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奋斗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7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8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9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0:28

详细剧情

《此间的奋斗》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5个典型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的故事,乘着改革的春风,他们的命运被时代所改变,相互映衬,彼此闪耀。

 长篇影评

 1 ) 我看到的此间

我在上周四的晚上和三百多号人一起第一次在百讲多功能厅看了《此间》。甚至还不如其中很多的观众,他们中有很大比例的人看过片花,或220MIN超长版,而我之前什么都没有看过。
点映之前我一直很紧张。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拍出来是个什么样。虽然我对于剧本的组织情节的发展熟稔于心,虽然我围观或参与了2/3以上的拍摄,虽然我知道全剧组所有演员包括龙套的长相和表演风格,知道导演的各种恶趣味,但是我仍然不能确定这个片子究竟是个什么样。

点映之后,我便答应导演写一篇影评。蹉跎了一个周末,我终于犹豫地开始动笔了。要知道对于我来说,写这么篇文章而不掺和个人感情是不可能的事儿,比如我看完电影就直接飚了个五星上去,这绝对就是浓情蜜意之举;但是我希望我还是能够把它写得像一篇影评。至少,我要写一写,我看到了一部怎样的此间。


导演和编剧已经很努力地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叙述了。从江南原著当中凌乱的全知全能视角,到最初剧本的四段式结构,到现在,用令狐冲那么一个线索人物把整个故事全部串起来。我很热爱这种叙述的方法,我认为它更加电影化(详情可参阅《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http://lanxiaohui.blogbus.com/logs/80333580.html)。可是当电影完整展现的时候,它还是没有想像中的流畅。我发现,几乎所有人把这部电影分为了上下两部分。当然这种分割并不是出于视角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情感基调的转变。上半部分是欢快的小调,甜蜜的爱情,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后半部分则是带了点悲凉的意味。理想落寞,爱情遁远。

点映完吃饭,先是剧组的一场。大家提及前后半段之分,然后纷纷认为后半段要好;后来江南和制片加入我们,也说到这个区别。江南认为前半段要好。而那一刻我竟深以为然。

我突然发现,整部戏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信手拈来的桥段,在45乙134拍了三天便赶工出来的男生宿舍戏:跳个舞泡个面喝个酒,调侃八卦出损招。我之前当然不是这样。我甚至不记得江南原著里是否有这些桥段,我只是一遍遍泣涕涟涟地看杨康穆念慈的错过,心疼阿朱并沉默乔峰与康敏的爱情。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转变呢?我不知道。或许是毕业。看这部片的大部分的人还生活在那个校园里,周围还是那样一群狐朋狗友,群发一条飞信便可召集一群人摇摇晃晃地杀向老丁。于是往往更介怀一份感情的来临和消逝。可是我却离开了。 每天按时上山下山,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吹着冷气,图书馆得爬到第五层才看得到中文书。我常常一整天都遇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说不上一句话。离开和成长都是强力毒药,将一切爱情与相思都碾为灰烬;我真的很难想起,那些时候究竟喜欢过哪些人拒绝过哪些人。可是成长和离开本身又都有着格外浓烈的气味,它们留下的痕迹更难拭去。所以时间过去我愈加想念的是我们仨坐在国关楼门口吃西瓜,宿舍姐妹躺在床上夜聊到天亮,冬天裹着围巾踩着高跟画着浓妆去川办吃圣诞餐,一群人摇摇晃晃地去美嘉霸一整排座儿看《十全九美》看《非诚勿扰》看能想象到的所有烂片。

笑得肆无忌惮。


我真心地觉得,《此间》是一部好片儿。这句不是广告。它用力地渲染感情,足以让涉世未深的小女生感动得眼泪直落;也在轻描淡写之处,拨动诸如我这种未老先衰者的心弦。换句话说,它的煽情点太多,很多埋得深,很多埋得不经意。还有很多,只对你一个人有效。

其实关于there they were这样的题材是很讨巧的。演员二里吧唧没有关系,音轨粗糙也没有关系,它太容易被投入情感,只要观众不挑刺儿,得个好评并不难。这部片也是这样。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那点事儿,大学生活大抵就是这个样子,爱情千姿百态归结到底也不过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一转身便是过往少年。你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点评这个片儿,我想就是:江南说,他写的是他的此间;导演说,他拍的是他的此间;我说,我演的是我的此间。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的是你的此间。

