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李菁

 剧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7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8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9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53

详细剧情

  全国首部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 该片记录了上海“流动的急诊室”内外的故事, 展现了医患间、病人与亲友间的情感与理解,同时科普了急救知识,助推实现“健康中国”。

 长篇影评

 1 ) 尊重白衣天使们

真实的医疗剧 大家喜欢是有原因的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健康中国”战略 医疗系统无疑是一场重头戏 由于工作原因 近些年来 我接触医疗工作人员比较多 他们的辛苦 面对患者的耐心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最起码我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 所以 希望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尊重我们的医疗工作者

 2 ) 与死神赛跑的人

这个纪录片很有意义,救护车包括上面的工作人员,真的是与死神赛跑的,工作人员很辛苦,医生很尽职,担架员也很负责,救护司机很沉稳,致敬这么一帮可爱的人。同时也呼吁民众不要浪费宝贵的资源,很有可能因为你们的自私浪费资源从而让真正需要的人失去生命,成为帮凶。也希望道路上的过往司机遇见救护车,尽量让出生命通道,因为车上很有可能是急等救命的,俗话说救人一命胜于七级浮屠。

 3 ) 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当病痛突如其来

当绝望悄悄逼近

有这样一群人

每天工作十二小时

行驶里程一百二十公里

他们与时间赛跑

争分夺秒

他们与死神搏斗

拼尽全力

他们一次次把绝望变成希望

他们是黑夜中的白衣精灵

他们是黎明前的喷薄朝阳

他们在流动的急救车里

一次次地创造奇迹

关怀着人间世

有时治愈

常常帮助

总是安慰

悲欢有时

聚散无期

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4 ) 珍惜生命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了,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太有必要了!谁都以为自己的生命还有很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岂不知,当意外来临,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生命!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当不幸降临,辛苦的医护人员,焦急的家属,痛苦的病人,很多时候都是那样的的无能为力。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养老,迫在眉睫,独生子女照顾至少四个老人,两个孩子,可想而知,我们都准备好了吗?我的答案是,没有!

 5 ) 敬直面鲜血淋漓的一线医护人员

2016年,《人间世》开创了国内高分医疗纪录片的先河。

导演周全将镜头对准医院里形形色色的人,通过纪实拍摄,呈现了“死亡”面前的人生百态。

2017年,《生门》又将目光转向妇产科,用生猛的镜头直面生命诞生的过程。

两部真实记录的作品,分别获得了豆瓣9.6和9.5的高分。

这一次,一部关注院前医疗急救这个特殊行业的医疗纪录片再次收获好评。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延续医疗纪实类节目“无剧本、无预设、全天候跟踪拍摄”的手法。

记录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三辆120救护车、9位120一线急救人员的日常工作。

我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这部片子,我们可能不会知道120急救车的人员标配:

一名院前急救医师+一名急救员+一名司机,他们被称为“院前急救金三角”

他们每天轮值12小时,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调度员一个电话,即使刚走进食堂,也得转头奔向急救车。

因为他们知道,当病痛突如其来,120急救车拉响的警笛,给患者带去的是希望和安心。

我们总说医生见多了生死,殊不知,院前急救医师总是比医生更先一步与死神交手。

患者拨打120急救热线后,急救车会以最快速度赶到,金三角装备齐全奔赴现场。

急救医师一边检查患者,一边向家属了解情况;

急救员和司机则有条不紊配合医师展开初步救治。

待情况稳定后,三人才合力将患者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

而上了急救车,医师也丝毫不能放松,就算在看病历,余光也要一直盯紧监控仪器。

紧急情况出现,甚至要在急救车上进行先一步抢救。

往往,急救医师的院前诊治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避免更糟糕的结果发生。

沉稳冷静的急救医师,惊慌焦灼的家属,和痛苦挣扎的患者,构成了这一方天地里的全部景观。

而这风驰电掣的急救车,承载着病人生的希望。

凌晨1点,吴昕医师组接到心梗病人转院的任务。

这个病人在抢救中已经电击除颤过8次,而转院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室颤,危及生命。

