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

记录片台湾2014

主演:王文志

导演:陈芯宜,Kuo-Liang Chiang

 剧照

山灵 剧照 NO.1山灵 剧照 NO.2山灵 剧照 NO.3山灵 剧照 NO.4山灵 剧照 NO.5山灵 剧照 NO.6山灵 剧照 NO.13山灵 剧照 NO.14山灵 剧照 NO.15山灵 剧照 NO.16山灵 剧照 NO.17山灵 剧照 NO.18山灵 剧照 NO.19山灵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29

详细剧情

  Having grown up in the mountains Chiayi, installation artist WANG Wen-chih weaves his memories of mountains and forests into his work. Using natural materials such as bamboo, rattan and wood, WANG creates his art with hands and collective labor. The huge spaces he constructs emit such deep and strong power that surprise and move countless visitors. This film follows WANG on his journey of creation.

 长篇影评

 1 ) 妄心尘土,了无所得

越是努力,越是想要有所取。越是想要前进,越代表不甘于此。

这周偶闻胡金铨先生的《空山灵雨》,乃是先生对佛禅的理解,融汇于这部影片。于是心心念念,于周末抽空观影。

一开场的日落山霞,一行人的赶路也拍得如此景色唯美,浑然一体。

影片讲的故事是三宝寺准备传衣钵给新住持,同时三宝寺庙有一宝物为唐玄奘法师当面远赴千里亲手摘抄的唯一一份《大乘起信论》。世间独有一份,乃无价之宝,多少人贪心独占。于是僧、商、盗、官汇聚三宝寺,显性的线为“商讨新住持”,隐性的线为“抢大乘宝性论”。

寺庙的和尚、来往的居士、官场的老爷,表面各自云淡风轻,其实内心各怀鬼胎。和尚争夺住持之位,和想要《大乘起性论》的官、商、盗里应外合。明心之方丈,因为旗下弟子无有能够承担起住持而头疼。恰逢流犯邱明来此出家,方丈与邱明一问一答之间,方丈知其慧根。然为掩人耳目,让其打扫整个寺庙的地。

官、商、盗从未停止过多《大乘起信论》的贪执,为此而无恶不作,杀人、栽赃、贿赂等。人之为财,无恶不作。在这样的乱世之下,邱明纵使遇到自己仇人、栽赃、污蔑、陷害,依然一颗平等心对待一切,心中无仇、无旧恨、无牵无挂,遇大难而不惧,一心只为弘扬佛法。

胡金铨导演这个片子拍得真不错,世人追逐名利权情的欲望与邱明的万缘皆放下,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时,不知是在观己,还是观人,只觉得这影片人人是我的一个分支,一边是红尘深水趟,一边是本来无一物的自在。影片中的官、商、盗、和尚居然都成了自己妄心尘土的一个展现,而邱明则是自己另一面的展现。

还是太年轻了,太孤傲了,太要强了,太好胜了,既不知这世间本来无一物,了无所得,又何来妄心尘土,四溢飞扬。

禅宗有一故事,讲的无明即苦。这应该是对苦最核心的讲述了吧。六尘缘影中,寻得心安,寻求快乐,怎是可能?

我们总是试图走在对的路上,却忘了路本来没有对错,亦连这路也是没有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 佛法禅思之《空山灵雨》(2005.08)