 2 ) 缺席的在场 在场的缺席——少年们 v2.0

      “我认为我的智商没有问题。”



Chapter 1


      我厚颜无耻地以为这是彩蛋:片中很多地方出现的一本16开黄色的本子,包括 “经典黄蓉”一段郭靖在黄蓉宿舍自习时,连同物理化学课本一起拿出来的笔记本状物体,杨康令狐冲多次偷偷挥舞然后藏在枕头下的东西,是的那都是本剧剧本。


      九州以及江南:杨康在卧谈会时抱着一本《此间的少年》在看,图书馆黄蓉桌子上摆着本《九州》,杨康从《上海堡垒》里学了个表白方法教给了彭连虎,阿朱向令狐冲提议说我们班级活动去静园草坪玩《战九州》吧,为什么不用另外一套九州卡牌游戏据说是因为《九州无双》这名字太长太不朗朗上口了。


      K歌时穆念慈的男声《一生所爱》的三种解读:1、伊忘了开麦克风;2、主观上不想出声;3、太过难过以至于出不了声。


      江南七友的合影:“不许说导演长得像胡续东。”戴着墨镜的帅哥是柯镇恶,也就是共同编剧公子木大人。两个胖子高的是张阿生,也就是导演同居密友默语生大人,矮的是韩宝驹。瘦的是全金发,剩下一个南希仁。女的是韩小莹。朱聪就是导演,演的是胡续东。


      岳灵珊请令狐冲写歌的歌词:《一个人的江湖》,这段故事在220分钟导演加长版到164分钟导演剪辑版是有删减的,等导演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出个完全版告诉大家。这段线索现在的逻辑在于,舞会分票的时候令狐冲随手抄出歌词对陆大有说,拿去做阄给大家抽了吧,不要妨碍朕的军国大事。


      陆大有: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个全身都是戏,机灵活泼的曹老师今年已经27岁了吗?


      CP问题:梁发和穆念慈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陈家洛:有人说,那个,香香,我爱你,是不是应该读二声啊。


      本片尿点:吉他协会招新,令狐冲田伯光岳灵珊唱《狮子座》,唱《水蜜桃挽歌》,为啥唱那么长,就是让你尿尿去的。


      抽烟问题:片中很多不会抽烟的人装抽烟,还有会抽烟的人装不会抽。前者典型比如令狐冲和乔峰,后者就是郭靖了,闻着烟味扇着风,还得装模作样的呛几下。最表里如一的应该是白世镜老师了,不过仍然是有遗憾,原著里江南老师写到白世镜吐了个烟圈然后开口道,女人嘛,总得要嫁人啊。不过吐烟圈实在是挺难的,至少我就学不会,于总也不会。


      魔兽问题:江南写的是切侍魂,如今也与时俱进了。令狐冲招呼老大说打魔兽不,梁发大手一挥走哥儿几个Dota去。其实这么改还有一点儿小私心,魔兽能切过两任导演助理的人,恐怕不是太多。


      郭靖的书包:那个是我的书包……它的出场次数显然比我本人要高很多……Btw:还有一个有奖竞猜,导演助理在本片中出现了几次……



Chapter 2


       两个最大亮点,我个人评的,是令狐冲的穿越和乔峰的梦境。
      

       原著小说里令狐冲在二体穿越,看到郭襄小朋友看到中年郭靖黄蓉。本片没郭襄,也是有逻辑的,本来和郭公破虏就是双胞胎么。这一段最好的地方在于配乐的节奏的把握和画面的呼应,这是导演最得意的桥段。郭靖黄蓉结婚有了孩子,穆念慈成了悲情小天后,多年后的令狐冲对着空气推杯换盏。有些观众看到预告片时期待令狐冲和中年令狐冲的对话,这或许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有人说放的烟太不给力拍的没那么好看那也没辙,能买到的不到十块钱的烟饼两分钟烧一块,最好也就是这种效果。要是有个俯拍的镜头就好了,不过也是技术所限。不过这也不是发牢骚。哎这怎么了这是?


