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张嘉益,闫妮,赵今麦,郭俊辰,姜冠南,王玉雯,刘孜,冯雷,扈耀之,王艺瑾,凌孜,申梅梅,张玉婷,徐宏杰,潘易泽,杨新鸣,王海地,李晓红,张磊,刘凯,李至强,吴乙彤,许薇,朱研,曾秋生,张瑞珈,崔可法,李文玲,杨华,寻峰,余忠,赵艳,孙浩涪,袁忠远,邢露匀,吕宁,邢洋,李斌,何汉,刘辉,颜彬,王琳,景岗山,黄曼,南吉

导演:刘惠宁,李少飞

播放地址

 剧照

少年派 剧照 NO.1少年派 剧照 NO.2少年派 剧照 NO.3少年派 剧照 NO.4少年派 剧照 NO.5少年派 剧照 NO.6少年派 剧照 NO.13少年派 剧照 NO.14少年派 剧照 NO.15少年派 剧照 NO.16少年派 剧照 NO.17少年派 剧照 NO.18少年派 剧照 NO.19少年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6:37

详细剧情

  林大为(张嘉译饰)和王胜男(闫妮饰)是一对欢喜冤家,日常互怼的夫妻生活常常令人捧腹。女儿林妙妙(赵今麦饰)考入重点高中的意外,让两夫妻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活泼伶俐的林妙妙在学校有三个好朋友:校花邓小琪(王玉雯饰)、学霸钱三一(郭俊辰饰)和开心果江天昊(姜冠南饰)。从初入高中的紧张兴奋到携手跨过高考大关,四位少年在高中三年生活中除了面对高考,还有着友情的危机和各自家庭的烦恼......四个家庭在经历了变故与波折后,找到了各自的方向,最终收获了成长。

 长篇影评

 1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今天有幸参加了李安导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首映礼,观看完影片后深有感触,震撼许久,情动以书之。
本片开场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动物,动物的背后是人工画的墙壁,配合着独具印度特色的歌曲,将故事带入一个印度动物园的背景环境当中,为主角的家庭出生以及后面对其姓名来历的介绍作以铺垫。当我听到清脆而欢快的竖琴声随着鹿群得跳跃而律动时,我便开始注意到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之间的契合。在后面的剧情里,场景的变换和音乐的配合,不断地将观众的情绪带入主角的内心世界中,感受着主人公pi的心态发展。
本片刚开始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了pi在少年时遇到一次船难,家人在那场船难中都丧生了,只剩下他和一只孟加拉虎随波逐流的故事。虽然故事中有许多漏洞,但因为场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离奇古怪,所以我便将这个奇幻漂流的历程看作理所当然的科幻之作。那时我认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与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对危难时的勇气。后来少年pi向调查人员讲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时候,我有了一种错愕感,开始思考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以至于我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讲述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第一个故事,能发现很多漏洞。船员不可能在船发生故障即将沉没的时候,离开救生艇,老虎和其他动物在笼子里关着不可能跑出来,救生艇的生存手册中不可能告诉幸存者如何驯服猛兽,香蕉不可能漂在水面上,老虎为何不在和豺狼同处棚下的时候就吃掉豺狼,人在船上不可能看到海洋深处大王乌贼吃鲸鱼,植物吸收了人类的尸体不会把牙齿留在果实里,还有那个食人岛存在与否等等。倒是第二个故事显得合情合理,船员没有跑出救生艇,动物也没有跑出笼子,他妈妈可能是看见孩子一个人出去不放心所以跟出去暂时幸免于难,后来拿着香蕉游泳上了救生艇。对于一个只吃肉食的厨师来说,压缩饼干根本不算是食物,所以他宁可吃老鼠,宁可吃人,直到他看到pi的母亲被鲨鱼分食才心有悔悟,所以任由pi杀了自己报仇。第一个故事似乎有意设置这些漏洞让观众们明白那个故事是假的,它虚拟却美丽,而第二个故事现实却残忍。而这两个故事都是pi的亲身经历,可见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pi的主观内心世界,而第二个故事却是真实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斑马是水手,猴子是他的母亲,豺狼是厨师,老虎是Pi,那“pi”又是谁呢?
所以,我不禁重新思索这整个故事的脉络。Pi小时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信奉神灵信奉爱来得到心安,后来他喂老虎的事情惊醒了他爸爸,让他爸爸感觉到应该早点让他孩子认清现实,不然说不定以后会遇到危险。所以从看到那只孟加拉虎捕食的时候开始,那只老虎——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思想便深深植入了pi的脑袋里。所以从那时起他的精神世界便产生了分歧,两种思想在他脑袋里面斗争,所以他一直很迷茫,一直不快乐,所以他后来在救生艇上才会问猴子,你的孩子呢?是啊,老虎,“pi”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女孩,他从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女孩的舞蹈,那女孩笑了。这一笑可能是笑pi跟踪她的理由居然是为了知道她舞蹈的含义,可能是被pi理性理解舞蹈的方式给气乐了,也可能是觉得pi善于思维与众不同挺有意思,也许每种都有吧。后来pi给女孩看老虎,女孩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pi童年时的那份感性思维。也许那一刻pi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许是对的,但现实在这时候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不得不离开印度,离开女孩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他的感性思维也不得不接受理性的现实。
后来遇到船难,残忍的现实尤其是厨师杀死了他母亲的时候,pi的现实彻底击溃了他感性的一面,他拿起刀子杀了厨师,这个时候他心中的那只深藏已久的孟加拉虎彻底出笼占了上风,这正合第一个故事中为什么孟加拉虎在豺狼咬死猴子后才突然出现的疑问,也就是说,那只“老虎”其实是pi内心中现实的残忍的理性的一面,“pi”自己则是感性而有信仰的一面。
在“老虎”出现后,“老虎”一直处于上风,他想驯服却一直一筹莫展,即使后来和“老虎”也算和平共处,却也仅限于此。生存手册当然不会告诉“pi”如何驯服猛兽,那只是“pi”的感性一直企图征服理性的过程,不过从“老虎”的表现来看,似乎最终还是理性占了上风。甚至鲸鱼出现的时候他只是悲哀自己的事物被卷走了,却不是如观众般感叹鲸鱼的美。这种反差也从侧面表现出这个阶段的“pi”的理性心里。
于是就这样漂流若干天,直到有一天“pi”看到了一艘船,他努力与那艘船取得联系,但却最终眼睁睁看着那艘船消失在海平线,那时的“pi”失落,无助乃至绝望。可能是人在绝望的时候最需要信仰来给自己带来新的生命,就这样,几天后的一个夜里“pi”看到“老虎”在望着海面,“pi”也望向如镜子般宁静的水面,那里他看到了回忆。大王乌贼吃鲸鱼是他想象中的画面,鲸鱼甩出那些动物园中的动物,是“pi”看到海里的生物所产生的联想,联想带动回忆,回忆不断出现,他甚至看到了他的女友,那个勾起他年少时感性思维回忆的女孩,“pi”从女孩的印堂也是东方文化中“点慧”的慧心进去,感受她的灵魂。后来他回忆起了那场让他失去一切的海难,也许他这时终于明白其实他失去的不只是财产,动物,家人,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他最初的信仰,也就是这一刻,“pi”的感性重新发挥出作用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他。导演让那艘船始终出现在画面的中心,乃至第二天朝阳升起却始终不消。表现出这个念头在“pi”的心中烙印之深,也许也就是从这时起,“pi”才在心里产生了与老虎,猴子,斑马和豺狼在船上的幻觉吧。长期的孤独和现实带来的无助和绝望,容易让人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当中,他宁可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也正因此他才有希望活下去。
于是在他遇到暴风雨,看到天上出现的神光后,他对天膜拜,这时他的感性彻底打败了理性,所以在那次暴风雨后,“pi”安然无恙,而“老虎”却遍体鳞伤。
然后“pi”莫名其妙的登上了一座岛,李安导演在这里对“pi”的行为和心态描述得特别细腻,“pi”看到岛屿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我获救了”,而是看到什么吃什么,到了水潭,一边游泳还一边不忘顺便喝几口淡水,老虎也有充分的鼬可以吃,这对于他们来说正如人间天堂。可到了晚上,清水变成毒潭,森林暗藏杀机, “Pi”称之为“食人岛”。
这个岛很有可能是“pi”在选择跟随信仰之后幻想出来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它正预示着现实社会,岛上的鼬就好像我们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得看着外来的事物,却对这外来事物的危险丝毫不知。老虎吃了鼬,其他的鼬就在旁边却不闻不问,似乎与自己无关,这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冷漠。人们辛辛苦苦创造了财富,却经常被别人窥觑乃至掠夺,正如“Pi”在树上搭了床,却被鼬鼠不断侵占,“Pi”很反感的想赶走这些鼬鼠,却无奈百赶不绝,看似滑稽可笑却独具讽刺意味,发人深省。这岛上动物和植物的食物来源都是别人的尸体,所有美丽的只是表象。远远望去这个岛如同一个巨人的尸体躺在海上,这座岛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死亡。这就是现实,让人沉沦,令人迷失,美丽而残忍,人多却冷漠,繁荣昌盛是以森森白骨为代价,充满诱惑却杀机四伏。但人不是非要依赖于那些虚荣,欲望,利益才能活得更好,其实我们还有主观世界的精神追求。所以pi最终选择离开这座岛,离开那所谓的现实主义。
最后“pi”终于到了岸上,来到了墨西哥。他看到“老虎”站在森林观望,然后自己就晕倒了。“pi”醒来后当然看不到老虎,因为救他的人送他去医院,这时的他已经回归现实当中了,“老虎”不过是他幻想中另一个自己,其实自始至终他只有一个人。那时的“pi”向往美好,重回信仰,所以当调查人员问他漂流经过的时候,他很自然的把脑海中的幻想当成现实告诉了调查人员,直到调查人员逼人,他才不得不接受那残酷冷漠的现实,含泪痛苦的说出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Pi被救海岸的拍摄地点其实不在墨西哥,而是垦丁。画面中,垦丁近乎完整的拍录下来。加上整部影片那独具东方特色的梦幻的场景,含蓄地透露出李安导演的归根之情。
本片把大量篇幅用于刻画和描写pi幻想中的那个故事一,让观众对那个故事充满认同感,而最后那短短几分钟对故事二简单的叙述却是神来之笔,引导人们去对比,去反思,去发掘。这样的剧情安排,让观众们感受和认同主观世界的美,找到那失去已久的童真,可谓匠心独运。
剧场结束后,我一时不愿离去,久久不能释怀。作为3D影片,新科技给观众带来的全新体验虽然很吸引人,但我却觉得这种所谓吸引,比起电影本身的设计和内涵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一味追求3D和特技效果无异于舍本求末。不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却很巧妙的利用了这种3D影片的真实感,比如老虎扑向豺狼的那个镜头。导演利用3D特效让全场观众震撼,在回顾这段剧情的时候都心有余悸。用这样的效果来表现,pi在现实中情绪的爆发,恰到好处。同样的,因为3D效果的真实感,让观众在猛虎与少年pi的对峙过程中,时刻心悬一线,这样的情感其实也正是主人公pi当时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令人钦佩。电脑特技则在描述第一个故事的幻妙场景中用来渲染和烘托场景气氛。给观众带来一种极其华丽的玄幻感,而这样的场景正符合pi的幻觉世界,在表现主题,推动剧情,渲染情感的同时,虽然也悄悄暗示着故事一的不真实性,但却令人难忘甚至宁可信以为真。
可以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给人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思索
主人公pi,由π而来。π是圆周率,是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它约等于3.14,我们却永远无法计算出π到底等于多少,就好像用科学永远不能完全描述这个世界。但由π我们却能联想到圆,从而联想到地球,甚至联想到人生,人的一生有时候便是在画圆,往往走了一圈最终又回归原点,Pi是在漂流,也是在回归。他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不断地挣扎和斗争,但最终还是听着心的声音从现实回归信仰,从海洋回归大陆。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孟加拉虎”,也都有一个“少年pi”。只是在我们心里的“老虎”往往占据上风。我们甚至心甘情愿留在“食人岛”享受着美食与清泉的诱惑而葬送其中,这部电影却点醒着人们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要能试着听听心的声音,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要追随自己的信仰,在纷乱复杂而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要能够适时地回归我们内心的美丽天堂。

