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王

短剧大陆2023

主演:刘漠,邓梦婷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狱王 剧照 NO.1狱王 剧照 NO.2狱王 剧照 NO.3狱王 剧照 NO.4狱王 剧照 NO.5狱王 剧照 NO.6狱王 剧照 NO.13狱王 剧照 NO.14狱王 剧照 NO.15狱王 剧照 NO.16狱王 剧照 NO.17狱王 剧照 NO.18狱王 剧照 NO.19狱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21:33

详细剧情

妈,你还愿意见到我这个犯过罪的不孝子吗。 哎,小漠你回来了。王姨,是,刚出来。出来就好,这三年你妈天天的惦记你,遇到这种事情,媳妇出轨不怪你,谁遇到这事都会冲动,这四年你妈过得苦呀,你打的那个人可是曾家的大少爷呀,曾家啊,可是咱们洛川有名的豪门家族呀,你把他打了,被关进了三年不说,还要让你妈赔一百万的医药费,不给钱天天有人过来闹事,欺负你妈,这事你妈都不敢告诉你。什么,这群混蛋。你赶快回去看看你妈吧。 是光头哥吗,你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让我再去找点瓶子卖了,就能凑够一千块钱还给你了。妈,不孝子刘漠回来了。小漠,小漠你回来了啊。我对不起你。回来真好,你还没吃饭吧, 我这就赶快去买点肉,买点饺子馅,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饺子啊。妈,我不饿,咱们先进去。

 长篇影评

 1 ) 存在主义的后英雄传说

                        1
      苏珊桑塔格说拒绝阐释——现象主义的解释学不过是和假想的作者换位思考,结构主义的阐释方法也不过是重新摆布现象以套用上一个万能模版——对隐喻的结构性解释往往成了另一个隐喻。但她呼唤的艺术色情学最终也没有成为主流,站在“新感受力”立场的评论家也往往失之自说自话。

       的确,像她说的那样,对与某些文艺作品的确没必要阐释,或者没有办法阐释。前者是那种形式上乏于创造,内容上又贫于想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象氮气一样,充斥我们周围大部分空间,但是吸进去又被原样放出来。后一种作品是那种其内生言语结构已经脱离所有的社会语言,一种很纯粹的私人艺术。这种作品就象纯氧,有价值,却不能直接用于呼吸。

       但是,文艺评论者这个寄生的物种并没有灭亡(不但如此,由于生存环境日益改善,他们的队伍正不断的壮大),因为还有一些介乎之前两者之间的东西供他们呼吸,以便放出些废气给喜欢那种味道的人闻。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为了说明下面所要写的评论(放的废气)即不是过度阐释,也不是毫无意义。因为有些作品本身就明显是在阐释,对这样的作品的任何评论便都是合法的了。

       我要评论的是《逃狱三王》,它便是题目中的那个存在主义的后神话故事。

2

       这里“后-”指得是在“前-”的语境下对“前-”的否定,或另一种可能的探讨。像后现代是反现代的,后结构是反结构的,后殖民是反殖民的一样,后英雄传说,是反“前英雄传说”的。那个英雄传说就是奥德修斯的传说。

       后英雄就是埃弗瑞特(克鲁尼的角色,全名尤利西斯·埃弗瑞特·麦克吉尔,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后英雄的故事还是那个归乡和夺妻故事。只是科恩把其中那些被(旧)道德标榜的高尚品质重新打上了荒谬和伪善的标签。

       这种玩世的态度,我们可以在科恩的全部影片中看到。如果片子里有个玩世的角色,那一定是在反衬其他被世玩的人的可悲;如果片子里一个玩世的角色都没有,那科恩就用玩世的态度调侃所有人——这样的导演,我们说他们“蔫儿坏蔫儿坏的”。

3

       影片开始的部分,三个逃狱的人,碰上了一个土的,黑的,老的,瞎的巡路工人(弗里德曼饰),这个人预言了他们日后的经历,最后我们知道全部应谶了。不要以为弗里德曼总演上帝,在这里演的就又是被神化了的角色了。以《奥德修斯》名垂千古的荷马其实是个盲人民谣歌手,所以这里的老巡路工也许不过是暗指荷马,这样影片就加入了传说的色彩,之后发生的那些现代意义上的不真实的故事也就有了成为合理的可能。