       乔大爷看第二遍片尾他自己的梦的时候傻呵呵的笑着说,这咋回事儿,是我做了个梦?这里1月1号首映混音的效果比23号要好一点儿,应该不再会被不明真相的一些人士认为是技术故障了。这个版本剪出的梦境逻辑非常完善,不过估计要绝版了,因为有些人士觉得稍长,接下来的北京高校联映的版本这段会短很多。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Chapter 3


此间的少年主题曲《转身之间》

词:胤祥 等
曲:徐鸣涧
 
往昔时光已走远
我才会学着想念
平常的相见

银杏树下的誓言
刻骨铭心 可我们
渐行又渐远
 
一句你好和一句再见
中间是没有对白的画面
 
昨日依稀又重现
你站在我面前
记忆里的少年
从未改变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未来好像很遥远
你是否习惯忘却
过往的片段

熙熙攘攘的世界
似水流年 可我们
只是平行线
 
没有相聚也没有告别
未来是 似曾相识的情节
 
故事已经到终点
结局不再有悬念
可是人海茫茫
难言相见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就这样不知不觉
就在那转身之间
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天空依旧湛蓝
明朗如昨天
却早已错过了 遇见
 
翩翩白衣少年
你在我身边
却在转身之间 消逝不见



嗯,以上。

 3 ) 少年神马的,真的都是浮云

照很多给这片子写影评的人的惯例,开篇第一句应是“这不是一篇影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不是一部电影,这么说可能会冒犯电影制作人,不过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从我亲眼目睹的《离骚》一开始,所谓独立学生电影的定位就不是很明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层面上的原因,恐怕在很多参与制作这些电影的人心目里,这样一件作品的意义远远要复杂于制作一部电影。这其中微妙的情感因素,往往拒绝被定义。所以不是电影有不是电影的好处,至少不用严格按电影的规矩办事。而对于观影的人来说,坐在屏幕前的心情也远远不是看一部电影那么简单的。

这是一场汴大学生的集体狂欢,这种狂欢,时不时就需要爆发一次,比如校友见面聊天,比如一个人晚上怀怀旧。只不过,装进一本小说,或者拍成一部电影,都只是更有组织的行为。 简单地说,这些电影本身是一场私人感情行为的公共性爆发,它们的姿态是热切地面向公众的,而骨子里却是自我的而且拒绝解释的。它有一群决绝拥护的观众,在故事行进之间各自回味自己的经历,它也必将令局外的观众备感乏味,因为当事人所享受的那些因果不明,意味不明,情节稀薄的故事,倘若没有强烈的感情共鸣,是无法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意义的。

缅怀青春是每个要走出不走出青春情节的人热爱沉迷的事情。经历青春本身是人生中一段色彩浓烈的体验,它其实是许多正面与负面感受的强烈冲击:譬如孤独,每个少年都孤独,都享受沉溺在孤独中隐秘的快感,但同时又怀着奋不顾身的冲动去打破孤独,然而如果才能冲破孤独的局,是一个很多人用很多方法,成功或者不成功地回答了万遍的问题。它或许是向一个人群的接近,或许是向另一个肉体的试探。它或许是对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承诺,又或许是在许多的可能性之间被乱花迷眼而最终忘却孤独。青春的肉体其实生活在一个安静的,被保护的世界,而青春的灵魂却在不断地发出噪声,那些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厌恶着怜爱着自身存在的噪声。每个人都在矛盾与不安中试探着自我与生活的极限。而似乎只有在青春的保护伞下,对底线的挑战才是顺理成章被原谅的。

而将此体验放置在汴大这个语境中,只会千倍万倍放大其中强烈的个人性和情感因素。汴大提供了一个令她的少年们可以永远为自己(注:他们自己)骄傲的理由。这种骄傲他们从走进那扇门的那一刻,就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享受和最沉的负荷。他们常年生活在证明这种骄傲的焦虑中。这种焦虑,与青春的焦虑,本来也是异曲同工的。这些个综合在一起的焦虑,为许多貌似顺理成章的生活环节平白地增添了阻力。除开经过这段日子,做过这些事情,追问这些日子、这些事情的意义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挠的心结。在一个少年的焦灼逼视下,一草一木,一蔬一菜,一个平淡的表情,一朵其实漫而无理的云,都可能成为意义的承载。