 2 ) 我更愿意相信奇幻的漂流,但无法回避残酷的事实

晚上和基友又屁颠屁颠跑去影院二刷了少年派,在第二遍看时我发现了自己看首映时忽略的诸多细节和未曾深入挖掘的内涵,现在写文的时间实在是晚了点儿,暂且顾不上组织语言,权当提供个思路给各路影迷和考究帝们参考吧


再者就是简单介绍下取这个标题的原因——少年派一经上映,影片结尾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真正发生的是故事1还是故事2?”,这个争论就如同当年诺兰的《盗梦空间》片尾陀螺是否最终停下一般各说纷纭。我个人非常希望少年派的结尾是自由和开放式的,但是目前已确认的是,李安导演对结尾没有做超出小说的自由改编
 

下面是本人二刷后的理解:

首先,根据种种细节我断定真正的漂流经历是故事2,角色分布如同很多友人已经提出的那般:

斑马:摔断腿的吃肉汁饭的水手

鬣狗:态度恶劣性格易怒的厨师(此处没有异议,请仔细回忆在放下救生艇时的人员分布,厨师最先在救生艇上,接着派登上,水手从高空摔下,母亲尚未出现)

母猩猩:派的母亲

老虎:少年派自己

少年派:整个漂流过程中支撑和引导少年派的精神信仰(此观点为笔者原创)



接下来的部分我悉数罗列一下我个人二刷时抓到的每一条非常关键的细节,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排列:

0. 开篇的绿色山坡上哥哥让派下去饮圣水,神父见到派的第一句话,“You must be thirsty”

1. 派在集市偷偷跟随那位舞女(可以算是派的初恋吧),见面后派询问她有关那个不同于其他舞女的姿势的含义,女子口中的一句“Lotus in the forest”为之后食人岛上派的发现埋下伏笔

2. 年少时期的派和家人共同进餐时提到过自己信奉多种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数量众多的印度众神…… 父亲语重心长地教导,什么都信其实就等于什么都不信

3. 船上派的父母和厨师闹不快后,水手调侃肉汁饭不算肉食的话,相当有深意

4. 漂流开始至结束途中派的几次痛哭流泪喊出的I'm sorry I'm sorry.

