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瑞萨修女

剧情片西班牙2003

主演:奥丽维娅·赫西

导演:FabrizioCosta

播放地址

 剧照

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2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3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4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5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6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3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4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5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6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7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8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19特瑞萨修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24

详细剧情

本片内容跨越了半个世纪,真实而深刻的记述了德蕾莎修女秉持著对上帝的信仰与奉献的精神,发扬人性至善的光辉,超越国界与藩篱,给予数以百万计贫困苦难的人带来希望与尊严慈悲的恻隐之心,无怨无悔的照顾无依无靠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有人关心著他们,她抚慰了苦难人的心,发扬了信、望、爱的至高精神,为那些弃婴、麻疯病人以及比穷人还穷的人们默默付出,鞠躬尽瘁。

 长篇影评

 1 ) 猪猡公园

先说点题外话,今天坐公交,看到前排有一对聋哑情侣,一直用手语诠释着他们之间的爱情密码,时而十指紧扣,时而“耳鬓厮磨”,并不时用鼻音发出轻轻的欢快的笑声——甜蜜蜜的时光就这样在那窄窄的车厢驻留。
这短短的30分钟车程
让我在2006的最后一天
亲眼见识了什么叫
无声胜有声

  如果硬要和电影扯上点联系的话,那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有的人用甜言蜜语,有的人用香车鲜花,有的人只用几个简单的手势。
  就像斯皮尔伯格用辛特勒告诉你应该怎样对待犹太人,而科因用波拉特告诉你不应该怎样对待犹太人。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个近乎恶搞的片名,哈萨克政府花钱请《时代》为自己国家洗白白,而波拉特扮演者科恩开假新闻发布会宣称《时代》那广告是恶邻乌兹别克抹黑自己伟大国家的伎俩。以及群情汹涌下,科恩不得不出面为大家降火,说电影其实是讽刺那些相信他描述的哈萨克斯坦人确实存在的人,他对哈萨克斯坦毫无恶意……这一幕幕的人间喜剧,已经在电影外为《波拉特》点燃了一个重磅笑弹。

  波拉特是谁?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六的电视记者?反犹太人,反同性恋,歧视女性的大男人?对现代礼仪一窍不通肤浅无知的傻瓜?不分场合,胡言乱语的大嘴驴?其实,波拉特谁都不是,他只是一个使尽浑身解数在你的腋窝瘙痒,在把你逗得前仰后合,摇摇欲坠的时候,趁你不注意,拿走你钞票的小偷——你看,那几千万张带有$符号的小纸片在飞舞。

  今年有两部相映成趣的伪记录片,《总统之死》一本正经,拼命让你相信真有那么回事;而《波拉特》反其道而行之,夸张恶搞,令人难以置信。殊途同归的是,它们都让美国佬尴尬难堪了那么一阵子。

  估计美国佬是憋足劲想看乡巴佬的笑话,《波拉特》的开头也没让他们失望:波拉特那个全国排第四的名妓妹妹,会像零零发一样随时拿出个奖杯,那个43岁看起来像63岁显然没有用过SK2的老母亲,镜头下像侏儒一样的母老虎妻子,还有那最精彩的像奔牛一样的奔犹太人节目——看到这里,可以想象美国观众已经在黑暗环境和人群的掩映下放肆坏笑,以为佳境渐入。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短暂的调笑过后,随着拍摄场景移师美国,《波拉特》渐渐让人感觉到那笑里藏刀的锋芒。如果说误会电梯是房间,用坐厕的水洗脸,当街手淫以及和美国人对幽默的讨论中暗藏玄机的“才怪”笑话是开胃小菜的话,接下来的正餐则让美国人的脸上表情有点僵硬了。
  
