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缘

剧情片大陆1984

主演:郭凯敏,陈燕华,张闽,王苏娅,闪增宏,牛犇,乔奇,何麟,程之,卢青,潘枫

导演:桑弧

播放地址

 剧照

邮缘 剧照 NO.1邮缘 剧照 NO.2邮缘 剧照 NO.3邮缘 剧照 NO.4邮缘 剧照 NO.5邮缘 剧照 NO.6邮缘 剧照 NO.13邮缘 剧照 NO.14邮缘 剧照 NO.15邮缘 剧照 NO.16邮缘 剧照 NO.17邮缘 剧照 NO.18邮缘 剧照 NO.19邮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0 20:42

详细剧情

  1980年代,上海。邮递员周芹(陈燕华 饰)偶然遇见替母进厂的青年工人丁大森(郭凯敏 饰)。闲聊中,丁大森信口说自己喜欢集邮,周芹决定观摩他的收藏,露怯的大森顿感无地自容,想要赢得姑娘芳心,不加紧学习是不行了。从此,他静下心从零开始学,在集邮过程中获得不少知识和乐趣。他的努力得到周芹谅解,在公司举行的知识竟赛中,大森歪打正着夺的第一名,着实让他兴奋了一阵子。周芹趁热打铁,要大森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大森得到姑娘的鼓励,信心满满地报名上了夜校。春去秋来,周芹和大森通过集邮渐渐把心连在一起。华灯初上的街头,走着一对幸福的男女......

 长篇影评

 1 ) 9年之后再看《邮缘》

昨晚(2015.12.09)重新回顾了1984年上影摄制的电影《邮缘》,第一次看是在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网上说是06年播出的,没想到一晃9年过去了),当时对电影中的女主角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女主角身穿邮递员工作服,内衬高领白毛衣,清纯可人。(昨天看时发现发型竟然和老婆初中时的发型一样,现在看起来脸型也一样,我和对象是09年认识的,不会冥冥之中就是参照女主角的标准找的吧)。
电影中最后一幕华灯初上,一对情侣走在街上,让我记忆深刻。昨天看后才知道女主角名字叫陈燕华,当年著名的燕子姐姐(燕子姐姐讲故事),中国最早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比鞠萍姐姐还早),当年的十佳主持人,仅次赵忠祥。男主角早知道是郭凯敏,当年的国民男神,青春偶像,作品不少比如《庐山恋》。有时会很喜欢看些80年代的老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电影的情节曲折和精彩,但能展现那个年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有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电影中的人们纯真可爱, 让人对那个年代比较向往,由于文革刚结束,电影中也会有对文革进行批判,激励人们生活积极向上的说教。
再说回陈燕华,也因《邮缘》这部电影在当年大红大紫,照片中是电影海报和杂志封面,比如今很多所谓的女神要干净清纯,无需浓妆艳抹,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另外也拍了续集叫《女局长的男朋友》(标题党80年代就出现了啊),不如第一部好看。今天又看了陈燕华相关的视频,都是现在的一些访谈,没有当年主持节目的视频,如今伊人容颜已老,岁月留下了众多痕迹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另附陈燕华相关的访谈节目
http://www.iqiyi.com/v_19rrn6vd28.html
http://v.pptv.com/show/pG77eeFHticVY1ho.html
http://www.ximalaya.com/9177951/album/298426《燕子姐姐讲故事》

 2 ) 穿越回四百年,这就是好片!

丁母对于女儿生活的控制干涉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影片中当事人丁慧娟竟然没有丝毫的怨言,对于母亲所有对自己生活的安排都是全盘皆收,即便是在自己切身利益(工作顶替)受到损失也逆来顺受,以至于自己都变得没了主见,甚至给男友回信内容也要请母亲大人示下。而这位“牛不羊”同志跟他姐姐比起来,在家里可真是混世魔王,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爱慕虚荣,轻浮浅薄...,可即便这样,却受到丁母一味地娇惯纵容,给慧娟说起时就是“男孩子如何如何”,重男轻女思想之深可见一斑,但是奇怪的是所有这些问题,在影片中只是描述,并没有做深入分析,也没有做多少道德的评判!好像作为家长就应该这样肆意妄为,作为女儿就应该唯命是从,而作为儿子再如何跋扈任性都是可以的(学了点邮票小知识就能在知识竞赛中力拔头筹,回答的问题恰好都是集邮所得,这是在讽刺呢还是赞美呢?抑或是侮辱观众的智商呢?)。而且所谓的“邮缘”就是一位有才有德的大家闺秀让一位迷途的浪子回头,最终坠入爱河的古代通俗小说的狗血情节的“八零版”罢了,这种相夫教子的“女德”说教背后其实说到底还是高高在上的男权思想在作祟!仅仅“女德”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男性话语权的体现!所以不客气地说本片“三观尽毁”,🤯如果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稀松平常,觉得小题大做,那就只能非常遗憾地证明我们还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三星送给还算工整细致的描述、漂亮的许夫人、以及逝去的八零年代!)

