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

动作片中国台湾1970

主演:甄珍,岳阳,张美瑶,李丽华,杨群

导演:白景瑞,李翰祥,胡金铨,李行

播放地址

 剧照

喜怒哀乐 剧照 NO.1喜怒哀乐 剧照 NO.2喜怒哀乐 剧照 NO.3喜怒哀乐 剧照 NO.4喜怒哀乐 剧照 NO.5喜怒哀乐 剧照 NO.6喜怒哀乐 剧照 NO.13喜怒哀乐 剧照 NO.14喜怒哀乐 剧照 NO.15喜怒哀乐 剧照 NO.16喜怒哀乐 剧照 NO.17喜怒哀乐 剧照 NO.18喜怒哀乐 剧照 NO.19喜怒哀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05:58

详细剧情

这部影片是以喜、怒、哀、乐为主题的四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故事“喜”,在一个阴森的夜里:一位白衣女子突然出现在一个书生家,起初书生很害怕,但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与她共度一宵。第二天晚上,书生想把那个女鬼再引来,便到她的墓上请她。谁知那墓是另一个人的,所以引来的是一个相貌奇丑的女鬼。

 长篇影评

 1 ) 再来三杯

排个人喜好的话。

《喜怒哀乐》,胡金铨=李行>李翰祥>白景瑞。

《大轮回》,胡金铨>白景瑞>李行。

说下《喜怒哀乐》。

白景瑞的《喜》,甄珍真美。导演想仿默片,参照了一些哑剧表演手法,同时还用一个生硬倒叙。对配乐的使用,《喜》简直比有声片还泛滥几倍,一惊一乍吓唬人。哪怕是为表现主人公的行为丑陋,可男演员脸上表情也太用力了,近乎狰狞。正如《大轮回》,白景瑞对荒诞现代舞的无法控制,对乡土民俗又不得其门而入。《喜》的段落,同样暴露他在美学风格的缺陷。

胡金铨的《怒》,行事风格最统一。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大轮回》,他完全还是拍自己,别人只能来配合与他。

《怒》是标准的客栈戏,尤其是一些空镜头,想说胡金铨没有带着情感,也真是难。作为短片,《怒》几乎完美,除了搬救兵到来时,电影有些跳。

以大胡子在前面的战斗力,客栈所有人加起来,都不是他对手。搬来救兵,几下被干掉用以渲染恶战,却暴露胡金铨经常不知道电影如何收场。至于睡太香以至于无法醒来之类bug,可忽略。考虑当时在录音和声音设计上的欠缺,最好不要过度去分析。

有趣的人物,是风情老板娘。她从上到下,俨然已是胡金铨作品标签,尤其结尾背着银子的处理,简直是调皮喜剧。所以,这《怒》也根本不怒,乐才是。

看李行导演《哀》的开场,有欣喜。这羊,好西方啊。这人物出场,好黑泽明。这大雨如注的,令整个置景更加阴沉,氛围压制压迫于人。据说现在的观众看李行电影,很容易就会笑场。我在是场的留心观察,《哀》没有此类动静,足以说明大家被故事吸引住。

作为影评人,自证下如何犯下李行说的过度阐释毛病。这羊,很容易被人想到替罪和赎罪。魏丑从看不见的监狱放出来,回到了废墟老宅(整部电影只有这么一个场地),实际上,这里才更像一个监狱。结尾那个镜头,当他被放置在破败的门框中间,更加说明了他依然是个囚徒的事实。

命运似废墟,记忆有如囚牢。

李行尝试了不厌其烦的表情特写(五六组镜头以上),说明魏丑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怒,难以清除痛苦纠结。可是,到了表现两个人被拉进,同样的镜头组合,又变得有些机械。这个沉郁的故事,镜头和构图上的工整,反倒说明症结所在。