5. 老虎吃老鼠

6. 有规律的日夜交替节奏

7. 在巨型荧光座头鲸之后的另一个晚上俯瞰海面时的大王乌贼战抹香鲸、各类涌出的动物、以及拼聚而成的母亲的脸(注意,是母亲,是拼聚)

8. 派在读救生手册的时候有一条求生指南:“Telling story is highly recommended.”

9. 训虎与对峙的情节

10. 请观察整个过程中派和老虎的健全与安危是完全同步的

11. 食人岛上派和老虎的位置关系,在派晚上发现惊人秘密的时候老虎是等在救生艇上的,但离岛的时候老虎是被派重新喊出来的

12. 仔细品味离岛时派大喊的,although the god abandoned me, he's still watching; although the god kept indifferent to my suffering, he's still watching

13. 思考老虎为什么不回头,该不该回头

14. 面对日本保险员时派的二次陈述,抓关键词:cook, disgusting, eat rat; sailor, suffering, lose leg; catch fish(应该懂了吧……头皮发麻中)

15. 继续陈述中抓线索:......slam in the face of cook, ....didn't die

Cook hit me, my mother shout

...Jump into water(应该是派跳的,船上剩厨师和母亲)

Cook look away, throw a body over board, shark came.

...

I kill him...

he has gone too far.

Evil man, and also bring the evil onto me

...

I have to live like that…… Live alone. And survived.

 

16. 作家短暂犹豫后选择the one with the tiger(绝不是信任派,理由下面给出)

17. 派起身开门时作家朗读出的保险员采访笔录:
Mr. Patel’s is an astounding story of courage and endurance unparalleled in the history of shipwrecks.
Very few castaways can claim to have survived so long at sea, and none in the company of an adult Bengal tiger.

18. Happy ending? 派说:Up to you now(此处也许是李安善意的trick,作出一种开放式结局的姿态但是最大范围忠于原著)

*19. 成年派说,他在大学教卡巴拉,卡巴拉是希伯来语,犹太教神学术语,意为to receive,to accept。 而派出海所乘船的名字“TSIMTSUM”(回归),是卡巴拉学派的神学概念之一。
  派曾问过神父,上帝为何创造万物,而TSIMTSUM的意义,包含上帝创造万物的行为。

*20. 派曾说过“欢迎来到派的方舟”,派在海上漂流227天,诺亚方舟故事中,洪水退去的日子就是2月27号。

 

 

嗯,所有抓到的线索我都罗列完了,接下来我挑几个我预测可能会最频繁被问到的问题作我自己的解答:

1. Holy water那一幕到底有什么目的和玄机?

:You must be "Thirsty". 仔细看你会在后文中年派对作家的口述中发现,老虎有两个名字,本来叫Thirsty后来才改成Richard Park的,也就是说,影片开场就确认了即将出现在漂流中的猛虎就是少年派本人无误,至于两个名字的这个经典用法可以参考《穆赫兰道》,现实与幻想的人物与身份交替互换

关于Richard Parker的有关记载资料普及:(资料援引自网络)

与派一起在海上流浪的孟加拉虎名叫“理查德·帕克”,这个名字其实大有来历,“理查德·帕克”原是历史上真实吃人海难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然则之前1838年爱伦·坡的小说中,就有一处情节是,一个叫“理查德·帕克”的人在船难中,因为抽签而被同船的其他三个人吃了



2. 父亲为了惩罚小派独自喂食老虎帕克,拿了一头小羊到栅栏面前,帕克是怎么把那么大一只羊拉入铁栅栏的,很明显,栅栏没有损坏啊。羊是怎么被拖进去的?
 

我觉得有3种解释:

(1. 关于钻栅栏这个问题,只要头先过去了,身体因为有柔韧性再加上皮毛很容易滑进去,因此羊的头部可能是老虎发力强行拖进栅栏(不排除头骨都碎裂的可能性)

(2. 从这一段小时候父亲的教育经历起派就是为了与后面讲的漂流故事中如何确立最终信仰呼应而自己编出来的场景

(3.印度的动物普遍练过瑜伽,缩骨穿栅栏毫无压力



3. Lotus in the Forest怎么算是个伏笔?

:祭祀时放的莲花灯是一个Lotus,食人岛上派在晚上从树上摘下的荧光橘子状物体打开来是Lotus包裹的一颗巨型牙齿,舞女的这句话是将派从最后一个幻境中彻底唤醒的重要凭据

 

4. 如果几种动物真的是人的指代,那生存状况如何?当时的场景还原是如何?

:从派的二次陈述的零碎短句中已经可以还原出当时真实的情景—— 没发现舱内有救生食物时,4个人没有进食,厨师饥饿难耐下不得已吃了老鼠但是不充饥,然后派与母亲眼睁睁目睹了断腿的水手被厨师残忍杀害并当做食物吃掉(没错,就是人吃人,这也是作家和日本人后来不愿相信故事2的重要理由之一)

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食物短缺,厨师将相对弱小的派母杀害或致残,抛尸入海中引诱鲨鱼,尸体遭疯狂撕碎后引来数量惊人的鱼群,这是奇幻故事中飞鱼海的根本依据由来

到了这一幕时少年派的血性彻底得到爆发,并且用故事中出现的尖刀杀死了厨师,至此,之后的漂流仅剩派独自一人,以老虎的形象存在,而故事中的派是自己的信仰和意念的具化产物


豆瓣友人斯内普女伯爵提出了新的推测:厨师应该没有吃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有食物,他们都知道,只是厨师想借水手钓鱼节约食物,派妈妈死的时候厨师忏悔了似乎也说明他不是一心想杀了大家,水手确实是被牺牲的最好人选。食人岛应该是厨师的尸体,厨师一开始就说我是烧饭给水手吃的,后来以水手钓鱼正如岛养育鱼,又吃掉鱼。没有什么东西能200天不腐,除了有肉就滋生的蛆虫,派和厨师就是用蛆虫做饵,离开岛前,派说他准备了足够的狐蒙意味他把厨师滋生的蛆虫用鱼肉之类东西保存下来,此后厨师就彻底被消耗光了。


5.除了推测船上动物的指代含义之外还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少年派并没有经历奇幻的漂流?

:不要忽略了片名—— Life of Pi,旨在讲述“派”的一生,并无刻意强调海上漂流的意味,中文译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纯粹是一个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添头,表述并不准确,如果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中文片名上,那么对影片的预期势必受到影响,潜意识里也会提前先接受故事1的版本,干扰看完影片后观众自己的判断。


6. 为什么不叫少年∑少年Δ或者少年Ω的奇幻漂流而非叫少年π?

