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裘德·洛,瑞秋·麦克亚当斯,马克·斯特朗,凯利·蕾莉,威廉·霍普,克里夫·罗素,James A. Stephens,杰佛逊·豪尔,詹姆斯·福克斯,威廉·休斯顿,彼得·迈尔斯,埃迪·马森,布罗娜·加拉赫,汉斯·麦瑟逊,罗伯特·梅耶,杰拉丁妮·詹姆斯

导演:盖·里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2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3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4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5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6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3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4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5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6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7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8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19大侦探福尔摩斯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00:34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大侦探福尔摩斯》:不腐不足以平民愤

我就知道,又会搞成腐女的盛宴,原著里中年愚笨的华生蜀黍成了风流周党的裘德•洛,大脑发达的名侦探成了肌肉发达的钢铁侠,再加上盖•里奇对女主角的有意忽略,两个帅锅纠结在一起,不腐岂不是暴殄天物?
断背了吗?如果按照柏拉图爷爷的精神恋爱理论,还真不好说。不过作为一个性取向很庸俗化的男观众来说,我其实没大看出来。柯南道尔的原著里,华生对福尔摩斯是无限崇拜的,威格拉姆的同人漫画我没看过,盖哥显然又在电影里同人了一把,但是裘德对唐尼的感情炽热程度也没有超出爵士的原著吧?
对电影作品而言,腐女们简直就是魔鬼,被她们YY一遍,遇神杀神,管你原作是什么味道,通通在“断背”二字上了断。当然解读电影是每一个观众的权利——天赋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腐女们这么做也是她们的自由。再者,对于发行商来说,腐女绝对是一群可爱的小魔鬼,有了她们的口耳相传,票房不愁不好。本片中还是裘德和唐尼的二人转小菜,等到下一部布拉德•皮特版的莫里亚蒂教授出来,那就真的是3P大餐了。

套用鲁迅先生评论罗贯中的话,柯南道尔“状福尔摩斯之多智而近妖”,大侦探其实是一个理性主义的魔鬼。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业余时间做数学题解闷,天天泡大英图书馆还把座位下面磨出了脚印;此外,他还是一个超一流的造型师,精通各种微整型技术,再加上热爱背包旅游,瞧这素质,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当然,原著搞到后面,福尔摩斯的心理学造旨也有点夸张,他的探案理念以本格进,却以变格出。
福尔摩斯诞生的时节正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茶的年月,被文艺复兴埋种、启蒙运动激活的理性主义星火早烧成了燎原之势,这是一个理性万岁、人定胜天的时代。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讲,世界早已经祛魅,什么魑魅魍魉,在理性大神福尔摩斯的山人妙计下,通通露出马尾。盖•里奇玩了一个花招,大Boss布莱克一开始被塑造成一个超自然的黑巫师形象,影片看到一半时,我还真以为这次柯南道尔遭遇到了J•K•罗琳,心中暗想:乖乖,敢情盖•里奇也是文科生啊,对二十世纪的非理性思潮吃得如此透?居然拿日不落帝国的理性主义代言人祭旗了?

到最后还是翻了包袱,布莱克者,抽劣的舞台魔术师耳,靠着刘谦的功夫想吃掉英国议会,意图抢在墨索里尼和斯大林前头建立极权社会,当然会鸡飞蛋打。不过这也无意间勾勒出了独裁者们的漫画形象。极权社会何以建立?不就靠着人间天国的许诺和意识形态神话的营造?而这种意识形态神话营造又必然落实在独裁者个人形象神话的塑造上*,原始的君权神授被改头换面成法国大革命式的“人民”头衔而已。罗伯斯庇尔最终玩火自焚,布莱克也难逃此命——当然,电影里的布莱克主要靠的是托和生物、化学实验,外加巧妙的媒体炒作,这怎么瞒得过唐尼版福尔摩斯的火眼金睛?
不亏是埃德蒙•柏克的同族人,盖•里奇拍电影总还有点保守主义的潜在情怀,自由的传统一定要保有,福尔摩斯跟杀人犯斗太没派了,撑死就是个《无耻混蛋》,这次跟极权野心家斗,其乐无穷。不过话说回来,保守主义其实是置疑人的理性的,用福尔摩斯的理性来揭穿布莱克的神话,那还得寄希望于福尔摩斯个人华盛顿般的个人情操上,万一歇洛克蜀黍动点歪脑筋,英镑上估计印的就不是女王了。

我英语听力没那么好,也听不出唐尼操的是伦敦口音还是唐山口音,腐女们YY是腐,我往理性主义、保守主义上瞎掰也是腐,看电影嘛,各人找各人的乐子。
影评嘛,说穿了也就一个“腐”字了得。
不腐不足以平民愤,然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造神运动通常也会延伸到独裁者们的理论导师那里。

(南方网专稿)

