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2

主演:刘欢,那英,杨坤,庾澄庆,华少

导演:内详

 剧照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2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3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4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5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6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3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4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5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6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7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8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19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48

详细剧情

  《中国好声音》是国内首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风靡欧美的《The Voice》系列节目在中国唯一正版授权的节目,7月13日登陆浙江卫视,每周五晚21点播出。节目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口号,集结了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担任音乐导师,致力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正本清源,打造中国乐坛的未来之星。首季《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及播出将历时三个半月,包含“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战”、 “年度盛典”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导师盲选”的新意在于:在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有导师在学员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学员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这一环节在考验学员唱功的同时,更是多位明星导师决判力的大比拼,当有多位导师同时选择同一学员时,选择权便握在了学员自己手中,此时导师间的“你争我夺”将是非常有趣的看点。当然,即便在这一阶段没有被导师选中也完全不用着急,学员可以继续在训练营继续接受培训,等待下一次机遇。  第二阶段则是“导师抉择”,在四位明星导师选出自己的门下弟子后,将会专门培训所有学员的音乐才艺,最终,四位明星导师旗下的弟子将会同台演出,谁能成为优秀学员,就得看在导师门下学习的时间里,谁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有趣的是,节目第三阶段的“导师对战”,就是对四位明星导师“教学能力”的一次考验,经过相同时间的培训,谁的学生发挥得更好,也得在舞台上见分晓。  至于第四阶段的年度盛典,则会成为《中国好声音》节目所有导师和学员的一次大型演唱会,在这场盛典中,这一季明星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首次面对大舞台演出的考验,他们的音乐才华,也将接受所有观众的共同检验。

 长篇影评

 1 ) 八一八好声音

本着吃到好菜见厨师的原理,查了些好声音的前世今生,发现还有些意思。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对的请指正哈。

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播出,但节目的制作其实没有浙江卫视什么事,是由星空华文传媒旗下的灿星文化制作。咱先来八一八这个星空华文传媒。看名字就知道与星空传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星空传媒1990年由李泽楷创立于香港,1993被传媒大亨默多克收购大半股份,后全部收购,成为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也成为亚洲最大的卫星电视台。旗下频道覆盖大中华印度等地,也参股凤凰卫视,大家耳熟能详的Chanel V也属旗下。默多克想进入大陆市场野心勃勃,但现实是残酷的。针对大陆地区的星空卫视频道仅在广州局部可以播出,始终无法拓展到国内更多城市。经过与广电总局长时间的磨合,甚至还变相收购了青海卫视晚间档又被紧急叫停之后他大概也崩溃了,2010年将星空卫视以及Chanel V中国频道控股权售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自已还保有近半股份,共同成立了星空华文传媒。

这个莫名其妙跑出来的CMC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国内第二大传媒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知道一个公司是什么样,可以看看他家老大是什么人。“CMC成立于黎瑞刚主政SMG期间,但其并非SMG下属子公司,不过从黎瑞刚彼时一人身兼两家掌门人仍不难看出CMC与SMG的紧密关系。帮助国内文化产业‘走出去’成为黎瑞刚制定的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之一,而CMC目前较为重大的几次投资也都是奔着这个方向:控股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四项星空电视业务,和好莱坞梦工厂合资成立东方梦工厂,以及与TVB的联手。”(来自凤凰财经)现在黎瑞刚已从SMG总裁离职而担任CMC董事长。

再说回星空华文,现任CEO田明曾任SMG副总裁,东方卫视总监等,他也兼任灿星文化传播公司总裁。据说他的理念是借用国外成熟的形式表达中国的文化内涵。最早制作的“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等都有这个特点。这些都是在东方卫视播出。至于这次“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跑到了浙江卫视。这大约是更彻底的制播分离。目前国内综艺比较普遍的制作方只负责制作,拿到有限的制作费用,而成本和收益均由播出方承担。这样制作方总会考虑限制成本,从而导致节目质量无法保证。而现在“好声音”前期制作由灿星全包,包括版权费用等等,播出方需要承担一些硬件相关成本,后期根据收益与播出方分红。正是这种形式的创新使得“好声音”不再留在东方卫视,谈了很多台拖了很久最终找到浙江卫视这个婆家,当然现在看来两家都赚大发了。其实这里我不太明白,后期分红这一项看上去并没有给播出方造成很大风险啊,为啥这么多台都很犹豫呢。多八一句,这个制作团队也是从东方卫视转会到星空华文,完成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正是由于这种后期利益共享的形式,如果节目不够好,那么制作费都血本无归,这也使得整个“好声音”的制作追求极致,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购买The Voice版权,调音,乐队,导师,学员等等。这些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也许参赛者确实优秀,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好平台才能让他们的声音得到最好的发挥。

 2 ) 才华在这个世界跌跌撞撞

不想做任何恶意猜测,不想对细节做深究,不想分析现场种种不合情理之处,我只想说,李代沫!你的一首《如果没有你》深深震撼我!第一次听时,你的新闻大概早已铺天盖地了,流言并未听过太多,只是单纯的慕名在QQ音乐里盲听,还没记清你的形象,可声音一出,我瞬间一震,脑海里只一句:不得了不得了。没想到回头重看比赛,竟与杨坤老师的评价不谋而合。这声音,温柔中带着男人的爆发力,就像刘欢老师说的,温柔的幽默感,极为贴切,没有更好的形容。

你光头的可爱形象,笑起来温暖的样子,更让人明白了你那劲爆人气绝非空穴来风。徐海星,我本对她并无太多印象,先前先看过最近一场的刘欢组四强终极PK,当时只觉得,徐海星跟其他三个对手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小个子挺精神挺乐观,好像是一个小朋友上来唱唱串场(后来知道她当时已是众多绯闻缠身了,不过我直到现在也对绯闻没兴趣)。而另外三个,才是真正你死我亡的劲敌,挑战起来足够有乐趣,而抉择起来也足够有爆点,因为选谁,真的太难,因为都太太优秀!

