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风云

短剧中国大陆2023

主演:沈无崖,叶轻舞

导演:内详

 剧照

龙都风云 剧照 NO.1龙都风云 剧照 NO.2龙都风云 剧照 NO.3龙都风云 剧照 NO.4龙都风云 剧照 NO.5龙都风云 剧照 NO.6龙都风云 剧照 NO.13龙都风云 剧照 NO.14龙都风云 剧照 NO.15龙都风云 剧照 NO.16龙都风云 剧照 NO.17龙都风云 剧照 NO.18龙都风云 剧照 NO.19龙都风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08:34

详细剧情

五年前沈家养子沈无崖被陷害入狱,五年后成为北境龙城一代战神的沈无崖收到一封家书,爷爷竟然被人害死;沈无崖知道后便急忙前往沈家,路上还吩咐过自己的部下雪狐,这次去沈家他们肯定会刁难,让问天市管地下势力的人一会儿过来。当沈无崖去到灵堂的时候要开棺验尸,说要查明爷爷的死因......

 长篇影评

 1 ) 李修贤和周润发

周润发饰演一个卧底,流氓样子,流里流气,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警察,李修贤在作案的过程中的沉稳,颇有大哥风范,属于里面比较有脑子的,这部电影不像其它片子一样,周润发卖枪比较顺利,被抢匪团伙拉进帮派作案也比较顺利,不像其它片子会抢匪有很多的猜忌,

其中还穿插了周润发的感情,真地是大大咧咧,热情奔放,警察局中周润发上司和其他人吵架,不让周润发做卧底,然后就略过了,周润发的心路历程太快了,以及周润发为了任务还是答应去卖枪,上司的一段话应该会让人很绝望,就像周润发女友等了2个小时,留下了绝望的泪水,

整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是卧底也是人,也可能会掺杂个人感情,周润发最后明明装了2颗子弹,可以在李修贤没有防备时击毙李和开车的,但是他没有,他出去帮忙开了2枪,被打伤了,最后死了,没有感情,也不会最后自己说自己是警察,让李逃走,后半段穿插一些周润发和李产生兄弟情的段落,感觉渲染得不是很好,没有太大感觉。