一路上,急救医师吴昕密切关注监控仪器,成功除颤一次。

急救员张星一面关注病人情况,一面协助司机疏通路面,忙而不乱。

司机陆坚宗一路猛踩油门,5公里用时3分40秒,成功将病人送至医院。

金三角默契的配合成功挽救了危重患者,他们的开心溢于言表。

夜班结束,三人坐在深夜街头的路边摊前,以水代酒,庆祝又一次战胜了死神。

然而他们的工作中,并不只是有成就感,更多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晚上7点半,吴昕医师组接总机调度,前往抢救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

急救车赶到时,病人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三人立刻分工明确展开抢救:

急救员张星做胸外按压,司机阿宗接手呼吸道管理,医师吴昕进行静脉开通,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要确保有效的心肺复苏,按压强度必须保持每分钟100次。

这样的强度之下,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急救员,坚持两分钟也会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三人只好轮番上阵,不间断按压。

一轮一轮的按压、用药、除颤里,所有人都在等地奇迹的出现。

然而,30分钟的抢救,10次除颤,8毫克肾上腺素,最终没能挽回病人的心跳。

急救员张星向家属宣告病人死亡时,语气里的犹豫,暴露了他心里巨大的失落。

医师吴昕坦言:最难的时候,就是跟家属宣布病人死亡的那一刻。

一面是无力回天的病人,一面是殷切期盼的家属,巨大的压力远非常人能够想象。

在犹如千钧的目光聚焦下,吴昕说自己常常会不停回想抢救过程,质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而这,是比抢救失败更大的折磨。

一面是抢救成功的成就,是病人和家属千恩万谢赋予的使命感;

一面是抢救失败的失落,是败于死神的不甘和无奈。

而这群特殊的从业者夹在中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不放弃任何一个生的希望。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也是一部急救知识百科全书。

病人突发心梗,家属打完120架着病人来到路边等候。

匆匆赶来的急救组惊出一身冷汗,忙教育观众“疾病发作切勿挪动”;

90岁高龄老人发热,家属坚称老人脑梗,不断质疑急救医师的诊断,严重干扰救治过程;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心肺复苏学一点没坏处……

小到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热线,大到心跳骤停如何快速施救,所有案例中涉及的急救知识,剧集中都有醒目标出。

在这些相关知识中,小万想聊聊关于大家关于急救资源的认知

急救资源是稀缺资源。

即使是上海这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4万人才有一辆急救车资源。

但仍然有人肆意浪费着这宝贵的救命资源。

老人只是普通发烧,家属却要送往十几公里外的三甲医院,完全无视晚高峰的严重堵车。

急救小组反复劝说,家属仍无动于衷。

19岁的小姑娘扭到脖子,也坚持要急救车送往医院,理由是看不到路。

家属称老人胃口不好不肯吃饭,急救组火速赶到,家属却说“老人没事,麻烦你们送我们去养老院”。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急救组人员无奈的心情。

但根据规定:如接预报电话,急救车必须出车;如病人有意愿,急救车必须送他去医院。

急救组急得快把座椅抠出洞来,还是得耐着性子一趟一趟送他们去医院。

这些把120急救车当出租车、把急救人员当免费抬抱工具的人,怕是要把下面这张健康贴士抄上百八十遍长长记性。

与所有直面生死的医疗纪实片一样,《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更是一部探索人生意义的启示录。

84岁老人得知妻子去世,悲痛过度突发脑梗,送到医院后,老人坚持“爬也要爬回家去”,只因第二天妻子大殓。

目睹一切的医师姚明,拨通了远在摩洛哥进行医疗支援的妻子的视频,叮嘱她“照顾好自己”。

92岁高龄老人昏迷不醒,送医途中一度呼吸心跳停止。

急救医师郜素艳想到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痛哭失声,告诫观众“以后多陪陪父母吧,不要等他们离开后才后悔。”