 2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猛虎嗅蔷薇

本片一出,腐女当道。毕竟,盖•里奇都亲口承认了: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有些微妙,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会爱上彼此。一时间,腐汁四射……其实,里奇这次施展的是吸星大法:《叶问》火爆了,他就让福尔摩斯耍咏春,来讨好中国观众;丹•布朗红透了,他就让侦探去对付神棍,福尔摩斯分析黑魔法地图那场戏,与《天使与魔鬼》何其相似。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演福尔摩斯。老实说,看电影之前我实在想象不出,除了都是瘾君子(福尔摩斯从《四签名》开始注射可卡因),小罗伯特•唐尼和福尔摩斯还有什么共同点。有了因吸毒二进宫的案底,唐尼就算拿着烟斗,都会让人以为他毒瘾又犯了,不如干脆给他一支针管。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是个与爱情格格不入的剩男,对尸体的兴趣远超过女人体;而唐尼太花花公子气,眼神深情得让你想脱衣服。唐尼没有福尔摩斯的鹰钩鼻,福尔摩斯没有唐尼的拉碴胡子;唐尼没有福尔摩斯的瘦高个,福尔摩斯没有唐尼的腱子肉。最让我担心的是,这个以演《卓别林传》起家的家伙,会把侦探之王整成一个小丑。

算起来,唐尼已是第76代福尔摩斯了——他的75个前任,留下的电影就有211部。但如果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福尔摩斯的形象不外乎两个。
1939—1946年,一个叫拉思伯恩的家伙,连演了14部福尔摩斯电影,片中他几乎永远一副“格纹斗篷+格纹猎鹿帽”打扮。这套专用战斗装备,后来就跟超人的内裤、孙猴子的虎皮裙一样,成了注册商标。直到1984年,杰里米•布雷特颠覆了这个形象。他很少穿斗篷、戴猎鹿帽,因为他知道,在伦敦城里,这副打扮就跟“犀利哥”一样拉风,而作为一个侦探还是应该低调一点。他把福尔摩斯改造成了戴礼帽、穿燕尾服、手持文明棍的英国绅士,把这个侦探演绎地像奥黛丽•赫本一样优雅——布雷特曾因长得酷似赫本,得以在《战争与和平》中出演赫本的哥哥。他几乎一出现就征服了所有的侦探迷,如果说别人是在演“福尔摩斯”,而他就是“福尔摩斯”。

连盖•里奇也承认,布莱特无论是气质,还是外形,都最忠实原著。因此在选角问题上,相信里奇经历了和当年李白一样的苦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就在此时,一身钢铁战袍的唐尼找上门来。据说一开始,里奇嫌唐尼有点老,因为剧本设定在1889年前后,福尔摩斯35岁,而唐尼已经44了;但这点理由在《钢铁侠》全球热卖的重磅炸弹面前,是软弱无力的。何况唐尼为表诚意,更是只身前往里奇家中一夜长谈,两个不羁的男人就此一拍即合。

看完电影后,我不得不羞涩地承认,我被唐尼这个老男人征服了。我又找出了布雷特当年的影像,像看前女友的照片一样,匆匆扫了两眼,然后绝情地扔进“回收站”:从此我心中的福尔摩斯,属于唐尼。喜欢唐尼什么呢?说不清,就觉得他花白的拉碴胡子,是他身上最性感的毛;用弹“冬不拉”的指法,弹(不是拉)小提琴,散发着气死帕格尼尼的艺术气质;甚至喜欢他乱蓬蓬的头发,略显松弛的眼袋,废品站似的卧室……就像女人喜欢闻自己男人的臭脚丫。现在这个时代,老男人越发吃香,四五十岁迷死人,想那18年前的“卓别林”怎比得上如今的唐尼?如今的他,即使一身胡铁花的打扮,也能演出楚留香的气质;一个醉眼惺忪的眼神,都能让你心头鹿撞。

别以为里奇的唐尼版福尔摩斯,有了性感,就背弃了原著;之前比这离谱的有的是:二战期间,哥伦比亚公司出于鼓舞民心的目的,电影里福尔摩斯面对的恶棍居然是纳粹;第三任007罗杰•摩尔的《福尔摩斯在纽约》,竟让禁欲主义者福尔摩斯,跟艾琳•艾德勒有了私生子!
而在某种意义上,里奇是非常忠实于原著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他在片中完美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城:浓雾、煤气路灯、鹅卵石铺的街巷、戴圆顶头盔的警察……本片的决斗地点设在尚未竣工的伦敦塔桥上。我原以为是里奇玩的穿越,因为我印象中,原著从未提及这个著名建筑。但查证的结果是,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完工,与本片的时间设定完全契合!

在剧情上,我也做了些小小的考证,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来补充:
●本片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1889—1890年。这期间,华生与梅丽•摩斯坦小姐结婚后,离开了贝克街。而福尔摩斯在《波西米亚丑闻》中,认识了艾琳•艾德勒;其后侦破了“红发会案”,而本片中艾琳要福尔摩斯找的正是一个红头发侏儒;接着,福尔摩斯和华生为追踪莫里亚蒂教授,去了欧洲,这应该是续集的故事了。

●艾琳•艾德勒的照片。影片中,艾琳几乎是从天而降,她与福尔摩斯的暧昧关系,只是在台词中一笔带过,并且与原著完全不同。不过有一个细节,可能只有骨灰级书迷才能会心一笑:福尔摩斯乘艾琳不注意,赶紧将摆在床头柜上的艾琳的照片盖下。
原著中艾琳是福尔摩斯唯一倾慕的女性,因为在那场斗智中,艾琳占了上风,让福尔摩斯从此不敢嘲笑女人的智商。而破案后,福尔摩斯得到的酬劳就是艾琳的照片。
尽管原著一再声明,福尔摩斯对艾琳的感情无关乎爱情,但很多电影都饶有兴致地拿这做文章。毕竟,不是所有的观众都非“腐”即Gay,让福尔摩斯过上《史密斯夫妇》式的幸福生活,也能让影片多一分喜感。

