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教宗

欧美剧其它2016

主演:裘德·洛,黛安·基顿,西尔维奥·奥兰多,斯科特· 谢泼德,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托尼·贝尔多瑞利,詹姆斯·克伦威尔,伊格纳齐奥·欧力瓦,塞巴斯蒂安·罗奇,丹尼尔·维维安,莎拉·拉扎罗,盖伊·博伊德,安德烈·格雷戈里,简·霍格,蕾娜·莎尼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剧照

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2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3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4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5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6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3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4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5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6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7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8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19年轻的教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20:34

详细剧情

  裘德·洛主演,《绝美之城》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执导的八集迷你剧。裘德扮演连尼·贝拉尔多(虚拟的庇护十三世),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教皇,对贫民满怀怜悯,在与梵蒂冈众臣的对抗中,习得如何驾驭权术。本剧预计15年夏季开拍,Sky、HBO和Canal+三家电视台联合制作。

 长篇影评

 1 ) 一些台词,边看边记。

1、友好关系是危险的,他们使自己陷入歧义、误解和冲突的境地,因此他们总是不得善终。而另一方面,平常关系却如泉水般澄澈,他们的行事规则板上钉钉,没有会陷入误解的风险,所以总能永久持续。我并不欣赏友好关系,但我十分钦佩平常关系,平常关系所在之处,才会存在礼仪,礼仪存在的地方,规则和秩序才能支配一切。

2、总是勉为其难的生活,会导致死亡。

3、圣灵不是愚蠢的,但他是讽刺和狡猾的。

4、我唯一的罪恶也是一个极大的罪恶,那就是我的良心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谴责我。

5、责难是最好的,它能将人塑造成传奇。

6、十亿人都在看着你的言行,他们会无视你个人的悲喜甚至是生死,只为以上帝的名义遵循你的指令。所有这些萌生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浩瀚无边的视角,从现在开始,你个人的痛苦哪怕是巨大的折磨,你的健忘的品性,虽然听起来很残忍,我还是要说,这些东西都要退居其次了,它们在上帝面前轻如鸿毛。现在,是时候让你的痛苦悲伤消失,变成无关紧要的遥远记忆了。使它被上帝赋予你的巨大责任所蔑视,征服,摧毁,俘虏,从此以后你不再是莱尼,那个无父无母的小男孩,从今以后,你就是庇护十三世教皇,整个天主教会的父母。

7、教皇通谕就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每个人都在引用它,但根本就没人真正把它认真读完过。

8、过去,是一个囊括了所有事物的庞然大物,它属于所有人,而现在却不是这样,现在只是一个通往未来的狭窄巷口,窄到只有一个人能够看到未来,那个人就是我。

9、我从不会对游客隐藏我的厌恶,因为他们只是过客。

10、我并不需要在我屋子的缝隙里藏些什么,因为我的心就是一道缝隙,所有东西都藏在我心里,迟早都会大白于天下,就像是一切早就委托给我了一样。

11、你知道为什么这世上所有纯洁的灵魂都极其厌恶权*力吗?因为他们从不明白权*力到底是什么。权*力,就是学识。

12、我们过去犯下的罪,和我们未来会犯的罪是一样的,因为人类就像上帝一样,永远不会改变。

13、那些有权*力者可能都有学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变的比其他任何人更有权*势的前提是什么?是你必须在所有人之前就得到知识。

14、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学会了用在我脑中的东西去混淆人们的想法。我不但聪慧,我还从不妥协,性情急躁,报复心强,而且我拥有惊人的记忆里……上帝啊,我的良心没有谴责我,因为你不相信我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因此我不相信你,不相信你能把我从我自己的手中拯救出来,我不相信上帝。

15、这个地方,香气四溢却充满死亡的气息,与之相比,我更喜欢臭烘烘的生命的味道。

16、想想所有你喜欢的东西吧,那就是上帝所在。

17、你们遗忘了上帝,我希望你们清楚,你们必须更亲近上帝,而不是彼此。我与上帝的距离,比你们近得多,我永远不可能靠近你们,因为在找到主之前,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对那些对主哪怕有一丝质疑的人无话可说,我希望他们时常想起我的嗤之以鼻和他们自己的可悲境地,我无法证实主是真实存在的,你们可以随意去证明他不存在,但你们能证明吗?如果不能,就说明主是真实存在的。主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会重视我们,直到我们信服于他,只信服于他,全心全意,每时每刻,心无杂念的膜拜主,不要再去想什么自由意志,也不要再去想过放纵的生活,更不要想着自我解放。有人说:“别在跟从主,还自己自由吧!”但你一旦抛弃了主,所造成的损伤是不可修复的,足以致命。没有主,你就相当于是一个死人,仅剩亡灵游荡在街道上,我不会引导你们路在哪里,自己寻找吧!寻找主,当你们找到主,你们就能看到我了。

18、主啊,我不在乎何种手段,不在乎是否正当,都无所谓。我不在乎圣灵是否照亮于我,我什么都不在乎,我不在乎你的想法,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够格,不在乎自己是否局外人或机会渺茫,不在乎你是否觉得我是病夫或无赖,我不在乎像爱自己一样爱邻人,我永远不会像爱自己一样爱邻人。我只在乎一件事,主啊,那就是我而不是别人,能够被你所用,主啊,别选他们,选我……我念了一千遍。我爱自己多于爱邻人,多于爱上帝,我只信仰我自己,我是无所不能之神,莱尼,是你照亮了你自己。

19、你太恐惧我的极*权,以至于忘了最明显的事实,年轻人总是比长者更极端。

20、现在的问题,不是上帝是否存在,而是我们为何要依靠上帝。

21、我是个孤儿,孤儿从未年轻过。

22、缺席也是出席,这些都是保持神秘的基本要素,会成为我教会中心思想的神秘性。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和追寻上帝,是有痛苦和牺牲,夕阳西下,上帝这个词来的太容易,他们必须在寒风和黑夜中找到他,就像我一样。

23、教宗不是红衣主教,红衣主教会采取联合的方式合作,但教宗陛*下是至高无上的。

24、上帝的重量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你要帮助我们,是我们的上帝更坚强。我们穷其一生努力尝试,直到我们死亡之前仍在尝试,这就是我们作为神父的职责,我们给予上帝以重量。

25、什么能够真正使教会变的伟大?是恐惧还是宽容?我们能从我们教会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当对国*家的恐惧已经写进我们的DNA,教会是多么伟大,我们是多么渺小。当我们决定让步、屈服、退缩,变的随和而省心时,个人的影响力发生了多么严重的衰减?

