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之上

短剧大陆2024

主演:林磊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青云之上 剧照 NO.1青云之上 剧照 NO.2青云之上 剧照 NO.3青云之上 剧照 NO.4青云之上 剧照 NO.5青云之上 剧照 NO.6青云之上 剧照 NO.13青云之上 剧照 NO.14青云之上 剧照 NO.15青云之上 剧照 NO.16青云之上 剧照 NO.17青云之上 剧照 NO.18青云之上 剧照 NO.19青云之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03 04:34

详细剧情

林磊的二叔在河边钓了二十年鱼却没有一条上钩,就连旁边的小伙都对他冷嘲热讽,以为老头是在装神弄鬼,岂料下一秒老头手里的鱼竿突然抖动起来,随后只见老头稍微一用力,居然将水里的一头八岐大蛇钓了出来,老头也不废话直接飞身而起,在两个小伙那一脸蒙蔽的表情中停留在了半空,想要亲自斩了这条大蛇,只见一个十米长的大砍刀突然出现在老头手里,还没等八岐大蛇反应过来,就被老头蓄力凝聚出的一道刀芒,瞬间斩掉了八条头颅,旁边的两个人差点儿吓尿...

 长篇影评

 1 ) 《送我上青云》:并没有展现真正的“女性”,不过满足了都市女性的“自恋

《送我上青云》以“女性”的性权力为话题,建立一个关于都市女性困境的寓言性的故事框架。但是,这部电影似乎仅仅做到了为“女性主义”而“主义”,并没有真正探讨女性个体的身体经验,而是套嵌在一种想象的模型之中,满足了都市中间阶层女性的“自恋”。

撰文 | 余雅琴

电影《送我上青云》自上映以来口碑一路高涨,尽管不算票房大热的作品,但这部小成本电影的上座率一度保持同期最高。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电影在首周末上映后,单日票房不降反而增长,猫眼预测的最终票房则比一开始番了三倍……

是什么让女性电影的票房表现越来越好?显然,近年来,中国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都处在上升期。在一系列的公众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女性越发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女性电影因此有了一个日渐庞大的市场。

女性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的描绘浪漫爱情的“小妞电影(chick-flick)”,而是渴望一种由女性书写女性生命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从这点看,这两年的《柔情史》(杨明明导演)、《春潮》(杨荔钠导演)等作品或许都可以看做是这种倾向的产物。

《送我上青云》是一部让人观感复杂的电影。一方面,一部直接表现女性欲望的电影,该片颇有一些吸引人的亮点,作为院线电影,它打开了一些被遮蔽的话语;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以“女性”为主题,看完之后反而给人不适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这部电影只是将“女性”作为卖点。

《送我上青云》海报

01 当“性”与“女性”结合

可能只是落入一种新形式的男性欲望的窠臼

当“性”与“女性”结合,很难说是将女性的主体价值释放出来,还是落入一种新形式的男性欲望的窠臼之中。该片最大的卖点在于,在影片的首映活动上,社会学家李银河评价这部电影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中国女性的自慰场景。但是,这个场景在电影里仅仅是一个不易察觉的过场戏,何况展现这部分真的有意义吗?它真的是所谓的彰显女性的性权力吗?

电影的故事,并不算复杂。女主角盛男是一名记者,在一次执行任务受伤后,意外发现自己得了卵巢癌,需要三十万元的治疗款。在同事兼好友毛毳的引荐下,她不得已答应为企业家李总的父亲写传记。在这个过程中,盛男从毛毳那里得知,自己做了手术后也将失去性高潮的能力。于是,在前往贵州写传记的路上,她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品尝了人生百态,也开始了一场寻找性爱的道路。

盛男的父亲是生意人,早就背叛母亲在外面找了情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个家庭主妇,除了美容和保养自己,一无所长。因此,盛男无法依靠家庭,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还不得不带着“幼稚”的母亲一起上路。

《送我上青云》剧照

《送我上青云》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滕丛丛,她和这部电影的监制姚晨,一起构建起这部电影的“女性”叙事。电影的主创为女性,在内容上又罕见地探讨了女性的性欲望,这本应该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女性电影。但是,遵循电影的逻辑来看,这部电影与女性主义在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

盛男看似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但她的几次觉醒都是通过身边的男性,是毛毳提醒她人生苦短,失去卵巢意味着失去得到性快感的可能。毛毳的提醒,让盛男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开始追求性的快乐。在贵州的小城,她一开始对县城文艺青年刘光明产生了好感,并通过他理解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胜男向其求爱不得,在兜兜转转之后,还是与一直陪在身边的毛毳发生了性关系,并通过爱欲加深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当接触到李总的父亲李老之后,盛男的人生观更是发生了变化。他对生命的态度影响了盛男。李老中风后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遇见盛男的母亲后,激发了他想再活一次的愿望。当他再一次感受到对异性的迷恋之后溘然长逝,他让盛男领悟到: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从哪儿来,还从哪儿去。电影的结尾处,盛男登上山顶,学着李老的样子,对生命发出“哈哈哈”三声大笑,决定接受手术。

其实,我们很难将这部电影理解为一部标准的现实主义作品,尤其是当盛男和母亲进入贵州县城之后,故事就进入到一种寓言体的叙事中。女主角的名字“盛男”与“胜男”谐音,形象英朗刚强,做事独来独往,性格也比较倔强,符合我们对都市独立女性的刻板印象。

电影以绝对主角盛男展开,我们可以看出盛男是一个都市女性的“典型”,她的遭遇基本涵盖了一个都市单身女性可以预见的所有艰难。因此,这部电影还是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同。只是如果仔细分析,电影的问题也恰恰在于此,电影并没有真正探讨女性个体的身体经验,而是想要将主角套嵌在一种想象的模型之中。

典型人物的塑造在艺术中是很常见的,但其实更加考验作者的功力。一个成功的典型人物应当建立在作者对社会深入的观察之中,而《送我上青云》的很多地方显然有失真实,有一种为了“女性主义”而“女性主义”的感觉。

《送我上青云》剧照

盛男的危机首先是身体上的,电影设置她得了卵巢癌,这种女性独有的疾病。得知患病可能时日无多之后,盛男最担心的却是性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把盛男对性的追求看做是对生命的留恋。可在事实上,即使切除卵巢后,女性未必会失去高潮,性快感的来源是多样的。而对电影强调失去卵巢的恐惧的本质,是女性担心自己失去性魅力,失去从男性那里获得快感的可能性。电影如此设置,将男性视为女性快感来源的唯一源头,本身就是与女性主义背道而驰的。

电影几次展现了盛男对男伴提出性要求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在其失意或绝望的时候,直接生硬地说出要求,甚至带有强迫的色彩,这当然可以被解读为是电影对女性的性欲的直接展示,是很“女权”的,但这种强烈与直接,不正是一种与女性主义批判的男权同构的求欢方式吗?如果在没有感情的情况下,男性对女性提出性要求会被认为是冒昧甚至是“性骚扰”的话,那女性为什么就可以呢?事实上,正是这种“双重标准”让电影的议题性显得可疑和失真。

电影的设定最终还是让盛男和毛毳发生关系,我们其实看不到这两个人之间产生过什么火花。毛毳因为盛男搅黄了自己的生意而愤怒,因此对盛男提出了性要求,电影还展现了盛男的反抗。但是转眼间,他们就进行了鱼水之欢,电影里自慰的一场戏也在这个场景出现。当然,我们依然可以将这个部分解读为导演的“先锋”,让一对不是情侣的男女发生关系。可是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其实还是一个强势男性(毛毳健康并富有性魅力)对弱势女性(盛男有疾病且独身)的情感攻势的过程。

那么,这种女性对自己身体真正的主宰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来,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都处在一个依靠男性,需要男性引导的地位。甚至,毛毳在一开始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和盛男发生关系的时候,还以自己过于优秀,怕盛男难以忘怀为由,这几乎就是男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了,这种情况下盛男在对自己身体快感的开发上还是仰仗毛毳,这多少会让观众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02 《送我上青云》仅仅是满足了都市女观众的“自恋”

该片的主演是姚晨,她也是这部电影的监制。因为同样是女性议题,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是姚晨主演的去年的票房黑马《找到你》(票房预测同样是低开高走,最终达到两亿元)。

都是表现女性的生存处境,《找到你》虽然与《送我上青云》一样,都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刻板”倾向,将男性与女性建立一种对立,试图表现普适性的女性遭遇。但是,《找到你》毕竟还是关照到了底层女性的命运,建立了一种比较广泛的女性“同盟”。而《送我上青云》则没有建立这种更宽广的女性观,虽然探讨的是女性都会面对的性问题,其实只是表现了女主角一个人而已。电影中出现的其他女性,更像是符号性的人物,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可憎。

《找到你》剧照

电影只是塑造了盛男一位相对丰满的角色,对其他女性角色缺乏深刻复杂的描绘和共情能力,李总的女儿更是连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给,完全被塑造成粗俗的土大款。而盛男偶遇的在河边因为丢失棺材而哭泣的老妇和女儿,则被塑造成骗子,用来突出盛男的机智。而着墨较多的盛男母亲,在电影里也仅仅作为成熟的盛男的反面。作为一生都在依靠丈夫的女人,电影将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超龄“少女”,极尽夸张,并让其成为李老的“性对象”,但她的复杂性和性格却依然模糊不清。即使面对女儿的绝症,她似乎也没有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在电影里仅仅是一个功能性人物。

当然,这些都是社会常见的人和事,只是电影将这些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戏剧化浓缩,这部电影实际上想要展现的是一个寓言性的女性生存空间。但是,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社会空间,却是非常的狭小。

电影中的盛男从事着一份还算体面的记者工作,有一个虽然可能破产,但实际上有自己公司的父亲,盛男的困境并非真的是经济上的困境(尽管电影表现她需要筹措三十万元的手术费,但在另外一方面,仅她母亲开的车就值这个费用)。不仅如此,电影还特地突出了她有一个没有读完的博士学位,这些都可以被看做是标记盛男社会身份的符号。电影为了突出她的性格,还设定她烧掉了父亲送给情人的奢侈品包,以及她直接拒绝李总的傲慢等等,这些都表明盛男对钱的态度。盛男之所以没有钱治病是因为她有着一种属于知识阶层的骄傲,而不是真的陷入到无法解决的经济困境里。电影的最后,即使没能获得李总的支持,她还是顺利进行了手术。尽管意外得病是一种人生的不幸,可是盛男的处境显然比大多数单身女性好得多,因此,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故作伤感的部分。

所以,不论以什么角度来看,盛男的女性困境并不具有真正的大众性,这部电影明显是拍给都市中间阶层的女性看的,电影里有城市女性向往的诸多元素:时间自由的职业,说走就走的旅行,异域的美景,一次性的艳遇……甚至,有些刺激但是可以解决的危机。

这些元素,与那些被投射在CBD高楼大厦的玻璃外墙上的巨幅广告上的内容别无二致。因此,与其说《送我上青云》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不如说它仅仅是满足了都市女观众的“自恋”。我们在盛男身上看见的是城市中间阶层的女性对女性苦难的想象,这部电影的问题意识似乎更像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疑问。

作者 | 余雅琴

编辑 | 崔健豪

校对 | 翟永军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2 ) 我谈《送我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公映19天了,发行进入尾声,票房达到2757万元,豆瓣评分7.3,猫眼评分8.3。

我是该片编导滕丛丛电影学院四年本科导演剪辑专业的主任教师,又是她三年导演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近五年来,看着这个学生及她的剧本的逐步成熟,及这部电影的拍摄、发行成功,成为了观众和评论界热评的对象,票房在文艺片中也是较高的。做为教师,从心里为该片和这个学生的成长高兴!