  波拉特对美国女权主义者的蛮横无理恶俗调戏看似大逆不道,却道出了多少人的隐晦心声?其实,“女权主义者”本身已经是一个歧视性称呼,在这个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权主义”多少显得有点“旁门左道不合时宜”。况且,性别权力的分配筹码一直以来都是握在男人手中,就像发哥在《黄金甲》中的名言一样——不给你的,你不能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有多少人碍于压力嘴上标榜男女平等,心里却不以为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奉行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波拉特用他的恶俗为我们揭开了一块更恶俗的遮羞布。

  接下来对美国政客,同性恋以及反恐主义的揶揄更疯狂,也更搞笑。印象深刻的是在牛仔竞技表演大会前,波拉特与那个毫不知情的倒霉组织者交谈,套出了他希望美国也可以“吊死同性恋”的真实想法。电影上映后,那家伙怒不可歇,控告波拉特扮演者科恩诽谤——当然,他只是众多控告者中的一个。剧情从戏里延伸到戏外,确实妙趣横生。波拉特在牛仔竞技表演大会上对美国反恐主义的忽悠更是让座上的观众手足无措。那首改编“国歌”对大美国主义的嘲弄更是肆无忌惮。我们这些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当然乐得手舞足蹈。

  再接下来就是笑料堆砌的过程,并在这种面部肌肉抽搐运动中继续完成对“文明”的调侃。
  波拉特为AV女星转战加州,寻找“真正的”美国
  会抢镜头的熊
  糟蹋高雅的宴会
  逃离犹太人“魔掌”
  断背山式干架
  狂热的教派崇拜
  把意中人当套中人,抖下“才怪”笑话的包袱
  最让人惊喜的是,结尾大团圆SAY GOODBYE的时候,人群中竟然有那头大笨熊

  当笑到要找喇叭丸医肚子疼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上面貌似深沉的分析和说教其实都是废话一堆。

  就像《辛特勒的名单》让会感动的人感动一样,《波拉特》也只能让会羞愧的人羞愧。深深根植于一个族群中的观念和想法不会因为肤浅的调笑和批揭而有根本性的动摇。历史的衍变和发展所必经的种种不合理,不平等,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美国人对《波拉特》买帐,因为于他们来说,那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笑话,看完回家就洗洗睡。

  这个世界就像凌凌漆口中的猪猡公园一样,我们置身其中,浏览百态人生,颂扬真善美,斥责假丑恶,指点江山,嬉笑怒骂,好不得意。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却成了人家指手划脚,评头品足的人文景观。我们敢说,上面关于哈萨克斯坦,关于美国的“笑话”,就能隔绝于我们的社会?

  在这个公园里,我们总想把自己幻化成置身事外,参透全局的智者。

  悲哀的是,在这个公园里,我们既是看客,又是动物。

  如果你看了《波拉特》后只会嘿嘿坏笑,你没有错,因为至少,你不会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清高的旁观者。

