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客

科幻片美国2016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克里斯·帕拉特,麦克·辛,劳伦斯·菲什伯恩,安迪·加西亚,因德尔·库马尔,奥罗拉·佩里诺

导演:莫滕·泰杜姆

 剧照

太空旅客 剧照 NO.1太空旅客 剧照 NO.2太空旅客 剧照 NO.3太空旅客 剧照 NO.4太空旅客 剧照 NO.5太空旅客 剧照 NO.6太空旅客 剧照 NO.13太空旅客 剧照 NO.14太空旅客 剧照 NO.15太空旅客 剧照 NO.16太空旅客 剧照 NO.17太空旅客 剧照 NO.18太空旅客 剧照 NO.19太空旅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34

详细剧情

  吉姆(克里斯·普拉特 Chris Pratt 饰)是阿瓦隆号飞船上的一位工薪阶层旅客,在飞船前往太空殖民地家园2号的120年旅途中,因一次意外,他从冷冻睡眠中醒来。发现自己有可能要在这艘巨船上独自度过89年,吉姆试着重新入睡,但最终只能在安置了5000个同行人员的睡眠舱中孤独生活,处于自杀边缘的吉姆绝望中孤注一掷,于是,他唤醒了一名女乘客奥罗拉(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两人在相处的期间产生了爱情的火花。而当飞船的操作系统瘫痪,这对情侣面临着更大的问题,生命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也包括同行的旅伴,和航行本身。

 长篇影评

 1 ) 看电影,我不觉“三观不正”有什么不对。

《太空旅客》因为“三观不正”的问题,一直遭一些“伪女权主义者”抨击,打低分,甚至“正义凛然""义正言辞”的批评:无论这个电影拍的怎么样,这种‘三观不正’的电影就不值得看。”

那这部电影,哪里“三观不正”了?

主要还是因为剧情里,男主因为飞船故障原因,提前90年醒来,其他4999人还在休眠中,自己一个人孤独在飞船里熬了一年,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激活了一个心仪的女人,然后勾搭。

整个飞船就只有他们孤男寡女醒着共处一船,日久生情,便真的开始日了。

于是有圣母出来大骂,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男主行为上属于强迫女主,逼女主就范,这是宅男YY出来的“禁室培欲”的套路。

电影以“爱情”这个主题,掩盖了男主的禽兽行为。

所以这个电影对女性简直是侮辱。

其实我觉得,电影里这个桥段,其实就是模仿《圣经》,男人用自己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同样,电影里男人激活了休眠中的女人,等同于复活了她。

然后,我要告诉这些圣母,电影,从来都不是只有传播正能量和正三观的;

真正的好电影,不是教育片,而是抛出一个故事,每个人对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解答,如《哈姆雷特》《麦克白》,如果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写于现在,男主杀人无数,暴君一个,以这样的人为主角写故事,圣母们岂不是气死。

许多电影的主角都不是好人,或者都是违法犯纪的罪犯,如黑帮电影《教父》《好家伙》《疤面煞星》等,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对这些电影的喜欢,和这些电影的影响力。

然后我们再仔细看《太空旅客》的电影剧情,男主在飞船苦熬一年,已经快要崩溃自杀了,在激活女主之前,他也是反复思考,纠结,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对的。

面对苏醒的女主也是一直忐忑,最后愿意牺牲自己,获得原谅。

被故障激活的甲板工程师,也指责了男主的行为。

电影最后,男主也告诉了女主,治疗舱可以成为休眠舱,女主还是可以继续休眠的。

所以从一切情节来看,本片创作者,没有认为擅自激活别人是对的,而是以人性的角度,展示一个人在孤独痛苦中的挣扎做出的选择,虽然是科幻电影,却非常有现实意义。

好电影就是把假的当真的拍,烂电影就是假的还拍的更假。

我对这个电影,认为比较不妥的地方就是结尾,直接抛出男女主角在飞船里幸福生活到死的概况,我很不认同。

想想就两个人,在有限的空间里,要生活一辈子,肯定会疯吧。

有部电影说的就是这种实验,一对情侣被关在一个套房里,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书籍,只保持提供水和食物,需要关一个月时间。

一开始他们欢天喜地,天天啪啪啪,一个星期以后,两个人开始烦躁,吵架,结果都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个人崩溃退出实验,最后也分手了。

我想就算《太空旅客》里,他们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空间有限,再没有别人了,两个人天天面对面,估计不超过10年吧,肯定也会崩溃,这个飞船就是一个大囚牢。

他们需要的不单是生活空间,更需要同外界的交流吧。

所以,更为现实的结尾应该是,两个人在10年后,终于忍受不了孤独,还是激活了其他人的休眠舱,让更多人加入这个“太空监狱”,那故事就精彩咯。

科科~~~

电影里,擅自被激活的人,都会不爽,我突然想到西方的一种哲学观点:父母并没有经过子女同意,就擅自生出他们,所以父母是亏欠子女的。

而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反而认为,是我生了你,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关于对父母的控诉,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里帖子比比皆是。

没有一定智商和情商的人就不要去看了,免得你那单细胞脑袋又要发飙了。

作于快过年的2017年1月15日晚

 2 ) "渣男"和"苟且"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不高,很多是针对三观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拐卖了妇女到山区,最后妇女逃不出来还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于是两人愉快的过了一辈子。"

我为什么不同意这个看法呢?因为这个男的非常犹豫,犹豫了几个月,而他在这之前陷入了生存危机,曾想结束生命。在我看来,这与人贩子就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虽然这件事他做得不对。当然,豆瓣上的很多盆友人格高尚,是我无法企及的;女权主义也特别对,对到不用再去讨论了。

