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者

动画片爱尔兰,卢森堡,法国,丹麦,美国,英国2020

主演:肖恩·宾,霍纳·妮芙茜,伊娃·惠塔克,西蒙·迈克伯尼,汤米·蒂尔南,玛丽亚·多耶·肯尼迪,乔·肯尼,约翰·莫顿,诺拉·托梅,保罗·杨,奥利弗·麦克格拉斯,Niamh Moyles

导演:汤姆·摩尔,罗斯·斯图尔特

 剧照

狼行者 剧照 NO.1狼行者 剧照 NO.2狼行者 剧照 NO.3狼行者 剧照 NO.4狼行者 剧照 NO.5狼行者 剧照 NO.6狼行者 剧照 NO.13狼行者 剧照 NO.14狼行者 剧照 NO.15狼行者 剧照 NO.16狼行者 剧照 NO.17狼行者 剧照 NO.18狼行者 剧照 NO.19狼行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58

详细剧情

讲述了11岁女孩萝宾的神奇经历。萝宾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徒猎人,她和父亲一起来到爱尔兰,准备消灭最后一批在那里的狼,但是改变她的事情来了,她发现了狼行者,此后一连串的古怪故事就发生了……

 长篇影评

 1 ) 成为你,体验你,理解你

最喜欢这个绘本式的画风,果然还是动画、卡通人物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所有魔法/超能力的设定和世界观。

我总是习惯用已有的观影经验去预判当下所观看作品的发展走向和主旨主题,最开始猜测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万物共生的电影,如果真的是一部儿童向的童话电影,或者让现在的迪士尼去讲述这个故事的话,最后的结局大概是大家一起手牵手唱歌,魔法在歌声中萦绕,最后人与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是出人意料的地方恰恰在结局。我以为狼行者和狼应该守在自己生存的森林里,像所有中国价值观所弘扬的“坚守”“乡土情结”一样,世世代代守护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可结局ta们背井离乡,一路高歌,周围是鲜花和微笑,前方是流水和白马,ta们在某种程度“抛弃”了从前的森林,去开拓和寻找新的居身之所,大可以上升到历史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角度去比较所谓的“海盗文化”“侵略和殖民主义”与“乡土文化”,但我仅仅是惊讶于ta们的洒脱自在:你看,抛去了乡土,好像也没有那么沉重,前方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这份出乎意料某种程度上cultural shock了我好一会。

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到无力的是为什么彼此之间都不能把话说清楚呢?为什么Robin不能清晰解释一遍她在森林的所见和在护国公城堡里的所闻,又为什么Mr.goodfellow不能冷冷静静地听一次女儿究竟经历了什么?ta们只是不停地大喊“No”和“go away”,只是自说自话地“I want to protect you”和“I want to help you”。为什么在城堡里明明有机会解释自己为什么被抓住,为什么坚持要让狼群全部离去却只是一遍遍大喊“让ta们离开森林!”,这种无力的观影体验好像老派爱情狗血电视剧遇到矛盾与误会时一方不停说“你听我解释”,而另一方只是甩头捂耳朵大喊“我不听我不听”一样。电影里的许多后续发展和泪水都是不会沟通的代价。可是话又说回来,语言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力量么?说了,对方就真的会理解吗?听了,听者就一定会相信么?很遗憾,多数时候,答案都是否定:不同的个体/种族/类群难以理解彼此,这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也不全是愿不愿意去认真倾听和愿不愿意认真去说的问题,还有那些不同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悟方式无法互通的隔阂,你看Robin也只有在变成wolfwalker的同类后才能真正明白和理解在狼行者和狼的视角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才能真正去理解ta们怎么闻到气味,怎么听到声音,怎么在夜间的森林里用四只脚奔跑,怎么在月下嚎叫,怎么在雨中感受雨的气息,只有成为你所成为,体验你所体验,才能理解,这就是共存这一命题的悲哀之处。

