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宫

科幻片西班牙2006

主演:伊万娜·巴克罗,塞尔希·洛佩斯,玛丽维尔·贝尔杜,道格·琼斯,阿里亚德娜·希尔,亚历克斯·安克吕罗,曼诺罗·索洛,罗杰·卡萨马杰,伊万·马萨格,干沙路·乌里亚特,塞巴斯蒂安·哈罗,Mila Espiga,Pepa Pedroche,查尼·马丁,米洛·塔波阿达,费尔南多·阿尔比祖,乔斯·路易斯·托里霍,因尼哥·加塞斯,费尔南多·提尔弗,费德里科·路皮,Eduardo Aránega,Eusebio Lázaro,Juanjo Cucalón,Francisco Vidal,Lina Mira,César V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播放地址

 剧照

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2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3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4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5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6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3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4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5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6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7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8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19潘神的迷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5

详细剧情

  12岁女孩子奥菲丽娅(伊万娜•巴克尔洛 饰)有一个凶暴的法西斯军官继父维达(塞吉•洛佩兹 饰),维达的任务就是镇压反抗者,研究各种刑具来折磨残害被抓来的异见人士,奥菲丽娅每天都目睹让人不愉快的事件。眼看着冷酷的继父和其党羽每日作恶还以此为乐,母亲又身怀六甲患病在床,被孤独感和目睹暴行的痛苦困扰的奥菲丽娅开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聊以自慰。  一天,奥菲丽娅遇到了迷宫的守护者,潘神(道格•琼斯 饰)。潘神告诉她,她其实是奇幻王国失踪的公主,要想恢复身份,必须通过三个危险的考验。

 长篇影评

 1 ) 理想主义的革命——关于《潘神的迷宫》的过度诠释

理想主义的革命——关于《潘神的迷宫》的过度诠释
淮之夷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寓言,问题仅仅在于,它在隐喻什么?我上网看了一些评论,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都是那三个任务,以及上尉与潘神的象征意义。很奇怪,居然没人提及那个刚出生的孩子。是的,孩子毫不起眼,仿佛只是一个推动情节的道具,他甚至都没有名字,人们随便叫他“儿子”、“弟弟”、或者直接就是“孩子”。

但罗曼-罗兰最清楚他的名字,在影片结尾,当孩子落入游击队的手中时,你会忽然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结尾:圣者克里斯朵夫渡过了那条河,他问肩上的孩子:“孩子,你究竟是谁?你为何这样沉重?”孩子答道:“我是未来的日子。”

一模一样,“未来”便是孩子的名字。

孩子有三个亲人,父亲维达尔上尉,现世的统治者,赐予他生命的那个人,坚信“他将继承我和我父亲的家业。”姐姐奥菲莉亚,那个爱幻想的理想主义者,许诺“让你在我的王国里当王子”。倒是母亲卡门,直接给他血肉、赋他人形、真正的生命创造者,对他一无规划,毫无想法,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够平安出世,讨取父亲的欢心,显然,她就正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让观众投票,评选“最爱那个孩子是谁”,维达尔肯定会高票当选。没谁比他更关心自己的血脉了,他不仅要维护现世的统治,更要将统治传之万世,哪怕牺牲孩子的母亲也在所不惜。在他眼里,妻子是无用的,软弱的,依附于他的,虽然生孩子离不开她,但她的价值也就仅此而已,牺牲一下也无所谓。反正,只要统治住了 “未来”,“沉默的大多数”是永远不缺的。

他的愿望本来是可以实现的,他的祖先也正是这样薪火相传的,虽然山里有些游击队,身边还有几个卧底,但都不算大麻烦。真正的麻烦出在妻子身上。妻子除了帮他孕育儿子以外,还带来一个爱看童话的小女孩,这个奥菲莉亚从不承认维达尔的地位,更不承认维达尔的世界,她认为还有一个地下王国,在那个王国里,她像公主一样生活。说起来,地下王国还是妈妈告诉她的,妈妈也很憧憬那个王国,可是妈妈却从不相信它真的存在。孤独的奥菲莉亚只能一面屈服于维达尔的统治,一面在幻想中寻找安慰,直到潘神出现。