26、为什么罪恶会带来更多的罪恶?您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停下这充满背叛和嫉妒的手?或者是你为了教会而把我的手轻轻推向这些罪恶?主啊,请求你,不要让我带着这份痛苦死去。

27、为什么罪恶会带来痛苦?为什么罪恶会带来饥饿?为什么罪恶会带来狂妄?为什么罪恶会带来压迫?

28、对自己的美貌应当不以为耻,也不以为荣。因为上帝并不介意我们以这美貌来寻欢作乐,上帝绝不会以美貌来惩罚人,不会。

29、祈祷不是列要求清单,祈祷应该是一个获得领悟的机会,当我们祈祷时,我们用最严肃的态度做出反应,然后才能听到有人在我们耳旁低语,我们称其为上帝。你必须和上帝分享一些你最重要的秘密。

30、我们对宽恕的利用,让我们成为了笑柄,就像一些可悲的第三世界小国一样不靠谱。但我们不像朝*鲜,我们不会监*禁人,我们会让他们自由,我们原谅每一个人,但是下一秒就把他们踢出去。

31、你怎样克服你的恐惧?通过屈服于上帝为我们设计的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建筑。

32、我爱主,是因为爱凡人如此痛苦。我爱主,无论他对我不离不弃,还是弃我不顾。主和主的缺席,总能使我安心而坚定。我是个神父,但我背弃了我的信徒们,因为我不想受苦,因为我没有能力去承受爱的心碎,因为我不快乐。如果我能以你想象的方式去爱你,那很好,但那不可能。因为我不是男人,我是个懦夫,像所有神父一样。

33、你是我的绿洲,我的拯救,是世上唯一纯净的灵魂,是唯一不会批评我的人。只有你,才能触摸到神圣的衣襟。

34、红衣主教弟兄们,从今天开始,无论是谁敲门,我们都不在。只有上帝敲门,我们才开。从今以后,一切敞开的事物,都将关闭……宽容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被驱逐,我们多年来一直把手伸向别人,是时候停止了。我们哪也不去了,我们就在这里,因为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是水泥,水泥是不会移动的,我们是没有窗户的水泥,所以我们不去看外面的世界,只有教会才拥有探查真理的神授才能,我们没有理由向外看。相反,看那一边,那是一扇门,是唯一走进这里的途径,狭小,而且令人感觉不适。那些想要了解我们的人,必须找到穿过这扇门的方法。我们要重新闭关,不可接近而又神秘,这是我们能再次拥有价值的唯一方法,也是伟大之爱的故事诞生的唯一途径。我不需要任何临时的信徒,我想要伟大之爱的故事,我想要为上帝寻找狂热的信徒,因为狂热才是爱,其它的一切都是替代品,必须呆在教会以外……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整个世界的友善,我要的是对上帝绝对的爱和忠诚,这意味着教会只是为少数人所准备的吗?比起拥有不专心而冷漠的一大群人,还是拥有少而可靠的人更好。公共广场已经拥挤不堪了,但他们心中没有上帝。你不能用数量衡量爱,只能用强度来衡量,根据绝对服从命令的原则来衡量。用你的灵魂牢牢记住这个词,命令。从今天起,这就是教皇想要的,这就是教会想要的,这就是上帝想要的。礼拜仪式不再是社交活动,它会成为一项艰苦的工作,而罪恶也不再会被随意原谅,我不期待你们的掌声和感谢,礼貌和教养与上帝的子民无关,我希望的是你们按我说的去做,你们只能顺从教宗庇护十三世,否则等待你们的就是地狱,一个你们一无所知的地狱。但我知道,因为那是我建造的,就在这扇门的后面,这个教宗不怕失去信徒,这个教宗不会做出任何让步,也不会被要挟。从今天起,妥协这个词已经从词汇表里消失了。当耶稣愿意被钉上十字架时,他没有做出妥协,我也没有,阿门。

35、我不是英雄,因为我畏缩了,和你们一样,也许这就是你们有一点喜欢我的原因吧?因为我从来没有让你们觉得不舒服,我从未让你们做出选择,从来不用“要成为好基督徒,就要死在贩毒集团手下”这样的话来敲诈你们,我爱你们原有的样子,而不是应有的样子。

36、神父永远不会长大,因为他永远不能称为父亲,他一直都是上帝之子。这就是为什么一千三百年来,我们一直谨守着禁欲的誓言,因为我们必须恪守上帝之子的本分,不敢尝试取代上帝的位置。

37、暴*力本身不需要存在,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缺少敬畏之心,不过不敬有很多种方式,不是每一种都需要暴*力去解决。

38、自由和恐惧总是形影相随,就像一对相伴多年的夫妻,都愿意为各自而死。

39、那些我们从未搭乘的飞机,到底都是飞往何处呢?

40、整个世界都会为我痴迷,因为我一生都在迷恋这个世界。

41、所有的智者,都在空闲的时候感到不自在。

42、神父和作家有个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将自身的谜团解开,因为一旦不再神秘,他们就变的落伍而过时。

43、写作是我认识到的一种能掩饰自己愚昧无知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个骗局,以写作来获得认可,尤其是得到女人的认可,这才是我主要的目的。

44、没有任何职业,能够像我们这样一直和罪恶打交道。忏悔室就像我们的手术室,就像医生不再惧怕血一样,我们神父也不再对罪恶和丑行感到不堪入目。

45、愚蠢的人偷偷和女人缠绵,而智者则在很久以前就深知,在我们的社会里,性作为一种寻欢作乐的方式被过分的高估了。

46、我也曾经历过五十岁,遭遇了我自己的信仰危机。像所有神职人员一样,第二召唤更具有挑战性,并且更让人忧虑。你无需再面对青春的狂热,而是要挣扎于突然降临的清醒,你为理智的局限所困,其实依然存在另一种途径,去找到你所寻找的人和事,只是你现在看不见罢了,你现在能看到的只有迷惑与黑暗,你的生活,你的教宗的职位,将会是一段难忘的奇遇。