我们从没在孤岛处境里,大家只是抠着脚丫子点着手机作了孤岛选项。

这是一部拍的中规中矩的、精致的好莱坞爱情片。为什么一说到爱情片就感觉低一级似的呢?好莱坞拍过很多甜美的、跌宕的爱情片,这是它的传统啊。早年间,就是梅格瑞恩、朱莉亚罗伯茨、桑徳拉布洛克演的那些荡气回肠的类型片,你们去说chick's movie好了,我觉得那些片子非常可爱。

现在,西方人对冷战、极权的焦虑已经被对环境的焦虑取代,所以阳光下地球上的恋爱背景自然置换成了冷峻的太空。各个时代的商业片真的是可以解读各个时代的焦虑的。

男主其实是个前现代的的人,就像最早乘着"五月花"来到新大陆,凭着一双手开垦土地、建造家园的人。他发现虚拟时代已经不需要他这样的手艺人了,所以他才决定星际殖民,重新当回他的劳动者。女主是貌似成功的欲求未满者,热闹的社交圈其实无足轻重到可以随时舍弃。像她父亲那种战地记者的浪漫和雄心,在承平时代,只有通过走得更远、更久(虽然也只是一次商业旅游)来实现,她的野心,是两百多年以后太空镀金归来,在地球上的功成名就。

然而意外使得两人都没过上预想中的生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积极的应对,你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实现自己生活的意义。新移民会在新大陆上给这两口子立个碑吧。这应了句老话: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电影里有一个设置我不明白:是怎样自信的商业机构与怎样大心的顾客,才能仰赖120年全程无人驾驶?250来号机组人员干嘛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半年醒来轮班不就没这电影了吗。

 3 ) 长得好看的人已经醒来,而丑的人还在沉睡。

注:本文有剧透。

1.男主醒来第一句话:长得好看的人已经醒来,而丑的人还在沉睡。

2.这是一碗来自太空的狗粮,我干了,你随意。

3.古斯:我帅吗?

奥萝拉:帅死了!

然后古斯就死了。

4.本片讲述了一个单身狗被情侣气死的故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伤害单身狗,他比你想象中更脆弱。

5.非会员和会员跨越种族障碍最终相爱,我又相信爱情了。

6.男主:“别人追你是想骗你上床,而我不一样,桌子上也可以。”于是他们就在桌子上啪啪啪了。

7.星爵之前在飞机上啪啪啪,这次在宇宙飞船中啪啪啪。谁还敢说自己床上功夫好?

新闻链接:星爵自曝在飞机上嘿嘿嘿。

8.面对男主的解释,女主冷笑道:“你连会员都不是,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9.说完蹩脚的中文以后,男主觉得自己可能复习了假书,做了小卖部假卷子,学了假中文。

10如果吴彦祖把我唤醒,我觉得和他度过余生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唤醒我的是刘梓晨的话,我绝对让他生不如死。所以关键不在于三观是否正确,而在于唤醒你的是谁。

11.古斯:药丸!

男主:要完?

古斯:药丸!

男主:我知道你要完了!

由于男主最后也没听懂古斯想要表达什么,于是古斯直到临死前也没能及时服用药丸。

12.《绝命毒师》中的大BOSS也是一个叫做古斯的黑人,看来叫古斯的黑人都没有好下场。

假如你叫古斯,而且皮肤很黑,是否感觉人生太不顺利?不妨试试把名字改为古天乐或者古巨基,说不定能带来好运。

13.男主:亚瑟,你下面少了些东西。

亚瑟:少了酱油还是醋?

男主:都不是,是其它东西。

-------------------------------------------------------------------------------------------------------------

乘载着5000名游客和258名工作人员的阿瓦隆号飞船正前往家园二号星球,原本计划120年到达目的地,结果航行30年之后遇到了小行星群。

前行的飞船就像一个移动的安全套,随即就被小行星击穿了,射得到处都是。看来这飞船虽然长得很像安全套,但是一点也不安全。“阿瓦隆”这种听都没听过的牌子多半是山寨货,以后坐飞船还是要认准杜蕾斯号。行星袭击还引发故障,导致詹姆斯提前90年醒来。本以为就要出任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结果他发现整艘飞船上只有自己一个人醒了,注定孤独一生的节奏。

眼看就要打一辈子的光棍,每天自慰度过漫长的一生,就在这时,他发现酒吧还有个人,幸福来得太突然。走近一看,结果发现对方是机器人。幸好是机器人,如果是真正的男人的话,难以想象接下来的90年这两个男人会发生怎样肮脏的PY交易。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詹姆斯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机器人亚瑟安慰他说:绳命,是剁么的回晃;绳命,是入刺的井猜!

这碗毒鸡汤让詹姆斯重拾希望,他通过跳舞、打球来充实生活,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年。期间还学习了中文,要不是有字幕,我还真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我觉得他可能复习了假书,做了小卖部假卷子,学了假中文。

俗话说,人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只有年龄。除此之外,还有肚皮上的肥肉。詹姆斯看着自己这一年来的积蓄——满肚子的肥肉,瞬间产生了自杀的想法,结果摔了一跤。你连自杀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不过他也因祸得福,看到了一个冬眠中的妹纸。独自生活了一年,你能想象他的饥渴吗,再不出现女生的话,估计他要干机器人了。虽然机器人没有下半身,但是有嘴巴啊。这个只会洗杯子的机器人,说不定能学会洗其它东西,比如某种花卉。

詹姆斯查资料发现妹纸叫奥萝拉,是一个作家,并且窥视了她的朋友圈。整天意淫并不能让他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促使他做了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决定唤醒了奥萝拉。你就不能向隔壁陈思诚学习一下,多叫醒一个人玩斗地主吗?