刘欢老师最终的决定是吉克隽逸,这我几乎猜到,也绝对赞同。她一张淡定的脸,却充满如太阳一般的能量,她有一个想唱歌给世界听的梦想,不管身后多少绯闻多少质疑多少诽谤,她声音的独特,她将传统游刃有余的现代化,并赋予爆炸般的表现,正如刘欢老师所说,中国音乐的未来!任何猜忌都抹杀不了她的实力,这是走向世界的声音,此判断可参考美国billboard榜单!

而袁娅维,我真的爱她爱到死了,她是我最爱最爱最爱的声音,一首《滚滚红尘》,她将老歌演绎的金蝉脱壳,同词同曲却换掉灵魂,经她一唱几乎无法辨认原曲,她实在是,“做出任何事情来都不会让人觉得惊奇,因为真的有非常强的能力”。而刘欢老师的选择也解释的很清楚,小众与大众,也许大众会是个未来,但小众,依旧会继续支持。

至于权振东,因为前几期看的少,所以不了解为什么导师们对他好像多有偏爱,我猜是否是因为性格内向,更让人担心他受伤害。但今天补课看了一下代沫那场,也真的理解了他有多优秀。与佳宁组合的PK,他竟一人独秀,在台上令另两个人的声音都成了他的配角,实在是惊人的唱功,惊人的出色!更何况这一首《冬天来了》,那么韵味浓厚,与《暗香》极像的一首歌,真是一款深情味道。

啰嗦不少只想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火了是非多,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丁丁与杨坤老师的潜规则一说,我当时就笑了,这怎么可能?当人都瞎么?丁丁有她的台风有她的声音特色,尽管不是非常成熟,但晋级到现在也好像没对不起谁,再说,导师对学员的音乐进行赞赏,一个是节目效果,另一个也是音乐人本身对才华的热爱,这怎么能作为打情骂俏的证据?果不其然,紧跟着就有网友澄清,所谓床照不过是杨坤前两年的电影剧照,你说现在的舆论,你想信潜规则还是想信网友借助诽谤来顶自己人气?

吉克隽逸亦是被各种诟病,我只想说,才华这东西,真的,只要有才华的人没去杀人放火,最终历史下留名的只有她的作品和对她永远的赞誉,而没有任何人会记得那个用劲口水去爆料去抹黑去三八的那些人。未来怎样无法言说,但此刻,她闪耀的光芒将被听得懂她声音的人铭记,她这一刻,用自己的精彩表现感动了导师感动了我们,她声音中的活力,她的实力,都将能量蓄在耳旁,给需要这份力量的人鼓励。

好吧,终于回到李代沫。各种黑徐海星的我没有看过太多,因为我本就只想单纯的看一个音乐实力PK的比赛而已。可终于,我还是觉得这有多过分,这对李代沫有多不公平!还好还好,只是一场比赛。还好还好,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李代沫,而且那么爱这个可耐小光头,相信未来只会记住可以在时光中传响的声音,至于其他,谁都不会关心是谁、又干了嘛。


对了,ps下,太爱太爱李代沫和吉克隽逸的那首《在我想起来》。

 3 ) 真人秀小史以及对《中国好声音》的一点思考

关于真人秀节目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但在任何一种说法中,《老大哥》和《幸存者》都是需要着重提及的两个节目。1999年10月,荷兰艾德蒙(Endemol)公司推出《Big Brother》(即《老大哥》)。熟悉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没错,节目名称“老大哥”正是源于其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老大哥在看着你呢”。节目参赛者为制作组挑选出的六对不同背景、性格各异的年轻男女。制作组每周为他们发放津贴用以购买食物以及生活必需品。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外界绝对隔绝的空间内,时间总计10周。每一个生活场所都安装了摄像头,向外界随时播放选手的一举一动。《老大哥》首播就在收视率上大获成功,在人口只有1500万的荷兰,观看《老大哥》第一部的最后结局的人数将近400万。

2000年,美国CBS推出的《幸存者》(Survivo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真人秀节目全球化的开端。在《幸存者》中,参赛选手被分成两组,在每一集中,他们要完成各种与自然环境斗争的任务,失败方需要全组成员投票淘汰 1人。最终剩下的7人同组竞赛,每周淘汰1人。而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百万美金获得者则由最后 7名选手从幸存的2人中选出。《幸存者》第一季播出的第二周,即成为全美国收视率第一名的节目。而最后一集更创下收视高峰,家庭收视率高达28.2%,估计全美共有将近44%的家庭、5800万人收看“幸存者”节目,而当年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只有4360万观众。(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第 10 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年版)
        
中国内地的真人秀始于2000年。是年,广东电视台播出真人秀《生存大挑战》。制作组从全国500多名应征者中挑选出三名互不相识的挑战者。按照规则,他们每人需要在6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的旅途穿越,而他们能够携带的只有野外生存的必需品和4000元旅资。整个过程历时195天。《生存大挑战》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还邀请3名挑战者录制了一期“生存大挑战”专题研讨。
        