该片的优点是人物塑造较成功,自强、欲望、生死等内容、话题表达得独特、知性、幽默;缺点是情节结构把握青涩。它偏离了“一人一事”(清,李渔《闲情偶记》)的结构法则,既不是“一人多事”,也不是“一事多人”,有些陷入了“多人多事”的中心不突出的境地。

这个剧本在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长片成材计划”中三年里两次评选中的,但寻找资金及合作伙伴时却屡屡受阻。这个长片教学计划从2013年开始实施,已经拍出来德格娜的《告别》、张影的《再见爸爸》、朱员成的《盛先生的花儿》、黄璜的《武林孤儿》、白雪的《过春天》等硕士毕业长片,成效显著。它们都是学院教学培养、选拔支持,又结合与校外影视公司、导演协会“青葱计划”、上海及First电影节“项目开发”活动等各方人士合作完成的。

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更是显示了教学与产业结合途径之优势。在坚持努力了三四年之后,她终于得到了安乐电影公司的江志强和演员姚晨的赏识与投资,影片才得以拍摄和发行。去年初停机后的一年半中,初剪及各种修改版本我看了不下五个,不断在进步。特别是最后的定剪公映版的出色,更是显示了各个部门创作及制作人员的才华,及对这个青年导演处女作的尽心尽力。我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宝贵经验,许多是我们教学中得不到和给不了的。

从赞扬电影教育和产业的如此努力的、富有成效的合作角度,我给影片多加一颗星!

 3 ) 女性才是力量的源泉

值得一看。女性想借男性的力量是借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他们是靠着女性滋养的。

男性在社会上一直就是伤害女性的(扑盛男一砖的小偷男,踢她肚子的精神病男),贬低女性的(比如老板男)。

生活中的男性也哈哈哈。盛男觉得文艺男是理解她的,想在文艺男上得到安慰,但是他担不起,他是假的空的是虚弱的,所以他逃跑,他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战胜上门女婿的屈辱,这真让人哈哈哈。

盛男想在她合作伙伴上得到慰藉,那个人啊,抢她的稿子自己署名,明明是自己爱盛男却故意说盛男爱他,做爱后他在盛男身上得到了慰藉和满足,他看到彩虹的时候,盛男却在自己手动满足自己。

盛男的爸爸也厚颜无耻的想她帮忙还债。唯一对盛男说出我爱你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很搞笑吧!

就连盛男那个傻白甜的妈妈,都给老年男性带去了生的欲望和活着的美好。而且在老男人死后,只有盛男的妈妈为他流下了悲伤的眼泪。女人是多么温柔强大的个体啊!

盛男最终明白,自己才是力量的源泉,她放下了对男人的幻想,当她要精神病男对自己说我爱你时,是对过去的自己的嘲讽和告别。她终于自由了,她感受到了自然的风,托举她的上升气流,她自己可以送自己上青云,她终于可以对着天地万物 哈!哈!哈!

 4 ) 女性导演的男性视角: 假和解,真苟全

不吐不快。刨去得癌这个设定,盛男和千千万万的我们是一样的,跟惨这类字眼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是存款难以负担自己重疾高昂的手术费,漂泊无依,而已。然而这样的数额即便对于某些小康家庭来说也有些局促,何况是一个自立自足的独身女性。导演由此勾勒了如下景况: 童年不幸,家庭失和,濒临破产,无依无靠,无爱无恋,穷困潦倒,得了病还要先问同事借钱。导演借几个角色之口对盛男进行了归类: 大龄,剩女,高知,脾气差,自我大,清高,理想主义,爱掉书袋。“盛男”这个名字暗示了独当一面的作风和偏向于刻板男性气质的印象,盛男也的确给人类似的感觉,以至于同事、妈妈数次对她施以独身羞辱,无非是你这样嫁不出去,哪有男人要你,你会孤独终老的,之类我们屡见不鲜的内容。

盛男和家庭是半脱节的状态。她不满于父亲出轨十年,也忍受不了母亲愚蠢造作,虚荣爱炫耀。影片后半段盛男和母亲的一次爆发中,她提起小时候坐飞机,晕机呕吐被双亲嫌弃,意指自己童年不幸,他们对自己没有爱。就影片呈现的内容来看确实也鲜见关怀,父亲只顾自己的情人,而母亲跟盛男出差时,像个巨婴挂在盛男身上,只会哭啼撒娇。盛男于是脱离家庭独自生活,很少和家人联系,连患病都不愿跟家人说。在导演的价值观里这显然不值得提倡,盛男需要和父母真正“和解”才能达成“快乐”。就连母亲不懂爱、不了解女儿、不关爱女儿也情有可原,毕竟十九岁产子,还不懂怎么当妈妈,后来跟盛男的关系也不大亲密。作为双亲和解情节的代表人母亲强硬跟随盛男出行,盛男一路从厌恶冷淡到逐渐接受母亲,与母亲和解,体现为开始愿意为母亲拍照,喝下母亲打的土豆汁。母亲是一定要原谅的,毕竟她已年迈,风华不再。

在这里,母亲和李老的关系也耐人寻味。李老一眼相中母亲,开始套近乎、夸奖赞美,母亲颇有受宠若惊之感,一方面李老所代表的“文化与文明传统”取向还有余温,是母亲渴望回到的手工业时代,也是母亲年轻貌美的岁月,另一方面,李老的夸赞、凝视、投射也重新赋予了母亲生命价值,可笑亦可悲的是这价值毫无新意,男人鉴赏女人如鉴赏瓷器,男人求欢女人为了补续满足性欲。李老被问及为何想要续娶,说是右手中风,言外之意无非是满足性欲,虽是玩笑但也很难忽略。

对于盛男的性欲,影片以其大胆直白为骄傲,反倒暴露了导演对于女性欲望理解的片面浅显。盛男之所以急于做爱,是因为同事提点自己术后可能丧失性欲,应该在术前好好珍惜、享受。可见,盛男对做爱的迫切并非出于性欲的迫切,而是生命时间的紧缺,做爱是生命欲望的微缩。但有趣在于,这种迫切在情节架构下成为影片的噱头,如狼似虎大龄剩女勇敢示“爱”,几次大胆表露却招致误解,同事甚至自恋地认为盛男暗恋自己,所以才这么想跟自己做爱。可想而知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误解只会更广泛: 几年没有做爱的女青年何其饥渴。导演似乎没有能力呈现更普遍、更真实的女性性欲,就连盛男的自慰都宛如急病发作的痉挛,女性性欲便也只能流于“得没得到满足”之浅薄。对精神和肉体共振的渴求才是盛男多年没有性生活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与现实中男性对女性欲望的不解与误读才是真正的冲突。男性视角对女性性欲的想象极其单薄: 她想做爱便是她恨不得扒着男人强来、追着男人跑,她爱这个男人便是百般自我物化成为塞壬(《苦月亮》的mimi如何极尽诱惑满足男主多样的性幻想,成为男主爱不释手的性侣),她若有性瘾便是一夜十郎宛如饕餮,人尽可夫却又无人能满足的无底洞(且看《女性瘾者》)。真正的女性视角不可能拍出盛男抓着同事要和他将就做爱的情节,在影片中这甚至差点儿引发了一次性暴力。导演用温和激荡的性爱化解了性暴力的危险,但这真的能让人感到安心吗?

不仅如此,片尾导演暗示的和解或许只是盛男的某种自我扭曲。对于盛男来说,父母对她没有爱,所以她离家,理解她的人尚未出现,所以她单身,她有战地记者的梦想,所以她做记者,出于基本的自尊需求,她一度放弃了传记的差事。一切合情合理,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自由、自尊、自重、保有个性和自我的人所做的选择,即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显得愤世嫉俗了些,但那才是她不被规训的倔强和决绝。癌症和贫穷是她不得已妥协的理由,通过这趟旅途她接受了社会“教育”,获得重生,重新思考了生死、尊严、生命价值等等,可这“教育”未免显得太刻意和可疑了——毕竟每个人变狗,都有他的难言之隐嘛。用阿多诺的话说,就是不应该用虚假的和谐来解决客观的矛盾。到底是盛男愤世嫉俗、蔑视关系招致自己的“悲惨”境地,还是值得尊敬的远不比值得怀疑的多?盛男的和解,还是导演的苟全?心境已然改变,又有什么真正得到解决了呢?