汴大是一个组织,但不是一个好的组织。它在自身的体制还在缓慢地,曲折地成型的阶段,同时又要承担象征精神自由的重任。在这个园子里,“自由”是一个严重依赖于个人想象的概念,它远远,远远,还不是一个已经成熟的理念。作为理想的自由,正如天边那朵其实漫而无理的云,美,而无法预知它下一分钟的模样。它是每个人心中和梦里的花,但它也是很多人的失望与焦虑的来源。

如何在一个尚未成熟的体制下,自由而又有力地成长,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它在助长青春的大悲大喜的浮沫的同时,也在冷漠地回绝着对他们的保护。它在给他们幻想的同时,也常常拒绝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汴大在很多少年的生命中,扮演的是一个母亲和情人之间的角色,她养育你同时也消耗你,她让你在似乎漫漫无际的躁动的青春期里,尽情地享受过了情感上的狂喜与悲伤,然后往往也沉积不下来什么,至少,并不是肥厚的温情。

这部电影真正让我失望的,也是作为一名曾经的彼间的少年对自身群体的失望。在尽情地宣泄了少年情怀之悲与喜之后,我们可曾有过反省?令狐冲那样一句“西域留学回来报效大宋”反复出现的台词,似乎就是少年们命运之一种的结束语了。这句话本身是空洞和无力为继的,更像是对现实完全不加思索的妥协。这确实是现实,少年们在成长为中年的过程中,也确实需要向现实妥协。而这也正是这个园子在近二十年来自身缺乏系统的力量,也缺乏向她的少年输送营养的事实之体现。青春必须凋零,理想必须死去,少年们必须长出中年的肚腩和漠然的眼神,这不是一种有力的教育,这也并不是生活必然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个曾经的彼间的少年,我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可以让自己相信这一点, 少年,不是必死的;健康而有力的理想,是可以一直存活的。但这一切,需要更系统的支持。没有强健的系统的支持,青春在借助旺盛荷尔蒙之后开过的花,就迅速地凋零枯死了。倘若这个园子可以提供更多更系统的精神营养,那许多少年的悲戚,本是不必经历的磨难。而走出这个园子之后,他们也必然更加健旺。

就如同我们在狭小的学术圈子里常常看的那些,一个充满理想和精力的青年才俊,不需要多久就可能被消磨为一个见识平庸的中年学者。正如少年们如花的年华一样,在一个野心勃勃而其实凌乱不堪的时代,才华、理想、与灵光,都是脆弱不堪,没有营养就会迅速枯死的生物。与回忆笼罩着玫瑰色柔光的青春事件相比,严肃地讨论一个健全的大学制度,以及健全的本土学术传统是太无趣的事情,而时至今日,这是一个无数次沉溺在回忆过去的老少年,唯一可以想出的可以为现在的,以后的少年们做的事。



 4 ) 在彼间,看此间的少年

在这种时候写《此间的少年》影评,摆明了就是要炫耀自己看过点映。

        这部片子,我注定写不出像样的影评,最多就是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吧。看原作时,我还刚上高中,看电影时,我已然是此间的年纪,可是却是在彼间一个不是北大的校园里。我看此间、看九州、看胤祥约莫是同时开始的。我接触此间时,是榕峰那个版本新出,随后便找同学借了06年的九州看,正是那连载《上海堡垒》的四本。于是便看到了胤祥的好几篇东西,比如那个高考作文专题,比如《我们都爱上海堡垒》,比如那个江南的《此间》与潘海天的《江湖》对比。之后就是渐渐看到别处转载的胤祥的九州评论,再后来我就直接定期去他的博客,再后来我就转到了豆瓣。那时候还是不能直接加关注的,于是我每次上网都在成员搜索那里搜出胤祥,再进去看文章。于是乎这几年的评论我几乎篇篇看过,碰巧我记忆力又比较好,以致后来我再提起某篇文章的具体细节时胤祥的表情让我怀疑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九州吵来吵去,我渐渐对那些争吵和叫板没了兴趣,也不买杂志了,没事看看胤祥的评论,看到评价特别高的我就去买来看看。我之所以成为中坚的胤祥粉,乃是因为无论是胤祥的九州评论还是电影评论,即便我有不同意见,我还是会觉得评论本身非常好看。也就是说,即便内容和观点我不同意,不妨碍我喜欢读那样的评论。这种情况就没法弄了,我这种,应该就是属于传说中的非理性粉丝。