论及中国内地的真人秀发展历史,2004年是无法回避的年份。这一年,第一届《超级女声》红遍全国。一时间,九州大地各个卫视非“超级”即“快乐”,选秀蔚然成风。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论述《中国好声音》的文章多数多提到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的“七年之痒”。
        
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如果细分,恐怕能列出二三十种也不为过。目前,有三大类真人秀在中国内地市场最为引人注目:婚恋交友类、工作求职类和表演选秀类。婚恋交友类自然不必多说,至今每周追《非诚勿扰》的我身边同学即大有人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火了张绍刚,顺便带红了《职来职往》;而选秀节目,自打2004年《超级女声》至今,一直能引发全民追星热潮。

以上稍微介绍一下真人秀的发展历史,下面言归正传,来谈《中国好声音》。我对真人秀节目,尤其是选秀节目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中国好声音》开播至今已有三期,所受到关注与好评大有超过当年《超级女声》之势,不能不让人有所思考。在此,我列出如下几个问题,并给出一些自己的思考。这四个题目,不是像什么“真人秀节目形态与本土模式研究”之类大而空泛的题目,而都是具体的能够从一点切入的。但是,《中国好声音》刚刚播出三期,很多事实和要素还有待观察,这些问题和判断仅供参考。

1. 选秀节目中主持人的定位
这是我在看《中国达人秀》时就在思考的问题。在《中国达人秀》中,主持人程雷的地位就有些尴尬。更像掌控节目的主持人角色的无疑是周立波,以至于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中国达人秀》初赛时的节目形态到底能不能算是主持人节目以及能不能大幅度取消程雷的戏份甚至干脆就让周立波一个人越俎代庖算了。当然,我还是非常喜欢程雷的,在复赛和总决赛中程雷也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最让我没法忍的是《非你莫属》中的第二主持人徐睿。此君一说话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样子,比张绍刚面目可憎多了。在《中国好声音》播出的三期节目中,主持人华少出镜的次数屈指可少。据《播客天下》的文章介绍,华少的主要职责是在后台“处置好所有参赛学员和他们的家属,让学员放下包袱尽情展现,让家属更轻松、情绪更外露地投入到节目当中”。不过在第三期节目中,华少的戏份稍微有所增加。不知道再之后阶段的比赛中,华少会不会承担更抢戏的任务。

去年上播音与主持课程时,我就想以此为题目完成期末论文。但是能找到的资料和PAPER实在过于稀少,加上时间紧迫只得作罢。但我真是十分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专业文章。《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主持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如何与评委/导师区分职责?又对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哪些新的要求与挑战?

2. 才艺与故事如何兼顾?
这也是我在看《中国达人秀》时就重点思考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达人秀》最为人诟病的一个问题。前两季达人秀诞生了“孔雀哥”“猪头哥”“喜悦和蜘蛛侠”这些奇葩选手。第三季有所收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评委”改名“梦想观察员”,并且频频发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此问题出现之频繁实在令我恶心,我实在搞不明白这有什么可问的,多数情况下回答千篇一律,我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些选手要回答什么。

《中国好声音》的盲听模式无疑是想削弱故事因素,加强对才艺因素的强调。但是,第一期节目中还是闹出了质疑事件,而之后两期对故事的展示明显削弱。表演才艺类型的真人秀,才艺无疑是最基本的审美价值所在,但是故事使人潸然泪下的作用又使制片方难以割舍。在选秀节目中,故事只是才艺不足以吸引人时的调味品还是能够与才艺平起平坐的主菜?选秀节目可不可以干脆只要才艺不要故事?真人秀作为纪实性节目,故事的存在是不是只需审美价值的讨论,而不需要进行伦理方面的讨论?

这里还可以附带两个小问题。
第一,盲听模式有没有弊端?
第二,众多选秀节目导致“选秀专业户”的产生,选手在各个选修节目之间跑来跑去,当然有客观原因。但是制作方需要需要进行干预?选秀常客带来的审美疲劳如何解决?

3. 《中国好声音》与原版有无区别?原因何在?
《中国好声音》的宣传总监陆伟评价《中国好声音》:“至少得到了The Voice90%以上的神韵。”如果陆伟评价得当,剩下的10%何在?原因是什么?如果陆伟评价不当,那么你觉得the voice of China得到几分神韵?

有一个细节,原版好声音考虑的光线和对比度,是照顾了西方人的肤色和发色,而东方人肤色不够白,头发又黑,严格按照“模式”要求,会损害画面,外国来的指导者会要求再往回调一点。(根据《播客天下》文章介绍)

再往深了说,中国内地的真人秀节目,以引进和模仿外国成熟节目形态居多。是不是所有的节目形态都适合引进?如果不是,什么样的节目最适合我们引进?对外国成熟节目形态的引进需不需要做本土化改造?如果需要,本土化改造有没有普遍使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推荐一本书,《全球金牌电视节目解析》,张绍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介绍了诸多外国的真人秀节目,书写得不怎么样,参考价值还是有的。顺便吐槽一下这本书,394页,全彩印,定价118。这书是想卖谁呢?