影片比较讽刺的一点是,抢匪有兄弟义气,李修贤为保周润发对峙老大,而最后被砖拍了的警察不顾线人的生死为了立功,

总之片子很多瑕疵,就当打发时间看看吧。

 2 ) 满载的情怀,遍地的硬伤

单单看演员阵容和剧情简介,就会知道这部《龙虎风云》是《无间道》与《英雄本色》的混合体——那便是专属于八十年代江湖片的快意恩仇和极尽曲折的卧底故事。加上昆汀明确表示《落水狗》的灵感来源于这部电影,周润发也凭借本片打败了《秋天的童话》和《监狱风云》中的自己,斩获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林岭东导演也凭借这部片子获得最佳导演,更为本片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事实上,导演林岭东一直都是港片导演中善于“模糊善恶与身份关系”的一把好手,从这部电影和《监狱风云》其实就能看出这种特点的所在。将犯人、匪徒描写得有情有义而将警察、官方拍得冷血无情或愚笨之极也是香港警匪片(黑帮片)的最大特点之一。
这部电影也的确是情怀满载,单是发哥穿着风衣在街头载歌载舞、不时玩着火柴棍(想起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牙签了吗?)就值回票价,加上发哥与港片中的“警察专业户”、在这部电影中却扮演悍匪的李修贤的江湖兄弟情,与孙越扮演的光叔的惺惺相惜的师徒、叔侄情,而“黑帮专业户”张耀扬在这部电影中也贡献出了一次难得的警察秀,影帝、戏骨的荟萃更增加了《龙虎风云》的精彩度。就更不用提八十年代江湖片动辄枪炮弥漫的恢宏场面了。
不过,这部电影的硬伤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剧本对人物的安排过于脸谱化。不是说让警察变得冷血、让古惑仔变得有情有义就是突破,毕竟八十年代大家都在玩这一套。而本片对人物的塑造的确有些过于模式化了:譬如张耀扬的警察John似乎就是为了“反对孙越(光叔)”而出现的。就算站在他的角度来看,John的每一个决定都非常愚蠢——从跟踪高秋、到反对老前辈,从撤掉特警队、到最后火拼前那么恰好地在匪徒出现之前睡去,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推进剧情,却不符合人性——还有John的手下,在得知高秋是卧底后,仍然将他丢在雨中让他活活受罪,实在找不出这样做的动机究竟如何。而高秋的女友,也似乎只是为了增添这个英雄人物的悲情色彩而出现的,她似乎完全不晓得男友的真实身份——好吧,姑且相信高秋对女友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职业。那么凭曹先生的一通电话让其他女子找高秋出来,就能让高秋女友对自己的爱人怀疑并跟随其他男人——这花瓶的特点,会不会太过明显了呢?
其次,剧情设置有漏洞。虽然《无间道》里的陈永仁(梁朝伟)也一直抱怨做卧底的痛苦,但伟仔毕竟只是口头上说一说,真的接到任务时还是义无返顾。但发哥在《龙虎风云》中,已经明确呈递了辞职信,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想做了。但光叔居然将辞职信扣了下来——请问,这合适吗?而影片中光叔、John共同的上司周警司,在得知高秋的真实身份后,仍然对John折磨高秋的行径放之任之,将高秋这名警务人员的性命视作儿戏、在光叔调查得好好的时候忽然安插John进去添乱,甚至授意John撤掉一部分精力以免“浪费纳税人的钱”——这种智商,究竟是如何做到警司的?
最后要说的,是本片的最大闪光点上的不足,也就是对身份、善恶的模糊。《英雄本色》中,张国荣扮演的宋子杰是个头脑简单、满腔热血却老是添乱的年轻警察,而周润发扮演得Mark哥却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坚忍而重情。这种设置似乎成了八十年代香港警匪片的“标准配置”,但本片中,从匪帮首次抢劫开始,警察便表现出了懦弱、无能、内斗,匪徒则表现出了勇猛、果敢、有义气,李修贤戴上墨镜拉起衣领更是帅到爆棚,反观张耀扬的警察却让观众恶心。但这种设置却没有充分的说服力——为什么,警察不是为难同事、就是被匪徒打到溃不成军?甚至到最后,对付四五个歹徒几乎把香港皇家警察的所有人马全都拉了出来,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评价这部电影时,我只能说:满载情怀,硬伤遍地。不过,现在的香港,若能出一部再多硬伤的片子,只要情怀未变,我仍能容忍——可惜,现在的港片……

 3 ) 林岭东-“最香港”的香港导演

林岭东-“最香港”的香港导演

记得是几年前在豆瓣看到影友这么说。

2018年尾,贴吧刷到林岭东导演猝死于家中的新闻,还是觉得太突然。

每一个经历过录像带、盗版VCD时代的港片粉都难以忘怀那个时代港片的欣欣向荣。如今的港片似乎已消沉好久,近几年,即便是巨星影后云集的《无双》、《黄金花》都很难在北方广大中小城市看到粤语版。港片的内容题材对很多观众而言也显得单一又缺乏吸引力。

在曾经港片最辉煌的年代,在香港处于一种独特的状态下,港影为我们呈现了主流文化形态下难以窥测的林林总总。僵尸片中富有岭南色彩的鬼怪元素,王家卫电影里的旧上海式小资情调,胡金铨、李翰祥等南下的老北京们带给我们的文人眼中的旧中国故事,在这个传统与现代重装下的南国自由港,我们能看到无数时代变迁中追风逐浪抑或无所适从的艺人们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可以是国仇家恨,可以是每个人无常命运中的喜怒哀乐。

林岭东导演有个做编剧的哥哥林岭南,原籍广东潮州。潮汕地区虽属广东省,但粤东地区同闽南泉漳地区语言文化上的联系密不可分。林姓为闽南大姓,华南地区本为闽粤客多民系交织的社会环境,开埠后的香港也是以华南广东、福建移民占据绝对数量优势。了解这些后,似乎更容易理解我们记忆中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的文化基因。