       此间的电影,早两年就说要拍,一直搁置到今年夏天。原作已然是坑,电影一样,所幸现在它平了。

       对于我这样的非理性粉丝来说,电影无论怎样,我都可以开开心心地接受,然后说,啊,真好!但是这部电影,相信我,不完全是我作为非理性粉丝的盲目喜爱。

       相信看过江南大多数作品的人都知道江南的故事时间线永远是乱的,他会写着写着忘记前面写过的东西,以至于出现很多漏洞。这就给电影叙事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过导演和合作编剧这里处理地还是很好的,主观视角换成了令狐冲,穆念慈杨康的故事,令狐冲自己会看到一部分,再由日记来对前面的场景进行诠释;而乔峰的故事则是由回忆串起。这样江南原本散乱的故事被串到了一起,实在是大不容易。

       再说江南的原作,电影化的余地并不高,除了一些经典的对白,想要复制一些经典的场面并不容易,至于之前有人提到的“武侠与现实的能指与所指的互文语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觉得导演在配乐方面尤其是郭靖黄蓉出场时的配乐实在是大亮,在我看来至少是实现了这种互文语境。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郭靖黄蓉搞笑的爱情故事,个人感觉没有后面的故事有看头,但前面的笑料实在够多,足够弥补演员某些地方的生硬。导演这里似乎除了江南作品,严禁一切植入性广告,甚至还在里面悄悄引了一段《上海堡垒》的经典段落,不过我觉得正是这段话让这段原本有些莫名奇妙的爱情故事变得可能了。

       嗯,《上海堡垒》的粉丝们,这还没完呢,后面还有更为红果果的对《上海堡垒》的“吐槽”,苦点或者说泪点可以留在这里了。

       至于乔峰的故事,留在了最后半小时。其实导演说的没错,他就是北大的校队主力,你还要说什么。

       至于演员,杨康真赞,那种杨康的味道演得很足,难怪导演说不接受对杨康的任何吐槽。在镜头面前如此自然,好得超出预料。

       导演在此片中有个无声的特写,引发了全场的大笑,这基本是这部影片的分野。后半部好于前半部,不过前一半,胜在轻松搞笑吧。这部影片,北大人和非北大人、江南粉和非江南粉将有很多不同的笑点。首映还会去,到时候,也许大家会在与点映不同的地方爆发出笑声。

       影片有个非常赞的片尾,甚是华丽,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周围的人开始站起收拾东西,我坐在原位上待了一会,这个片尾曲相当赞,以致我在走出百讲的时候,甚为恍惚。

       好吧,这篇东西能算影评吗?估计不算,反正我也写不出什么正儿八经的影评,吐点自己想说的罢了。

 5 ) 这种四害,见一个拍一个

对于原著,当时我还算很年轻,曾是当作和《悟空传》(不希望因为说了另外一个书名招来谩骂)一个高度的作品,对于如今看到的这部所谓电影,我不想再去翻原著了,乱了境界,也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雷。
对于情节,没什么好谈。看了,准确地说是听了前二十分钟,通篇的茶话会,你当这是党代表当年搞地下会议啊?这种东西拿出来了,如果其他年龄层看一遍的话,中国大陆的几千万文艺青年又会莫名其妙地被代表了,无辜的文艺青年表示躺着也中枪。
对于细节,雷点百出。我想说,你拍这部片子是在干嘛?激起80后甚至95前的共鸣吗?那共鸣呢?就这样的根本不在点上的情景拼凑?
仍旧是前二十分钟的茶话会。作为2003年进高中,2006年读大学的80后爱学习爱文艺的青年,我表示魔兽的普及作冰封王座产于03年,兴起于04、05年;dota的普及与兴起是07、08年。大一的时候我一个人玩的时候各种平台上还没多少玩家,等大二的时候VS、GG甚至浩方QQ上DOTA各种泛滥,全网吧的人都可能加入进来了。所以即使把dota和魔兽摆在一个年代,应该是07年之后,我想慢四应该早就退出了大学生的舞台了吧。
也许,我在SH,与一些中西部小城市不能同日而语,但该作的背景是北大,该哭还是该笑。
求求你们了!别这样折腾了。读者对着书本在脑海中能制造出来的场景画面远不是几场茶话会能比拟的。文艺不了,你幽默些好吗?幽默不了,你搞笑起来好吗?搞笑不行你能夸张起来吗?夸张不了,那你真实点好吗?情节进行得像死鱼一样,大哥,你改编成了语音读物了吗?又算不上,真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啊。什么叫表演,基本功都没有就祸害大众的眼界?没学过表演你看过表演吗?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求你们了。