47、病态的好奇心,是由缺席导致的。作为孤儿,我很了解这种心态。

48、一个真正的好人是要将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放弃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只为满足别人而工作。

49、你不配做主的信徒,只有那些摒弃了自由的人才配侍奉主。你对堕胎的看法是错误的,你在散播着一种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痛苦,这是人类所能做出的最恶劣的事,散播一些本身正确的信念,但连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过于严苛的道德约束体系。

50、教会一直在坚持道德传统,只有现代松弛的道德观念,才希望把这些罪恶全都美化成为人权。

51、原则上强硬,实际上却要让步。

52、在1591年,教宗格雷戈里十四世以宗座训谕,规定了将堕掉已经拥有灵魂的胎儿的人逐出教会,并引用一种区分方式。到19世纪中叶,只有对已拥有灵魂的胎儿进行流产,才会被认定是堕胎,就是指在怀孕第三个月之后进行的堕胎。

53、谁在乎生命?生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平台上的一点愚蠢的点缀,生命的存在注定要被人所利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去爱与被爱。

54、永远要在火车最后排给自己留个座位,因为那样更保险。

55、他走路,喝酒,睡觉,他喝酒,走路,又喝酒……他在和死神做斗争,当然这是我们曾鼓起勇气去战斗的,最无聊的一种较量。

56、我快死了,告诉我,我这一生,是不是徒劳的信仰上帝。

57、哪一个更美,我的爱人,是失去爱还是找到爱?别嘲笑我,我的爱人,我知道面对爱情时我天真而笨拙,这种疑惑压垮了我,到底该失去还是该寻回?在我们身边,人们总是思索着他们到底找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不知道,一个孤儿无从知晓,一个孤儿缺少了他的第一份爱,对他父母的爱,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天真而笨拙。在那个荒芜的海滩上,你曾对我说:“你可以触碰我”,但我没有那样做,那么我的爱人,这就是爱的失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此一直在疑惑,你到底去了哪里,你现在正在哪里?你在我荒废的青春里闪烁着微光,你到底是失去了爱,还是找到了爱?我不知道,永远也不会知道,我甚至想不起你的名字了,我的爱人,我也没有答案、不过这是我愿意去想象的答案,在最后,我的爱人,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去寻找。

58、我羞辱了他。你无法想象通过羞辱你的一个同胞能够实现多少目标,但有一个秘诀,被羞辱的那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被羞辱了。

59、我忍受了多少事啊,但是没人能察觉的出来。那就是教宗的宿命,那就是掌权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60、你变了,你把恐惧全都变成了愤怒,这非常好。

61、要是你真的知道,陈词滥调有多么正确就好了。我们是掌权者,而权力,就是陈词滥调。

62、你无法想象,乐观和愚昧是多么的让人获益。

63、人们下跪的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祈祷,一种是终于认清了自己。

64、人们问她:“谁是上帝?”“上帝是一条裂开的线”圣胡安娜如此说,那时她十四岁,没人知道她想说什么。孩子们问了濒死的胡安娜很多问题:“我们活着还是死了?我们疲倦还是朝气蓬勃?我们是健康还是疾病缠身?我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是来日方长抑或时日无多?我们是年轻还是衰老?我们是纯洁还是肮脏?我们是愚蠢还是聪慧?我们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我们是尊贵的还是卑微的?我们是善良的还是美丽的?我们是冷漠的还是温暖的?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盲目的?我们感到失落还是愉悦?我们是迷失还是坚定?我们是男人还是女人?”“这都不重要”圣胡安娜回答,那时她才十八岁,卧在病榻上等待死亡的降临,她说:“上帝是不被人看见的存在,上帝不会高声呼喊,上帝不会窃窃私语,上帝不会写作,上帝不会听见,上帝不会交谈,上帝不会安抚我们。”孩子们继续问:“那上帝是谁?”她说:“上帝会微笑”,自此人们才明白她在说什么。现在,我恳求你们每一个人微笑,有一天我会死去,而那时,我也终于有机会去拥抱你们每一个人,我会的,我坚信我会这么做的。

 2 ) The Pope's Love Letter

What is more beautiful, my love? Love lost or love found? Don’t laugh at me, my love. I know it. I’m awkward and naive when it comes to love, and I ask questions straight out of the pop song. This doubt overwhelms me and undermines me, my love. To find or to lose? All around me people don’t stop yearning. Did they lose, or did they find? I can’t say. An orphan has no way of knowing. An orphan lacks of first love, a love for his mama and papa. That’s the source of his awkwardness, his naivety.

You said to me on that deserted beach in California, “you can touch my legs.” But I didn’t do it. There, my love, is love lost. That’s why I never stop wondering, since that day, where you’ve been and where you’re now. And you, shining gleam of my misspent youth, did you lose, or did you find? I don’t know, and I’ll never know. I can’t even remember your name, my love, and I don’t have the answer. This is how I like to imagine it, the answer. In the end, my love, we have no choice. We have to find.

