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李治廷,张世,尹子维,姜皓文,陈昊,周楚濋,王昊泽,强巴才丹

导演:戴墨

播放地址

 剧照

误杀2 剧照 NO.1误杀2 剧照 NO.2误杀2 剧照 NO.3误杀2 剧照 NO.4误杀2 剧照 NO.5误杀2 剧照 NO.6误杀2 剧照 NO.13误杀2 剧照 NO.14误杀2 剧照 NO.15误杀2 剧照 NO.16误杀2 剧照 NO.17误杀2 剧照 NO.18误杀2 剧照 NO.19误杀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20:42

详细剧情

林日朗(肖央 饰)与妻子阿玲(文咏珊 饰)、儿子小虫(王昊泽 饰)一直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小虫突发意外急需救治,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他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本片改编自电影《迫在眉梢》。

 长篇影评

 1 ) 古往今来,一个穷途末路者能发挥的最大价值

“人越往高处走,能掌控的事就越少,以后你就明白了。”

《误杀2》里,在那个关起门来的办公室里,张世所饰演的医院院长,对他手下的得力心脏科医生达马(宋洋演),交出了这么一句底。这大约也说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框架,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链条上,动弹不得。往上,是触不到也上不去,往下,是处处碰壁的绝境,就像电影里出现了好几次的萤火虫,只有在黑暗的地方,你才能见到它的光亮。

萤火虫剧照没找到……剧里这个儿子很可爱,还有个小姑娘也很可爱。

我为什么会去看《误杀2》呢,实际上,《误杀1》我也是上映期间自己跑去电影院里看的。这里不得不表明的,就是我对肖央的无限兴趣。很早以前有次去外地采访,那时候肖央大约刚开始演电影,采访时总爱说那种大实话,特实诚,结束后还欣然和记者们加微信。

我没加……我近情情怯不好意思……

这么看,肖央其实还有点帅……我觉得我觉得

后来我感觉,肖央其实有张很适合大银幕的脸。不好看也不难看,但是一脸苦大愁深的模样。他的那种苦,是软绵绵的,无可奈何的,甚至有一种喜感。看见他倒点小霉,大家会跟着笑,我另外一些心爱的爱豆,比如于谦,比如雷佳音,比如沈腾,比如黄渤,还有韩国那谁……都有这种面相。但若是他倒了大霉,会无端端让人生出一种心疼的感觉,觉得不应该啊,造化弄人。

这一次,肖央就演了一位倒霉的父亲。

电影一开篇,并非温情脉脉的。是以紧张的医院劫持戏开场。这一点上,整个“误杀”系列,还是相当机灵的做法,以犯罪为线,亲情为内核,故事嘛,倒都是发生在东南亚架空的城市。《误杀2》的原故事,取自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在眉睫》,我没看过那个版本,知道基本也是个父亲豁出去救子的故事。底层的工人,没钱没能力,在庞大的机器面前,能豁出去的有什么?有回我采访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他和我说,我们农村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这个健康的身体了。种地打工,全靠身体好,所以一旦生病,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换到城市里,也许我们看起来生活的好一些。但是当压垮一切的命运突变到来时,那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有多一无所有。肖央饰演的父亲,即是这样的一个一事无成最终一无所有的人。这样的人,文学史上也真不少,我看片的时候,老想起《推销员之死》里的那个父亲,穷途末路,只能靠自欺欺人来维持幻梦。

《误杀2》第二个机灵的做法,就是赋予了这个一无所有的父亲一点点天赋,他,是一位不成功的编剧……再不成功的编剧,到了穷途末路时,也是能用编剧的能力,为自己,为周围的人,博得一点登上舞台的机会的。爸爸的编剧身份,推动了剧情,甚至,他还有那么一点点幽默感。整个故事,也成为了这位不成功的编剧最成功的作品,我只能说,当然代价也是很大的,这也是一个父亲能够拿出的全部了。当你看他掏出了全部的底,当然还是有些动容的。所以片尾有言,这是一部献给父亲的电影。我觉得走出影院,起码我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家人有事时,你能做些什么?卖房子,借高利贷,还是拿出你的命去搏一搏?