       出于那种在西方艺术中流行的后殖民主义心态,西方人的影片中大善的和大英雄的角色往往是个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而白人成了很明确的中产阶级的代表。中产阶级是什么人?大概就是世俗的空虚的芸芸中年白领罢——我叫他们活死人。看看影片中其他两个逃犯:在一个晚上,篝火旁,埃弗瑞特问他们分了赃有什么打算,皮特说他要到西部开一餐厅,招待的都是大人物,他穿一西装装大爷,吃饭不给钱,迪摩说要把钱砸到银行贷款部经理的脸上,赎回自己的农场。好笑吗?看看他俩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表情(那是导演在开玩笑的表情)。我们知道那笔钱不过是埃弗瑞特给他们画的饼,描述的梅子之后,你小小的悲从中来了罢。

        还有一次,他们看到一场宗教受洗的仪式(在当时社会那应该是一个异教)。皮特和迪摩跑过去,呛了满鼻子水后,他们信誓旦旦地觉得自己获赎了。这就是他们的道德感的来源,福柯说,有罪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被上帝拯救的可能——去犯罪是因为可以被拯救。商人向佛祖求财,官员向佛祖求权——信仰是满足人们罪恶欲望的手段。善男信女们啊,伪善的男人和迷信的女人啊。

4

       英雄当然不能这样。奥德修斯是与迷信和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爱情是他的伟大动力,女人是他的强力意志。他为自己设立道德标准,奥德修斯说我就爱钱怎么着罢。当然影片里埃弗瑞特的私欲不是表现在对钱渴求上,而是一丝不苟的发型,和##牌的发油。这让我想到《发胶》。那个片子的时代背景也差不多是那段大众传媒刚刚兴起,发胶和做作的发型不加掩饰地流行的时代。英雄们终归是时代中人,流行中人,他们击不跨集体狭隘的价值观。埃弗瑞特对发油的忠贞,就是当代社会一切以消费为目标的人类生产活动背后的荒谬感。科恩在解释这种荒谬感,越荒谬就越存在——这就是题目中的存在主义在影片里的体现。

        荒谬的还不只这些。奥德修斯施计夺回了依然爱着他的妻子。埃弗瑞特也施计夺回了妻子。但是妻子要的只是埃弗瑞特的制造的大泡沫。支持他克服一路上苦难的婚姻,不过是他给自己画的饼。想想,如果在荷马的故事里奥德修斯的妻子也是那样的一个势利的女人,可能后来的希腊哲学家也会发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的感叹了。

       当看到我们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原来是那么不可靠,荒谬感就产生了。越荒谬就越存在。

5

       埃弗瑞特也在那荒谬中,所以他不是个玩世的人,他被世玩着。那影片里有没有玩世的人呢?有的,是两个让我觉得极嗨的角色。玩世的总能让我嗨。

       尼尔森是个抢银行的人,但是他要的不是钱。钱对于人类来说不过是为了消费,然后交换快感(所以鲍德里亚把人类赚钱的劳动比作卖淫与嫖娼)。所以求财的人是荒谬的,尼尔森其实是在大声说出这样的道理。他要的就是快感,他得到了,直接地,爱谁谁地得到了。因为讨厌动物,他就举枪杀了它们。对,为什么不能杀?动物保护主义者们给我个不能那样地杀动物的理由吧——YOU F**KING 伪善的人。这种玩世的相对道德的享乐的态度,总能让我嗨,真诚地讨厌动物的人总能让我嗨。

       另一个让我嗨的是那个银行里有一句台词的老太婆。“babyface 尼尔森”,她无不嘲讽的评价着劾枪实弹的劫匪(她长的像尼尔森他妈)。这就是她的存在——说自己觉得是那样的话。不是她不怕死,是她知道怕死终归是荒谬的,而做些好玩的事比较真实。这些好玩得很认真的人总能让我觉得嗨。

6

       没了,没有其他玩世的角色了。有的只是活死人,和死活人。他们都是不知道自己有多荒谬的人。渴望权力的候选者是个迎合着选民品味的奴隶,权力—奴隶——荒谬。恶魔独眼巨人是个卖圣经的人——荒谬。

       科恩戳穿了几千年来神话中宗教道德(宗教一样的道德/基督教的道德)的障眼法。古代的善进化成现在的善。现在没有什么是不善的了,只有各种各样的善——80后的善,无产阶级的善,捐1块钱的善,反分裂的善。

       玩世的人当然没有任何教条,科恩当然也不是在说道理。但是他们可以重写《奥德修斯》,我也就可以重写他们。

       对了,卖了自己灵魂的汤米原型是Robert Johnson。

 2 ) 相当搞笑的诚意之作.