当鬼消失了以后,这个与人有关的故事,更加可怕。因为故事与鬼的恐怖无关,而是说明了生而为人的可悲。

《哀》的故事,在说悲伤是来自阴暗处的负面力量,前提是你能用好它,否则,你会被它摧毁。

李翰祥的《乐》,与水鬼有关的故事。场景最为简单,一条小河一架水车一间茅屋,几乎没有什么屏障,一眼就望得到摄影棚的头。为了两场戏切到了外景,反倒显得不太搭调。

这个段落,拍得最放松,没有白景瑞那么刻意,也没有胡金铨那么严肃,更没有李行的悲悯愁苦。

构成笑点的,基本是不费力气的语言梗。比如成语接龙,比如劝酒词,比如反复用到的“天机不可泄露”。

大概前几段出现的女性角色太有风采了,也可能是李翰祥确实是没钱可用,江青和李丽华在这部分的人物扮相,有些令我失望。本期望可以来个斗艳,结果就是走过场。所以,《乐》也只能看两个男人在那喝酒闲聊,二锅头喝完一杯,再来三杯。

 2 ) 让我想起了黑泽明老爷子晚年的《梦》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2015年10月25日
边看边赞叹,实在牛逼!让我想起了黑泽明老爷子晚年的《梦》。

先说本片。喜、怒、哀、乐四部短篇影片集,分别由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位导演执导。只看这四个导演响当当的大名,就能够想得到此片有多神。

第一个故事“喜”是默片,一个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整日想着“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颜如玉”,阴错阳差勾搭上了一个貌美的女鬼,一夜合欢之后女鬼消失,他却沉浸在淫欲中不能自拔,可谁知同样的伎俩却招惹到了丑女鬼,喜中有哀。

第二个故事“怒”很突显的胡金铨风格,像极了他1967年拍的《龙门客栈》,不过背景放到了北宋杨家将时期,四个解差一个囚犯,一个囚犯的兄弟(称他为侠客吧),一对黑店夫妇和他们的小喽啰,好玩儿的来了。黑店夫妇想劫侠客的钱财,解差想杀死囚犯,侠客想救囚犯。在狭小的空间里(正如龙门客栈)展开了各种机智的角逐……

第三个故事同样是鬼怪故事,女鬼美得不像话,男主是《秋决》的欧威。被关押了十年的欧威回到仇深似海的人间,誓要把已经被另外仇家灭了全家的仇家从坟墓里拖出来鞭尸碎骨,在破旧的家里却遭遇了貌美的她,又是一夜温存之后发现她竟是仇人的女儿(早已上吊自杀),顿时怒不可遏。他说:快乐都是短暂的,只有痛苦和仇恨是永恒的。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第四个故事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一篇,虽然也是鬼怪故事,却是很温情治愈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可真的能够无论是做鬼做人还是做神都能够坚持“本心”的人,又有多少呢?看后还和旁边的一个女生感慨,蒲松龄用鬼怪刻画人性的丑恶,实在是高明,他小说里面的鬼怪往往多情善良,相反人却总是出乎意料地做着丑恶至极的事情。小时候看的印象渐渐模糊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笑三百年》,那么特立独行爱笑的女鬼,到了人世间,却连曾经深爱她的丈夫都不能予以理解。

末了再推荐一下《梦》。黑泽明老爷子晚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在是令人咋舌,8个梦境分别表述了他晚年对人生、人性、生死、战争、艺术、核技术等等的深刻思考,尤其喜欢太阳雨和桃园两个小故事。

桃园那段用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评论并不为过: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 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 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 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由短片组成的片子还有不少其他的,《荒蛮故事》《天注定》《真爱至上》等等,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无论是镜头运用、表现手法、故事叙述尤其是对人性的思考探索,都是这些后辈们远远不能及的。