这不是一部武侠片,虽然它的导演是胡金铨,虽然片中也有一些武打场面。
这是老胡的佛法禅意之作。这大概也是老胡的得意之作,因为老胡一直有这种意念,但电影的种种潜规律,使老胡无从施展。这一回,老胡终于如愿以偿了。
老胡的电影不多,我看过的也不多。但我不妨就看过的几部电影作一个概括:《大醉侠》是开山之作,《龙门客栈》是成熟之作,《侠女》是登峰造极之作,而《空山灵雨》是集大成之作。说《空山灵雨》为集大成之作,似乎有点过誉,但老胡这次确实是拿出了所有的看家本领的。不可否认,本片的动作戏不够分量,也不够精彩,但我不认为动作戏是老胡最宝贵的东西。我认为他的客栈大战、竹林大战都是顺乎剧情的意外收获,恐怕并非老胡的刻意经营。老胡真正入心入肺地在意的是他持之终身的弘扬佛法禅思的梦想。老胡这次做到了,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只有老胡自己知道。老胡在《侠女》的最后一场戏中,也让佛光普照了一把,但意犹未尽。老胡是真正有佛缘的人,他在《侠女》中的佛光普照一场戏,一点也不让我们觉得唐突。而多年以后,何平拍了一部《天地英雄》,最后也是佛光普照,却成为笑柄。说到底,何平是没有佛缘的人,他的《天地英雄》同样没有佛缘。老胡在《空山灵雨》中,并没有玩佛光普照的把戏,而是以一种比较写实的手法来阐释佛法禅意。写实的手法弱化了虚构的成分,使老胡的诚意更加彰显,老胡的佛缘也因此显得特别可信。《空山灵雨》的集大成,不是技巧上的,而是心灵上的。
以上观点,一家之见,不代表老胡的真实想法。特此声明。

 3 ) 欲辩忘言

      看《新青年DVD手册》,周成林先生说胡老臻于禅境的一部电影当是《空山灵雨》。依稀记得智严法师出考题传衣钵,叫三位徒儿每人到庙后池塘打一统筒清水回来,三徒慧思的答案跟做法最是简单,“听其自然,心清水自清”。全无惠通“千溪万水同归大海,盛一轮明月”的机心和慧文以细沙澄水的用意良苦,却又高出两位师兄一筹。而最终当选的是剃度将将几日,不久前还在冤狱服刑的慧明。此时再反刍”心清水静”那句碣语,想法师作此决断,亦乃情外意中。
   然而第一次看《空》却是相当挫败的经验。许是当时环境不便沉心,尽管怀揣着朝拜大师的虔诚,心内仍难免嘀咕:每一帧都可截作山水画也好,移步换景也罢,眼看开场十分钟了,不知到底要“走”到何时?原来,胡虽在武打场面中葆有最凌厉的剪辑节奏,另一些时候却又最是不疾不徐——道地的古中国速度。现在想来,刨除那些被后人一再“致敬”借鉴,奉为成例的武打段落,看他老人家最受用之处,便是可见一辈古人的复活。如讲明末抗倭的《忠烈图》,那原先只存在于书简中,博冠长髯的古人缓缓自卷内折起腰身,有了生动的呼吸与步态······不单是端方正直的主角和好人群像,反派也非一味卑琐,恶起来也是有着根基和底气的。这才够服人,要知首鼠两端的小劣是难于支付与善周旋近百分钟的能量的。

    生性易对那些教化意图明显的宏大叙事产生抗体,从而自觉保持距离。而这次能顺利进入一个充满教化意味的情境,理由很简单——丑陋如我们,也曾有如许优雅的祖辈。先人的呼吸,想必也比我等祥和吧。所谓唐宋遗韵,抑或“三代出贵族”,胡金铨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未从长期餍足中醒来的“古时候”。

    胡老片中的演员官话端正腔圆,极少后来港产台产不时流溢的柔糯气,想是得益于南渡诸人。在我们看来是乡音亲近,全无空间隔阂。或正应了那句老话:礼失求诸野。未经历文化震动的南方诸屿遗脉犹存,正是那一线希冀所在。

    在这批南渡者中,20岁赴港的岳华亦属其一。他扮演的醉侠范大悲走街串巷卖艺为生,有点“流动孤儿院长”的意思,所到之处即是一派“穷欢乐”。即兴的歌子蒸腾着市井味儿与烟火气,概是“月儿弯弯照九州”的乐天健气版:

    青竹竿儿,细又长 从南到北把天下闯

    风吹雨打太阳晒 沿门乞讨——吃四方

   (吃四方啊吃四方)

     ····

       不管是花雕与高粱 一杯在手我什么都忘

    世间多少伤心事 葫芦肚里情最长

 

    这当儿,众娃儿一时铙镲俱起:情最长啊情最长~~

 4 ) 为什么2019年看胡金铨还不过时?