事实上他比陈思诚还渣,不但隐瞒了唤醒奥萝拉的真相,还凭借精湛的口活骗取了她的芳心。

詹姆斯说:“我要把你日上天!”接着,他们就在宇宙飞船中啪啪啪了。

詹姆斯还说:“别人追你是想骗你上床,而我不一样,桌子上也可以。”于是他们就在桌子上啪啪啪了。这种骗吃骗喝骗炮的渣男,就该让他原地爆炸。

每天含泪吃着狗粮的机器人亚瑟终于看不下去了,把詹姆斯唤醒奥萝拉的事情真相告诉了她。得知真相的奥萝拉提出分手。

詹姆斯:为什么?

奥萝拉:我是黄金会员,我觉得你配不上我。

詹姆斯:你听我解释啊!

奥萝拉冷笑道:“你连会员都不是,你让我怎么相信你?”然后他们就分手了。所以说,秀恩爱,分得快啊。

詹姆斯哭着说:“难道非会员就不配拥有爱情吗?”结果被奥萝拉骂成狗。

你别骂他了,直接打他吧。于是奥萝拉就暴打了他一顿。

詹姆斯哭着说:“你别打我!只要你不打我,QQ会员,优酷会员什么的,我都充,而且还充年费的!”

后来飞船再次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古斯也醒了。他说:“谁他妈在我的船上种树?种树这么有趣的事情竟然不叫上我!竟然趁我睡着之后一个人悄悄地做,太不厚道了!”

我劝你少说两句,因为你的台词很少,说一句就少一句。也许他出场的作用就是吃狗粮吧,出场几分钟就被这对情侣气得吐血,随即便要宣布领盒饭。临死前他还说:“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此处应该配上古斯吐血的图片,等出资源之后补上)

詹姆斯说:“你装什么逼,看我送你上天!”然后就把古斯送到了外太空。

回想起《绝命毒师》中的大BOSS也是一个叫做古斯的黑人,看来叫古斯的黑人都没有好下场。

每天看着这对情侣秀恩爱,是个人都受不了,所以古斯就被活活气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单身狗。

看着他们每天啪啪啪,搞得飞船也是火急火燎的,需要泻火。结果排火系统发生了故障,需要从外面把舱门打开。这就算了,更奇葩的是按了开关之后,舱门打开了又会自动合上,必须一直按着,也就是说詹姆斯必须站在那里让火焰完全穿过身体。对此他只想说:设计师你站出来,我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詹姆斯被烈火喷到太空中,奥萝拉将他救了回来,不过此时詹姆斯已经死亡。

奥萝拉哭着说:“你不能死啊,我还要看你演的《银河护卫队2》呢!”

詹姆斯垂死病中惊坐起:“对啊,我还要演《银河护卫队2》呢。”然后他就活了过来。

先是经过高温烘烤,又接受太空中低温洗礼,在太空中玩了一次冰火两重天,也算是奇妙的经历了。这样都没死,小伙子你真是身体素质过硬啊,将来大战三百回合不在话下。

后来,他们发现飞船上的医疗舱能让人重新进入冬眠,可惜只有一个。对于整艘飞船5000多人却只准备了一个医疗舱,他们只好说:设计师你站出来,我有句MMP这次我必须要讲!

害怕被他们打死的设计师最终还是没有站出来,于是他们决定共同度过余生。奥萝拉还写了一本书留给后人,书名就叫《长得好看的人已经醒来,而丑的人还在沉睡》。

---------------------------------------------------------------------------------------------------------------------------------

最近几年开始流行太空题材的科幻片,包括上周上映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以及下周上映的《降临》,都是这种题材。

太空旅行的电影通常给人一种幽森、黑暗的感觉,让人无形之中产生恐惧感。主角通过征服太空收获人生真谛或者实现自我救赎。而本片和《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讲述人性、探索的电影不同,大部分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其次才是拯救世界。

本片的一大亮点是只有三个主演,加上机器人也只有四个。只用几个演员,讲了一个完整并且不沉闷的故事,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让我想起了《活埋》,全片只有一个演员,在一个空间中完成。虽然从形式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就剧情而言可能有点枯燥。值得一提的是邓肯·琼斯导演的《月球》,同样是发生在太空中的科幻片,全片只有一个主要角色。

而特效方面,比前几年的太空科幻片有了重大进步。飞船的建模已经非常成熟,看起来精美而真实。男主在飞船之外太空漫步,以及两人观赏大角星的画面非常震撼,这就是特效的魅力所在,让你我的想象出现在银幕当中。

一提到太空电影,就有人和《2001太空漫游》相比,觉得《2001太空漫游》吊打所有太空电影,搞得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看过《2001太空漫游》一样。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影迷,是能够接受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电影的,能看五十年前的黑白片,也能看当下的商业片。如果每个导演都想,反正自己不能超越《2001太空漫游》就不拍电影的话,那么电影史岂不是要终结了? 我想,只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才会执着于几十年前的老电影,而不愿意接受新片吧。

