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赵

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赵昶通

导演:杜海滨

播放地址

 剧照

少年·小赵 剧照 NO.1少年·小赵 剧照 NO.2少年·小赵 剧照 NO.3少年·小赵 剧照 NO.4少年·小赵 剧照 NO.5少年·小赵 剧照 NO.6少年·小赵 剧照 NO.13少年·小赵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8-31 15:39

详细剧情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长篇影评

 1 ) 用命在拍摄

突然想说点什么...

摄影是我的执念,这是命。

《小小少年》已上线几日了,我想就摄影方面做一个自我的阐述。我虽从业十多年,但却没有拍过一部纯记录纯纪实的片子,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以往的拍摄 ,追求的是完美的光线,完美的构图,完美的机位,还有好多完美的...,总之摄影师的本性就是最求完美的画面啦,这些画面张张都是屏保啦,好看是好看,但美吗?恐怕不美,因为这些影像没有热度,人心的热度。好看的画面谁都会拍,随便哪个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孩子肯定都比我拍的好。然而,画面光好看,没有人心的热度,摄影又有什么意义呢!摄影有千万种意义,但摄影又没有意义,摄影之于我是命儿,我用命儿拍摄这部《小小少年》的纪录片。年轻时,我的老师曾告诫我,摄影师到最后拼的是自己的涵养,绝不仅仅是拍出完美的画面,而是要先向内看清自我,再向外观察人生,用所学的技术表达出发现的美,这需要眼心手合一。眼心手合一,是此次拍摄于我的最大挑战之一。纪实摄影,需要摄影师在一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应是一种融入血液里的本能反应(若你想有这种判断力,需要看大量的杂书,看大量的片子,和不同的人聊大量的天儿,而后才有可能增长那么一点点)。纯纪实拍摄,百分百的纯纪实拍摄啊,那种纯纯的啊,是一种被动的拍摄。拍摄时,在现场里你不可能控制灯光,控制被摄者的行为,因为没有时间让你去控制(实际上也不允许你去改变什么)。只能跟着事件的发生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在这之中你要不停不停不停的思考我该站在哪里该怎么拍摄,还要对事件和人物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预判,预知整个发展过程,才能拍到想要的东西。听着就够累的吧...还有更累的,你得同时控制手里的摄影机,加上电池时码同步器等,一个十来斤将近二十斤的铁坨子,你得每天手持十四五个小时诶,是手持!手持!手持!手持诶!,保证画面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焦点够快,够准,够狠!(很不幸,镜头焦点全部手动,摄影师自己跟焦点,焦点随时都在变)你说累不累,我是用命儿在拍摄,在创作。即便是这么累了,你还要保持画面的构图和运镜在一个不低的水平线上,保持一天,两天,三天还好,可剩下日子呢?唯有凭借心中对摄影的的执念,凭借事事尽力、活在当下的执着了。可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因为我爱摄影,爱拍摄时的那种痛快得像一个轰浪拍碎岩石的感觉。每每拍摄后都会大汗淋漓,因为我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摄影,应该有一颗童心,因为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发现世间的美。《小小少年》中的六个孩子,他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有各自的目标,有理解支持他们的家人,从对他们不断深入的拍摄,让作为父亲的我也学习良多。孩子就像是家长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们你可以看到自己。如果遇到了问题,那就要和孩子坐下来一同找到问题的根源,一同改正喽。

 2 ) 《那夺云》:流泪和出丑才是登上云端的必经之路

9岁的云儿在去北京参加央视节目录制的前夜,参加了一场为她践行的祝贺家宴。有长辈走过来拍了拍她稚弱的肩膀,告诉她邬家几代人都没有出像她这样的人才了,一定不能骄傲,并嘱托她一定要把这些话听进去。

云儿在晚风中仰起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9岁的她能否听进去这些大人的“箴言”未可知晓,但她却深深听进去了后来妈妈在她彩排不太顺利时说出的两个字:出丑。

不知她要用多久才能明白,逃离山区,攀上云端,那些刻在脚趾上痛觉的记忆,那些夺眶而出的眼泪,那些注定会出丑的时刻,都是她的必经之路。

1.

