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牢回忆

剧情片其它2018

主演:安东尼奥·德·拉·托雷,奇诺·达林,阿方索·托特,凯撒·特龙科索,索蕾达·维拉米尔,西尔维娅·佩雷斯·克鲁兹,米涅娜·帕斯夸尔,尼迪亚·泰勒斯,凯撒·博尔东

导演:阿尔瓦罗·布雷克纳

 剧照

地牢回忆 剧照 NO.1地牢回忆 剧照 NO.2地牢回忆 剧照 NO.3地牢回忆 剧照 NO.4地牢回忆 剧照 NO.5地牢回忆 剧照 NO.6地牢回忆 剧照 NO.13地牢回忆 剧照 NO.14地牢回忆 剧照 NO.15地牢回忆 剧照 NO.16地牢回忆 剧照 NO.17地牢回忆 剧照 NO.18地牢回忆 剧照 NO.19地牢回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20:34

详细剧情

  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

 长篇影评

 1 ) 地牢回忆

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我的18~19跨年电影。在《寂静之声》的歌声中,流下19年第一捧热泪。影片最后一行字幕是:经过12年隔离监禁后,随着民主制度回归,囚犯们终于获释。

 2 ) 极端环境下坚韧不屈的人性

拉美独裁军政府题材的电影总让我心生惧怕,血腥疯狂的情节比比皆是:阴谋、暗杀、绑架、囚禁、爆炸,每次都看得心情沉重压抑。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类似的一段黑暗历史,乌拉圭这个较为陌生的国度也不例外。从电影的名字看以为会是一部越狱或是“监狱风云”之类的商业类型片,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全片由始至终都没出现越狱情节,更没有监狱里的勾心斗角,故事讲的就是三名政治犯在狱中度过十二年超乎常人忍受程度的残酷生活,其中有一位出狱后更成为了乌拉圭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然而,这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至少在描述整个囚禁过程里,我丝毫不觉得其中那位囚犯会跟一国的领袖扯上任何关系。

用导演的话来说,这部影片应该是描述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忍辱负重却依然保持人性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剧本里着重刻画三个角色身体上的变化,由最初身壮力健,饱受虐待后的消瘦羸弱。他们被分开单独囚禁于地牢里,终日不见阳光,无法分辨日夜,被禁止与别人说话交流,与世隔绝而无法得知外部世界的新闻,最大程度上被剥夺了常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尽管如此,他们却仍然保持着昂扬不屈的精神意志,依靠手指敲出暗号隔墙联络,发挥才能为狱警写情书,听打字机声音而在肥皂上记录下信息,甚至用激烈的方式对抗狱卒争取自己的物品。

尽管全片充满了压抑而令人绝望的气息,但是叙事的口吻却没有一沉到底,偶尔还夹杂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节段落(比如带着手铐无法上厕所而引来众多军官,幻想与家人幸福生活等)。这些情节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透过这些细节,更能让观众领会到这三个角色在极端环境下的精神并没有被摧残,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驱使他们对牢狱生活依然保持着超越常人的希望。尤其是接近末尾,伴随着sound of silence歌声响起(冷清的女声演唱),三人终于得以在操场上相见,与踢空气足球的一幕,令人动容的情绪推向至最顶点。

剧本设计高明,原因在于并没有沦为常见的政治控诉题材。导演在这个囚犯生存故事里并没有过分刻画政治事件,独裁统治与民主社会的交替成为了三人漫长而残酷经历的背景,除了有一段闪回交待最初对抗警察而被捕的戏剧性段落,感觉有点画蛇添足。最后不得不点赞三位实力派男演员的用心演绎,感染力相当强大,令人容易有代入感,跟随着他们的表演去体验一段前所未有而不忍直视的顽强求生经历。

 3 ) 《地牢回忆》:为囚十二年

提到跟监狱有关的电影,恐怕十个人中有九个会想到《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反映牢狱生活的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符号,也成为了许多人脑海中关于牢狱生活的想象来源,或许你认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牢狱生活已经非常糟糕了,但其实,那已经是非常艺术和美化之后的样子了。2018年,乌拉圭电影《地牢回忆》上映,同这部电影比起来,你会发现《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角安迪德福瑞恩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之中。

在讲这部电影之前,首先要提一个人:何塞穆希卡。2009年11月,74岁高龄的何塞穆希卡在大选中获胜,次年成为乌拉圭总统。就任后,他拒绝入住政府官邸而是依旧住在自己的农场中,每天开着小破汽车上下班,护卫仅有两名保镖和一条狗,大部分工资也被他捐赠出去,被评为“全世界最穷的总统”,美国《外交杂志》连续两年将他评为拉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五人之一。