 2 ) 主题与动机有待商榷,手法卑劣

       因为看了大独裁者,觉得很搞笑,所以找到了这部片,看到评论里赞扬的那么多那么好,也就知道这片子并不是单纯的搞笑片,有一定的内涵,所以也从头看到尾。我不得不说,真正让我发笑的没有几处,但是这片子让我非常的不舒服。
       我上豆瓣也不短时间了,但是没有注册。这次我特地注册个号,只为来这里表达一下我的不解,愤怒,和无奈。
       这部片子拍的如此癫狂,争议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豆瓣里也出现了主旋律。我非常讨厌主旋律,但是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并不是所有的主旋律都是要反对的。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味的赞扬。那些说这片子是神作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要以怎样的立场面对哈萨克斯坦的人们?确实,片子狠狠地自嘲了一把,美国人也确实有这个魄力,敢于自己扇自己耳光,但是不要忘了,他在扇自己耳光的时候,用更大的力气在扇哈萨克斯坦。而赞扬这片子的人们,对此视而不见。或许片子目的是反讽,但是手段太卑劣。改用一句老话,这是将对自己的讽刺建立在对别人的侮辱之上。这样一部片子竟然在西方那么火,我也只能有两种解释了。要么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上是敌人,所以侮辱一下大家都挺开心;要么哈萨克斯坦根本连敌人都算不上,只是个贫穷落后的土包子,谁会关心他的自尊?
       美国人这么想也就罢了,可怕的是中国人也这么想。中国可没有美国的国际地位,也没有美国的政治立场。那怎么这么多人在以美国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这就是文化输出。有的评论说,这部片子讽刺了美国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包括了文化,似乎是排斥美国的主流文化输出的,但是你在以美国方式评判这部片子的时候,你已经被美国文化影响的很彻底了。
       再重申一次我的观点,自我嘲讽不是不可以,但是应该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举着批判主流文化的大旗,干的却是侮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这是道德问题,是人品问题。我实在是不清楚为何这么多人对只是着眼于它对美国的讽刺,而没有看到它对别人的伤害。实在是令人费解。
       说实话,世界上有多少人对哈萨克斯坦有了解呢?那只是一个小国,对全球影响有限,恐怕多数人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对他的经济、文化、社会状态一无所知,那么看了本片以后,能说没有影响吗?有人说片子拍的这么夸张,当然没有人认为片中的是真实的哈萨克斯坦。我要说三点:一、(这是前面一篇评论里说的)如果你骂一个人是傻逼,那么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傻逼并不重要,你不能否认你骂人了吧?二、不夸张的说,会有人认为片中的哈萨克斯坦是真实的,很少,但是一定有。三、会有很多人认为影片夸张了,但是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夸张。事实上,关于哈萨克斯坦的真实纪录片不会也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但是作为一个火热、流行、获奖的美国电影,本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当然除了朝鲜这种地方)。可以想象它对哈萨克斯坦国家形象是一种多大的影响。
       豆瓣里不少评论说,这是一部探讨文化差异的电影。我去,你在搞笑吗?你不会真的以为片中的哈萨克斯坦文化值得“探讨”吧?而片中对于哈萨克斯坦的侮辱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尤其是片尾的国歌。我想听听真的哈萨克斯坦的国歌是什么样的,结果在谷歌上一搜,我靠出来的多数是这片子恶搞版的国歌。在人人网优酷网上,好多以“哈萨克斯坦国歌歌词异常牛逼!!!”这种题目传播的视频。2012年在科威特举行的射击比赛上,哈萨克斯坦选手赢得了金牌,然而比赛主办方在颁奖仪式中却播放了本片中的恶搞哈萨克斯坦国歌。看看当年的报道: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1日报道,伦敦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哈萨克斯坦准备参赛的运动员而言,此次的任务不仅是要赢取奖牌,而且还要确保在拿到金牌时举办国为其播放出正确的国歌。我们看来可能觉得很搞笑,但是如果你在google上搜中国国歌,结果出来的都是侮辱中国版本的,你还笑得出来吗?在世界级比赛上赢了冠军,放的是侮辱中国的国歌,你还笑得出来吗?
       站在美国自身的立场上,这片子应该有它这么被赞扬的道理,虽然我并不理解也并不认同。但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本片在根本上有着不可原谅的道德问题。我当然不喜欢和谐主旋律,但是也同样不愿盲目地认为美国的东西就是好的,包括美国自己批判自己的东西。我不知道豆瓣里这么多人一致说本片是神作,有多少人是盲目跟风,有多少人是真觉得它拍出了内涵。但是不要忘了,一个人受人尊敬,让人喜欢的前提是他有起码的道德,知道怎么做人。片子也一样。

 3 ) Borat:嘲讽美国

今年在欧美掀起狂潮的,竟是由英国喜剧演员萨沙·伯龙·科恩(Sacha Baron Cohen)所饰演的虚构的哈萨克斯坦电视主播Borat。在YouTube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许多电视中的搞笑片段。《时代》周刊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赶在电影上映之前探讨Borat笑声之后的意义,似乎值得深谈。