《误杀1》有近乎素颜的谭卓,《误杀2》就用了近乎素颜仍旧很好看的文咏珊。文咏珊有场医院变脸的戏很不错。

前面说过的张世真的是我的宝藏演员之一,请电影导演们多多考虑他。感觉好多年没看见他出来了。任达华是真的老也是真的辣,以前演大哥狠,演快退休的老警察也是有模有样,有股美式侦探片的味。其他如宋洋(武侠系列的好手)、尹子维(555,和彦祖的组合时我就关注他了),以及李治廷等等,居然都被这部电影炸了出来,也是不容易啊。

 2 ) 《误杀2》差在哪?这是一部典型的“万金油”电影

十二月的电影市场,最大的“票房赢家”,大概率是《误杀2》。

它的前作《误杀》,将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搬到泰国的文化语境下。一个影迷父亲,靠电影知识作案,肩负起维系自身家庭安危的责任。这个故事被加之以更加浓烈的“阶层斗法”叙事:分属底层与上流的两个家庭,因一起“误杀”展开对抗,甚至由此引发了集体的暴动事件。

当年《误杀》能“爆”,很大程度上源于这套“斗法”叙事的加成。在“泰国、中国不分”的虚拟架空时空中,影片消解了跨文化翻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推理元素的“枝蔓”环环相扣,肖央、陈冲与谭卓的表演到位,以及国内语境下做不出的表达尺度,想不“爆”也是蛮难的。

而续集《误杀2》,则是在这个思路下“换汤不换药”的最新产物。

影片改编自卡萨维蒂的儿子导演的好莱坞犯罪电影《迫在眉梢》(John Q)。原先的故事,聚焦于一个底层工人家庭。这个家庭里9岁的儿子,在一场意外之后,被发现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迫在眉梢》

然而,高昂的手术费用远远超过了他的医疗保险范围。这对父母在走访的过程中,才发现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有着各个方面的bug。这些bug是医保体系故意为之,以此阻拦穷人看病的机会。相关的公务员面对“人命”,也是淡漠的,毫不作为。

由此,当一个穷人生病时,就会发现自己一直缴纳的医保,将从一套社会保障体系“改头换面”为一套资本剥削体系。

在沟通未果后,医院主管决定把这个男孩从等待移植者的名单中剔除。此举激怒了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父亲。他只能选择愤然持枪闯入医院的急诊室,绑架医护人员和病人,要求院方把儿子重新放回到名单中,并给予动手术的机会。

相较之下,《误杀2》的剧情则多了一层设定。

肖央演的父亲林日朗,被改写为一个小编剧,延续了前作“爱看电影、编故事”的人设。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也没有被名单剔除,只是被告知:一旦手术费没有及时到位,那么,哪怕有合适的心脏,也会遭到“顺延”。夫妇俩努力凑钱,然而当匹配的心脏终于等到的时候,这颗心脏却被位高权重的家庭半道劫走了。即使他们的儿子在名单上,即使他们找高利贷借了钱,照样没用。

电影的重点也随之改变。原作《迫在眉梢》更侧重的,是表现医保体系割裂出的情感与法理之间的冲突。而《误杀2》中,医保体系的无用,只是电影中的一小段“插曲”。位高权重的大反派直到结尾才出场,大多数时候只是不可说的权势的“在场”。

这让《误杀2》延展出了另一个层面的悬疑性:心脏到底是被谁抢走的?“黑幕”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如何与警方、市政部门层层斗法?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误杀2》继承了《误杀》有如“万金油”般的内核。影片的核心,被扯到了底层家庭与权力家庭之间的对抗,以及阶层之间残酷的现实鸿沟。

这种继承关系是笃定的,在电影大多数时刻也“有理有据”,能调动观众对于小人物的共情。这是《误杀2》的优点——相比前作,它的情感浓度更强。此外,虽然被剥离了推理元素,但电影的叙事仍能走出大量的反转走向,“平地起高楼”般的植入社会议题,并保持在一个较快的节奏。