这位看起来平凡普通的老人家在自己的总统任期内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一切都不如他年轻时所经历的事情来的传奇。1973年,作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的“图帕马罗斯”游击队的一员,何塞穆希卡与另外两名战友受到了监狱的“特别对待”,但他们不再像普通的囚犯一样被关在普通的牢房之中,而是被分开囚禁,禁止与一切人交谈,甚至连睡觉和饮食这些最基本的人权也被剥夺。一直到1985年乌拉圭恢复民主之后,他们才重获自由。而影片《地牢回忆》,讲述的就是三人这段痛苦与漫长的牢狱生活。

作为一个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我很难想象失去自由十二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何况,这十三年的时光还充满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主角三人在这十二年中被一次次的转移看押地,有暗无天日的地牢,也有老鼠遍地的废旧仓库,他们几乎无法跟任何外人交流,有时能通过敲击墙壁互相交流,更多的时候则只能陷入死寂之中,甚至连睡觉、吃饭、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的人权有时候也被剥夺。

我觉得,我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撑不住几天就会发疯,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成了一种恩赐,而这也是当时的乌拉圭军政府想要的结果。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他们不能处决这些人,于是便想尽办法的折磨他们,让他们自己变疯。

但幸运的是,虽然经历了十二年的非人生活,他们三人仍然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保持理智的活了下来。虽然这是一部充满了苦痛的电影,但其中却不乏明亮与欢乐的场景。当你无法在肉体上冲破围栏的时候,你就要想尽办法让思想冲破阻碍,当他们发现能够通过敲击墙壁互相交流的时候,这便成了他们对抗孤独和疯狂的武器。在片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甚至通过敲击墙壁来对弈国际象棋解闷,就如同是现实中坐在街边下棋的两个人一样,有时候还会因为输不起而面红耳赤,但当镜头给到他们的手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因为敲击墙壁而早已磨破所有关节的双手。

片中还有这么一个片段,因为要大便,所以看守把三人之一的胡道布罗的一只手拷在厕所的水管上,但问题是,如此一来胡道布罗就无法下蹲,也就无法大便。他想让看守把自己的手铐松开一点,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授权,无奈的他只好告诉士兵不让他蹲下,他就只能拉的到处都是。于是,为了解决这个让他松开手大便的授权问题,看守找到了下士、下士找到了中士、中士又找到了中尉......到最后,整个厕所里挤满了从上到下的各级军官,他们都无法解决一个“把囚犯的手铐打开以便让他能够蹲下大便”的问题,最后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又感觉到是多么的荒诞。

如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地牢回忆》里面也充满了南美大陆独有的那种魔幻感觉,你在其中既能够看到这世界的荒谬怪诞,又能感受到看似柔弱的人在逆境之中所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但即便是在如此黑暗的故事中,我们仍然能够窥见一丝人性的光辉。因为有文采,三人之中的另一人罗森考夫在1977年的转移后得到了一份工作,帮当地监狱的中士写情书,于是他便将自己对爱人的情感和思念融入其中,写出了一封封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情书。而那名中士也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狱吏,他给罗森考夫带吃的,跟他交流自己的情感问题,甚至在收听足球转播的时候故意调大收音机的音量,让身处绝境之中的三人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丝慰藉。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他们便再一次的被转移走。

然而命运中充满了神奇。1982年,当他们再一次被转移后,罗森考夫惊讶的发现自己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名中士的地盘上,而中士手上的戒指也表明了当初自己的帮忙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当中士提出有什么能够帮到他的时候,罗森考夫笑了,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被带到了监狱的操场上,而同时被带到操场的,还有何塞穆希卡和胡道布罗。

这一次,三个人终于在十年之后又一次见到了彼此的容貌,他们既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相互拥抱,就是看着彼此静静的微笑,然后沐浴着阳光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最后静静的醉倒在阳光之中。这时背景音乐想起了女声的《寂静之声》,让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

天空中的鸟儿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大海中的鱼儿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能够自由歌唱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但当寂静降临、万物不许发声之时,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自由,那些在黑暗中的低语,是支撑人们等待黎明到来的火苗,微弱却又坚定。罗森考夫、何塞穆希卡和胡道布罗用自己强大而坚强的意志力捱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全世界,只要坚持,希望就一定会到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食指的那首诗《相信未来》,这首诗曾经支撑了无数人走过那段黑暗的岁月,与《地牢回忆》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也有着许多相合的部分,因此,我想用这首诗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相信未来》