 5 ) 当代中国各阶层众生过眼录

(本文首发于腾讯大家Ipress,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送我上青云》是导演滕丛丛的长片处女作,算不得多好,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却也别有一番意味——它或者可以看作是但丁《神曲》的某种变奏。

《神曲》第一篇第一句这样写:“当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要说明那个森林的荒野,严肃和广漠,是多么困难呀”。

是的,在《神曲》中,但丁人生的中途,黑暗丛林里,他遇到了豹(逸乐)、狮(野心)、母狼(贪欲),诗人维吉尔的灵魂随后来救护他,后来他们又一起游览了地狱、净界、天堂,并看到众多挣扎的灵魂,这正如《送我上青云》中的姚晨扮演的盛男一开始先遭遇了卵巢癌,后来又在纷至沓来的生活中看到了很多人丑陋的真面目。

所以,与其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忽然得了绝症的中青年职业女性的生存困境,倒不如说它是对现实中国的各个阶层、诸多行业、各年龄阶段人物的一次整体的批判式展示。

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卷,是把这许多不同来路的老少统统拉出来,让他们只凭着自己的本真和生存现状就达到了一种近似荒诞喜剧的效果。在这样的笑声里,所有的观众也完成了对他们的再认识,以及对自我的指认(仅限于有反思精神的个体)。因为他们实在就是生活在我们周遭的那些我们最熟悉的亲人、友人、同事或者陌生人,甚至是那个在座的自己。

导演善用反讽、隐喻和文字游戏。

我们会发现,事实上剧中得绝症的女性,恰恰是最没有病的、最正常的,而其他的每个人各有各的病。

李总、李总的富二代女儿、李总女婿刘光明、李老、盛男母亲梁美枝、盛男父亲、盛男父亲的小情人、色盲同行毛毳、丢棺材的母女……他们都已经病入膏肓,近乎无药可医。

在电影中,他们要么是“傻缺”、弄虚造假却富甲一方的企业家(李总),要么是故弄玄虚却欲望横流的书画家(李老),要么是毫无文化常识只有钱的富二代(李总女儿),要么是丧失尊严只为了进入一个阶层的会背圆周率的文艺青年(女婿刘光明),要么是没有自我、从未长大的老年妇女(盛男母亲梁美枝),要么是抛弃家庭、靠钱有了小情人的父亲(盛男父亲),要么是只为了钱和女友父亲搞在一起的小三(盛男同学,她父亲的小情人),要么是被金钱欲望和自大吞没的,不再有新闻理想的色盲男(盛男同事),要么是毫不感恩、靠着别人的善良无限索取的社会底层(丢棺材的母女)…这个现实世界真是看上去一片黑暗,毫无光明,没有赎救的可能。

“盛男”的名字,或也很可根据谐音理解为“胜”男。而“胜男”的尴尬也正在于,她在片中的地位只不过是路人口中的“剩女”。

她无钱,无爱,无性,无未来。

“胜男”与“剩女”,一褒一贬,这两种称谓的对照之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位要强女性理想与现实的不对位,若再进一步解读,则可以说成是在这个越来越男女平权的世界里,一个柔弱的女性因命运所迫不得不走上了不自觉的“女权主义”的路,而她却也因此必须面临着种种的现实尴尬与生命磨折。

爱好天文学、文学、卑躬屈膝的女婿刘光明,他是片中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颇具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的人物。电影片名取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里薛宝钗《临江仙》词的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影片中也由其说出。刘光明,最后的他其实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光明”。

在片中,他先是给观众呈现了别具只眼的看世界方式与善于思考的智慧,又在图书馆里塑造了一个懦弱于实践和能克制冲动的传统书生美好形象,使人感觉可望而不可及,以至于令盛男对他一见倾心。可是后来,当他的真实生活面目阴差阳错、毫无预料、毫无遮掩地完全展现在盛男面前时,他顿时觉得自己的颜面扫地,好像被唯一的崇拜者扒下了仅剩的内裤,这终于导致他跳楼自杀。虽然最后侥幸没死,但也因此摔断了双腿。

他这样一个人物,当时一定是希望通过豪门的婚姻达到“好风凭借力”,却万万没料到,这样的风却终于使他“坠下青云”(跳楼)。

我在想,彼时的他,牺牲的又何止是自己心中渴望的那一份美好的境界与理想?

记得薛宝钗在展示自己的诗词前曾笑着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刘光明在生活里就曾是一个“轻薄无根”的人。

他在岳父的口中不过是一个没有考取本科,只考取了专科的大学生,一个可以在众人面前用背诵圆周率来表演可怜的自我的小丑。但是,不幸的、可怜的他却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那许许多多秉持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种实用哲学的人一样,他们总觉得这是必受的人生坎坷。他们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如韩信般的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更不是像越王勾践那样的卧薪尝胆传奇。

最朴素的真理通常是,当一个平凡普通人一旦可以随时随地放下自己,可以失去最重要的、最宝贵的那点儿尊严时,他便将永远残破不堪。他将再也无法在未来实现自我的“破镜重圆”,更不可能“颗粒归仓”。

一步失守,步步失守,这才是残酷的人性真相。

不过,导演到底还是善良的,是认为这个世界还会好的人,所以她让刘光明这个懦弱的人有了最后一点点反思的精神。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多数的人是在泥淖里逐渐迷失了自己,而根本没有这样的反思,也更不会有人青云直上,羽化成仙。

薛宝钗的《临江仙》全词如下:“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其实,对于柳絮这“轻薄无根”之物,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东风不会“卷得均匀”,蜂围蝶阵倒真会“乱纷纷”。它终于会“随逝水”,也终于会“委芳尘”,因为“好风凭借力”我们都见过,却又有谁见过柳絮能“上青云”?

这首词不过是一个看似美好的,其实却是实际性的、功利性的理想。

正如这首词它为什么不会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的口里,而是出在薛宝钗的口中,也正是这个道理。功利、现实、希望借力使力,薛宝钗正是这样的人,可她的下场又终于如何呢?

黛玉咏絮的《唐多令》却是这样写的:“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书中紧接着这样写道:“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人们其实都是不愿意看到真相的。因为“太作悲了”。

盛男的色盲同行毛毳,也颇耐人寻味。他的名字里有四个毛,也是如柳絮般的物件,因此他与刘光明也精神相通。他一定同样是相信“好风凭借力”哲学的。

在电影里,他原是一个有新闻理想,甚至获过行业奖的人,如今的他,却甘愿在傻瓜权贵和耀眼的金钱面前低三下四,靠仰人鼻息生存。因此他所过着的,那个看上去完全符合自身利益至上、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生活,也就顺理成章。毕竟他给自己的理由永远都会是:有了钱一切都会改观,因此他现在必须匍匐前进,目不斜视。不过,也正因为他自身这样地不自察的过度虚弱,才终于导致了他有一个喜欢自吹自擂性能力以平衡自己失衡心理的毛病。

可这是多么可怜的对男性自我的自欺救赎!

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这部电影没有作为艺术类电影所以被珍存的价值,它也提供了一个社会横剖面,一个“当代中国各阶层人物的现形记”,一个“众生过眼录”,具备一定社会参考价值。

盛男、刘光明、毛毳,他们三个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当代中国那些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成功的平凡人的困境故事。

也由此可知,导演(兼编剧)对现在的这个社会一定是非常失望的,尽管她使用了一种近乎喜剧的方式来展现这些现象和人物,但这个喜剧之下,是她的无奈和悲凉。

想一想,盛男在重大的生存危机之下,得不到真正对位的爱、关心和帮助也就罢了,还要靠自己的病弱之躯去违心为别人书写虚假的自传,还要经受别人的侮辱。这真是一个暗无天日、令人感觉呼告无门的窘况。

也因此,盛男在其中的一场床戏后自慰,就显得有了强大的隐喻意味:一个自大的、吹牛的性伙伴,象征了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接触到的,那个身边现实的一维世界,它并不能真正切实地满足哪怕一个弱女子最基本的身体需求,而这个女子竟还是要靠自己的手来安慰自己。

这样的讽刺真隐晦,也真有力。它告诉我们那些空话和幸福其实都是骗人的。

姚晨扮演的盛男是如此孤立,正如我们每个稍有智识的人都常会感到的那种孤立。在片尾时,盛男被推进手术室,关系淡漠的父母亲在外面挥手。如果手术室是一个可以疗愈的世界,则被推进手术室的绝不应该是盛男,而应该是手术室外的所有人。

盛男代表了在纷扰的环境下,终于感受到自己心底最绝望和最悲哀情绪的那一类人。

愚蠢和无知如此庞大,令人毫无还手之力。她的生活里其实永无“对勾”,更没有什么掩耳盗铃的“牛逼”。她是导演对于这个世界绝望的化身。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来说,《送我上青云》虽然深具社会洞察力,看问题也敏锐,却仍显浮光掠影。导演太想表现那些她看不下去的芸芸众生了,因此面太广,也就太浅。我想给导演的建议是:这部电影太社会学了,而还不够文学。

里面的很多人物尽管可以使人联想起生活中我们见过的那些林林总总,可是导演对他们的表现却仍是在其外的一种拒绝和批判,并未深入其肌理。

举例来说,梁美枝的一些困境我们看到了,或者因为导演是女性的原因,所以即使批判,也较能体贴到她为什么会如此,而对于其他的男性,导演却没有做到和人物的真正体贴。

刘光明,人物的塑造有些分裂和稍显做作。对于一个一贯懦弱的人,他的跳楼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后面也应该不会在灵堂做出那样的事。可见铺垫还不够。其他很多人物,也同样应该有推敲的空间。

当然,这部电影中人物的表演都很好,姚晨、梁冠华、袁弘、吴玉芳、梁新鸣、李九霄,都让人觉得是可信的。但是,姚晨在演盛男的时候,与她演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时的言行举止似乎有太多的一致性。

我其实更希望看到一个独立女性也不要太挂相,总觉得太挂相也会成了套路。不过这并不是致命伤。只是我从一己之私想要看到姚晨的再一步的突破。

文章写到这里,继续用《神曲》里的一句话来做结吧。

“…所以我在惊魂初定之后,我也就回顾来路,才晓得来路险恶,不是生人所到的。”

人生多艰,我们只有各自努力。

世上哪有那么简单的“好风凭借力”,只有自己和同道们“一团团逐队成球”。

(本文首发于腾讯大家Ipress,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6 ) 《送我上青云》——遗憾是人生的底色

单身大龄女青年写这部电影评论最合适。

我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带我老妈又去二刷了一次,贡献了140元票房,尽力了。直接说令我印象深刻片段和剧情,有剧透,最好看完电影后再阅读。