●莫里亚蒂教授。本片中,莫里亚蒂还是个“黑人”;不过即使在原著中,他也只是个传说,从未正面出场。据福尔摩斯自己说,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战胜莫里亚蒂。1891年,两人决战后,双双下落不明(《最后一案》)。
有信息称,续集中终极BOSS莫里亚蒂教授,将由布拉德•皮特出演,想想皮特有跟着里奇《偷拐抢骗》的交情,这个消息或许靠谱。这也让《福尔摩斯2》更令人期待,但影片今夏才开拍,只好先拿《钢铁侠2》聊解相思之苦。

我个人并不喜欢《钢铁侠》,那身傻里傻气的铁甲,加上过炫的特技,使演员的表演反成了聊胜于无的摆设;还是《福尔摩斯》好,世上没有比“心有猛虎嗅蔷薇”的老男人,更让人心动的了。


【真情链接】《钢铁侠2》:有多少爱可以胡来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48736/

 3 ) 貌不合神不离——《福尔摩斯》

某年暑假,一个14岁的女孩躺在床上,囫囵吞枣看完整套《福尔摩斯探案集》,然后又看一遍,再看一遍,还看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20多年后,虽然已经20年没碰那些书,当这个女人在大银幕上看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泥泞街道,脑海中顿时出现福尔摩斯根据靴子上的泥土判断华生去了哪里出诊的情节;当她看到福尔摩斯跟人打拳击,脑海中就出现华生说福尔摩斯是拳击高手;当她看到银幕上出现屠宰场,脑海中就出现福尔摩斯揣着根大鱼叉在屠宰场刺猪肉;当她看到福尔摩斯的屋子乱糟糟,脑海中也想起只要没有案子,福尔摩斯就会嗑药,把自己弄得人鬼都不像。。。

 

(有N年没写长排比句了。)

 

哦是的,原以为这部《福尔摩斯》不可能忠于原著——小萝卜糖尼演福尔摩斯!他甚至不是英国人!裘德洛演华生!他简直太帅太不憨厚!预告片里的连串动作场面,也跟原著的绅士风味大相径庭。我走进戏院的时候,十足是准备看笑话的。

 

开片不到十分钟,就喜欢上了这个片。沉暗青苍的色调,厚重斑驳的道具布景,将节奏的现代感精心地包裹起来,让人几乎觉察不到快速剪接和大量特技所暗示的21世纪。

 

小萝卜的造型,不似以往的福尔摩斯那么冷峻,有绅士风度,比较有动感和喜感,本来我是不太看好的。但是他的演绎,这个剧本所描绘的福尔摩斯,居然跟记忆中的福尔摩斯处处吻合。

 

前文已经说过,如果你熟知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那么你必须承认,福尔摩斯多数时候的确是不修边幅的,他吸毒,他在不适当的时候拉琴,他心血来潮就在客厅里放枪,他时常做散发恶臭的化学实验,他随时可以唯妙唯肖化妆成另外一个人,他身手敏捷,打击对手不留情,他充满黑色幽默,没事喜欢讽刺挖苦苏格兰场和华生,但华生大概也是世上他最亲近的人。。。

 

而这些,这一版的《福尔摩斯》都表现出来了,也许有一点点卡通化,也许没有老派英国绅士的彬彬有礼,但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再说,福尔摩斯可能也没把绅士当成一回事。他是个跟疯子只隔一线的天才,小萝卜的演绎突出了这一点。

 

华生。在华生自己的叙述中,读者得出的印象是憨厚忠诚。没错,他是忠诚,不过谁说忠诚就得表现得像一条忠犬?他的憨厚,主要是跟福尔摩斯对比的。估摸着谁跟福尔摩斯比,都不够机灵。他是个军人,他出生入死追随福尔摩斯的大部分冒险,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适婚年龄,所以,如果影片合理引申,把他塑造成一个机智勇敢英俊的好男人,又有什么不妥呢?况且裘德洛这两年已经不再帅得没边了,所以刚刚好。他和小萝卜,应该够资格被大叔控们收进后宫。

 

华生和福尔摩斯。真的不奇怪,如果福尔摩斯和华生被看成一对儿。本来他们就是一对儿,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奇怪怎么大家不YY孟良焦赞呢)。华生要结婚,福尔摩斯是真的不赞成不高兴;他俩平时就喜欢像老夫老妻似的斗嘴;华生不放心福尔摩斯,福尔摩斯依赖华生;这些原著里都写着呢,怎么大家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莫名捏?

 

所以,不要兴奋,他俩本来就是那样的,不需要额外想象;片子也不香艳,虽然预告片里有个裸露镜头。就那一个。片子是很纯正的侦探故事,悬疑设置妥当,然后层层抽丝剥茧,观众脑子还没消化前一幕的场景,后一个转折已经接踵而来,绝不低估观众智慧。过程中福尔摩斯的老谋深算明察秋毫胆大心细这些英雄特质也就半点不打折扣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让俺们书迷最窝心的。虽然有一点夸张,福尔摩斯仍然是福尔摩斯。他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更新。造型不像没关系,貌不合神不离,当然好过貌合神离百倍。这个戏对福尔摩斯的刻画,也就是侧重了他性格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神经质比较疯狂的一面。这一版的他很有灵气。只要不计较恪守从前的绅士形象,就可以欣赏他。

 