本片最受争议的部分莫过于三观。男主唤醒女主的做法确实不对,基本等同于谋杀。可以说这种人枪毙都不为过,很多网友也因此给本片差评。但我对于因为主角是渣男而给电影差评的做法并不认同。这让我想起了伍迪·艾伦导演的《赛末点》,男主同样是渣出了新高度,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因此得低分。还有人说看完《太空旅客》不喜欢星爵了,我也是醉了,这是编剧安排的好吧,非要他演一个好人你才喜欢他,他演坏人你就不喜欢他了?那像成奎安、张耀扬、唐国强这种只演坏人的演员岂不是哭晕在厕所。

实际上我们回顾一下曾经看过的电影,或多或少都有主角做了法律、道德之外的事情。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越狱,《教父》男主是从事非法买卖的黑帮首领,《控方证人》男主钻法律漏洞瞒天过海,以及所有的动作片中主角都杀了人并且没有接受法律的制裁。特别是主角本身就是坏人的电影(电视剧)也不少,比如《天生杀人狂》《电锯惊魂》《绝命毒师》等。

可能你会说,本片不能和《肖申克的救赎》《教父》《控方证人》相比。我当然只能用佳作举例,难道用《小时代》和《爵迹》来举例?

像国产片《盲山》《盲井》《天狗》都在揭露社会阴暗面,却好评如潮;而三观正也不代表就是好作品,要不然《长江七号爱地球》(一部2010年的动画片,不是2008年周星驰的真人电影)这种环保题材的电影岂不是该得奥斯卡?

回想起前年不少网友因“三观不正”而给《夏洛特烦恼》打一星,我不太认同这种因“三观”否定整部电影的做法。或者说我理解你因为电影剧情、个人喜好等原因给差评,但因为电影“三观不正”给《夏洛特烦恼》打了一个和《小时代》一样的分数,我就觉得有点不客观了。难道三观真的重要到值得否定整部电影、打一个最低分数的程度吗?而且主角是渣男(或者坏人、傻逼等)的电影太多了,他仅仅是影视作品中一个虚构的角色,并不能说明电影三观不正。导演只是把这个剧情拍成电影,但他并没有说他支持这种做法,还是不支持这种做法。

电影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有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电影中的主人公做到了,因此我们觉得电影精彩。如果每部电影中的主角都是好人,或者坏人都会遭到法律的制裁,这样还有意义吗?

如果电影中的渣男最终都会遭到报应,杀了人都会接受法律审判,我难以想象《速度与激情》《碟中谍》之类的电影剧情如何发展。

像《夺命金》《毒战》等原本还不错的犯罪片,最后送审之后强行设定了坏人伏法的“大陆式”结局,反而让人觉得太刻意。

看动作片、科幻片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过电影中主角杀了人就该判刑,因为我们明白主角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虚构的角色而已。然而看完《太空旅客》,大家都觉得女主不应该原谅男主,更别说最终相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忽略了他们也只是影视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的事实?

男主很渣,并不代表导演想让观众向他学习。假如我们是男主的话,得知需要孤独度过余生之后,我们并不能保证比他做得更好。

剧本原本有很多种修改的方式,比如男女主角同时醒来,或者男主独自醒来后决定孤独度过余生等等。然而制片方最终选择了男主唤醒女主的剧情,目的就是为了让平淡的故事加入人性的元素,从而引人深思。

本片多次提及“不能光想着未来,而忘记了怎样过好眼前的生活”,我想,这才是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吧。