姚晨饰演的独立都市穷女白领盛男没有被多金帅哥拯救,反正31岁得了卵巢癌已经是丧到家了。然后因为是穷女白领,父亲虽然是个小型企业家,但生意处于破产边缘,母亲50岁但心态仍然和少女一般蠢萌,为了筹措治疗费,只能被迫接下给一企业家父亲写自传的工作内容,谁叫企业家出价高呢。

给盛男介绍写自传副业的是其好兄弟兼好友四毛,有色盲症,当记者只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脉,尽快的跟着大哥们做自己的小生意,尽快的有钱起来。有一幕是四毛晨练跑步时还喊着:成功!成功!成功!如果我是编剧,这里的台词我会改成:发财!发财!发财!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有钱发财只是其中一种,但四毛的成功其实就是尽快的有钱发财,我很喜欢四毛这个角色,

因为想有钱发财这简直是太正常的人生愿望了。

四毛上网查询到卵巢癌做完卵巢切除手术后,性生活欲望会下降也体会不到什么快感,和盛男说,我看你在手术前这2周不如抓紧时间享受下性爱吧。。。同情的眼神。

盛男在给企业家父亲写自传的过程中碰到一个样貌不错的文艺男(袁弘饰演),会给丢了棺材的老婆婆钱让其再重新去买一口棺材,和盛男聊《红楼梦》薛宝钗的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知道盛男恐惧死亡的时候,和盛男聊灵魂永恒(虽然有死亡,但灵魂永生之类的意思吧),盛男直接和她妈妈表示:我喜欢这样的(男性)。

盛男在和文艺男逛县城图书馆的时候,直接对文艺男提出请求:我想和你做爱,因为我得了卵巢癌,我想在我做手术前和我喜欢的人滚床单,文艺男直接落荒而逃。

这真是非常中国电影,大概率只有在中国电影中,文艺男这样的角色才会落荒而逃。这个片段让我想起我2005年追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在实习医生格蕾中,花花公子Alex为了安慰得了癌症的女病人,和女病人有过性体验;格蕾和Mr.Dreamy为了让2个身患脑瘤的少男少女体验人生第一次滚床单,守在他们的病房门口。

2019年,中国的电影里终于出现了类似的情节,一位31岁得了卵巢癌的有自我的独立女性向其有好感的男士提出滚床单的要求,然后对方落荒而逃了,这很真实,如果我是文艺男,我不会落荒而逃,但也不会和盛男滚床单,Alex帅哥医生那种自我奉献的献身精神我是没有的,我会和盛男说,抱歉,但我不能因为同情你和你滚床单,我可以在我有时间的时候,和你坦诚聊天,谈天说地。

失望的盛男于是向好友四毛提出滚床单的要求,被四毛断然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我滚床单的功力太好,你体验过一次会终身难忘的(让你终身怀念),这其实是害了你啊,这段看的笑死我了,尤其是临近结尾处有一段,更可以让人笑疯。如果这个理由是一个事实的话,盛男那当然要继续请求和四毛滚床单呀,得了卵巢癌,2周后安排了手术,术后5年的生存率也不高,就如四毛电影开始同情的和盛男说,让她好好珍惜术前这段时光,如果真碰到一个滚床单功力那么好的,不滚个天翻地覆,对不起人生啊。

四毛在这段剧情里坚定的拒绝和盛男滚床单。随着继续给土豪企业家父亲写自传,去了企业家的某湖上别墅,盛男才发现之前让自己有好感的文艺男居然是土豪企业家没文化女儿的上门女婿,文艺男在中学的时候可以背圆周率到一百位,被当地县城电视台宣传为神童,说其将来是北大清华的人选,结果考了三次才考上大专,毕业后,最终仍然选择做了土豪企业家的上门女婿,和土豪没文化的女儿显然是没办法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土豪企业家只尊重有钱人,对这个不赚钱靠自己养的上门女婿自然没有一丝尊重,让其在众多宾客中表演背诵圆周率。盛男心仪的男人形象在盛男心中彻底坍塌,但盛男仍然给了文艺男一个吻,文艺男跳下了别墅,摔断了腿,坐上了轮椅(不知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如果我是文艺男,大专毕业后即使选择了和土豪企业家女儿结婚,在长期得不到尊重感到生活没意思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婚,跳楼摔断腿除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悲剧,毫无作用,离婚重新开始就行,跳楼真的不必了。

四毛有色盲症,穿了盛男报复他的粉色西装出现在了土豪企业家父亲的追悼会上,被企业家骂出会场,怒气冲冲到酒店找盛男算账。对盛男说,就因为你喜欢我但我拒绝和你滚床单,你就要毁了我,破坏我在土豪企业家的印象,毁了我的财路。盛男直接说:我不喜欢你,我之所以一直和你一起工作,是因为你比我更擅长和那些傻缺打交道。四毛彻底被激怒了,把盛男按倒在床上,说,你知道为什么拼命想要成为有钱人吗?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知道别人尊重你的感受吗?四毛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但是他认为只有有钱后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没钱就无法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这是四毛的悲哀。土豪企业家只尊重有钱人,对没钱人没有丝毫尊重,即使这个人是他的女婿,是他外孙的爸爸,更不要说穷记者盛男了。别人对土豪企业家表现的毕恭毕敬,非常尊重,事实上别人只是尊重他的钱,希望和其一起赚钱或者赚土豪企业家本身的钱。土豪企业家的父亲和盛男聊天评价自己的亲儿子说:我知道,他就是一个傻缺。

我想企业家父亲想说的是他儿子分不清别人对其尊重是尊重他的钱还是尊重他这个人本身,没有知识文化,有钱纯粹是因为有一个著名画家的父亲给他的本钱+时代的好运气。

四毛认为只有有钱了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没钱就得不到这份尊重,只是他还没意识到等他有钱后,那些人对其表现出的尊重是尊重他的钱还是尊重他的人呢?

电影的结尾四毛和盛男滚了床单,对于这样的剧情安排,我想起了《实习医生格蕾》里面格蕾和乔治梅利滚床单的段落,格蕾是实习医生中们耀眼的小女神(医术好人又美),乔治是那种典型的中产阶级乖乖好男生,一直心仪格蕾,但格蕾不喜欢乔治,忘了在什么情景下,2个人滚了床单后格蕾一直对乔治说对不起,让乔治内心大受伤害。在现在的我看来乔治内心受伤是他终于意识到格蕾从来没有喜欢过他,却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和自己滚了床单,自己心仪的女神和自己滚床单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对方心情糟糕失落到极点的一种自我放纵,乔治为此难受极了。

四毛和盛男滚床单后,四毛做了一个很美丽的梦,在梦里身为色盲症的他看到了彩虹,他急忙想和盛男分享这个梦境,结果发现旁边的胜男正在自慰,四毛慢慢躺在了旁边。。。。我看第一场的时候,看到这一幕旁边的观众窃窃私语,说盛男在那里呻吟颤抖是怎么了,是(卵巢癌)发病了吗?我差点笑出内伤。内心阴暗的我想这个情节难道是为了要呼应之前四毛拒绝盛男滚床单的那个原因:我滚床单的功夫特别好,会让你终身难忘的。结果盛男和四毛滚完后,还是自己在进行自慰,暗示和四毛的滚床单的感受完全没有那么妙不可言。

豆瓣上很多评论说就因为这个女性自慰的镜头,这部电影都值得记录和被打高分,我也这么认为,可惜在观影的时候,身旁的有些成年人还会认为这个镜头是不是盛男病发了,完全看不懂这是一个自慰的镜头,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啊。

对于得了卵巢癌的盛男,可能在手术治疗后真的就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享受性爱了,我可能会用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一个片段安慰盛男,比利林恩最终拒绝了姐姐为其安排的计划,假装战争后遗症留在国内不回伊拉克战场,他对姐姐说,也许我可能就是要注定以处男之身去见上帝吧(回伊拉克随时会有牺牲的的概率),他姐姐之前劝说他你这个年纪就应该留在国内,和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谈恋爱而不是上战场。在手术前夕找不到互相喜欢的人滚床单,尝试下性爱小玩具和自慰也很好,人生就是有很多遗憾,遗憾是人生的底色。比如没享受过高质量的滚床单,比如31岁得了癌症。。。

电影里还有几段小高潮,盛男妈妈因为盛男告知了企业家父亲自己已经得癌症的消息却选择隐瞒自己大为生气,和盛男大吵,盛男在其中回击到你自己婚姻这么失败(都发现不了自己老公出轨)却来拼命指导我怎么教男朋友,你搞笑不搞笑?我想盛男这么直接的回击实在太一针见血,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候都至少是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或者学霸请教经验,但是像我之前有读者在我文章后面留言,同事们有些自己是丧偶式育儿或者相对糟糕的婚姻生活却使劲劝大龄的自己赶紧找人结婚,这实在也很搞笑,如果想给单身人士尽快结婚的建议至少要表现出自己本身的婚姻生活是比较幸福的才比较合理吧。自己本身的婚姻生活一塌糊涂还拼命劝其它人尽快进入婚姻生活的人确实非常搞笑。

盛男的妈妈梁美枝是一个50岁的老少女,只要有异性称赞其漂亮年轻,有异性爱慕她就开心,生活得心花怒放,其实按说幸福生活的标准对于梁美枝来说是那么简单,尤其是被称赞漂亮年轻,还是相对容易满足的;比起四毛的发财,发财,发财简单太多了。

梁美枝的生活幸福感来源于异性爱慕她,称赞其漂亮年轻;四毛的生活幸福感亦或是满足感来自于生活中处处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四毛发现只要有钱,就能在生活中处处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像土豪企业家李平一样。管别人是尊重钱还是尊重他这个人呢,反正别人对于有钱人就是能表现出尊重。

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四毛的选择更好,即使别人对他这个人的尊重是假的(只是尊重他的钱),但万一发财成功了,有钱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生活那可是真真切切的,像土豪企业家李平一样,尽管可能被自己的父亲依然评价为一个傻缺。而梁美枝呢?完蛋,只有异性爱慕自己,称赞自己漂亮年轻,才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乐趣的,这种基于别人赞美爱慕的幸福感实在太虚幻太可怜了。