4. 选秀成功的选手路在何方?
选秀节目的本质是商业运作。2005年超女评委科尔沁夫曾说“选秀节目出身的歌手,其粉丝归根结底是电视节目的追捧者,而不是好音乐的忠实追求者。”参加纯音乐选秀节目的选手,或多或少多抱着音乐梦想。我曾经到过《中国达人秀》北京海选的现场,跟选手们聊过。小孩除外,岁数大一点的,尤其是中年人,尤其是带着乐器来的中年人,真的希望能通过选秀改变他们的命运,至少改变目前窘迫的生活状况。(这也就不难理解选秀专业户的存在,我曾在达人秀的海选现场听一个抱着吉他的哥们个一个背着萨克斯的哥们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互相问“我要上春晚你去过了吗”之类的话题。)

《美国之声》极富诱惑的一个条件是:冠军选手将获得环球唱片的一纸合约。但是显然,这尚且不足以让那些走下舞台、远离镁光灯的选手继续保持“人前显贵”的状态,甚至可以说,他们发展略显惨淡。美版第一季冠军Javier Colon在2012年6月爆出已被环球唱片解约,其个人单曲排行榜上前五名都是曾在电视节目中唱过的歌。(以上是《博客天下》原文,我没考证。)那么,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说,经过导师培训与轮轮考验的成功者,能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呢?好声音的盲听模式令人耳目一心,但是仅仅有声音就能产生明星吗?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目前关于《中国好声音》的文章里屡次提到的“制播分离”。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http://blog.renren.com/share/284428960/13844289752?from=0101010202&ref=minifeed&sfet=102&fin=5&ff_id=284428960,虽然新鲜,但没什么难理解的。只有一点让我非常纳闷,怎么灿星制作一下就火了呢?当初达人秀席卷全国收视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任何一篇提及这个机构,这是为什么呢?


 4 ) 无需惊艳,只是回归

       原来,没有各种歪瓜裂枣,没有各种恶俗炒作,没有一堆赚泪故事,没有亦真亦假的投票···没有这些,足以让一个综艺选秀节目好看。
    不用说一大堆恭维的话,中国好声音好看的原因很简单,选手和评委都够TOP。这甚至是一个闭上眼睛光听歌都会觉得很好听的节目。我已经厌倦了选秀节目评委和选手的哗众取宠,这时候一个纯度很高的唱歌综艺节目的出现原来是那么清新。
    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从选手的衣着中也透出这个节目简约的风格。
    是简约,不是简单。
    选手个个都精挑细选,没有走音王,也没有忘词哥,更没有自信姐,他们都是来唱歌,而且会唱歌的人,没有冗长的自我介绍,也没有鸡肋的低泪点落选感言,唱完歌能留就留,不能则祝福之。
    选手会唱歌,评委是会唱歌中的会唱歌。四个重量级boss,没有一个是不懂音乐的,有时候我也想知道“好听”和“不好听”是为什么好听,为什么不好听。(你有没有一点不解,有些个比赛明明是比唱歌的,硬是找一个唱歌不专业的演员当评委,就算他是国际巨星又怎样,都不是一路的。)大家就是大家,一点都不扭扭捏捏,说唱就唱,脱了鞋子就上,无须用毒舌去打击新人以凸显自己的高度,也无须用离场来证明自己的权威。不管是不是作秀,不管boss们的承诺能实现多少,但至少那个画面很和谐,那个蓝图很美好,毕竟是三十二场个人演唱会啊!!!
    不能不说,这个场面太梦幻了,四个大牌明星争着要你当他们的门生,并承诺给你个美好的前程。是不是撩动了你埋在心里多年已经瘫痪的梦想?
    看完中国好声音,我最强烈的感受是···突然好想唱K哦。
    其实,这只是一个回归。
    唱歌选秀本来就应该以选手的歌声为本,唱歌选秀本来就要有专业的评委,唱歌比赛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故事。
    用别人的文化产品,本来就应该购买版权。
    有好的歌声足矣,有好的评委足矣,再去卖故事,就显得画蛇添大腿了,或者说想用卖故事去代替好歌声和好评委的做法已经让人厌倦了。
    不用专门出一本书去讨论这个节目为什么火,不用专门开一个讲座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因为,这不是创新,不是出格,这只是最正常的策划,最正常的做法,这仅仅是一个回归。