潘神的身份很有趣,他自称是奥菲莉亚的仆人,可却握有考察主人的大权,如果主人不能完成任务,他可以把她毫不客气地关在门外。他更像一个先知,一个高高在上俯瞰人类的精神导师,他坐实了人们关于天堂的梦想,并且指出了通往天堂的具体道路。只不过,正如片名所暗示的那样,天堂如同一个迷宫,而公主又在尘世中迷失太久,你走得进去,却不一定走得出来。

第一步是福音传播:怎样通向天堂?去找大腹便便的剥削者吧,他们是一切苦难的根源,让他们吐出民脂民膏就行了。让大蛤蟆反刍的那三块水晶,可以叫做自由、平等、博爱,也可以叫做民有、民治、民享,还可以叫做民主、民生、民族,甚至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随你的便,反正能自圆其说就行了。这是福音的传播,思想的启蒙,革命的酝酿阶段,此时的社会是活跃开放的,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奥菲莉亚轻松完成了任务,作为理论指导意义的象征,她获得了钥匙。潘神还额外送给她曼德拉草,只要给它一点牛奶与鲜血,新生命的诞生就有惊无险了。

理论启蒙之后,开始具体实现,第二个任务就复杂得多了。摆在奥菲莉亚面前有三个小门,精灵指示开取中间的那个,奥菲莉亚犹豫之后,却打开了左边的那个,注意,是左边,她从左边取出一把短剑。那一霎间奥菲莉亚暴露了自己的名字,在法国,她叫雅各宾派,在俄国,她叫布尔什维克,在《潘神的迷宫》,她叫游击队。这场戏真是盛演不衰啊,先知早就指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可是热血沸腾的革命者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们宁愿用剑,用火,用自己的青春激情打通一条天堂之路。

紧接着,她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上次任务里的民脂民膏,大蛤蟆吐出的那堆恶心浆糊,到这里化成了一桌鲜艳的美味佳肴,仅仅由一个有眼无珠的僵尸看守着(顺便说一下,僵尸的造型毫不新奇,我们早在《封神演义》里就有杨任了)。统治者是不难打倒的,古人早就说过,那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身处汹涌的权力漩涡和免费的财富盛宴,革命者能不能纯洁如初呢?作为历史后人,我们知道,考验的结果令人绝望。诚然,有些单独的人无愧于“不粘锅”的称号,但从整体上看,没有一支革命组织能够“万花丛中过,片花不粘身”。仅仅偷吃两棵葡萄,就足以唤醒沉睡的僵尸,最后的结果,不管是僵尸吞噬革命,还是革命消化僵尸,总之,大家对立统一,螺旋前进,携手入席,共享盛宴。

先知的小门关上了,公主在尘世逗留太久,已经腐化变质了,潘神愤怒地咆哮道:堕落的人类不配享有高尚的王国!可是,在后世的我们看来,奥菲莉亚又是多么无辜啊,天堂既然不能到达,那就等于不存在,既然注定不能立地成佛,那又何必拿什么天堂来诱惑人,拿什么任务来考验人?在沙漠中追逐海市蜃楼,只有让人死得更快。所谓先知,实际就是个骗子。

转眼之间,奥菲莉亚被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潘神抨击了一通人心不古之后,消失在角落的黑暗之中。继父维达尔呢,早就把她看成异类了,恨不得给她一脚踹出家门去。卡门,奥菲莉亚最热爱最想帮助的母亲,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女儿的好意,直接把那一套斥为巫术,一把火烧了曼德拉草,可是单靠她自身,又实在不足以分娩未来,在一场剧烈的难产之后,耗尽元气死去了。奥菲莉亚孤独地坐在弟弟身旁,理想主义的所有道路都走到了尽头,她太爱幻想,不能容于现实,她又不能舍弃欲望,也不能进入地下,她想要帮助别人,可最终往往是害了人家。她一定会怀念那颗曼德拉草,一辈子都梦想变成人形,却从来没能美梦成真。