  个人认为这是科恩兄弟的游戏之作,所谓"游戏之作"就是在电影中科恩兄弟没有大谈人生的哲理,没有抒发对人性的感慨.只是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据说这部电影是<奥赛罗>现代电影版,但我觉得科恩兄弟也只是借壳生蛋而已,电影情节完全跟莎士比亚的原著的内涵没什么关系.
  大概科恩兄弟是密西西比人.因为导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密西西比的旅行,使我们遍赏密西西比风土人情.(剧中演员所说的英语,就带着浓重的密西西比口音).
  电影充满着对世事的调侃,但这些都仅仅只是调侃(绝不是嘲讽),这也是我认为电影的主题仅仅是搞笑而已的根据所在.
  首先调侃了宗教,一个失明的黑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为三个越狱的主角指出藏宝之路,并告诉三人将来的命运.(以后一一应验.)我认为这只是一次导演对<奥赛罗>的生搬硬套,加一点冷幽默.(上帝是一个普通的黑人农民)
  之后三个主角在逃亡途中,遇到一群唱着美国民谣洗圣浴的虔诚的宗教徒,两位主角在洗浴后被告知已经没有罪孽了.(诸般罪孽,一洗了之?)
  其次,调侃了美国警方.身为逃犯的三个主角,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确告知我们他们犯了什么罪,但从他们言行来看,肯定也只是犯了小偷小摸一类的轻罪.但警察为了追捕他们却不惜使用纵火,色诱,酷刑这些极端做法.
  最后,调侃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不用多说了,看看电影中搞竞选的两方政客的滑稽表现就知道了.)
  电影中的音乐非常精彩和多样化.(黑人布鲁斯,美国民谣,乡村音乐.{密西西比本就是"布鲁斯音乐的摇篮"})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电影中有许多有关美国电影,历史,政治生活方面的东西.不是美国人真的很难看明白.(我承认,这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的观影乐趣.)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电影细节的看法.
  1电影中那个疯狂追捕三位主角的执法官,打扮,言行简直就是<现代启示录>里,要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的那个上校的翻版.
  2电影中那个"娃娃脸尼尔森"在美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后来加入狄林杰帮'(也就是那个在电影中由Johnny Depp扮演的"头号公敌").在狄林杰死后不久被列为"头号公敌",1934年,在与联邦调查局的枪战中被击毙。
  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结构太松散了,松散到你有时感觉到剧情简直不能连贯.(主要在于兄弟两个玩得太过火了.)
  但总得来说,这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一部相当搞笑的诚意之作.
  