然而,在影片正式上映后,显而易见的是,大众对于它的评价远远不如前作,评分即将“不及格”。原因无非是两点:相比前作,《误杀2》的“斗法”并没有真正的推理与悬疑色彩,它的谜面和谜底,都近乎于直给或者靠煽情掩盖,脱离了前作出彩的推理环节,并且拥有逻辑错漏之处。相比翻拍的原作,它显然没有达成原作的社会高度。

第一点很好理解,况且在国内院线片的环境下,谈它推理的细节层面,倒是也没有多大的必要。第二点,倒是这部电影的关键问题所在。它沿袭第一部的主题,继续去在架空的环境里做出“阶层斗法”的议题,甚至在结尾也照样使用了“集体暴动事件”进行收束。

一部续集电影,与首部进行雷同、重复、如“万金油”般的社会讨论,并因此而遮盖掉原作的核心亮点,即对于医保体系细节性的探讨,这是否是有价值的?

当这个问题被问出来,相信即使是在看《误杀2》时受到情感震撼的观众,都不免在心理犯嘀咕:实际上,这个翻拍丢掉了原作最宝贵的东西。

甚至可以说,误杀系列IP就是一个以“万金油”为特色的IP。所谓的“万金油”,意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哪里能用涂哪里”。

一方面,《误杀》系列IP连续两次打的“翻拍牌”,都是选择了原作8分甚至8.5分左右的“超高分蓝本”。这些蓝本影片的艺术性并不一定多高,但作为商业类型片,是达到了市场检验的专业标准的。

《误杀瞒天记》、《迫在眉梢》在国内、外都已经取得了优异的口碑,而且也被中国的小面积影迷观众所认可。因此,把它们搬到泰国,以充足的预算、较好的演员阵容、靠谱的制作团队,去运作这个项目,再加些文化语境的改动、分镜的调整,项目基本就能得以成立。

《迫在眉梢》

另一方面,《误杀》系列IP连续两次使用的同个内核,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阶层对抗。无论故事怎么开始,无论原作要对社会具体的医保体系做哪些问询,这些都被简单带过。《误杀2》更重要的,显然是制造那些已经在电影史上被反复书写几千次的“公权力”所带来的“黑幕”,对反派人物进行质疑与最后的审判。

这些高强度刺激性的情节,看似让《误杀2》在立意上显得比原作更为深刻。但实际上,看完电影后再缓一天,你就会发觉:影片中的位高权重者,其形象塑造是一种老掉牙的陈词。他们当着恶人,做着恶事,最后被善良击败,被群众颠覆,结果呢?观众无非是被亲情的伟大、阶层的不公,这些“大而化之”、“四海皆准”的议题所围绕。

虽然《迫在眉梢》并不是一部多么水准高超的影片,但观众认可的,或者说它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塑造这种罪大恶极、抢穷人心脏的“恶人大反派”。这部电影是把现代社会整体结构中的一小块医保制度,作为反派。美国医保体系中具体细节的缺失、具体人员的不负责、具体规则的不完善,这些是原作讨论的东西。借助医保体系的具体细节问题,观众可以在看电影时继续延展的,是我们交税、上医保、或者上其他保险,能否保障我们自身的权利。这些问题都不是假、大、空的,而是具体问题。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误杀2》拍得还是不错的,但不够好。因为它将问题推给了又一个“大反派”,又一场“阶层对抗”。而且生怕的是,将来第三部,它可能还会再来这样一套。只能说,希望下一部《误杀3》,别再继续“万金油”了。

 3 ) 2颗星谨献给伟大的父爱,与此电影无关!!!

电影开场一个拿枪的男主,一个拿刀的龙套,分别走向各自的目标,我以为“误杀”要出现了...........