 5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朝会识君

对于内地的音乐选秀节目,我几乎从未涉猎,甚至红极一时的05超女我也没看过。后来关注较多的,是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现在改名《华人星光大道》)。怎么说呢,内地的音乐选秀总给我感觉一板一眼,评委点评虚伪造作,看着不爽。而这方面台湾明显做得比较好。不是说他们没上述的问题,而是相对较少,能在接受范围内。当然咯,选秀制度也是影响我观看的主要原因。我就喜欢看超星的踢馆赛,那种感觉真的很棒,你永远不知道出来的高手会凭什么武功上阵,也不知道选手会以什么招式应对,所以始终怀有未知的兴奋感。
这种“未知的兴奋感”真的很重要,也是《中国好声音》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当然还有另一个因素:选手水平普遍很高)。当你在观看时,你如果将自己代入导师的角色,你会对盲听产生“未知的兴奋感”。反之,你如果代入选手的角色,你又会对导师转不转产生“未知的兴奋感”。因为未知的兴奋,所以有了莫名的期待。这是捉住人心的制胜法宝,屡试不爽。
好了,下面我不想再谈论节目了,只想说一说我对最后的冠亚军——梁博、吴莫愁的一些浅见。
说真的,对于最后这个结果,我感觉就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我始终觉得,梁博的文艺式摇滚,有些保守,只能在我们华语圈内引起共鸣,真要站在世界跟其他歌手PK的话(节目组说冠军会跟世界好声音PK,所以我才会扯这些),还是势单力薄了点,就像凉茶PK可乐一样——气不足,缺少能够震住老外的强大气场,甚至还会让他们觉得:中国还没改革开放吧,音乐风格竟如此守旧。
所以说呢,从能否立足世界好声音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吴莫愁更胜一筹。至少她的创意和个性会比梁博的内敛和安静更有辨识度,更能一鸣惊人,就像MJ的歌舞、Lady GaGa的另类音乐、PSY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一样,有让人一下就记住的特色(至于这种特色是好是坏,见仁见智)。哪怕那只是昙花一现,我也觉得她比那些只会歌功颂德的牡丹和自诩高洁的红梅更值得铭记。因为她的明媚,让中国乐坛多了一道特别的色彩,分外妖娆。这种妖娆欣赏的人叫好,不欣赏的人却试图诋毁、扼杀。请问何必呢?你不喜欢可以对她选择性失聪或失明啊,没必要赶尽杀绝吧?现在被她吓哭的小孩,没准长大后会变成她的粉丝呢,一切皆有可能。这跟很多人小时候怕吃苦瓜,长大后却变得喜欢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恳请大家拿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包容多一种音乐形态的存在吧。我相信蜕变后的她一定能慢慢受到大家的肯定。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然她最后怎么能拿到第二名呢?这是最好证明。
其实,在吴莫愁跟到哈林时,我就觉得她已经收获到最大的成功了。真的,哈林绝对是这届好声音最好的导师。这从他对16名学员做的努力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懂得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每个人的特色,并将之放大,再放大,大到这本来最不被看好的队伍,最后迸发出无限的潜力,大放异彩。每次看到他跟吴莫愁心有灵犀的互动,我就好感动。因为他那种如获至宝的兴奋是发自内心的,是伯乐看着千里马纵横神州时,抑制不住的自豪与狂喜,让人备受感染,跟着一起骄傲。
记得有个片段,哈林鼓励吴莫愁说:“好好唱,有事,都归我!”多霸气的导师啊!那一刻,我觉得他就像杀手大叔,为护萝莉大战恶警;就像无敌金刚,愿为心爱的女人站在高楼打飞机;就像圣斗士星矢,为救雅典娜力拼哈迪斯;就像……打住打住,越扯越离谱。
我知道吴莫愁是取悦不了所有人的,也没必要,因为每个人的欣赏标准不同,众口难调,只望彼此不要相互攻击,搞到最后两败俱伤。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哈林能好好挖掘她,把她的特色雕琢得更加耀眼,然后影响更多的人喜欢她,跟随她的音乐大篷车闯南走北,一路忘忧,一路无愁。
同时,我也希望梁博的摇滚之路能走出自己的风格,他真的就像当今中国的缩影:试图通过不断改良,让自己兼具实力与特色。说到底,他与吴莫愁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革命派。两者的前途都是光明的,只是在最终的选择上,有人喜欢白炽灯,有人喜欢霓虹灯,仅此而已。
最后,我只想对吴莫愁说一句:莫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朝会识君。

 6 ) 数字化盘点中国好声音

喜欢《中国好声音》,这是近年来少有能把我(及家人)一起拉到电视机前观看的节目
在观看过程中对节目中与导师、选手、歌曲等相关的一些数据也产生了兴趣,所以不自量力的尝试着量化一下这些数据
先此声明,任何量化都有其不足之处,不可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所以仅供参考……

●节目篇

●导师篇
分组战力量化
量化标准
每位导师为学员转身计1分,以此类推,四位导师都为该学员转身计4分。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34614.jpg
刘欢组综合战力最强(38分),遥遥领先于其他三组
那英组(33分)次之,庾澄庆组(30分)以微弱的1分之差排在第三,杨坤组(29分)垫底


分组男、女学员性别比例
http://img5.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37789.jpg
由图表可见,杨坤组、那英组、刘欢组均为阳盛阴衰,只有庾澄庆组呈阴盛阳衰状态(所以导师选择战后庾澄庆组四强均为女学员倒也不足为奇)
注:刘欢组中的“佳宁组合”男、女两方各计0.5人。

刘欢不止一次表示:我这个的队里,有太强大的女歌手!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40598.jpg
真是一数吓一跳,徐海星、刘悦、袁娅维、刘振宇、郑虹、吉克隽逸,其中4人获得四位导师同时转身,1人获得三位导师转身,1人获得两位导师转身。
量化总战力21!人均战力3.5!故此四强中三席被女学员占据!
相比之下
庾澄庆组女将量化总战力18,人均战力2.6,主要是靠王韵壹、金池、魏语诺和阿蜜丝女孩拉高数值。四强全数被女学员垄断!
那英组女将量化总战力为14,人均战力2.3,主力为张玉霞、黄鹤、赵露。
杨坤组女将量化总战力仅为8,人均战力1.6,果然光靠丁丁一人是撑不住的。

再来看看男歌手方面,与女歌手的战力成逆转态势
那英组男将量化总战力为19,人均战力2.37
杨坤组男将量化总战力为21,但人均战力略逊于那英组,为2.3
刘欢组男将量化总战力为13,人均战力1.85,和女将相差甚远
垫底的是庾澄庆组,量化总战力仅为10,人均战力为1.67
所谓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然也……


接下来是对四位导师个人的战力检定!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47023.jpg
刘欢老师不愧是重量级人物,不过44%这数字……会不会意头不太好呢?嘿嘿
那英老师屈居第二
本来印象中杨坤转身最多,谁知一算竟然庾澄庆才是滥拍王,共转身回眸39次,回转率近70%,即每三名学员就有两名可以获得哈林哥的垂青……哈林哥你也未免太博爱了些吧!
杨三十二郎以0.57%的劣势惨遭垫底……且单选次数最多,即有半数学员是在无他人竞争情况下得手的。


导师之间PK抢人的胜负关系如下: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46364.jpg
杨坤除了和那英打成平手外,对刘欢和庾澄庆均处下风
那英一英战三雄,平杨坤,输给刘欢,胜庾澄庆
刘欢则是一家通吃三家,如果是打麻将的话就赚死了哈
庾澄庆仅压制住杨坤,输给那英,惨败给刘欢(综合胜率主要就是被重量级对手刘欢给活生生压下来的!)