此时,在奥菲莉亚的世界之外,政府军和游击队乒乒乓乓打得正热闹。影片里的游击队实在谈不上有多正面,他们跟维达尔一样残暴,一样无情,仿佛不是为了正义,而仅仅是一场改朝换代。就在决战前夜,潘神又一次出现了。潘神这次的出现可真是一个谜,既然公主已经变质了,那又何必再来拯救她?就算是要拯救她,天堂又怎么能够接纳她?当奥菲莉亚穿过激烈的战斗把弟弟抱进迷宫,潘神却指示她用孩子献祭时,谜底恍然揭开:理想者有理想者的天堂,变质者有变质者的天堂,只要舍得牺牲“未来”,一样可以有一个堕落天堂。

奥菲莉亚拒绝了,她把孩子交给维达尔,然后被毫不留情地一枪打死。在幻想的余晖中,奥菲莉亚升入了天堂,不是理想天堂,也不是变质天堂,只是她自己的幻想天堂。在那里,苦难深重的母亲高高地坐在王座上,接受所有人的欢呼与崇尚。潘神从王座后面蹩出来,说:“你的选择是对的,你没有选择牺牲弟弟,而是牺牲自己。”盖棺定论。牺牲不足以救赎革命,却足以救赎她自己,我们终于知道了她的最后名字:切-格瓦拉。

理想主义者死了,对未来的争夺却仍在继续。到影片的末尾,孩子离开了所有的亲人。当维达尔发现被游击队包围时,他并不慌张,虽然他将失去未来,可他毕竟拥有过过去,他们的血缘传承无可抹杀。他把孩子交给敌人,留下父亲遗传的怀表,理直气壮地说:“告诉他父亲死去的时间。”

游击队答道:“不,我们不会告诉他,他甚至都不知道你的名字。”随即以一颗直中头颅的子弹,打断了他和孩子的全部联系。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2 ) 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

我个人看来,将魔幻现实主义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便是墨西哥导演Guillermo del Toro于2006年的杰作:《潘神的迷宫》。

影片在技术层面上的优秀这里不用赘述,单纯表达一下在对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Guillermo del Toro的突破性究竟在哪。

《潘神的迷宫》在叙事结构上基本有两条线索平行前进:小女孩Ofelia的瑰奇想像世界与她所身处的灰暗现实世界。Ofelia在这两个世界中穿梭,是将两条本不想交的平行线连接起来的桥梁,每当场景从一个现实进入另一种现实之时,魔幻现实主义的真假转换要素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幻像愈美好,现实就被凸显得愈加残酷。

如果电影一直照以上思路行进,那么只能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延伸,而并没有突破创新;但Guillermo del Toro在叙事过程中将本来都应自成一体的两线都加入了明显的漏洞,比如Ofelia被关禁闭后在有看守的情况下进入继父的房间抱走弟弟,只有用“粉笔门真的发挥了作用”的童话逻辑才解释得通;但倘若相信是潘神给Ofelia的人形醉仙桃树根固住了母亲的气血,后面继父从床下找出那干巴巴的普通树根就是对先前神话的迎面痛击;可Ofelia之母刚把树根扔进壁炉焚烧,那人形的醉仙桃根竟然发出了痛苦的嘶叫,让观众自己也弄不清是应该相信Ofelia的“幻觉”,还是“更为正常”的现实逻辑。

幻觉与现实这两条线的漏洞都只有用另一条线的逻辑才能解释得通,可“运用完全相对立的另外的逻辑”这一行为本身,不就是对自身逻辑的否定吗?在这种情况下,真与假,虚与实,幻与实的对立状态完全被融合到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魔幻与现实彻底成为了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无法解说。

电影的结尾,Guillermo del Toro让Ofelia在被害后进入了潘神描述的童话王国,这简直就是故事的神来之笔。正因为这个最明显的暗示,才使得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上传统的魔幻为现实服务的概念被彻底颠覆,魔幻的比重被大大提高,第一次站到与现实同等的地位上自成一体,甚至可被解释为故事的主线,是物理意义上的真实。

