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岁2018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程工,任长箴

播放地址

 剧照

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2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3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4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5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6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3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4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5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6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7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8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19生活万岁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15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2018年即将上映的真实题材电影,讲述了十五名普通中国人在2017年真实的生活状态。并无交集的十四段故事谱写着同一个世界角落的生活,它或许艰辛,或许无奈,或许也带着些许苦涩,但每个人都在默默坚持着、爱着这样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个人感悟

我自己觉得这个纪录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治愈向上的力量

不论是带着孩子开出租的妈妈,每天都在卖早点为了尽快还债的老奶奶,卖艺挣钱彼此照顾的盲人夫妇.........等等

他们都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压力,情绪,但是他们依然所热爱着他们的生活,有所期待,就像卖早点的老奶奶希望可以还完债之后能去看毛主席像一样,虽然有苦难但是未来的生活以及现在的生活都值得期待,都很美好

里面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盲人夫妇了

简陋的屋子,不太亮的灯光...

即使他看不见她流泪的样子,即使他们在路上会拌嘴,后来他们在试琴的时候弹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和后面他们在街上一个人弹一个人唱的那一幕真的,眼泪哗哗的掉,真的好美好,后面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碰杯都碰不到一起,但是依然很开心,因为彼此最爱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阿姨问:“你觉得我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大爷也是一直笑着说的,后来大爷说:“反正我这也是快完了”,阿姨哗的一下就哭了,大爷立马就去安慰阿姨:人嘛,走到一起来了,有今生没有来世,我都哭惨了。。。

有一句话就是: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这里面所有的主人公都是英雄,生活中的英雄

最后的结尾的镜头也特别有感悟,它就是一个野草

但是野草的枝上也开出了花~这是对每个平凡又普通的我们说的,我们大家都会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花

 2 ) 众生皆苦,但人间值得

大部分时候,我不太喜欢别人问我一部电影好不好看。可能也不该说是不喜欢,而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比如生活万岁这样的电影,它没有特别的拍摄技巧,也没有精巧的叙事结构,甚至可以说它是凌乱的,琐碎的,缺乏艺术性的。这样粗糙的胶片也许的确够不上“好看”两个字,但它简单镜头里的生活影像,它忠实记录下的那么多也许大多数人都从未接触了解过的人生片段,都应该值得被看到。

我以前不知道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是要挑着孩子们的书包,亲自带去教室上课的。几近90度的沙丘,书包滚落了,他要小心翼翼去捡;路被堵了,他要扛起铲子自己重开。妻子抱怨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只惦记上学的娃娃,这个年轻的教师只尴尬地笑笑,劝慰道再坚持坚持,给妻子按摩的手却没停下。

偶尔聊天的时候说起快递的工作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啊他们真的是好辛苦啊。诚然的确觉得辛苦,可说出来的言辞又有几分真诚,对他们辛苦的了解又有几分真切。但总有直击心灵的一些瞬间,比如看到那几乎被狂风骤雨吹倒的小电动车,比如从污浊的河水里费力打捞出的缠满水藻裹满淤泥的共享单车,比如十几个人拥挤蜗居在几平方米的逼仄出租屋里,比如那个揉着眼睛说自己童年不快乐的瘦弱单薄的快递小哥。

那个每天在上海地价最贵的黄金地段陆家嘴给林立的钢筋水泥怪物清洁玻璃的“蜘蛛人”父亲,他带儿子趴在窗口眺望这个欲流旋转的中心,调侃道这里的一个厕所可以买咱老家一栋房。儿子笑着,传达源自内心最朴素的爱。他说,我好好踢球,以后进职业队,在这儿买个房,给你。

本科时期调研过盲人,但更多以群体分布以及他们的工作为落脚点,和记录生活有本质区别。我也许想过自己失明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但从来没有想过夫妻双方都是盲人,他们该怎样相互照护相互关爱。他们在街上卖唱,老爷爷弹琴老奶奶唱歌;他们推着小车子在路上慢慢地走,下雨了就撑起小伞;他们回到家里相对而坐吃着馍馍,兴起还要端起酒杯,认真地碰上一碰。失明的老奶奶有一副甜蜜的娃娃音,她向老爷爷撒娇:“你摸摸我,我是不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呀。”老爷爷摸索着走向她,伸出手揉抚她的脸颊:“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咯,但只要我还在,就不让你自己到处摸去,我尽量照顾你。” 他们真的就像歌里唱的一样,逆流而上,越是看不见光明,头颅却越是高昂。