 3 ) 很有亲切感的一部电影

         <邮缘>对我来说是一部很有亲切感的电影,1984年我正在读小学,同学们都在集邮,我应该是1982年开始集邮的,那时候上学的书包里都放着一本集邮册,同学们课余时间互相翻阅大家的集邮册,不亦乐乎。邮票里真是另有一番天地,我们从集邮学到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也增加了自己的涵养。
         八十年代那时候大家手头都不宽裕,能够拿来买邮票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抠出来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加是这样,所以现在翻看集邮册都时候,对每一套邮票的感觉都很亲切,可以说每一套邮票都来之不易,通过这样我也学会了珍惜,珍惜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珍惜的感受,我们那一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
          集邮不久就知道有《邮缘》这部电影,那时候非常兴奋,看了好几遍,对电影里面的情节都非常熟悉,对于一个集邮爱好者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实在太亲切了。不过感觉郭凯敏的集邮手法太不专业了,电影里常常看见他自己用手拿邮票。我们集邮的人都是用镊子去夹邮票的,因为手汗沾在邮票上日后会发黄,影响邮票的品相。而且每一张邮票我们都装在小透明塑料袋里,这样保护邮票的。你说看到郭凯敏那样糟蹋邮票气不气。
         至于女主角陈燕华就简直是我那时候的女神了,那甜美的笑容加甜美的声音,太有亲切感了,没有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可以抵挡。在《邮缘》里她经常穿着邮递员的制服,那衣服可太糟蹋了她那美丽的身段了,不过也多了一份朴实。后来还看了她的其他电影,但是没有一部比得上《邮缘》里的发挥了。再后来看见她出现在香港电视的翡翠台还是明珠台当过一段时间的新闻主播。依稀还有当年的风采。
        总的来说,电影《邮缘》对我来说就是一部具有满满的亲切感的电影,无论是从内容到演员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怀恋那个亲切的年代。

 4 ) 科普集邮知识的爱情片《邮缘》

小时候在露天电影院看过一部喜剧电影,讲了一个集邮的故事,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本来知识贫乏的男主依靠集邮学习的知识,在某知识竞赛上大出风头,可惜片名已经遗忘了。不久前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时,意外邂逅了该片,得知片名叫《邮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的影片,桑弧执导,郭凯敏、陈燕华主演。

不知道70年代出生的你对这部电影还有印象吗?

青年工人丁大森受“十年动乱”影响,文化知识差,顶替退休的母亲在某纺织厂上班。美丽的女邮递员周芹换了工作区域,正好负责丁大森居住的社区信件投递。丁大森偶识周芹,心生爱慕,得知周芹喜爱集邮,谎称自己也爱好集邮,在工友的帮助下,四处借邮票,打肿脸充胖子,不料因为自身知识欠缺,在周芹面前出了丑。

丁大森受挫后,知耻后勇,恶补邮票知识,周芹看在心里,送他一本《集邮基础》,丁大森去废品站卖废品,碰巧邻居家卖的废品全是旧信封,丁大森毅然买下,喜滋滋地回家揭邮票去了。

丁大森在工厂知识竞赛中出了风头,沾沾自喜,周芹却给他泼了些冷水,答对几道竞赛题只是“瞎猫碰见死耗子”,劝他学习文化知识,不要再混日子。终于,丁大森去职工夜校补习文化知识,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白色高领毛衣,80年代的时尚

领口带图案白色衬衣,80年代的时尚

红色连衣裙配白皮鞋,80年代的时尚

周芹这个人物充分体现了官方宣传的8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形象,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封信的收信人姓名写了草书,误认“谢”为“沙”,查无此人,为了寻找收信人,她推着漏气的自行车,硬是走遍了整个社区。大楼电梯维修,为了及时投递,她硬是爬了14层楼。她不但自己要求上进,对男朋友也积极督促,恋爱时,她对男友会说这样的话,“这个八年,对我们的国家是很重要的,因为,第六个和第七个五年计划都要在这个八年里完成,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更是很重要的,你打算怎么度过呢?”妥妥的胸怀远大啊!