PS:6.1补充一句,这种东西也就发上来豆瓣一帮自己人在那里自吹自擂,指不定还无数马甲;要搁时光上根本没人鸟你。看看人家当年的老男孩,那才叫文艺。

 6 ) 回首祭奠

      很早就知道《此间的少年》的电影要在今年元旦放映数场。

      然而之前却总是拖拖拉拉地不想去拿票。手里拿到那张黄底绿银杏叶的票了,又开始莫名地在心里抵抗着这一天的到来。

      不过昨晚到底还是去看了电影,回来以后什么都不愿意想就去打游戏了。直到几个小时以后的凌晨两点多钟,当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的时候,我才发觉之前自己其实是在害怕,却又不知道究竟是在害怕些什么。

      然后便被如同海潮一般的记忆淹没。

      关于电影。关于自己。

      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乔峰,段朱,康敏。

      三段故事,三组人物,三个开始,三种结局。

      靖哥哥憨傻得极其到位,蓉儿古灵精怪得让人喜爱,乔大哥的领袖风范被身材严重加分,阿朱倒是稍微有点呆,小康姐则是活脱脱一个牛人的形象——或许只可惜生来是个女人。说起来,我差点都忘记康敏嫁给了马大元,明明是本曾经几乎倒背如流的书,当我在因着其中那些过于浓烈的情愁而轻易不愿意翻开它的时候,它竟也渐渐地在脑海中淡去了。不过,或许也不能说是淡去,只是书中那些鲜活明亮的人物们,和我周围那些鲜活明亮的人物们,不经意间早已在我记忆中模糊了彼此的界限。那些书中的人物,早就从纸页中走了出来——其实,There they were,他们一直都在。

      最得我心的还是杨康和穆念慈。梁岩的杨康只是站在那里不说话都能让人觉得这家伙就是杨康,而濮方竹的穆念慈则是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拿捏出来一个沉静细腻的穆念慈,这绝对是整部电影里面最好的两个演员。看到两个人在夜色里回宿舍的场景,脑海里当时蹦出来的只有四个字:南淮夜路。然后突然意识到,姬野羽然,杨康穆念慈,这两对人可都是欢喜冤家的命。只不过,南淮城深沉的夜色里,羽然牵着姬野给街头的流浪画师留下了一双背影;而汴大清爽的晚风中,穆念慈的蓦然回首只看到杨康踏着路牙歪歪斜斜地远去。

      一回首,便是过往的少年。

      不知道穆念慈回头凝望的那一瞬,是不是恍惚中看到了自己记忆中的白衣飞扬的翩跹少年呢。整本日记中都是那个少年,然而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一个傻逼。黄蓉说得好,杨康是个大坏蛋,然而杨康依旧让人恨不起来,即使我恨了无数次他的迟钝他的懒散我也恨不起他来。一个迟钝到惊天动地的郭靖都能被黄蓉调教出来,杨康和穆念慈的结局中穆念慈也总归是个不大不小的原因吧;然而穆念慈实在是太沉静了,沉静到除非杨康自己发现,否则她或许一辈子都不能把她对杨康的感情表达出来。看电影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本科时住我下铺的室友,他也有一个青梅竹马,一起从青岛来北京上学,只是不在一所学校。周末两人经常见面,平时偶尔电话聊天,后来有段时间似乎渐渐淡薄了联络却又恢复如昔,而我直到毕业却也始终没有能够八卦地问一句,你和那个美眉,如今怎么样了。