以往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作品,魔幻的比重再大,结尾也无一不是幻像回归现实,美好归于残酷;《潘神的迷宫》具有反传统的解读可能,魔幻可以真正的平行于现实发展,既可以按照幻想归于现实来解说,也可以按现实为幻想服务来分析,这便是此片结尾引起无数针锋相对讨论的最大原因。Guillermo del Toro在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上的突破,抬升了魔幻要素的地位,证明了即使进一步减轻现实暗示的作用,哪怕是用残酷向美好归拢,也仍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深化这两种要素的对比,凸显深刻而苍凉的主题。




节选自《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ea38201008uws.html

 3 ) 现在的童话都走阴暗路线

刚看的《潘神的迷宫》,强烈建议各位文青观摩。什么机位镜头我自是不懂,那些起码要看了2、3遍才能有所总结,我就简单说说看了一遍后的想法。

首先千万别把这片子当成童话或者魔幻什么的去看,你会失望的。虽然中途有一些貌似很能吸引人的特效制作,但是本质上这是一部很阴暗很沉重的电影啊。

在我们看过《哈利波特》《纳尼亚》等等之后,我们自然愿意相信奥菲丽娅是真的看到了潘神,愿意相信是潘神的曼德拉草根使她妈妈逐渐恢复,愿意相信有一只神奇的粉笔可以让石墙变成门……但是一切都只是我们愿意去相信而已。妈妈伤心的把曼德拉草扔进火炉,也把我的一相情愿烧毁。最后出现在镜头里那依然存在的粉笔印记;华丽宫殿后奥菲丽娅轻轻的停止了呼吸;依然枯萎的无花果树……其实一切都只是她的幻想而已。

是的,就只是她的幻想,从一开始她就编织起自己的世界起来。要叫一个陌生的人为爸爸;要离开生活已久的城市去到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军营中。她害怕面对这些事情,她开始想象起会有一个没有烦恼和战争的国度,于是在路边随意踩到的石头就是她幻想的开始:奥菲丽娅回到车里告诉妈妈她看到了一个精灵。

随着对上尉的恐惧感增加,妈妈显得越来越虚弱,她的幻想就更疯狂了:潘神出现了,告诉自己其实自己是地下王国的公主,自己有一个是国王的父亲。地下王国是什么意思?她不想去了解,她只要让自己逃离现在这个可怕的环境,有一个不那么可怕的父亲,于是奥菲丽娅决定接受潘神的挑战,去完成3个任务。

仔细看看前两个任务,其实就是电影中,梅塞德丝这个卧底的行动投影:奥菲丽娅一开始用虫子骗过了大蟾蜍,成功的把三个魔法石放进了它的嘴里然后拿到了钥匙,而这个钥匙,就是仓库的钥匙:梅塞德丝获取了上尉的信任,使自己能够继续为游击队提供帮助。而后,奥菲丽娅用钥匙找到了匕首,但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被专吃小孩的恶魔发现了。于是梅塞德丝的卧底身份被揭穿。一如奥菲丽娅逃脱了恶魔,梅塞德丝也获救。梅塞德丝走后,奥菲丽娅已经没有谁可以信任,妈妈因为生产死了,绝望之际潘神再次出现,答应再给她一次机会。其实这也只是她自己给自己机会:把刚出生的弟弟带进迷宫。为什么要带上她的弟弟?因为在她看来,弟弟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了。

全片我唯一的疑惑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奥菲丽娅不让潘神取两滴血呢?难道只是为了拖延一点时间好让上尉发现她?期待专家解答。

奥菲丽娅被上尉一枪打在肚子上,奄奄一息时,仿佛看到了地下王国,一个慈祥的父亲,还有自己去世了的妈妈。潘神走出来,告诉她其实她没有做错,她通过了考验……我真希望一切就停止在这里。可是导演没有给观众一点机会:镜头切换,在做完临死前的这些幻想后,奥菲丽娅微笑着停止了呼吸。而她曾经钻进去过的枯树,依然毫无生机。