 4 ) 太空旅客:上错飞船嫁错郎

太空电影乃至科幻电影,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好的太空/科幻电影,其故事是和设定相互相连而又不可分割的,故事的走向,往往也是整个世界的走向。当这个太空/科幻背景仅仅沦为一个背景化的大舞台,甚至仅仅是一个小舞台的时候,我们虽然无法直接下出定论“这是一部糟糕的太空/科幻电影”,但这一定不会是一部“好的太空/科幻电影”。
而对于《太空乘客》这样的太空/科幻电影来说,显然不会步入后者之列。
在2010年,曾经诞生了这样一部电影,《致命伴旅》——如果你还记得这部令人“欲罢不能”的“感官”电影的话,那么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四平八稳的模板故事,一流的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和配乐师,有着“全球最性感男/女星”头衔的一线当红明星,以及凭借文艺/传记作品建立声名的国际导演——
What can go wrong, right?
事实证明,everything is not right. 主人公之间几无化学反应,好像是从各自的Blockbuster大制作电影中随便选了两部片子,然后硬生生剪辑到一起一样;剧本毫无诚意,多费一点心思仿佛都是巨大的奢侈;在核心的道德困境上有着表达的意愿,但却丝毫不愿意去寻找和探讨这一难题的解决方式,而是一股子地抛给乒乒乓乓热闹非常的爆炸、生命安危、以及意料之中的“最后一秒救援”。
但是呢,总之到了最后,只要两个人能生出爱来,就算XX实际上是XX也没问题了呢。
 冗谈じゃない。
《太空旅客》活脱就是《致命伴旅》的宇宙版,连英文片名的风格都跟打好招呼一样,一个“Passengers”一个“Tourist”,充分展示了其本质——
那就是缺乏灵魂“匆匆过客”。
然而比缺乏灵魂更可怕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创作者的荒谬思维:故事不通顺不符合逻辑?谁在乎呢!反正有星爵和大表姐,有女人泳装有男人裸体,有花里胡哨的特效和美工,凭什么不是个好电影?然而到了上映之后,恐怕制作方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不卖座,为什么没口碑。
正是这种态度杀死了这部电影,以及和它类似的那些电影。
如果你还在关注(中国)电影的话,那么你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What if Wall-E is ONLY a kinky love story, and NOTHING more?
《太空旅客》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丹麦电影人莫腾·泰杜姆的第二部好莱坞电影,《太空旅客》将一部有着聪明设定的科幻/恐怖电影转变为一部弱鸡的“爱能战胜一切”的三幕剧Cheesy Romance。整部电影最好的一部分在前30分钟里,克里斯·帕拉特一个人在偌大的宇宙飞船里瞎晃荡——见到这样的第一幕,如果有任何一点追求,这就是另一部《月球》;再不济,也能算是个太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然而当“作家”大表姐出现后,这部电影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故事,充满着粉丝向的过剩荷尔蒙。而到了最后30分钟,电影好像又想起了自己是个什么类型,试图使自己成为一部科幻动作片,至于这个尝试有没有起到效果:
没有。
在影片的直接叙事层面上,《太空旅客》的展开充满无趣,可预测和疲惫感,形式崇高而本体空虚。有意无意之间,这部电影和《在云端》这样充满小资情调的电影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点,而不像是一部未来主义的宇宙戏剧电影。表面上,电影的主题思想是“爱能解救哪怕最糟糕的情况”,但在不可忽视的畸化伦理观念上,所谓的浪漫气氛只是用来掩盖现实中低级消费的无奈选择。
坐拥无数潜力却用来谈情说爱,无论什么样的笑拳怪招,都难以拯救这部严重缺乏可信度的“终极幻梦”。
作为一部太空/科幻电影,《太空旅客》的科技树可以说是歪的一塌糊涂。首先是几个老生常谈的常识性错误:宇宙的密度实在是小到难以想象,穿越陨石雨岂止是不可能,简直是不可能;空间殖民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冬眠,而是《星际穿越》的输送精卵细胞,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能量,而不是《太空旅客》这样,打着殖民旗号的星际游轮。整个飞船有着超大的内部空间和娱乐设施,甚至还奢侈地把高级AI当酒保用,如果飞船本身还有着成为殖民母基地的任务,尚可以接受,但三螺旋造型除了neta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外,不仅内部输运的效率低下,而且解构稳定性堪忧。
但这和电影在道德层面上的主观忽视相比,根本算不上是主要矛盾。三观不正男主人公,不忍自杀却有勇气耽误别人生命,身为直男癌晚期患者上演了一出何其壮观的性别歧视——无比畸形的“睡美人”。莫腾·泰杜姆没有认识或者找到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很快就在不断升级的意识冲突面前分崩离析。而迈克尔·辛的安卓人除了卖萌,劳伦斯·菲什伯恩的老船长除了送攻略,也并没有展现出将电影提升到《珍爱源泉》的档次的能量,更遑论两位火花稀薄的男女主演了。
作为一部投资1.1亿美元的准A级制作,《太空旅客》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什么实际功用)的视觉效果和美术设计了,大表姐在零重力的泳池逃生一段效果相当华丽,有着《盗梦空间》的旋转走廊的影子,而托马斯·纽曼创作的原声音乐也值得一听。但简言之,如果你看过《太空旅客》的预告,并且认为能看到一部合格的宇宙动作电影的话,那肯定会失望的,因为这根本不是那种电影。
拒绝复杂故事,拒绝对复杂问题的成熟讨论,这使得《太空旅客》并不会有着超出一部看似华丽的浪漫抓马的深度和意义。


科幻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通常为我们提供一种预设场景,使我们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去探索人和世界的本质及其可能性。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利用我们最深的向往,展现出人类最大的成就,或者最大的恐惧。在科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讨论宗教热忱,可以讨论技术恐惧,甚至可以讨论社会伦理,但这些都没有在《太空旅客》中充分开发和探索 。即便乔·斯派茨独立创作的剧本曾在近十年前入围黑名单,但从电影最终的呈现效果来看,莫腾·泰杜姆一味地讨好观众,而拒绝讨论扭曲的人类情感,这是令人惋惜的巨大失误。
对于并不懂得欣赏电影的粉丝来说,詹妮弗·劳伦斯和克里斯·帕拉特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但他们并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也从来不会是一部电影的全部。
与君共勉。

 5 ) 爱情七成科幻二成冒险一成的好片子兼论直男癌和斯德哥尔摩

现在电影上映之前,又要文艺/传记/科幻/奇幻/战争/搞笑/动作……这样归个类,又要放预告片,还要剧组成员各种接受采访开发布会做宣传,恨不得让观众“享受”到剧透之后的一切感受,但又摆出一脸无辜:我没剧透啊。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吸引观众,怕观众还不知道有这么个片子呢就下映了,赚不着钱,这个可以理解。观众也不希望买票以前对这部片子一点儿概念没有,除非只是买个黑乎乎的公共空间方便睡觉或亲热。但种种宣传显然也有个很大的副作用:观众如果观影经验太有限或太丰富,都容易提前脑补——我以为这是一个什么什么类型的片子呢/我以为这部片子跟某某片子是一类的呢/ 我以为某某演员的戏份更多更精彩呢……观影之后发现这片子居然没按自己的想象来走,难免不爽,想用打差评发泄一番。这个合理不合理我真不知道,每个人在网购和看电影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象,部分淘宝卖家可以叫嚣“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不是打差评的理由”,我看电影制作方抱怨影评的时候暂时好像还没想到这套词,看今后他们开窍不开窍吧。