Ayawawa公众号重新复出了,现在的我应该可以清晰的说出为什么Ayawawa那一套恋爱话术和行为指导最大的问题在哪里了,用Ayawawa的恋爱话术和行为指导可能会让对方(也只能自我认知比较low的男士)很爱一个女生,因为那个女生所有的话术和行为都是按照对方那个男生的喜好表现的呀,可以说,那个女生就是按照那个自我认知比较low的男士对理想老婆的期待把自己活生生塑造成了一个人形AI玩偶,既然是按期待个人定制,自然会得到主人的喜欢了。Ayawawa那套恋爱话术最大问题是她无法让女性去探索一个叫“自我”的东西。

一个人的一生若只能活成另一个人期待的样子,活成另一个人的人形AI玩偶,那是多么悲剧的人生啊。人类离那种按个人需求定制化的人造人还很遥远,Ayawawa把她的那些信徒们直接从人类自愿变为一群男性的按需求(期待)定制的人造人,真的是给跪了。

而“自我”可能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必须要进行的人生探索,也是那句古老的希腊名言说的:了解你自己(探索你自己)。

从这点来说,得了卵巢癌的盛男也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相对幸福的人,有强大的自我并且忠于自我,不把自己的人生幸福感建立在异性对其的赞美、爱慕上。

 7 ) 【送我上青云】三个直男的观影报告

回来一路,跟tdh和老三聊了聊。

总评:7/10,值回票价的学院派作品。情节发展稳健,运用大量的铺垫和呼应使得内容很完整,是一部比较古典的戏剧式电影。以下有剧透,是我关于电影本身内容的看法。一家之言,可能偏颇点,不过呢偏了就偏了,偏了我也不改了。

主线应该是主角盛男在生活中所面对多方矛盾的爆发和发展。按照这些矛盾出现的顺序呢,有:第一,职业操守受挑战;第二,卵巢癌以及手术后很大程度上会出现的由雌性激素停止分泌引起的性欲消失的情况;第三,缺钱治病;第四,原生家庭的貌合神离。(还有第五,后面会讲到)开篇仅仅20分钟,就从事业、身体、经济和家庭四个角度,把主角投入了一个地狱模式的生存挑战。

这片子刚开始其实没多大意思,甚至看得我仨一个劲儿地乐(前一个小时甚至完全当成喜剧看,当时我们对剧情的把握不太宏观,不大了解导演的意图,甚至一度想打一星)。回过头儿一琢磨,哎事实上每个人物的出场,都经历了一个特别荒诞特别浮夸的设计,而且都有反差。比如第一个镜头投放到荒山上,我以为姚晨扮演的是一个知性温柔细腻勇敢的成熟女性,紧接着就跟了一个和傻子打架的无厘头情节;我以为四儿是姚晨坚定的革命战友,靠谱的坚实后盾,紧接着解释就是个做着发财梦的油腻青年;我以为主角爸爸是个一丝不苟春秋鼎盛的企业家,甚至一开始那句“打赢了就好”让我对这个爸爸有点儿刮目相看,紧接着就是张嘴管闺女要钱还不换、背着老婆养小三的衣冠禽兽(这逼还tm挺理直气壮)。

这种刻意设置的形象反转非常有意思,用丰富的细节和烘托让我潜意识里对这个角色侧写,之后再一拳头闷在我脑子上,告诉我说你小子想错了吧哈哈哈哈这人原来是这样这样的。这种反差的设计其实是非常学院派的。

不过后来我也反思,我在前一个小时对这个电影流露出来的不屑和轻浮的态度,除了电影本身的设计,还没有别的主观上的原因。是有的。在性别斗争中男性确实是天生的优势方,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很魔幻的事情,在今天仍然真实地发生在许多我们男的(尤其还是我这样没见过世面啥也不懂的大学生儿)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姑娘,她们的父母亲朋、同事上司,也许在用更荒诞更尖刻更让我始料不及的手段对她们的生活施暴,作践和亵渎她们独立的人格。大家都活的挺难,一起加油活着。

话说回来,咱们从开头交代主要人物和故事背景,直到主角去小镇,这一部分是开场动画。之后主线推进到第一章。这儿设计了一个贼拉明显到直晃眼睛的记号,就是老太太的棺材。这是让我摇脑袋的一个地方。

这儿我们说使一个物件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际功能,一个是象征意义。(我以为电影里对物件的使用的极致,大概就是盗梦空间里那陀螺)在电影里,这个东西你既然要用它,除非是那种解谜悬疑破案的非得一环扣一环把这个事儿给说圆了的,可以让它开始小露一脸儿然后偷摸藏起来最后再当个关键道具逆天改命啥的,那不解谜不破案的你得守规矩。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结果你这东西就开头夸嚓提一嘴,然后等等等等咔,结尾的时候你的小棺材再突然出现,就像游戏里那个任务道具一样,就为了做这个任务才制造了这么一东西,忒下流。这口棺材本身就是道具的道具,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之后主角和袁弘第一次见面(这片子是没有男主角的,只有一个女主角)(第二个括号用来称赞袁弘的美貌,真tm帅。本来就衣服架子,还整一修身风衣,烫几个小卷儿,蓄点儿胡子,看着成熟还深邃。结果那一对眼睛又温顺清澈像个小羊羔子。一身高级情色的气质)。饱受摧残的社畜女主对这个心地善良思想浪漫的小镇摄影师一见如故,两个人在船上讲云。(到这儿我反思了一下,为啥我就吸引不了小姑娘。除了长的磕碜之外,主要是没那种能激发人家保护欲的气质。就是“ 想要触碰又收回的手 ”的气质,在极端约束下,由极度渴望而生发的那股“欲气”)

这是电影里第一次点题,这种手段丝毫不高明,说它垃圾说它拙劣说它愚蠢也不过分。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新人导演,所以从头到尾贯彻的这些庸俗的隐喻手法我觉得也不是大恶不赦。毕竟新人导演,最可惜的就是拍一部那种艺术性极强谁也看不懂的片子出道,然后明珠蒙尘,死了之后才被人说啊这个人怎么这么牛逼。人都得吃饭,导演怕别人看不懂挺正常,给她试错的机会太少了,不像人家功成名就的,比如陈凯歌,已经到了呼风唤雨随心所欲想拍啥拍啥不管你观众怎么看我就突破我自个儿的艺术成就的境界。所以骂归骂,但确实有情可原。

在这儿我跟老哥俩说我说这袁弘不是个傻逼吗,哎,对,他就是。嘿!到这儿才有点儿明白导演的巧妙构思。故事开篇就是都市,大量的高楼林立的镜头的运用,让我有一种,这是一个现实体裁的故事片,讲的就是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战胜种种挫折拥抱美好明天的伟大故事的感觉。

哎呀大错特错啦。故事从女主角他妈跟她上车俩人去小镇开始,导演的野心就露出来了。小镇是乌托邦,镇子里有与世隔绝的高山,山上有辟谷的老头和宅院,镇子里有攒钱买的棺材打水漂的老太太在河边痛哭,老太太的儿媳妇还讹诈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刁民和富人(回到故事第一幕,第一个戏剧冲突,就是主角揭露“李总”故意纵火而后救火骗取百姓信任开发房地产),这些阶级属性极强的特征带着旗帜鲜明的拉丁美洲色彩(主角甚至在和袁弘闲聊的时候提到了马尔克斯),这实际上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片子。可千万别跟我刚开始似的,被导演给骗了。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导演的创作意图切入对整个电影进行完整的解构。意识不到这个事,那可能就跟我们仨一样,当成一个喜剧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像也不赖…)。

说到这儿,咱们再来分析主要矛盾。

开头提了四个,咱们画个图,厘下思路。

咱们先把生病这件事画在中间。

右边画一个箭头,指向经济,表示生病这个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经济矛盾的解决。

经济右边画一个双向箭头,指向事业,表示经济矛盾的解决和事业矛盾的解决是冲突的(要不要为三十万折腰)。

经济上边画一个家庭,家庭引出一个虚箭头指向经济,表示家庭矛盾的加剧导致了经济矛盾的产生(主角和她爸对话的内容可以推断,她爸包三儿,这小三儿心眼子还坏,很大可能是家庭企业江河日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家庭和事业之间画一条虚线。片子里没有明确说家庭因素对她走上记者行业的直接影响,但是主角和母亲在河边冲突爆发及和解的一场戏里(唯一一对现实中和解的矛盾,可能导演觉着男的都是大猪蹄子,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吧),能推断出家庭环境的优渥、父母的冷淡态度让她很要强(读了博士)。虚线的意思就是从剧情提供的内容上看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在深层次有相互决定的关系在里面。

继续说故事。

在职业操守被一帮混蛋资本家草过一遍之后,累觉不爱的女主发现自己老妈都跟老头子约会去了,哎呀好气啊本来自己就要做手术,术后极有可能失去性功能卧槽不想活了哎呀我太难了人生好累呀。这时候想到了小白花,咱俩来约会吧(女主唯一一次涂口红、换上了女士特征更明显的衣着)。

在一个不知道为啥会出现在这种地方的图书馆里,袁弘开始跟主角扯犊子,整点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当时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傻逼)玄玄乎乎五迷六道的。我觉得姚晨应该是没听进去他搁那具体叭叭啥,她就是欣赏(欣赏!欣赏!)这个男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

姚晨说“我们做爱吧”。

就这一刻的姚晨我绝对不会认为说,她爱上了这个傻逼。而是说,他跟其他男的不一样(很多女生在思绪很混乱的时候选择男友就靠这个,说不上来哪好,但是感觉不一样),还有,想在大概率失去女性生理功能之前选择一个自己能够主动接纳的对象行使一下人权。也就是说,她还是想找个自己接受得了的男的做爱。(反映了一个中国各年龄段女性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娘的男同学/男同事们还tm能不能更油腻一点?)我岁数小我没见识我不懂,我猜但凡这种不以身高长相腹肌数量x能力(虽然袁弘确实帅,但绝对不是主角想跟他做爱的首要原因)为第一标准的ons,都有一点儿卑微的对爱情的渴望,虽然自己已经明知道理想爱情遥遥无期。

也就是说袁弘的出现,让盛男被烈火灼烧过后,荒山一般的心里的一点儿,爱情的火花,复燃了。(我想到开头那一幕,盛男说:山烧光了,点不着火了。是不是也是一个隐喻?)