:在小说中,Pi是“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简称。这位印度少年被以一座叫“莫利托”的游泳池的名字命名,而“派西尼”在法语中干脆就是游泳池的意思。由于“派西尼”的发音很像英语中的“小便”,Pi经常被同学取笑,甚感苦恼,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圆周率π,也就是Pi。

π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数,它没有规律,无穷无尽,以无限的无规则形式计量着完美的形状“圆”,衍生出理性之外的无垠想象力空间。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名字,在印度少年的漂流成长故事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

如果执拗的你一定要研究π在本片中的引申含义,那么笔者为你提供以下两种可能的解释:

·少年派在学校黑板上默写圆周率引来全校师生围观的这一步暗含了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类科技文明的车轮不断地向前滚动,与此同时人的欲求也愈发难以满足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象征漂流过程中无数不可预计的艰难险阻,以及常人无法理解的派内心的思想斗争


7. 派在爬上救生艇后悲痛地哭喊着 “I'm sorry, I'm sorry”,是否和他看暴风雨时没关上舱门而导致翻船有关?如果不是那翻船的原因是什么?


派的哭喊只是因为眼睁睁看着家人被海水吞没却无能为力的痛苦与绝望。派在上层甲板看暴风雨时确实没有关舱门,但是这和后来的沉船没有任何关系 —— 两轮巨浪打在下层甲板上,第二次的巨浪直接拍在下层的甲板上把整个船身都打得倾斜了,然后才因为侧面的负重量太大而慢慢下沉,海水的贯入和那个舱门开不开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是关着的,这么水势千钧的滔天巨浪也早就把船舱的玻璃全部拍碎然后海水依然会涌入
 


8. 到底怎么判定漂流过程中的各种奇幻场面是派的想象还是现实?

:关于这一点我的灵感来自于刚发第一篇评时豆瓣上友人将少年派与诺兰的盗梦比高低的争论

虽然故事结构不同,但我想借用诺兰盗梦空间的设计理念来解释一下这些奇幻场景为什么一定要存在

盗梦空间引入了”梦中梦“的理念,允许多重梦境同时存在平行展开,影响级从最深层向外延伸

同理,少年派中的数个场景为求便于理解大家可以引用“景中景”或是“story in story”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唯一不同的是,盗梦里面是平行结构,而少年派是纵向展开,有前因后果,有先后关联

笔者个人总结出这几个幻境或情景或故事:

从派成为唯一幸存者的夜晚之后断断续续开始一系列幻境——

幻境1:抛出漂流瓶的破晓OR黄昏

幻境2:看到荧光巨型座头鲸的夜晚

幻境3:白天的飞鱼群大暴走

幻境4:看到远处的救生船,打了数发信号枪后救生船消失

幻境5:夜晚的海面深处看到大王乌贼战抹香鲸、动物涌出、拼凑成的母亲脸庞、沉落海底的游船

(母亲的脸庞为什么是“拼凑”起来的,可以认为是荧光鱼群拼凑成的,而这些鱼就是分食了母亲身体的鱼)

幻境6: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不见天日的黎明前

幻境7,最终幻境:日夜共存的食人岛极乐净土(唯一一个存在日/夜双场景的幻境)

 

个人的观点解梦:

幻境1:漂流的初始阶段,对得救抱有较大希望,气候温和天象壮观

幻境2:起初的独自漂流的夜晚迷茫和恐惧占主导,未曾来得及勾起派的伤痛回忆和对救生艇上惊悚骇人场景的回顾

幻境3:靠母亲尸体引来的大量鱼群的真正由来

幻境4:对生还仍抱有希望但是已与存活的预期渐行渐远

幻境5:平复了迷茫和恐惧后刚刚发生的可怕经历开始如潮水般涌现在眼前

幻境6:环境的恶劣程度达到最高值,派的求生欲望被燃烧到极限,信仰从未如此坚定

幻境7:出处援引豆瓣友人写帖子的哲不解日志中所述,“食人岛代表着:宗教的看似完美的彼岸世界。

在影片里这个宗教的彼岸世界特指的是印度教。食人岛是印度神毗湿奴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世界早期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肚脐中长出了莲花,莲花孕育了梵天,梵天创造出世界。片中的小岛是浮在海面上的孤岛,而小岛的形状是躺在大海上的毗湿奴。”

 

最终幻境是漂流的最后一程派面临的究极考验:

白日极乐景象的呈现是濒死者通常会发生的类似回光返照现象,美好的画面和梦境会在这一刻出现,因此少年派获得了一切需要的食物、淡水、休憩之地、完美气候等等

夜间派在湖面发现的惊人秘密是派在即将跨向死亡前潜意识将自己从幻境中猛得来回——潜意识来自于舞女告诫少年派切勿忘记“Lotus in the Forest”的话语,所以,当派在幻境中找到舞女口中的莲花时正式确认了自己处在幻境而非现实,信念和意识大声呼喊将少年派本体老虎从岛中唤出

到上滩靠岸之时,所有幻境完全终结,老虎形态的少年派回归人形本体瘫倒在浅水处,被众人发现后送医院抢救

 

 
9. 关于幻境判定的补充
 

感谢盗梦空间带来的创意灵感,我个人认为少年派中完美继承了梦境判定的设定:

一切违反自然和物理法则的场景出现即标示梦境与现实的区分,如同盗梦中图腾不停止不倒下的判定——

沉船时关押的动物集体涌出作为幻境开始的象征;

母猴的香蕉漂流(这点有争议,原著党说书后补充了日本人做了实验成堆捆绑的香蕉确实能漂浮,此处待定)

荧光巨型座头鲸与之后的各类海市蜃楼般成像

成年老虎的体重约200公斤,从侧面上船/下海,船居然没有翻。《泰坦尼克号》里面,落水的众人争抢救生船而导致小船翻掉的场景很多。

派将捞上的鬼头鱼敲死后鱼的变色以及之后的飞鱼海(鬼头鱼死后确实会变色,但时间较长)

在救生船上找出的那本《求生手册》 其实有很多荒诞之处,里面居然提到了“如果幸存者和大型食肉类动物共处一船”,应当如何如何应对。想想也知道,怎么可能有求生手册也如此奇怪的东西?

岿然不动屹立于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之中

突然出现和莫名失踪的救生船

食人岛上的荧光莲花,幻境的最终标记物,彻底唤醒派的自我意识分辨出现实

……

 

10. 食人岛上派发现了什么惊人的秘密?


这点派是亲自口述的,晚上梦幻般的荧光其实是Chemical, acid, 会消融岛上的生物体,那颗发现的牙齿实际是某个不存在的先人流连忘返于这个眼前的极乐世界结果被全部腐蚀吃掉只留下没有消解掉的牙齿

这个秘密让派赶紧惊醒并在白天呼唤出了那个差点没出来的猛虎自己

 

11. 为什么老虎最终没有回头?是不是设置的催泪点?

 
个人认为,漂流结束,身体和信仰、意念回归一体,以少年派唯一存在着,老虎失踪不见不回头是理所当然

 

12. 可否详细分析一下老虎到底指代的是人、是物、还是其他?它是否有深层的象征含义?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纵观全片李安导演留给观众最自由也最意味深远的一个思考点,老虎的象征意是多元的、立体的,绝非简单的一句话能概括全:

·可以像豆瓣友人写帖子的哲不解所说,将老虎看为人性中的“恶”,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加以分析,援引她的精彩分析——这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哲学解读,比方说Pi代表着人的理性,老虎代表着欲望与恶;我们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Pi代表理性与常识的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当人类恶的化身豺狗厨子吃掉斑马水手,杀死Pi的猩猩母亲后,Pi心中的恶被无限激发,他杀死厨子也吃了厨子。在此之前,Pi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类个体,影片中曾讲到过他小时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这之后,Pi的兽性以绝对优势地压倒了人性。但当Pi踏上陆地终于获救的那一刻,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寓意着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Pi心中的兽性也随之消失,他的理性回归,本我再次复活。


·根据老虎在起初从未露面但当豺狗杀死母猴的瞬间从舱内猛扑而出击杀豺狗的情节可以将老虎视为少年派内心深处未曾被激发出的血性、斗志、悲愤等


·当然,你也可以像笔者一样认为老虎就是少年派在漂流过程中的“本尊”,而对立的“少年派”则是派的信念、意识、以及各类精神引导

 

13. 少年派的母亲是否也像水手一样被杀死后吃掉?是被厨师吃了还是少年派为了生存自己吃了?