BGM: Never Be Like you

 3 ) 《年轻的教宗》:让真实的教宗哑口无言?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在电影《年轻气盛》(Young)里借角色布兰达之口说电视剧是未来,已经表达出对于电视剧制作的极大兴趣。于是与HBO合作制作《年轻的教宗》(The Young Pope)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名导挂帅,并且声称剧中的教宗除了容貌之外,其他的脾气秉性完全是他自身的翻版,且有裘德·洛(Jude Law)和戴安·基顿(Diane Keaton)领衔出演,这阵势已经开始不同凡响了,而情节上又横空构架出一位与现实平行的宗教世界,并且是一位年轻的美国教宗的故事,剧集还没开播已经赚足了噱头,单等开播梵蒂冈教堂出来与剧集制作方撕破脸面,上演一出真实教宗VS.虚拟教宗的空前绝后之战。剧集在意大利率先开播,收视率狂飙打破当地历史记录,然而开播之后,教廷一方却悄无声息,毫无动静。丝毫没表现出对于剧集的任何褒贬之意,让一众意图深抓焦点的八卦媒体和唯恐不乱的起哄群众大为扫兴。

想必制片方选择裘德·洛的初衷是希望误导人们将演员自身曾经混乱的生活投射到角色身上,更为直白的说就是要人们对于如此英俊的教宗的私生活的浮想联翩。剧中的教宗和现实的教宗确实别若天壤,无论年龄、容貌、形体都恍如黑夜与白天。剧中教宗现身于万千裸身小儿覆盖之下,并且在众目睽睽下出惊人之语,让教廷上下内外瞠目结舌,当所有人愕然惶然不知所措,却发现导演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好吧,尽管如此年轻教宗的真实面目还是让人吃了一惊,无论言语、态度,裘德·洛用眼中的波光闪烁和嗓音的抑扬顿挫将教宗的自负、犹疑、开朗、狡黠、矛盾种种细枝末节统统展现出来。当他伸展双臂祈祷上苍,面部扭曲又至真地喃喃恳求,如是几个让神迹的发生的场景有着洞穿七札的通透说服力。黛安·基顿近年来重新活跃起来,她在剧集中的角色分量颇重,以她多年的从影经验,对于表现一个长年笃信基督的年长妇人绝对是驾轻就熟的。在这个她的电视首秀里,黛安·基顿亦母亦友的修女角色对于年轻的教宗有着启蒙和支持的作用,使得他在这个教廷首脑的位子上得以发挥所长。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片坦途。当修女认为教宗在荒腔走板的路上越走越远时,她也暗中诡谲行事,勾结红衣主教们意图颠覆乾坤。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每每用出乎意料的手笔推动剧集的走向,当人们终于相信教宗是一个荒诞不经的人物时,下一个镜头则完全跟你的想象不同;当事情无可挽回,梵蒂冈仿佛惊涛骇浪时,下一秒钟厄运却是举重若轻地化于无形。就像导演自称的那样,这个教宗就和他自己一样不可捉摸,行事奇诡异于常人:教宗嗜好吸烟与樱桃可乐;声称不信上帝,之后又托词于玩笑;不肯以真面目示人;自取名字于为人不齿的庇护12世;公然挑衅红衣主教不肯妥协;当人们逐渐发现他幼年的经历左右着他的保守主义,并发现他心中异乎常人的信奉愿力,他却又剖心而言说一直想做个孩子。这是个不能以常理度之的教宗,所以导演在各个表现形式上都奇兵突出,不过还是新瓶装了旧酒,不过此酒香醇可口颇堪回味,就像片头音乐虽然是鲍勃迪伦的经典曲目"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却用铿锵的嘻哈歌手Delvin的爆裂版本来作为配曲,着实营造出了惊喜的视听效果;就如片头十个经典艺术中展示的那样,教会在经历了一切的生发、过渡、战争、分裂、堕落等等刺激之后,迎来的就应该是矫枉过正后的回归保守。这恐怕就是现实中的教宗和教廷并未对虚拟的教宗骤起发难的真正原因。在真实与荒谬中,《年轻的教宗》并未过分着重于教廷的无耻丑闻和堕落腐化,而是在让人心悦诚服的剧情里强调了保守主义,并且以持重的态度在裘德·洛蓝色的眼眸中输出了信仰的力度。

剧集里出现大量的经典艺术作品作为背景来映衬角色,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三集教宗与埃丝特(Esther)的首次会面,教宗忽然晕倒在她怀里,此时两人的姿态十分明显是复刻了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刻作品《哀悼基督》(Pietà)。在其他情境中也频繁出现各个时期经典作品,比如十分古怪的《玛德莲娜·万楚娜和她的丈夫孩子》(magdalena ventura with her husband and son),玛德莲娜是一个长着胡子的女人,在给孩子喂奶。艺术品最为集中的是片头,剧集片头包含十个经典艺术作品,有一颗流星贯穿始终来表达教廷的历史,这是历史与艺术的交相映照,是帮助理解全篇故事的钥匙,参详如下:


1.《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作者:赫拉德·范·洪特霍斯特(Gerard van Honthorst)
这幅画描述的是耶稣在伯利恒的降生,当地的牧羊人们得到天使的启示赶到耶稣的降生地赞颂圣诞。赫拉德·范·洪特霍斯特属于巴洛克派画家,深受卡拉瓦乔(Carragvagio)的影响,精擅阴影暗夜的描绘,素有“热拉尔黑夜”的雅号。


2.《交付天国之匙》(Delivery of the Keys)
作者: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
描绘马太福音中圣·彼得获得天国之匙,天国之匙代表着宽恕以及升入天堂的途径。佩鲁吉诺是达·芬奇之友,拉斐尔之师。西斯廷教堂藏有他的多幅作品,这幅作品是其中之一,悬于教堂北墙,是描述耶稣故事的众多系列之一。


3.《皈依于通往大马士革的路上》
作者:卡拉瓦乔
《使徒行传》第九章描述了一度是基督教迫害者的扫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追捕基督徒,忽然遇到异象,耳中莫名听到耶稣的话语,心中折服而从马上摔落之后悔改皈依成为圣·保罗。此画藏于罗马广场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church)。整幅画的光影运用出色,除了跌落马下的保罗处于强光的焦点下,其它元素都置于阴影中。其中关于马的描绘十分精细,把那种慢慢扬蹄躲避主人的突然坠落的姿势神态显露无遗,同时马在这种突发事件下却十分镇静安详,仿佛洞察了一切。


4.《第一次尼西亚会议》(The First Council of Nicea)
尼西亚位于现在的土耳其伊兹尼克(Iznik, Bursa province)。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25年7月4日在此召开集会强行通过《尼西亚信经》( Creed of Nicaea)作为基督教正统学说,解决了神学争端,奠定罗马教会的统治。画面上正中的君士坦丁大帝正在痛斥:“教会分裂之恶果有甚于战争”(“Division in the church is worse than war.”)