开出租车的单身妈妈,从早到晚都带着女儿在车后座。女儿小小的,闹脾气不乐意妈妈拉客人,只想自己和妈妈在一起久一些。“你爱不爱我呀。”“爱你。”“你怎么爱我呀。”“我就这么爱你。”

有一种工作叫护林员,他日日夜夜孑然一身,独处于百米高塔之上,脚下是密密麻麻千篇一律的树林,恍若与尘世隔绝。这是多么可怕的孤独感,想想我就后背发麻。护林员的父亲腿脚不好,冬天更甚。父亲低着头躲着儿子的视线,手揉搓着膝盖,说出了大约早已唠叨多遍的话:“年纪也不小了,真的得找一个了。”护林员放下碗筷,看着父亲半晌,站起身走去厨房,轻轻留下一句,“这不还有你吗。“

拉萨蹬人力三轮车的老大爷是河南人,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这么远的地方赚这点微博的收入。可是他有特别好的心态,和乐观的处事态度。他沿着街边慢慢骑三轮,遇到人就拉拉手刹问走不。有个客人说不走啦,要去的地方好远好远的。老大爷呵呵笑,脸上漾起皱纹说,好嘞那我去找个好近好近的。老大爷在临走的酒桌上跟朋友们聊天,他站起来掀起衣服,用力拍着胸膛喊道:“上有天下有底,中间有我这颗良心。”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在影片里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广州。小蛮腰,花城大道,宝业路,大排档,粤语……虽然这许多年我从未听说明哥传闻,当然也无缘得见过其人,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这样独特自由的人生,在广州这样包容的城市,就是很和谐啊。

还有那个等待心脏移植的女子,她太虚弱了,连眼睛都无力睁开。她软软地,靠在丈夫的怀里。她有一个温柔的丈夫,那是个声音很和缓的男人,他慢慢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佛祖的生日。佛祖会保佑你。她听到了,慢慢地点头。丈夫送她进手术室,深深弯着腰贴近她的耳朵,不呼天抢地,不痛哭流涕,他就是慢慢地,温柔地,对她耳语。“都坚持这么久了,再坚持最后一下,就好了。”女人闭着眼睛点头,藏着晶莹的泪。术后第二天,她醒了。

影片的最后,打出了一些字幕,大意是说,你比他们都幸福。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有些扭曲了这个记录片的原意了。

万物生长,众生皆苦,这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一回事,而人和人之间的痛苦也是无法拿来比较的。我来窥探我完全不曾接触过的别人的人生角落,并不是为了得到优越感,也不是为了给我泛滥的同情心找到什么归宿,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份好奇心。也许这样说听起来很无情,但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生活轨迹的人,对于他人的人生,又能共情到什么程度呢?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像热门短评里说的那样吧,是的,你看了,你哭了,然后离开影院,被自己的生活打回原形。

但仍然会有一些改变。我看了,我哭了,我知道了有这样的人生,我看到了有这样的态度,我从别人的生活里找到自己走过或想要走的影子,这会让我更加珍惜生而为人的机会。众生皆苦,我帮不了谁,也没有谁能来帮我,可至少,我能试着体谅别人,我还能好好爱我自己。

 3 ) 《生活万岁》:他们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上周天去看了《生活万岁》的点映。

我是从望京赶去十里河看的,全程16公里,导航是林志玲的合成音,一直在叨叨,因为拥堵所以拥堵。“这人啊,就没少过!”——司机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根烟,得知我不抽烟后开窗狠吸了几口,还剩大半截,前方有松动的迹象,他把烟扔出窗外,挂挡前行,高冷沉默。

迟到了二十分钟,怕打扰人,我猫腰进去坐在第一排。银幕上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农村老师,教孩子学拼音,开三轮车打场,放羊,发现少数了一只,遍寻不见。他的媳妇不愿意面对镜头,揉着眼睛背过身去,疾病和贫困如影随形,他盘腿坐在炕上,面对摄像头,尴尬地手足无措。

看完出来,等车的空隙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部纪录片讲的是2017年的15个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像李志的歌写的一样——重复着重复着重复,普通的生活。

导演之一任长箴说,“一直以来我们拍的人都是社会精英,都是90分以上的人,但这个片子里的人都是60分的人,甚至更低。他们的生活和追求90分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车还没来,我扣紧衣扣,观察行人,如果摄像机架在这里,没准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画面——吵架后赌气,刻意拉远距离的情侣,停车场门口久站不动,穿灰色制服试图建立威慑的保安。我掏出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年总有几部影像作品,穿越人海和障碍,呈现在你面前。看完出来,在十里河等车,北京的风无比空洞。”

回程照堵不误,司机话多,世界风云聊完,又说起了油价动荡。我在后座装睡,默想纪录片里看到的画面。

一个女孩,喝醉后当街大喊——“姐没服过谁,我不信天!”