去年去金马的目的之一就是修复版《空山灵雨》。在此之前,观众能看到的版本不仅是渣画质,也并不是最完整的版本。这次修复版由原始底片与其他版本拼凑而成,120分钟的足本终于重见天日;仔细的观众甚至能看到不同版本接补之处的色差变化。《空山灵雨》中,胡金铨独特的武侠美学与佛学上的思考完美结合,可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对我而言,最吸引我的无疑是片中的人物运动,犹如舞蹈一般,律动与云山之间。

导演的艺术巅峰之作

《空山灵雨》修复版

在这个十月

要和美国的影迷首次见面了!

作为香港金像奖评选的百大华语佳片之一,今年“四十岁”的《空山灵雨》不仅是华语文人武侠片的开山之作,也是胡金铨导演生涯最为成熟的作品,李安、徐克、张艺谋的武侠片都深受这位一代宗师的影响。

说起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大家都会想起邵氏电影旗下两位中流砥柱:胡金铨和张彻。

与张彻导演充满阳刚气质、追求大杀四方血流成河的武侠电影不同,胡金铨在七十年代立志探索更有影像价值和中式意境的武侠片,他在电影里减少打杀搏斗的场面,更多地追求一种中式的武侠意境和影像叙事。因此,观众可以在《空山灵雨》、《山中传奇》里感受如宋代古画的松林山势和云雾缭绕的林间晨曦,胡金铨的武侠世界在行云流水的运镜之中如卷轴般开展。

空山灵雨2019数位修复预告片

Raining in the Mountain

2019 digitally remastered Trailer

《空山灵雨》的故事发生在名为“三宝寺”的古刹中,老住持即将圆寂的消息惹得江湖一片风雨,接替老住持衣钵便可获得寺庙之中藏有的珍贵手写经书《大乘起信论》。于是江东大财主文安、地方官王将军和不忌荤素女色却道行高深的法师受邀前来寺里商讨传位一事,来者各怀鬼胎,佛门净地暗流潜伏。

《空山灵雨》是胡金铨由从人物、剧作和电影场景设定都最为复杂的电影,观影就像跌进漩涡,无法自拔。在《迎春阁之风波》、《龙门客栈》的精彩客栈打斗戏后,胡金铨把武林角斗转移到寺庙,利用寺里复杂的地域结构和人物的行动天衣无缝结合。此外,京剧票友胡金铨还把京剧的元素融入人物动作和电影的剪辑节奏当中,把京剧舞台的杂耍妙趣搬了十足十,也把武术、京剧、电影艺术与时而机锋藏尽时而幽默横生的台词结合推至完满,用武侠世界影射现实社会的人性百态,尽显东方气质。

李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不但是艺术追求还是立意上都深受胡金铨文人武侠片的影响。《卧虎藏龙》中让西方观众瞠目结舌的室内打斗场面,竹林飞檐走壁,以及中国乐器在配乐中的巧妙运用,都可以在胡金铨的电影里找到影子。

1979空山灵雨修复前后比对

Restored Raining In the Mountain

Before & After

《空山灵雨》的修复过程与电影剧情一样精彩,为了追求完美的修复效果,修复工作人员最终采用了来自台湾国家电影中心、香港及韩国三处的修复素材。由于不同来源的胶片拷贝画质不一,有时修复人员甚至需要挖掉原拷贝的字幕再填上背景色进行修复,修复工作十分繁琐。

过去两年纽约的独立电影院陆续重映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侠女》、《迎春阁之风波》、《山中传奇》,每场放映都几乎座无虚席。的确,胡金铨对于武侠电影的艺术贡献值得在银幕一再重现光彩。这个十月CineCina大路电影节将在九月举办《空山灵雨》修复版的美国首映,这里的武侠影迷终于有机会在大银幕前欣赏这一武侠巨作的完整面貌了。