我发现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 嗯如果仔细看的话上文已经解答过了:吃掉水手后厨师将相对弱小的派母杀害,抛尸入海中引诱鲨鱼,尸体遭疯狂撕碎后引来数量惊人的鱼群,这是奇幻故事中飞鱼海的根本依据由来

也就是说,厨师抛尸的动机是为寻求能维持更久的食物,因为光靠吃人已经无法满足生存需求

而少年派更不可能将自己的母亲尸体吃掉,因为尸体被撕碎后引来了鱼群,这既是“飞鱼海”幻境的由来也是现实世界中少年派之后的食物来源(笔者观点)


还有一种相似的观点这样表述:厨子用水手的碎肉作为鱼饵,这引发Pi母亲看不下去厨子的做法,因为母性天性比较感性,仁慈,同时也可能这样处理人的尸体冒犯了Pi母亲信仰中不可侵犯的一部分,认为这太残忍了,从而两人发生了争执,但是争执中,不幸被厨子误伤到,而且较为严重,最终导致了Pi母亲的死亡;而这时,由于母亲被重创,“老虎”出来了,Pi心中的愤怒占据了上风,杀死了厨子,为母报仇(此处我记得一点是在故事2中,厨子被杀之前也在忏悔自己的作为,因为他如果杀死水手是为了减少累赘,尚且可以祈求上帝的原谅,而误杀Pi母亲则是实实在在的罪恶,所以他最后时刻忏悔了,也充分证明当时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人性的抉择。)而剩下Pi孤身一人时,我认为他并没有吃自己的母亲,而是选择了海葬自己的母亲,因为Pi当时信很多宗教,所以并不排除海葬的仪式(也许有人说这和他母亲的信仰背道而驰,但是一方面Pi可以借此祭奠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也就是说可以再次引来鱼群。这也是在故事2中Pi调侃的至少厨子教会了他钓鱼的原因。)


*目前也有一种论调认为:神奇魔幻的岛屿在一个远镜头中显示出是一个躺着的人,而上面密密麻麻的灵猴(狐猴),之前看起来很唯美,其实那都是蛆。是死人身上的蛆虫。所以当灵猴爬到PI的在树上铺的褥子上的时候,PI是很嫌恶心的把他们赶走的。老虎吃灵猴,其实就是PI自己吃蛆。那个所谓的岛就是她的母亲。他之前吃了其他人,但是一直没有吃她自己的母亲。直到他饿到神志昏迷的时候,终于开始吃母亲,这也救了他一命。所谓岛屿每晚会涨潮酸液会腐蚀鱼儿,其实就是她母亲的尸体也在一天天的腐烂

(这个论点很好地给出了食人岛上“丁满”群的可能象征意义以及腐蚀的概念由来,这个我交给大家自己去考虑,我是出于最后一丝人道主义不愿意相信派吃掉了母亲的尸体,仅此而已)

 
请注意!!!!!目前还有一种推测指向了更加残酷的现实:派既吃掉了自己杀死的厨师,又吃掉了被厨师杀死的母亲。下面我慢慢将这种观点加以论述:首先,派在漂流过程中吃过人肉这是无可争议了的,但大家似乎都认定吃的是厨师,只有极小部分人觉得食人岛的远景像母亲而认为派在漂流最后阶段为了求生吃掉了母亲。

然而细心的观众和读者一定会发现,飞鱼海也是用母亲的尸体引来的,那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矛盾 —— 尸体最终到底归于何方?要么被鱼群撕碎要么就是被派自己吃了,但无论如何两种可能性不会同时存在。

但是!!!读过原著的友邻指出了实际上豺狗是咬掉了母猩猩的头颅,也就是说厨子是砍掉了母亲的整个头,然后承接派自己所说的“Throw a body aboard,shark came”可以推测,厨子是将母亲的头抛入海中,引来了大量的鱼群。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铁证就是第二个看到海洋生物的夜晚,鱼群拼凑成的只是母亲的脸部(头),而不是完整的身体

这样一来的话,关于人形岛的寓意到底是不是宗教信仰宣传的极乐净土或是印度神话中的神,还是派的母亲,这个争论就得到了完美的回答:人形岛就是母亲被砍头后的身体(虽然岛还是完整的),丁满群是尸体上的蛆虫(蛆从肉里面直接滋生出来,不用考虑什么海上有没有苍蝇生不出蛆的问题),派上岛后啃食的海草、瓜之类的是母亲的各种血管和组织,夜晚看到的腐蚀湖可能是吃到胃部时碰到的酸液以及溃烂的伤口,而那颗莲花包裹的牙齿之所以唤醒了派,这才猛然像噩梦般惊醒。(至于晚上那个荧光酸液湖中的露出白骨的死鱼也许是母亲胃里面尚未消化干净的鱼的残渣,这些鱼是厨师用水手被截止的那条腿剁碎后制成诱饵钓上来的。而那颗牙齿,可能是派的母亲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也参与了分食水手的尸体,狼吞虎咽中将水手的牙齿一并吞下。)


14. 食人岛是否象征了宗教中提出的极乐世界?如果是,那么派的离岛行为是对这一论调的否定与批判么?少年派在经历了漂流之后究竟还有没有自己的信仰?
 

食人岛=极乐世界的理论有可行性,但是并不全面。如上所述,笔者认为除了有略微影射宗教的意味之外,食人岛仙境&梦魇的存在是因为少年派在漂流的最后旅程中处于濒死态,值得注意的是,食人岛是少年派在那个狂风暴雨幻境6中喊出“爸爸妈妈,哥哥,我马上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见到你们了”之后,并且,对于食人岛远景所展示出的形象,可以认为是少年派的母亲,(当然,不是也不影响对影片的理解)如果是,那么给这个镜头的原因就是为了和上面这句话呼应,挣扎于死亡线上的派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出现强烈幻觉,首当其冲看到的是觉得最亏欠的母亲

派是一定有信仰并且是敬畏着上帝的,因为派在离岛的时候说:although the god abandoned me, he's still watching; although the god kept indifferent to my suffering, he's still watching


 
15. 幻境5中海底的鱼群拼凑成的人脸到底是派的母亲还是初恋舞女?证据是什么?