她是一个领舞的人,台上疯狂卖力,结束了工作,和朋友在路边烧烤摊划拳。几杯啤酒下肚,转身就拿纸巾擦眼睛。

她失恋了。

她的主题就是失恋的四天,对父母可以轻描淡写,但啤酒和朋友释放了情绪,让她左一下右一下,垂泪到天明。

但她不服气,在夜里,在街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划完拳,喝完酒,趁着酒劲说点狠话。

还是一段,是一对卖唱的盲人伴侣的故事。中秋节的饭桌上,老头对老伴儿说:“反正我这也快完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只要我在,不能让你自己到处摸去,到处买东西弄吃的。我尽量照顾你,人嘛,走到一起有今生没来世是不是?”

任长箴加了一个克制的批注——“他们连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两人谁都看不见对方的表情,这样的话语,只能凭声息到达,灯和光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老太太唱了一首邓丽君的歌《我愿逆流而上》,镜头拍他们从街市到住处的路,看不见坑洼,盲道也不连续,这就是视障人士在此处的遭遇,一段又一段的逆流。他们只能凭着棍子叩问路面,路面再回以声响,有好心人搭把手,更多人,静静远观。

开心的事也有,老两口在家里盘算,两个人合起来一月有四千多的工资和补助,可以买一架新的电子琴,音色更好一些。

老头还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生是很高尚的,世间有很多生,有牛生,有马生,现在是人生……”

结尾处,他们背着一台新的Yamaha电子琴回家了。

另一段,是一个工人,在陆家嘴擦玻璃。镜头里他带儿子到瞭望台,告诉儿子他擦过这里的那几幢高楼,儿子问,这边的房价多少钱?父亲答,十几二十万一平米吧,又补充了一句——这里的一个卫生间就能在老家买套房子了。儿子幼稚但有志气,鼓励道:“我好好踢球,以后在最高层给你买一套!”

父亲沉默,画面切换。

一些碎镜头之后,是崔健唱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

我一下就陷入到情绪里,今年自己被几次提醒——要记得梦想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啊。自己口头应允,却少有行动,进电影院的次数锐减,待看新片也是寥寥无几。在生活里扑腾得久了,重复着重复着重复,会习惯性地用单一思维看待周围,但这部纪录片和这首歌提醒了我,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早上在路上看到牛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项飙老师的一个访谈,和纪录片内在的追求是暗合的。他说:中国学者,包括我自己,有一种“意义焦虑”,也可以说是主流化焦虑。老百姓婚丧嫁娶、春播秋收,其实都是有意义的,理论工作本来是要去挖掘这背后的意义。但现在好像一定要用一个大灯泡照着,事情才会有意义。我们要很严肃地对待这种感觉,人类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去解构这个东西。乡村打工的普通老百姓,那些十八九岁没法上学只能去打工的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尊严在哪里?我们要给他们话语空间。

推荐这部纪录片,看点不一样的,也推荐这首歌,听点不一样的。

 4 ) 它非常苦,然后给你一点甜。

这不是一部你可以说它拍的很好的电影,或者纪录片。

但它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片子。

从头到尾,影片都比我想象的要平淡,平静,平和。没有过度渲染和煽情,没有大的矛盾与冲突,没有太多情感的爆发。我喜欢这样。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最多的是平静和无言。

记录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人吧。

申通快递员加单车猎人双重身份的青年

关于他最长的镜头,是他在火车上,讲述自己和母亲的几件小事。他的母亲和村里别人起了冲突,让他拿锄头去打对方,他不愿意。他捡了东西总是还给失主,会被母亲骂。他做单车猎人,被母亲说不做正经事。最后,他说,觉得自己小时候特别不开心,眼中有一点泪光。

