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日

战争片丹麦2015

主演:皮鲁·埃斯贝克,拉斯·米克尔森,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西蒙·西尔斯,阿里·亚历山大,卢卡斯·施瓦兹·索斯坦松

导演:罗尼·伊兹拉

 剧照

开战日 剧照 NO.1开战日 剧照 NO.2开战日 剧照 NO.3开战日 剧照 NO.4开战日 剧照 NO.5开战日 剧照 NO.6开战日 剧照 NO.13开战日 剧照 NO.14开战日 剧照 NO.15开战日 剧照 NO.16开战日 剧照 NO.17开战日 剧照 NO.18开战日 剧照 NO.19开战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46

详细剧情

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国军队穿过国界进入丹麦境内。丹麦日德兰岛的自行车连队和摩托车连队是最先抵御德军进攻的丹麦部队……

 长篇影评

 1 ) “二十年前这里是德国,现在是丹麦”

“二十年前这里是德国,现在是丹麦”,电影里的为士兵提供临时躲避的老太太这句话其实最为道出本质

打来打去,土地还是那片土地

不管谁来当王,老百姓其实并不在乎,老百姓只是想过上安全踏实的日子,所以,每场打着正义旗帜的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

两军交战,但求有良知的军队,不要捆绑老百姓作为战争的牺牲品

 2 ) 少尉的眉头一直紧锁

下午起床,无意看到一个电影,《开战日》,讲述了德军在一个上午就占领了丹麦的故事。由丹麦拍摄
影片看的很震惊,装备并不寒蝉(至少在轻武器方面),跟中国部队比起来,要好上很多,然而没有什么战斗意志。有的是紧张,焦虑,主人公少尉一直是紧锁的眉头,从战前到战中到投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高层本身就对战争含糊不清,战前就十分惧怕德国,甚至不敢展开战前动员令,任由德军大摇大摆得开进丹麦国境。
从一个老妇人的话语中:这里20年前是德国的,对于我是没有什么区别。投降后民众对德军的欢迎小孩子们爬上德军战车欢庆,一方面解释了没有民众基础的战争是打不赢的,另一方面,投降的少尉看到这一幕,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战争是会死人的,一个战士他最想的是去做个小商人,找个可爱的姑娘,生一堆孩子。一粒子弹,一粒本不必要的子弹毁了他梦想,夺了他的生命。说是本没必要,是因为战争打响几个小时以后政府就投降了,但是这些士兵没有收到消息。一个可爱的卖牛奶的小朋友,一粒子弹,让她的母亲撕心裂肺。不知道仅仅几个小时以后的母亲该如何接受这一现实,该以一种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和德国人的关系。
对于德国军队的压倒性优势,缺少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决心,高层政府的软弱,人民的模糊,甚至国土纵深也不是很深,这都是原因。电影最后对老兵的采访,老兵们也大多是后悔,愧疚,不堪。这是时代的悲哀,愿和平永驻!

 3 ) 电影BUG问题,MG42机枪搞穿越!

电影中士兵们在黎明最先与德军交战时候,德军使用MG42通用机枪(1942年生产),而此时是1940年,这真的让我严重怀疑这部电影的水平,瞬间关掉不想看了,这也太不严谨了吧

而且,这部电影把德军拍成了一群铁憨憨,又笨又傻,明显没有拍出德军真实作战水平。德军在战争前期士气高昂,作战上普遍上很规范和有策略

 4 ) 在前线抵抗的时候听到政府投降了,作为士兵的你在想什么(涉及大量影片剧情)

海报

影片开始的傍晚,一列士兵在野外轻松的演习,装弹射击拆卸自行车说笑吃饭,士兵相互打趣说德国军队不会打到丹麦,只会打到挪威,一派轻松的氛围。松散的训练和射击技术差的士兵组成了弱势的军队力量。

吃到一半,侦查兵传来前线德国车队正在逼近的消息,长官让中尉通知士兵们立刻停止进食,整理好行装,准备睡觉。每个人发了40枚子弹,每个人都一样。

在寝室,年轻的士兵在看着未婚妻的照片写信,室长大声阻止了射击准的士兵向枪法差的士兵索要子弹。夜深了,敌人逼近的消息再次传来。长官下了命令坚守阵地,士兵们骑着自行车拿着枪支向南部出发。

自行车排

到了前方,自行车排遇到骑摩托车往回返的士兵,他们要去后方建立新的阵地。中尉没有接受邀请,还是和排里的士兵去野外进行伏击,架起机枪。德国的装甲车渐渐出现在地平线,长官发出了攻击的命令,敌我太悬殊,激烈的战斗中自行车排失去了一名战士。迫不得已,中尉命令自行车排撤退了。这是影片出现的第一场对战。之后自行车排剩下的6个人。