杨坤说:第一个拍的永远是对你是真心实意的
    为什么我第一个按,所有人都不选我呢?
庾澄庆吐槽:通常第一个都没有好下场……你也知道的……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50951.jpg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首先,杨坤的确是抢拍王,共有13次是第一个转身的,其次为庾澄庆10次,那英9次,沉稳到家的刘欢仅有5次
(说明:只有一人转身的情况不计入抢拍,如两人在相近时间内转身,以剪辑次序作为先后标准,毕竟剪辑师对谁先谁后更有发言权)

接下来,真相只有一个!
在杨坤参与的25次争夺战中,抢拍战绩为6胜7负,胜率达46%。
但在其余跟拍的12次争夺中,仅有一次得手!在非抢先转身的情况下,其胜率低至8%!
也就是说,按晚了,基本也就没你三十二郎啥事了!

那英参战26次,先拍5胜4负胜率56%,跟拍17次4胜13负胜率24%。
刘欢参战25次,先拍4胜1负胜率80%,跟拍20次7胜13负胜率35%。
庾澄庆参战35次,先拍6胜4负胜率60%,跟拍25次4胜21负胜率16%,居然,居然还是比杨三十二郎高一倍!
很明显,无论是哪位导师,先发制人的成功率都远远高于后发制人
所以,不存在哈林所谓“通常第一个都没有好下场”,这是错觉!

在此要补充的是,庾澄庆转身的次数明显比其他三位导师要多的多
但明眼人都会发现,哈林在节目中不只是做好导师的本份,他还兼了半个主持人的工作
如果某个学员只有一个导师拍的话,场面就会不够热烈,气氛也不会好,这样就缺乏了看点大家可以看到,部分成功晋级但未能获得完整播放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只有一位导师选择
所以个人觉得,庾澄庆的滥拍,可能只是为了配合节目的需要


杨坤说:《中国好声音》从开播到现在,32是一个神奇而又强大的数字……
庾澄庆吐槽:你只要提这个数字,你就选不上!你选上的都是你没提的……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52552.jpg
真相是——
杨三十二郎在节目中一共对10名(组)学员诱之以32,包括:
黄鹤、黄勇、张玮、李维真、王韵壹、刘悦、王乃恩、丁少华、阿蜜丝女孩和吉克隽逸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的
而唯一一个例外,还是选手本人主动提及32场的,他就是关喆……


杨坤:我在这四个导师里面的年纪是最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你跟他们在一块,你会跟他们产生强烈的代沟的……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66091.jpg
估计大多数人当知道四位导师中最年长者竟然是庾澄庆而不是刘欢时都会风中凌乱了吧
话说港台艺人逆生长的例子还真是不少,年过半百还能如此卖萌而不显做作,怕也只有哈林哥才有如此魅力了
言归正传
四大导师按年龄排序依次为庾澄庆>刘欢>那英>杨坤
而四人各自的战队的年龄为——
杨坤组:学员平均年龄26.9岁,与40岁的杨坤间代沟为13.1岁。
那英组:学员平均年龄25.1岁,与45岁的那英间代沟为19.9岁。
刘欢组:学员平均年龄25.4岁,与49岁的刘欢间代沟为23.6岁。
庾澄庆组:学员平均年龄25.8岁,与51岁的庾澄庆间代沟为25.2岁。
也就是说,各队导师与学员的代沟值与导师的年龄是成比的
虽然杨坤组学员的平均年龄比其他三队大了1至2岁,但仗着他自己看得出来看不出来都年轻的优势,还是成功缩小了与学员间的代沟!
随便一提
所有学员中年龄最小的是黄一(18岁),年龄最大的则是张玉霞(36岁),两人之间整整差了一个黄一的年纪……


●学员篇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选手是一家……
哦错了,56个选手分给了四家
据说原版或美版中,每位导师收生并未规定是14个
不知道为何到了中国就选了这么一个传统上认为不详的数字
而14×4的总收生人数是不是又太过巧合?莫非真有什么内涵不成?
http://img5.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5747379.jpg
言归正传,都说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但本期56名(组)学员之中,少数民族共有7名(组),占比12.5%
看似不多,但就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来说已经足够强大
7人(组)之中
庾澄庆所收的李维真是哈尼族,阿蜜丝女孩是高山族(阿美族)
刘欢所收的吉克隽逸则是彝族,刘昊霖是满族
杨坤所收的金志文是朝鲜族,关喆是满族
那英所收的多亮是回族
也就是说,每支团队里平均都有2名(组)的少数民族存在
你说那英团队不是?哦,叶赫那英氏本人就是满族的呀
只是身为满族却不知道满足的那族老师竟然没能收到一名满族同胞,这!不!科!学!