Borat看似是在嘲笑哈萨克斯坦,一个大多数西方人都从未听说过、更遑论到过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似乎是世界上许许多多落后国家的代表,在这里生活条件落后,汽车不靠引擎而靠牛来做动力,女性不被尊重没有性自主,犹太人还在遭受压迫与歧视;这里的人们有着奇怪的口音,还有不寻常的爱好,例如猎狗和在河边晒太阳。难怪连哈萨克斯坦政府都坐不住了,花钱在纽约时报买下整版广告,宣传自己国家的正面形象。

然而Borat是为了嘲笑哈萨克斯坦吗?Borat的美国之旅,也许更想嘲讽的,正是今天美国的主流文化。这里的人奉行政治正确,虽为自由的国度,说话却要小心谨慎,避免得罪各种少数族群;然而在这种谨慎的外表却只能掩盖而无法消除种族的隔阂,社会的分裂。没有一个美国人敢公开喊出反犹太人的口号,但反犹的情绪并没有消失,一旦一个(装作)不懂社会潜规则的哈萨克斯坦人公开亮出“杀死所有犹太人”的立场,却会有人跟着响应(当然,Cohen自己也有犹太血统)。另一方面,这种害怕刺伤他人的掩饰有时又是如此的可笑,以至于人们都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无论Borat做出如何疯狂的举动,都很少有人会怀疑这一切根本就是一场闹剧——这也许部分应归咎于美国大众对不同文化了解的缺乏;正因为不了解哈萨克斯坦,才不敢戳破皇帝新衣的儿戏。

Borat的好笑,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在于他的不自我设限,任何敏感的话题,从女权主义到种族主义到正面评论他人的容貌和穿着,都可以被当作笑料,也让观众在笑声中,尝到一丝无奈的讽刺。

 4 ) 我很激动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涵养,统统是人类定义之下的屎尿屁。
    哈萨克斯坦其实只是个马甲,关键在于美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象征着当代文明的最高点,公民涵养也是无可厚非的No.1
       波拉特象征着纯朴直爽,象征着谦虚好学,象征着忠贞不渝。
    波拉特因为认为女人没有权利对性进行选择,被陪驾说教一番,可后来遇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证明谁不渴望有个女人作为奴隶,是啊谁不渴望啊。
    波拉特对恐怖分子毫无保留的痛恨支持着美国的反恐战争恰恰描述出美国在这个问题处理上的手腕化,目的化,把为民除坏做成了蓄意破坏,再通过马歇尔计划二代满足美国贪婪的胃口。
    对于同性恋的话题,从事后那个牛仔经理的上诉更揭露了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行为准则,虚伪!!
    波拉特讲究干净,他洗脸,洗衣服,只是不懂得如何冲马桶。当他捧着那口袋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颗“不要乱来,不要把别人家弄脏,要按这家主人的方式处理,我要学习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方式”的谦虚谨慎好学的心态,只是被那些“高贵”的人们,认为恶心。其实放眼美国这几年在各个战场上的作为,哪不是脱了裤子拉,穿上裤子走啊。
    别看他满嘴世俗眼里的污言秽语,其实他很专一的,他虽然对Pamela Anderson一见钟情,可他也害怕自己的老婆会把自己的小弟弟咔嚓。当他听说老婆死之后才又非常之勇敢的为爱付出。虽然他的爱过于放肆,过于幻想,过于泛滥但也总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绅士”们要对爱情更懂得正视吧。
    他的行为种种好笑,只不过人类站在所谓的高处,如果把看做一面镜子,就会发现被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言不由衷,是自己的表里不一,是自己的贪得无厌,是自己的朝三暮四,是自己的以貌取人。
     所以我崇拜波拉特,我希望回归那片纯朴,那片自在,那片不用遮掩的嬉笑怒骂。
    所以我拒绝文明拒绝文化拒绝涵养,因为那只是脆弱自傲的人类用来伪装自己的屎尿屁