天亮了

他们又累又饿,躲避敌人的追击进了女人的房子。女主人给士兵清洗了伤口,想让他们躲在自家的草棚,中尉拒绝了。女主人说藏起来可以拯救年轻战士的生命,但他说战争还没有停止,士兵还要战斗。

途中遇到了中校得知后方的支援不会到了,他又带领自行车排去了内陆的防线支援。军营的通讯设备被破坏,他们收到的讯息比较滞后。又遇到之前返回的摩托车队,他们在公路上架起了简单的防御,可还是挡不住德国装甲车的进攻,流弹射死了一个向自行车排战士销售牛奶的孩子。这是影片出现的第二场战争。

最后的一场的防卫战,为了不再有士兵受伤死去,中尉无奈向德国军队投降。最后的德国中尉问,为什么你们可以抗击这么长时间,你们的政府在几个小时之前就投降了。在押回军营的车上,看着人民和德国军队的互动,中尉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短短几个小时,从反抗到投降,开战日也是投降日,几场对战,以弱对强,但等到的是国家已经投降的消息。战场上,他们只能听从长官的命令,投降后,他们在想什么呢,是愤怒,是悲伤,还是松了一口气。

 5 ) 无奈的抵抗

片子拍的比较真实,终篇描写的是作为小国寡民面临压倒性优势的敌人的时候,作为国家守卫者军人的无奈。
战斗基本在班排一级,连手榴弹都没用上。
看完以后第一反应,这是在打仗?平地上连战壕都没有,打机枪就跑了。城市战在大街上随便对射几分钟就投降了?

军事实力和国防力量相差太多,尽快结束没有意义的抵抗也是无奈之举。

小国可以如此,大国却不行。德国侵吞丹麦,对丹麦伤害不大,这样一个小国根本就是可有可无,无战略意义,无重要工业资源,形同鸡肋,最重要的还是想借道丹麦进攻挪威。
大国放两枪就投降,基本就等着亡国灭种吧。第一体量太大,入侵国一口吃不下,第二资源工业必然属于被掠夺对象,人民属于被奴役对象,不抵抗投降基本就宣布本民族和国家被开除球籍了。

作为大国国民,我们无法如此!

 6 ) 苍蝇虽小也是肉

开战日即是投降日,经过4小时短暂战斗,丹麦就向德国投降。本片反映的就是这一天的战斗。 ”由于投降及时,所以二战中伤亡最小(丹麦驻华大使馆语)”,但代价是冰岛从丹麦独立。 由于同属北欧日耳曼民族,丹麦语基本上和德语差不多,丹麦人对是不是被德国人统治并不在乎。当时丹麦也有不少狂热的纳粹分子。在二战中甚至在党卫军中有丹麦的军团。丹麦的战略位置并不是很重要,德国与其说是要进攻丹麦,不如说是要通过丹麦进攻挪威。挪威人对德国人似乎并无好感,抵抗也比丹麦人激烈多了。 苍蝇虽小也是肉,仗没怎么打,好歹也算抵抗过,值此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周年之际,也值得大书一番。 电影表现的基本上就是个班排战斗,没有战壕,没有大炮,但战斗虽小,拍得却很细致。服装道具、武器都做到了精准的还原,有勃格曼手枪、康斯贝格步枪、麦德森机枪。 其中麦德森机枪,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轻机枪也是一代名枪。中国政府也曾从丹麦购买引进过麦德森机枪。可惜图纸和全套设备被日军炸毁,所以未如捷克轻机枪那样被大量制造,在中国也就没那么知名了。

 短评

打不过就跑,实在不行就投降,多现实的丹麦人那。骑自行车去边界打仗,围观打仗看热闹的群众,德国人来了喜迎王师的群众,咋有点喜感呢。

8分钟前
  • Cathay
  • 力荐

自行车步兵排对阵2号坦克 老旧的麦迪森机枪散发着悲壮气息 二战史告诉我们德军几次闪电式袭扰就让纵深极浅的丹麦全境投降 4个小时土崩瓦解 1940.4.9开战日也是沦陷日 然而小国就没有军人吗?实力悬殊就完全放弃抵抗吗?并不!这片是彻底的群戏 冷静克制的摄影 北欧风很浓 评分太低了