注:
学员中疑似少数民族的还有来自贵州苗族地区的王琪玮和新疆地区的大山,但由于个人资料欠缺,还望知情者指教


56名学员中最多最显眼的形象符号是——眼镜!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5762020.jpg
在收生战阶段中以四眼仔或四眼妹形象示人的共有13名学员,占比23%,也就是平均每四名选手中就有一个戴眼睛
而实际近视的当不止此数,估计有些学员为了形象起见戴的是隐形(主要应该是女生)
56名选手中男女比例相近(约26:31,佳宁组合两边都算)
可以看到,虽说是以声取人,但明显女生中愿意以四眼妹形象出场的还是少数,仅占1/8
而男生则没那么纠结,该戴的就戴,所以多达1/3人以四眼仔形象登场
而所有四眼仔四眼妹中除徐海星戴的是副较为夸张可爱的眼镜外,其他戴的都是黑框眼镜……
在导师选择战第一场,刘欢组的内战中
又冒出一名四眼妹——刘悦,而原本的四眼妹郑虹则反其道而行,摘掉了眼镜
这也只说了学员之中实际上是四眼仔或四眼妹的只会多不会少

下面再分别统计一下各组的中四眼仔四眼妹的分布情况
杨坤组:平安 丁少华 金志文
那英组:歌浴森 张赫宣 王琪玮
刘欢组:徐海星 陆虹 李行亮 权振东 (编外刘悦)
庾澄庆组:褚乔 葛林 陶虹旭
各组的四眼基本上均衡,杨坤组、那英组的都是男性,而戴眼镜的女生则基本集中到了刘欢的队中
难道是因为刘欢老师是家长会的不是外貌协会的?

http://img1.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54064.jpg
所以,56名参赛选手中三个姓刘的:刘悦、刘振宇、刘昊霖,都被刘欢一二三收入旗下……
喂,这些本家选手,不用避嫌的吗?
(话说刘欢、刘悦这两个名字,真的好象是一家人呀……)

●歌曲篇
四位导师不止一次挽惜地对某个落选学员说过:你选错歌了……
可见选歌对于歌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参赛选手选歌时都有些什么倾向性呢?
入围学员所唱的56首歌中,港台歌曲垄断半壁江山,31首占比55%
(说是港台歌曲,其实应该说是台湾歌曲更为贴切些……)
中国大陆歌曲共14首占比25%,欲崛起挑战港台,还是任重而道远……
欧美歌曲共9首占比15%(吉克隽逸的歌前半部分是民歌故计为半首,《我和你》也计为半首)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东北那旮旯的学员,走国际范儿的比例较大
余下剑走偏锋的还包括民族歌曲及红歌各一首。

在盲选阶段《小情歌》和《爱什么稀罕》分别被选唱两次,到底是节目组买下版权的歌曲太少还是这两首歌特别受欢迎呢?
而作为原唱最受欢迎的当属张惠妹,除《爱什么稀罕》外,还有《一想到你呀》、《听海》被选唱。(加上落选选手的话还有《别在伤口撒盐》
而作为导师之一的那英也多次被选手凭歌致敬,
包括《征服》、《不管有多苦》、《白天不懂夜的黑》
但只有《征服》成功征服那姐,唱其他两首歌的学员则苦涩着黯然出局……


说到选歌,其实也挺讲究策略的
一般而言,在这种选秀节目中翻唱别人的歌,很容易造成两种情况:
一是被拿来和原唱相比,容易被觉得不如原唱(先入为主的影响很大)
二是模仿原唱太象的话又会被认为是模仿歌手,没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不少选手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来规避以上两个弊端
男学员选女歌手的歌,或反过来女学员选男歌手的歌,共22首,占比39%,包括:
张玮  《High歌》
李代沫 《我的歌声里》
赵露  《我是一只小小鸟》
葛林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刘悦  《寂寞先生》
王乃恩 《Listen》
丁少华 《我要我们在一起》
汪洋  《天天想你》
陈俊彤 《爱什么稀罕》
金志文 《为爱痴狂》
金池  《夜夜夜夜》
关喆  《领悟》
王克  《开到荼蘼》
刘昊霖 《干杯朋友》
歌浴森 《征服》
魏语诺 《花房姑娘》
黄一  《城里的月光》
候祖辛 《Love Me Tender》
赵可  《我要你的爱》
曹寅  《会呼吸的痛》
李昊瀚 《如果没有你》  

如果再算上大山版《千年之恋》(原为男女合唱)、多亮版的《小情歌》(虽说苏打绿主唱青峰是男的,但那嗓音,大家懂的……)、邹宏宇版的《What a wonderfl world》(原唱为纯爷们,但邹宏宇那嗓音连导师们都迷糊了)
这类反串选歌的占比将超过四成!
想想也很正常,无论是男歌女唱或是女歌男唱,都很容易和原唱区分开来,唱出不同于原唱的味道
这也就难怪有如此多的学员都用了这个讨巧的手段


还有部分学员在选歌时特意选择了导师的经典作品,用意嘛,大家都懂的
但必须要说,向导师致敬很危险!
正如歌浴森在采访中所说那样,在原唱背后唱他/她的作品就是赌!(原句:在那英背后唱《征服》就是赌!)
对于原唱本人来说,不管承不承认,他人翻唱好过自己肯定会不太舒服,而翻唱得不如自己,那还有什么好选呢?
而对于其他导师来说,则很明白那个学员就是冲着原唱导师来的,所以一般不会做那种横刀夺爱的事情
就算转了,也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转的,就如争夺袁娅维时,其他三位导师也都转了,庾澄庆直言:唱你的歌我们还有欢吗?杨坤则说:其实我觉得我们三个人是特别勇敢的,转过来了……
而在倪雅丰在唱《我和你》的时候,其他三位导师先是对着刘欢各种张望各种手势各种口语,最终要唱完时杨坤忍不住拍下来了,之后还要问“为什么不转呢欢哥?”庾澄庆则直指:“你来抢人呢,这摆明是欢哥的人嘛!”杨坤还得解释:“我看见他不转,所以我着急了……”

