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

剧情片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荷兰1992

主演:蒂尔达·斯文顿,比利·赞恩,昆廷·克里斯普,约翰·博特,Elaine,Banham,Anna,Farnworth,Sara,Mair-Thomas,Anna,Healy,杜德里·沙顿,西蒙·拉塞尔·比尔,Matthew,Sim,杰罗姆·威利斯,维克托·斯捷潘诺夫,夏洛特·瓦兰椎,玛丽·麦克劳德,罗泰尔·布鲁特

导演:莎莉·波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奥兰多 剧照 NO.1奥兰多 剧照 NO.2奥兰多 剧照 NO.3奥兰多 剧照 NO.4奥兰多 剧照 NO.5奥兰多 剧照 NO.6奥兰多 剧照 NO.13奥兰多 剧照 NO.14奥兰多 剧照 NO.15奥兰多 剧照 NO.16奥兰多 剧照 NO.17奥兰多 剧照 NO.18奥兰多 剧照 NO.19奥兰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57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同名小说改编。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的英国,英俊贵族少年奥兰多(蒂尔达·斯维顿 Tilda Swinton 饰)得到了女王的宠爱,被赐予宅邸及不朽的青春。在之后的四百年间,奥兰多先是爱上了俄国公主萨沙(夏洛特·瓦兰椎 Charlotte Valandrey 饰),后寄情于诗歌,资助落魄诗人尼克·格林(海斯科蒂·威廉姆斯Heathcote Williams 饰),之后代表查尔斯国王二世出使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在激战之夜被亨利大公(约翰·伍德 John Wood 饰)授予皇室勋章。昏睡七天后,奥兰多醒来变成了女人,重返英伦。女性的奥兰多拒绝了亨利大公的求婚,与冒险家赛尔墨汀(比利·赞恩 Billy Zane 饰)一见钟情。在工业革命的硝烟及世界大战的火光中,作为母亲的奥兰多骑着摩托车走向二十世纪。   本片被提名奥斯卡最佳艺术指...

 长篇影评

 1 ) 一活惊情四百年

DEATH、LOVE、POETRY、POLITICS、SOCIETY、SEX、BIRTH~~被赐予不朽青春的奥兰多,一活惊情四百年。伍尔芙的作品总让我怀有警惕之心,电影改编的末尾,几世纪过去,容颜体貌未变的奥兰多已然化身为一位中性气质眷浓爽利乐观自由笔耕不辍的单身妈妈,愿为自然之妻,奔向夏默丁的自由未来,才算作真正重生。而一觉七日醒,没什么本质不同,不过性别已变化,还是同一颗赤子之心,未谙尘世苍穹。有时,女权主义只能在默默探路。最近看了不少英剧,对大英帝国的某些人生精神深以为然。

 2 ) 美丽佳人奥兰多

—— 一九九二

      (在此向本片的天才女导演萨利波特及主演蒂尔达温斯顿致敬)
     关于某某:
     只记得当时搜寻这部电影花了我不少的心思,实在是市面上欣赏这类的电影太少,也许是曲高和寡~!
    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派的代表作家。能自成一派还能得到如此盛名,而且是在不乏大家的大不列颠,实在可敬可佩!
    只可惜盛名之下的超级作家们所固有的文人气质发挥了连锁效应,古今中外,无一幸免。一九四五年,就在德军的空中铁骑 “践踏”伦敦的前一天,阳光明媚,一切都毫无征兆,死亡来得那么突然,她静静地走向了湖边,抛开了他(她),弃别了她所热爱的一切,于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和告别(间歇性精神病患的折磨让她疲惫不堪)更或是其一生中一直苦苦寻觅的,是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了——“虚无的永恒”。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作为都铎王朝一个王公贵族的儿子——奥兰多,理所当然的应该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不巧伊丽莎白一世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切,年老色衰的她没有子嗣,英俊挺拔的他(蒂尔达温斯顿的扮演简直到位极了,真正仔细看上几眼都会被这个女扮男装的演员迷住)因为一时的贪玩误了时辰,匆匆赶来时,女王脸色已隐隐不悦,似乎预示着不太好的开场,可事实证明人的外貌在某些关键时刻还是起作用的。这不被女王钦点带回了王宫,承担起了全职保姆的职责,纵然有人千般万般的不愿意,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女王身后整个王朝都成了他的,还给了他“永恒”——“勿褪色,勿憔悴,勿衰老”。
     喜欢玩乐,喜欢女人——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他爱上了俄国公使的女儿(苏菲玛索,为何她与这部戏格格不入了,或许当时正是花瓶的花样年华吧),舍弃他温顺娴熟的王后妻子,公然向这位异国美女示爱,毫不犹豫,不顾一切,爱如潮水。甚至相约一切私奔,最后却换来了她的背叛
      ——那个年代,女人没有地位没有权利,有时万千宠爱,有时一文不值,只有四个字属于她们—“红颜祸水”。
      他陷入了漫长的沉睡之中,醒来之后,他发誓再也不会相信爱情,但是他的王朝随着他的生命继续延续,他开始博览群书,习作诗歌,就这样一个世纪悄无声息的过去。
      他开始励精图治,开始走出的王朝,放眼世界,开始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现在他在中东的世界,开始他的殖民统治,开始驯服这个未开化的民族,而在这,封建王朝的四分五裂,新旧交替的错败不堪,时局动荡,一次不经意地从梦中醒来,他(她)发现一夜之间真的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变成了女人。
      世界在变……他依然是他,只不过换了一种“身份”。
     “浓妆淡抹总相宜”——仔细审视这个女人同样让人赞叹,高贵、摄人魂魄。他(她)开始欣然接受这个即成的事实,开始学会如何去做一个女人,如何优雅,如何保护自己,反击男人的世界,纵使王朝对他(她)的性别产生疑问后,开始对他(她)的财产设障—必须有一名男性来继承她的财产(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很快他(她)就受到要挟,而且似乎并不高明,拒绝——以一个女人的尊严。
      女性的意识正在慢慢觉醒,虽然不可能有绝地反攻的震撼,但是渴望平等、自由的声响渐强渐大。
     期间,她无畏传言,毅然追寻着真爱,一次野外的奔跑,找到了他,自始至终的愿望——能够真正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感谢这位带给她真爱的勇士,为了他的志向,她向他挥别,不再是一个非得依附男人的年代,她可以坚强的自己生存。
     静静地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她迎来了她的新生命,开始自由的生活,like a man and then like a person,她和她的女儿。
    不关乎性别的自由、平等。