一起看的朋友说“结果ta们最后还是选择成为狼”,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呢?如果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狼,我会对世界有更敏锐的感知,我会更自在生活在森林里,即使代价是一遍遍被恬不知耻的人类驱逐追捕,一遍遍离开我的森林,而不是像那些可怜又可悲的人类一样,听到我们的嚎叫就跑回那个砖瓦铁栏构成的牢笼里,误以为自己是为大义道心,为信仰执念而死。

 2 ) 多向度的自由:性别,政治与宗教

多重隐喻交叠让叙事文本有了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第一重是townie与狼行者的对抗。暗指贪婪的人类无限扩张的欲望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也象征着锐器利炮所象征的工业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与强暴。

第二重是罗宾和梅芙两个向往自由的小孩与温驯的城镇居民形成对比,指向政治压迫与自由反抗。护城主把狼后圈禁起来,让狼群无法离开,人为制造出恐惧的源头,以维持统治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人民为了交换“必要”的庇佑,而选择无条件顺从统治者意志,为奴为卑。而孩子对自由、冒险的渴望,让他们成为打破禁制的灵媒。 “——我不能永远保护你,我害怕你被关进囚笼。——可我已经在囚笼里了。”父亲为爱而自愿被驯化,更以爱之名把孩子送进劳役房,女孩却看得比麻木愚钝而懦弱的大人更清醒,明白这不过是恐惧造就的另一座铁笼。 梦,成为变身狼行者的触媒——清醒着,就不敢反抗,连变身的念头都不敢有;一旦入睡,理性松绑,渴望自由的无意识弥散开来,召询着野性的呼唤,被捆绑宰制的人得以化身成无拘无束、拥有反抗力量的狼。官逼民反,逼得人只有返祖成野兽才能得自由。这个放在当下看,很有现实意义……

第三重是护城主反复念叨、振振有词的神与主的祷告,包括给小女孩洗脑的布道词“工作就是向神祈祷”,引出了影片的宗教主题。不论是剿杀狼群,还是护城主与化身成狼的父亲的终极对战,都具有了宗教战争的意味。讲述了所谓的主流、正统对无法被驯化的、不在“自然”秩序之中的异端的残酷清洗。

第四重是性别政治的暗示。狼行者都是女性,与人接触的动作是治愈,绝不主动伤害;相比之下,男性都是攻击、对立、统治的思维。尤其是,山林的野丫头和唯父命是从的小修女两相对比,猎巫行动的场景,更有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之规训和压迫的意味。

 3 ) 这一次,父亲终于能做回自己

某次和网友聊天,偶然提及视角和身份认知相关的问题。他说,常常觉得自己像故事里的配角,并且已经习惯以配角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情,这令我十分不解。无关刻画演技的问题,我总是觉得每个故事里的配角都很憋屈可怜,少了雕琢的分量,总是显得单薄,最多也只能做到“短小精悍”,缺少广度。

冒险故事里的主角通常是年轻人,而父母等长辈监护人则是被扁平刻画的重点关注对象,只活在开头和结尾的父母是常态,一句都不交代就跨过的也不是没有。尾田仔说,妈妈是冒险的反义词。同样的,爸爸也是,对于子女来说,他甚至会成为主角们为了自由冒险所艰辛翻越的第一座山:如果是男孩,他会成为主角证明自己成长的标靶,如果是女孩,他会成为过度保护主角的旧时代壁垒。无论是哪边,他注定是被击破的对象。在一些故事中,为了彰显他的尊严,主创会将其称呼定为规矩正经的”父亲“

如果说婆婆妈妈啰里啰唆是母亲形象的常见模板形象,那沉默寡言隐忍悲壮就是父亲形象的经典模板形象,他们仿佛上了”悲壮“的瘾,以”不好好说话“为己任,一边拼命付出,一边拼命嘴臭,誓要将主角和银幕前的观众气得血压狂飙直咬牙。当然这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一种”疏离“的感觉,以便故事后半段让两代人和解释然,收割一拨富含生活经验的泪水,作为一个合格的亲情线套路模板,这招屡试不爽。包括这个主创团队的前作《海洋之歌》,也沿用了相应的套路,以哥哥寻妹之旅为明线,父亲-祖母和女巫-石像的套娃对照结构为暗线。明明也共同经历了许多事,也获得了些许成长,但父亲的形象总是离观众距离很远,很少有掏心窝子的场景,多数只是化为了愉快气氛的催化剂或是盖在主角成长成绩单上的合格章印,比如某著名格斗漫画里的父子打架。