先说拿枪的男主:

他的特点:职业小编剧,还是没人用的那种,长期待业在家,他老婆(女主)小学老师,还是快失业的那种,二人存款10万+,还不是人民币,妥妥的社会底层。两人为了200万的天价手术费做出了一系列举动,女主被学校老师捐款,感动的无以复加;男主去跟一个只是给对方写过台本连面都没见过的记者借钱(这段简直是毫无逻辑,男主以为“美女”都是大善人吗),被果断拒绝后空手而回。但是手术在即,他又请求医生给他1个小时的时间,自己去借高利贷(早干嘛去了),但就这一个小时发生了变故,移植心脏被抢,他就铤而走险劫持了医院,目的是把心脏要回来,从这一刻开始男主突然化身为名侦探柯南,让警察、市长秘书都上当,揭露事情真相。

再说拿刀的龙套:

他的特点:他说自己不能看见男人打女人,电影强行弄了一个低劣无比的乌龙(强行搞笑),还是跟被“劫持”的人质发生的。一个可有可无甚至有点尴尬的角色。医院里被劫持的人质听了男主劫持医院的目的纷纷为其感动,被放出去的人质为男主叫好,外面围观的群众为男主鼓掌喝彩。(围观群众两面派,先为男主喝彩,再为警察“击毙”男主喝彩,无语)

总之电影强行煽情、节奏混乱,看过就忘(写评论努力的回忆了好一会儿)。

2颗星谨献给伟大的父爱,与此电影无关!!!

 4 ) 《误杀2》:别看

老被doub卡文章,所以中英夹杂避免敏感词。

《误杀2》,别看。

特别是如果你抱着再看一部前作《误杀》那样的心态去看,你将大失所望。

前作《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二者都是悬疑片。《误杀》带有较强的悬念性,而且两个阵营之间有高度的对抗性,这两点使得它娱乐性很强,所以很受观众欢迎。

《误杀2》,翻拍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两部电影都讲了一个父亲因为孩子得不到心脏移植,绑架医院里的医患为人质要挟警察的故事。但两部片的情况不太一样。

《迫在眉梢》是一部现实主义犯罪剧情片,它的重点在于控诉US医疗体制(保险公司、用工企业、医疗机构、government救济部门)和US社会(媒体、police、冷漠的middle class)如何系统性地碾碎American Dream,把勤奋良民逼上violent crime的绝路。它没有什么悬念性,当然对抗性还是很强,因为这是一个人与整个system的对抗,而且这种对抗让每一位美国观众都感同身受:有一天,我也可能是那位父亲;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也没有别的选择。

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极其炸裂,强烈推荐观看

那么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误杀2》该怎么翻拍呢?简单来说它的策略是:剥离现实性,增强娱乐性。

剥离现实性,这个很好理解,CN国情与美国不同,不能照搬;就算改成其他问题,也播不了。那不如像《误杀》一样,把故事设置在泰国。这样,现实主义带给观众的那种对抗性以及感同身受,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必须要用别的东西来吸引观众,那就是娱乐性,主要是悬念性和正反派带来的对抗性。所以《误杀2》这样设定:corrupted官员抢走了男主角孩子的移植心脏,男主角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听上去是不是既有悬念,又很对抗?

假的!

男主角就是进医院把大家hijack了,然后一边回忆自己与儿子的生活,以及儿子患病、心脏被人截胡的过程,一边等police满足自己的要求;police在外边稍微做了一些调查工作,派了一个人渗透了一下(还失败了)——后来我知道了他们这么磨洋工主要是在等反派在电影过半时露面。电影总共两小时左右,至少前一小时,没有任何悬念和对抗;后一小时,悬念和对抗微乎其微。而且,移植心脏是有保质期的,本片也一点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

除了情节以外,人物设定也极大削弱了对抗性。里面有一个记者,显然是翻拍自《迫在眉梢》里的记者——对男主角漠不关心,只追求能让自己爆火的新闻。但这个记者后来突兀地变成了一个追查真相、为男主角伸冤的形象。而抢走移植心脏的corrupted官员,还对男主角心怀愧疚,满足他的要求。唯一能跟男主角形成对抗的,竟然是corrupted官员的秘书,这太可笑了。

可以说,《误杀2》在剥离了《迫在眉梢》的现实性后,完全没能加入娱乐性,反而是把《迫在眉梢》反思现实时的那种“质朴”的叙事风格保留了下来,导致影片平淡如水,这就属于里外不是人。别忘了,观众是冲着“误杀”这个名头、冲着你的“惊天计划”来的!