 3 ) 电影笔记:关于《奥兰多》那些诗性的注脚

《奥兰多》1992,英国导演:萨莉•波特。上一部她的片子是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纵情四海》印象深刻。导演舞台剧出身,作品往往充满了戏剧的磅礴大气,和暗自的诗意。

开头即奠定了奥兰多的爱情中心论“尽管她继承了包括权力、土地、财富在内的遗产,不过自奥兰多诞生之后,她所暗暗寻找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伴侣。”开篇已经用这个“她”的本质。以女王赞歌开场,歌剧似华丽的黄莺。作为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宠臣,他有良好的外表、修养。影片的时间分段开始了。1600(英格兰黄金年代末期)死亡。他为衰老的女王读诗,女王赐其奢华宫殿,说:你不要枯萎,也不要凋谢,永葆青春。女王去世,奥兰多的父亲亦是。

1610年(欧洲在冰冻期)爱情。与莫斯科国公大史的女儿萨莎一见钟情。小鹿乱撞的少年“我已不关心前途,我只关心爱情。”是每个情窦初开少年的必经之路,快乐又伤感的必经之路。未婚妻气急败坏归还了戒指说:“男人只知道背叛”奥兰多说:“这从未生效过,男人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一个流浪者走过,萨莎问:“你为什么这样悲伤”(结尾奥兰多的女儿也同样这么问,但答案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幸福终究会终结。”“奥兰多,我觉得你的忧郁很荒诞,好象你得提前忍受痛楚,你太认真了,奥兰多。”怀疑萨莎移情水手,冲过去打架,不敌。请求萨莎留下,被拒。“当冰层裂开,我们终会离开。”“你是属于我的。”“为什么?”“因为我爱慕你,午夜时我们在伦墩塔桥相会,我们会象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广阔空间,清新空气。”奥兰多赞赏奥赛罗。约定的夜晚大雨滂沱,萨莎失约了。脚下的大地冰裂开来,视角语言无比诗意。冰层裂开的声音在夜晚由为清晰,萨莎要回国了。这时候一些对称构图工整又美好。“女人就知道背叛”他尝到了未婚妻的苦涩滋味。奥兰多陷入漫长的七天沉睡。醒来后:“我只能用3个词形容女性,但没有一个值得说出来。”(哈哈哈。。。)

1650年 诗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开启少年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但热爱归热爱,“我可以感知厚厚床单下的一片玫瑰叶。”“年轻人只对畅销垃圾感兴趣,英国的诗歌已经消亡了。”诗人格林还在为300镑年租分季支付的房租发愁,奥兰多请他给出作品“情人之死”意见。他背后和船夫说:“随他怎么努力吧,这个附庸风雅的贵族。”格林极尽讽刺:“即使富可敌国,也与幸福无缘。”“就算皱紧眉头也只能对着干枯的笔尖。”这个老家伙。