导演让两线并行,只让残酷的显得更残酷,美好的更不堪一击。

说一下片子的几个特色

第一是色彩:现实军营中,阴暗、阴冷、阴郁……反正和阴字有关的都可以上,而在奥菲丽娅的幻想世界里,则是温暖的金黄色,就连丑陋的蟾蜍窝,也是暖暖的感觉。

第二是暴力特写:相信看过的人不会忘记下面几个镜头:用铁棍在人脸上乱戳;被打变形的手;快腐烂的腿;还有最经典的用针线缝合自己脸上的伤口……所以说啊,这怎么能带小孩子一起看呢?你们还真以为是小女孩大战魔王最后胜利的烧钱特效片啊?

第三是两线并行:很多评论说这两线交叉太少,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其实有些时候现实和幻象也不一定非要一一对应吧。反正我觉得如果真的很精确的对应的话,那实在是太傻气了……

================================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看完后让我想起两个事情。第一个是安徒生的《卖女孩的小火柴》(反过来,谢谢),三根火柴就是三个任务,最后她去了最幸福的地方,然后第二天人们发现她冻死在街头。第二个是Terry Gilliam的Tideland,同样也是很不童话的童话,大家可以比较收看。

 4 ) 童话注定是悲剧的

电影是两条主线并行,一是女主的魔幻童话世界,二是残酷的战争背景,游击队与独裁军的抗争。孩子的心灵是干净单纯的,看待世界亦如此。像借助魔幻世界逃离战争,虽然得到心灵某些慰籍,但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这种诡异的结合却呈现分外吸引人的质感。

有多么魔幻就有多么现实,如果这也算童话,绝对是一个会让人留下阴影的童话。无论是现实这条线还是魔幻故事这条线,都充斥着阴郁、黑暗、潮湿、龌龊、肮脏、血腥、窒息和残暴,毕竟那个魔幻世界也是残酷世界的折射。哪怕是全片中唯一光明温暖的结尾,看了也只是令人更加难受压抑,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神仙鬼怪,没有法术,没有仙境,没有地下王国。童话和现世一样可怖,而你避无可避。

 5 ) 形式大过内容

  看过之后果然印象深刻。但多是留恋于暴力血腥的影象,并没有太多共鸣和回味。又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就在网上找来很多评论看,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见解。
  魔幻和现实、美好和残酷的结合和交替,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以死亡和重生(或者说是幻想)达到高潮。黑暗和暴虐的沉重,是影片的风格,也是最吸引人的精彩之处。而回顾影片的时候,这样的风格也成了唯一突出的地方,而其他如叙事和人物的刻画则显得有些笼统和单薄。
  现实这条线上,笔墨集中在表现上尉的独裁和残暴,这一点大家都关注的较多说的也多,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游击队和反抗者的存在,似乎也是为了表现上面一点,而本身的意义却没有具体的体现。其中的厨娘一角,开始让我觉得应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但到最后却有些失望,除了割破上尉的嘴带来视觉的冲击外,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对小女孩的关怀,也没有达到一种互动的精彩。
  而魔幻方面,作为主角的女孩奥菲利娅,似乎总感觉缺少一种气质,或者说是一种主动性。而遇到看上去并不慈祥的潘神,一下子就相信他说的话,也有些简单和太过戏说。关于三个考验,应该代表着勇敢、禁欲(对诱惑的抵御)和奉献(牺牲精神),在影片中是对公主的考验,其实也可以就看作是对人的考验。本来关于考验的设置应该是可以很出彩,但具体到影片里,却有些形式大过内容了。特别是第二个,奥菲利娅似乎是无论如何都要拿桌上的东西吃的,又是明显的为戏而戏。而禁不住诱惑的结果,似乎只是两个精灵当了牺牲品,而对奥菲利娅并没有什么影响。
  潘神的迷宫,指的应该就是潘神的考验(影片一开始就提到了那个走进去就很难再走出来的迷宫,在影片里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和作用),通过考验便是找到了出口。可惜的是导演沉迷的是画面和特效,是气氛和暴力,除了视觉的力量外,并没有更深的触动。而魔幻和现实的交织,也没有看上去的那般美妙。