林岭东的作品中,我尤为喜欢风云三部曲,比起酣畅淋漓广为人知的《监狱风云》,更是对《龙虎风云》、《学校风云》情有独钟。

比起同时期台湾闽南语影视乐题材作品中那种甚至有点悲情意味的草根世界,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也形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70末至90年代,那种富有岭南民系文化底色,又结合当时香港的时代特色的港片造就了港影黄金时代的标识气息。

风云系列中随处可见的80年代工业化建设背景、中英双重语境下的社会形态、香港特色的棚户区街巷、地狭人稠的港口夜生活。故事本质还是处于传统宗族社会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中无所适从的底层人物的挣扎,丛林与文明交织下小人物的悲哀。

天乌落雨的金融港

香港之夜

棚户区与现代建筑共存

爵士乐、舞厅

岭南风俗人情

农耕与海洋文化交织下,东南沿海/闽南潮汕地区的兄弟时强悍刚猛

比起吴宇森那种浪漫富于设计感的男性情谊,林岭东镜头下的兄弟情显于平实甚至琐碎中

老生常谈的落水狗梗

无论演正反派都很“横”的张耀扬

除了这些外,冷调光、警匪边缘人题材、港市街景、动作追逐戏、冷峻基调不仅使得电影具有类型片特征,还具有个人标签。

后来的林岭东电影我看过的并不多,看过的《目露凶光》、《高度戒备》也总觉得缺少以往的点睛处,但永远是在关注香港人的生存境遇。

文章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 宿夜花

 4 ) 林岭东,港魂一缕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单从《七人乐队》的《迷路》去认识2018年就已去世的林岭东,大概会有种无限温和的感觉。

不妨把任达华饰演的归港故人当作是他,一番故地重游,只觉面目全非。皇后戏院没了,中环码头变了,密集的楼、车、人构成的繁华都市景观,与他随即安居的乡野祖屋,那个被相对遮蔽的香港空间,形成巨大反差。

《七人乐队》

不过他在那里,卸下长居英国几十年的习惯,以及与「回归」相关的各种指涉,通过靠近故乡,追溯根源,也通过接纳儿子所代表的香港新文化,倒也能够理解父辈,理解过往,并拥抱「变化」在当下的价值。

三代人的精神互通,是林岭东某种大于亲情的深沉寄托。而儿子林宇轩恰恰在片中饰演儿子,当父子俩的第一次合作成了最后一次,作品忧伤走势中赋予的光明,与其说是戏剧考虑,不如说是温柔嘱咐,一种自己也来不及消化的寄望。

《七人乐队》幕后,林宇轩与父亲林岭东

「迷路」在这个时候,不只是角色在香港街头的具体剧情,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迷茫,一种明明抵达却察觉早已失去的错愕。

林岭东香港人与电影人这两重身份,都在最后的人生岁月里率先经受这种自我质问。

身为香港人,他是在渔村香港仔吹着海风,晒着太阳长大的。家里很穷,七兄弟挤在一起度日,唯独他通过读书逃离宿命的打工路。才成年他就在TVB工作,跟杜琪峰、周润发一起合租,穷归穷,但以迪斯科为代表的都市生活带来最直截了当的快乐。

林岭东与周润发

这与雄性荷尔蒙捆绑的快乐定格在他的青葱时日,成为他频频回望过去时的关键坐标。他追求太太时去了加拿大,兼顾学业与挣钱的日子又累又苦,格外怀念香港和香港代表的快乐,于是他带着萌生的电影理想重返香港。香港有他应时而生的机遇,不过快乐也随着香港与生活的双重繁荣变得不再纯粹。

去哪里找回快乐,找回海风以及海风所代表的淳朴与自在呢?人生的最后光景里,他就常常在马来西亚的沙巴,拖鞋背心拳击裤,蓝天白云花草树,距离变得太快以致于不那么香港的香港,又有了一截距离。喜欢海水盐味却无法在故土闻到的林岭东,对于自己香港人的归属感,产生过迷路的错位。