至于艾琳这个人物,谁让福尔摩斯只喜欢这一个女人呢?他毕竟不是老虎伍兹,素材没有那么丰富,编剧只好把艾琳重新编写,写得更有趣一点,更符合时代一点。而且可以从她那里带出莫里亚蒂教授,为续集做准备,也算人尽其用。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我很喜欢这个片。比《阿凡达》喜欢,《阿凡达》是必须喜欢,不能否认它的好;《福尔摩斯》是打从心里往外喜欢,是一杯口味刚好的亚坤奶茶。喜欢它的production design,老伦敦的场景完全切合了古早的浪漫想象;喜欢早期的化学物理实验仍然可以被普通人理解操作;喜欢它的配乐,轻灵幽默不失紧张,主要乐器似乎是某种英国土产的民族乐器;喜欢其中无数细节,既符合原著又充满创新娱乐精神;更别提充满全片的幽默对白,福尔摩斯的一个特征,就是不会直接了当说话,高智商的人不绕弯子说话,脑子会空转,这道理跟仓鼠吃饱了必须跑上几百圈一样。

 
片尾字幕出来,一幅一幅素描状的画面扫过,演职员表出现。服装设计所配的图,是福尔摩斯一丝不挂只遮个抱枕那幕。大笑离开影院。

 4 ) Mr. & Mrs. Homles

Mr. & Mrs. Homles
导演: Gay Ritchie
编剧: Michael Robert Johnson / Anthony Peckham / Simon Kinberg
主演: Robert Downey Jr. / Jude Law

       本片由Gay Ritchie执导,讲述一对同居密友,英俊温文的约翰和聪明伶俐的夏洛克在工作中认识,两人志趣相投,火速投入同居生活。然而甜蜜的同居生活未能持续多久,风流的约翰对一名家庭教师玛丽一见倾心,向夏洛克提出了分居,却收到夏洛克愤怒的鸣枪示警。此时,夏洛克的工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出于昔日情怀和歉疚,约翰倾尽全力提供帮助,最后更不慎受伤住院……夏洛克冒着重重危险来到医院探望,却见玛丽不眠不休地守候在约翰床边……约翰出院后,欲与夏洛克摊牌,推开门却赫然发现夏洛克已经悬梁上吊……

 5 ) 影像中的福尔摩斯

(发于2月5日南都周刊)


夏洛克•福尔摩斯曾先后出现在超过260部影视作品中,被75名演员扮演过,是有史以来被扮演次数最多的虚构人物;在这方面,除了他的亲密战友华生医生之外,就只有吸血鬼德库拉伯爵能够紧随其后。珠玉在前,此番小罗伯特唐尼欣然出演《大侦探福尔摩斯》,不能说不是勇气十足;而盖里奇对福尔摩斯形象的全新打造,也令诸多“福迷”们颇有微词。难得的是,在《阿凡达》势不可挡地横扫全球票房之时,《大侦探福尔摩斯》仍可从中分得一杯羹,实在不可小觑。

在盖•里奇诡异路数的引导下,小罗伯特•唐尼塑造的福尔摩斯看上去另类得很。制片人之一威格拉姆说:“我们创造的福尔摩斯更现代,行为习惯上像个波希米亚人,而穿着上则像个艺术家或者诗人。与以往任何的福尔摩斯都不一样。”这位大侦探的一些性格特点被刻意夸大了:无案件接时的狂躁和抑郁,对人际关系的不在行,对各种稀奇古怪实验的痴迷,邋遢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果说这些在原著中还有迹可循,那么福尔摩斯与艾琳•艾德勒的风流韵事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八卦了。原著中不近女色的福尔摩斯确实对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子颇为欣赏,一直称她为“That woman”;但依据华生的说法,那只是一种敬重而非掺杂了罗曼蒂克念头的非分之想。如今影片中两人不仅眉来眼去,更多次出现赤裸相见的场景,真真让福迷们大跌眼镜。

此外,热爱巴西柔术和街头斗殴的盖•里奇一向执着地寻求着“疼痛的底线”,因此他对福尔摩斯的理解加重了“武”的分量,并称“福尔摩斯是西方世界第一位功夫大师”。于是片中动作场面贯穿始终,不仅福尔摩斯成了地下拳手,裘德洛饰演的华生也摇身一变成为格斗行家;美国《综艺》杂志评论道:“这部电影的主角应该改名叫詹姆士•邦德。”至于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掺杂了超越兄弟情谊的暧昧,斗嘴像是传情,动手像是调戏,还时不时醋海生波,引发全场哄笑;无怪乎本片又被戏称为“腐尔萌斯”。虽然称得上情节紧凑画面精彩,原本该是福尔摩斯戏的精髓部分——推理戏却被大大削弱了,结果是恐怕没人会把这部片子当作侦探片;于是小罗伯特•唐尼在金球奖上获得的,居然是喜剧类/音乐剧类最佳男主角。

回顾120余年来出现过的福尔摩斯形象,其中的变迁耐人寻味。1887年,《血字的研究》发表时,柯南•道尔如此描述这位初次登场的大侦探:“他有六英尺多高,身体异常瘦削,因此显得格外颀长;目光锐利(茫然若失的时候除外);细长的鹰钩鼻子使他的相貌显得格外机警、果断;下颚方正而突出,说明他是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他的两手虽然斑斑点点沾满了墨水和化学药品,但是动作却异乎寻常地熟练、仔细。”出演过福尔摩斯的演员大多符合书中描写的相貌特征;小罗伯特•唐尼似乎是一个例外。至于福尔摩斯的“标准装束”——猎鹿帽+曲柄烟斗+斗篷+放大镜+手杖,其实并非出自原著,而是在插画家和演员们的演绎中逐渐发展定型的。