⭐️⭐️⭐️⭐️⭐️⭐️⭐️⭐️⭐️⭐️

空山灵雨

Raining in the Mountain

胡金铨 | 1979 | 台湾,香港 | 120分钟 | 美国首映

放映时间

11月1日 5:15pm

11月2日 6:45pm

放映地点

纽约 AMC Lincoln Square 13

购票链接

//www.showclix.com/event/ccff-raining-in-the-mountain-1

 5 ) 所谓禅机

论起胡金铨的武侠,大抵上要从《大醉侠》算起,其间洋洋洒洒数片,到闻名遐迩的《侠女》,再到这部《空山灵雨》,广泛的认同和评论起来,后两部大都少不了一抹禅机,也就是Touch of Zen的色彩,其中甚至《侠女》的英文译名就叫《A Touch of Zen》,后世说讲,也是谓胡金铨的电影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丝禅机。在这里,武侠的元素似乎只是必要的陪衬元素而已,我们暂时或许还不能直接把所谓的禅机与所谓的诗意画上等号,不过论起这些{武侠片}的影片情节构建,也就是所谓的“片情”而言,似乎胡金铨总会搭建出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家国大义、好坏分明对立的故事原型,故事之中有鲜明的立场对立,有大危机要解决,有大BOSS要打倒,有牺牲,有救援,还有可能的欢喜结局。要再次Cue到《侠女》,其中正派一方结尾处堪称最大的生存危机,就是由得道高僧直接出面解决的,一处提振整篇电影结构的营救戏,似乎已足以说明胡氏{武侠片}具有一定程度上超·武侠片的潜质,也就是“家国大义、侠之大者”的动作元素只是胡氏为了表达超越{武侠}之外更多意境的必要陪衬。所以,其实论起片情,《侠女》表现的意境大概是对得起超·武侠片的赞誉了。

不过导演总是要成长的,《空山灵雨》中,胡氏之前{武侠片}的套路,在这部里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首先,就是没有了家国大义等好坏分明二元可证的清晰对立,构建了两方来盗宝,一方来“守宝”的片情;其次,所谓佛法三段论的运用。我们先从后者说起,所谓佛法三段论,是和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差不多的,也有可能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就最初来自于佛法也说不定。在电影中就有一段佛法三段论,是主持要求慧通、慧文、慧思分别去河里打一桶清水,打水事毕,悟外法师要求三人解水如何打来,三人的说辞也依次是大师兄慧通的“同心合力,千溪万水,同归大海”的集体意识;二师兄慧文的“修持有恒,澄清俗虑,返本归真”的个体意识;三师兄慧思的“听其自然,心清水自清”的超个体意识。值得玩味的,胡金铨在拍这段戏时,也分别拍了三位和尚分别去打水时的真实状态,不得不说,大师兄和二师兄两段的煞费苦心、曲意逢迎,颇有调侃与反讽意味,唯独三师兄的一段,是貌似有真·佛理蕴含其中。到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谓佛法三段论,总要遵循“惊奇,惊奇,再惊奇”,最后一段定要惊奇到颠覆整个论断,拔高整个故事的作用,也就是最后一定要惊奇到出现反讽复归才可以真正完成论法的功效。