作为父亲,比尔显然要比康纳称职得多,在康纳因妻子离去而终日消沉忽视本和西尔莎时,比尔正积极参与萝宾的生活,带着她一起打猎。猎人生活给了萝宾野外生存的技巧和勇气,也给了她随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和不墨守成规的思辨,这些闪光点在故事后半段解救米巴母亲和歼击护国公士兵队两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次看到这么猛的姑娘还是《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身为主角的萝宾越自由越有活力,相应地,作为她的对照,身为配角的比尔就越不自由越死气沉沉,出身英格兰的他以捕猎技术为护国公赏识,并专门聘请为扫荡森林消灭狼群的猎人。随着故事的推进,他自然是一只狼都”应该“捕不到,随后被降格为普通士兵,参与了”驯狼展示会“的活动,最后因威胁米巴的安全被护子心切的米巴母亲变成狼。此处除去”猎狼户“变成”狼“的戏剧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山谷攻防战这场戏中,复刻米巴母亲在城里保护米巴的壮举:为了保护被炮火震晕的狼形萝宾,狼形比尔与护国公在山谷悬崖边决斗,两组对照共同表现了父母保护子女的强烈意愿,而更重要的是突出比尔的转变:曾经为了女儿,他从自由的猎户变为不自由的专职猎人,此时为了女儿,他从身负枷锁的人化作了所向披靡的狼。同时也为结尾四人组成家庭共同上路埋下了逻辑链,与开头孤零零的两个狼行者形成呼应。

作为猎人,比尔可能是最憋屈的,虽然吃公家饭,但业绩指标苛刻,老板是个偏执狂,每天996不说还没有同事,连个朋友都没有,电影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孤零零一个人,不像野原广志好歹还能和下属下班喝点酒发发牢骚。比尔是压抑的,他几乎是我见过的臣服于强权下程度最高的前勇士,担心不被本地人接纳,害怕萝宾被戴脚镣,相比于其他故事里父亲的担忧,他的担忧是具象化的,这也使他看起来特别”怂“,让干啥就干啥,凡禁止皆以惮,特像风雪山神庙前的林冲,空有一身武艺。

压抑的情绪最后得到释放,是在高潮的起点,护国公向民众展示俘获的狼形米巴母亲,米巴大闹一场后愤怒出走,扬言要带狼群回归血洗城邦,比尔被下令射杀巨狼时。萝宾撤下侍女帽,同时也扯下了猎户兜帽,展示了电影开场以来的第三种装扮——披头散发,除了符合故事发展逻辑、外观衬托渲染情感以外,我认为这也表明她的立场彻底偏向了狼行者一族,回归了野性、自然。

狂放、坚毅的美

电影院看到这一段时,我本以为接下来是萝宾分散比尔注意力,巨狼强行破笼,一人一狼逃之夭夭,独留比尔远望空悲切的套路,没想到接下来却是比尔的自白,面对女儿的质问,他终于第一次正面回答了她,他的顾左右而言其他,即使是无理要求也言之即从,都是因为”恐惧、害怕“。这些害怕使他不敢对新生活有所想象,害怕使他不愿相信女儿的解释。这段真情告白,不但透露了比尔的心声,也让这一角色真正摆脱了模板的刻板父亲形象,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对我来说这段告白堪比《饮食男女》的结尾。接着,萝宾打开牢笼,骑着巨狼长啸而去。打开的不仅是米巴母亲的囚笼,也是比尔的囚笼。我特喜欢这段,认为是除去米巴萝宾月下奔跑外最值得观看的片段。