 3 ) 《喜怒哀乐》:被忽略的好片

本片为喜、怒、哀、乐四部短篇影片集,分别由李翰祥、白景瑞、胡金铨、李行等四位大师级导演执导,阵容之鼎盛,堪称华语影坛的一短传奇佳话。拍摄起因是为身在台湾国联影业的李翰祥因财务问题而告急,经过台湾电影制片厂杨樵厂长、好友谢家孝的热心奔走,促成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合作拍摄一部集锦式四段故事,所有导演乃至演职人员甚至不收一分酬劳,只为帮助李翰祥摆脱窘境。

四部短片里,白景瑞的《喜》最有创意,胡金铨的《怒》最有戏剧感,李行的《哀》最有内涵,李翰祥的《乐》拍的最好,如水墨画般,故事又饱满。四部短片各有各的好,这个电影的价值有天会被正视的。

一.《喜》:白景瑞的荒诞喜剧

《喜》,白景瑞导演,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的代表。这个短片三十分钟整,无对白,故事随着鼓点儿的缓急来进展,有点讽刺默剧的色彩。整个短片的表演像舞台剧,总的来说,有点难懂,我的理解是对才子佳人的讽刺。穷书生闭门苦读,悬梁刺股时,遇见花妖,美貌绝伦,为之倾倒,后书生未经花妖允许与之云雨一翻,醒来后已经见不到了。后遇另一只花妖,丑得不得了,可是对穷书生喜爱有加,十分主动,让穷书生苦不堪言,东躲西藏。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可能我也没看明白。

二.《怒》:胡金铨的客栈哲学

胡金铨从小在戏院里长大,此片的风格有如戏曲。《怒》和之前拍的《大醉侠》《龙门客栈》《迎春阁之风波》可看作胡金铨的客栈四部曲。胡金铨对客栈有偏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这部40分钟的短片虽谈不上经典,但也是水准之作。
《怒》元帅帐下焦赞将军私自进京,为火烧天博府的事和王大人言语冲突,打死了王大人的女婿谢金武。焦赞被捕,原判死刑,被八贤王力保,改判充军沙门海岛,王大人买通捕快,希望在路上谋害焦赞。八贤王派人告诉元帅,元帅派任唐会去调查。捕快在路上杀焦赞未遂,带他来到一客栈。此客栈是黑店,男女老板武功不俗,靠劫财为生。任唐会随后也到了这家客栈。任唐会无意听见男女老板说话,知道是黑店,所以严加防范;而捕快们早已凭经验判断其为黑店,威胁店主协助自己午夜杀掉焦赞。店主俩商量午夜时分同时杀掉任唐会和焦赞,可是唐会识破店主轨迹,早有防范,三人在客栈内外上演了斗智斗勇的好戏。正在胶着之际,几个捕快被吵醒,发现了任唐会,他乃杨家将的人。于是,捕快们和两个店主合计共同谋财害命,被任唐会听到。后,焦赞被吵醒,出门无意间与任唐会接线,两人经商计,与敌人们斗智斗勇,最终能取得胜利。

三.《哀》:李行的“爱与恨”

李行的这个短片很有深度。探讨了一个伦理问题:仇恨是不是绝对的。
《哀》是李行导演的。魏公子在多年前被篮家杀其父母,霸占房产,自己却被遭收买的贪官判刑,刑满后,魏公子回家准备报仇,却发现篮家已经被别的仇人灭其满门。夜晚,只见名字叫“偏偏”的美女在自己的旧房子里住,弄着针线刺绣。魏公子拿起刺绣,发现上面所刺,正是多年前的那场案子。魏公子打坐入定,脑中却无论如何摆脱不了仇恨的杀戮行为,欲要挖坟。偏偏对魏公子温柔体贴,缓解仇恨,给其希望,给予清白之身,只为让魏公子忘掉仇恨,可是魏公子不能。其实,偏偏乃蓝家女儿,魏公子知道真相后,虽不忍心杀掉偏偏,但心中仇恨难平,拿起斧头就去砸篮家坟,偏偏劝其不能,说了一句“我走了”,消失不见。魏公子寻找时,发现脚下一个坟墓,上面写着“蓝偏偏”,三个字上留下汩汩血流。