《太空旅客》不幸就成了部分观众想象的牺牲品,由于爱情成分多了还不好看、特效场面少了还不好看而收获了不少差评。我觉得这怪制片方,应该在海报上标明本片的各种属性具体百分比,科幻占多少爱情占多少冒险占多少,像减肥食品或饮料似的,让观众看清了再买,免得误会。

我本人大概比较缺乏想象力,就看了一个预告片,知道有星爵演男主,小詹詹演女主,大概是一个太空旅行半途就醒了又遇上了其他倒霉事的科幻故事,这就决定去看了。看完觉得挺满意的,有bug但对主线剧情都没有致命影响,一般科幻片不都这样吗,科技这事太复杂,不容易设定得太圆满,且不提还有星战之类的太空武侠片呢。

我注意到的bug就几点:1.为什么在飞船降落90年——甚至可能是120年——以前就提供充满整个船体的氧气?按设定不是只提供4至5个月的氧气就够了吗,前面这89.6年的氧是封存在飞船里不用动呢,还是免费循环制造的?如果是前者,真不怕漏?就是不漏,感觉男女主呼吸了几十年之后也该二氧化碳中毒了——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这个他们才植树造林?但是植物晚上又要耗氧。如果是后者,那是为了什么呢?这5000号人加200多号机组人员都在休眠仓里睡着,不喘气的呀。

2.为什么飞得离大角星这个恒星这么近?不知道飞船是什么材料造的,离恒星这么近都不灰飞烟灭就是在科幻片里也有点扯。我们姑且认为飞船上的大窗户都是超强望远镜好了,其实离恒星远着呢安全着呢,至于飞船擦着恒星飞过那几个远景镜头就当是特殊美化过吧,毕竟哪个观众没在电影里见过比真月亮直径大十倍的月亮呢?至少也见过E.T.海报吧。

3.女主的返程票真的能用?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纯移民吧,不知道想返程的极少数人要出多少钱才能让这种航程长达120年的星际旅行不亏本。要说从殖民星上带什么回去,比如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剧情也没交代啊,而且感觉带什么回去都得亏本——再用大航海时代的东方香料丝绸什么的那套思维考虑星际殖民不太合适吧。别的不说,这飞船飞回去的时候如果地球科技还在发展,那此飞船基本等于废铁了,可能只有当文物的价值;如果地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天灾人祸,那飞船回去也是纯悲剧。再说飞船对于殖民者们简直太好用啦,在殖民星上作为母城、能源站什么的多好,凭什么要白白放弃这个对殖民者们的文明水平有显著利好的大杀器呢?

这几点说白了都不影响故事主线。有氧气怎么啦,这就是个豪华邮轮式的宇宙飞船嘛,既然豪华了就免费送氧气呗。离恒星近怎么啦,这是景观效果,老让你们看黑漆漆的宇宙加远处的银河又该嫌弃特效太单调了。女主买了返程票怎么啦,反正就算是她不回地球,整个故事的爱恨情仇还是能成立嘛。

我万万没想到这片子主线剧情被攻击得最多的是男主直男癌、毁他人人生,女主简直犯了斯德哥尔摩征候群。首先直男癌这词就很奇怪,我至今不知道它有哪一层含义——除了诅咒意味——是现成的“大男子主义”这个词所没有的。但是反正我们的流行语也不讲什么礼貌,“剩女”之类的侮辱性词汇也不少,就当是两性扯平了吧。不过我自己就用大男子主义来指代直男癌继续讨论了。

先说结论,我觉得男主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完全是可以理解并且不值得过度追究责任的,尤其跟大男子主义不沾边。他把另一个人唤醒,让对方和自己一样被困在没有别人的飞船上无疑对后者有伤害,也许也违反了法律吧——虽然不知道殖民太空船上的法律具体什么样——但是先看看普通人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内外在动机是什么。对内不外乎是图这个:我道德高尚,我为自己自豪,别人仰望我我觉得爽。对外不外乎是图这个:我遵纪守法,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惩罚,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奖赏。简言之,就是追求道德和遵守法律既是为了自己开心,也是为了融入社会,一般情况下后者的分量可能还更大。

那么在男主的处境下,他图什么呢?对外来看,他和船上所有人在生命轨迹上都没有交集,他死后其他人才会醒来,没有任何人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奖励或处罚他的行为。对内来看,他一辈子忍受孤独,得到的奖励可能是像圣人一样的成就感——这要看他有多看重这个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追求精神崇高的那种满足感的。而他为了忍受孤独所受的煎熬却是任何人都会觉得难以忍受的——觉得不难受的建议去心理学研究机构当志愿者体验一下类似项目,再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那段话。当然,他还可以死嘛——对了,太空行走处的舱门设计似乎也是bug,未免太容易让人自杀得逞——但是有多少人愿意为了遵守道德去死,尤其是在不遵守道德并不会得到惩罚的前提下?各位控诉男主直男癌的女性朋友,扪心自问处在男主那样的境地,是不是可以忍得住不去打开自己男神的休眠仓?我是忍不住的,虽然我没有男神,但也得打开工程师医生之类人的休眠仓,不然无论是我还是这个飞船出了什么故障我都会死得很难受。我已经很倒霉了,实在不想死得很难受。