是母亲无误 —— 影片的开头,派的母亲在地面上用白粉笔画出一朵六瓣花的图案,而在之后鱼群拼聚成人脸前,先拼出的就是这朵六瓣花。



16. 为什么水手和厨子居然不知道救生艇上有食物呢?!这不科学

至于为什么水手和厨子没去动救生艇上的食物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可以参考官方给出为什么老虎为什么起初几天没有碰派的原因——晕船+还未从海难中反应过来适应新的漂流环境,同理,水手和厨子即使作为船上工作人员,即使知道有食物和救生物资的存在,他们只是虚弱得无力去寻找和使用罢了,经历海难后精神的错乱和内心的恐慌完全可以让人忘记这一切的存在;

第二种解释,厨子和水手确实知道船舱内有口粮,水手因为断腿没有办法去将口粮取出(但为什么他不告诉大家?可能在开口前已经被厨子杀了吧)而厨子则是出于私心,知道口粮的数量有限,不告诉其他人的话等到他将救生艇上的人都挨个杀死吃完后依然还有可以度日的食物,因此他在一开始不决定去消耗这一批物资;

第三种解释,他们在船上的地位太卑微根本就没资格了解救生艇的构造也不曾得知食物的储藏。

第四种解释,救生艇上根本,根本没有任何救援用的物资,而是派在之后讲述漂流故事的时候为了增加可信度编造出来的,同时也是因为派在生还后内心不可抗拒地想要否认自己竟然也破戒吃了人的这一残酷事实,他幻想出来这么一批口粮来减轻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17. 某豆瓣友邻:暴风雨来的时候,派叫理查德出来看闪电,并说是神明,但理查德很惊恐,派就对着天呼喊 :你为什么要吓它 我倒觉得是对信仰的不坚定了

暴风雨来临前夕,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照射下一束巨大的金色曙光,是为派口中的“神迹”,然而当派唤理查德来看时,周围已经山呼海啸翻江倒海,狂风暴雨夹杂着猛烈的闪电像是大自然对人类意志的终极审问,派之所以会这么反问,也许是对神明的旨意产生了疑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会儿看似给他带来了光明和生的希望,一会儿又翻云覆雨将他重新置于最极端的恶劣生存环境中。
  
雷电交加的那时候派已经无所畏惧因为他对天怒吼上帝你还能从我这里夺走什么我已经一无所有!我之所以说信仰从未如此坚定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幕和少年派爸爸曾经告诫他信仰贵精不贵多很贴合,这时候一无所有的派完全抛弃了诸多无用的杂念与信仰,包括上帝,(离开食人岛时恢复对上帝的敬畏)这个时候,生存下去就是派的唯一信仰。



18. 某某豆瓣友邻:在食人岛上夜晚时,少年留在岛上,而老虎却跑到船上这又隐喻了什么呢?老虎怎么知道这个岛在夜晚是有危险的呢?

当派晚上进入森林的时候,这时候是奄奄一息的派的意识在四处确认这个岛是否可以安顿,而自己的肉身则是老虎,停留在艇上起不来,这个设定类似灵魂出窍。等意识态的派放心的解下手绳睡在树枝上的时候,精神向肉体传达了这个地点可靠的讯息,虽然没有给镜头,但可以推测,老虎派已经上岸进入了森林。



19. 中年的派是神经病么自己编了老虎版本的漂流故事欺世盗名?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上文求生指南中所说:“Telling story is highly recommended.”

并且我认为,老虎版本的故事1不是漂流结束后的派重新回忆总结编织出来方便和友人交流的,而是在漂流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讲述——现实中自己确实经历了海难并且在救生艇上漂流,然后为了给自己信念、勇气、动力,少年派选择了幻想、意淫、以及给自己讲故事,每一个幻境和各种不可思议的场景都是现实中漂流的同时派在给自己所讲的故事,以帮助自己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减少绝望,不让自己那么孤独,因为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陪伴,派相信,等到故事讲完了,自己的漂流也将圆满靠岸



20. 作家和日本保险公司相信故事1的终极原因?

作家相信故事1不是因为对派的信任或是出于浪漫主义对于奇幻故事的偏爱,而是他不敢相信故事2中人吃人的残酷现实

采访派的两位日本保险业务员起初提出抗议,要求派为他们讲述一个without surprises, animals and island的故事版本,他们当时是认为派在一厢情愿的意淫,被漂流冲昏了头脑说胡话

当派诉说完故事2后,他们"No more questions and wish me good health and leave away"

当中年派起身为妻子开门时李安导演非常坏地让作家在这个节点念调查报告的笔录,“none of the people in company blank out the story with tiger” 嗯,相信故事1的原因是连丧尸的日本人都被人吃人的版本震惊到了无法直视无法相信,被迫无奈选择故事1

 

题外话,关于人吃人,美国历史上有一支登山队确实发生过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似乎叫“唐氏登山队人吃人惨案”? 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希望考据帝们提供最终的细节



21.即使我们承认故事2才是真正的结局,那为什么李安导演要这么残忍地加入这么一个人吃人的故事?单纯地用奇幻华丽的故事1作结不好吗?


援引豆瓣友人[柏拉狐]在我回复区的留言:

现实是残酷的,但就是因为相信第一个故事,我们苦难人生才值得我们活下去,对不对?

再进一步分析的话,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今年口碑同样超群的韩国导演金基德威尼斯金狮奖影片:《圣殇》——

金基德导演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绝对的真善美,因此他设置了“母亲”继续实行复仇;但他又并不对这个世界完全绝望,江道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对旧我的终极救赎,这是金基德导演认为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理由有机会得到救赎超脱自我的体现。这样悲剧式的结尾实则更加充满了深沉的同情与怜悯,金基德导演残酷的手法背后藏着泪水朦胧的悲悯双眼。

—— 以上这个是我对影片《圣殇》的理解,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李安导演的这部少年派:杀戮和牺牲不是为了让我们质疑人性的阴暗,而是让我们在苦痛经历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坚定对信仰的追求。

这次李安导演确实设置了观众门槛:单纯的观众就让他们沉浸在故事1中,享受不可思议的奇幻,看到世间的真善美和上帝的仁爱。对于剩下的喜欢深入挖掘的观众,则用浪漫的手法向你展现出一个血淋淋的真实海上漂流人吃人事件。选择哪一个,取决于观众的信仰和心理承受能力。



22. pi在第一和第二个故事中间那句经典台词意味着什么,“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痛苦的是,我没有能好好和他们道别。” ?

我觉得对于这句话如果把理解限定在不回头的理查德·帕克上的话,就容易造成理解误差 —— 我认为,最浅显的解读是,人这一生,会遇到各种抉择的困境和难以两全的难局,总会得到些什么又失去些什么,所以你必须学会坚强,学会从容,学会拿起和放下。 这次海难中派失去了所有的家人,但他没有轻生没有绝望坚强地活了下去,他选择把家人葬身大海在他心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放下,他选择面对现实,选择拾起对生活的勇气。但最痛苦的是,在他们和自己生离死别的一瞬间,派都没有能和他们好好道别。

 

23. 李安为啥找这么纠结难拍的故事还有挑了这么个业余阿三当主演?