作为一个主打民间传说的童话寓言式动画电影,本片的正邪二元对立十分简单,还是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双双对立起来,而且倾向非常明显,主张侵扰自然的人大多长一副好似批发来的歪瓜裂枣脸,适应自然、听从劝告的人就各有各的俊法。比尔明显是属于后者,峻拔挺立,主创应该还是想当作正面形象塑造的,我想这个角色是我今年以来在银幕上看到的最棒父亲形象了。

期待这个工作室的下一部电影。

 4 ) 《狼行者》部分画面硬解

(以下内容均为个人解读,若有不妥之处望各位指正。)

卡通沙龙的第四部动画长片《狼行者》获得了2020年动画安妮奖的最佳导演与最佳独立长片等奖项,同时也在MTC网站上获得了87分的高分。与共同和它角逐奥斯卡的《心灵奇旅》相比,这部影片更注重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视听语言的运用,我想这也是本片能获得安妮奖最佳导演奖的原因。

话不多说,硬解开始!💪

1.枯燥乏味的一天

Robyn被迫送至洗涤房工作时,画面以灰色和白色为主,直接目的是营造灰暗枯燥的氛围感,同时在表明洗涤房里的工作单调乏味。修女的服装也是灰白色,表明修女个人情感与环境的交融。在p2第二张图中是一个分屏,4个画面体现了Robyn的忙碌,分隔画面的两条锁链既是Robyn受困于此的精神枷锁。

2.绝对权力

在视听语言的色彩运用中,红色通常象征着暴力、欲望、激情、权力。本片在塑造护国公形象时,在他的房间内设置了大量的红色,象征着他的绝对权威;此外,片中老爹服装上的红色也象征着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反,Robyn和Mebh橙色、绿色的服装则象征着她们亲近自然、温暖友好的性格。

3.圆形&自然、解放

在这些画面中出现的圆形,既有象征人物特征的作用(左上),也有象征着人物性格发生微妙转变(左下、右下)的作用,还有象征着人物处境(右上)的作用。圆形有“轮回”之意,在电影中常常会用于象征着“新生”,在本片中则表明狼行者心境无拘无束,亲近自然。

4.方形&枷锁

方形棱角分明,在城市、护国公的房间以及图二洗涤房的场景中就充斥着大量的方形,与森林场景的圆滑线条形成鲜明对比,它们都渲染了一个充满压迫禁锢的环境,城里人的服饰与面部棱角分明,说明人们墨守成规的特点。Robyn的面部圆滑,但所着服装却是方的,这表明她内心受压抑被动的处境。

5.用线条强化冲突

由于2D动画的属性限制,影片无法运用手持镜头营造混乱感,于是导演选择在画面中使用大量的线条指向人物,或者是在画面中加入尖锐物品强化冲突感。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也因此沉浸于其中,第二遍才注意到这一点,仔细一想,确实是很brilliant 的手法。

6.用画幅实时还原内心活动

这组画面前后跨度约为30s,该片段利用画幅由大变小还原了Robyn的情绪坠入低谷,内心挣扎越来越强烈,到最后打破枷锁站起反抗的过程。Robyn摘下头巾,头发跃出了画幅,人物内心摆脱了环境的压制。画幅变化实质就是将人物内心与环境的关系具像化,实现还原人物微妙情绪变化。

7.用眼睛去感受

为了让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到做一只森林狼的“特权”,以狼的第一人称视角,简化画面中的颜色,将触觉、听觉、触觉具象化,让观众用眼睛去感受,同时为这部影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魔幻感。

在丰富的视听语言的作用下,影片营造了一种folklore般的质感。就我个人而言,这部影片点燃了我对亲近自然的生活的向往——像森林狼一样无拘无束地在密绿的森林中奔驰,聚首在月下嚎叫。

 5 ) 多向度的自由:性别,政治与宗教

多重隐喻交叠让叙事文本有了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第一重是townie与狼行者的对抗。暗指贪婪的人类无限扩张的欲望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也象征着锐器利炮所象征的工业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与强暴。