在整体电影上,胡金铨也正是运用了所谓佛法三段论式的结构。开篇我们就跟随文居士来到三宝寺,假装成他小妾的女飞贼白狐,他们一行人到这之后,徐枫与跟班小胖子就开始了盗宝行动,在聚焦时间上,我们和这一行人尚有一定的时间共情,但其中的情感因素又因为其目的不纯的盗宝偷窃行为保持客观化的批判距离,两者又因为慧文二师兄直接开锁请君入室的行为,而逆转为其真实目的的困惑,再转成原来早有文居士内鬼的第一重惊奇。在熟悉了其目的后,胡金铨就没有再拍王将军那面,所以这一线也同样应该算在第一重惊奇里,也就是对应的王将军与张成加上二师兄里应外合的心怀鬼胎。此时对应的第一重悬念就是到底谁能盗得宝物。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必然存在的,既是在已经出现的两线和即将还要出现的三宝寺寺方的第三支线上,会面临着聚焦转换与视点转换问题,在盗宝两方上,由于天然公序良俗的立场,要对其保持客观化的距离,在“守宝”一方,又要有岿然不动的正义秉持,需要主观对其共情才行,所以片情在这样的交叉叙述下,需要频繁切换聚焦,频繁切换就意味着失焦,在胡金铨整体作者性的自然主义戏剧风格上,频繁失焦即意味着自然主义的不自然,又意味着戏剧化的过戏剧,考虑到胡氏想要用武侠片来超武侠片讲禅的努力上,讲禅的超越,非常依赖武侠基底的开阖,砍掉或者减少任何一线都将影响整体大平衡,此时就涉及到《空山灵雨》片情构建的第一点,也就是两方盗贼与一方守卫的设置,该片情设置的本意既是让两个想要盗宝的世俗方,来充当三宝寺老主持即将驾鹤仙游,要选新主持的见证人,这样在已知晓第一重惊奇的情况下,就会构建另一个最后“谁来当新主持”的神秘底层知面。

在这个底层知面上,片情暂时达成了有可能的“新平衡”,但随着故事推进的转折,还是进一步地打破了整个“新平衡”-----新的主持并不是上文提到的三位师兄中的任何一位,而是一位新晋发配充军的刑犯,邱明,也就是后来的新主持,慧明,三宝寺的重宝当然要由新主持的保管,对于片中除了老主持与悟外法师的各位与观众而言,这一惊奇已突破了所有固有认知,既是第二重惊奇,于是导致了反讽复归。在反讽复归中,此前故事线中多线打造刻意压抑并累计的“守宝”一方对盗宝两方的阻碍压力也就部分松动并被稀释了,情节结构也就在第二重惊奇下,由三方的闭环角力神秘,到了“放弃守护”或“请君入瓮”的放射反讽,这样在基本不解构上一个“谁能盗得宝物”悬念的基础上,还能构建出新的老新主持与悟外法师到底打了什么算盘的第二重新悬念。

但在情节叙述里,由于观众始终处于多线叙述客观性的位置上,由各线的散点透视里,接受了许多人物不知道的信息,唯独不知道新老主持与悟外法师的隐秘。由于“守护”一方对于盗贼两方的隐秘,在反讽复归发生时,盗贼两方的认知显然与观众不在同一层面继而发生分裂,这两方整体处于不知道“守护”一方到底有什么针对他们的反讽性位置上,结构表达就变成了对他们的嘲讽与看笑话,和两方究竟谁会夺宝的交汇层面。也就回到了“守宝”不一定真守,但盗宝却是真盗的“请君入瓮”可能方向上。

从这一可能方向上,接下来的情节就正式进入正儿八经地两方盗宝与一方“守宝”。之前的两个悬念也亟待在最后被解决,盗宝两方角力的情节预示着必有胜负之分,在“请君入瓮”的方向上,就变成了必然演变,双方的缠斗不休暴露了第一个悬念解决的延宕,被刻意拖到了坐渡船过河,此时的文安看见扭头的居然是本来应该已经圆寂的老主持在掌舵!这也就坐实了“请君入瓮”的方向,从而引发出第三重惊奇,这显然也是超出认知的,所以又引发了第二重的反讽复归,原来老主持和悟外法师才是真正策划所有事情的人,此前盗宝两方的各种动作就暴露了他们真的很傻很天真的本性,也就真正解构了第一层悬念的必然性,暴露了其中的虚假神秘,虚假神秘一暴露,也就暴露了诸多机巧与选举邱明作新主持的做戏真面目,甚至观众在本应该多线中取得的全知地位,也因为被强制取消,暴露了隐藏作者,而变成了虚假反讽。