 3 ) O Brother, Where Are You?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我文章的标题。结果去射手网搜索字幕的时候发现没有这个电影,仔细看了一下片名,才发现是Art Thou。
我这个人看东西不仔细,小时候考试总是漏做一篇试卷。却很喜欢对这种事情钻牛角尖。Art Thou的出现我自然不会放过。
具体是什么意思我去google了一下,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条目:
Dust thou art, and unto dust shalt thou return.
你本是尘土就该归於尘土。
虽然我最后发现Art Thou的意思其实就是和Are You差不多,只不过是前者年代比较久远罢了,但是这句帅气无敌的句子也够我做MSN签名装深沉一段时间了。
貌似扯远了,回到正题。
这部电影和科恩兄弟的其他片子一样(虽然是Ethan Coen拍的,但是我也暂且将它归为一类吧),每个人的解读都会有不同,往往分析的时候都有自己思想的影子。说来惭愧,我在看完整部电影两次之后都没有把这部电影和小时候粗阅过的奥德赛的一个边角联系起来,直到我上了豆瓣看了各位大大的评价才恍然大悟。可能是里面的歌声太过于动听,以至于将我平时爱钻研小细节的情绪都一并带走了。
如果你喜欢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你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
科恩兄弟在一副略微泛黄的胶片上,用3个史上最可爱的越狱者的视角,在他们旅行的路上刻画了在修建铁路的唱歌囚犯们,盲人铁路工人(可能是有寓意的吧。),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的黑人吉他手,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而每天抢劫犯案的娃娃脸Nelson,不择手段的商人强盗,以及3K党,贩卖面粉发家的州长等等。有些人出场就只一瞬,但是都有理由让人难以忘记。
仿佛就是一部美国30年代的风情画。还是有声的。
那些怀旧的老歌。由轻柔的Big Rock Candy Mountain,直到稍显凄怆的I Am A Man With Constant Sorrow,每当电影的高潮,里面的角色都倾向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收起那或者顽皮的表情,或者严肃的神态,或者残酷的面庞,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美好。就像我每当听到“当我离开我的故乡Kentucky,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将注定继续流浪。”的句子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在腿上打起拍子,跟着电影中稍显邋遢的乔治克鲁尼一起哼唱。
每部科恩兄弟的电影,都仿佛在抒发着一种思绪,这种思绪是隐藏于他们的黑色幽默和正经之下的一个秘密,就像是调侃之余的哀伤,玩笑之余的落寞。Miniapolis的浓雾和那蹩脚的美国乡音,Texas的烈日和那稍显不羁的牛仔强调,Missisipi的流水和那有点旧式的英语。这些都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或许每一部科恩兄弟的电影,也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风情,一群典型淳朴的人,以及一个时代的痕迹。

 4 ) 《否极泰来》

命运这个东西就算在电影里也是如此让人琢磨不透,三个从狱警眼皮底下逃出来的罪犯,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像布满了浓雾的沼泽地——你不知道你迈出的哪一步会让自己被沼泽吞噬。而被吞噬掉的瞬间,你却又会被命运本身救起,看似一下子风平浪静了,未知本身却又在捂着嘴站在你身后偷笑……“科恩兄弟”估计这辈子不会放弃“命运”这个创作“母题”了,他们在电影里不断地向命运发问然后给出各种各样的模糊的解答。我很喜欢电影中的那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她总是更喜欢有前途有资本的男人,又真诚又残酷。科恩兄弟在电影里狠狠地讽刺了一把“美国”的竞选,电影里那些动听的音乐真让人心醉,尤其是那首由三个囚犯一起唱起的歌曲。
           2010年8月9日

 5 ) 上帝之手在哪里

科恩兄弟当然不用过多介绍,才华横溢,古灵精怪,妙趣横生,惊叹连连。

这部电影同样是让人惊叹连连。

乔治克鲁尼帅的过分,电影里依然时刻keep住发型,发油的梗从头到尾,也是电影一大线索,三个臭皮匠的末路狂欢看到人啼笑皆非。

然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公路喜剧,从一开始铁路上的瞎子就开始了上帝之手“宝藏是假的,洪水是真的”,一步步应验着预言,这部电影更多是展现了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众生百态,针砭时弊,尤其对政治对宗教对法律的各种嘲讽。

最最出彩的当然是音乐,这部电影的音乐更是获得了格莱美大奖,确实相当精彩,民谣蓝调美国风,把我们带回20世纪初的美利坚,乡巴佬乐队靠音乐完成了逆袭。

科恩兄弟真的鬼才,克鲁尼真的贼帅

 6 ) 乳牛站在了屋顶上

首先,是关于命运。
影片开始,那个双目失明游荡在铁路上的老头这样说:
“你们在寻找一份宝藏,你们三个被绑在一起,你们会找到宝藏,虽然不是你们要找的那笔。不过首先,你们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艰辛的路,一段充满危险的路。你们会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会看到一只……乳牛,……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段路程有多长。不要害怕遇到挫折。命运已经给了你们回报。虽然路程崎岖,虽然心力交瘁还是要继续走下去。你们就会得到帮助”