以上是本片失败的根本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原因,比如全片弥漫的不真实感:

通风管道里的SWAT先不小心弄松了螺丝,然后被无良记者的鬼脸面具吓得撞断了管道。这个真的有点过于无厘头了。

医院一楼警匪紧张对峙,医院二楼有条不紊做手术。我看到这都傻了。

还有没用的支线人物:

想刺杀医生的家伙有什么用吗?删掉他是不是没啥影响?

疑似家暴男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转,让观众发现他原来才是被女朋友欺负的那个,增加一些笑料,调剂紧张的剧情——问题是这个角色在反转的时候占去了好几分钟,已经抢戏了,严重破坏了紧张的对峙气氛。

我发现有很多支线人物都是从《迫在眉梢》里改来的,但是人家的支线人物设置是为主线服务的;本片把主线改了,支线人物也不会玩了。

总之,演员的表演其实都挺不错,奈何这个本子太菜了,从根本上说编剧没有想清楚这个本子改编的战略大方向,同时执行上也欠缺基本的剧作技法。

 5 ) 院长:原来人质只有我自己。

一点也不好看,再也不会看跟陈思诚有关的任何一部电影,逻辑太不通顺了,特种兵从两层楼不到的高度摔下来,直接废了?那个医生靠自己的血肉之躯扛起了一堆人才能抬动的铁皮?那帮爆破的特警,来个人说动他们就动,又来个人说停他们就停,无头苍蝇啊?那个保安明明好几次都能开门跑出去,他非要回来干嘛?懒得吐槽了,逻辑硬伤太多了,煽情也过于强行,全靠过于用力的演技和及其俗套且尴尬的台词,你说他是悲剧吧,全场人没几个哭的,你说他是悬疑剧吧,看了上段你就能猜到下段,你说他是动作片吧,也没有什么精彩的打戏,只能说坑钱。

 6 ) 《误杀2》:普通人的悲歌与伟大

看完《误杀2》的第二天一早,我读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疫情流调下成年人的悲欢。那是发生在浙江绍兴的疫情,感染者基本上都是卖菜的摊贩、买菜的普通市民。他们的流调报告,“让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平凡人生,被尽览无余。”

一连多日从清早6点开车到第二天凌晨2点的52岁出租车司机,每天在游乐场上12个小时班的57岁阿姨,每天凌晨3点就离开了家的50岁卖菜阿姨……那是想想就让人有些心酸的画面,却也是这个国家最广大人群的真实生活。

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不那么容易。这那也是我在看《误杀2》时,最有感触的地方。

它将视线聚焦在一位普通的父亲身上,为了孩子不惜铤而走险,劫持医院急诊大厅,上演了一出层层反转的精彩大戏。他以为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能够逼迫医院、救回孩子,却没有想到,自己在一开始就输了。

因为,当他在明处大胆行动时,他看不见的灰色之网早已在暗处瞒天过海、剥夺了原本属于他儿子的生存机会。普通人的悲哀在于,他们生活在那张看不见的网之下,而编织网的人却在暗处掌握了一切。

所以饰演父亲的肖央的台词才会那样击打人心。他说:“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努力工作,可为什么赢的还是你们?”