生活给我们的警示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总是借着“太忙”的由头选择视而不见。

幸好有这些优秀的纪录片,呼唤我们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和身边我们爱的人。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6 ) 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特别爱看医疗剧的我,最开始是香港的《on call 36小时》,然后是西雅图的《实习医生格蕾》,最近是这部上海的纪录片。(毕竟国内的医疗剧普遍比较辣眼睛…)

与电视剧里男男女女的drama以及各种疑难杂症不同,这是一部记录院前抢救的纪录片。这部片子里没有特别复杂的病情和治疗手段,大多数时候都是病人心衰,停止呼吸一类,CPR出现的频率也高的不行。(所以你们做急救的真的好辛苦呀!第一次见到手上能流这么多汗的!)

本来觉得急救医生没有医院里的外科医生牛逼,现在觉得他们真的是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十项全能!吴昕小哥哥的五秒插管,强势扎针;姚医生发自内心的冷静与淡定从来不需要面部管理。他们真的很棒!

当然,还有驾驶员和担架员小哥哥们的专业性与在工作上的全心全意奉献都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质疑他们的薪水与付出的精力的匹配程度。

本片让我最难受的是一位男士死在了妻子与儿子面前。这位男士一直以为自己是多喝了水才导致病发,一路抢救回来送到医院后,家人松了口气。(你看,我们总觉得到了医院就安全了)妻子去办入院手续了,这位男士像小孩子一样很愧疚地对儿子说,都怪我贪吃。儿子惊魂未定,难得一人面对着父亲,望着父亲,有些手足无措,但很想照顾好他。过了一会,妻子回到了男人身边,帮他擦汗。急救医生们也离开了。就在我也松了一口气,觉得:还好还好,总归抢救回来了,这一次过后,这对父子肯定更加学会了怎么表达爱;儿子也更加尽心照顾父亲的时候,男人身上的各种仪器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在救护车一路上都意识清醒的他突然陷入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抢救过程中,家属哭着下跪求人求天求地撕心裂肺的模样令我痛苦。说好的天伦之乐呢,说好的更加珍惜呢,再也没有机会了。病情无常,刹那间温馨的一家三口就成为子欲养亲不待,不知哪一句随意的话,哪一个随意的场景,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联系。好残忍。

我想,我这么感同身受也是源于我内心的恐惧吧。害怕有一天父母离去,害怕自己失去他们。都知道那一天会来,可是不敢想,不敢想。

最后,这个纪录片引发了我对中国老年人现状的深思。在片子里,有因为无人照顾深感寂寞天天打120的令人又好气又好笑又心疼的老人;有居住环境极其恶劣被亲人遗弃想放弃治疗的老人;有儿女都定居在国外,自己和保姆住的老人;有被儿女和妻子照顾的很好家中有完善医疗设备的老人;有家人无暇照料需要住养老院的老人;有住ICU一年的老人(姚医生的父亲 ☹️医者难自医);有家人精心照料可是自己受不了病痛折磨不想被抢救的老人;有年纪太大不适合手术(需要去康复医院)或者心态崩溃(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

老人,很多。幸运的老人很多,不幸的老人也很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伴侣、儿孙、兄弟姐妹、护工保姆、邻居、陌生人的照顾的。是该养儿防老,还是攒钱请护工/住养老院,又或是远亲不如近邻?希望我党能为老百姓们出台好的政策,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依。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名从小看感动中国长大相当善良的孩子,我打算报名急救中心的培训班,希望自己在他人有难时有能力见义勇为。还想去当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但是目前还不太了解(>_<)

感谢所有救死扶伤的可爱的人们,下辈子我真的很想做医生!(说不定这辈子哪天脑热了就决定转行实现梦想了哈哈)