李安式的执拗、温柔与自由,体现在他在开拍前就早早做好了不为所有人接受和肯定的准备。无关风月,只谈信仰

援引豆瓣友人armtotooth关于李导生平的补充:

李安那时候在美国日子过得挺凄惶,估计他带孩子应该还不错,其他几乎一事无成。

唯一的愿望是想当演员,而这在当时的亚洲文化中,是不被社会鼓励的事情。他学电影,自传中说,自己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在家待孩子做饭。刚开始还能谈点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由别人去做,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抗衡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

——我想,这一段话足以诠释李安导演这部少年派的来之不易和深远的人文层面的情怀与含义,至少,对于李安,这部少年派是他全部过往苦难、挫折、坚持、梦想、信仰、理想凝结之成的心血。你可以不欣赏这部少年派,但这样对电影自由的究极追求容不得半点诋毁和诽谤

如同豆瓣一句话影评所写,李安导演的作品越来越有得道升仙的感觉,这一部来之不易的集大成者少年派,凝聚了李安的心血,涵盖了李安的信仰与理想,注定会与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抱有爱与希望的人一起共同见证李安的名字被载入史册,成为传奇。

 

关于饰演少年派的青年演员,我来普及一下他到底是如何完成一系列的拍摄:
(图请见日志版)

我个人不知道喷这位演员的屌丝们都什么心态,人家确实是业余没有什么拍片经历,但是实际上李安导演提前了4年让这位少年派练习单人表演,在没有对位角色的情况下演对手戏,电影中的所有动物都是后期制作而成。

这样的表演,我认为即使拿2013年的奥斯卡影帝也毫不为过

 


*****24. 原著党来指出一下电影和小说的出入?哪些部分有增添哪些部分又有删减?这样的改动造成了哪些情节的理解偏差?


首先,在此特别感谢@我看到那条长微博的豆瓣友人Wa酱以及微博主,凤凰周刊的鸿帆,你在发表的那条从原著视角对比解读Life of Pi的长微博对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再认识和理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道了和原著的出入点之后,许多存在争议的情节不再有疑惑,如同醍醐灌顶般一语将我惊醒。以下引用博主的精彩评论对本影评加以补充和解释:(以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列举删减和增添的点)

·大幅删减第一部分关于宗教教义的解释,以及少年派与三位宗师的交往过程

·增添了少年派在黑板上默写圆周率和去礼堂喝圣水被告知“You must be Thirsty”的情节

·创造出了少年派在舞蹈课上认识的舞女,亦是派的初恋情人,女孩的手绳已经象征莲花的舞蹈收尾动作是为了给之后的食人岛做铺垫。与女孩分离时,中年派在诉说时说道,“我记得那一天的一切细节,但奇怪的是,我却不记得我们是怎么样告别的”。

·原著中,老虎活下来是无奈的现实;电影中,老虎得以存活是少年派的主动选择

·书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少年派漫长的驯虎过程 —— 通过喂食、吹哨、制造晕船、玩弄老虎粪便等诸多方式确立了自己的权威,成功在救生艇上抢得了一块地盘

而在影片中,驯服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笑点,三个Steps被老虎的一泡热尿直接浇灭,狼狈不堪的派从此放弃了驯服的打算;绝大多数的漂流时间里,都是呆在自己造的小筏子上,将救生艇让给老虎。

·关于原书中最有画面感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猎食片段,李安导演大刀阔斧地斩掉大部分,并没有刻意想去展现的意思(所以啊!!!给个导演剪辑版吧哭求!!!)—— 比如怎么捕捞杀死和吃掉一只海龟,比如老虎与鲨鱼的殊死搏斗……这些都该是浓墨重彩的视觉奇观的部分压根都没有拍出来

·弱化了所有血腥、暴力、残忍的内容,如父亲对Pi从小残忍的教育,如豺狗对斑马的攻击和被咬掉头的猩猩(学姐乱入←_←)也没有展现Pi是如何从一个善良少年迅速转变为一个娴熟的猎杀者。第二个故事的叙述极尽简练,以至于许多观众对于Pi的母亲究竟是被厨师吃掉、被Pi自己吃掉,还是被鲨鱼吃掉争论不休

·关于“我记得那一天的一切细节,但奇怪的是,我却不记得我们是怎么样告别的”的原因在于,那些残酷的真相,那些暴戾的场景和血腥的画面,都被主人公派选择性地排除在记忆,至少在表述之外

·对于原著还有一处极为重要的删节:原书中,在少年Pi漂流日久、体力不支的时候,他失明了,也绝望了。在末日的黑暗中,他却在茫茫海面上、奇迹般地遇到了另一个也在救生艇上漂浮的人,与之展开了一段语意不清、逻辑混乱的对话。当两艘救生艇越靠越近,猛虎跃进那艘船,吃掉了那个人,“他给了我一条命,我自己的命,但代价是取走另一条命。” “就在那一刻,我心里的某些东西死了,再也没有复活。” ,这段内容在全书占了足足20页,却被李安导演毫不留情全部砍掉

·李安导演对于上述段落的删除,最终造成了问题:原书中,无论是在第一个故事(Pi吃了些被老虎咬死的人的肉)还是第二个故事(Pi吃了他杀死的厨师)中,Pi都吃了人;而在影片中,Pi是否是食人者这一点是语焉不详的。这就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

·最后,以原著角度出发理解片中的“老虎” —— 那是一种生存的原始动力,一种有生命之物为了继续生存而竭尽全力的欲望和力量。被教化、社会化的人,往往已经体会不到生的原动力;但是,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中,在死亡的汪洋大海中,生,作为一种渺小、脆弱而有限的存在,却能爆发出强大、坚韧、绝对性的力量。为了生,可以不顾道德,可以抛弃人性,哪怕生不如死,哪怕万劫不复。这种原始的动力,最亲密的朋友不是别的,正是恐惧 —— 对于死的恐惧,对于自己将不能继续活着的恐惧,以及对于宗教的恐惧 —— 这就是为什么,当Pi作为“人性”的存在于暴风雨中高呼见证神迹的时候,那只老虎却瑟瑟发抖,彻底化身为“恐惧”本身;这也是为什么,当Pi最终回归人世间 —— 那个由法律、道德、宗教、文化建筑起的世界,那只老虎头也不回地走了 —— 但它知识深入森林,而没有彻底消失。

 

这一条的详尽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所有对本片还存在困惑和争议的各路友人和影迷们。

再次衷心致谢博主提供的原著视角解读和精辟论点。


*25.救生船上四个人正好是他们一家四口的论断有没有可信度?为什么相比其他推论这个相对最不合理?

·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影片设定的最精致的配角角色,厨子、还有水手随喜,将全部沦为没有存在感的酱油,也就枉费了小说,以及李安导演那么精心的不留痕迹的安排


·如果是一家人的漂流并且派吃了所有人,然后派再最后还撒这么大的谎造出故事2,那么整个故事、整个电影在传达一种信仰的理念和人在经历苦难后顽强重生的立意将被彻底打碎 —— 连自己都不诚实面对,谈何人生信仰谈何面对生活?