 5 ) 听说在美国很火,但是我实在接受不了里面的油墨

波拉特大叔就是个无法理喻的怪胎~

当然,美国人的确是在自嘲~

我相信他也无意丑化哈萨克斯坦~

但是我实在无法看下去~

完全的屎尿屁笑话~

如果能适应这个丝带儿,也许能看出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我道貌岸然惯了,所以还是接受不良。。。

 6 ) 布拉德皮特:为了人道主义援助哈萨克斯坦传播美国文化

  《波拉特》是如此邪恶的一部电影,充满了恶趣味和低俗的“屎尿屁”笑料。可以轻而易举激起无数人的咒骂,民族主义者正义凛然的为犹太人,吉普赛人愤愤不平;国际主义者痛斥美帝主义蓄意抹黑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形象;人道主义者为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冲锋陷阵。评论里甚至有些人感同身受的说:“我是哈萨克族的人,我的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波拉特》赢了,认真你就输了。殊不知男猪脚科恩本人就是犹太人,目前情绪稳定。

  《波拉特》是伪纪录片的形式,当然片中的哈萨克斯塔是个“乌有之乡”,那个全国第六的主持人也是不存在的,甚至那口音浓重的哈萨克斯坦语其实是伊朗话。萨沙·伯龙·科恩实际上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如果放到国内,应该待遇和宋祖德差不多,万人唾骂的情形可以想象。不过片中跟萨沙·伯龙·科恩对戏的美国民众全都蒙在鼓里,甚至电影公映后,很多人提起诉讼。比如牛仔大会的那个经理,在种族主义情绪泛滥的德州,“波拉特”结结实实的扇了他们一个大嘴巴,不知道原告的诉讼词是什么,是恶意诽谤还是侵犯隐私。

  “波拉特”告别乡老,带着母鸡在美国横冲直撞,当街拉人亲嘴,SY,在运河里洗内裤,马桶里洗脸,向艳星求婚……看起来像是港产“无厘头”电影里作贱自己取悦观众,可是笑了过后都不怎么是滋味儿:这孙子指桑骂槐呢吧?所有人都巴望着波拉特自取其辱,无地自容。结果他却荣归故里,给相亲们讲述着他抽老美大嘴巴的故事,专抽高高在上,专抽自以为是,专抽优越感。

  美国人无时不刻的对外进行着文化输出,好莱坞,格莱美,普利策,反恐,人权……在他们眼里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天经地义。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多后,也好不到哪去。如果波特拉为了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中国文化,却拿饺子喂狗,估计爱国人士早就群起攻之,抵制哈萨克斯坦了。波特拉这号人,放哪都不招人待见。在美国那就是人道主义救了他,在中国就是和谐社会救了他。但没人会觉得这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他们眼里,波特拉以及他的哈萨克斯坦压根就没有文化。互相指责文化入侵,文化冲突只是先进文明的事。

  李白酒醉金銮殿,命大太监高力士提鞋。那是作为文化潮流的先锋为体制所宽容,甚至是推崇,意为放荡不羁。但如果李白到了蒙古大汗的帐篷里,还是学乖点练练骑马打架吧,练好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睡羊膳味的姑娘。练不好嘴皮子就会被割下来烤着吃。但李白到那里都是没有恶意的,有恶意的是不同的文明之间。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定义都是由胜者书写的,历史上所谓的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入侵不是一次两次,中有天朝上邦被部落蛮夷的蹂躏,西有挥舞在欧洲大陆的“上帝之鞭”。不提文明发展,单从民族性来说。游牧民族善骑猎,以骑兵攻城见长;中原民族善农耕,以步兵筑城见长。二者归一,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五胡乱华时期,胡夏赫连勃勃建统万城,巡工时命工匠用铁锥凿墙,不能钉入一寸,该工匠死。能钉入一寸,筑城工匠死。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很有意思,都各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极具优越感。拿国骂来做例子,中国人喜欢到处X别人妈,辈分上了一个台阶,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如果X到美国人头上,他们就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你们的人身自由,美国人在《美国派》《六人行》……里边都拿过好友的老妈做幻想对象。美国人喜欢直接的对立关系,比如f**k you,或者对方的切身L伦行为,比如:motherf**ker。所以中美交流一个很美好的模式就是,美国人的大侄子去招惹北京姑娘,得到回应:X你大爷。美国人含泪,孩子终于懂事了;中国人去招惹美国姑娘,得到回应:f**k you,中国人含泪,却之不恭。