很喜欢Derek穿着白大褂,一边戴口罩一边笑着说it's a beautiful day to save lives. 真是元气满满呢~

 短评

太喜欢上海台这类职业纪录片了,没有太过分的综艺感,感觉真的融入进去了PS.上海120最近惹众怒了,但那个急救工作人员也真的是无可奈何啊,要怪也不能怪这些上前线的大白们呐。那个拒绝出借AED的大白,其实平日里和这部片中的各位一样可可爱爱努努力力。

6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力荐

番茄台继急诊室故事之后的医疗纪录片,太好看!专业又温情,帅炸!成就感荣誉感夹杂着无奈无力,还要保持冷静恪尽职守,太不容易了~第一次看国产有点看出来美剧的感觉,有几场我都泪目…… 相当感动了。除了旁白和医生接受采访,其余都是上海话。熟悉的街道,亲切的环境,本地特色大大的赞!

10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一直很喜欢看医疗纪录片,很多急救的案子看得我很感动,感动于这些救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但同样的,我很理解为什么国内的医护人员会有时候对人的态度不太好,任何情况都打120,太浪费资源了,就应该像美国救护车收钱一样,一趟2000美金,看你们还动不动随随便便叫!植入的广告太明显,有点瞎。

11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看得我眼泪狂飙 最喜欢吴医生

14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医患关系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很严肃的问题,医者仁心,救护车上这些与死神赛跑的医生们,他们才是社会上最美的人,这无关乎金钱权利地位,我们这个国家有必要为这些伟大的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17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力荐

国内没有行业剧那就来看这个吧 人物有了细节有了情绪有了 10秒插管的吴昕医生简直不动的ace!!!上海人那种实惠效率和苦中作乐都是我喜欢的!改成五星因为实在是太喜欢大B组了!肯定有很多素材不能播 才6集不够啊!

18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看了两集,急诊科肯定是忙碌辛苦的,但是在这里面,主看出中国城市老年人养老的现状,悲从中来。

20分钟前
  • 心洞渐盲
  • 推荐

9分。你们是最棒的,你们真牛逼,你们真的都是人间天使。拓展了人间世第一季第2集内容。请那些不是太紧急的病患不要随意拨打120,也请不要占用紧急车道,给其他真正紧急的患者留些生存机会。

21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是好看,可是再好看再伟大还是解决不了中国医师收入低的问题

24分钟前
  • 莫吉托
  • 力荐

看了第一集就觉得东方卫视的医疗纪录片可以说是很完美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太能体会第一集里面那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最后没有被抢救过来的无奈。。为急救中心的每个人点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医务工作者。

27分钟前
  • 霏霏霏霏狒狒肥
  • 力荐

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30分钟前
  • 许老师
  • 力荐

五天看完,表白吴昕医生!

31分钟前
  • Rachel
  • 力荐

东方卫视简直就是国内医疗纪录片的扛把子啊!!!!从《急诊室故事》到《生门》再到《紧急救护120》!!!

35分钟前
  • 宇宙在逃楊不悔
  • 推荐

片子真的拍的挺烂的,别人都是纪实当中小小的歌颂一下,你这,歌颂的过程中加一点点纪实,太尬了。医护人员很辛苦是没错,过分夸有点反感了。再有一个,镜头面前,人都会有表演成分的。

36分钟前
  • Яανeη
  • 还行

紧急救命小姐姐点赞!

38分钟前
  • H.C.McTang
  • 力荐

纪录片比电视剧好看系列,国产剧真的可以屎了

42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力荐

看到第三集,科普是很到位了。但感觉每一集差异不多,有种在培养某种形象的感觉,可这又不是电视剧,不够好。

47分钟前
  • 范文婧
  • 推荐

为吴昕小哥哥打call

50分钟前
  • 🎹🎼🎻
  • 力荐

上海番茄台的医疗纪录片第三弹!好喜欢吴医生🙈

54分钟前
  • 橘子饼干
  • 力荐

他们,是一群与死神赛跑的人!

57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