      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触摸的。所以再想起《转身之间》的歌词,不由得唏嘘不已。天空依旧湛蓝明朗如昨天,却早已错过了遇见。翩翩白衣少年你在我身边,却在转身之间消逝不见。令狐冲在穿越中看到的打着“悲情小天后”横幅签售的穆念慈,是一幅怎样让人哑然失笑却又心酸不已的画面——这名号曾经是属于包惜弱的,然而包惜弱有了完颜洪烈有了杨康,而她穆念慈呢?两个人一个是懒得去想一个是说不出口,失之毫厘的人生就这样从此谬以千里,日记本里两个人的感情终究不能扭成一个莫比乌斯环,于是只能从此永不相见。

      说来说去,郭靖杨康乔峰都是迟钝的人,而令狐冲把岳灵珊拱手让给了林平之,却彻底是被自己那点小聪明给害了。然而这样的令狐冲却很是让人喜欢,尤其是那个站在迎新的人潮中超脱一般孑然一人不断絮絮叨叨着旁白,不过是一场毕业和一地烟头和一个刚刚迎来又一个清晨的校园,却如同用一句话作别了四年的一切爱恨情仇。只是在乔峰的回忆中,当辨认出来他冲进去的那栋“康敏的宿舍楼”,其实就是自己住了四年无比熟悉的宿舍楼的时候,突然就在放映的时候不能自持地站着任泪水夺眶而出。混乱昏暗空无一人的楼道里那个孤独的背影,突然就和自己的记忆重叠了起来。

      哪怕仅仅是半年前的自己,似乎都没有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真的有一天会离开这栋楼;而直到现在有时晚上躺在床上,还会恍惚间以为自己依然住在那间朝东的房间里,直到清醒过来才意识到这个世界都已经改变了模样。四年多以前第一次来到那个房间,四个人开着台灯躺在床上聊天直到深夜,也仿佛不过发生是眨眼之前。其实有时候仔细回想起来的话,在那个房间的记忆都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零落散乱的只言片语,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那个房间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但是自己却始终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房间中的四年时光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而如今,脑海里的那座房间立着一座墓碑,那里埋葬了自己四年的青春和回忆。

      半年前毕业的时候,其实本并没有太多关于毕业的愁绪。然而时至今日,那些本已过了保质期的情感却轻易地被一部电影勾起,在昨晚深夜让我缩在被子里捂着嘴泣不成声。

      然而此时再回首,记忆竟已空旷得看不见半个熟悉的身影。

      There they were。一直都说他们还在他们还在,然而我的郭靖杨康令狐冲段誉欧阳克林平之乔峰黄蓉穆念慈王语嫣木婉清段朱康敏岳灵珊们,你们,都在哪儿?

      毕业,永远是件寂寞的事。

      更何况纪念毕业的文字写起来总是无比的艰难,脑海中总是有人在逼着你往下写的同时逼得你什么都写不出来,连自己的思绪都早已神游物外陷入不知何年何月的回忆。但是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回首,回首,再回首,试图从纷杂繁芜的丛林中寻找到曾经的你们,纵然明知道这是徒然无劳的无能为力,却总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放弃这些执拗的努力。于是终究只是遍寻不得。于是也只能在自己脑海的墓碑前上一柱香祭一壶酒,默默地存个念想。

      是以康敏没有喊乔峰起床独自离去。是以乔峰让令狐冲不要来送自己。那些事情只会平添寂寞,如此而已。

      于是我也只是在今年的毕业前,又看了一遍《此间的少年》。已经有八年了吧。这么多年来,这本书已经渐渐地成为了我自己心灵的慰藉。而如今能这样看着他们在银幕上聊天吐槽大笑哭泣,感觉真的很好,真的很好。每个人都在从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每个人也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这本书,还是这部电影。毕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那些年少气盛裘马轻狂的梦想,它们其实从未远行。

