺了能打能演又够气场的新人出头,如果总是刘德华这一辈人挑大梁,只怕火不了几年,又要回到死气沉沉的时代了,到时候看着一群老年人还端着枪挥着老拳玩命,那才真叫猛过了。(文/方聿南)

 6 ) 这电影没有原则

喷点:1.用杀害女人和小孩来加强冲突,这点尤其不能忍。2.剧情没重点,作为所有剧情的源头劫案完全不是电影的重点,枪战嘲讽对峙阴谋才是重点。3.刘德华在故事里没有家人,严格的说也没有朋友,似乎是作为一种叫“正义”的意识形态存在,一意孤行不择手段的正义最后的结果是血流成河,而导演认为这些并没有问题。

 短评

一百零几分钟片长,动作戏就占了差不多一半时间,但是这样都能把故事讲的过去,这才难得。

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看前被剧透是气象灾难片,看片过程完成警匪片的转换过程很囧,一直在看表还有多少时间描述台风袭城。警匪对决靠车撞车,片名应改为《叫你不下车,撞你没商量》。四星给上位主演的林家栋。

1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全场无尿点

13分钟前
  • James
  • 推荐

比轰炸场面更难得的是影片中细节的体现,不那么显眼刻意,却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涛汹涌;比3D效果多余更差劲的是警匪片那缺少逻辑的线索;比以往大多数警匪片中更难得是——小女孩死了、想做回好人的坏人也死了。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直是撞车,永远是爆破。林家栋和刘德华的演技极赞!

17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无前戏 直接搞 假高潮 ”说的太对了!本片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 没有调查之类的铺垫 直接就上火爆的枪战 没有压抑了一段时间然后发泄出来的爽快 而本片如果是2D电影 或许还好一点 正因为是警匪片 注定了不可能有科幻电影的那种刺激 而场面却搞的像科幻电影似的 最后总结:框架大内容少 华而不实 6分

21分钟前
  • 一袋米要扛几楼
  • 还行

此片不给五颗星,枉看港片很多年~

25分钟前
  • 仁直
  • 力荐

称年度最具毁灭性的港产片一点不为过。紧凑的节奏和不惜重本诚意打造的3D灾难大场面,足以让人忽略了不经推敲的剧情和生硬的煽情。子弹横飞、高空搏斗、中环毁灭…甚至残忍杀害小女孩等悲惨画面,让我联想到海啸等灾难片,深觉人祸远远比天灾可怕,人与魔、善与恶之间只存在着那么微妙的一念之差。

26分钟前
  • 戈多女孩
  • 推荐

对于我这样天生嗜爱各类文艺闷片的资深怪人来说,警匪枪战商业片难有心水。片中场面确实做得很猛,但我还是怀念《无间道》式的冷峻优雅。刘德华的金刚不死主角光环太过,林家栋至少该提名明年金像奖男配。督察由忠变奸,使我想起余华的那句,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3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刘德华,一个半百的老头子,居然可以这么流逼!飞了那么多场还扛,你就是不死鸟啊!

31分钟前
  • 得嘞
  • 推荐

就为看香港中环如何被炸,忍受了100多分钟的坑爹故事。开场的层次很分明的立体效果把我欺骗了,这片子大量的琐碎的镜头、总是微晃的摄影、忽快忽慢的剪辑等等都是对3D的亵渎。编导的功力明显不够,故事的起承转合各种不合理,很多台词矫情无比,最后一场枪战看得我如此平静,实在不应该。问题太多啦!

3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较差

《风暴》其实到刘德华销毁监控录像就结束了,中环大战是续集的开场大戏。姚晨为给林家栋报仇,投奔真实身份是军火商的酒店大厨,再袭香港。《风暴2》里压轴对抗姚晨的是驻港解放军,刘德华也将以死赎罪。林家栋自然是没死的,在利用完姚晨复仇后,《风暴3》里,他将遭到同样诈死的刘德华干女儿追杀

36分钟前
  • K
  • 还行

3星半。看这部电影时,我老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同步放映《盗火线》——《盗火线》我看了50多遍,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我没能从《风暴》中得到什么观影乐趣。剧作上略有遗憾,情感主线跑偏了,或者说一直没能准确聚焦。资金和面子能给到的都给到了,新导演的缺陷就无法被掩盖了。

41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场面火爆,3D多余。撞车乱射爆炸不断重复,审美疲劳。刘德华是很拼,但角色定位如杂兵,没拼在刀刃上。动作除了楼道战,基本无亮点,浪费“敌我悬殊”设定。中途胡军领便当无比突兀。毁中环无戏剧张力,燃点还不如《扫毒》小手枪对飚雇佣兵。PS:撇开灾难片级的怒炸中环,这跟《逆战》有什么区别?

44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莫名其妙的空中打斗,莫名其妙的自闭儿童,莫名其妙的胡军和吕良伟,莫名其妙的求婚戏,莫名其妙的剪辑,莫名其妙的配音,好人莫名其妙变成坏人,等我回过神来坏人又莫名其妙变回好人

45分钟前
  • zitsunari
  • 较差

果然是编剧做导演,这么疯的动作场面也要搞出些人性深度和寓言。纠结的仍是司法那一套,做不到程序正义,就只能玩另一条路。刘德华的角色其实很深,不过执行的又没有预想的深。动作场面确实够火爆,火爆到有些假,各种孤胆英雄弄不死。结尾都炸出寓言的感觉了。另外,要个蛋3D啊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知道《绝命毒师》的铁杆儿粉丝看完这片子心理该怎么想,片中就四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梗,有俩是毒师的再加工,最重要的那个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最后的那个视觉高潮创意还让人想到【侠影之谜】的最后。类型片结构玩的有模有样,男一号的层次感也快像老白一样丰富了,可为什么最后不鸣谢毒师呢?★★★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主角光环太假了...我只想做个好人太假了...反正就是太假了...

52分钟前
  • Leau
  • 还行

正邪如善恶,善恶似阴阳。阴尽而阳起,阳尽而阴生。阴阳实一也,善恶故不二。地狱天堂路漫漫,天堂地狱一念间。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剧情不错,废楼枪战和中环大战都是亮点。囧吴之后好久没 人这么认真做过枪战的烟火特技了。最难得的是动作戏体现剧本寓意,煤气炸开的大洞象征人心的腐蚀,灾难般的毁街战隐喻正义感的崩坏。可惜主演是两个木脸怪。刘德华演得倒是很搏命。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