作者: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 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4 ) 一部小国的革命和斗争史

影片情节虽然沉闷,但很现实,立意也很深刻。如果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能像乌拉圭这样反思历史,那么独裁也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在看完影片后顺便查了一下乌拉圭的概况:乌拉圭政府是世界上公认的廉洁政府,前任总统何塞穆希卡(影片3个主角之一)被评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他把工资的90%都捐赠了出去),年轻时曾来访过中国,甚至还与毛主席会过面。经济方面:乌拉圭2020年GDP为535.75亿美元,人均GDP为15173美元(来自中国领事服务网),而同年中国GDP为151870.94亿美元,人均GDP为10762.56美元(来自国家统计局)。虽然中国有人口基数大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乌拉圭这些年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5 ) 残酷而美丽的故事

先说残酷:

军政府、独裁统治,有这两个关键词,大家基本就可以脑补乌拉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残酷和黑暗。几个反政府的异见骨干分子被军政府在各处军营的地下室里关了十二年,各种凌辱殴打饥寒交迫是家常便饭,最恐怖的是禁止交谈、禁止任何信息沟通,甚至出牢房必须戴头套蒙眼,这意味着根本不见天日,正常人多数会疯掉的,这也正是军政府的目的,但是几位英雄都熬过来了。

那些年轻士兵和军官在执行命令和对待他们的冷酷和凶残,让人清楚的看到了人性中的丑恶和暴虐的一面,而邪恶政权和体制机器对个体的碾压更让人绝望。

再说美丽:

其一是非常励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这种绝境之中,信仰信念都很难起作用了,主人公也说;有这样残酷无情的上帝吗?

支撑他们的,只剩下求生的欲望,他们用敲墙联络交谈,在斗室中活动身体,努力让自己别崩溃,他们做到了,虽然非常艰难,但也的确给观众带来了经验和希望,因为这是他们的真实经历,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应轻言放弃。

其二是主人公穆希卡的高尚品德和人格,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又看到了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看完电影,我立即搜索了穆希卡的经历,他最后以75岁高龄当选总统,他也是世界最穷的总统,最受尊重和爱戴的总统。

我搜他的信息是因为怀疑这个故事,翻开历史,有无数独裁暴君,无一不是年轻时吃过苦、坐过牢,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可谓光芒四射,到了独揽大权时,多数立即腐化堕落,有强烈的补偿情结,最终不得善终,希特勒、墨索里尼到陈水扁,无一不是这种货色,本片如此描写一个总统的光辉历程,是否有吹嘘的嫌疑?

结果,看完真实经历,只能对主人公更加尊重,这世界上确实有这样胸怀宽广、品格高尚的人。

最后想说乌拉圭的这段军政府独裁统治,比起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做法,虽然也充满罪恶,但是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的残暴和邪恶。因为军政府一直没有处决主人公们,虽然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

 6 ) 地牢回忆

还是可以一看的片子。 十三年,四千多天,三个主角不停地转换监牢,各式折磨中,磨砺着人性的深度,弱化了剧中的背景,但强化了活着的意义表达。 对于更加苦难而言,苦难则是幸福的,如剧中对于空气、阳光、亲情、文字、交流的表达,珍惜珍贵无比。其实这些都是日常无奇,却可感同身受,如我曾经拥有的健康,也如父母的接近吝啬的怜惜,因为饿过肚子。 苦难总是对于勇敢者的测试,剧中三个主角原型,日后分别成为作家、国防部长、总统。磨难也并不能占据人的心智,当苦难终于习惯为生活的一部分,苦难也就随之结束。 剧末一个渗人心扉的#寂静之声# 版本,为电影惊艳之笔,配合剧情、歌词、声线接近融合,感人,为剧画上完美句号。一定要搜下。 末了,剧中的一句话,只有失败者才会放弃奋战。

 短评

坚不可摧

8分钟前
  • 贝吉塔
  • 力荐

身陷方寸囹圄渴望着绚丽烟花,敲击墙壁对话疏解囚禁孤独。把握阳光下每一秒呼吸的机会,在寂静之声中低语隐忍,在呐喊中踢无形的足球。与世隔绝十二年,戴着镣铐跳舞,反抗意志不灭。如果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首诗,既叛逆又忧伤,精疲力竭但身心完整,他们会记住同伴的坚守,吹响自由的号角。