于此大致上算解决了第二重悬念,但却又引出了第三重悬念,即老主持和悟外法师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这个悬念来说,胡金铨并没有给出解答,也在整片之内不可能给出解答。在胡金铨的超·武侠片式自然主义戏剧风格上,形式上的自然主义与过于戏剧化显然是脱了节,自然主义的朴实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其真戏剧化的矫饰,想到其一直以来胡由中国戏剧动作美学中汲取的剪辑、运镜、调度等,其借武侠片来拍超·武侠片从而讲禅机,源于武侠,又高于武侠的企图,着实是在《空山灵雨》中笨拙了些,比起《侠女》惊鸿一瞥、短促有力又难以名状的妙笔曼镜,真的难以称之为真正的诗意,所谓禅机的表象形式的表面意义大概上就是悬念,但其解答不在电影之内,于电影之外却也同样说不清楚,正好符合佛祖所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般,某种高深莫测的妄念,其超·武侠片的追求,大抵也是如此不算褒、不算贬的渡己不渡人的感悟形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是很禅机但又无法被学习的,就恰似Raining in the Mountain。

 6 ) 高处不胜寒

名刹三宝寺住持智严法师自知年事已高,请来文安居士、王将军及物外法师共商住持继位之事,熟料居士将军二位对寺中玄奘手稿觊觎已久,惠通、慧文二位弟子于住持之位各怀鬼胎,流犯邱明则买了度牒来此剃度,一时间,三宝寺内,俗人僧众,明争暗斗。1977年,胡金铨携剧组众人远赴韩国,同时拍摄了[山中传奇]及这部夺宝物、论禅机的[空山灵雨],如果说十二年前卖唱行乞的[大醉侠]是文人武侠的发轫,那经历了[龙门客栈] 、[侠女]、[迎春阁之风波]、[忠烈图]之后的[空山灵雨],则把文人武侠推至了不胜寒的至高处。 [空山灵雨]开场已与寻常不同,山明水秀间,文安与白狐、金锁三人无语行走,三分钟后方始与惠通有第一句对白,而后六分钟内仅寥寥数语。白狐金锁二人转身便至藏经阁偷盗经书,在亭台楼阁之间迅疾穿行,于僧侣往来背后闪转腾挪。虽无台面上的交锋,亦无拳脚下的打斗,但因为整段自静入动、动静错落的节奏,及台词随意中机锋暗藏、神情细微间直指人心的细节编排,非但不显冗长,且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魄。此种气魄绝不止于开场十分钟,伏于通篇空灵沉稳下的人心角力,把115分钟填充得声色淋漓,夺宝之动与论佛之静间的错落有致,更把这个老套古旧的故事讲得开阖有度。 一说动。从[大醉侠]始,胡金铨化京剧武打为银幕动作的美学尝试,经几部作品的演练,于[空山灵雨]中已臻化境。其实片中除结尾一场打斗,更多的是白狐、金锁潜入藏经阁,与同样为盗经书而来的张诚那一场场你争我夺,虽然收敛起了刀光剑影,毫无凶险残酷之气,但在胡金铨标志性的京剧节拍之上,三人翻转腾跃之轻灵,局促空间内调度之巧妙,剪接节奏之有致,把京剧舞台上的杂耍妙趣搬了十足十,也终把武术与舞蹈、电影与舞台的结合推至完满。结尾,文安与白狐外逃,物外法师的侍女们如天女般从天而降,用彩绳将白狐重重围住,有人评说此场打斗远不如[侠女]中的竹林戏,此言不差,就惊险程度而言,其甚至不如[大醉侠]、[龙门客栈]、[迎春阁之风波]等片的高潮群斗,但这里的打斗意不在刺激感官,而在于描摹动作、造型之美,及佛法教化之意,此中境界与寻常招式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说静。胡金铨赴香港地区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印刷厂校对佛经,自此建立起有关儒释道的理念,从[大醉侠]始,胡金铨就试图在电影中加载自己的宗教信条。前作[侠女]结尾,锦衣卫刀刺圆惠大师,大师腹流金血,身后映现佛光,虽有了一缕禅机,但斧凿痕迹未免过重,[空山灵雨]中没有如此神迹般的禅意,而是在现实凡俗中阐释玄虚佛法,用欲望映衬无欲。那群整日吃斋念佛却贪慕权利的僧俗人等,在物外法师不戒荤色却深明佛法面前,上窜下跳如跳梁小丑,结局不是枉自徒劳,就是自取灭亡;慧文、慧通、慧思三个弟子的佛法考试,映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理;法师把衣钵传于半路出家的流犯,则取自五祖弘忍法师传位于六祖慧能的典故。[空山灵雨]的佛性建构绝非无懈可击,但这个源自《蒋平捞印》一类武侠小说、盗印的京剧故事及《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与财主斗智的通俗故事,因求禅之意而在一片刀光剑影中卓尔不群,把文人武侠带入了出世的至高境界,而胡金铨毕生对东方武侠美学的追求,就在[空山灵雨]的弃武求禅中圆满。然而,[空山灵雨]真正精妙之处,其实并不在如何出世,恰恰在于那些极其入世的事态人情,如居士与将军人前道貌岸然,背里狗苟蝇营,如惠通与惠文满口佛法禅思,面对浴女却心神不定,种种世俗细节中暗藏讥讽、妙趣丛生。胡金铨在经营玄虚高深境界中,仍能捕捉世俗人心的细腻动静,实属不易。 只可惜,[空山灵雨]把文人武侠推至了巅峰,却也打上了休止,这一场山雨过后,胡金铨也恍似穷尽心力般枯竭,再逢甘泽已是二十年之后的[卧虎藏龙]。 原文刊于《香港电影百年》