      远行的,只是自己。

      炸平枢密院也罢。北上横扫辽金也罢。朱聪说,再过两年你就什么都懂了。令狐冲说,我的梦想都埋葬在了嘉佑年间的汴京大学。

      因为我们终究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也就只好在偶尔小憩的时候,掏出那些珍藏的梦想携着它回首深深一拜。

      祭奠我们为梦想奋斗的年华。

      祭奠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短评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9分钟前
  • bobo
  • 力荐

对不起,我真的没法说它好。多出来的一星是给包子铺的。

10分钟前
  • 午饭
  • 较差

很忠实原著的拍摄。穆念慈的那一长段独白小资得有点听不进去,不过看到她终于放下对杨康的心事,轻巧又庄重地放下了,就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放下这一段graduation,这一段青春。一转身,就是过往。

14分钟前
  • 阿拉伯江湖骗子
  • 推荐

终于还是看完了,虽然江南的书写得很好,但的确编剧改编得太糟糕。演员真没几个有什么出彩的表演,特别是杨康和穆念慈,最重要的这场戏,改编得如此糟糕,很失望,而乔峰则完全没有演出那种大哥的感觉。可能就令狐冲稍微能接受点,至于段誉,果断不能入目。

16分钟前
  • 是你的益达
  • 还行

电影里那些我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都一样让人忧伤,好像大学的事情已经离我有一万年那么远了,现在的我俨然已经是一个老逼只有怀念的份了……

2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这个时候一切技术层面的问题都自动退隐,看到新生入校时熙攘的校园,看到毕业后垃圾成堆的宿舍楼,看到无疾而终隐含自虐意味的青涩初恋,看到被浇灭的热情被击碎的理想,看到令狐冲猥琐但隐含落寞的笑容,看到原著的主旨,已然满足。一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一首惆怅的青春葬歌。

23分钟前
  • nashy
  • 推荐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25分钟前
  • Arki
  • 推荐

受不了镜头和声音配乐的粗糙。在我看来努力完成了将小说搬上荧幕的任务,三星慰问~另外看了下那么多五星评论,发现自high这种事情,会给旁观人员带来很大负外部性的。。。

30分钟前
  • Cecilia07
  • 还行

我不知道广大打五星的人怎么把这部电影看完的...不能快进真是难受...后期是硬伤...演员就不说什么了,只有杨康是亮点..作为一个大四的人我表示完全没有激起共鸣...这种片子还是别什么巡演的好...

34分钟前
  • MIMI
  • 较差

图书馆里这本很新,这种人与人,命运般的交错,现实也许,我们也正扮演各自的角色,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

38分钟前
  • 梅花鹿要吃熊猫
  • 力荐

剧本非常好

43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自推!

45分钟前
  • Lazydust
  • 力荐

我想我还是可以给自己打个四星的。

4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此间的少年】有一个代入感不错的超强文本支持,属于拍的再不怎么样都可以意淫故事的类型。导演各种自我陶醉,看这片需要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情感共鸣,像我这种大学毕业太久的人就很无感,技巧是有的,只是粗糙的低成本投入让它显得就像大学生毕业小DV,不幸的是它确实就是。★★★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星给天然呆的杨康。一星给最终放弃杨康的穆念慈。一星给那时候纯白的少年时光,像暗恋般既甜蜜又惆怅。江南的原著小说陪伴过我在中学时代孤独地成长,让我对大学生涯无限向往。

4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刚看完,一开始有点小失望,主要是期望太大加上比较粗糙,但考虑到本来就是学生作品,成本条件都有限。尤其看到后面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和同龄人的影子,一部片子只要能表达真情,引发共鸣就是好片子,少挑些刺吧,这部片子还是值四星的。尤其赞杨康和穆念慈那段故事!

53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大陆的“少年”都长这样。。。讽刺台湾的小清新是一回事,永远拍不出来是另一回事!

54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我最鄙视这类型电影,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文艺青年的水平。要拍这种电影还不如不拍,我想,我还是可以给你打个1星的...

57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勉励之作

1小时前
  • 野草
  • 推荐

男演员群体给力!梁岩最给力了!蓝小灰同学乃也很棒!片尾曲真美!没了!赞美!

1小时前
  • geral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