1700年 政治。一百年过去了,奥兰多的青春还是我行我素。他作为大英帝国的国王的特史,出史阿拉伯。在大漠的烈阳下对酒当歌,艾玛。“敬女性之美与爱情的欢乐。”奥兰多的痛处,“您来这儿是作为爱情的牺牲者,我的朋友。”对方做出在时刻准备博死一撕或者寻求庇护之间游移,“敬兄弟般的友爱。”奥兰多尬尬少年的表情“敬男性所有的美德、忠诚、勇气。”可怜的奥兰多,这是要步诗歌后尘扑政治的街么?出使十年,他又升了爵位。再次陷入漫长七天沉睡。醒来奥兰多变成了女人,裸体美极。“同一个人,只是性别变了”欣然接受的态度,性别的分水岭,也让这分欣然多了份笃定,看来她是要与之前那个美少年划清界线了。回国,穿上女子裙装美极。

1750 年 社交(英国古典主义时期)。所谓上流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夸夸其谈“只有少量知识是危险的。”“大部分女人跟本没有自己的个性。”在社交场合,男人们把女人批得一无是处。“如果一个女人,既没有父亲,又没有丈夫呢?”奥兰多迷惑又紧张地问。可恶的男人给奥兰多量身定做的答案随口就来,“那不管她多么美丽迷人,我的夫人,她迷失了自我。”因为性别的变更,奥兰多出现了财产归属的问题,这时公爵向她求婚,说的话和他当年追求萨莎时所言逻辑有得一拼,她终于感觉到轮回的力量,而这力量里裹挟着一股深深的窒息。在修葺一新的绿地上提裙狂奔,穿过季节和阳光,在绿色的迷宫里奔突,她无声读白她的心声:“自然啊自然为,我是你的新娘,带我走吧。”终于摔倒在草地上,激昂的钢琴背景。

1850年 性。注意,这是在爱情之后的,爱情是1610年,爱情是男人小心翼翼又小肚鸡肠的失去。马上掉下来一个男人,“你愿意娶我么?”奥兰多问。在性这一节,她开阔放松了许多。“我很荣幸夫人,不过我的脚踝好象扭到了。”他们在马上狂奔,她问奔鸣的火车是什么,他说:“未来。”男人叫夏默丁。“跟我去美洲吧,当海风吹向西南时。”与萨莎的“当冰层裂开,我们终会离开”如出一辙。“如同那不朽梦想的明亮阴影,当风暴入睡时缓缓而行。象征人生的暗色溪流波光粼粼——雪莱《伊斯兰的反叛》”这节用光极美,随处的“丁尔达”效应。这个有着绝对自由精神的男人启发奥兰多说“如果我是一个女人,我不希望把自己困死在女性的美德中,我更愿意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女性?”奥兰多醍醐灌顶,爱意萌生:“我觉得有点头晕,我从未觉得这么好过。”是从这样的爱意里升起,这爱意代表了男性视角对女性真正的尊重和体谅。奥兰多从失去转向获得的自我感受。她常对着镜子喃语,说出内心读白,做为女人享受性,从一个俊美少年到女人,已经经历了200多年。

这时的蒂尔达清丽、冷清、充满安静、温柔、未知的质感和力量。肌肤胜雪。导演充分发掘并塑造了蒂尔达的女性之美,身体和精神的进步性,配乐点赞。法院传单到来,没有儿子她将失去一切(彼时欧洲的贵族制度,在《名姝》里亦见识过。)奥兰多:“这个世纪的精神最终还是影响并且击倒了我。”做为女人的奥兰多至少在爱情上成熟了。她没有跟随夏默丁狂野的美洲自由,留在自己的庄园里。夏默丁走了,为了自由的未来,他不想将自己局限在爱情里。奥兰多的爱再一次失败了,不过,她怀孕了。“在夜晚第一度香甜的睡眠里,我从梦见你的梦中起身下了地,习习的夜风正轻轻地吹,灿烂的星星耀着光辉。——雪莱《印度小夜曲》”“再见,夏默丁,祝你好运。”

最后,重生。回到原点,用内心写作,并获得了认可。最后确立的事业支点。中性的蒂尔达美得其所。编辑要求修改,增加爱情故事发展,并要一个大团圆结局。你看多少年都还是这幅样子,大团圆。“另外,您花了多久写成的?”编辑问,她再一次对着镜头微微笑了。

她骑着翻斗摩托,带着女儿来到失去了百年的自己的庄园,已经成为参观圣地。她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保持着与生俱来的美貌,身材修长而苗条,“还有现如今女性争相追求的中性外貌,以及她的修养。她活了四百年,可一点也没有变老,而且因为在英国的缘故,人们假装根本没留意到一点。但她还是改变了一些,不再受命运的桎梏,将过往尽数抛在脑后,之后,她获得了新生。”