“那夺村只有一条进村的公路,别无第二条。”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老师关於如是说。

关於住在距离那夺村将近三千公里之外的北京,对出门前会喷两下香水的他来说,这里就是“秘境”,神秘而贴近自然,非常符合他“把舞蹈的舞台放到田野中去”的构想。可是对于那里的孩子来说,一个交通不便的彝族贫困村,则有可能是人生的“绝境”。在采访中,有女孩目睹过家庭暴力,与父母失去联系,若问她们梦想是什么,她们支支吾吾。梦想,似乎跟那个通往村外的路一样遥不可及。

在猪肉铺起舞的云儿显然更加幸运,无师自通的她在舞蹈基础班的老师面前自如地伸展、曲张,游刃有余地做着一些颇有难度的技术动作。她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羊脂白玉,也像一匹等待伯乐的千里雏马。

父亲是要靠吃小米辣维持精力的卡车司机,母亲是几乎全年无休的猪肉铺老板,想要从山沟沟里冲出去变成凤凰,只拥有异禀的天资当然是不够的。

可她显然低估了出村那条路的艰难。

2.

为了帮助云儿登上央视表演,更为了创建一个帮助山里孩子的舞蹈培训中心,关於的妻子、古典舞老师张萍从北京只身奔赴云南,并对云儿进行了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而在刚刚穿上舞鞋,帮云儿压腿开筋的时候,她就被云儿的哭声吓到了。

她告诉云儿,“先起泡,再出血,反复反复地你就不疼了”。

可是一个9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身体的疼痛是切身的,泪水也是不可抑制的。在不断地压腿压腰的基本准备训练里,她之前引以为傲的身体柔韧性和软度变成了“唬人的”。

此刻镜头对准了云儿的脸,那张娟秀的面容登时变得狰狞不堪,充满了痛苦。而母亲在一旁观望,并不敢阻拦。因为她们都知道,流泪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先起泡,再出血,反复反复地就不疼了,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人生历练,就算你是神童,依然不可幸免。

上天给了每个人生的权利,就必然伴随着承受不可豁免的痛苦的义务。

3.

如果说身体的疼痛尚能忍受,那么心里的疼痛就是人生的另一重考验了。

在去往北京的路上,孩子们第一次看见高铁,第一次登上飞机。置身云端,几个孩子无法抑制地显露出孩子的天性——“我看见云了”,她们偷偷尖叫着忍不住跺脚,仿佛此乃本次旅行最大的馈赠。

云儿也身处其中,名字里带“云”的她仿佛天生就该冲上云霄,离开那个物质匮乏的小山村。没想到,小考验却接二连三地到来。

彩排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加上自身紧张,她表演得并不完美。下台之后,她对着镜头说,“妈妈觉得我今天出丑了”。此刻她的表情非常复杂,有勉力维持的坚强,有被亲人否定的难堪,更多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怯怯的难过。

这份难过叫人心疼,我们多希望每个孩子可以被善待,但也深知没有谁的人生会永远一帆风顺。她才刚刚从山村来到城市,就登上颇为瞩目的舞台,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挫折。而“出丑”两个字算是对幼小的她的否定,不知这种难过会持续几天,会烙印在记忆里多久。

冲上云霄再跌落的感觉,云儿或许在今日小小地体会了一把。她不知道是,飘在高空的是云,浮在低处的就只是烟。

她的人生历练,不过才刚刚开始。

B站出品的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每一集都独立成篇,片子描述了那些痴迷不同领域、拥有天赋异禀的孩子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在人生初期绽放出天赋,会对个人和家庭产生怎样的改变?这是非常让我好奇的。