身为电影人,同样如此。最初对电影萌生热忱时,他在加拿大。带着一种急切归拢香港语境的表达,他踏上归乡与拍片的并轨道路。

《阴阳错》

那时候前路很多,很乱,但都不窄。林岭东从奇幻片《阴阳错》起家,拍过喜剧片(《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动作片(「风云」三部曲)、警匪片(《一触即发》)、惊悚片(《目露凶光》)、科幻片(《复制人》)等等,各有千秋,而票房、口碑的应和,也各有沉浮。

成败得失摆在面前,林岭东也难逃「迷路」境况。那时候的香港格外朝气蓬勃,但朝气蓬勃需要一个度量,比如名利。在1990年成立过制作公司的林岭东自然知道电影口碑与票房之于导演后续发展的牵连,他的「迷路」困境与许多导演一样,是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杀出重围,又如何发扬光大。

早期这些干脆利落甚至不乏鲁莽的电影表达,完全可以定下他老辣、硬核的基调。但他不是那类极其标榜定位,并且钻研至深、奉献一生的导演,而是有适时的灵活性,时而跳出框架,时而重归桎梏,通过考量与平衡来调整表达,转换形式。

《监狱风云》

甚至可以说他终归没有那么世俗,没有揪着身份地位,在不那么喜欢香港的时候,拍不那么喜欢的电影。

所以他后期的「迷路」,与初期又有不同。彼时的黄金时代,要面临收益、口碑与重复自我的考验,但更多时候,又有船小好调头的丰俭由人。

但在他2003年收手后,环境变化异常迅疾。尤其是《谜城》与《冲天火》时期,牵涉的人情关系网更大,乃至林岭东自己都感叹,你要动作,你要帅哥,我可以都给你,但是假如连个人想法和感受这些属于自我的东西都要拿走的话,电影没有拍的必要。

《谜城》

这种困境,同样也是许多导演,尤其是老一辈导演不得不重新适应的所谓法则。而这些法则,又在映衬投资到了,牵扯多了之后,观众很难等到曾经的风云导演,还造得出那种锐意的风云,就算造得出,也不再是时下观众所能感知,甚至深信的。

何况屡屡忍痛离港的林岭东,需要重新适应的不仅是陌生地域、生疏时段与丢荒手艺,还有话语权收缩后的掣肘。有时未必单纯是导演的技法随着年龄衰老,过多声音的指指点点,也会令表达失去曾经的准度与力度,这些在城市印记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尤为珍贵。

所以要从这十年的少数作品去认识或想象林岭东,会有偏差。而要想寻找印象中的林岭东,八九十年代的那个,看起来更是无迹可寻。

不是林岭东变得不像自己了,而是一直在变的林岭东,只被记住林岭东,却没被记住「一直在变」。而他这种变,与香港捆绑得很深。

《七人乐队》幕后

林岭东就跟许多香港导演一样,深爱这片土地,特别是那几十年来不断爬坡然后飞升的香港。不是说远赴好莱坞的电影不值一提,而是要强调,他拍得最好的电影,都与香港直接挂钩。到头来,香港出过这么多自成一派的优质大导演,而与香港牵连极深乃至过深的,林岭东是少数几位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与中期,林岭东的电影就跟许多同行,或说港人那样,看似东敲西打,实则探寻出路。最令人振奋的,是屡败之后,依然有屡战的劲头。

但是《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在八十年代末的相继推出,让林岭东尝到了叫好叫座的甜头。更重要的是,被推高的林岭东,被记住了强烈的现实主义与写实风格,记住了与吴宇森大相径庭的充满社会性反思的暴力美学。

《学校风云》

这里有一个对比,同时段、同题材的吴宇森久负盛名,林岭东几乎背负不上不下,或者上上下下的错判,一个原因在于吴宇森更应时,极具形式感与冲击力的个人风格更新了警察、黑帮、匪徒、兄弟、英雄、侠客的表述,也奠定了形式的张扬与隽永,可以风靡至今。

但是林岭东更偏向于骨子里的爆裂和余震。不只是逆写正面群体,比如《龙虎风云》里匪帮终归比警察有义气,重信念,更犀利的是,他更爱写实地折磨正面人物,从肉体的暴力相对,到精神的精准摧毁,都在细致堆叠,譬如《监狱风云》开头阿耀被女警检查身体的羞辱,就果然只是发轫。