结果阴差阳错袁弘知道女主角生病这事,狗撵似的逃了。

这时候看客们应该有这么一个想法了,这个逼可不是为爱殉情的罗密欧,可不是才子佳人故事里的无双公子啊。他是莺莺传里始乱终弃的张生,是狗屁能耐没有就会哭就会跑的许仙,他是个草包大废物啊!(袁弘这个角色的设定和传统故事里著名吃软饭的这几位高度重合)瞅瞅,角色的反转它又lei了。只不过袁弘的反转周期比别的角色长罢了。

下面到了湖心别墅。

从小镇到高山再到这儿,情节稳步进入高潮。大量的摄影技法的运用伴随着冲突的爆发,把全片的层次推到了一个相当深刻和精彩的level。不过我还是说,袁弘这个角色对主角形象刻画和矛盾发展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诉看电影的姐妹们:男人都是废物,爱情靠不住。我是完全地把它当做大女主戏去看,因为除了主角,所有的角色都起不到带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而要么被剧情发展所带动,要么完全作为人形道具服务于剧情。

实话实说,起码我在片子里看不到很明显的导演对男性群体的好感。当然,这些废物男的(李总、四儿、刘光明)的身上有很多对社会现实的挖苦讽刺,这就是独立于女主角之外,作者想表达的另一些内容。比如李总在男澡堂见女主角、袁弘像小孩一样在客人面前背圆周率、李总一家对学历的蔑视(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穷人不感冒、富人看不上,除了学生,没人羡慕学历)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枚举了。这种手法,确实就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处理方式。不过问题还是那个问题,这些人是道具,是为了表达而刻意制造出来的表达。这也是这部片子上限不高的根本原因,太墨守成规太循规蹈矩,一点灵光一现神来之笔也没有,虽然说确实有味道,但是也腻,而且禁不住咂摸。

这时候回到主要矛盾这张图。

在生病的左边写一个爱情,用虚线框框住,表示这部片子里不存在爱情,可能存在过一点点,不过从刘光明站在湖心岛被女主角看见的那一刻就死了。爱情和生病之间画一个虚向双箭头,代表看似是因为生病,让女主角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其实他俩狗屁关系也没有,这片里的爱情就是扯了个大旗。

最后咱们把爱情打个大叉,上边写上性能力。

为什么是性能力不是性欲?

先回答这个问题,卵巢是什么?性器官,维持着女性的性征,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根本物理依据。性能力的丢失甚至不够准确,应该说是性器官的丢失。与其说这个导演在谈女权,不如说她在谈女性。女性这个词儿的内容之丰富远胜女权一万倍,如果把女权定义成女性基本权利的总和(从这就看得出来,女权是女性的子集),那么女性就是基本权利、社会关系、存在与发展等等等等的总和。换句话说,研究女性的含义,就是研究女人的一生。

假如有朝一日你失去了作为一名女性的特征,你逐渐失去了对性的渴望,你逐渐意识不到自己女性的身份,那么你存在的形式和意义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女权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坚决地认识自己的性别、自己的生理特点和生理功能。

一共5(身体、经济、事业、家庭、性能力)+1(爱情)个矛盾,分析完啦。

高潮之末,是老头子的葬礼。大量蒙太奇,大量填坑(对,完全是为了任务的完整而设计的,僵硬死板毫无灵气的呼应),老头子又点题,然后女主角写“谢谢”,代表女主角和解了。老爷子也没有独立人格,完全作为一个NPC推动剧情发展的,不过他更像一个旁白。为了突出戏剧情节和矛盾冲突,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用次要人物的生命去献祭,让这个形象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绝对是一部电影的败笔。

前边一直没落下“好风凭借力”这五个字(翻来覆去地说生怕人忘了,忒磨叽),就是为了在最后这场床戏再来个转折升华个主题。到了这,最后十分钟,主角的性欲才真真正正地是纯粹的性欲,和爱情无关,和理想无关,和钱无关,和什么都无关,四儿的疯狂扑灭了她最后一点偏执。她对什么事儿都看开了,她马上就可能做不了爱了,现在她只想做爱。四儿前边拒绝主角的时候吹过牛逼,说自个那啥厉害,怕主角食髓知味以后痛苦难耐,结果在性爱之后还是主角自个动手才到了真正的高潮。潜台词就是:男人也就那样,“送我上青云”,不如自个儿动手来得实在。

好,现实戏到这结束。看起来都告一段落了,其实呢,啥问题也没解决。所谓的和解,不过是妥协(除了母女关系是真和解了)。反抗不了,不如享受。在盛男达到高潮蜷缩起来颤抖的这一刻,她身上所携带的女性的悲剧性,达到了顶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直到主角的高潮,片子才到达了艺术的高潮。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明白了妥协跟和解的区别。妥协是指,行了,得了,我无所谓了。和解本身就有一个和平解决的意思。也就是说,妥协是态度,和解是结果。妥协代表着我对这个事儿的走向不报太大期待了,这事儿最后解不解决和我都没多大关系了,而和解呢,一定是对这个事还有执念,好赖我得要个结果。妥协是放手,和解才是折衷。妥协可能导致和解,也可能这事就不了了之了。那电影里盛男的归宿,就是这个不了了之的妥协。惨。

果真是一出荒诞至极的人间悲剧。

最后是一段幻想,幻想里她爸妈在一起,很关心她,送她进手术室,一切安宁美好。四儿奖杯代表说这个人以前热爱职业,奖杯上有个坑他给它撇了,代表他为了钱放弃了这个职业操守,然后女主角捡回来一点点粘好,代表自己职业的纯洁性。

导演拿着刀子把人心扎了个稀巴烂之后,一边让我抱着这一颗稀巴烂痛哭流涕一边给我讲那些美好华丽的可能。

不过我们都知道,那儿,盛男今生,过不去了。

女主角出现在了第一幕的高山上,开头打了她的那傻子又出现了,这傻子就是女主角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傻子不断说“我爱你”,其实就是女主角跟自己说“我爱你”。

我觉得这个傻子有点意思,有点像1q84那个感觉。我想会不会是女主角被傻子锤了一下之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傻子是这个世界的入口,也是这个世界的出口?咱们完全有理由乐观一点儿,也许所有悲伤的故事都是盛男被傻子打了之后发生在另一个魔幻世界中的故事?而此时傻子再度出现,也许就代表着盛男回到了她原本的世界。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她只得了一场小感冒而不是卵巢癌,父亲没破产,家里还很富裕。日子糟心又和谐,叮咚流淌向远方,我们怀揣着所有的美好站在岸上,远处是一片灿烂的夕阳。

“没有好风凭借力,不如孤身上青云”,剧终。

(修改之前,是“只得孤身上青云”。想了想,也许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这个电影真实得过分残酷,所以我希望看到这儿的每个人,无论啥时候,心里头还得揣点希望。)

 8 ) 姚晨与滕丛丛映后交流整理:大家一起解放了天性

8月11日,《看电影》观影团映后,导演兼编剧滕丛丛、监制兼主演姚晨聊了很久。关于电影、女性和女性电影,本就有很多论争,正好听听她们的声音。

主持人和观众的问题已简化,她们的谈话就保留原汁原味吧。

什么时候有念头动笔写这个剧本?

滕丛丛:大概就是2014年初左右。自己的人生有些经历,之前的时候也是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特别棒,就谁都看不上,踏入社会后突然间发现,真的很多事情是徒劳的,很多事情不是说你努力就能达到的。从青年的愤怒,到成年人的成熟,你要经过这样的转变。当我开始去转变的时候,我就开始动笔去写这个剧本了。里面有一些个人的体验和经验,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个人体验和经验,因为三十年的人生是有限的。又经过了漫长的大概三年的剧本成长,还有我自己的成长,最后是2017年3月才定稿的。

什么时候读到剧本?读到哪决定参与?

姚晨:应该是2017年的时候。制片人顿河,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把这个剧本发给我,他说,听说你现在在做公司,也在找项目,你看看这个你喜不喜欢,这是年轻的创作者自己写的剧本,她还想自己导。我看完以后我确实很喜欢,她里面的趣味也是我喜欢的,包括这个人物也是我想靠近的,也觉得她似曾相识。虽然距离我是有些距离,但是我觉得通过她,我可以做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很快地我就达成了合作,跟导演见面、沟通,然后互相了解,然后推进这个项目,基本上是一个蛮顺畅的前期筹备工作。

写作剧本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中间发生了什么?

滕丛丛:我第一稿是3月,大姚看到的时候就是8月,中间没有很长时间,但我写的时间是很长。中间,我是觉得我去开眼界去了,就是以前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的,个人体验放到故事当中,承载的范围太小。它很像一个都市小品,就很像《弗兰西丝·哈》,我很喜欢那部电影,当时有点想做这种风格的。但是后来我确定这个角色是记者之后,我觉得,它不应该是一个都市小品。我去采访了很多记者,去跟他们去现场,包括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工作当中遇到的故事,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完了之后我把一些事情进行重新的糅合。我觉得自己那个时间段成长也很快速,基本上每半年我会再推翻一次。觉得自己之前剧本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后来我还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阿乙老师的短篇当中的一个角色的使用权。大概到2017年的时候,我觉得我有点成长不动了,我估计我能力就到这了,那个时候才定稿的。

姚晨:刘光明那个角色。

很多人都说这是“女性电影”,你们怎么看待?

姚晨:首先这是一个女性导演的作品,(笑)然后又有女性监制。两位主创都是女性,但是我们其他的主创部门还都是男性,不是说女性电影就要把男性排斥在外,女性电影的完成也还是有很有非常热爱女性的男性创作者共同发力来完成。我们这几天的观影场,也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反馈,很多女性观众看完是非常激动地跟我们交流,很少看到女性欲望这么真实、坦荡地在大银幕上被呈现,而且完全是以一个平视的角度在向大家呈现。包括阿乙老师,他说作为一个男性,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女性,这让他很痛苦,他也才第一次去正视女性的痛苦,他觉得这电影对他之后的写作会有很大的改变。

滕丛丛:对,我觉得大家定义女性电影,就是女性的主创和以女性视角来讲述。很多前辈导演,包括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和冯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如果不是因为是男性导演的话,也可以定性为女性电影,因为它就是从女性视角来讲一个女性的心理路程。如果大家要定义女性电影的话,我是这么认为的。

技术不发达时,体力是很重要的条件,但技术发展了,男女可以做相同的事,意识却没提高,这是否电影的一大背景?