12分钟前
  • 🥗
  • 推荐

1990年代初的《足球世界》有一则“幽默一刻”:历史课上,老师点名“德国打丹麦用了多长时间?”一个心不在焉的学生站起立即回答:105分钟,2:0,丹麦获胜。那说的是1992年欧锦赛的丹麦童话。回到这部电影,确实特别,把一场悬殊和毫无悬念的战争,控制到几乎与线性时间同步的细节。

17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丹麦2015“冷门”战争片。是的,除了丹麦人估计没有谁会拍这段历史了,因为它太微不足道了,开战几个小时一个国家就投降了,哪有什么”可歌可泣“的?然而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无奈的命运这种题材还是深得我心。喜欢最后国防军中尉不收丹麦少尉的枪这个梗,不得不承认骑士精神在西线还是存在的。

2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丹麦的一段真实历史,小国面对强国的战争,就如电影中六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与德国装甲车的大战。最后打不赢就投降,也没什么有损尊严的。有意思的是,老百姓似乎并不分什么入侵者不入侵者,当战争甫结束,与入侵军人的友好就开始了。影片让人们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战争。

23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可恶的是才进行了这么一点抵抗还好意思拍成电影,更可恶的是竟然比《百团大战》好看。

24分钟前
  • bluecaribbean
  • 还行

连一个炸弹都没有的战争,感觉就像一场儿戏的战争。小国军人的悲哀,或许也是小国人民的福气!!!

26分钟前
  • Henry
  • 还行

《自行车队的陷落》。最后那一幕,他在装满战俘的汽车上,看到孩子们兴奋地爬上德国战车时,心里一定在confuse这场抵抗的意义何在。

28分钟前
  • λΔ消极分子
  • 还行

一场尴尬的战争,丹麦大兵自行车修的很溜,德军依然很上镜

32分钟前
  • luiluibi
  • 还行

让这些丹麦士兵感到憋屈的是,同胞们不仅仅是站在马路边上迎了一次王师。后来还有略少于十万的丹麦人参加了德国商船队、维京人师和诺德兰师。

35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我所看过的描写战争最细节的电影。没有大战役陆海空的波澜壮阔,只有一个排几名战士在中尉带领对强势德军的抵抗。没有血战到底誓死抵抗,只有珍惜战友生命的同时节节防御。全片弥漫着淡淡的小国士兵的无奈与悲情,却是对战争中的个人最好的注解。

38分钟前
  • lyfcanfly
  • 推荐

不给力啊,全军学习自行车维修,仗刚开打政府就投降了,子弹打光主动投降,然后看着自己的人民和德国兵谈笑风生…真是个郁闷的故事…好想要一辆丹麦大兵的自行车。

43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自行车排对坦克营,我们战斗了,国家却投降了,人民开心地与敌人欢庆就像迎接一位朋友的重逢,我们到底为何而战,小国的悲哀或许只有他们才更为清楚。

45分钟前
  • Master Kyle
  • 力荐

我们做对不会有人记得,我们做错不会有人忘记!

50分钟前
  • aiwoshuoai33
  • 推荐

二战丹麦抵抗了几小时,战死16个士兵,它能拍出什么战争片?恰恰相反,开战日非常出色,战争题材上品。它仅拍开战日一天的故事,战争气氛、士兵心理、对阵视角都很抓人,紧迫和压力贯穿始终,战争片不一定需要大场面和血浆。但由于时间紧促,所以对无谓的牺牲伦理主题展开不充分,这点不如波兰西盘岛。

52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其实全世界国家拍的抗战片都把凶猛的敌军拍得笨笨的,好像被一群笨蛋占领了一样。

53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还行

面对不该来的还是来了的那种紧张感,作为战斗新鲜人的心理,以及习惯于被迫接受的无奈,都刻画得不错

56分钟前
  • #烧光光#
  • 推荐

战斗场面并不多,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战。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比尸横遍野的血腥更具有杀伤力和感染力,政府出卖了军队,无知的群众欢呼雀跃地领着敌军的面包,孩子们在敌军的战车上举着纳粹的旗帜玩耍。这一切是多么的悲哀,又为何而战……

57分钟前
  • 双月鲲鹏
  • 推荐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华丽渲染,也没有众志成城!一切相当简单平凡更贴近写实。当目睹国家早已投降,民众毫无关心领着敌方面包时。不经感叹:我们到底为何而战?!

59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还行

第一次看到能够把投降拍得如此伟大的电影。克制的摄影,冷静的剪辑,恰到好处的镜头语言把战争前夜的焦虑、紧张、压抑、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保卫祖国的战士被押上囚车,车窗外掠过的是祖国的孩子登上敌人的战车欢呼雀跃……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战?深层次的思考带来的意义远大于震撼的战争场面。

60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