《龙虎风云》

林岭东的凌厉就有一股现实的冷感,于是高潮打造路数,就跟传统警匪、动作类型片截然相反。必须说,这些处理,是我们理应记住的,林岭东追随香港节奏却又精妙错拍的功力。

这种超前到观众未能及时回神的意趣,在上世纪末开始越来越豪泼。尤其是刘青云的介入,从《高度戒备》到《目露凶光》,戒备与凶光的缘由,都有一整个时代作陪。

一条线下来,他的作品甚至能够对应得上全球范畴的反恐思潮,不是一味针砭,而是追根溯源,拨云见月。也就是说,被定义的恶徒,如何舍弃善良准则,走向极端,林岭东仅仅是在展现,然后兴叹,而是同时反映出整个社会表达的不被听见,变革的不被成功,人性的不被共鸣,所有出口都被捂严实了,到底何去何从。

《目露凶光》

世道、市场还有非常重要的味道,都在变动,林岭东一面勃然大怒,一面意兴阑珊。如果说《目露凶光》让他深切怀疑过自我,那2001年拍摄的《追踪梦里人》在两年后被他人改成《奇逢敌手》放映,就让他重燃《学校风云》被删改36处的厌憎,自此封镜多年。

与此同时,他也不再像早期那样粗豪莽撞,以一种男性年轻个体的身份去呼应香港开拓期的上升态势,而是渐渐地,人生跟电影都多了家庭的概念,妻子、儿子是在软化,也是多元的植入,此后更多人情驳杂穿插,他的电影更是多了些自觉必须加插的内容。

好比说中年之后,他对现实苍凉有更深感知,由是纳入了更多生老病死的慨叹,更多失去,更多介怀,更多内蕴的温柔。归来后的《谜城》,要说金钱,即此时的环境,尔后的《冲天火》,要讲大爱,即此前的心境。电影确实不怎么好,但是他所坚持输送的这些观点,有自身的美好以及悲戚。

《冲天火》

回想他自我流放的大段岁月,是人对环境的某种不适、失望,也是香港与旧香港或者说黄金时期香港的背离。这与当年他几度游走好莱坞又重回香港的情况,早已不同。后者是有支柱,有托底的,但前者已经没有了。

即便如此,从《龙虎风云》,到《高度戒备》,再到《谜城》,林岭东的一个想法,还是希望能够把香港这座城市,尽可能地多记录一些。

《高度戒备》

同样如此的《迷路》里有一句,「比香港更好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我对家乡的这份感情。」在香港即将迎来又一次大转变之际逝世,使得这位在最后十几年坚持要当人生男主角的电影人,增加许多唏嘘。

(《七人乐队》相关文章→香港电影的顶级盛宴,还是不管饱

 5 ) 从<龙虎风云>到<无间道>,那些黑色不再明亮

   《龙虎风云》是一部多么可爱的电影啊!重温过后我不禁感慨到。承然这是一部很暴力很黑色的片子。但那种干净又直接的暴力,明亮且耀眼的黑色却是我们久违的。影片构架了一个义气为重的世界,什么是义气?说白了就是兼爱,遵从自己的内心处世。这种人生哲学可以追溯到墨子时代。墨子的理论讲求兼爱,就是说爱是不分阶级的大家在一起就都是兄弟姐妹,平等互助其乐融融。与之不同的孔孟之道则讲求遵从社会准则处世,就是说爱也是要分阶级的一定要立场坚定与道不同者划清界限。可是一个人活在世上要真的作到爱憎分明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世界本就是模糊不清的。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就选择了义气。遵从内心,抛开规则。作为警队卧底的高秋这样做了,为了保护救过自己一命的虎哥而挨了致命一枪。虎哥也为了保护这个新的“小弟”举枪对准自己的老大。最后兄弟二人打破界限惺惺相惜产生了伟大的友谊。这样的情节必定激起所有男人的义气情结击掌称快。有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被迫地混乱了。高秋和阿虎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乐于接受并为之感动。
   在这部讲述卧底故事的伟大电影诞生15年后,另一部相同题材且同样被奉为经典的《无间道》横空出世。与《龙虎风云》相比,〈无间道〉从故事到制作都显得更为精致。但看过之后我们感到的只是沉重甚至是绝望。在这个无间世界里作为正义化身的警察从未动摇自己的立场,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成了陈永仁的行为准则。为了对应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可以参加覆灭自己家族的行动。最后却倒在了一个想做好人的反面角色手里。你是警察,可谁知道?传统意义上的贼的形象也被颠覆。刘健明不能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为了做“好人”可以假戏真做,可以杀死自己的大哥和兄弟。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剥去所谓“社会角色”的外衣后纯粹人性的碰撞交锋。陈坚守着被外界赋予的价值标准,刘则一心想融入这一价值标准已达到认同。悲哀的是陈和刘最终迷失在坚守和转变的无间世界里。
    同为香港黑帮电影,表达的内容从直接到混乱,从温情到绝望。只是因为导演风格不同的原因吗?我们拿同一位导演的作品来比较,也可以看到相同的现象。如老杜的〈枪火〉和〈神探〉。那个无论做贼还是做卧底都意气风发的年代早已不在,发哥那么洒脱大气的形象我们恐怕只能从老电影中去怀念了。如今有的是内心更加混乱复杂的贼和警察。他们有着一如伟仔在文艺片中迷茫忧郁的眼神。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我们不得而知,正如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从未那么得心应手,也从未这般手足无措。
    