安宁、笃定、母性、美。这不是一部女性坎坷而向上盘旋的成长史么。她树下静坐,微笑流泪,孩子问:“为什么你这么伤心。”她说:“我没有,我感到非常快乐,你看上面。”

歌入:“我来了,来了!我最终而来,既非女,也非男,你我合二为一永不分开。我在尘世,我在苍穹,我正在绽放。我正在凋零。”

全剧终。

这个笔记似一种混乱的再现,但电影本身随处可拾的诗意实在令人着迷,舍不得松开眼睛。看完整个故事,你会从这个摄制于27年前的英国片子里,大处看到那个时期欧洲政治、历史、艺术的缩影,女性家庭、社会地位的变迁及人生观点,这些观点,在那个时代是很女性、超前和进步的。小处你能比照体会身边和切身经历,对有些时刻坦然潸然或会心一笑,它又是接地气的。有一种默默的宗教感。

镜头、服装、化妆、场景、音乐现在看来丝毫不落伍。这亦是一部电影经历岁月而立的素质。

 4 ) 用几百年的时间跨度探讨女性处境

奥兰多,就生理上的性别而言,从男变成女,但是,就性格而言,当他还是男性的时候,就有阴柔的一面,当然又有男子气概的一面,两者交替主宰其意念,并无扞格之处,而当她成为女性,这两个方面仍然未变,男女本身并没有先天的高下之别。

但是,当他是男性时,背叛被解释为追求爱情,而被女人背叛时,就理所应当地谴责女性,而忠诚成为了男性的美德。他也理所应当地以爱为名,意图拴住女性,不许她自由。(那么,那个俄国女人是很早的女权者了)

当她变成女性,就体会到了社会施加于女性的束缚和偏见,体现在服装、社交、权利等等地方。夏默丁的出现带给她很大的安慰,他们灵魂相通,他愿意与她平等地、精神层次地相爱,而非让她人身依附于自己。然而男女之间的分别又体现其中:即使有同等的追求自由的意思,同等的才能,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也不被允许自主行事—这让人想起伍尔夫想象过的,莎士比亚如果有个妹妹会如何?

当奥兰多是个男性的时候,他和夏默丁有一种知己的友谊,而当她成为女性,他们的爱情也基于彼此认同,本质上一致,或许这是作者所认为的爱情的理想状态,也是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的理想状态。

最后,不得不说,服装布景真的很精美,每个时代的人物都仿佛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神韵、感觉,简直从油画中直接走出来的。而且,那些衣服,我都很想穿。

 5 ) 一百多年前的女性先驱写出的故事

伍尔芙生卒日期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比我早生了一百多年。那个时代的英国是这个样子:男女未平权,女性被认为没有个性、没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女性没有选举权,孩子在法律上属于父亲。

几十年后的世界上出现了女性主义。人们斗争着呐喊着,突然发现20世纪初的女作家伍尔夫早就把女性主义想批评的东西思考了个遍,道出无数真理,也是有趣。

用两性视角看爱情:

啊~男人就是爱背叛。

啊~女人就是爱背叛。

难道人类不就是爱背叛吗?没有性别区分。

上流社会贵族老爷们自以为尊重女性,但是认为女性的思维只比孩子成熟,需要父亲或丈夫的引导。奥兰多问:“如果两者都没有呢?”恰好我也两者都没有,以此等观点看来我的思维完全愚蠢。(笑)

被拒绝的男人多数要气急败坏:“你有那样的过去还有谁会要你?” “你死的时候会是一个老处女,孤独而且被剥夺了一切。” 与现代人催女性结婚时经常用的老了嫁不出去孤独终生的理论差不多。

男人,要在战场英勇作战,然而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自由理想或光荣去白白送命。

女人,也许不需要把一生价值都投射在孩子,把人生都用在照顾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身上。不需要把自己困在世俗认为的女性美德里。

人应该背井离乡,去流浪。

过了一百多年,人类的想法似乎并没有比一百多年前的伍尔夫更成熟。当然,想得越多越辛苦,她自杀了。“这个世界的精神最终还是击倒了我”。

彼时她的小说被当做了奇幻爱情故事,用一百多年后的眼睛来看满满的熟悉的自由呼唤。后来伍尔夫成了女性主义先驱代表,我对女性主义本身没有兴趣,我认为她是一个太爱思考的人。

《奥兰多》的导演是 莎莉·波特,之前看过她的另一部电影《金吉尔和罗莎》,她的电影都有梦游的质感。电影对小说的取舍尚可。把全部情节以及意识流塞入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