 6 ) 亲爱的小孩

当奥菲莉娅终于通过地下王国的最后考验,作为公主被迎进华丽的殿堂——宝座上的国王与王后竟然是她逝去的父母。“爸爸!妈妈!”小女孩欣喜的叫着扑上去,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亲爱的小孩,原来这美丽神话竟是你自撰的游戏呢,就像一盏用童真编织的灯笼,在黑暗冷酷的现实里暖暖内含光,笼罩你踯躅前行的小小身影,照亮你回家的路。

我真蠢,被你游戏里那些离奇的树妖、精灵、蟾蜍、魔头给骗得严严实实,竟一点没察觉那些都是你魔术棋盘上的棋子呢。原谅我吧,因为我已是个大人,过于相信和依赖眼睛,失去了用心灵看事物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玩游戏的权利,失去了那个美妙的小世界。

不过,请你相信,在成为笨蛋大人前,我也曾是个爱自编自玩游戏的小孩。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虽然年代和环境不同,但面对巨大而不靠谱的世界,都会充满离奇狂热的幻想,都有许多困惑,也会觉得孤独,而这种种,和大人们是讲不通的。我们宁愿将热情和幻想一股脑倾注进游戏,在小小的王国中建立推演自己的秩序和逻辑。当然,多数大人会觉得这些游戏挺假挺无聊,就像小孩子觉得大人的游戏更假更无聊一样。至少玩游戏的孩子不孤独。

亲爱的奥菲莉娅,真羡慕你能想出那么惊险精彩的游戏来,和你比起来,我幼时玩过最有趣的游戏简直不值一提:我告诉同桌,我有时不是我,而是舅舅从国外订做的替身娃娃;区别在于我是玩具时会比较呆滞,说外腔外调的普通话。很长段时间,同桌都会每天观察我一阵,然后判断:“今天你是替身娃娃对不对!”

真的很遗憾,没有机会拉着你的手,陪你在潘神的迷宫里玩游戏。有我在,你大概就不会吃那颗葡萄了吧?一想到你孤独的躺在迷宫中央,眼中仍是期盼的样子,心里就很难过。但我仍觉得你是幸福的,因为你始终保有了一颗未被黑暗现实玷污的,最勇敢最美丽的童心。

就像《黄金罗盘》里的小女孩,虽然生活在“真正”的神话里,却一本正经得像个大人。她和另一些孩子,属于世界上另一类孩子:不相信童话,不玩游戏,从小有远大志向,从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他们真的有童年吗?

亲爱的小孩,如果你继续长大,会成为怎样的一个姑娘?很高兴的告诉你,我身边有好多朋友,曾经天真,并且也许会一直天真下去:

高中时有个喜欢凯尔特音乐的闺密,在校园歌手比赛劲歌热舞的空当,突然勇敢跨上台,清唱了一首《绿袖子》,我在一片瞠目结舌中傻傻拍疼手掌。后来她说“爱你胜过爱尔兰”。

大学时一个闺密去云南旅游,竟给我带回一个巨沉重的红木实心大象,至今这头大笨象仍牢牢驮在书柜上,作为某人缺心眼子的铁证。

工作后有次失恋了,万念俱灰闭关时被一个心思细密的闺密察觉并摸上门来,看望病人一样提了大包水果,拉我出去吃火锅。席间一边安慰我一边被我发现她也失恋了。两个人守着热气腾腾的锅子边吃边哭,好不嚎啕。

前年有个闺密养的狗狗患病,在诊所治疗半月后医生宣布不治,泪花花的抱着狗回家,母亲嫌病狗不干净叫她丢了否则不许进门(多狠心的大人!),闺密咬牙在小旅馆住下。第二天早晨,被狗舔醒的她发现奇迹出现,狗狗竟康复了,现在依然健康活泼。她跟我一样,因为害怕感伤,一直不敢看《导盲犬小Q》