福尔摩斯系列故事最初刊行之时,许多插画家都曾为小说配图,其中包括柯南•道尔的父亲——可惜他的作品非常失败。西德尼•佩奇特(Sidney Paget)是最著名的福尔摩斯插画家之一,他以自己的弟弟沃尔特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相貌英俊的福尔摩斯,这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沃尔特走在街上都会引起围观。在为《博斯科姆溪谷之谜》作画时,佩奇特给福尔摩斯戴上了那顶标志性的猎鹿帽;柯南道尔本人很喜欢这个造型,后来把这顶帽子写入了小说。

当时最著名的福尔摩斯扮演者是舞台剧演员威廉•吉尔特(William Gillette)他的衣着打扮几乎奠定了后来人们心中经典的福尔摩斯形象;那把随身烟斗最早也是出现在他的手中。他也是第一个获得柯南•道尔首肯的演员。1899年5月吉尔特首次拜访道尔,他打扮成福尔摩斯的样子,走到道尔身边,拿起放大镜细细端详了一番,说:“毫无疑问是个作家。”柯南•道尔当场大笑不止。

福尔摩斯与电影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00年4月。当时美国电影放映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出品了一部名为《歇洛克•福尔摩斯受挫记》(Sherlock Holmes Baffled)的默片,片长仅45秒,讲述身着睡袍的福尔摩斯面对一个凭空消失的窃贼而陷入困惑不得其解的故事——如果说这可以算一个故事的话。那位演员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此后诸多影视公司纷纷尝试将福尔摩斯搬上银幕,但都算不上真正成功。一直到20世纪早期,埃利•诺伍德(Eillie Norwood)对福尔摩斯的诠释才真正获得广泛认可。年届六旬的他先后在47部无声电影和120余场舞台剧中出演福尔摩斯,至今保持着扮演福尔摩斯次数最多的纪录。尽管柯南•道尔对影片中引入了电话、汽车和许多维多利亚时代难以想象的奢侈品而略感不满,他还是给了诺伍德极高的评价:“他出色地扮演了福尔摩斯,使我大吃一惊。”

巧合的是,诺伍德的真实姓名叫安东尼•爱德华•布雷特(Anthony Edward Brett);七十年后,另一位“布雷特”再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福尔摩斯。而在他出现之前,观众心目中最耀眼的福尔摩斯则是巴兹尔•雷斯伯恩(Basil Rathbone)

自1939年出演福克斯公司投资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以来,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巴兹尔•雷斯伯恩始终是福尔摩斯的最佳化身。他以鲜明硬朗的外形和冷峻孤傲的举止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神秘而自负的大侦探;疯狂的影迷们甚至坚持要求他以“夏洛克•福尔摩斯”来为他们签名。正是雷斯伯恩将我们耳熟能详但并非出自原著的那句台词“Elementary”发扬光大,他制作的福尔摩斯广播剧在当时也无人能敌。或许他的成功来源于对这一角色的热爱,正如他曾热情洋溢地表达过:“当我还是个孩子并且开始了解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时,我就希望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对我来说,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就如同扮演十次哈姆雷特一样意味深长。”

不过,雷斯伯恩的影片只有两部将背景设定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其他都属于有些扯淡的同人原创,常常出现一身20世纪40年代打扮的福尔摩斯跟纳粹分子斗智斗勇的场面。这对资深福尔摩斯迷来说自然难以接受,于是环球电影公司就此解释说:福尔摩斯是“永恒的和不可战胜的,所以当他处于今日的世界并解决今日世界上所发生的疑案时,也能保持如同往常一样在推理方面的权威地位。”可以理解,身处二战时期的动荡与混乱,人们热切地期望着像福尔摩斯一般冷静、睿智、无所不能的角色出现来挫败罪恶、拯救世界、重建秩序。因此,这一阶段的福尔摩斯呈现出被刻意拔高和神化的美式英雄形象;而出于反衬的目的,奈杰尔•布鲁斯(Nigel Bruce)所扮演的华生不幸地被塑造成为一个平庸愚笨而缺乏存在感的小丑,这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人们对华生的印象。

雷斯伯恩版的福尔摩斯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后来每一个出演福尔摩斯的演员都会被拿来以他为准绳加以比较,一直到杰里米•布雷特(Jeremy Brett)横空出世。1983年,格拉纳达(Granada)公司邀请布雷特在电视剧集中出演福尔摩斯时,这位资深莎剧演员犹豫再三——他认为福尔摩斯已经被扮演太多次,实难有所突破。最后他出于经济需要接下了这个角色,谁曾想到崭新的经典由此开创,布雷特从此在观众心中与福尔摩斯这个名字画上了等号。

布雷特面貌英俊,气度不凡,身材颀长瘦削,目光深邃狡黠,甫一登场便倾倒众生;要知道,他可是在《窈窕淑女》中与奥黛丽•赫本演过对手戏的美男子,虽然出演福尔摩斯时已51岁,魅力却丝毫不减当年。或许福尔摩斯本不该这么帅,但布雷特以精湛的演技说服了观众,甚至有福迷如此评价:“布雷特不是在演福尔摩斯;他就是福尔摩斯。”