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用12年时间拍摄的电影《少年时代》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大本德河谷浓郁的暖粉色晚霞中,长大的少年突然感慨“这一刻抓住了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这样“被抓住”的时刻,它可以是被老师夸耀为“神童”的时刻,被长辈教诲“耀祖”的时刻,可以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看见云的时刻,也可以是脚上起了泡,腿被压到极限的时刻,甚至可能是被亲人否定说“出丑”的时刻。

但更希望云儿记得的那个“被抓住”的时刻,是她在北京逗留的最后一天,来到全国最专业的舞蹈学院,跟在两个芭蕾舞学生身后练习的时刻。

那两个学生穿着洁白的芭蕾舞服,已经颇见专业功底,更重要的是她们脸上洋溢着优雅与自信,那是享受过舞蹈艺术后的沉醉。

而云儿穿着粉色练功服,在她们身后模仿做着同样的动作。她像一只初生的雀鸟,沐浴在艺术之美的圣光中。

之前总有别人问她梦想是什么,她每次都做出标准答案一样的回答:舞蹈家。

而这一刻,在她短暂看过繁华,即将在24小时后离开梦想之地、从云端着落回到现实前的时刻,她站在专业舞蹈学生的背后,亦步亦趋却有模有样,脚步踉跄却步伐坚定地起舞。或许在这一刻,小小少年会开始想清楚,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3 ) 小小少年 大大世界

感谢不散和b站组织的这次看片会

看到简介的时候就对这个纪录片有兴趣了,看完后果不其然,确实是个想法好,拍摄好并且有深意的纪录片。

虽然说主角是小小少年,但是背后还有一个主角其实是父母,看片会放了两个少年,一个昆虫少年,一个舞蹈少女。两个人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差距很大,但是看到两位母亲就可以理解这两位少年为何都如此“不普通”了

看昆虫少年的片段时,是非常开心的,也感谢少年带我们见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虽说自己平时也很喜欢看自然动物类的纪录片,对于昆虫没有那么陌生,但是看到他们一起探山时,我突然察觉到原来那些昆虫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只有纪录片内或者森林里才能看到。看来我有点忽视了身边的环境了。整个影片中我非常喜欢那3段过马路的拍摄手法,少年在前跑着前行着,镜头在身后注视着。时光不可追!以及最后雨中的感觉让我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最后想对少年写的小纸条回复一下:小朋友,虽然你的朋友们大多不喜欢昆虫,或害怕昆虫。但那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新的世界,并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够好。世界很大,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很喜欢昆虫的,以后肯定有更多朋友和你一起玩的。还有,和昆虫在一起时的你像萤火虫一样在发光

然后就是小云儿了,少女说不幸其实又很幸运,关于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整个影片的情节不少见,但依旧很打动人,尤其是那段妈妈在剁肉,少女在跳舞相互交替着,以及后面的那段孩子们自信满满地一起享受舞蹈的笑容让我很触动,看完只想说加油啊少女们!

目前只看了两位少年,个人更被昆虫少年吸引一点,但都是好孩子。他们能成长至现在的样子,说实话是离不开父母的,一个是真的做到了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一个更是一心为了孩子的梦想去尽可能的做自己能做的。“支持”二字真不是有些父母所谓的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代价的。

每天说着支持孩子的人其实并不少,但是很多人做的也只是出钱或放手孩子自己去。但是这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或者不阻挠,同时需要陪伴与鼓励,需要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索,关注他们的变化,以及在受到打击的时候给予鼓励。

以前就一直很好奇历史上以及看到的一些天才是如何长成的,今天看完后我想我有了一些答案

再一次感谢不散和b站,也希望小小少年可以继续拍下去,加油

 4 ) 小小身躯下的巨大灵魂

作者: 连城易脆

《人生一串》《守护解放西》,B站近几年推出的各种精品纪录片,选材视角都很独特。它们总能挖掘出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一面,讲述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故事。在最新出品的纪录片中,B站继续发挥优势,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少年。