  所以不必嘲讽波拉特,因为波拉特也在嘲讽着对方。因为这是波拉特们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和优越感。如果布拉德皮特有朝一日为了人道主义援助哈萨克斯坦传播美国文化。波拉特的贫民窟也会对他嗤之以鼻:你长得这么帅,妹妹肯定也漂亮可人,你为什么不娶她而是找了个大嘴叉子的浪荡妇?你媳妇一个老娘们家家的,不好好在家洗衣做饭奶孩子,全世界的到处跑丢哪门子人?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规矩,第一次来就两手空空,用你媳妇的奶做的奶酪呢?

 短评

萨莎·拜伦·科恩说: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想拍些我这类人喜欢看的东西,而我恰好就喜欢看些变态的东西。我想我也是他那类人。

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拜伦科恩远远不止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政治行动者。

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太粗俗了

13分钟前
  • dotann
  • 还行

我心中最好的喜剧之一

15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比独裁者更有风格,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前者

1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贱过了底线后,竟然无法收拾。用了3天看完,一直没有找到高潮点。即便笑点密集……

22分钟前
  • ZeonGin Sou
  • 推荐

胖朋友不辞而别后Borat一个人坐在车厢里的那番话竟让我觉得有点儿伤心。

2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太贱了……肆无忌惮地在“喜剧/闹剧”中呈现偏见,唔,它的畅销说明了这些偏见的根深蒂固。anyway,科恩的演技还真是到位呢。此后的《布鲁诺》更是如此,虽说好莱坞是被Gay和犹太人把持的,却也容得科恩如此嘲弄。当然另一个角度看,科恩调戏的却是所谓“政治正确”,吐槽至此当属极品

2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纯恶搞,就跟小独立导演搞的小B级似的,里面出现流浪者之歌的原声片断,嘿嘿,吉普赛。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典型的英式幽默,讽刺一切,恶搞一切,意淫世界。

3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don't like it. too crude.

35分钟前
  • Jean
  • 还行

好看是好看,很多地方笑的半死,但是太屎尿屁了点,易引发不适……(那段国歌亮了)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其实就置身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中

3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尴尬癌患者谨慎食用!!!分分钟让你原地爆炸!!!

40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还行

说它是喜剧的人,只看懂四分之一,说它是悲剧的人,只看懂二分之一。说它恶搞的,只能说明没看懂。

43分钟前
  • 找钱人
  • 力荐

窝巢,继续碉堡了!看到两人在床上打架那段实在忍不了了,超我底线啊!不过这种记录形式很有味道, 萨莎·拜伦·科恩太牛逼了!

4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毫无节操下限可言的伪纪录片式屎尿屁喜剧。让我从头乐到尾。比《独裁者》犀利重口一百倍!拍摄方式近似于偷拍,除主角外大部分被拍摄者并不知道是在拍电影,真把主角当成外国人。剧组甚至接到了90多次报警,并被拍摄者起诉。实在佩服他们的胆量啊!指桑骂槐反讽美国文化真是刀刀见血。不忍直视的神作!

49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剧情太搞笑,居然都笑到掉眼泪~

54分钟前
  • taki zhang
  • 还行

Borat并不疯狂...疯狂的是这个世界...

57分钟前
  • 某茶君
  • 力荐

恶搞的精髓中,还能再增强些力度么?其实此片的深度可以更高些的,电影技法上已经很成功了

1小时前
  • 文泽尔
  • 推荐

无法忍受啊,恶搞哪里还有下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打码都那么没技术含量。。。哈萨克斯坦怎么没把这剧组暗杀啊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