第二重是罗宾和梅芙两个向往自由的小孩与温驯的城镇居民形成对比,指向政治压迫与自由反抗。护城主把狼后圈禁起来,让狼群无法离开,人为制造出恐惧的源头,以维持统治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人民为了交换“必要”的庇佑,而选择无条件顺从统治者意志,为奴为卑。而孩子对自由、冒险的渴望,让他们成为打破禁制的灵媒。 “——我不能永远保护你,我害怕你被关进囚笼。——可我已经在囚笼里了。”父亲为爱而自愿被驯化,更以爱之名把孩子送进劳役房,女孩却看得比麻木愚钝而懦弱的大人更清醒,明白这不过是恐惧造就的另一座铁笼。 梦,成为变身狼行者的触媒——清醒着,就不敢反抗,连变身的念头都不敢有;一旦入睡,理性松绑,渴望自由的无意识弥散开来,召询着野性的呼唤,被捆绑宰制的人得以化身成无拘无束、拥有反抗力量的狼。官逼民反,逼得人只有返祖成野兽才能得自由。这个放在当下看,很有现实意义……

第三重是护城主反复念叨、振振有词的神与主的祷告,包括给小女孩洗脑的布道词“工作就是向神祈祷”,引出了影片的宗教主题。不论是剿杀狼群,还是护城主与化身成狼的父亲的终极对战,都具有了宗教战争的意味。讲述了所谓的主流、正统对无法被驯化的、不在“自然”秩序之中的异端的残酷清洗。

第四重是性别政治的暗示。狼行者都是女性,与人接触的动作是治愈,绝不主动伤害;相比之下,男性都是攻击、对立、统治的思维。尤其是,山林的野丫头和唯父命是从的小修女两相对比,猎巫行动的场景,更有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之规训和压迫的意味。

 6 ) 弑父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震撼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喜欢摩尔的风格,世界上只有一个摩尔,在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坚持原始淳朴的风格,用线条和颜色,而非立体和炫酷,像旧旧的小画书,极简,华丽,极简又华丽,两种风格揉在一起。

只有一个摩尔,只有一个我和你,独特就是魅力,是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世界无法忘记你,因你独树一帜,你是你,是不一样的锐利。

第二,喜欢摩尔的画风,自然的美被画笔提炼出来,摩尔只画灵魂,树的魂,花的魂,山的魂,水的魂,摩尔画出内在闪耀的美,那是眼睛看不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纯感受的画儿,或是以感受为主的画儿,教你用心去体会。人物是平面图,用角度姿势动作衣着,强烈的表达个性和内心,每幅身体都藏着一个魂,有善良有卑微有恐惧有暴戾,摩尔把他们画的淋漓尽致,我想通过一幅画解读我自己,我猜有柔软有恐惧有善良有无力,还有一股向上的力。

我喜欢欣赏他画的人物,精灵,美丽,战胜软弱的生命力。画的真好,那是灵魂之舞,真人无法演绎。

第三是心痛。中间一段心特别痛,电影里的女孩很勇敢,想着经历挑战和冒险,可是他的父亲总是阻止,不断的压抑她的生命力,女孩和他沟通,父亲听不到孩子的话语,他只听到自己的成见,没等孩子说完就说"不、不行、不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阻挡他就是阻挡生的能量,杀死部分生命力,勇敢的孩子多痛苦!

父亲过于社会化,过于服从体制,为了安全,要求孩子也如此,可是,新生命如此蓬勃,有不可抯挡之势,老天生了她,就是要她完成一些事,压抑自己,与行尸走肉何异?每一次父亲的阻拦都让人着急,每到千钧一发之际父亲就出来坏事,几乎造成狼行者之母的死,父亲的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非常讽刺,用这样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着孩子的生命力,让她生不如死。

后来父亲说了实话,他说"我害怕,害怕失去你",说到底,在乎的是自己,自己不敢面对孤独和失去。

电影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尾,父亲理解了女儿,和她一起变成狼行者,一起战斗,过上自由的生活。这个结局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很难如此,父母和孩子是旧世界和新世界,旧思想和新思想,占有和独立的搏奕,父亲会使用权威之力,控制孩子,孩子要么妥协,要么挣扎一辈子。孩子会惧怕权威,惧怕上级,这一切都来自对父亲的恐惧,由不听话引起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一辈子,每次犯错都会重复体验被惩罚的痛苦,他会失去自己,依附权威,依附体制,常常活在恐惧里,感觉到无形的力量在威胁自己。