5.《隐士彼得宣扬十字军东征》(Peter the Hermit riding a white mule with a crucifix in his hand and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cities and villages preaching the Crusade)
作者:弗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isco Hayez)
隐士彼得是法国北部城市亚眠(Amiens)的一名牧师,据说他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真正始作俑者。作者弗朗西斯科·海耶兹是浪漫主义画派中擅长以史寓今的高手。


6.《圣·方济各接受圣痕》(St. Francis Receiving Stigmata)
作者:法布里亚诺(Gentile da Fabriano)
画中描述圣·方济各在阿维尼诺山(Mount Alverno)中祈祷时,得到撒拉弗天使(seraph)显圣并赐予他耶稣圣痕五伤,圣·方济各因此成为第二耶稣。画中的撒拉弗天使明显带有中世纪和早期文艺复兴的画风,作者法布里亚诺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古代大师之一。这幅作品弥合了哥特和15世纪早期的弗罗伦萨风格。


7.《圣·托马斯的布施》(Thomas of Villanueva DistributingAlms)
作者:马蒂奥·塞勒佐(Mateo Cerezo)
圣·托马斯原是西班牙托钵修士,1544年被授职大主教,1658年获封圣徒。他由于广发布施怜人贫苦而备受称颂。作者系西班牙巴洛克画家,此画藏于巴黎卢浮宫。


8.《米开朗基罗在教宗庇护四世面前展示圣·彼得教堂模型》(Michelangelo Presenting the Model for the Completion of St Peter’s to Pope Pius IV)
作者:德曼尼克·巴赛亚诺(Domenico Passignano)
这幅画的名字完全把画面的意思解释清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初始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在公元846年经过阿拉伯海盗的洗劫之后,才出于防卫的目的建了围墙,形成了梵蒂冈城。作者德曼尼克·巴赛亚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画家。他素有捷才,以绘画速度快速著称。


9.《圣巴塞洛缪大屠杀》(The St. Bartholomew’s Daymassacre)
作者:弗朗西斯·杜博(François Dubois)
传说这次大屠杀是以凯瑟琳·德·美第奇(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为首的天主教派发动的针对法国新教徒的清洗。不过有证据显示,这其实是法王查理九世的政治手段。1572年8月18日,贵族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和亨利·德·纳瓦尔结为连理。这场婚礼本应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和解的象征。然而,就在婚礼后的第六天,法国国王却忽然下令当即处决新教胡格诺派(Huguenot)的首领。随后,天主教徒又对新教徒展开大屠杀。大屠杀的悲剧在法国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断裂,引发了人们对王权的质疑,同时深思宗教分裂对王国传统造成的弊害。


10.《第九小时》(The 9th Hour)
作者: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
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被流星击倒在地。这明显是一副挑衅之作。第九小时指的是耶稣在钉上十字架后的第九个小时喊出:主啊,你为什么抛弃我?,随后就死在了十字架上。对这幅作品公认的诠释是,作者暗示教廷长期以来的堕落。流星来自上天,可理解为流星即使上帝自身对于教廷的惩罚。教宗虽被砸中,却依然幸存并且手执十字架,显示出教廷虽然腐败却坚不可摧。铁打的教廷,流水的教宗,如今迎来了年轻的教宗。

公众号:丁神灯

 4 ) 披着反叛外衣,却用经典的宗教理念感动我

年轻的教宗看似叛逆,但是当他说出"想想所有你喜爱的东西,那就是主之所在",这句话令我瞬间泪奔。想起我曾经深陷抑郁近乎绝路,全身感受如同被摄魂怪吸走所有快乐,和感知快乐的能力。却在无意中迷上一个很幼稚的爱好,我像所有十几岁的小孩一样疯狂关注DZQ,而正是这个幼稚而全情的喜好让我的大脑无暇去感受抑郁(当然是强迫自己无暇关注),渐渐的从绝路中走出,重新获得快乐的本领,现在想想,那个幼稚的喜好一定是主赐给我的救命稻草(我依然很感谢DZQ,她是主的子民),我不是信徒,但我感受过主的恩泽。

除此以外,本片实在是太美丽了,构图,服装,对话时绝妙的留白,,欣赏本片时时不时在心中鼓掌叫好。

还有,很多年前,曾经有人问布拉德皮特“”你觉得最帅的人是谁“”,他说“裘德洛”。我现在终于理解,,,这种帅是一种精气神,亦庄亦谐中不变的高贵、优雅。

 5 ) 因为神爱世人

我上次去梵蒂冈的时候,非常幸运地赶上了星期天。这个幸运不仅仅在于梵蒂冈博物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免费,于是我省了十六欧(一笔巨款)。

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皇每周日中午十二点都要在圣彼得广场接见民众,这正好是我逛完博物馆出来的时间,于是我非常幸运地见到了这个白胡子老头。

唯一不幸的地方是……这个老头说的是意大利语,我一个词都没有听懂。

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直到今天我看了这部电视剧。

因为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说英语的教皇。

在看这部电视剧之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以梵蒂冈为题材的作品是南尼·莫莱蒂的《教皇诞生》。而且两者在设定上颇为相似:导演都是意大利人;主角都是新上任的教皇;而且他们还都是被别人推上这个位置的,换而言之,都是政治游戏的牺牲品。

《教皇诞生》里,梵蒂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人人都戴假面具,言不由衷地说着没有人相信的漂亮话,宗教似乎只是一顶粉饰权利的花环。所以教皇这个看似至高无上的位置竟然还变成了烫手山芋——聪明人都知道站到暗处,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利益。

而新上任的教皇,惊慌失措得就像个毛头小子。他先是在最为重要的首次阳台演讲中临阵逃脱,然后甚至直接离家出走消失在罗马。他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演员,这样志向相比他本人的人生轨迹,显得实在很离经叛道。

但现在他发现,顶着教皇的光环,自己终于真的成了一个演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在进军小银幕,于是一夜之间,电视剧也全部都以“精致得像在拍电影”为荣。

这背后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短篇小说虽然精致微妙,但是令人念念不忘的永远都是长篇小说,这道理搬到银幕上同样没有错。电视剧给了导演更多的创作自由,让他们可以更深入地描述一个人物,挖掘一个故事。短篇可以让你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但只有众生群像,才是真正的史诗。

有太多事情是一百二十分钟讲不完的,《年轻的教宗》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第一集一上来,新官上任的Lenny就作了一段极为讽刺颠覆的演讲。他先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套话,圣彼得广场上的教众个个感激涕零、无比虔诚。

突然他画风一转,说:“你们是不是忘记了自读,堕胎,同性恋?”