 6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果阿秋和阿虎不是在黑道结缘,而是在某个微醺的酒馆,阿秋仍然拿出钱包指着自己女朋友的照片说“这我女朋友,靓吧”。可就是极富戏剧性的一正一邪的对立,卧底没有回头路,犯罪没有回头路,命运的变幻莫测,最后的“啊秋”令人惋惜,阿秋拿着爱人的照片离去,她的爱人可能会一直等待着阿秋,也可能会恨他的不辞而别。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李修贤

 短评

30出头的小马哥~那身行头简直了!张耀扬演过多少欠揍角儿啊……

6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虽然林岭东常以写实风格被视为风格化、写意的吴宇森的反题,但这部片从很多方面都启发了《喋血双雄》。林岭东作品中充满了对警察/国家机器作为至高暴力的悲愤凝视,这一暴力在《监狱风云》和《龙虎风云》中都构成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点也与中后期的银河想通。

10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李修賢跟周潤發的男性情誼是全片核心,以比較高的標準來看,說服力沒有很足,導致末段有點突兀。性格謹慎、見多識廣的李,為何那麼信任周呢?似乎也沒有逐漸信任的鋪敘?墳場戲提供的「英雄惜英雄」、玩樂過程的男孩行徑,都無法完全說明。

14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竟然在一向粗放的香港电影环境中加入了一段那么细腻、正邪难辨的人物关系,惊喜。

17分钟前
  • 花地
  • 还行

即使抛开卧底道德困境所造成角色优势,高飞也要比英雄本色的小马强在一点:有情。不是兄弟情义,而是两性情感。但从表演风格上看,周润发起伏剧烈的外放演法是否搭配林岭东市井地气,尚在两说。比如酒吧怒怼富家公子、与吴家丽浴室激情两场戏,特别是后者的粗鄙嬉闹,固然充分展现了发哥的个人魅力与表演跨度,但问题一个不堪忍受萌生去意的基层卧底的性格有必要塑造的如此谐趣盎然让人隐隐看到了八星报喜大丈夫日记吗?夸张渲染,始终是港影特色,但此处恰恰需要内敛和心理。对比之下,吴宇森干脆砍掉情事集中表“义”的角塑策略,或许更能达成与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1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间谍片的鼻祖。小时候就知道他叫高秋,兄弟情义,轰轰烈烈。卧底上升到兄弟情节在这里成为一种经典演绎,风格上是炽热而鼓动性的,直到《无间道》以后才改变 。7.8

2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周润发饰演的风流混蛋真是一绝,橄榄绿风衣翻白毛搭蓝围巾,衔牙签坏笑,在街上攀爬追打,让一个生不如死的鬼角色生出王者气概。

2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背部全裸的發哥, 性感之極的吳家麗, 最囂張的張耀揚, 義薄雲天的李修賢, 戲院看2次, 地鐵大滑梯滑下去現在誰做得??