1

和《误杀1》一样,《误杀2》也是身为普通人的父亲为了孩子在极端环境下必须做一个选择。题材本身是容易出彩的,因为它的出发点“亲情”自带力量。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孩子往往能激发他们最强大的本能与责任。所以在电影里,它制造了最尖锐的戏剧冲突——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一个父亲是否要自我牺牲的内心纠葛。

可是,这出对决是不公平的。因为在那个虚构的国度新曼市,普通人肖央和他的对手,力量对比太悬殊了。

肖央就是菜市场里最普通的买菜人。他的本职工作听上去挺带劲的:编剧,但其实只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无保障人士罢了,写的剧本总是被挑剔,被要求改得更狗血。当儿子出事以后,他为了筹钱,还干起了摩的司机(就像绍兴那位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辛苦地挣三瓜两子儿。他的妻子也不过是一个补习老师,收入高不到哪里去。最后为了尽快筹齐巨额手术费,肖央只能去借高利贷。

这一家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广大普通人的缩影。一场大病,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一夜之间陷入绝境。

这不只是在某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误杀2》改编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同样也是付不起儿子高额医疗费用,被逼急了的父亲绑架医护人员,逼迫他们给儿子做手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美国,贫困潦倒、抗不住天价医疗费用的底层人民也不少见。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美国的医疗改革,将医保覆盖率从85%提高到95%。

而在《误杀2》里,角色之间的矛盾更具有“亚洲特色”。那句流行甚广的话是怎么说来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才会将人逼至死角,让一个老实本份的人拿起了枪,变身为劫持人质的犯罪分子。

2

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肖央饰演的父亲担心着。他的可怜之处在于,他看不到他真正的对手,甚至在一开始,他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在《舞!舞!舞!》里对资本的描述:“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投入最大量资本的人掌握最关键的情报,攫取最丰厚的利益。如同买半旧汽车的人又踢轮胎又查看发动机一样,投入一千亿日元资本的人必然对投资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周密研究,同时搞一些幕后动作。在这一世界里什么公正云云均无任何意义。

有时甚至铤而走险。譬如,有人拒绝转卖土地。那些手持日本佩刀的恶棍攻上门来,而警察却对这类事件迟迟不予制止,因为早已有话通到警察的最高上司那里去。这甚至不算是腐败,而是一种体制,也就是所谓投资。……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地价,崇拜奔驰汽车那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神话。”

而在另一些亚洲国家,将上述内容中的“资本”换成“权力”,便是同一种通行准则。

所以当小人物肖央挟持人质、以命相搏,期望为儿子争取生命的时候,大人物在上层进行的周密计划早已通畅地暗自运行。他们掌握所有关键情报,打通了所有关系与环节,掌控所有握有关键技术的医疗人员,于是那颗属于肖央儿子的心脏,神不知鬼不觉地去了别人的胸腔。

这便是世界!如村上所说,“我们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都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善恶这一标准也已被仔细分化,被偷梁换柱。”

3

原版《迫在眉梢》是大欢喜结局,孩子得到救治,父亲成了弱者的英雄,被审判时得到陪审团的同情从而被轻判,你甚至还可以想象接下来会有医疗法案的改进——这简直是童话般的收尾。

而《误杀2》的结局,显然更符合这个世界运转的真实状态。当然,代价也是惨烈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结局总归还是要给人希望的,哪怕这希望带着血与泪。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命运。《误杀2》最后的结局、给出的解决方案,不能不让人一声叹息、五味杂陈。你只能怀抱美好希望:或许,童话也会在某一天来临,谁知道呢?

电影本身说不上完美,瑕疵也是存在的。幸有肖央这张足以能代表“普通人”的脸和他不错的演技,让这个父亲的角色能够立得起来。另一边,老当益壮的任达华也赋予电影以香港警匪片的质感。前半段剧情略显俗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人的耐心。幸好后半段戏很精彩,层层反转,紧张激烈,牢牢抓住注意力,给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和情感体验。

也但愿有一天,中国能有更多本土电影,表现这片土地上那无尽精彩、也无尽深刻复杂的故事,还有那些让人长叹息的人物命运。

 短评

国产电影致力于揭露泰国腐败哈哈哈

7分钟前
  • 薏苡也是药
  • 还行

那个什么什么萨丁出场的时候,我就想走了。绝了。看得我头疼。让蝼蚁市民们花大几十块看自己的同阶层蝼蚁怎么死的

8分钟前
  • 阿北
  • 还行

没必要硬叫误杀吧

11分钟前
  • 柒月
  • 还行

肖央赶紧跟陈思诚解绑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4分钟前
  • 小林不是李昀锐
  • 较差

“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为什么赢的怎么总是你们?”是啊我也想问,希望不要让“生存与平安”这些需求,成为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祈求。

16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打低分的人到底怎么想的!!!!明明那么好看那么有意义!!!!