我有幸通过看片会先睹为快,提前观看了这部新作的其中两集。它不仅真切、自然、有感染力,甚至让观众直呼「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而就从今天,也就是3月10日(本周三)开始,由B站出品的这部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正式开播。

在现场,听导演介绍说,摄制组跟踪拍摄了「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

当一个孩子痴迷于一件事情时,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在人生初期绽放天赋,会如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小小少年》的英文片名是Little Giants,即小巨人。这些孩子都在各自钟爱的事物上做到极致,每一个年轻的身躯下都隐藏着如巨人般丰盈的灵魂。

你是否也在童年时被询问过梦想是什么? 你还记得自己年少时曾经痴迷于什么事物吗? 你是否在哪些领域具备异于常人的能力? 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你的痴迷与天赋呢?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小少年》第一集的主人公——云儿

这位小姑娘来自云南偏远地区那夺村。她家境贫寒,母亲以卖肉为生,一年365天只有1天休息时间。

但是云儿很早就展现出在舞蹈方面的巨大天赋。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她仅仅凭借对舞蹈的热爱,就掌握了各种超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柔软的身躯下,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母亲也为自己的女儿能拥有这样的能力感到高兴和骄傲。她会用手机拍摄下女儿的各种舞蹈动作,剪辑制作成短视频播放给邻里乡亲观看。母亲眼中,满满都是对于女儿的爱意。

只是,舞蹈,尤其是芭蕾舞的学习,显然不是这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爱好。 然而真正的痴迷不会那么容易被生活的艰辛所打败。于是猪肉铺成了云儿的舞台。

在白天工作的间隙,母亲会主动帮助女儿进行舞蹈练习。因为请不起专业老师,她就根据互联网上的视频教学,来指导女儿练功。

不过我们得承认,这种非专业的家庭练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云儿的舞蹈水平,保持她对舞蹈的热情,但是长此以往也必然会泯然众人矣。 千里马总归是需要伯乐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母亲通过驾校教练认识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芭蕾舞老师关於。云儿的人生转折点也就此出现。

关於认为芭蕾舞是贵族的艺术,但是不应该只出现在高雅的殿堂里。

关於的妻子张萍也是一名舞蹈老师,从事教学事业已有20多年。因为在朋友圈偶然看到砚山县那夺村孩子的照片,她的心被紧紧揪住,决心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于是,张萍和丈夫计划通过义务辅导和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学习舞蹈的方式,帮助山区留守儿童探寻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他们把这个计划称为「彩云计划」

为了解决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张萍夫妇甚至动用了他们父母的养老金。

说起未来,张萍希望能把「彩云计划」持续开展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她也希望这些「彩云孩子」能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将来去帮助更多大山里需要帮助的人。

借由「彩云计划」,小姑娘云儿获得了专业学习舞蹈的机会,并最终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不过云儿以及这群姑娘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根据《小小少年》导演孙超的透露,未来他们还会继续跟踪拍摄下去,记录下她们的成长生涯。或许舞蹈真的可以带给这些姑娘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小男孩殷然是第三集的主人公、他从小就对自然,尤其是虫子,有着巨大的痴迷。 他足够幸运,当父母发现他对于昆虫并非三分钟热度,而是一种极为长久的热爱时,就主动陪同殷然去户外捕捉各式各样的虫子,尽己所能去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满足他对自然、对昆虫、对未知的探索欲。

殷然的痴迷,在螳螂这种昆虫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个很多孩子避之不及的生物,殷然丝毫不觉得恐惧,反而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对螳螂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让不少大人都为之折服和惊叹。 而家长和老师们对于他这方面爱好的保护与培养,进一步帮助他更加深入地去学习这些生物知识,而不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粗略了解。 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安排下,殷然获得了一次在班级里与同学分享的机会。通过分享,更多的孩子了解到这些昆虫的神秘与可爱之处,也了解到他的爱好是多么有趣,自然又有多么的神奇。

而最有意思的是,殷然通过对虫子的痴迷而建立起了独特价值观与世界观。

在他看来,所谓虫子的害益之分纯粹是人为的定义,是「人类乱编」的。他在持续不断的观察之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无用之用」,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集纪录片中,我们能从殷然母亲身上看到她对孩子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的态度——鼎力支持,甚至参与进去。

倘若你是她,你的态度和行动也会如此吗?