26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高秋指着照片对光叔说:这是我女朋友,是个大学生,不抽烟不喝酒,还会烧几手好菜。实际上阿红是个陪酒女,烟酒不离手。所谓的不抽烟不喝酒只是高秋对于女朋友的美好幻想,也是对于自己卧底身份的美好幻想

2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新艺城】唉~卧底人生最苦逼。结尾最后的镜头冰冷得瘆人。(音乐:泰迪罗宾。张耀扬即使演警察都叫人切齿啊!好演员!

2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百老汇香港影展】警察、卧底、犯罪,香港警匪片不变的元素。一面是懦弱老侦探与恶狠新警官善中有恶,一面是卧底与罪犯的假戏真情。玩世不恭亦追求真爱,杀人抢劫也拥有常人情感。周润发表演拿捏自如不过不失,几场耍机灵的戏的俏皮劲恰到好处。吴家丽无声落泪的镜头很动人。孙越没太发挥,倒是奠定了张耀扬的经典恶人形象。差强人意,尚可一看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周润发的角色就是奔影帝写的嘛,内外兼顾,又令人惋惜。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昨天惊闻林岭东去世,今天补龙虎风云,现在看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但是这可是30年前的电影啊,香港那个时代很喜欢讲兄弟情,李修贤少有的演了个反派,年轻的发哥真的帅。新艺城出品,麦嘉监制,没想到泰迪罗宾还会作曲,很有才啊。昆汀的落水狗对这部电影参考了很多。7分

32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还行

三星半。亮点一,李修贤和周润发角色互换,警匪身份对换。亮点二,李修贤和周润发一如既往的基。那一声秋……真是基入骨髓啊……

36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剧情太松散而且兄弟情谊刻画的太过单薄以至于本该是个相当凄惨的结局结果却煽情失败,怪不得当年没火。如果剪的更紧凑,动作更火爆可能会成为经典片吧,当然如果这样拍的话就是吴宇森而不是林岭东啦。

37分钟前
  • Don't Panic!
  • 还行

第一次看《龍虎風雲》只知道看周潤發帥,如今再看多了很多感觸。這部戲細節好看過大綱,整部戲美術很出色,泛著冷冽的藍,結合殘酷與浪漫。林嶺東拍勻港九新界,從工業大廈到繁華鬧市再到殖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符號,這些元素頻繁出現但又不覺刻意,(尖東夜景幾乎已成異星之景)。當然還有好戲的孫越,他的表演是影帝級。林對「散場」和「完結」的拍攝是他的master touch. 比如警車爆炸匪徒離開之後一群人怎麼拿著滅火器去滅火,比如在鬧市殺完人後在攤檔的塑料布上擦手抹刀,看似只不過roll多了一分鐘半分鐘,實則自有節奏和視野。場景和事件是重要的戲劇元素之餘,它們與牽扯其中的人有活生生的關聯,這些細節讓電影中的城市活著,也讓攝影機之後的人長此活下去。

42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有点囧;李修贤演打劫悍匪,阳光正气的发哥演卧底混混,黄光亮演盯着发哥的警察,只有张耀扬没变、刘江没变,何家驹没变

46分钟前
  • boks
  • 还行

《落水狗》的原型啊!难怪昆汀会喜欢,港片这种浮夸的肾上腺素刺激方法,别个地方的人大概学不来。所以张耀扬就算横了大半部片子还是免不了挨砖咯?[doge]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张耀扬演警,李修贤演匪,光这点就够新鲜了。优点还是玩命拍动作,发哥穿着大马靴满城狂奔,警匪枪战把房子打成筛子,爽;众生亦正亦邪,警匪兄弟情深,人物都很丰满。有发哥背面全裸哦。金像导演、男主

5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周润发卧底扮混混,李修贤演绎生涯第一次演悍匪,张耀扬却演了警察。泰迪罗宾做的音乐,林岭东的“风云系列”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史上传奇之作。7年以后,昆汀塔伦蒂诺把这个改编成了《落水狗》;15年以后,《无间道》受此启发诞生了。。。

52分钟前
  • lcs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