四.《乐》:李翰祥的人鬼情

李翰祥这个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讲述一段人鬼友情,终止是劝人为善,最后一个镜头直接表明:为善最乐。
磨房里住着一个老渔翁。每逢明月之夜,一水鬼坐在岸边吹箫赶鱼,渔翁捕获甚多,因此渔翁与水鬼成为知己,常对酒拉家常。 水鬼受渔翁忠厚、真诚品格的感染,两次放弃了转 世投胎为人的机会:第一次,一位女子因失恋而欲投河自杀,渔翁极力劝解,水鬼也不忍心断送她年轻的生命;第二次一个寡妇怀抱幼子来寻短见 。忽听婴儿凄厉的哭声,水鬼不忍婴儿就此失去母爱,只好放过这对母子 。因水鬼慈悲为怀,玉皇大帝任命他为一方的城隍。

 4 ) 《喜怒哀樂》半世紀前華語電影觀影指南

2021/11/20,我就坐在贊庭的斜前方兩格,非常近,他熱情和藹,笑得如此開懷;我跟著人群拍著手,注視著這位首位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攝影師,我就更情不自禁的拍手,莫名間我彷彿被什麼觸動一般,渾身起雞皮疙瘩。

《喜怒哀樂》為1970年四大名導的聊齋類短片合集(除了老胡不合群),經小編本人親自進場觀摩,除了白景瑞我不大熟悉,胡金銓、李行、李翰祥皆展現最具個人代表性的情節與影像風格,且各有超越自身巔峰之處。

《怒》:改編自京劇《三岔口》,#胡金銓 短片版《龍門客棧》,一掃前作武打的尷尬與無聊感,實現刀刀扎實的武打寫實主義,僅用人物簡單的利害關係,創造如宮鬥般精彩的結盟與背叛戲碼,並細膩地從中衍伸喜劇元素,使通篇武打戲在緊繃與鬆弛靈巧變換的節奏下妙趣橫生,順嘴好看。

《哀》:李行對角色心境的寫意,透過多角度、景別與插敘的建構,以及角色與的古宅雜叢的關係運鏡,無聲勝有聲,俠意畢露,意境中有遠超《秋決》之造詣;古宅蒼肅的雜叢水霖,有胡金銓巔峰之作《俠女》之風範,若不是那靈動的Zoom鏡作為擔保,真的懷疑是金銓拍的。

《樂》:李翰祥對喜劇跨時代的把控力,一個反應、一句台詞,逗得半世紀後的金馬觀眾哄堂大笑。除了吹簫趕魚之寫意,與水車、燭火輪迴之意向,本片也是四部中對人性做出最深刻辯證的作品,扣題中轉化出「樂」的歧義性,真正表述出聊齋針砭人性的核心精髓。(遠景景片使用黑墨山水畫,簡直是將德國表現主義昇華為中國表現主義的體現)

《喜》:最後補充由贊庭攝影的第一部,然而實在慚愧,白景瑞 我確實陌生,加上文本相對淺薄,我也看得很無感,但也不乏驚喜之處,本片竟別於其他三部對白片,大膽採用默劇式表演,並以鑼鼓點代替對白,透過配器精準傳達出語言的節奏與情緒,極具形式性與語言本質的探討;其它三部短片在音樂的造詣也是不容小覷,中式配器同時兼任情感、氛圍、對白與擬音的效果,鑼鼓點與戲劇節奏並進,靈動的碎花點,更是其中精妙,堪稱60-70年代,華語片中最絕倫之瑰寶。

《喜怒哀樂》,可謂60-70年代華語電影水準的參考線,也是半世紀前華語電影最精彩的一場觀影指南。

 5 ) 推荐

70年电影,分喜怒哀乐四个独立的部分,分别由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位导演执导。布景都是一流,《喜》里面甄珍的扮相实在漂亮,《怒》胡金铨风格很明显的电影。《哀》音乐让人印象比较深刻。《乐》李翰祥导演,取材于《聊斋志异》里面的《王六郎》画面处理非常出色,很有东方的美感。但是情节上面的话,还是原著比较有戏剧性,原著几句白描就把人物刻画出来了,也比较完整。电影把后面的情节都删掉了,因为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四部短片,布景真真是高!