除了云儿和殷然,《小小少年》还聚焦了另外4位独特的少年:不希望被加「女」字前缀的车手怡娜、从乒乓球跨界到电竞的打野少年国豪、视音乐如生命一般重要的烁然和走进世界大赛的机器少年。

观看这部纪录片,是一次对自己年少时光的怀念,那些初心,那些梦想,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往,相信很多记忆盒子都会随着画面一起被打开。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生来是普通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了许多人生的可能性。但如果你愿意给这些少年创造一些抵达梦想的条件,他们就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小小少年》没有局限于对孩子生活的记录,片中包含了对同伴关系、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师生关系等大量相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还有成长环境对于孩子切身的影响。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也让它成为一部值得深挖内容的剧集。

《小小少年》的意义,大概正是帮观众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知道其实即便是在年少时,也可以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同时,在这些天赋异禀的少年身上,我也能感受到生命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并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不只是少年们,在这些少年的父母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探寻到不一样的意义。再去面对很多曾令我们困惑不已的问题时,或许就会有答案。

纪录片,贵在真实。《小小少年》的导演孙超表示拍摄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架构或者台本,摄制组没有干预这些少年的成长过程,只是单纯地用镜头去记录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正因如此,《小小少年》全片没有任何旁白和解说词,可以说是一部「浑然天成」的纪录片,于是也就更能触动人心,打动观众。

真诚永远是一部影视作品最核心的要素,《小小少年》整体给人的观感就极为真切自然,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与热爱带来的蓬勃力量。片中很多镜头拥有极强的穿透力,相信不少人会为之热泪盈眶。

「你是谁,你从小就知道。」

「少年」,从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今晚19点起,一起在B站感受这些小小少年的美好故事。

 5 ) 《小小少年》观后感

看完了6集纪录片,内心是很震撼的,久久不能平静。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 1.家庭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包容爱。父母的学识,父母的眼光,家庭环境的塑造,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对他今后思考人生,处理人际关系,都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影响,“孟母三迁”。

2.各司其职。父母做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3.在他们身上总是可以看到那种无限的希望,潜力,对生活的热爱,很燃很爆。可以看到一种活着的态度。积极有意义。他们的生命像是注入了灵魂一样!找到了并且点燃了自己的火花。 4.看到他们身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不会怯懦。整个就是很大方的感觉,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畏畏缩缩。 5.更让我钦佩的是他们身上与人合作的能力,还有共情能力。他们还那么小有的才9岁,知道的远远比我这个20多岁的人多得多。 6.这些肯定是跟父母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跟他们像大人一样交谈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更快的探索这个世界,磨练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心性,让他们能更快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知道自己吃的苦是什么,知道自己以后未来的生活是什么。 看完给我最大的反思就是 1.我觉得我现在应该要培养一些自己基本的对生活的态度,要坚持做一件事,找到自己的火花,让自己可以有那种心流 快乐的体验。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还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活着不只是为了金钱这个囚笼。这个世界很大还有其他方面更多的事情值得你去探索 ,去认识这个世界,去体验。 2.但是钱也是很重要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希望你以后是做你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并且这个事情能给你带来收益,能保证你的生存。 3.学术方面的基本常识这个很重要。这其中的一集妈妈的教育方式,督促引导孩子背道德经背国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给我感触还是蛮深的。小孩子难免是很调皮的,正常大人一般都会忍不住会去打他,呵斥他。这位妈妈就很理性,很哲学,很智慧。他把这个小孩当成大人一样在跟他沟通,讲道理。小孩子不听话,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她也不会去打孩子骂孩子,她把道理都讲给孩子,她自己出去冷静一下,背道德经,压住自己的火🔥让孩子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比打骂更有意义。得到的反馈会更好。 4.其中小孩的与人合作能力,共情能力处理的都比我好很多,我要不断的学着去处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就是人组成的,人其实是群居动物,你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OK 即便你觉得你不喜欢现在的朋友圈,那你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去到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朋友圈。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交朋友是很简单的事情。找到你的闪光点,让别人觉得跟你在一起是有价值的。 大概是一些自己看过之后简单的反思,其中可能有一些车轱辘话。有一些问题的本质,很多还是没有看清的。阅历认知还是有限的,需要去不断的扩充。