据说布雷特是所有福尔摩斯扮演者中唯一真正读完道尔原著的演员:他不仅习惯随身携带一本原著,还与道尔的女儿长期保持联系;在片场,他常常提醒导演与编剧注意书中重要台词,并结合自己对原著的了解以及相关历史知识对服饰和布景加以修正。正是在他的考证下,福尔摩斯的猎鹿帽变成了黑色高礼帽,斗篷变成了黑色礼服,曲柄烟斗变成了直柄——这才是符合当时现实的打扮。

从此,福尔摩斯不再是彬彬有礼的完美绅士,虽然大部分时间依然刚毅睿智,但偶尔也会犯迷糊、讲笑话;被赞美时会有小得意,被无视时也会郁闷;招待客人之前会慌忙收拾凌乱的房间,大清早被揪出被窝时一样睡眼惺忪蓬头垢面。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也不再是大侦探与小跟班的关系,而开始转变为感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好兄弟,时不时抬下杠斗个嘴,颇像男生寝室中常有的桥段。正如布雷特所理解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是一场伟大的友谊。没有华生,福尔摩斯也许很多年前就在可卡因中烧尽了。”

布雷特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在演出动作场面时常常力不从心,拍摄进度因而十分缓慢。1995年,由于心肌炎发作,他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而格拉纳达公司这套未及完成的经典剧集,也带上了永恒的缺憾。
 
纵观福尔摩斯在舞台与影视中的形象转变,不难发现在他外表越来越年轻英俊、身手越来越矫健敏捷的同时,性格也越发有人情味了。当电影与电视的发明、普及和蓬勃发展一步步诱发着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渴望,19世纪老套的推理戏码自然远不如当下扣人心弦的动作场景吸引眼球;而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体也成为制作公司竭力争取的对象,因此主角的外形和性格向着女性喜欢的方向发展也并不出奇。此外,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之下,电影的娱乐意义被强化了;人们需要的不再是神坛上完美的英雄,而是能够引发共鸣的凡人名侦探。于是有了今天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因为腐,所以萌;因为平凡,所以可爱。
------------------

《大侦探福尔摩斯》乍看像一部魔幻片:反派黑木爵士拥有强大的神秘力量,组织诡异的宗教仪式,不仅能死而复生破坟而出,更可操控黑暗魔法轻易杀死忤逆者。然而在福尔摩斯的追查之下,所有谜团一一破解:所谓魔法,不过是普通人所不了解的科学罢了。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曾总结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那么,片中所提到的这些手段,在科学层面上是否真正成立呢?

首先来看最玄的“死而复生”。19世纪末,西方判断死亡的标准仍旧是呼吸、心跳、脉搏的停止。但事实上,脑震荡、机械性窒息、二氧化碳中毒、溺水、上吊、寒冷、服用安眠药或麻醉药等引起的昏迷,均有可能使呼吸和心跳降至极微弱的程度,甚至完全停止;一定时间后,也可能引起身体冰凉,僵直发硬。但若及时抢救,病人完全可能复苏,这便是“假死”。历史上假死案例屡见不鲜,死人下葬后敲棺材盖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棺验尸时也常发现挣扎抓挠痕迹,往往引起人们恐慌的猜测和联想,这也是吸血鬼的传说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心脏死亡误判严重,1968年,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判断标准,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采纳,逐渐被世界各国医学机构接受。

什么药物可以用来制造“假死”呢?西方故事中最常用的麻醉植物是曼陀罗。早在古罗马时期,老普林尼就在《博物志》中指出了它“可使人陷入沉睡,对正在进行的手术浑然不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朱丽叶假死的药物,据考证是用曼陀罗的根制成的;在《奥赛罗》以及《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里,莎士比亚也曾直接提到这种植物的麻醉效用。

不过,本片中黑木爵士服用的却并非曼陀罗,而是杜鹃属植物中提出的毒素——最有可能是黄杜鹃中提炼出的木藜芦素。这种毒素可引起心律不齐,也可使心跳与脉搏变得非常徐缓而微弱;由于血液循环不畅,也会造成脸色苍白的效果。当时华生医生只是简单地用手测了黑木爵士的脉搏和心跳,误判死亡毫不奇怪。黄杜鹃在中国又称羊踯躅,花叶均有毒,也有麻醉作用。杜鹃花蜜引起中毒的事件在古希腊时期也有记录,误食可能导致休克或猝死。若成分比例把握得当,又是用在黑木爵士这样体格健壮的男子身上,成功伪造死亡假象的可能性的确存在。

再来看黑木爵士最后的杀手锏——以无线电遥控释放毒气的装置。这在当时的确是神奇的发明:福尔摩斯发现它的作用时毫不掩饰惊讶;福尔摩斯的死对头莫里亚蒂教授的一系列精心策划也是为了把这个装置搞到手,片尾时更指出这才是“真正可以改变世界的魔法”,为续集留下伏笔。

许多观众在此质疑盖里奇将无线电的发明时间提前太多了,而事实上,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早在1893年就已经展示了无线电通讯技术,并于1897年获得无线遥控技术的专利。只不过这个熠熠生辉的天才被埋没太久,以至于时至今日无人不知爱迪生,却鲜有人了解特斯拉在电学方面的贡献。

特斯拉在爱迪生发明直流电不久便发明了交流电,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然而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当时已处于巅峰地位的爱迪生一直对特斯拉实行打压,称其为“科学界的异端”,并声称交流电对人体十分危险,结果使特斯拉长期郁郁不得志。1904年,在爱迪生的影响下,特斯拉的无线电遥控技术专利被美国专利局撤销后转授给马可尼,直到1943年才被重新认定有效。