 6 ) 旧时港台四位名导合集

四篇中最喜欢的居然是白景瑞导演的《喜》,大概是近年冬烘东西看得太多,恰好遇到一个解嘲的。白是那代导演中较年轻的,也最具现代思想的,或许是与早年记者和留学经历有关。虽然没有对白,但戏曲式的音乐使戏节奏感、戏剧感都很强。另小生岳阳竟然有这样刁钻古怪的一面。

《怒》是胡金铨一贯风格。

《哀》有的地方过火,正是李行常见问题。每次见张美瑶都觉得是美人,这里更是婉约风流兼备。

《乐》中难得见李翰祥闲适从容的一面。

 短评

倩影不喜,栈店发怒,仇恨是哀,为善最乐。景瑞的喜最是诡异,全片无对白,鬼一绝美,鬼二极丑,和让人背脊发凉的配乐。胡导的怒应是新龙门的雏形,依旧是踩着京戏的拍子,武戏文斗。翰祥的哀最有意味,张美瑶真是绝美,用聊斋的瓶子装着琼瑶的酒,最后终究还是没个交代。李行的乐中自有轮回,为善最乐

5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胡金铨毫无悬念地艳压群芳,但客栈内的三岔口叙事让人实在有些厌倦,让我眼前一亮的倒是李行。一直讨厌过度教化的李行,唯独钟意[秋决],[哀]一段与[秋]同样是用人的光辉消解人的戾气,在肃杀氛围中完成人性诉说。假如李行不去拍劳什子健康写实和琼瑶,而专注于[秋]或[哀]这样的电影,成就一定更高。

8分钟前
  • 朱熠
  • 还行

李翰祥玩够了自己三四个小故事组合以后 拉来了三个朋友搞了个四小段四小段各有特色 四个导演都是水准之作喜让人意外的用鼓点锣钹的演出有意思的聊斋默剧 让我开始误以为是胡金铨的作品 而胡金铨依旧玩自己拿手的客栈戏 可惜怒让人审美疲劳 哀也是鬼神故事 猜得到结果 乐倒是另一种李翰祥。

13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四位导演,怎么都值得四颗星吧。白景瑞的喜,仿默片又不够绝,配乐和表演都适应不了——虽然甄珍真美。胡金铨的怒,直接抛弃鬼怪,再战客栈,搬救兵处略跳。李行的哀,出场像黑泽明,命运似废墟,记忆有如囚牢。李翰祥的乐,拍得最放松,基本都是不费力气的语言梗。

1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快若并剪胡一刀,兔起鹘落三岔口。断井颓垣谁家院,雨月雾隐奴家冢。疏影横斜翰墨浑,藻荇鱼动潭影空

1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资料馆#李行展,四大名导命题集锦片,三人改编聊斋胡金铨仍然是武侠客栈;李翰祥的乐太好看,水墨画式的布景和充满文人气质的乐观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据说拍摄本片工作人员几乎分文未取,只为帮助李翰祥导演脱离当时的财务困境,果真一段影史传奇。”

19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三大导演拍聊斋,胡金铨拍客栈。片子都有锣鼓点儿找节奏,看下来还是最喜欢李翰祥那部[乐],主要是葛香亭大爷太赞,对白写得又真贫。