男导演擅长拍出女性的举动与一颦一笑,因为男人才能观察到女人的反应。女导演才能拍出女性的内心活动,因为只有女人才了解女人。

电影里遇到夏默丁时奥兰多的自我介绍是我已经死了。人都是要死的,死过了才能重生,重生到一个新时代。

 6 ) 作为性别拓展的游戏

       又一部像道连格雷的画像一样唯美而不老的传说,不过从唯美主义逃避的窠臼中回到了现实。男性在面临人类共同的情感天性时对自身产生了质疑,正如面对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的同情抑或对“敌人”的冷漠,于是女性在天性面前回来挽救了男性。倒不是对性别的质疑,因为她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女人,只是需要对性别做一个拓展。但是正如男性承担的死亡、爱情和政治,均告失败,女性承担的社交、性、重生,却是成功的,即使她最后回到那个曾经桎梏自己的庄园做一个告别,非男非女的渴求也并不离女性自由更近一步,否则它应该生于内心而不是飘于空中,“中性”的特权也不能成为女性冒险自由的绝对保障。这场性别拓展的游戏正如在云雾中只闻其声未见其影的火车那样,尚在未来。

 7 ) 美丽佳人奥兰多:性别之外的性别

(本片系在台北交换时 影视与性别课程的作业 故采用繁体字)

美麗佳人歐蘭朵:性別之外的性別

——從多元性別的視角探討歐蘭朵的性別問題

我們常說性別,性別,性之有別。潛在的邏輯意在說明性向(Sex)存在區別,或者說是男性與女性存在區。並且在我們通常的刻板形象中(stereotype)所指性別除了男性、女性外沒有其他性別。也是說性別指的是存在衝突的男性與女性,俗稱為二元性別。关于萨莉.波特镜头下的奥兰多(Orlando)总是有许多的迷惑,比如其长生之谜,其隐喻之谜,甚至是片中那充满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但是在此文中我们集中想探讨的是关于奥兰多的性别。

一、雌雄同體的疑惑

性别阴阳,世間總有特例。从神话的起源中总能找到留在人们潜意识中的念头。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神名為赫爾佛洛狄忒(Hermaphrodite),是美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和信使之神赫爾墨斯(Hermes)的孩子。他/她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陰陽神,也就說其集男性特徵與女性特徵為一體的神。在英文中有一個詞彙:Hermaphroditism,專指雌雄同體。就如同在印度的海吉拉(Hijra),其往往是被稱作二元性別之外的“第三性別”。但是歐蘭朵會是第三性別嗎?在電影中的一句話旁白大意是:沒有人懷疑過他的美貌,就如同沒有人懷疑過他的性別是男性。

電影中歐蘭朵就像是王爾德筆下的道林.格雷,向魔鬼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獲得永生与青春。我們無從得知歐蘭朵在電影為什麼會獲得永生。但是400多年的長生不老,歐蘭朵超脫了人類,與其用他/她來指代,祂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电影前半段祂以男性自稱,舉止行為與面容卻偏向女性,性别转变之后却完全相反。我們可以用榮格的人格面具理論中與阿瑪尼(Anima)与阿尼玛斯(Animus),即潛意識中反向性別形象的層面來解讀祂。男性时期的歐蘭朵藏着一个阿瑪尼,當時他對俄國大使的女兒一見鍾情,他心中那個完美女性的形象就被投影到大使女兒身上,歐蘭朵甚至為她可以放棄一切私奔。而當他成為她之時,阿納瑪斯的形象先是一個貴族男子,後變成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冒險家。貴族是歐蘭朵對於財產地位需求的投影象徵,如果嫁給貴族了,她就能保有財產。值得注意一點的是此時的時期是洛可可時期(Rococo),沙龍文化盛行,當時女性看似被允許參與沙龍,卻也只能裝點男士的物件罷了。就如同奧蘭多的女僕所說的那樣沙龍對於奧蘭多這樣的女士過於危險。求婚的公爵就像一個世俗社會的囚籠,把歐蘭朵試圖規訓成一個既有的女性。所以她反抗了,拒絕了。後來救下的新大陸冒險者則是她對於“自由”的頭像。前者是被動求婚,後者是主動救下。其女性意識的在場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這樣的雌雄同體,似乎只能證明奧蘭多是榮格理論下極端的再現,而且還更多的是心靈層面的雌雄同體。我們還是無法對於其性別進行一個準備的定義。

二、跨越性別的轉變

如果歐蘭朵無法被定義為雌雄同體,那我們或許可以集中在其對於“性別的跨越”這一轉變。歐蘭朵在電影中從一位男性轉變成了女性。比起希臘神話中赫爾佛洛狄忒的陰性與陽性共存,更像是被被海王波塞頓(Poseidon)強姦之後從女性轉變成男性的凱涅厄斯(Caeneus)。這裡有存在兩個要素,一是轉變的行為,二是轉變的外力。