作为一部老电影,一个附属功能就是留存了80年代初的上海面貌,让人们回味。

疑似徐汇新村的九栋楼,即漕溪北路750-1000号,裕德路45弄(1-21号),已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九栋楼近照

影片中的上海大世界,注意铰接公交车,满满的回忆啊

上海大世界近照

影片中的工人文化宫

上海工人文化宫老照片

工人文化宫近照

移动互联的当下,信息的传递时间以秒计,写信、收信快变成行为古董了。商品匮乏的80年代,五颜六色的印刷品都是稀罕物,而邮票因为印刷精美、易买易得的特点成为大众收集、欣赏的对象,通过图案、文字展示的一鳞半爪的知识也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灌输意识形态,但方寸之间,信息量毕竟有限。随着书信这一信息传递工具的衰落,集邮活动也不可避免的没落了。庆幸有这部电影帮我们留存了那个鸿雁往来的年代的记忆。

豆瓣电影说片中女主陈燕华是当年上海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燕子姐姐”,后嫁与华师大教授徐子东,姑记于此。

 5 ) 《邮缘》带你了解八十年代的上海社会生活

燕子姐姐是我开始看上海地方台的少儿节目知道的,最近距离是一场文艺演出上,她蹲下来跟我边上的一位小朋友握手。郭凯敏是后来《庐山恋》知道的。都是80年代的美好回忆。

这部电影也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上海生活,钢盅锅煮米饭,干净的石库门房子,还有家里用的是液化气灶,说明郭凯敏扮演的大森家境还是不错的。大森顶替母亲的工作,姐姐慧娟从安徽农场回沪知青,一边等着在组织上解决问题,一边又牵挂着农场的爱人,这些都是在当时上海非常常见的,左邻右舍都能找到这样的原型。80年代初,刚改革开放,学习上进也是社会风气,电视大学、函授班、夜大都很多,年轻人们工作之余就是去上课补习文化,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

周芹也是个认真负责的邮递员,我们家弄堂也有一位专属的女邮递员,跟小时候的印象亦一样。消失的十六铺码头,和长江客轮的内景,勾起了我小时候坐船往返上海与江苏海门的记忆。还有集邮,那是我们小时候最时髦的文化活动,我也有好几本邮集,虽然邮票一般,但也参加了学校的集邮小组。

整部影片情节合理、演出自然、诙谐幽默,非常贴近也完美记录了当时老百姓与社会的生活实际,真是部不错的八十年代故事片。推荐给想了解上海过去的朋友们。

 6 ) 他们的80年代

  看这个片子是在电影频道,那阵子经常放80年代的片子,出于好奇,换频道的时候我选择了停留,母亲在一旁说,也好,看看比你年纪还大的电影也算是接受教育。笑。
  郭凯敏还算熟悉的,毕竟《庐山恋》实在是名气大不过,不过第一次看他的完整片子还要算这部《邮缘》。倒是陈燕华,之前没有见过,想来也是当时走红的女演员吧,整个片子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嗲,也许也算是上海特色了。
  整个片子透着浓浓的80年代的气息,服装,音乐,幽默,还有集邮册。这些于我本应陌生的东西却让我觉得熟悉和温暖。大团圆的结局亦可算是时代特色,圆满,向上,充满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知要是让现在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看这样的片子会是什么感觉,大抵觉得很老土可笑吧,也难怪,出生在灯红酒绿年代的他们以80后自居只是渴望要么颓废要么“绚烂”的生活,活在80年代的年轻人(也就是比他们父母稍长些的一辈)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已经与外星人无异。但,到底谁是外星人?
  得空看看这些7,80年代的片子,我是很乐意的,喜欢溶在胶片里的岁月的气息,光影交错,年代流转。
  

 7 ) 丁大森,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兴趣可多了,踢足球,打康乐球,打少林拳”
     “都是武的,没有安静一点的吗”
     “听音乐、看电影、还有集邮”

 
       三句两句就对上了,虽说集邮是投其所好,不过恋爱中人为了心上人也是拼了命,何况还在智力竞赛中露了脸,最后丁大森转型为牛不羊,比起杜小西文化考试作弊又跑到农村想做上门女婿这样的阿混,要好的多。


       姐姐要嫁到农场去,母亲反对,这样的台词在天津小市民张大民嘴里也出现过,两部电影里当然城里姑娘嫁出去了。实际不靠谱,政策一落实,知青们都你追我赶回城里,光这个题材就够柏阿姨主持一年节目呢


        陈燕华在演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出名了,我奶奶管她叫做卖大饼的,我们小辈当然叫她燕子姐姐。电台里的儿童节目,燕子姐姐讲故事是当年的热门节目。


      台词里的康乐球是什么东西呢?八十年代康乐球极其风行,很有趣大多数康乐球都是室外的,四方桌面几个棋子,打法和桌球差不多,我年纪小没玩过,有时候会帮忙捡棋子。究其所以.......就是桌球的简化版。

 8 ) 惜缘

这是反映八十年代上海生活的一部轻喜剧。因电影《庐山恋》出名的郭凯敏扮演男主角,女主角则是当时上海人都认识的“燕子姐姐”一一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陈燕华。