不仅在当时特斯拉被视为异端,即使在当今社会,他的许多构想看起来也十分荒谬无稽。他曾提出扭曲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并认为可以发明一种将人的想象投射到胶片上的“意念照相机”。另一部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中,特斯拉可以让插在土里的灯泡亮起来,最后更制造出了可以复制人体的装置,足以见得人们对他的定位——天才加疯子。因此,作为影片中重要的道具,这件划时代的无线遥控装置恐怕与特斯拉脱不了干系;即将开拍的续集或许很快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6 ) 21世纪的福尔摩斯

期待已久的Holmes终于上映了,与麦姐离婚之后的Guy Ritchie果然重振雄风,拍了一版介于19世纪007和上世纪三十四年代film noir之间的福尔摩斯,其选角、情节、布景之出人意料都是Guy Ritchie式的,着实让看惯了好莱坞超人钢铁侠的观众过了一把瘾。

先说情节。大部分观众小时候肯定都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吧,就算没看过应该也看过柯南里面对Conan Doyle的尊崇吧;那些经典的长篇破案小说《四签名》《血字的秘密》《巴克斯维尔的猎犬》之类虽然不是记忆犹新,起码也能看到就想起。但是,Guy导演选择了一个非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把福尔摩斯的侦探技术放在一个基于真实故事的改编之上,让读者从头看一个新的破案故事,这样起码在影院的两个小时就没有空想:这个情节到底是什么啊,我知道杀人凶手云云。而且,新故事的好处在于它能迎合21世纪嗜血观众的口味——大部分人对19世纪那些温吞吞的案件可能都没有什么兴趣了。Guy的这个故事有点像《十二宫》又有点像《七宗罪》,总之还是很新式的,而且逻辑缜密又带着19世纪的Vintage“古着”帽子,肯定不会让你睡着。

再说布景。我爱Guy Ritchie笔下的英国,从口音到短小精悍的冷幽默,再到脏兮兮的小巷,阴冷潮湿的天气,漫天席卷的乌云和隐藏在乌云背后的月亮,绅士走路时拐杖跺跺作响,女人的长风衣卷过阴风阵阵。我想说,Guy Ritchie是最了解自己国家的人,那些19世纪的英国味道就在漫不经心的镜头中一带而过。最后在尚未完工的伦敦塔桥上的决斗甚是黑色电影——没有一个暖色,全部是黑大衣,黑帽子,深色木板,乌云和灰色天空组成,颇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我几乎都能感觉到风吹到我的脸上。虽然背景特效做得有点假,但创意还是可圈可点的。

再说演员。Robert Downey Jr.和Jude Law真是萌得死去活来!Jude的英式老帅哥就不用说了——这版的华生绝对是史上最华丽的华生,Robert Downey除了某些穿着圆领背心的时候比较像美国人之外,其他时候表现还是非常合格,最绝的是两个人站在一起的pose和打情骂俏的时候(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不过他们在一起基本就是欢喜冤家的感觉),让看惯了Brad pitt这种正经帅哥的女观众也眼前一亮。两人唇枪舌剑,两句话的英国冷幽默就能把观众逗笑,恰到好处地采用原作中福尔摩斯的那些生活习惯——瘾君子、衣冠不整、思索时爱弹小提琴而不是拉小提琴、大男子主义——会让小说的fans也看得过瘾。请女同胞们一定一定去看吧,一定一定会养眼的。

最后说风格。Guy Ritchie的这版福尔摩斯出人意料却又能让观众买账,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福尔摩斯,迎合21世纪观众口味的福尔摩斯。新的故事,华丽的情节,精致的服装和布景,老式帅哥打扮,福尔摩斯和华生都是武打高手,用铁血式的拳法吸引观众。没有邦德那种装腔作势的高科技武器,这俩人的打斗让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斥着那种铁血的腥味,你甚至都能听到他们走路时带起的呼呼风声。要特别一提的是音乐——那种苏格兰的民族音乐加变奏,真是这种血腥味的绝配。最后的片尾做得也非常漂亮,如果这版演员做成一个连续剧,我也会看下去的。

 7 ) 这是J.K.罗琳写的么?


罗琳阿姨,是你么?是么? 。。。

选择去看这种以"British Accent"为主语的电影之前我通常都会好好权衡一下。这部片,我是本着对 福尔摩斯的绝对忠诚,以及对 裘德洛 的好感而走进电影院的。
如果你这部片子不叫 Sherlock Holmes,我或许会以一个全新的态度去评价你。可你既然都叫了这个名字,那么编剧我很怀疑 福尔摩斯系列你看全了么? 你怎么可以塑造出这么 不福尔摩斯的"福尔摩斯" 出来...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狼狈的福尔摩斯。在我的印象里,书里每次在他“显得”最狼狈的时候,一定都说明事情在他计划的掌控内。可片子里的福尔摩斯能真正的被人下药迷倒,第二天全裸的被手铐铐在床上!而且这些蠢事发生的原因还是因为“女色”! 扯淡! 福尔摩斯才不会被女人迷惑到丧失了清醒的头脑。

我可以想到片商在 “感情” 以及 “动作” 上 虚构或是加强,只是为了商业效果。事实是,全裸的他确实引起了电影院的一片笑声,但是这也只能骗骗那些不了解 福尔摩斯,只为了电影娱乐,或是徒慕其名 的观众。
而对于我们,福尔摩斯是侦探界的神!
他会在没有接到刺激他兴趣的案件的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注射可卡因,或是埋头做他的化学实验;他会在华生结婚搬出去以后,在需要他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诊所,而不是言语挑拨华生和未婚妻的关系;他只会在很少数的情况下欣赏那些 镇定,大气,聪明,果断,优雅的女人,而不是迷糊的被风骚女人扒光衣服,结局还低头亲吻她的额头!等等等等。。。我只要我本来的福尔摩斯!