2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李行回顾展】2K修复版。喜、怒、哀、乐四短片分别由白景瑞,胡金铨,李行,李翰祥四大导演执导,明星云集。说是喜怒哀乐,鬼怪聊斋,其实就是各行其是。胡金铨更是不管鬼神,继续自己的”龙门客栈“武侠杀气。都很牛逼,且都有各自过去作品的影子。难忘李翰祥的”乐“,太有趣!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除了第一段白景瑞的《喜》略有短板之外。真是各有各的妙处啊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寂寞芳心颜如玉,龙门客栈三岔口,干戈玉帛如矛盾,为善最乐天有眼(压轴的乐最有戏)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尽管三岔口的客店·杀局好像是为胡金铨母题偏好量身打造,尽管此版疑似还原了故事出处杨家将演义的角设本意(刘立华夫妇开黑店是坏人),尽管导演的动作戏特长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尽管胡锦见帅哥就放浪让人想起了新龙门的金镶玉……可必须要说,这一部“怒”还是挺让人失望的。1、头绪太多显得拥挤杂乱。一个四十分钟出头的短片你整那么多派势力干嘛?特别是解差的部分;2、逻辑不通近乎儿戏。片中多次出现楼下大声说话或兵器碰撞,楼上的睡客毫无反应?焦赞要如此贪睡迟钝,早被解差杀掉了!3、黑灯瞎火误会交手。此戏码在超现实的戏剧舞台上能够成立,可挪到相对写实的电影情景中?光源这道坎你就过不去!如优先尊重剧情则画面全黑,观众看什么?如优先照顾观众,角色近在咫尺还互看不见就成了搞笑情节!

3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张美瑶真漂亮,杨群还是很帅的,明明可以当小生。干嘛去演西门庆呢

33分钟前
  • Freddie Lee
  • 还行

胡金铨三岔口式的剑拔弩张略胜一筹,却原来新龙门客栈更像是取自这篇;白景瑞无对白的第一篇,借鉴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和日式怪谈,居然非常出色;李翰祥的乐篇俗中带雅,保持了一贯特色,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篇幅限制,反而较无起伏;“哀”篇对白太弱,像是鬼故事的瓶子里装了琼瑶的尿,有些恶心

34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古装武侠片的四种方向,李行的《哀》太老实。最喜欢李翰祥的《乐》,其次才是胡金铨改自《三岔口》的《怒》。李翰祥取《聊斋志异》中《王六郎》和《水莽鬼》两篇,讲两男子人鬼相交,讲同性之爱,讲“不忍”。「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归如有期,尚当走送。”」

37分钟前
  • 神秘列车
  • 力荐

8.8/10年度最佳观影。反倒是我的最爱胡导的作品与整体格局略有不谐

40分钟前
  • 如影随行
  • 力荐

四个小故事串起来的电影,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胡金铨的《怒》和李翰祥的《乐》最好。尤其是胡金铨的《怒》,改编自传统戏曲《三岔口》,节奏紧凑,质量上乘。陈慧楼饰演的黑店掌柜相当出彩,让人想起《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里他的精彩表现。其余三部,《乐》改自《聊斋》,亦颇有《聊斋》风味,人物对白和举止还兼有民国时代的气息和特色,可看做民国文化遗存;跟前述两部比,《喜》有点相形见绌了;而《哀》简直就是瞎胡闹。总体6分吧。

44分钟前
  • 楚子宙
  • 还行

白景瑞,李行和李翰祥拍的都是类似聊斋的故事, 胡金铨拍的依然是龙门客栈, 喜怒哀乐的命题作文。但是完成度很赞。最喜欢的是李翰祥的乐,李丽华扮演的自杀少妇。那个年代真是大师辈出呀。

47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胡金铨《怒》,黑暗中仨人打斗想起京剧《三岔口》,原来就是这故事,胡金铨选的演员都是新人替李翰祥省钱,賊婆是京剧演员出身,这是她第一部电影,胡金铨指导她减掉京剧里琐碎的肢体和语言,而别的演员分不清时装戏古装戏差异则要求增加不懂的动作,

51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李行牛逼啊,为什么拍那么多现代剧,古装剧才是他最擅长的啊...

5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几乎个个都拍得漫不经心

60分钟前
  • 大灰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