而在影片最后,三个人刚刚躲过了死亡的人飘在洪水中,乔治克鲁尼说着:“一切的封建迷信都会被废除我们会看到新的世界”。他们看到了乳牛站在屋顶上……

而结尾处,瞎眼的老人再次出现,依然摇着平板车,在铁路上渐行渐远,奥德修斯把自己的女儿穿成一串经过铁路,就像,三个人刚刚逃狱时绑在一起一样。

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决定与被决定的反复循环中。《奥德赛》原著里英勇的奥德修斯经历的重重苦难看似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实际上他的命运在他逃离巨人岛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在电影里也是一样,每一次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结果其实在片头就已经给出,只是剧中人物还是要拼命地反抗,我们还是要在看的时候揪心地紧张。

如果一切都符合命运,那么反抗是可笑的,紧张更是荒谬。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拿对关于命运的那一张牌。

——————————————————————————————

然后,然后是关于整个古典英雄的解构。在《奥德赛》的故事里,“神样奥德修斯”英勇无谓机智聪明,适合于一切美好的词汇,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他有一个忠贞守节的妻子,他能单枪匹马杀光家里塞得满满的求婚者。
可是这个古希腊的英雄就这样长上了乔治·克鲁尼的脸,他的妻子懂得生活比爱情更重要,他一无是处被自己的妻子说成“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被火车撞死”。这不是描写一个英雄事迹却扎扎实实是一部喜剧。
当英雄不再是英雄的时候,所谓的英雄主义和悲剧精神也可以随着瓦解了。

我一直试图在看电影的时候找《奥德赛》和电影故事的切合点。最后却发现整部电影其实是科恩兄弟的一场游戏,或者说,是一场狂欢。
表面上的奇幻色彩不时被现实幽默地打破。在皮特失踪的那一段,故意营造成三个美人鱼美妙的歌声把皮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我真的以为神话意向终于出现了,原来不过是警方的又一变相卧底。
以神话故事做背景,实际上还是会回到现实。这是因为——科恩兄弟要用现实来玩黑色幽默。

——————————————————————————————

嗯~不能不说的黑色幽默。把《奥德赛》这样一部辉煌的英雄史诗解构怎麽能缺得了黑色幽默~

在三个人的冒险故事之外,还有一条一直存在的副线,就是州长选举。与丹尼老爹的第一次狭路相逢是在广播台外,广播里的丹尼老爹原来是一个满身流油的胖子州长,政客的露面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政治不过是一场美化的骗局。
而最后奥德修斯完成自己英雄形象的方式不是原著中的英勇杀光敌人,而是因为自己政治立场的突然转变,他突然从一个逃犯变成了重掌大权的伯尼老爹的政治顾问,而因此打败了情敌。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在颠覆英雄主义的同时,黑色幽默地模糊而又清晰。

——————————————————————————————

撑起剧情当然少不了人物,科恩兄弟的胖子情结在这里爆发了。之前的电影里胖子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性格。《巴顿芬克》里的查理,《血迷宫》里的咆哮杀手……还有等等等等,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怎么能没有性格诡异的胖子。
可是在这里,胖子太多了~可能是因为本身想营造的狂欢氛围~
丹尼老爹和他的胖儿子还有两个不知所云的帮手整个就是一个胖子的等差数列。
还有始终都在笑的babyface尼尔森。
再加上捏死癞蛤蟆皮特的抢匪和可怕的狱警。
~这么多的胖子就使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场狂欢,每个胖子都有点小怪癖。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他营造出了丰富的人物和从始至终没有被破坏的喜剧氛围。

总之他不是一部闹剧,总之科恩兄弟的小小天才放在里面很可爱,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ps 不能不说的乔治克鲁尼的头油和法网~~~~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小细节~


 短评

科恩兄弟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喜剧方式去解构《奥德赛》,甚至没有合适的喜剧演员,相比之下《大话西游》(有周星驰的)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喜剧中为让观众思考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如果不利用间离效果(该片中的牛等),效果会差很多。很久以前读过《奥德赛》等其古希腊和中世纪诗歌,具体内容全忘了,但那种与生命与未来与“上帝”(我尝试去理解的)的强烈连接,还是能感受到的。走马观花的解构,更像是现代中产阶级心灵上的坐井观天。