首先的轉變的行為本身。在跨性別族群中(Transgender)中有一個專有詞叫做“passing”。原本用在種族主義中用以形容有色人種是否進入到了白人族群的主流規範秩序當中。當在性別體系當中就成了跨性別族群形容自身完成了“跨越”的行為。就比如說一位mtf(male transfer female)今天是否從生理男性完成跨越(passing)成了一位生理女性。一個很常用的句子就是“Do you passing today?” 當完成了跨越的話,這位mtf究竟是一位跨性別者,或者已經成了一名女性了?如果其自由認同為前者的話就會進入到了跨性別者的敘事體系當中,更多有關身體上的政治(Physical politics),後者則是女性空間,本體,意識與權利的表現,成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al)。很有爭議的一點就是第二波女性主義當中的代表Germaine Greer便認為跨性別女性不是女性,這也是部分女性的觀點,她們認為自己的生存空間一直被男性(包括跨性別女性)壓縮。我們進入電影時,就容易發現歐蘭朵在身為男性與女性的不同狀態。男性時可以在舞會中主動凝視,甚至調情私奔,活動空間之大不言而喻,身為女性時,在沙龍當中只能被當作一個移動的裝飾物,被動被觀看,還會時不時被沙龍中男性的“女性發言”或者自己過去的性別這樣的言論冒犯到。也不難想像在電影會有一定的篇幅表現歐蘭朵在迷宮與迷霧穿梭時間,時間也給不了祂答案。。。

當然有一點讓歐蘭朵有別與跨性別的就是“主動”。跨性別者們往往都會是主動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或者自我認同為跨性別者。但是歐蘭朵是在目睹了戰爭與政治的惡在七天沈睡之後,被轉變成了女性,就像是可憐的凱涅厄斯被強姦之後從女性變成了男性。祂們的共同點就是轉變都有外力作用,且外力都帶有父權體制的色彩。後者的強姦行為就不用提了,前者戰爭與政治一直從古世紀到如今都被認作是父權制度在的產物。《超時空攔截者》(Predestination)的主角亦是如此從女性變成了男性。或者伍爾芙寫《奧蘭多》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反抗已有的父權體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話。

我們在討論歐蘭朵的性別時,似乎產生一種迷思,祂是男是女,又非男非女。這樣的迷思也貫穿在整部電影中。我們帶著迷思去看電影,歐蘭朵也帶這樣的身分穿越時空,見證自己。而這樣的性別身分真的可以被定義?

三、性別之外

當代酷兒運動中總是有提到一個詞叫做“驕傲”(Proud)。為何而驕傲?為自己的身分認同而驕傲。在電影很像意思的就歐蘭朵本身對於自己的態度。在傳統的好萊塢電影或者喜劇電影中一但涉及到了性別轉換的情節,主角所表現出的情緒一定是誇張又迷茫。但是歐蘭朵對於自己的性別轉換沒有任何的吃驚或恐慌,似乎這個既定的事實本身就是如此,像呼吸和吃飯、喝水一樣的正常。歐蘭朵為自己的模糊的性別身分而驕傲嗎?祂的態度已經超越“驕傲”本身應有的一個範圍,成為了一種常態。歐蘭朵相信自己就是自己,其從未把自己當作男性後者女性,或者社會給予的一個任何一個性別看待。當我們在當下來看歐蘭朵時,也同樣不自覺地向電影中沙龍那一場戲中的幾位貴族大人一般試圖定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確認同一的聲音。歐蘭朵不是什麼?那會是什麼嗎?

我們在分析性別問題就帶入了多元的視角。這樣的多元的視角已經不只是說說在看性別問題時了。尊重差異,看待不同。當我們看到歐蘭朵所象徵事物也同樣如此。這個視覺形象帶給了我們不同於主流敘事之外的思考。這樣的思考不是在父權制度下的唯一,在其中所看到的不同的不同。這也是為什麼說這部電影被看作具有女性主義意識的佳作的原因了。

歐蘭朵超越的不僅是性別下規範的範式,更是父權單一權威的下的其他思考。這也是為什麼說這是性別之外的“性別”,而歐蘭朵就是歐蘭朵罷了。最初的他在那棵樹下揮灑著青春,吟誦年華將晚,最後的她在此處帶著自己的孩子看向未來與自己的結束。就如同電影最後的那位天使所吟唱的那般: I’m coming. Here I am. Neither a women, nor a man, we are joined, we are one.或許這就歐蘭朵的一生,完全的一生。