9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地洞中的老鼠还能越线,泥土里的种子仍能发芽,我们辗转在不同地牢,尚在人间恍如地狱。头套中看原野,罅隙里看烟花,敲击出彼此相通的语言,信件里写满自己的情话。成为医生也救不回母亲,保持信念却救得了自己。终有一天,手指变成飞鸟,脚底生出足球,千日牢笼没有日光鸟鸣,却在肮脏的盆里开出花。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地牢戏都拍得挺不错,不太喜欢的部分(煽情/配乐/闪回)对其本身意义来说又是不可避免的。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用尽了可能的视听语言,无奈这题材太难表现。但起码别人此刻能说:那些美好的仗我们已经打过了,那些黑暗的路我们已经走过了。而我们什么话也说不了。我们只能看电影。

17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很羡慕这样一个拥有自净和自我纠错能力的小国度。导演的笔触很细腻,温和中不失声讨,96分钟处响起那首翻唱《the sound of silence》的BGM太抓心,不想落泪但情不自禁。

22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死心才能安心”经过12年的隔离与囚禁,经历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多重折磨和考验后,他终于能对这句墙壁上的谶语说:不!能平安出来并继续体面生活下去的都不是一般人 真人真事务必结合当前的实际背景理性分析 何种语境适配何种人生?你不放弃希望 希望就不会放弃你

27分钟前
  • 🥗
  • 还行

如果你信的神至今仍默不作声。

3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沉重压抑的氛围挥之不去,最后三人在操场上相见,以及踢空气足球的一幕令人动容。

32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8.5分,做着看一部大闷片的准备,却看得热泪盈眶,都是共产主义战士,我们的主旋律怎么就不好看。

35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推荐

2018495 三星好片

36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还行

文学作品里会讴歌,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还会在结尾让自由的灵魂在滂沱雨夜中拥抱星空。而现实没有提供那么精彩的剧本,他们只能在寂静和孤独中,靠温柔地摩挲生命中每一道沟壑,撑过人生的至暗之时。结尾三人在操场远远的相视而笑,《寂静之声》响起并改编得如泣如诉,那几乎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画面和笑容。

38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力荐

最后的字幕特别厉害,这些被关了12年的地牢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整部电影都是地牢戏,闪回出来的戏少点,把人在黑暗中的生理反应拍出来,在混音和摄影手法上多花点心思,片子会更好。导演可能想要“潜水钟与蝴蝶”的效果,肉体深陷困境,镜头一直想靠闪回拍出人物回忆中的轻盈,这打破了地牢的幽闭恐和恐惧。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the sound of silence。。。。。。一个地牢又一个地牢,黑夜太漫长。点点滴滴反反复复临摹恶魔的模样,电影令人“诟病”之处恰是烘托主旨的用心所在。

44分钟前
  • 小小农
  • 力荐

经历过十二年的暗无天日,我的心里仍然能开出一朵花。煽动性很强,放映结束后的掌声巨长无比。和巴勒斯坦那部《三千夜》有类似的毛病,开头太惨太苦,后半段又有种压缩快进的感觉,头重脚轻,插叙也没帮上忙。

47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对于一个这么沉重的题材,其实拍得并不是从头到尾苦大仇深, 反而穿插了些毫不违和的让人发笑或感到温暖的情节, 挺有意思的。最后预料到一定是大型煽情, 但还是忍不住和周围的一众观众一起掉泪了。人的生命需要有多坚韧才能熬过那十几年来, 几千个只能靠敲墙交流的白天黑夜。结束以后Q&A环节有一个乌拉圭老爷爷站起来感谢剧组讲述了他们国家的这段黑暗岁月,大家都听得热泪盈眶, 太多不应该被历史长河淹没的人和事, 需要像这样被文字传颂被影像记录, 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聆听。#66SSIFF#

52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我的18~19跨年电影。在《寂静之声》的歌声中,流下19年第一捧热泪。影片最后一行字幕是:经过12年隔离监禁后,随着民主制度回归,囚犯们终于获释。

55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南营洞南美版,快过年了,向一些人致敬

5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估计又是一部即将被封影评的电影,就像我前段时间看的《我不是药神》影评没了,只剩下打星。可能被屏蔽的关键词就不说了,只想说:这个世界,最好的是人,最坏的也是人。你都想不到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变得如此邪恶。

60分钟前
  • 那头牛
  • 力荐

家人是撑下去的动力。真是太闷了。。还是法鲨的《饥饿》好看多了

1小时前
  • 瑶瑶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