……

 短评

值得再看第二遍的好电影,很多细节要梳理。

9分钟前
  • 少年 遊
  • 推荐

在同一个世界架构两个彼此交汇的世界观的设定十分精妙,但遗憾的是两个世界的表现张力都明显不足,所谓的投影与隐喻更是令人不明就里,即便是了解到原本所谓的意图只能表示如此这般的手法与内涵实在是差强人意。向来对于魔幻题材无爱,也许只因人类能够表现出来的魔幻实在是太过低端。

10分钟前
  • 1先森
  • 较差

绝望的年代和环境里女孩对逃离的渴望,一切都是幻想吧。相比其他童话真的是残酷很多。就是整个电影全都暗搓搓的。。。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的时候隐约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查找相关影评后恍然大悟。原来是对西班牙内战史的童话演绎。 电影中是现实和虚幻的融合,也是黑暗童话和阴暗历史的互文。隐喻十分巧妙。如果不了解西班牙内战相关历史,这就只是一部一般的奇幻黑暗童话片而已,三星半

1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泰莱莎,后来长很大很大,而后迅速腐朽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是森林里的奥菲妮亚,如同殉道者,倒在潘的土地上,开出洁白不朽的花

21分钟前
  • 力荐

这绝对不是部奇幻片。。。更不是儿童片。。。

22分钟前
  • 雨哈☮追明天
  • 推荐

一个绝妙冷酷的政治寓言,一面黑暗繁杂的社会魔镜。父亲:独裁者。小女孩:革命者。妈妈:孕育未来的民众。婴儿:进入迷宫的未来。潘神:天堂的引路人。地下王国: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

2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魔幻只是噱头。意思不大。

30分钟前
  • 腐生
  • 还行

其实我很讨厌这种臆想症的片子,这让现实显得更加绝望和残酷。

35分钟前
  • 还行

嗯,不要叫什么羊男的迷宫好伐...小loli游走现实与奇幻的双重王国,古怪的钥匙,左派和右派..还有那个芝加哥小丑微笑..从题材和细节上看,实在是极好的隐喻片,但是拍摄技法上,以及选角上,除了西班牙军官这个反角之外,皆稍有些令人感到遗憾。

3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

40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一边是离奇的童话,一边是泥泞的现实,虽然两边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对于一部影片来讲,调性却很难统一。

45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吉尔莫·德尔·托罗在剧本里加入了不少对西班牙历史与政治变动的隐喻。黑暗神话与残酷现实双线叙事,色调也分暖黄和灰蓝两种。锯腿、砸脸(想到了[不可撤销])、缝嘴等近似cult片的暴力场景很有震撼力。大BOSS造型非常惊艳,化妆真是做足了功夫。结尾十分感人。(8.5/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这部电影真的角度新奇,非常好,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看不懂,以为只是单纯的魔幻故事,王国苏醒,公主归来,但是结合背景看,其实是小女孩在二战压迫下的幻想,最后小女孩被杀死了却回到了王国之中,也就是公主归来,那是她精神的解放,所以,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好,就是那个眼睛怪人吓到我了

50分钟前
  • 一二三四五
  • 推荐

好片子!我怎么也想不到导演会用这样的题材表达这样的主题。深刻而清澈,真实而梦幻。黑色的基调竟然能同时调和魔法与现实。屠杀和血腥中的憧憬,竟然可以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精彩!没得最佳外语片奖太可惜了。

52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还真没看过类似的电影……一半是黑暗却存留希望的童话,一半是真切但绝望的生活。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越到后面越精彩,几个主要角色也都塑造的鲜活,只是那个结局,着实让人心都碎成渣了……

5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不适合大人看,因为幼稚,提不起精神;不适合小孩看,因为恐怖,会吓坏孩子~~

5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Well made, well acted, excellent story telling. so so sad. :(

1小时前
  • Jean
  • 推荐

这种魔幻片不说英语真奇怪,两个主题结合的也有点别扭,女孩见到怪物比见到人淡定得多

1小时前
  • 彌張
  • 还行

剥离了童话的外壳,它就是一出人间悲剧。吉尔莫·德尔·托罗,简直就是电影界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