 8 ) #感悟记录#

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片,电影通过超现实主义构造剧情,表达导演的想法。我们得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认清自己,才有勇气接受未来生活。

关于死亡。伊丽莎白女王因为喜欢奥兰多的美貌而赐予他终生的富裕。但是此时的奥兰多并不能真正体会伊丽莎白女王的情感。直至女王和父亲都过世之后,他才体会到失去亲人的悲伤。因为死亡,我们才会懂得珍惜。

关于爱情。奥兰多的未婚妻曾对他说“男人就知道背叛。”到后来,奥兰多也因为遭受萨沙的离弃说道:“女人就知道背叛。”而奥兰多对于萨沙的喜爱是非常明显的,只是他的未婚妻并不懂得他的情感,而萨沙也因为察觉到奥兰多悲伤的情怀而无法理解,最终选择离开他。两个离开他的女人,都是因为无法懂得奥兰多的情怀。可能爱情,就是两个人的相知。

关于诗歌。奥兰多在诗中寻找到了慰藉。却因为落魄诗人的嘲笑而放弃。艺术本身就是个人情怀的升级吧。落魄诗人本身就因生活所迫而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只有不断地抱怨和妒忌。他觉得像奥兰多这样的贵族是写不出好诗。他的妒忌忘了诗本身只是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在于有多华丽,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寻找共鸣。

关于政治。奥兰多生活有非常多好的品质。他喜欢与人结交朋友。即使盟国本身不那么友好,他还是非常大方地接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他发现政治背后就是利益的争夺,为此牺牲的只是百姓和士兵。他苦于无法解救人民,最终也放弃对政治的追求。

关于社交。受刺激后昏睡数日的奥兰多,醒来发现自己变为女性。性别对于本身困惑于世界的奥兰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他开始体会做一名女性的感受。在社交圈中他深深地感受到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不被人尊重,甚至是自己的丈夫。而虚伪的公爵更是喜欢奥兰多的美貌,然后本身就不尊重女性的他,奥兰多怎么会相信对他的爱呢?他拒绝公爵之后受到了公爵的辱骂,他愤怒,但他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会如何。他在草丛奔跑,他跑出古典主义时期,遇到了向往自由美国的阿曼修。

关于性。阿曼修让奥兰多体会了男女之间的情谊和欢乐。奥兰多也对于他开始获得怜爱而欣喜不已。但是最终向往自由的阿曼修不肯留下来和奥兰多体会婚姻和家庭的天伦之乐。选择在旅行中冒险。而奥兰多也不在挽留,因为他已经从阿曼修身上学会了勇气与自由。他知道他的爱是不能束缚自己所爱的人。他选择放手。而此时的他已经获得了成熟的爱情,或许在作者或者导演的想法,“性”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爱情。此时奥兰多的爱,已经不在像当年那样,束缚萨沙,希望与他日日作伴。成熟的爱情,或许就是从对方身上,学习到今后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念。一场雨,把奥兰多带到战火的时代。此时的奥兰多已经有了孩子。

关于重生。怀了孩子的奥兰多想方设法地活了下来,他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卖到了出版社。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几百年前自己成长的地方。这时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当然也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或许连他的孩子也看的到自己的悲伤,也表明其实四百多年来的自己都没有变化,只是在一切的经历中成长了。他看到了天使,他的女儿也看的了。或许天使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他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而他已经学会去体会和感受这种幸福了。

 短评

Tilda Swinton是女神>.,<

7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作为男人他被宠爱,他也爱过。作为一个女人她被仰慕,她也热恋。但更多时候的她,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她的目光曾在数百年前游荡,听聆三千米上高空。心思也曾沉于海底八千锚链深处,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嬉戏于麦田,她的目光清凉直视现下的人间,能够遗忘了硝烟前世,才能终于做回她自己。

10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用400年的时间成长与成熟,穿过生死、性别、爱情、梦想、权力、自由的重重困惑。我想伍尔夫的小说原著会比电影更有深度,光影,永远是浮于表象的,它能做的,唯有启迪。

11分钟前
  • 一衍 ™
  • 推荐

文艺派果然不好当,本质庸俗的我真心看不懂好吗。为什么主角活了四百年都不会老,为什么主角前半世是男人后半世是女人,就是为了强调女权吗。追究这些是太没必要吗。看完只能夸夸女主角的样子很漂亮很合适无眉装服装也很考究,其它的就算了。为了维持我没文化装文艺的样子这片子不打分!

14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天然呆版的道连格雷吗

18分钟前
  • týr
  • 还行

服装布景不很好,意识流改编成影像,只能撷取极少情节,因此不很连贯。女主扮男人冰冷有余英气不足(当然服装责任不小)。现在如果重拍谁将是Orlando的最佳人选?