姚晨:确实是根源。其实意识到这些问题,都是从个人的困境上开始。我大概在两三年前,我觉得自己已经来到了做演员非常好的年龄阶段,但是我发现,我想拍的那些戏非常少,在电影的市场上,好像对女性的刻画要么是很简单的少女形象,要么就是属于婆媳的狗血剧,家长里短的,非常有烟火气的女性形象,而且女性好像都是隐忍、愁苦的状态。但是我又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明明看到非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人格也非常独立,她们在做的事情也非常出色,但是我们不管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上,对这一类女性的刻画是非常少的,有也是皮毛而已,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她们的灵魂中去。那个时候我还想等待,但我发现女演员是等不起的,我们真的等不起。(笑)时间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金贵的,我想,我抱怨也是没用的,还是自己为自己做点什么,或许还有可能一个事情推动一个事情,改变一些氛围。所以那个时候就想做坏兔子影业,那我们把这个电影作为坏兔子第一部参与制作的电影,第一确实它体量上没有那么大,我们作为一个零经验的电影制作公司,我们可能也相对不会那么大的一个压力产生,因为也不会对票房有过高的期望。就像一个新人一样,一切从头开始,学制作,学怎么做一个监制,(笑)但这些工作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演员这工作怎么样,我也看到这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演员朋友,还有一些别的职业领域的女性都会站出来,讨论自己的职业困境,其实这些困境根源都在你刚才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整个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相对陈旧的程度上。但是我想,这些改变可能需要每个个体都能够付出努力吧,才有可能把这条路搭起来。

点映后,很多男性观众也非常喜欢,这是意料中的吗?

滕丛丛:有一点点意外。(笑)之前其实做好了准备,剧本给我们确认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部电影会有一部分女性特别喜欢,但也会有一部分男性特别讨厌。所以我只做了这个准备,没有做“男性观众,哎,好像也挺喜欢”的准备。

姚晨:其实是有一些男性角色会感觉到自己多少是被冒犯的,可能他们在这个电影里头,没有看到在常规影视剧里头那些理想化的男性形象。但事实上,导演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过刻意丑化男性的想法,反而是非常平实地,不管里头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只想刻画人性的部分,而对性别,我们是没做差别化对待的。

好玩的地方在于,传统社会中那些成功男性,在女性眼里可以是那样……

姚晨:看剧本的时候,我最喜欢刘光明这个角色。所以我是觉得丛丛对这个角色,在落笔时还是有关怀的。

滕丛丛:我觉得,你说的是一个女性电影,女性主创和女性视角,但是我觉得,我们片子当中对男性也是关怀的。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也给了很多男性世俗成功的压力,就是,你这个人成功就是你有钱,你家庭美满,你有趣,你有很多爱好,你灵魂有趣,都没有用。大多数人对男性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太公平的,就好像对女性的很多要求,也是不太公平的。

姚晨:刻板化的,男人不能哭,一定要坚强……

滕丛丛:对。

四毛的觉醒……

姚晨:对,其实我们原来有一场戏,很可惜,因为篇幅,删除了。那场戏是介绍盛男和四毛工作的小报社,挺破败的一个报社,又一次面临搬家,因为房租又涨了,然后报社里堆满了废旧的报纸,成捆成捆地准备卖个收破烂的。四毛走进来的时候,同事叫住了他,拍了十块钱在他肩上,说,“四毛,你的那堆废纸,卖了十块钱。”四毛特别认真地跟同事说,“什么废纸?!那是我在这个报社里头待那么多年,写的27个头版。”同事说,“你就知足吧,隔壁的铜版纸才卖了几块钱?”其实我们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戏,来介绍他们的生活环境。我觉得环境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隐藏在生活中的东西都上来了……

滕丛丛:我很喜欢我们当下社会这些看过去很荒诞, 但是仔细一想又很合情合理的小故事。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创作者最大的财富。之前的时代没有这种事情,只有当下会有,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觉得一个创作者不停地去关注这些当下的事情,其实对个体本身有很多思考在。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小情节,说到江边的老太太,还有戴帽子的疯子,那也是有一个源头,就是90年代有很大规模的气功热,整个广场的人都戴着那个小锅盖,在那里接受“宇宙的信号”。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看上去很荒诞,你觉得很好笑,但你仔细想想其实又有很悲凉的人性的小故事。这个跟女主角的成长环境分不开,也使她一步一步走向觉醒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是一阵好风,都要让盛男去经历这些人,不同的事情,然后让她对自己内心有一些思考,对生长的世界有一些思考和回馈,最后她才能够达到自己和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的过程。

电影要有很清晰的表达,又有适当模糊的部分,要让观众对模糊地方做出理解。比如棺材……

滕丛丛:我觉得在盛男的这趟生灵之旅之中,最重要一个人物是李老。她和李老都是将死之人,一个是这生挺圆满了,死亡对他来讲不是什么,但盛男是一个正值壮年的青年女性,她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去实现,她对生死有很多恐惧,所以这个棺材其实就像她的死亡隐喻,一直伴随着她,从开始到最后。这棺材让李老得到他生命最好的一个结果,就是“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来,还从哪去”。这个也是盛男在这趟生命之旅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眼和觉醒的点。

最悲凉的是盛男在医院看病时,得知卵巢癌时,台词是这样……

姚晨:“也没有乱搞男女关系,好多年没性生活了,怎么可能得卵巢癌?”她直接把这个病和她的道德挂上钩了。哪怕像盛男这样一个不容易被屈服的人,长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她还是会慢慢地被洗脑,被驯化,直到死亡直接降临到她面前的时候,才能够让她冲破这个迷雾,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去直面她生命的真相。

上一代的美枝有不一样的反抗方式……

姚晨:还是用依附的方式来寻求自己,但盛男用自己的方式,是真正的自救。

滕丛丛:我觉得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父辈的成长环境也是那样,她能够做到的改变,其实一个人是很难去对抗整个历史洪流的,她能做到的最大改变到这里,也已经很好了。但盛男不一样,她成长在一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她能够接受到更多独立的思想也好,教育也好,自己本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也好,她的反抗是跟父辈的反抗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不觉得,因为父辈的反抗很小,就会觉得你有什么示弱,我觉得一点点的反抗也值得鼓励,一点点改变也很棒。

拍摄两段床戏时有心理障碍吗?

姚晨:其实我一开始看剧本,就对这两场戏比较忐忑,那个时候就不停问导演,她想怎么拍这场戏。因为说实话,我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完全没有拍摄长片经验的年轻人,不管是我的身体还是我的灵魂都要交付给她,(笑)就真的是一个非常考验我的决定,真的是一场豪赌,因为我不知道她把我拍成这样。可能我们国外电影,你会觉得这种拍摄是稀松平常的,但其实说实话,国外的欧美演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拍这样的戏的,哪怕我们已知的很多很大的演员,像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她们都是基本不拍这样的戏的,因为她们不需要再靠这样的戏去做点什么,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吧,但这个标准倒没有与敬业不敬业这个层面有关。很多时候她们用的是替身,在《卡罗尔》里那个是替身。但显然,我们这个戏也没办法用替身,(笑)所以就经常问导演这个问题。导演想的很简单,“演员都应该会吧?”(笑)其实如果拍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将来会出现一种声音,会觉得说,“一把岁数了,还想再搏一把呢!”所以在拍这场戏之前,我们所有主创在一起做了很充足的功课,从摄影老师到录音老师到灯光老师,大家在一起非常认真而严肃地,包括导演,我们在一个房间里头,还有我跟男演员,在密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讨论这场戏的体位,怎么样通过变化体位来表现人物关系的改变和推进。第二天我们拍的时候大家还是蛮紧张的,我觉得那天,不光是我们来讲,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对自己天性的挑战。我觉得那天是大家一起解放了天性。我们把所有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清场了,只留下最重要的几位主创。主创老大们也要做助手的活,(笑)自己来调灯光,调机位,还要自己打板,灯光老师还要给我盖衣服,拿水,(笑)我还给大家放了下音乐,就放那比较能够调动肾上腺素的,然后也比较性感的音乐,(笑)大家进入到一种氛围里头,来拍这场戏。甚至连我先生都加入了这场戏,他是场外指导,然后在远程遥控这场戏的光影。(笑)所以后面特别鸣谢他,因为我们这部戏的调色都是由他完成的。然后我们找了很多参考,《龙纹身的女孩》这类的,为这场戏做定调。我记得拍完第一条时大家都不好意思看回放,(笑)我一转身,大家的脸都红扑扑的,(笑)甚至录音老师,因为他都是不苟言笑的,戴着耳机,那天他脸涨得通红,把耳机摘下来后,“哎,不行,太刺激了。”(笑)就放他的旁边,哈哈,内心都受到了挑战。但是我觉得那两天,我们有两天时间拍完了一场做爱的戏,一场自慰的戏,那两天拍完以后,大家都突然有一种默契,好像共同守护住了一个秘密,在情感上也突然产生了更紧密的勾连。我相信,那两场戏对在场的每一个创作者,在未来的生活里都会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我,作为演员来讲,是特别彻底的一次天性解放,可能在此之前,我会在家里头观察自己的身体,会很自如地袒露它,但是我作为创作者,这是我第一次完全摆脱了身体上的所谓束缚。我觉得在那两场戏里我的身体是自由的,与盛男完全融合在一起。

“送你上青云”的精神追求,创作现阶段更赞赏什么?

滕丛丛:是王国维吗?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第三层,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是无知的,因为无知所以自由,所以不知道愁滋味。然后慢慢地你会经历很多事实,人世疾苦,你会陷在其中,有很多自己的灵思,然后到第三层的时候,你见过人间疾苦了,但你还愿意热爱生活本身,就是有一句现在流传比较俗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破生活本质后,依然愿意热爱生活的人,我觉得最后的这种情况,才是一种真正有智慧的情。

姚晨:我没导演说都那么好。因为我不确信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其实片子里盛男一直说她想做正确的事情,但我对正确这两个字始终是报以质疑的。这个电影当时让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是它写的是众生相,见众生,见自己。每一个个体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是不可复制的,我倒不认为梁美枝的活法就一定是最好的,或者是不正确的,我也不认为说盛男或刘光明的活法一定就是最糟糕的。怎么说呢?