3分钟前
  • 柳三行
  • 还行

科恩兄弟半戏谑地宣称[逃狱三王]改编自<奥德赛>,而当年的影评人宣称不明白这场漫游目的为何,太遗憾了,因为它本来就不应有目的。荒诞是新时代喜剧的核心,更是科恩兄弟世界观的基石,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影片能否把这种荒诞传达出来。最终结果让人不能够再满意,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那些富有个性的音乐

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很有意思的片子,三个主角搭的很好,色调和海报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得不说,科恩兄弟很有才,把奥德赛可以用这种形式诠释。另,影片的OST很棒,浓浓的乡村民谣风

8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原声大赞,比较搞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目前为止,科恩兄弟的作品称的上喜欢的只有这一部,音乐用的好,跟电影怀旧温情的基调很搭,三个主角也都很有意思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荒诞得让我很喜欢,配乐也好听。

22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科恩兄弟套用荷马史诗向乡村、布鲁斯和灵歌的致敬,对上帝和灵魂的探讨;但又犯了他们形式感过强的老毛病;罗杰·迪金斯低调而华丽的摄影深得我心,开首的黄色滤镜应用无比抓人 P.S. 这部片子的OST一定是Country粉的心头好。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哈哈哈哈最后剧情真是神逆转,三个哥们儿一个比一个表情帝!太喜欢了!乡巴佬合唱团回归那段真是笑死我了,歌太好听了(《美国哈兰县》里面似乎有类似旋律的民谣)。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部将2进行到底的影片,对《奥德赛》一点儿都不了解,但科恩兄弟的改编完全是颠覆到了极致。我就全当公路喜剧片看的,人物设置都很2很疯狂,仍然有着很强的寓言色彩。歌曲都相当好听,好莱坞一线演员的唱功都如此了得,实在是佩服~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科恩兄弟的作品总是如此独树一帜,荒诞间掺杂着怀旧的调调,加上那一股浓浓的乡村范,这种黑色幽默的确令人着迷。影片原声很赞,三大傻很有趣~

34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挺逗的,有卡通风格,这部电影让我喜欢上了美国乡村音乐!有时候 George Clooney给我一种很像发哥的感觉,都喜欢大奔头,都很帅,很偶男人味的。尤其是都去表演一个偏调皮的角色的时候最像,很有喜感

37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追求刺激的人,没有永远的高潮,前一分钟意气风发,后一分钟郁郁寡欢。非常好听的乡村音乐。

41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好玩、怀旧、可爱

4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太搞了的科恩兄弟,乡巴佬组合,男人的痛,大胡子组合,影院里的那幕低声细语。真的是让人从头笑到尾,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这片子极富西部风格的色调和迪金斯的摄影。原声也是赞!

4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关于推轨盲人老者的身份,有人根据奥德赛模式认为是荷马,也有人依照宗教救赎流程推定为上帝。但哥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俗人入世行走的象征:永远在既定的轨道上,毫无预见性地盲目前行。君不见电影结尾时,连英雄主角都逃不过世俗的羁绊,坠入梦想寄托者——妻子的欲望辩证需求的陷阱中。【9↑】

51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B】科恩兄弟娱乐起来也是够彻底,人物成长为零,不过本来也就是图个好玩儿的东西。克鲁尼前半段表演过于浮夸。

5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对《奥德赛》的解构,在这个故事中,科恩兄弟对美国历史和政治进行了隐喻式的探讨,追寻着美国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众心态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历史性变迁,在这一点上,影片可以被称为一部史诗而当之无愧。把自己灵魂卖给魔鬼的黑人兄弟原型是罗伯特•约翰逊。科恩兄弟总是在他们的电影里恶搞克鲁尼。

59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科恩兄弟最为温柔的一部电影,一头尖牙外露却哼着Country Blues的狮子。乔治克鲁尼三十年代的扮相还有些神似克拉克盖博。在Crossroad遇见Robert Johnson时蓝调乐迷必定会拍手叫好。三K党一场火光夜戏就像马克吐温和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画面瞬间合体,真正的Dear Old Southland。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科恩兄弟写的诗

1小时前
  • 逍遥兽
  • 还行

处处奇观、处处奇迹,非常好看。歌太好听了。这次逃跑的旅程算得上现代奥德赛,最开始铁轨上的盲老头是预言家呀,在前电力时代描绘最后的神迹。

1小时前
  • xī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