有时候,来自最亲的人三言两语看似无心的话,最能刺伤人。即使你长大了,你走了很远,这个伤还在,永远不会愈合。

清洗高楼外墙的单亲父亲,和爱踢足球的儿子。

住校的儿子回来,父亲做饭的时候说,做一个番茄炒蛋吧,你爱吃。吃完饭父子俩躺在床上,儿子在玩手机,父亲看着儿子,絮絮叨叨得说着,希望儿子少玩手机,担心儿子现在字练得还不够好。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了,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不敢用太重的话去管教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所以眼神里有爱,有期望,但又小心翼翼。

父亲看孩子练球,儿子体验了父亲每次工作时在高空的感受,然后两个人看着繁华的陆家嘴,儿子问,哪些是你擦过的楼?又问,这里的房价多少钱一平米。父亲沉默了一下后,说十七八万一平吧。再一次的小心翼翼,因为他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儿子说,“以后我踢球挣钱了,就给你买这里的房子”。儿子长大了后真的能挣到很多钱吗?当他自己为了高昂的房价挣扎痛苦时,会不会怨恨没有能力帮他买房的父亲?完全有可能。片中的另一个人物明哥,靠在路边卖唱养大了女儿,供她念书,但女儿长大后瞧不起明哥。明哥说,我失去了我的女儿。明哥没有忍住落了泪,喝得醉醺醺走路东倒西歪得回去。温情不会永存,小时候那个真挚得爱着你的孩子,在长大接触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后,可能会变成一个让你觉得无比陌生的人,可能会把你给的爱狠狠丢弃在地上。但至少此刻,这句话,让那些高空作业的辛苦,让那一盘番茄炒蛋,让那些小心翼翼,都值得了。温情不会永存,但它在的时候,就好好珍惜。

得了癌症的医生。

认真跟着视频学小丑的年轻人,有着整部片子里最整洁明亮的家,然后他扮成小丑去陪得了病的小朋友,给他们带去快乐。然后他满身疲惫得回了家,你可以看到他是不快乐的。“我这辈子好像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家里两个人都得了癌症呢”。

这是第一个触到我的泪点。因为人生最大的不公平,不就是大多数陷入苦难的人,这辈子好像也没做什么亏心事,但却要承受比别人多的痛苦。

独自一人守着森林里的瞭望塔的男人。

瞭望塔很高,要一层一层爬上去。森林很大,放眼望去只有无尽的树。值班室很小,好像连电视都没有。孤独,孤独,还是孤独。长久的孤独就是一种痛苦,没有几个人可以忍受的痛苦。

我很喜欢这一部分的一个小片段。有一只蛾子困在了窗边,男人轻轻捏起它,我有一瞬间以为他会玩弄甚至虐杀这只蛾子,但是没有,他只是走到屋外把它放走了。挺温柔的。

去亡妻坟前念信的老兵。

“她不让我穿短袖,说我穿短袖像个猴子”。

日历本上写着亡妻的名字。

穿上自己的军装,佩戴上所有勋章,去她的坟前念信。与其说是信,其实更像是情书。

人世间的夫妻,有人背叛、算计、薄情,有人却能深情到即使你走了二十多年,我也会去你坟前念情书。

卖唱的盲人老头和老太太。

一开始,两人在路边唱完后,推着工具慢慢往家走。老头在前,老太太在后,老头偶尔还要埋怨老太太几句,你使点力啊,看上去脾气有点坏。但是下雨了,他马上拿出唯一的伞给老太太撑上,“你最怕下雨了”。

回到家,也是老头在照顾老太太。

老太太哭的时候,老头用手捧着老太太的脸,给她擦眼泪,真是很温柔的爱情和亲情的样子。

两个人买了新的电子琴,开开心心拉着手一起回家。他们拥有的东西太少了,一个几千块的电子琴,可能需要存很久的钱,需要很大的决心才去买。但是背着琴拉着手回家那一刻,他们相依相守的温情,胜过无数情侣和夫妻。

生活非常苦,然后在苦里给你一点甜。

到底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什么是幸福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唯有好好体会,好好珍惜。

电影结束的时候,有两个人鼓掌,我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能鼓起勇气和他们一起鼓掌。希望下一次我可以勇敢一点。

 5 ) 既然活着,就好好活

今晚看了电影生活万岁,挺有触动,在人群中穿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我们或许遇到过他们,或许总是擦肩而过,但却从未了解他们,通过影片,各种各样的生活,电影都具体呈现在我们面前,既真实又让人心灵受到共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与其埋怨,不如去化解。通过十几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社会的多重属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复杂的选择,复杂的关系感情,但不管怎么复杂,只要遵循你内心的想法,你的行动就体现地很简单,比如盲人夫妻简单地日复一日在街头一个伴奏一个唱歌,卖唱的小伙子依然去卖唱。。。。。生活很简单,简单到单调着让你不厌其烦只做一件事,生活也复杂,当发生了某种意外情况后,你的内心想得也很复杂,跨过一道道坎,也便越来越珍惜生活,也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作为影迷,我们是电影人物生活的旁观者,我们在看他们的故事,也在比较着我们的生活,反省着自己的人生,在触动时便也不知不觉洗礼着自己的心灵,好好活着,生活万岁!