本片中的男主大森凭借集邮,追到了美丽大方的女主。也许是想侧面反映文革的负能量,这个大森几乎是个文盲,连隔壁小学生的文化知识都比他强。通过集邮,他学到了一些常识,并且居然还在单位的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优胜。这场比赛的题目不仅简单,而且恰好是大森刚刚从小学生那里学到的,不能不令人怀疑比赛的公正合理性。

说到集邮,确实是那个年代比较普及的业余爱好。一方面因为电子游戏之类的东西还未出来害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邮票价格不贵,并且用过的邮票也能收藏。片中所出现的不少珍贵的邮票,如今早已翻了不晓得多少倍。可惜本片男主文化不高,也没有经商头脑。不然的话,完全可以投身于邮市,估计奋斗到今天早就身家不菲了。可惜呀可惜。

扮演男主角姐姐的是娴静文雅的张闽,出演过《城南旧事》等影片。她在本片中与男友借助邮票表达心声,非常真实质朴。那种等待着远方来信的感觉,牵肠挂肚的想念,互相琢磨对方的心思,又期待又煎熬,别有一番滋味。

邮缘的谐音是“有缘”。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缘”字了吧。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在对的时间遇到一个对的人,彼此珍惜,不负此生的缘分。

 短评

回顾我看过的老电影。反映的插队落户,待业青年,顶替工作,两地分居,现在的人还能懂得么。文化大革命是多么罪恶,改革开放才是正确选择。

8分钟前
  • Regent Prince
  • 推荐

清新,可爱。郭凯敏活泼,帅。陈燕华明丽,美。

1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很好玩的~喜欢男主角!

16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推荐

陈燕华不错。1985.05.02

21分钟前
  • 茶博士
  • 较差

好纯朴的年代!真是我心目中的完美世界!现在谁他妈还集邮啊。。。

22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2011.9.17 九亭DVD

24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推荐

凯敏大哥这一部里直接化身小流氓。。。

27分钟前
  • 少年阿尔弗雷德
  • 还行

丁大森这个性格和对朋友的态度是怎么留住小豆这么死心塌地又可爱贴心的“男朋友”的?

28分钟前
  • 推荐

邮票传情结良缘,充当红娘牛不羊。

3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电视,高楼,单元房,当时的城市让人羡慕。

34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推荐

人都是会老的啊。什么意思?难道他等的不耐烦了。女人啊女人。 桑弧的本子好啊。

37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推荐

2.5星

42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桑弧还是老辣,不得不服(实在太会拍女演员了)。完全没想到这片里邮票除了剧情要素之外还能有这么强的视觉要素在,直接搬演红楼梦小型张和杂技那套邮票也是太服气了!木偶剧也相当之厉害,然后还借了黑便士诞生故事的梗,可谓是预叙乃至元叙事了。然后竟然还有[贫民窟百万富翁]这种知识问答(又是很高级的预叙-元叙事)。丁大森幸好性格比较开朗,否则就妥妥变成[本命年]里的李慧泉(文革失学少年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影片挺好地传达了新时期的主旋律,也不算特别说教。郭凯敏是真萌,然后“你有了女朋友就忘了男朋友”这是什么尺度的台词哈哈哈哈。

4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郭凯敏还有美丽的陈燕华。

48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我那时候也集邮,所以很喜欢这片,还有我现在不太确定我是看的电影,也许我是看的小人书

52分钟前
  • 笨锅
  • 力荐

以集邮为媒介 描写了青年工人丁大森与邮递员周芹一段饶有情趣的故事 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 丁大森的文化知识极度的贫乏 可他又经常不懂装懂 引出了不少笑话 与周芹结识后 他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惭 开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简单朴实的情节 含蓄的爱情 积极的进取 纯真的真善美 还有勾起人记忆的年代符号

54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小豆喜欢大森,要不然怎么说“有了女朋友不要男朋友”,为什么故意写女名字气周芹,为什么在大森要出丑时叫女主角过来看。完全是女儿对情敌女一的做法啊

55分钟前
  • lulu
  • 推荐

混蛋 白天混哪了?

59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摆放邮票的顺序,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嘛,嘿嘿

1小时前
  • 刘胖葱
  • 推荐

故事有两条线索。主线扣题讲弟弟的成长与爱情,邮缘对面巧相逢;辅线则是在说姐姐的事业与情感困境,有缘千里再相会。邮票成为绝对叙事核心,既是剧中主人公的职业或者爱好,也是导演桑弧施展各种戏剧手段推动剧情发展的构思出发点。只是着重叙述的主线部分反而过白偏硬,特别是知识竞赛意外露脸的桥段。反倒居辅的姐姐与爱人的几次鸿雁往来才真正达成了与喜剧轻触借物传情相匹配的含蓄美感,其中双飞燕八方连让人瞬间想起了那两串幸福的黄手帕!……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036954821/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