我记得看过一个美国案例,一个妻子枪杀了家暴自己多年的丈夫,尽管当时他丈夫并没有对她施暴,但是陪审团判她无罪。因为他们认定她在常年的家暴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也是她丈夫灌输给她的,那就是只要这对夫妻还活着,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和控制就不会停止。所以,妻子枪杀丈夫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我还记得陪审团认定她无罪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假设自己这样一个有常识的普通人处在她的处境下,会不会做出和她一样的行为?他们最后达成了一致。我知道有些更高明的观者会觉得自己作为有常识的普通人易地而处,还可以逃跑或报警——这个妻子报过警,只做了笔录;杀丈夫之前她也报警了,不过警察没来——不过陪审团考虑的是,常年的家暴让她失去了很多能力,包括更积极地思考、更强势地行动的能力,这不是她的错。任何正常人遭到这种事,都可能会失去这些能力。枪杀丈夫,就是当时的她除了自杀以外仅剩的选择。

我当然不是要把男主唤醒女主跟被家暴的妻子枪杀丈夫的行为相提并论,不过他们在痛苦折磨下失去常态下的正常人那样“正直”地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是一样的。我同情男主,但观影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不知道如何定义男主唤醒女主的行为。这当然不是好事,但又很难说是罪行。直到甲板维修官一语道破:他做了错事,但是溺水的人就是会拖别人下水,这没办法。男主看到睡在休眠仓里的女主的时候,就像溺水的人发现了可以让他不再下沉的东西。他居然还能去了解这个女人,再忍住好几个月不唤醒她,后来还展开了普通的恋爱追求过程,而没有使用“你喊破喉咙也没有人会来救你”这样的虐待监禁模式,或者三千佳丽模式——不好意思飞船上的人数可能不够,那改成七十二美女模式好了,我觉得他跟圣人的距离已经比一般人近了。

再说回女主,她怎么就犯了斯德哥尔摩征候群了?在得知自己是被男主唤醒这个真相前,男主是个普通人,是自己唯一的人类伙伴,不仅不讨厌还有讨人喜欢的地方,挺可靠地帮助自己,没有任何不礼貌的举动。两个人的恋爱有吊桥效应,但是也有相配的一面。在得知真相之后,女主也是认真地愤怒了好久,自力更生了好久,就连在自己房间里被困了两天两夜也没去向工程师男主求助。后来飞船的危机已经发展到两个人必须互相协作了,那协作不是很正常吗?男主为了救女主和全船人愿意牺牲自己,还不能说明他本质不错吗?女主尽管很不愿意拉下排火闸,但还是在男主的劝告下这样做了,这本质上就是在电车问题中选择了人更少的铁轨,当然区别在于铁轨上的少数人对她喊了话,表明愿意牺牲;她自己也在另一根铁轨上绑着。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人即使本不想伤害牺牲其他人,也会有各种复杂的情况,道德上完美的选择并不是永远存在的,没有必要过于苛责在困境中的人。最后男主侥幸被女主救了回来,两个人经历了这么多刻骨铭心的事,凭什么不能在一起?何况电影还为男主和女主提供了一个机会,女主可以再自己一个人利用医疗仓进入休眠。男主愿意弥补错误,而女主显然也作出了选择:与其去和不了解的其他人一起生活,不如和一个相爱的人共度余生。请问这跟斯德哥尔摩有什么关系?男主虐待监禁啦?女主软弱投降啦?就是一个倒霉男拖了一个路人一起倒霉,倒霉男有悔过表现,路人也没心慈手软或一根筋,俩人最后改善了处境一块儿过了嘛。

当然,在我本人的种种想象中,一个人的孤独和两个人的孤独不知道哪种更糟。一个人孤独确实难忍,但如果讨厌甚至痛恨另一个人又一生都摆脱不了岂不是更可怕?不过男主显然比我合群得多也对他人乐观得多,大概不会有这种想法。希望他们的几十年过得如同电影结尾所说一样,是幸福的。

 6 ) 为什么一个爱情故事不能用宇宙和科幻当布景?

这是一个好故事。主线清晰,逻辑整齐,一个好的爱情故事。 一位机械师,为了到一个有机会去创造,到一个不是“坏了就更换,却不去修理”的星球去搭建新世界而启程。 一位记者,为了写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关于星际移民和人类重建文明的书而踏上她所以为的双向旅程。 而第一个梦想,因为一场没有被计算到的陨石群撞击而破灭。 男主一个人醒在空无一人的巨大飞船,所有程序都设定好了在有人的时候自动开启服务,衣食无忧,却解救不了一个人类枯竭的灵魂。他试图找寻方法重新冬眠,未果。试图尝试生活,熬不过时间流逝。最后他想到了死亡。 的确,死亡可以带来解脱,可更多时候活着才需要更大的勇气不是吗。 如果没有这一段他逃离死亡的害怕,怎么表现后来他选择牺牲的胆气? 然后在”起死回生“后的那一刻,他见到了那个让他一见钟情的人。 她是一位女记者,她谈吐有趣,她和他想法契合。他没有一时一刻可以将这个女子抛之脑后。 尤其当他知道自己有选择可以将她唤醒。 一边是无尽的孤独,一边是唾手可得的灵魂伴侣。如此巨大的诱惑,他却思索了好几个月,因为他明白这是错的。 第二个人的梦想,因为男主的”一见钟情“而毁灭。 或者,毁灭了吗? 因为有男主的存在与陪伴,女主的苏醒和接受现实的过程明显要没那么痛苦。况且这种体验何尝不是一次世界上的独一无二? 我并没有尝试洗白男主的所作所为,女主也不是什么傻白甜。知道真相的时候她也愤怒和失望。 可是,"当一个人即将淹死,他会本能地抓住些什么。” 你要怎么责怪人的本能? 这和那些刻意去祸害女青年的渣男有可比性? 这和男权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他就应该去死? 换成一个女的,经历这一切,难道就能克制住那种仿佛在沙漠中看到水源的希望和渴求? 后来的情节,虽然船员的存在好像只是为了助攻,可也不是那么不合理,而且很好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不是吗? 一个没有预测到的陨石穿透和修理的方式,或许不是那么“硬科技”,但是故事讲圆了,不是吗?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理解,带来原谅。” 也只有在这种灾难下,在看到有可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的可能性的时候,女主才能有一点体会男主当年独自存活的时候的绝望,而从心底原谅他吧。 "You die, I die" 是不是像极了那部名扬四海的沉船神作?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可以不止是一部灾难片,《太空旅客》却非得是一部纯太空/科幻电影? 那些一定要从这部片子里看到伟大人性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这是一个好故事? 不管你们怎么说,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短评