 短评

手法和音乐的确很牛,剧情也太差了吧

7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很多跑步镜头,以致我感觉看完后可以立刻模仿徐枫在片子里的跑步姿势;很多关于位移的镜头,比如上山、在寺庙里明地暗地穿行、上下楼梯和房顶等等,还有最后很多番茄炒蛋尼姑兵(?)从天而降,刷刷刷,刷刷刷,感觉武侠片里很多这种天上下人的镜头,甚至看似有点先锋,不知有何相关研究。像一出充满经典角色的政治闹剧,又有一种戏曲感,人物身份正邪靠扮相和面相判定,黑衣与白衣,贼眉鼠眼与浓眉大眼,前者就没有当领导的命。

12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抽丝剥茧的前半段和勾心斗角的后半程,既有武林也有禅境。传统武侠的艺术气息真是和片名一样:空山灵雨。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只有90分钟,画质还这么差,咋回事?

1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北影节放DVD版本令人窒息 满屏的划痕 从右往左读的字幕 可悲的分辨率 而且还删了26分钟左右 开场剪得乱七八糟 动作戏有很多处也被剪得不连贯 胡金铨最为人称道的动作设计和氛围营造毁了大半 不过居然还是非常喜欢 可惜了一部五星片

20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三弟子慧思宅心仁厚,道法自然,却为何也不能承袭方丈衣钵?善与恶的比较只是世俗的成见,而善与善之间,即他和慧明之间如何作出取舍,这或许才是理解空山灵雨禅学意境的密钥。

24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空山非空山,灵雨不见雨。贪欲难消解,禅意味更浓。武侠、喜剧、禅学皆备。意外看到曾去过的济州岛天帝渊美景。在让人无语的北影节删减版后,终于得见台湾最新修复的4K版。然因素材捉襟见肘(原底片素材只有90分钟,其余画面扫描自翻底片甚至拷贝),导致修复效果未能尽如人意。无法统一的色调、画质相差甚远,甚至有马赛克来遮掩素材的字幕。实在遗憾。三星半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三个备选人去河边打水的段落极富诗意,整体氛围设置非常好,有静气的同时还有趣味,演员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不过对争夺《大乘起信论》的双方动机没有解释的特别好,使得一开始彬彬有礼的暗中斗法转变为争锋相对的你死我活时有些裂隙。

3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相当精彩的群像,相对于场面调度,胡金铨的选角能力有点被忽视了。和《侠女》相比,第三幕的超自然成分虽然大大降低,依然是靠宗教力量的“神迹”来解决矛盾,大概是胡的个人信仰所致。