所有人都傻了,而他振臂高呼,满口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犹如被自由女神像附身。

接着Lenny满头大汗地从一场噩梦中醒来。

原来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在这部电视剧的前两集,导演就像这样巧妙地设了几个套子让观众往里面钻。

于是有人以为这是加长版《教皇诞生》,离经叛道、时髦不羁的年轻教皇,象征着自由民主美利坚新势力,深刻批判他腐朽虚伪的意大利同僚。又有人以为这部电视剧是“梵蒂冈版《纸牌屋》”,是一部傀儡教皇的教廷上位史。

那么你就太小看索伦蒂诺了,他的野心显然不仅仅限于此。甚至于说,他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说大部分的电视剧,不仅是《教皇诞生》或者《纸牌屋》,他们的目的是解构,是让“神” 变成“人”,让教皇、红衣主教、总统、让所有看起来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人走下神坛。

那么《年轻的教宗》显然是将宗教放回那个神秘、黑暗的神龛。

他的目的是再造一个神。

权力斗争、宗教、人性和自由,这些主题会让一部电视剧变得很“好看”,但却不会使它们超过这个范畴。

就如同我们年轻的教皇Lenny,他真是一个争议十足的人。早餐只喝一瓶樱桃味零度可乐,每天烟不离手,阅读塞林格的小说,看库布里克的电影,并且认为库布里克是美国最重要的导演而不是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的粉丝们注意了)

多么有人格魅力。

但这些都不会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都不会让他成为教皇。

因为要成为教皇,只有一个条件。

信仰。

Lenny就像神一样。他是政治家,暴君,也是圣人。

在他面前,以政治家自居、一辈子玩弄权术的红衣主教们几乎不堪一击,无论多少次出招,都会被他轻描淡写地打回来。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有更高明的政治手腕,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没有弱点。他真的严于律己,真的过着清教徒的生活,真的可以抵制一切实质上的诱惑。

而他的敌人是什么?

不是一群每天吹胡子瞪眼、觊觎教皇位置的老头子;而是他的十亿教众,是每一个只寻求安慰却不愿意付出、只想要快乐却拒绝痛苦的人。

是每一个被所谓的自由主义纵容了太久的人,是被一次措辞严厉的演说就打击到要改变信仰的人,是以为千里迢迢买机票来罗马、和万人一起挤在圣彼得广场上就是伟大朝圣,淋一次雨就足够感动自己感动上帝的人。

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他竟然是这样的严肃和保守,以至于无数次地被质疑,仿佛他想要给予教众的,不是宽恕,而是惩罚;不是爱,而是痛苦。

他要的是百分之一百的信仰,要最狂热的爱,最忠诚的信徒。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而他当然值得这样的爱和奉献。因为他面对所有人的怀疑和打击,也从来没有退让一步。

这才是这部电视剧最珍贵之处。要欣赏这部作品,你并不需要是一个教众,甚至不需要对天主教、对梵蒂冈有任何了解。因为这位年轻的教宗,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试图用一人之力,来改变整个教会,来对抗全世界的信仰。

“我爱主,是因为爱凡人是如此痛苦。”

“上帝就在你的眼里。”

————————————————————————————————————————

(有剧透)

以上是我看完前五集之后写的。(并且发在了桃桃淘电影上)

但如果说前五集是武士刀的话,后五集显然就是玫瑰。

这部电视剧结构非常清晰。第五集是一个小高潮,Lenny终于得到所有枢机主教的臣服,虽然这种臣服大多来自“震慑”,而不是发自内心。从第六集开始,又是一个新开始。我个人觉得六七集节奏有些慢,但是这种铺垫未尝不是没有必要,从第八集开始,每一分钟都精彩得我不想眨眼睛。

如果说前半段是一个造神的过程,那么后半段则是将他王冠上的瑕疵一一拭去。他被推到一个全所未有的高度,他不仅仅是神,还是父亲。

在这个过程中,Lenny更像一个人了。他之前一些过于严苛的观点,对于同性恋、堕胎、教众的态度,也都有所软化。他学会了笑,也学会流泪。

原来他根本不是一个暴君。他的冷酷只是源于对自己的怀疑,这是一个信徒的中年危机。

而本质上,他本来就是一个温柔的人。神爱世人,所以他也爱世人。懂得如何给予爱的Lanny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同,他成为了真正的教皇。

很遗憾,这部电视剧以“暴君”开始,以“爱”结束。到最后我们的主角依然是一位圣徒,而且他的圣洁和悲悯毫无争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索伦蒂诺扼杀了前五集他创造的一些“可能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爱本来就应该是一切的答案,因为人不能永远活在虚无里。

而经历了这一场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或许我们才能更加懂得何谓“世人永远不明白,陈词滥调中有多少真理”。——正如所有过去的教皇齐聚在Lenny的桌前,对他说,权力即是陈词滥调。而爱,同样也是陈词滥调。

好在这部电视剧最终也没有结束在第九集——Lenny温柔多情的书信就好像一缕微风,温柔地拂过这剧中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众生都沐浴在他的爱里。

与之相反,在全剧的最后十分钟,Lenny果然如我们所期待地终于出现在公众面前,做了一场无懈可击的演讲。正当一切可以完美结束的时候,他却在微笑的人群里发现了不微笑的人。他来不及追寻对方的身影,就倒在了地上。

这终于不是一场完美的仪式。

但这样的出人意料,这样藏在光明下永不散去的暗流,或许正是这部作品独一无二的价值。

 6 ) 两段独白,一个转折:《年轻的教宗》第五集译后简记

年轻的教宗第五集译后简记

安台修门狐

(本人是fantopia翻托邦字幕组的本剧总监校对及翻译。本剧全部做完后我会分类写译后记、细节分析与相关资料分享,但第五集本身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性质的一集,所以忍不住单独写一个简单的译后记,并分享给大家。
欢迎关注我组~~~)