星爵负责眼神杀,大表姐负责养眼和演技,性爱大师男主负责面瘫萌,u look like a whiskeyman哈哈,太空蹦极和太空鸳鸯泳不要太爽,sex all day,真●神仙眷侣,这是这种细思极恐的情形里最难想像的童话故事了,辛苦编剧。

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You die, I die...."人最怕孤独了…因为害怕孤独死去所以去唤醒别人,因为怕失去所以说谎,因为爱着她所以自我牺牲。所以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自私又美好,生命的意义大概就在于它是有限的。(如果我是男主,第二天所有人都被我弄醒了(微笑))。

9分钟前
  • 欲圣
  • 还行

特效不错,故事言情,观后感:甭管科技多发达,也治不了那杀人的寂寞;男人遇到喜欢的女人,没条件就创造条件也不能错过;最后如果闪回,一个患病的老太太误操作而激活深爱的男主后负罪跳入宇宙,而吧台男只是老太太复制自己记忆的一个未完成产品,就更有意思了。

11分钟前
  • Carf
  • 推荐

一车瓜没人买,老农强扭了一只变甜了,最后全车的瓜都卖出去了。从此,老农扭瓜传为一时佳话。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睡你麻痺起來嗨. 視效滿分 故事從科幻突然拐到愛情再強行轉災難 最後來個白人英雄救世界老套到目瞪口呆的結局 本就不怎麼聰明的劇情還選擇了這麼個平鋪直敘毫無懸念的敘事方法.

18分钟前
  • 溫開水
  • 还行

如果我像帕帕那样,不用上班,不用社交,不用交房租,不用挤地铁,玩游戏机不用投币,喝酒不用结账,看电影不用买票,偷窥好看的人不用担心被骂变态,请问,我为什么要弄醒第二个人?这不就是梦想的生活吗?

23分钟前
  • 🔴⚡️
  • 推荐

三星半。我在想如果影片从大表姐的角色醒来开始,并先以她的视角来讲起,然后再补叙之前的,应该会有趣得多吧。

2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所以…两人生育能力有问题?

32分钟前
  • PixelGirl
  • 推荐

孤單的話 為什麼不多搞醒幾個人起來嗨呢!

37分钟前
  • 無心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上分数这么低,我超喜欢这部电影的。各方面都精雕细琢,看得很过瘾。虽然不是百分百科幻片,浪漫的成分多了一些,但是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是部成功有娱乐性又有脑的商业片。剧情从头到位都很紧凑,两位主演演技绝了,视效配乐也不错。其他科幻系列世界观庞大,这部电影把故事说全

39分钟前
  • 平湖秋月
  • 力荐

如果把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就是好片了。。

41分钟前
  • kopde
  • 还行

提前十分钟离场比看完全片体验更好

42分钟前
  • 基本无害
  • 较差

其实是很恐怖的电影,全程幽闭恐惧症加喂狗粮,尤其是半夜三个人的影院,背后情侣如胶似漆。但同时,又感受到了无语伦比的浪漫,陪你同生共死,孤独相伴,看生命代代繁衍,银河星汉灿烂。两个人的小故事,也是人类大航天时代的新浪漫。另,好奇男的是个屌丝的话剧情怎么发展。

44分钟前
  • 雀危
  • 推荐

这个故事创意很好,但因为本身其实很黑暗,所以很不好写。但好莱坞就是能把它拍成一个励志爱情片……

4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不懂孤独奇妙的人,不知自省煎熬的人,会落入最初的道德陷阱,执着于浅薄迂见,而错过真正的困境、救赎、审判,多值得体验的考验,能想象一下也好。生命过于短暂有限,俗世的充实经不起推敲,所以格外需要大尺度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去定位自身,这大概是宇宙旅行题材始终如此迷人的原因吧。

51分钟前
  • 格里高尔
  • 力荐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能救,有的人死了不能救?258个工作人员,每个人值班半年,就啥事也没有了……

53分钟前
  • 杳圻
  • 推荐

本片的确有大多数人找到的漏洞,但如果你从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来看,这是很过瘾的故事。大家诟病星爵自私,但换做我们也许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大家诟病大表姐最后选择和自私男在一起,那是因为她明白孤独一生她也过不下去。5000人只有一个医务室的确扯。但我不希望有一天因为地球的拥挤而移民他星。

58分钟前
  • 安大婶
  • 推荐

好看的人已经醒来,而丑的人还在沉睡。

60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真没那么差,可花这么多钱拍个这样的故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男主的行为的确渣,但最终还是看脸看身材看粗大J,优秀的性生活可以解决一切阻碍,不然大表姐不会那么快原谅星爵...#性冷淡装修风格不错,大表姐演技真好#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如果是中国人的话,会叫醒三个人凑一桌麻将吧?

1小时前
  • cassetteman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