34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胡金铨新武侠开山之作,影片中的山水意境和佛法禅思相得益彰。借佛寺衣钵传承之事表现人性善恶,寺庙如江湖,有人就有纷争。三个徒弟打水预示佛性一场极其精彩,一个善假于人,集众人之力得清水,机心也;一个善假于物,以纱滤得清水,术心也;一个心清水自清,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接近禅心大成。住持最终选择外来人物邱明,因其佛缘慧根最深,能做到心不随境动,念不随怨转,善与慧相连。普通人无法做到不增不恨,无怨无悔,但确实可以放下执念,心平气和一些。

3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120分钟4K修复版蓝光。既非空山,亦无灵雨,酒色财气,贪嗔痴恨,哪有无价之宝,所有物与人都有价格,与《山中传奇》套拍,取景于韩国各地,譬如海印寺、良洞村,将军竟然穿龙纹服,韩国片方找了囚犯当群演演和尚,正好是光头,胡金铨当年不能去大陆取景,否则会被台湾当局封杀,

43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北影节你居然放渣画质阉割版...“那我这趟不是白来了吗?”“嗯,我看是白来了”

46分钟前
  • Goshima!
  • 推荐

这穿蹦跳跃、闪转腾挪配合锣鼓点真是过瘾。你来我往的空间使用像极了京戏的《三岔口》。胡导演的禅意世界。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空山不见客,但闻灵雨声。东方有禅意,最爱胡金铨。

50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不是空山——满庙各怀鬼胎的僧人俗士——亦无灵雨——除非「雨」指那惹来「风雨」经书?反正题目不是虚晃一枪就是反讽性的。吴明才饰演配角金锁(表面身分是书童),一出场就无比眼熟,像谁?居然是像常石磊。围绕一部贵重经卷的争夺铺陈故事,是很完美的类型电影,可惜表演腔太重了点儿(当时电影工业的弊病积习)。台湾电影资料馆的修复版,不知何故水准欠佳,一帧帧紧接的画面色调出入很大。令它至今值得一看的始终是胡金铨的才情学问。(on Criterion Channel)

54分钟前
  • 遠濤
  • 推荐

意境完美之至,如今满目天马行空飞檐走壁武侠魔幻,再体味胡公的旧式武侠,方觉大师之诣,磅礴大气,五体投地。

59分钟前
  • 37°2
  • 力荐

某人说卧虎藏龙行云流水,充满了中国哲学灵气,哼!丫显然没看过这部!

1小时前
  • 一阐提人
  • 力荐

绝作,除了完美还是完美,从此成为胡金铨和徐枫的铁粉!古韵盎然,气象非凡,真正的古典东方画境,禅意佛理为骨,世情人心为肉,戏乐建筑为血,功夫动作为皮。尽管人物众多、背景前史厚繁,编排却毫不杂乱,节奏紧凑,张力贯穿始终,同时各方面都是点到即止,留下绵长余味。剧作与人物完整度远胜[侠女][龙门客栈]。斗智斗心胜于斗力,动作戏精炼短促,到高潮才得见招牌式的腾跳跃升疾速连剪,而序幕里那段探路偷盗,着实令人心跳过速:轻快跑动,小心四顾,凌厉的剪辑与远近相间的构图,再配上急促的鼓点与梆子,将声画空间运用到了极致。不少隔着门洞纱帘或被松枝树木遮挡的镜头。迷宫般的寺庙,一如迷失的人心。秋日枫林,雾气缭绕,阳光透射,溪水淙淙,天朗气清,树影掩映。PS:极美片名恰呼应片头雷雨书卷credits与空山赶路蒙太奇。(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所谓的禅意就是像气质一样难说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有禅心,片子就充满禅意武道,你无禅心,说是普通的武侠片说不定你还嫌节奏慢。说白了也是双标的一种。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武学和禅学确实是我们特有的。 配乐挺系统了,就是有点用力过度,确实让人出戏。。。继续陪导演补课。。。。。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