节目中播出的导师原唱歌曲有六首,涉及三名导师
袁娅维 《弯弯的月亮》(刘欢)
倪雅丰 《我和你》(刘欢)
歌浴森 《征服》(那英)
王崇  《白天不懂夜的黑》(那英)
齐雯  《不管有多苦》(那英)
沈漫雨 《大眼睛》(庾澄庆,有网友指教说最早的原唱应该是高凌风,但感觉应该是庾澄庆的版本比较广为人知吧)
(杨三十二郎恨恨的对着张赫宣说:我恨你!)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3772525.jpg
两个成功的案例,一个是袁娅维凭《弯弯的月亮》勾动了刘欢,一个是歌浴森一曲《征服》了那英
都是改编出色唱出个人味道,且如前所述,用了讨巧的男歌女唱或女歌男唱的方式演绎
而失败的案例中,两首那英的歌曲,一来都是女声演绎二来和原唱仿的痕迹较重,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了……
6首歌中,成功失败各半,看起来机率均等(其实倪雅丰被杨坤拐走也应该算是失败)
但别忘了还有很多没被播出的学员(照节目的说法是共有150名学员参加盲选)
在没有播出的学员当中,照6/56的比例推算估计还得有十名八名学员选唱了导师的歌而被淘汰
所以说,选择导师的歌来当敲门砖,还真要好好想想掂量掂量自己才行……

另外
翻唱《春天里》的黄勇,在那英团队成功与原唱汪峰接上头
翻唱《自己》的徐海星,则与加入杨坤的原唱李玟失之交臂

●杂项篇
以下是广告乱入时间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photo/public/p1695753227.jpg
在第一期节目时,广告中说“本节目学员如果获得 两位 以上(含两位)导师认可,即可获得由苏宁易购提供的1万元音乐梦想基金。”
但第一期播出,广告商一看:我擦!你们四个导师也转得太起劲了吧!
10个学员中转了9个,而且9个都是获得两位以上导师认可的,一下子就派出去了9万大元!
照这样下去还不得破产了!
所以由第二期节目,梦想基金的派发标准立马提升到了需三位及三位以上导师认可
至收生战结束时,成功节省下了14万元(节省给谁了?)
而派出的数额则为25万!
第1期里的双李——李代沫和李维真算是赚到了(如果广告商没反悔的话)

 短评

赢了一夏天,一晚上输光。

2分钟前
  • 修十一
  • 还行

东北好声音

7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先来点实在的,我今年有32场全国巡回演唱会。ps:其实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是哈林,华少是个卖凉茶的rap高手。

1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大陆目前唯一一档算是上乘之作的选秀。各种优点就不说了,其中背对选手仅凭唱功做取舍这点非常赞!我倒是想批一下那些说评委做作的人:哪儿做作了!真心爱音乐、真心欣赏别人唱功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会言辞激动,会举止夸张。难道你听摇滚不打拍么?你若真心痴爱音乐,就会理解这些音乐人的赞许和激动。

17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喝启力添动力娃哈哈启力精神保健品为中国好声音加油!

22分钟前
  • psycho DC
  • 还行

哈哈,我是专程看四评委捣乱的

24分钟前
  • oriyao
  • 力荐

没有做作的背景什么的,就更好了。你既然都只在乎声音了,何必再画蛇添足呢

26分钟前
  • 雨果
  • 推荐

明年换个电视台吧

27分钟前
  • Roii
  • 力荐

我爱吴莫愁和哈林

32分钟前
  • ✺◟(∗❛ัᴗ❛ั∗)◞✺
  • 力荐

前两阶段好看。

35分钟前
  • mmhh
  • 力荐

【你仔细地看着我 我是个创作型歌手 我今年有32场全国巡回演唱会】

40分钟前
  • 萌系少年假发子
  • 力荐

节目初衷是好的,可是演出来是中国好悲惨吗?

43分钟前
  • 鬼才是个处男呀
  • 还行

第一集五星。第二集四星………因为有很多我觉得唱的不好的人入选了啊比如那个红帽内向哥………

46分钟前
  • 颜小兽
  • 推荐

最后一集让我想起2005年的超女。很棒!!

48分钟前
  • J
  • 力荐

我跟你讲 我今年有三十二场全国巡回演唱会 你要是选择我的队伍 我保证你每一场都是我的演唱嘉宾 .......我选择那姐....

53分钟前
  • 南風℡
  • 推荐

四个可爱的评审老师都是各种激萌!

54分钟前
  • 鹿菏
  • 力荐

最后这一晚梁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还有我同样爱的褚乔以及全中国的好基友。晚安,国庆节快乐!

57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个人喜欢的两个歌手名列前二,虽然梁博赢了莫愁,但梁博拿下冠军还是很难让人信服⋯⋯心中的冠军永远是“吴莫愁和金池”!

6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几位嘉宾的戏有点儿过了。

1小时前
  • 船长
  • 还行

MOMO WU !!!!!!!

1小时前
  • yubel lat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