 6 ) 谁的生活又容易很多呢?

盲人夫妻摸黑生存,在街头卖唱的日子里,他们是享受的;

等待心脏移植的人妻人母,她对活着有太大期待;

布达拉宫门前脚动拉车的老人,十年奔波最终会输的还是乡音;

夜店失恋女子,哭过醉过骂过后,还是照旧遛狗生活;

高空清道夫的单身爸爸,让儿子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件了不起的行当;

充满癌症儿童的房间里,努力变成快乐的小丑,让大家变快乐,但自己的生活也是乱的一团麻烦;

替子女还钱的80岁老夫妇,挣着奔波着坚持着,也有美好的梦在做;

土路坚持在山里教学的老师,一份执念寄托着生活;

烧烤摊前和客人混为一谈,靠着声音才华努力拼搏,孩子的不解,让他心头始终别扭着;

男神勋章与伤痕的退役老人,在老伴的坟前,几十年不变诉说爱意不悔;

申通快递小哥,河里捞废弃的单车,坚持辛勤的工作和拮据的生活;

出租车妈妈,后座便是孩子嬉戏玩耍的窝,昂贵的幼儿园学费,也得这样做;

攀到荒山野岭的高处守候着,这片疆土,由他掌舵,但家中的父亲才是最大的惦念;

故宫里分享着文采的男子,劈叉走天下,能文能舞,厉害的没话说;

还有…

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什么日子里,各有各的活法,踏实下来,享受生活吧,不然还能怎样呢?

 短评

一部能把人看哭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我不知道。但是一部把我看哭的电影,于己而言,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影片人物的生活或许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但这些人物却又与我们比邻而居。生活就是如此,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高枕无忧,更让人难过的是,大部分苦的生活都没有尽头,无力改变,只能默然接受命运。生活苦啊,苦啊。但也只能坚强的坚持过下去。

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能进院线,还是值得看的,摄影的机位安排得不错,声音做得很饱满,几组人物里,喜欢在拉萨蹬三轮车的河南大爷,街头卖唱互相搀扶的盲人夫妇,武汉开出租车带孩子的母亲,广州大排档卖唱、卖炒螺的兰花指大叔,西北村庄里一边务农一边教书的教师……蝼蚁有蝼蚁的幸福,大象有大象的烦恼,每个人都该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不去盲目攀比,不自怨自艾,不妄自菲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在幸与不幸的日常里发现微茫的幸福!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说实话,有些失望。有太多镜头是没必要的,可以删掉的。电影的主旨是想通过呈现生活的苦,让人们感受到生活里的光,但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更多是生活的无聊。BGM强行煽情,很多时候所谓的苦,只是你觉得他苦。唯一打动我的,只有盲人夫妇的故事。能感受他们生而为人的艰难,却也能看到他们活着的乐观和坚韧,这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11分钟前
  • 黄小五
  • 还行

是的,你们都看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然后呢,走出影院,又被生活打回原形。

13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

3星半。素材都挺精彩的,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人生。技术也好,不愧是专业团队。印象最深的是守林员和乡村教师两部分,应该是跟拍了挺长时间。有些线索则不深入,显然是没拍够时长。最后靠字幕跳出来做总结,余味略薄。

1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主题大概是穷人过得特别惨但他们还在努力活着所以活着真好!我不如刷快手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不要嘲笑和轻视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即使衣衫褴褛,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是在生活中打拼和迸发能量的个体。而你只是平庸的你,没有故事却装得很体面的人。[B]

2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老太太说,我们过了22个中秋了。又说,你来摸摸我的脸,我还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老爷子笑说,你那时80几斤,现在是130多。老太太也笑。看不见却摸得着的爱情,像研开的一张新币,或者颤巍巍接过的馒头与酒,能叫心花开得比笑容还要灿烂。其实这如生活般的电影,有很多时候,叫人说着说着就要眼眶一热,可沟渠里仰望星空的人,还是能够用微弱的光,承担起“生活万岁”的命题。彼此说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说得生动了,自己都笑自己。笑完了,高楼与荒山,大路与小摊,还去。