21分钟前
  • 宜嘉
  • 力荐

前半段有些俗套,节奏太慢,觉得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但是后半段开始发力,一步步把整部影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直到结尾,一气呵成,影院抽泣声一片,可以说非常优秀了。权力顶端、国家机器、媒体、普通百姓,多个视角呈现一个故事,对于社会不公不义的发声是本片主题(这一点有点像我不是药神),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作为狂热之徒其实也是愚昧的(容易受影响改变立场甚至成为“暴徒”),这个主题其实也是从上一部延续而来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挺不错,李治廷还真的很像坏人,但记者真的演的用力过猛。

23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一群医生在手术台上低头看小孩子却什么也不做的那个镜头实在是太恐怖了

25分钟前
  • Blue
  • 推荐

肖央在《误杀一》中说过,「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套用这句话送给陈思诚,「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你就会明白所谓的《误杀二》,根本就是《世纪大劫案》《迫在眉梢》《恐怖直播》等多部国外电影的片段大拼盘而已」。与前作毫无关联且文不对题的电影典范,烂尾系列电影之新军。电影只是用了误杀的IP去吸引眼球,实质上却在讲一个与题目毫无关联的、无任何新意的、拼凑的、拖沓的、无聊至极的狗血故事。建议避雷。二星不能再多了。

27分钟前
  • 周宇勋
  • 较差

他儿子的心脏和成年人一样大,所以要换,最后换了个成年人的心脏。笑死谁了。

31分钟前
  • 单色蓝
  • 较差

一个细思极恐的情节:片尾袭医未遂者对医生说“我那天本来想杀死你的,但是他(男主角)让我知道了你是一个好医生。”那么,假如当时没有突发意外,医生没有来得及为自己辩护,在医院里最先倒下的就是他了。袭医行为本身就是犯罪,让一个犯罪者若无其事出现在片尾合适吗?

35分钟前
  • Kira
  • 还行

我们普通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为什么总有些人要踩在我们头上呢?最后一段写信的独白给我整破防了,哭得停不下来!肖央的演技真的很可!

36分钟前
  • 力荐

最后文咏珊是要一个人还200万高利贷吗???

40分钟前
  • 甪里
  • 还行

陈思诚真的掌握了“民粹”的最佳玩法。虽然我拍得差,但是我能保证票房。这种破电影,今天能八千万票房,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45分钟前
  • 马二
  • 还行

成年人的心脏不能移植给小孩!不适配!不适配!不适配!两星半吧!不要再拍3了!

46分钟前
  • 暴暴 蓝
  • 还行

在泰国…每个人都讲着不同口音的中文…xx处长电脑的保密信息…电脑都没密码…乱七八糟的尬…

47分钟前
  • 将在下一个月
  • 较差

中国电影已经把泰国拍成法外之地了。

52分钟前
  • 王食欲
  • 还行

看了场《误杀2》,听后排小姐姐哭了20多分钟!片子牛逼!看完最大感想,现在养个娃已经不是费钱了,还得搭命!万一是二胎,可能小两口都得搭进去。难怪现在年轻人都不结婚生娃了,有钱给自己花不香么??

57分钟前
  • 真味君
  • 推荐

影片介绍:《误杀2》,改编自筷子兄弟歌曲《父亲》,由主唱之一的肖央倾情演出,以及“好爸爸”陈思成微笑监制(两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父爱(两星半)。

58分钟前
  • 青绿的流水
  • 较差

非常老套的故事,强行反转、强行用亲情刷眼泪。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还有就是陈导你不要再搞鬼面具突然吓人一跳那一套了,太幼稚了。

1小时前
  • littletw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