发出来记录一下,勉励自己。

 6 ) 最感动的是片中亲子关系

很幸运提前观看了两集!

本来觉得是少儿纪录片,看完了两集最感动的却是亲子关系。

现在社会中,我们往往对于自己的专注力不满,我们感叹自己的浮躁,对于性格中的三心二意也总是充满了无奈。

可是我们曾经也专注过,也在谈论某些话题的时候双目放光,我们也有愿意一生奉献的职业。

然而慢慢我们双目无神,心烦气躁,开始有了叛逆,开始学会愤怒,大家说这是青春期来了。

纵然青春的躁动会使人产生变化,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失望。

这种失望也是人生的第一次无奈,因为我们所热爱的和社会热度最高的和父母心中最安稳的背道而驰了。

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我们妥协了。你说我改学一个乐器,于是我会了钢琴;你说我该会个体育,于是我会了踢球;你又说大学最重要,于是我放弃了钢琴、放弃了踢球全力以赴高考。然而等我进了高校,你又说我三分钟热度,放弃了钢琴和踢球。

所以请感谢那些父母,那些善于发现孩子眼睛里光的父母,感谢那些勇于支持孩子眼里光的父母。

因为只有父母的支持和保护,才有《小小少年》里,在几岁就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不断发展的小天才们!

很幸运可以参加不散观影团提前观影

 短评

这些孩子眼睛里都有钻石,闪闪发光

4分钟前
  • 面面🌈
  • 力荐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9分钟前
  • 高山仰止
  • 力荐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烟火的蒙尘完全不能掩盖轻盈如云雀的美妙身姿,观众以及店外的人们都能望见闲暇之余的云儿,是如何在世俗和诗意间达观地生活着,诗意并不在远方,就在她每一次高高跃起的小小身影里,真是让人感动——生活真美好呀,只要我们还有一点梦想和付诸实践的勇气。“在艺术中寻找尊严”,希望这些可爱的小小少年千万别过早被贴上标签,能自由快乐地成长。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第一集算是《棒!少年》的姐妹篇吧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有热爱真的会发光,有幸提前看了,愿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热爱而活。

27分钟前
  • 平安喜乐吃西瓜
  • 力荐

我理解的天赋,不过是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有能力专注于它。很庆幸看到的不是一部放大“天才儿童”超常能力的纪录片,那除了会让人产生“自己天生不如别人”的焦虑以外,大概不会对人有什么益处。《小小少年》是一部讲单纯之爱的纪录片。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上天的礼物——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同时还拥有沉浸其中,自我探索的能力。一个纯净的孩童,面对广袤而深邃的自然、音乐、科技,置身于忘我的境界,获得快乐,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他们真是幸运的孩子们。

28分钟前
  • 依果
  • 力荐

再次为b站的选材视角点赞!一部聚焦在明确自己喜好且小有天赋的孩子们的生动真实纪录,没有任何旁白和解说词。但与其说是幸运的孩子,不如说父母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不可或缺。 提前在上海哔哩哔哩厅看了爱养昆虫的殷然和爱跳舞的小云儿两集:1. 殷然那集全程都在惊呼和窃笑,真理都掌握在他手上了哈哈哈!原来虫子不是抓来吓女生的,虫子也没用益害之分。小殷然的“虫羽鸟”家庭真的非常友爱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殷然妈妈一边全力支持儿子探索昆虫世界,一边严厉教导他平衡自己想做和应当做的事情。2. 小云儿那集又是太多泪点。万幸的是,自己在肉店跳舞的心愿在关老师夫妇的倾囊相助下得到了实现。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小云儿与关老师夫妇在未来能够互相成就“绿野仙踪”!