这一集有两处裘德洛的长段独白最为引人瞩目也意义深远。

“我爱主,因为爱凡人太苦。
我爱主,因为主不离不弃,亦或始终离弃于我。
而无论永伴我或离弃我,
主却始终确信无疑。
我做神父,
我便断绝了与人相亲,与女相亲,
因为我不想为此痛苦,
因为我承受不起伴随爱而来的心碎,
因为我不快乐,
如所有神父一样。
如果能如你所愿那样爱你,Esther,想必美妙,
然而这并不可能,
因为我并非男子,
而是懦夫。”

上面这段,是Esther受到圣座国务卿的胁迫去“色诱”教宗时,连尼所说的。
《年轻的教宗》一大看点就是连尼这个复杂又神秘的人物。在前面五集,他似乎从不按牌理出牌,似乎处处都是危机,似乎处处掣肘,他似乎对这些都毫不在意,又似乎十分记仇、睚眦必报。然而,前面五集中一是连尼曾经抛弃了他的父母,二是天真甜美的女子Esther,这两组人物似乎构成了这个任性胆大又油盐不进的教宗的最大软肋,也似乎给了外界对他内心一窥究竟的突破口。
虽然我们大概心里都清楚圣座国务卿简直是来给这部剧提供一个世俗世界的种种tactics的缩影与活跃气氛的,教宗应该不至于中这么简单的美人计,但是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出人意料的。
在我们沉浸于等待连尼要如何“虎躯一震霸气外露地上演教会改革,把老谋深算的老枢机们挨个打脸”的权谋套路时,这部剧并没有把连尼处理成一个单一的如《纸牌屋》的下木总统一样的权力人物,而是悄悄吐露了一点这个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胆大妄为,也似乎十分清醒而孤独。他的清醒让他可以不在孤独的驱使下寻找廉价的慰藉,但也让他无法掩耳盗铃地享受哪怕任何一丝自欺欺人的温暖。他多情又无情:多情来源于他的细腻,或许还来自于剧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正面解答的显示“神迹”的超常能力,然而对感情的深刻理解使得他也大概太过清楚感情的种种结果与副作用——如同一个过早偷看了结局的读者,他畏惧甚至退缩于感情本身。这种因剥夺而渴求、又因为太过清醒而退缩的情绪同样出现在他对待父母的态度上,出现在他对待身边稍微亲近之人的微妙的又依恋又试图控制、厌恶失控的情绪中。
第五集的上述这段剖白,正是第一次将连尼自身的态度摆到了台前。这是一个令人心疼的早慧却从未长大以淡忘噩梦的孩子,这是一个“想触碰又缩回手”的敏感灵魂。
考虑到他自己、导师、朋友、抚养人、生父母、无缘的爱人这几个元素以及相关元素的态度在此集最终都明明白白地亮了出来(教宗演讲后的效忠吻脚礼算是一种符号象征意义上的挑明;当然他父母除外),第五集其实才是整个谜面的全部摆出,整场戏剧的帷幕的彻底拉开。

另一方面,第五集最终的教宗对枢机演说则是把本剧最大两个谜团——连尼的内心和连尼的宗教抱负——另一个也彻底撕开伪装,摆开了车马。

“那门是窄的,那路是不舒适的。
任何想探知我们的都必须努力寻觅通过那门的方法。
……
我要的是痴恋着主的狂热教徒,
因为只有痴恋才是爱,其他都不过是替代品,而替代品进不了教会的门。
……
爱并非以数目衡量,
爱只能以强弱相较,只能以对诫命的盲目忠诚衡量。
……
基督自愿受难时,他没有妥协。
我也同样。”

对“窄门”的化用(连尼还真挺……简单粗暴的,真的做了一个门),对前现代时代的宗教仪仗的重新起用,庇护十三世丝毫不避讳他为何选择“庇护”这一称号:庇护九世确立了圣母无染原罪和教宗无谬论,庇护十三世就搞了个新闻发布会念给全世界听;庇护十世抵制现代主义与宗教合一,现实世界中反对梵二改革、反对合一运动(就是被连尼在最后一段中大开嘲讽的那个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宗教团体都是以庇护十世名字命名的;庇护十一搞起了梵蒂冈主权国;庇护十二重申教宗无谬论,把圣母无染原罪升级到教义——庇护十三不是他们的追随者与在现代世界的遥远回音,他是他们的集大成者和精神转世。
从第一集开头就无比讽刺的完全相反的怪梦开始,《年轻的教宗》就一直培育、若隐若现地勾勒这个谜团——庇护十三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教会,一个什么样的天主教?
这一集末尾,这出大戏真正拉开了帷幕,无硝烟的战争中的枪保险终于推开,迷雾后庇护十三的强硬姿态,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十集迷你剧在正中间的第五集终于彻底把若隐若现让人心头发痒的迷雾彻底撕开,累积的海潮即将咆哮。——剧透地说一句,后面的风起云涌,“海潮”这个比喻,我真的是认真的。


回想我前两天在翻译时的感受,第五集的言辞之美真的是淋漓尽致,导演的张力把握,裘德洛的演技,让人心折。《年轻的教宗》不仅满足了我暗搓搓的对暗喻符号的热爱(与叶公好龙(。甚至还满足了我对强力而极具煽动性与威压的演说与辞辩的钟爱。我对这种言辞的力量既着迷又警惕,一方面我出于对尼采的钟爱,而热爱这种几乎纯然发自人本身而非社会构建的权力结构而产生的强力与美,另一方面我很清楚种种捉摸与控制、进退与诱惑的令人沉迷之处——相信我,这种微妙又因为无数无声互动而浩瀚的过程,其快感不亚于驯服一条上古、优美、强壮、罕见的龙或者随便什么强悍而优美的珍稀生物。当然我没有见过龙,但一个足够敏锐的人真的很难不沉醉于这种微妙又强大的影响与控制。
并不仅仅是微妙的诱惑与控制让我警惕,更在于那种宛若一整个弦乐团的乐器在黑暗中无人而自鸣共振的震颤实在美若甘醴,然而这种美与快感反而来自清醒与克制,看似控制者更需要克制,而越沉迷则距离这种快感越远,一旦越过某个点,所剩无外乎愚蠢的表演、鄙陋的迎合与自大的幻想罢了。
无论连尼——或者是,透过连尼释放信息的导演——打算达到什么样的人物塑造或戏剧效果,第五集都是令人心神激荡的一集。