西方人普遍完成了弑父(心理上),他们从古希腊的神话就有很多挑战父权的例子,所以,他们更加特例独行,勇于做自己。电影的结局也与他们文化相合,父亲理解了孩子,帮助孩子活出自己,变成新世界的支持者和建造者,这真是一次救赎,狼行者女儿活出了自己,生命力展开,非常强大,非强美丽,绝无病态和压抑,带动父亲走向新世界,心中的恐惧连根拔起,父亲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生活变得美好幸福,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是爱的力量战胜了恐惧。

爱是唯一的救赎,因爱行动,而非恐惧。

 短评

从画风到剧情都碾压最近的一切国产动画。会是最大爆款的种子选手。

4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本以为是部低幼的童话故事,一眼就能看见结局,但我错了,它有表达,如果狼是人自由意志的表达,那住在城里的人,就是被现世困住的我们,当权者用信仰和恐惧支配着愚昧的人们,当你觉得父亲有多执着、多不可思议、迂腐,那可能就是现在的你……

9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以女性情谊对抗父权驯化的童话寓言体系。英格兰代表着护国公执掌下征服性的基督文明,而爱尔兰象征的是母系狼灵守护的德鲁伊信仰的绿林。当文明的铁蹄画地为牢,童谣变成意识形态控制的濡染,父权的阴影扩散到每一处家长制说教,每一根触及猎巫的神经,母女纽带建立的自然家园却始终以音乐代替语言,以非消耗的疗愈生产指向自由宽容的大地之心。天生是猎人何须缚我以女仆装束,驯服我,规约我,保护我,囚禁我的挂毯已被撕裂,我的灵魂从悬崖边纵跃而下,与你狼行驰骋于春日的原野,与星辰共眠,日落后漫游在文明边界之外绿林最后的岁月。然而今日不愿被驯服者可逃离藏匿的森林与洞穴业已销声匿迹,自我放逐之人无处容身。但逃脱的叙事仍被继续书写,在化身狼灵的梦境中,写给所有属于绿林的自由民,写给文明困局中的囚徒,现代文明中渴望出走的异乡人。

11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怎么办,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都好烦...

14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推荐

奈德变成狼了!!!!

16分钟前
  • 推荐

故事确实比较丼,但作画真是太神了:反透视,三维的绝对二维展开,魔幻。

1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去年有幸造访过爱尔兰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甚至还跟他们一起开了年会。世上少有的能将当地地道的动画、历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动画工作室。感谢汤姆.摩尔这样的匠人,《狼行者》就像当年看《幽灵公主》一样,也是一部反殖民主意的动画电影。这片国内也会上映,还是要看大银幕哦。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也许暗喻欧洲血腥殖民史,例如《勇敢的心》中,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的斗争,当然,童话故事的结局通常是圆满的。感觉没有《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画风美妙了。

25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画面加一星,剧情最多两星。zz女主遗传她爸,沟通能力基本为零,说得最多的台词就是:“Nooooooo~!Nooo, you can't! Noooo, you're wrong!”只会这么喊就跟追人时喊“站住”一样,谁会听啊?好几次明明可以回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偏偏要无脑莽一波上去:“Noooooo, you can't do that!”仍旧没有任何理由。

28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神一样的制作,智障一样的剧情……期间数度想砸电脑(不过还是下不去手给三星),卡通沙龙可长点心吧……