再来说说剧情安排。我一度以为我在看科幻片,或者是鬼片。。。= =" 也太 Harry Potter 了吧。 英国啊,这个世界上怎么就那么多Dark 势力要统治社会呢? 伏地魔 怎么还跑来客串呀? 福尔摩斯不是致力于各类刑事案件,抓的是恶人么? 可剧里面他简直在维护世界和平。他是一个侦探,又不是spider man或者super man...
只有在结局的时候,硬要把所有的不合理全部都转到推理上。营造出一定的福尔摩斯氛围。。。殊不知前面已经毁了。。

一开始我还在想怎么让裘德洛演华生这么辅助的角色,看完发现,哇,华生你真抢戏。危急时刻先是救了福尔摩斯的命;然后又不惜差点儿死掉,做了大英雄;打戏里面能上就上,一点儿也不比男主打得少。。。(裘德洛怎么和黄晓明长那么像...整个电影我都一直有种在看黄晓明的感觉。。囧)

给三星,纯属出自看普通电影的心情。千万别给我说这部剧的名字叫“Sherlock Holmes”,不然一想就火大!
福尔摩斯永远活在我心中,你别想毁了他!

最后推荐真正想看福尔摩斯的人,可以去看英国拍的一部福尔摩斯的电视剧,7季吧。非常忠于原著!把那时的英国背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短评

Holmes,简称Homo

5分钟前
  • 奎斯Chris
  • 推荐

那俩女人完全是为了澄清两人性取向才硬塞进来的吧⋯⋯

8分钟前
  • 恒殊
  • 推荐

当福尔摩斯变成上天入地的钢铁侠

13分钟前
  • 活在当下
  • 还行

以科学唯物的思想观念破四旧、驱迷信... 这片子应该放在CCAV1的黄金时间播出 ,顺便普及下基情...

1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当你把福尔摩斯全集看过20遍,把三个续作短篇集看完之后,这个片子便是五星啊……槽多,有爱,好看;而且难得是个不无聊的故事,一堆烂编剧之后,剧作到这个水准已然令人开心了

1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孔子》要能拍这么酷,谁还在乎有没有尊重“史实”呢

2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改编太多了。看过N遍原著的我极其不爽,感觉是亵渎。像达芬奇密码,还有点像007,打斗太多,印象中,亲爱的歇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智慧,敏捷,拉的一首好琴。华生更是腼腆。跟摩斯坦小姐不是这样认识的。艾琳也不是这样的。反正就不对。最后,两人还很暧昧,导演还参考断背山?

21分钟前
  • zigamber|TOUGH
  • 推荐

Watson..Holmes..你们请自由地...

23分钟前
  • DAikes
  • 推荐

宅男有技术,谁都挡不住。

2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Rachel McAdams <33 <--BL片可惜了这美人(误)另:身高差也刚好是我最萌的 ><

29分钟前
  • azusa
  • 还行

基情四射,看得我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30分钟前
  • 4
  • 推荐

哈利波特+天使与魔鬼

31分钟前
  • Mars
  • 还行

强忍吐槽冲动地突出重点:这是一部基片!!!基片!!!基情四射的片!!!!

36分钟前
  • 某然
  • 推荐

站在腐片的角度,请让我高喊一句“Gay里奇我顶你”囧..剧情可以基本概括为福尔摩斯与华生同学的小媳妇式甜蜜生活,两个女人完全被忽略了,这两个大叔是偶本命啊,基情萌弊了啊!大家没有花现惊天大逆转吗-裘德洛同学是万年受啊,这次他竟然攻了小萝卜头!亲爱的,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37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我脑海里的福尔摩斯,但是萌点实在太多了,有谁被华生扔了福尔摩斯的衣服后莞尔一笑萌到么?!

42分钟前
  • 大江健三娘
  • 推荐

基情四射啊!华生是忠犬攻,福尔摩斯是别扭受……小攻要去结婚,小受用案件诱惑之~哇哈哈~

44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这是一部讲述集罗伯特.兰登的智慧和佐罗的身手为一体的名侦探与他那伪直男助手之间拉拉扯扯暧昧不清欲走还留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基情片!!!

48分钟前
  • Yazawa
  • 力荐

超能打的福尔摩斯。盖里奇爆发了,一年出了两部片,两部都带着要出续集的悬念。茱蒂和小罗伯特两人太有爱了,续集在一起吧。

52分钟前
  • 力荐

虽然给了哥俩两姑娘……SH2难道就莫里亚蒂了。挺蒸汽朋克的。

5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花生:你偷我衣服!还在我的房子里放火! 腐尔摩斯:是我~们~的房子...花生:你拿我的狗做实验! 腐尔摩斯:是我~们~的狗...花生:你还故意破坏我跟我未婚妻的关系! 腐尔摩斯:我明白了,你太累了,精神紧张,需要休息,那个,我们去度假吧! 某傲娇:哼~人家才不跟你去~

55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