 短评

裘德洛演技大回归,师傅病危的时候对着所有的仆人哀伤的说I love you all;师傅死掉的那一刻哭得像个小孩;布道的时候看到亲身父母后也终于释怀了自己的被抛弃。抽烟打篮球的修女玛丽和长颗大黑痣的圣座国务卿居然相爱了,多么有趣的故事。画面精美,对话幽默,演技爆发,音乐配的太妙。

5分钟前
  • 格子
  • 力荐

裘德洛要是当主教,我分分钟信教。

6分钟前
  • 王食欲
  • 推荐

4.5 年轻气盛里飞扬跋扈才气逼人的索伦蒂诺这次有过之无不及,好想问他是否受到齐奥朗著作的启发,表面惊世骇俗,并非为哗众取宠或颠覆宗教传统,从非洲饮用水事件到性丑闻,年轻的教宗想整顿何为真正的信仰和平爱与救赎,剧集气质优雅,融合现代与古典的音乐品味,有评论说裘花是上帝派来的黑涩会哈哈

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超级好看啊!索伦迪诺的片子都美死了!里面的裘花虽然已不是当年的盛世美颜,可是那种傲娇的气质还是苏翻天!!!

10分钟前
  • 碎石少女
  • 力荐

是时候跟进《年轻的哈里发》、《年轻的方丈》和《年轻的道长》等剧了

14分钟前
  • 威治魚
  • 推荐

“不要打扰我喝樱桃零度可乐,你们这些异宗!”时而苍穹时而鸿毛,典雅又轻盈,大赞。裘德洛在里面非常好,比他脸蛋漂亮的时候还迷人。(P。S,不推荐宫斗爱好者观看)

15分钟前
  • Heloise
  • 还行

视觉、符号与隐喻做到极致,但前七集我完全没有被说服,最后三集如天开日朗一切洞明,之前细细铺下的线没有一根被遗忘,回头看这场阵痛方才有意义。索伦蒂诺一贯主题依旧未变。看似黑社会其实心怀大爱的教皇以及周围一众丝毫不完美却不影响其可爱的人物,无疑是今年最出彩的群戏。我爱Voiello一辈子!

1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每一帧都想截图,BGM神圣到令人想哭,不是很懂但好像又懂一点编剧想要表达 什么,让人充满幻想的空间。裘德洛真的把这个角色演的很立体,安妮霍尔的女主角来演sister mary实在太棒了,甚至意大利口音的大臣都很有感觉,最后一集的演讲让我这个不信教的人都觉得,太神圣了!

20分钟前
  • 爱学习的胖丁
  • 力荐

美式人格呓语和意式绚丽梦境。Lenny Belardo这姓名多像位摇滚明星,他也正如巨星热爱崇拜目光,无限迷人的自我膨胀,离经叛道下又是于已严苛的度量,Jude Law献上了他近年来最诱人的表演。宗教和政治里从来都是魔鬼,无非他是如此威严美丽,结尾源自“上帝”的注视补上最后两集文本素材的缺乏

23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总有人教育你要看清现实,总有人唠唠叨叨想给你提意见。但你不能让每个人都有资格把子弹射向你,若每颗子弹都能触及你,令你受伤,那你就会支离破碎。你要在一个很高的地方走你的钢丝,只有你和风。子弹们够不着你,它们只能飞过吵吵嚷嚷,乌烟瘴气的人群上空。而那些生活在雾霾中的人们总有一天将会仰头看见你,那时,他们就会爱上你,他们就会相信你,超过相信任何人,相信任何子弹。

24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人又何尝不是被神抛弃的孩子,在寻找神的路上跌跌撞撞,凭一腔孤勇斩蛇开径,这才有了立地成圣的神迹。

25分钟前
  • 放学第一个跑
  • 力荐

威尼斯首映了前两集,笑声不断,比教皇诞生更讽刺更颠覆。虚构了裘德洛饰演的史上第一位美国教皇,生性不羁,烟不离手,生活现代时髦,无视宗教权威,周围神职人员也奇葩遍布。片头梦境延续了《绝美之城》的梦幻邪魅,而后展开逗比情节剧风格,末尾又引入权谋斗争,有向教皇版纸牌屋发展的意思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好看。配乐的走位略诡异,喜欢。

29分钟前
  • leolo
  • 力荐

索伦蒂诺的平行时空,比前两部电影都要更游刃有余。一切矫揉造作和胡言乱语都给予这部年度最佳讽刺喜剧以生命。台词极大的信息量,不追究到细枝末节就没有趣味。

3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宫斗剧,到后来发现是教宗碇真嗣的中二心灵成长史

35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带着美式摇滚+意式咏叹调的预期却意外收获一个梵蒂冈式后摇,和满篇 SAT 词汇。这个依旧漂亮的蓝眼睛终于在秃顶前当上了教宗,然而身边却没有个会开直升机的爱尔兰教皇内侍,想想俩人都还是原教旨主义呢。

40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一开始以为是政治剧,当中像荒诞剧,但是最后几集突然火力全开,完全靠奇迹来推动剧情,悲天悯人,简直有如出现了只有在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才有的无人知晓的奇迹救世的那种精神内核的错觉。所以找艺术片导演来导电视剧这个想法还是很厉害的。

41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教廷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5;电视剧的容量有足够空间让索伦蒂诺从容炫技,打光构图镜头游走节奏把控无不一流,品位高雅格调不凡,配乐超级棒!这是一个男孩和过去、和自己、和世界、和上帝达成和解的过程,闪回记忆不断插入现时情景;上帝视角收尾,天光沐浴,神谕降临,和风四起。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裘花回春了!从各方面而言

54分钟前
  • strangelov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