3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爱尔兰卡通沙龙第四作,在美妙的二维化手绘上又有创新,不同空间画风各异,城市是刚硬、阴郁(城堡甚至被描摹成了灰色的监狱)、均质规整、棱角分明(以直线、方形和三角等几何形为主)的,森林与自然则柔和、明亮、高饱和、连绵变化并充满曲线(自然形状)。狼行者入睡狼魂出体后的疾跑跃动场景如炭笔素描草稿,粗粝而奔放,生猛地传达出自由之味,灰化的环境与彩色的气味/声音轨迹线则将动物的感知视觉化。不过,故事与人物塑造深度不够,有些地方比较牵强粗暴(特别是父女关系的来龙去脉)。尽管剧作有不少[阿凡达][幽灵公主]的影子,但以女性为主角并以女女合作(潜在百合情)拯救母亲/自然及击败或收服(反驯化)父亲的设定挺有意义。结局太童话了,而一系列二元对立也使本片可轻易用生态批评、后殖民、酷儿、精神分析等理路读解。(8.0/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喜连连,只能说导演拍下一部的时候我愿意捐点钱。

43分钟前
  • doskevin
  • 力荐

很常规的情节了,但是画面和音乐都好美。能当动物谁还要当人类呢。

46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怎么忍心给这么美的动画打低分,热评那个爹味的形容尴尬又莫名,不会写影评就不要硬套一些尬词😓词穷就不要复读机强调了,显得很没营养的重复,跟戳到玻璃心跳脚似的😅

47分钟前
  • DEPARTURES
  • 推荐

我真的要把这个爱尔兰工作室拉黑,从凯尔经到海洋之歌到养家之人,部部让我翻白眼。 谁能想到父女之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正常对话?蛮横的爹味都快溢出屏幕了…(没想到这两个字都能戳到一些人的肺管子,看我的嘴型: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Tomm Moore竟然在画风方面还能进步,真是太牛逼了。故事上稍微有点阿凡达化,但这画风,还要什么自行车。今年第一个五星。

54分钟前
  • 猫猫
  • 力荐

这个画风太华丽了。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LFF2020# 看得很开心。将一个类似爱尔兰folklore的故事融合了现代语境的动画。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非常多元,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十分《阿凡达》的故事中自然主义式的讨论(不单单是环保,因为有大量的森林戏和角色的各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另一个主题——男权的批判被解析成不同的面态:英格兰统治爱尔兰的强权统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狼的身份转换(值得更多的讨论)。电影中两名小女孩在森林里的互动让人想起宫崎骏,还有表现狼/神灵的画风让人想起《九色鹿》《宝莲灯》,但其实画风还是非常西方的(墙上的光影有点表现主义的意思),分屏的设计也很像一种书面漫画的复原(很喜欢那个远景是地图近景是插画setting的设置,有种pop-up book、假3D的感觉)。结尾很圆满得很浓烈,但想到是给偏小朋友看的就还好。

59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B+】子供向的受众绝不是给剧本开脱的理由,一切童真的价值观表达都被蒙上了腐朽好莱坞的廉价外壳,文化特征与美术风格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它的遮羞布。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称赞动画主创们的尝试,充分利用了2D手绘的特质。画面内部的远景部分并未遵守透视由近到远收缩,而是顺着银幕的方向上下垂直延伸。不仅仅只有画风像壁画,还介入了观众与银幕的空间关系让其更像壁画。除此之外,那些关键时刻通过黑边改变的画幅比例,增强“漫画感”的分屏设计,以及最终画面里未被抹除的铅笔线稿痕迹,当然是风格的取胜,也不断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由无数张「画」构成的「电影」。

1小时前
  • 思路乐
  • 推荐

暗色下鲜明亮色的彩,无比绚丽夺目,对称构图,美轮美奂,真每一帧都是壁纸。感受狼的视觉听觉,配上优雅舒缓的歌曲,整个人都融化了。“这座城容不下狼” 铲除卑劣异类的人类反而沦为笑柄,要知道不被驯服的才是原始的、最有生命力的。在寻找同类同伴的旅程上,我们依旧可以“奔跑到旭日东升,驰骋到五彩纷呈”。最后感慨爱尔兰这个动画工作室,12年做只做了4部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2009、《海洋之歌》2014、《养家之人》2017、《狼行者》2021)平均3年一部,全部入围奥斯卡。长期坚守纯2D的手绘动画,一贯的简约画风与饱满情感,唯美简单,神圣而有仪式感,每一部都很难不被打动。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