滕丛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那种。

姚晨: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那条道吧。但是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青云,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好风。包括这电影里头,我觉得盛男最后,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她等不来风,就自己上青云,不再依附任何人,她最后有能力让自己快活了。最后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但她发现爱这个事情,不再是非得来自另外一个人,我觉得那一刻她是卸下了千斤重,所以她才能够突然身轻如燕。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可能没有想明白,就苛责她是不正确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电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理想。

棺材从头到尾一直出现,有什么关联?

滕丛丛:有点意象和魔幻的概念在里面。李老躺进棺材,也是一个意象,他真实的死亡是在他家自己的床上死亡的。你看到棺材的串联就是一个象征的手法。

美枝说“19岁生了你,不知道怎么教育你”。现实中你是怎样的母亲?

姚晨:我应该能比梁美枝强吧,(笑)我没有那么年轻,我生他们挺晚的,心智还比较成熟,所以不会逼迫他们要去做所谓正确的事情,时时都要拿第一。没有这样的苛求。

关于高票房和高口碑……

姚晨:我其实是真正希望它有票房。(笑)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实话,刚开始拍这部电影,投资这部电影,我真没指望它赚钱,从一开始我跟出品方江老板就告诉我,你别砸那么多钱,真金白银扔进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戏肯定不赚钱。我说没关系,我知道它不赚钱,但是我很喜欢,非常希望它拍出来了。但现在这电影快上映了,我是希望它能有票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票房,意味着它被更多人看见,也意味着盛男这样的女性被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热爱,也有更多人来了解当代女性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再是那些傻白甜,有票房也意味着将来能鼓励到更多想拍、想写这些电影的创作者,这些电影才有机会不断地去跟大家去见面和交流,所以我中心思想是大家回去写写微博,帮我们多宣传宣传,谢谢。

 短评

电影从我想和你做爱那里开始有点意思😄

8分钟前
  • 普通系
  • 推荐

【SIFF】这部电影像把刀,大胆直接甚至有点伤人。姚晨的角色虽然是女记者,但与《搜索》中的完全不同,是一个质感全新的角色,很“刚”。导演的女性视角都细腻真实完整,但对男性的刻画就显得简单粗暴甚至常常是刻板生硬。她有电视剧语言上的痛快,但缺少电影镜头叙事上的细腻,整体框架看起来有点散,但角色的选择很有趣,有瑕疵但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作品,作为处女作非常出色的作品。最后一幕眼泪夺眶而出,一切都值了,我相信有挑衅作品才能真的有突破。

10分钟前
  • 花大叔爱电影
  • 推荐

7分,遗憾一定有,也有不少生涩的地方。但是,总想去撑下这部电影。因为,影片非常少见的,从女性角度,去如此直白和坦然的聊她们的欲望,以及对身体满足的渴求。而且,是很严肃、不恶搞的。谈性不丢人,女性谈性也是如此。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片片名引自《红楼梦》,在精神上也致敬这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写诟与净,真与假,生与死,探索“无常”。茶烟渐起,清谈渐欢,雅俗之间,悦人欢颜。呼朋唤友,且观片去。

18分钟前
  • 滕雅望
  • 力荐

意外地富有灵气和喜感,看似散漫实则充盈着一种漫游轻巧的飞驰感,颇具“送我上青云”的浪漫意味。这次的人物困境虽然仍主要围绕单身独立的都市女性,但其实也对周围的人进行了不少着色,县城乡镇和都市气质在一种看似二元对立的状态下有着十分微妙的嘲弄融合,人物关系也很值得玩味,是一种自反中透露出自爱的爽快和耿直劲。上映后可能市场反应会比较一般,但我还是蛮喜欢这片的,那种感觉很难以名状但是又真切地戳到了你某些地方,华语片中出现这样的生活小品,尤其还是出自新人导演之手还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它确切地告诉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生活的痛苦和烦恼有一百种模样,选择释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至少看起来很酷,哈!哈!哈!(很容易理解姚晨出演这个角色的心境,但还是稍微觉得她在这个项目里作为监制和主演所把控的比重过于高了)

2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看完才明白送我上青云的意思有点妙,女性困境其实是很容易被拿来用但又却很难说透的东西,与两性、社会、家庭都有着错综复杂复杂的联系,往往很多打着女性主义的片子都将这些变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然后描摹成女性对抗全世界最后又战胜全世界的可笑过程。送我上青云至少在这点的处理上没有皮毛了事,和这个世界不需要和解什么,哪里有什么寻找自我的旅程和完美结局,借力上青云,体验过高潮足够。

25分钟前
  • 陈卡卡
  • 推荐

绝症只是一个罩,结果也并不重要,实在内里是对30岁单身白领女性迷茫心境的描摹。姚晨说盛男是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又丧又刚,敢爱敢恨,不同于熊熊燃烧的苏明玉,盛男更像照亮夜空的星星火,这样人格是很动人的。我喜欢这个人物如饥似渴的追寻,喜欢片中有趣又纠结的母女关系,也喜欢贵州山水氤氲着的梦境画面和诗意情绪。顶级幕后阵容为一部新人导演作品保驾护航,保证了作品气质稳定、制作精良,确实是好风凭借力。姚晨演起文艺女青年竟也很合适,尺度更大,也更自在了。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说不清楚哪里好,也说不清楚哪里坏。黏稠的,雾蒙蒙的,游离的,汗涔涔的,湿漉漉的,破碎的,拧巴的。像是人生。姚晨说“不知道怎么活才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瘤子,长在身体里面,我们以为喝水就能清心寡欲,可到头来还是想吃肉。于是只好躺了下来,将一团糟的线团般的生活捻出一根绳来,在自我安慰的幻梦中哈哈大笑三声,扶摇直上青云。活着嘛,就是与瘤共存,带瘤生存罢了。

2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SIFF22#没想到真是喜剧,国内比较新的类型了。其实国外这类东西拍得很多,轻盈温暖却锋利无比。只是往常往往会被处理得低廉或用力过猛。这种对生与死,性与爱的探讨风趣又端庄。这部电影特别像是一个文化课不太好,但德智体美劳却各有建树的孩子。虽然有点不务正业,但却很优秀。

3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但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它选为到目前为止的最爱。我对「送我上青云」的喜爱,是极其私人化的,以至于我接下来的每一句评语,主语都只能限定在“我”。我能理解并相信片中的每一个人物,不管我是否认同他们。我对编剧加导演滕丛丛,在片中展现出的高级幽默感,喜欢到羡慕的程度,这是一部难得能让我开怀大笑,却不是靠卖蠢的电影。我在影片开始后不久,就已经被彻底拉进了银幕之中,而不仅仅是在观看这个故事。这是一部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可说实话我不认为它只是一部女性电影,在我看来,它讲的是全体人类,怎样滑稽的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却依然渴望生而恐惧死。如果你也喜欢「送我上青云」,那我得恭喜你,发现了这世界上原来还真有同类,能理解你内心最深处也最虚无的一些念头。

32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其实盛男的处世方式,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这些问题,在很多男性身上也会遇到,很多人学不会那一身江湖气,但在国内的(电影)圈子里,这套江湖的聊法真的管用,所以就让很多人无所适从,这不是学历的问题,可能是某些做人的原则问题吧。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导演想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吧,其实不仅仅是女性会有这样的困扰,男性也一样,也真的改不了,很难改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折腾一圈之后,往往又会回到原点,因为这种人都有某种坚守,在某些事情上有精神洁癖,很难让自己彻底改变,这就是生活。片子并不完美,只是某些时候,感觉在看另一个自己。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台词写得太差了,剪辑也让故事很破碎,难以抓住情感走向。三俗段子太影响观感了……

35分钟前
  • ___肯德基先生
  • 还行

昨天看了制片人的推荐日志,还蛮期待的,没想到emmmmm,不具体写缺点了,只能说是上影亚新入围的正常水平。当然,也有不少好的地方——放在今年华语片的环境里,这样全然女性视角的人物书写,以及姚晨的演技,也算值得鼓励吧。

3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哈,哈,哈,油腻有时,清净有时,被辱时时,这是写给世界上最后一个聪明人的打脸诗。骄傲没什么了不起,低头,足够轻盈,就能飞起。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丧礼上穿粉西服的色盲不是毛病,渴望成功才是绝症;聚会中背圆周率的表演不算笑柄,等人鞠躬才是做梦。山顶纵火的傻子还在等宇宙飞船,丰唇未消的母亲还想听汝窑之音。大师等顺水的棺材钻入生死之门,盛男待借力的好风平步情爱之云。火警一响,如行尸般从大宅里逃出,定睛一看,都是被现实打败的仓皇。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那个,自己制片的片子,打个五星。over。

48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风景挺美的。

5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常年的观影习惯让我误以为姚晨在床上是心脏病发作了

54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时下+86们叫嚣的“我们有钱了",被这部经济下行、人生寒冬电影,敲得粉碎。但片子最大问题,好像是风格杂糅不统一,不少台词干涩生硬。以开头疯子一脚、结尾哈-哈-哈三声,本片应该是带黑色荒诞意味的轻喜剧,如频频起跳的脏话粗口。可在切入家庭内部关系时,电影又变成批判色彩。贵州外景的云水缭绕,又自带艺术片腔。横空飘来的斯文眼镜π,更是想要尊严,就让你看看尊严被踩的样子。还有粉红西装男,单凭“别跟我啪,啪了之后,你的余生会永远回味这棒棒哒性爱”之类的台词,真乃新油田之子。当然,其他男性角色也没有好到哪去。

5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太做作了,真的太做作了,里面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都感觉是只可能发生在文艺青年真空世界里的,离真实世界三十万公里,怪不得叫“青云”。很多台词放在美国文艺片里没什么问题,但是用中文口语说“你还没有体会过真正的性爱”,是不是就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姚晨真精明啊,连着三部女性题材,纵然难看,也会让人觉得“但是能在国产片里看到这种主题还是很难得对不对”,但是就算再难得,难看还是难看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