2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泪点低到爆。从凝固到流动到天地间渺小一粒,要对得起重新跳动起来的心脏。看到对“摆拍”和拍摄时长与深度的质疑:谈烂了的所谓“真实”其实也包括镜头前那有意无意的表演痕迹;而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延展广度与深度,都凝结在“此刻”这一点上,生活二字便存在于其中。

30分钟前
  • Lyshan
  • 力荐

“任我多坚强,都替代不了你” 纪录片选取15个身边故事拍摄,每一个片段都抓的准,直戳人心:带女儿开出租车的女司机,干杯都碰不到杯子的卖唱盲人夫妇,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女士,在拉萨踩了十多年蹦蹦车的老爷…后半部分几乎控制不住泪腺。《绿岛小夜曲》《在水一方》以及崔健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都很好,赞最后睁开眼的一幕…“你比任何人都幸福”

32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捕捉到了许多个是枝裕和所说的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年轻时苦点不算苦,老了苦才是真的苦。”最喜欢盲眼夫妇和武汉女司机,莫西子诗的配乐真好。

33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有几个人物真的很惨,但真的没有打动到我。我看到作者拍了很多素材,但我看到的也仅仅是素材而已。我看到许多生活的碎片,却无法走进人物内心,就像每天在大街上遇到的一个个人,他们在卖艺、在工作、在失恋中痛苦、在为生活奔忙,他们互相搀扶、互相爱着,仅此而已。作者为什么不再走近一点,再停留得久一点,再陷进去深一点呢?如此疏离的表达真的很难说出那句“生活万岁”。生活是狗屎,让爱无处安放。

35分钟前
  • sTill-Life
  • 还行

最后10分钟一直在流泪,止不住,那种在残酷现实中寻找到的温暖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一段段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生拼凑出的是活着最美丽的样子,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到结尾的时候在内心燃起一股如此强烈的暖流了,强推!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丧而不颓,苦而不怨,言不尽意但是力量十足。人生总有顺逆流,从来得失我睇透。年度十佳纪录片。

4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生活的破碎之处,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缝缝补补。生活的迷人之处,是我们无处安放,又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4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11.25世纪汇嘉禾影城,记录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过程中充满艰辛与坎坷,但片中人物都在默默坚守着,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看完都哭了,满分

50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生活的属性是缓慢的,有些生活的调性是悲伤的,但生活从不失其多样性。所以,生活才万岁。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我们经常焦灼期待着某一个“反转”。可这部纪录片想说的大概就是,即便是没有反转的人生,也要大步地走,认真地活,才会在每一个时刻都感激呐喊“生活万岁”吧!

53分钟前
  • AnnieKK
  • 力荐

我俩连酒杯都碰不到一块,我却知道你流泪。我这颗心都快要被换掉,却承诺你一定会回来。凝视孤独的森林,把飞蛾放出去扑火;路过不同的夜景,分海苔来交换爱意。吹破诅咒的气球,扛起锈蚀的单车,为爱情流光了泪,为亲情还掉了债。在故宫里劈叉,在布宫前吆喝,在坟头念情书,在高塔上攀爬,生活万岁。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1.25深圳大象点映。真实记录平凡人的生活,从进场就开始哭到最后,不是因为剧中人的生活有多惨,而是因为他们在对抗艰难生活时体现出了无比质朴的生活哲学,蕴含了巨大的能量。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困顿但努力,一种不自知的执着和热情。导演在片后访谈里说,生活的困境无处不在,但是你要去发现那一点点的光,然后跟随它、珍视它。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作家马拉默德,这样的作家/导演有着在琐碎中发现珍宝的能力。片中跟拍了14个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动的角色和瞬间有太多,尤其是盲人夫妇那段太经典了,我甚至觉得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这么棒的人物,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也演不出那种触动人心的情绪状态,所有的文艺创作者说到底都是在尽全力模仿生活啊。

59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丝毫没有电影的质感,浮光掠影式的观察和记录,上院线真的勉强。那个老爷爷站在墓前的朗诵,那个老头在酒桌上的疯话,让我对这个摄像机的诚意充满怀疑,真假。十几组人,每组人拍三个月,就能喊出生活万岁了?那你之前那么多年白过了。去看纪录片《四个春天》吧,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电影。

60分钟前
  • 微微照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