32分钟前
  • 盐煮橙子
  • 力荐

在猪肉摊前跳舞的九岁女孩。阳光打在她的身上。那是希望的样子。那是梦想的样子。这部纪录片打动我了!让孩子从小坚持做一件事。做到老就是行业翘楚行业大师。就是匠人。

34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鸿鹄之志,不在林间

38分钟前
  • cayla
  • 推荐

BILIBILI人文纪录片《小小少年》前方高能❗❗小小少年了不起!每集讲述1位痴迷某领域天赋异禀的孩子,目前共6集!参加不散观影团的影院点映,看了第1,3集。没有一句旁白和解说的纪录片,没有脚本也没有提前的架构,跟踪拍摄孩子和父母的家常。当孩子喜欢做什么,进而到“痴迷”的程度,背后是父母的陪伴与支持。做着喜欢的事,沉浸其中的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忘不了的。

42分钟前
  • 口乎口及
  • 力荐

看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触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个积极健康的爱好,无论自我出身贵贱,无论爱好是否冷热,无论价值是否被认可,因为它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它产生的源动力当然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加持,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探索的决心与毅力。

4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痴迷热爱的事物固然不多,但那种沉浸钻研、忘我境界的状态真的让人心动向往,世界永远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每个人的好奇出现时,验证猜想和动手实践的那个瞬间,每个人都是被苹果砸到的牛顿。

48分钟前
  • 不露齿的路痴
  • 推荐

就纪录片拍法而言绝对是最屎的,预设和作秀比比皆是;但题材和题材背后值得思考的方面又很多,总之就是又烂又好。喜欢第一集的说法:艺术是为了给这些女孩(弱势 底层 不被关注的人)一种尊严。但这种尊严又是怎么在被利用,放在什么样的框架内才能成立此片一概不提,娱乐从艺术出发然后坚定地反对艺术,让其显得很可笑,就很值得玩味了。

53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精准疗愈恐婚恐育,人类幼崽还是很可爱的!

57分钟前
  • 犬犬..
  • 力荐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作品让我对这个国家、在这里生活的人民以及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此热爱了。建议外宣部门都能重视这部系列纪录片,也希望在异国的朋友可以向当地大力推介。那里面有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感情,中国的孩子的不同成长环境与方式,可以告诉世界:我们是一样的。我们的孩子有天赋有才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努力实践。无论他们今后走哪一条路,作为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应该多给他们一点陪伴、理解和宽容。

1小时前
  • 朱孔阳
  • 力荐

“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了。”所谓幸运,是小小少年知道,他们的父母也知道。我们都被按时长大,我们也都曾是少年,虽然,只有少数人还记得。愿你历经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1小时前
  • WIKI魏
  • 还行

如果本片立意是让观众在各集之巨大差异之间感受到机会公平之任重道远,我可以打满分,但很明显不是。在其他几集的主角研究机器人、打电竞比赛、骑摩托竞赛、养昆虫、家里堆满乐器的时候,第一集的小女孩连走出大山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我认为简介中所谓“天赋异禀”,只有一半集数名副其实,其他的最多算是发展兴趣。我从小被教育要厚积薄发,以及“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上很多人是盼不到机会来临时的。好在人类是社群动物,我们愿意互相伸出援手,所以我现在越发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确是一项伟大的实践。

1小时前
  • 冯小秋
  • 还行

结束后滚到自己名儿还挺开心的~

1小时前
  • 枵腹
  • 力荐

第一集虽说没有刻意描绘女孩母亲,可依旧感受得到,她突破了自己的局限,超出了自己能力,去爱她的孩子,真是了不起

1小时前
  • 没什么不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