22分钟前
  • 鹿鸣之什
  • 还行

分別在兩個學期的電影課上看過多次片段,老師說這是她的性別啓蒙片。我一直覺得男人只有真正變成女人才能體會到什麽是不平等什麽是權力差異什麽是女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但即使如此,女權仍不是夢,雖然遙遠,但只要相信,就一定會有到來的一天。

23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蒂尔达·斯文顿的中性之美,美丽华服与四百年的成长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伍尔芙说:伟大的脑子是半雌半雄的.即言其不局限于女性的小格局,同样也无男性的过分扩张.我的理想就是做这样"中性思维和气质的人士",哈哈,Tilda Swinton是榜样.

28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本片海报说这是部女性主义电影,来自我伦敦国王学院著名校友的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经典大作。但是其实一种极致的女性主义是无关性别的,只是关于人,人的自由和人对自己能掌控的事物的管理。我觉得奥兰多背后的精神就是这样,你可以说它为Queer的生存空间提供意义,一个生为男性最后却建构为女性的人,如何继续做自己。但它或许也并不是让我们牵涉太多精力去思考性别的两元对立,而是回到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不关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我还是我自己。这个自己不仅是自己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幸福其实完全可以由自己去创造!

32分钟前
  • 吃电影的番茄
  • 力荐

奥兰多在四百年后,在这个中性品质被吹捧的时代,才感受到了快乐。忽男忽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要不断成长和完善自己。四百年无论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精致,还是冷冽的冰上舞会,东方土耳其的宫殿,树迷宫中的时代穿越,以及迷雾中的策马狂奔,电影很多画面都美到无以复加。

33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不太一样的女性主义电影,有奇幻色彩加持。身为男性的奥兰多在对萨沙示爱时,与身为女性的奥兰多被大公示爱时,暴露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男性常常以爱为名,企图对女性强势占有。历经岁月的洗礼后,女性的奥兰多在当代更加独立的生活着,令人欣喜。结尾对未来的留白更是令人充满遐想。很多运动都在左右摇摆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男女平权亦是如此。可是绝对化的平权终究不会实现,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是最优解。现在看欧美折腾的LGBT显然就是矫枉过正了...

35分钟前
  • 深藏不露锋
  • 推荐

蒂尔达·斯文顿真是美如画,冷峻而古典的面庞,轻易驾驭住400年间所有的流行风格

39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这是一个英国女导演改编了个英国女作家的本子找了个雌雄同体的英国女演员来拍个活了400年的从矫饰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男子变成了女子还生了孩子并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传奇人儿的片子,你说你不看么?

40分钟前
  • dooling
  • 力荐

“我还是我,只是换了个性别”在经历一切之后,自我本质不变。非常优秀的女性电影。无论男女,自我不变。所有的一切与性别无关。自我价值追寻与认同。

43分钟前
  • 七十三
  • 力荐

波伏娃认为不死是一种天罚;伍尔夫则让一个不死的人活得异彩纷呈。

44分钟前
  • 石墙
  • 力荐

萨莉波特这一部影片拍得形式奇美,影片的各层技术构成也精美非凡,技巧超伦。这部女性主义的A级制作电影在百年电影史中,我所知道的只有土耳其女导演Isil Özgentürk的Seni seviyorum Rosa (1992)能与之媲美。而凑巧的是,两部电影都诞生于1992年。

46分钟前
  • 1
  • 力荐

分章结构、中庸平常的试听与符号化都让意浮于言,毫无深度,毫无意蕴。对于原本带有游戏感的原著仍然是一种破坏。不过斯文顿当然是棒棒的啦。也很可能带有因烦老师产生的情绪化。

49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小西天。一个人可能拥有上千自我。肉体受困于某一特定的时段、注定的性征,心灵却无妨在不同的岁月与性别中穿行。不是如此,又怎能算是见识过一个辽阔的世界,活成过一个完整的人。伍尔夫的奥兰多,从阿里奥斯托的史诗中取名,糅合了她自己、薇塔与万千女性生命的奥兰多,在蒂尔达·斯文顿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诠释。怒吼一声“老处女”,跑进灌木迷宫,由18世纪跑向维多利亚时代雾气氤氲的荒原的那场戏,太燃了。“自然啊自然,我是你的新娘。请带我走吧!”

50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忠实改编原著,保留主干情节(除了出任大使的原因和大公出场顺序),将400年的时间切分成七个章节,利于衔接时空转换,毕竟省略的很多文字无法在90多分钟内阐述清楚;对此片无感的人力荐去看原著,也别尽拿性别说事;说蒂尔达·斯文顿丑也是醉了,绝对最佳演绎者。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