·如果是一家人互相厮杀,那么那一只由派分裂出的孟加拉虎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6.在影片最后中年派向作家介绍自己的孩子时,其中一个沿用了他哥哥拉维的名字,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这个很多人也有提到,我个人还是倾向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设定:

还记得母猴漂流过来的时候Pi问了她你的孩子呢?母猴落寞的神情吧。这个情节就是预示着Lavi已经遇难
  
而之后母亲也没能活下来,也许Pi给孩子取哥哥Lavi的名字是为了对逝去的家人的纪念和不舍吧,生的时候没有能好好陪他们,他们在海难中丧身之后幸存Pi希望把家人的名字沿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带着自己对家人未竟的那份爱和愧疚更加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参考泰坦尼克号中Rose幸存后的改名)




27. 大皮哥预测一下少年派的冲奥前景呗~?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五个大奖中至少拿下一项

如果少年派摘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殊荣,那么李安导演将真正意义上改写奥斯卡学院派的评奖准则,摆脱科幻片、视效片、商业片和口碑片被排挤在最佳影片行列之外的尴尬局面(少年派的分类实在很tricky,和剧情片文艺片拼视觉效果和科幻设定,和科幻片特效片拼人文情怀拼剧本强度拼道德信仰普世价值观)

如果少年派没能如众望所归拿下最佳电影这个最具含金量的奖项,我只想说一句,奥斯卡欠李安一尊最佳影片的金人。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影评发表几日来,收到了很多反馈,在这里特别想对所有留过言的友人道声谢,感谢你们的支持或是批判,无论哪一种声音都是在让这一篇评论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其中很多精妙的论点并不是我第一稿的时候就写出的,归功于所有人的集思广益。

这几天收到最多的回复和邮件就是说,“大皮哥,虽然不完全接受你的分析,但看得出来你真的很爱安叔。”

只想说…我怎么能不爱李安导演,看到留言的时候我脑海中闪过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所有活得拧巴的人都值得被理解”,安叔是个特别拧巴和固执的人,一个无论何时都对电影用生命来热爱与追求的倔强导演,只拍摄属于自己的浪漫和情怀,至于外界的褒贬,就全像少年派中的那个漂流瓶一样留在夕阳下的海面上吧;我自己本人也是个拧巴的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抱有近乎偏执的狂热,可以一股脑钻进去啥也不管就想把这事儿做到极致做到无可挑剔,每次做这样的尝试同样遭到过各种打击和否定,但我从安叔身上学到了一种品质,对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的坚持,作出再多的努力、牺牲,付出再多的汗水遇到再多的挫折,都是值得骄傲的,这种活法往往会很累,但是特别纯粹和自我。

故事向来是说给有经历的人听的,对于至今仍乐此不疲喷少年派这部电影的黑子们我亦不想矫枉过正,毕竟那也是你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旁人没有权利加以干涉。安叔的这部诚意之作,所有影迷或是电影人在看过之后都会泪流满面吧,殊不知,李安这个名字,早已经成为所有后辈电影人做电影的信仰。


这篇长评,献给精彩绝伦的少年派,献给敬爱的李安导演,献给我同校的荣誉校友,也献给对电影态度同样执拗纠结的我自己。



对于少年派的解读我认为想说的就是以上这些,欢迎观影归来的各路同好积极与笔者互动交流,提出你们的见解

 

本影评详尽图文版传送门:http://www.douban.com/note/249122029/

一刷娱乐图文评传送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3354/

大皮哥教你如何看毁一部Life of Pi:

http://www.douban.com/note/250328721/

三刷后发现的新研究方向:http://www.douban.com/note/250355258/



 

另外笔者有个不情之请,人人上日志直接搬运和盗用的现象较为猖獗,如果有任何同学在网上看到有其他用户不署名直接盗用笔者日志和言论的话希望能私信我或者留言告诉我,谢谢~

人人网外唯一授权发布地址是我的豆瓣,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8494/



 

 

2012.11.25 凌晨





 (不要再往下翻了没东西了↓_ ↓)

 

 

 

 

 

 

 

 

 

 

 

 

 

 

 

 

 

 

 

(都告诉你没东西还翻→_→)

 

 

 

 

 

 

 

 

 

 

 

 

 

 

 

 

 

 

 

 

 

 

 

 

 

 

 



 

 

 

 

 

 

 

 

 

 

 

(如果细心而又耐心的你看到了这里,那么楼主要恭喜你找到了本篇影评的隐藏彩蛋)

*****28. 对于重口味的观众即使有故事2还是不够过瘾,有没有更加掉节操毁三观的故事3版本?

 
       我们从头到尾都忽略掉了一个在开场就留给我们极其深刻印象的派的叔叔,喜欢“收集”游泳池(游过了就当成自己的收藏品吧)的“妈妈纪”。

       个中玄妙容我慢慢道来:

       当日本的保险公司来找PI,不仅是想知道船是怎样沉的。
  简单说。货物在海运前,大多都需要投保航运险(比如片中很可能就是日本保险,所以才派人来)。如果货物灭失,是需要按约定的保值赔偿的。假如,整船动物因沉船淹死的赔偿远大于售出价值(甚至有可能根本就卖不出去,或者压根就没有买家)。那么。你应该明白会发生什么了。

 

       在暴风雨来之前派和爸爸曾到关着动物的仓库里面巡视并喂食动物,注意,当时派的爸爸将喂食的香蕉一根根掰开后在里面塞了白色的安定药(Tranquilizer)。喂安定药的目的再简单不过 —— 等到海难如期而至,即使当时周围有营救的船,也只会搭救活蹦乱跳的人,谁会在那么危机的时刻去管晕得迷迷糊糊的猩猩鬣狗呢?

  事故地方曾提到马里亚纳。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就算事后起疑,都无法去探查残骸获得证据。记得派在舰桥上,听见暴雨中的人大喊,船底漏水了。。。有航行经验的人会明白,除非触礁或者自沉,船是不可能因为舱内进水沉没的。至于PI没关门导致沉船说,只能说,除非是潜艇,否则就算上层建筑再开几个门,船里水齐小腿,也不可能有什么影响的。
  
  所以事故的痕迹就越来越清晰。别忘了。在恒河边上,派的爸爸说,别被眼前光亮迷惑,真正的社会,黑暗得无法想象。

 

 

        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派的一家 —— 准确的说,至少派和他的父亲有密谋发海难财的动机:与船上的个别高层达成合作协议,瓜分沉船后的巨额船险和货物保险金,以牺牲大部分无辜乘客为代价(这一阴谋论请参考泰坦尼克号失事的真正原因调查)

       但这显然有说不通的地方:参与者之一的派的父亲同样葬身大海,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个暴风雨的晚上会发生船难才对。也正因为这样,这个故事又被推到了更有趣的一面 —— 派的父亲确实事先和相关的船上工作人员达成了一致,但他没有想到海难的时间被人为提前了,蒙在鼓里的他连醒来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和大船一起沉落海底。

       照理来说派的父亲也没有得罪什么船上的人(除了厨子),为什么会遭到背叛?没错,就是内部出了问题。大家是否还记得,从小开始派父在家中就是绝对的父系强权的独裁式统治,并且一直都用极端的手段,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强行灌输给派,可能也是从目睹小羊被帕克血腥地咬死并吃掉后,派心中天真善良的一面彻底死亡,他对父亲的情感只剩下仇恨。

       那这一切的幕后大黑手究竟是谁?是的,就是那个被我们忽略了一整部电影的叔叔,妈妈纪。

       妈妈纪和派的感情深厚纵观全片随处可寻:

·派的哥哥同样不会游泳,为什么妈妈纪只教派而不教他哥哥?

·妈妈纪在那个改变他人生的法式豪华泳池游过泳后对派的爸爸说 “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 这个名字有独特的含义,要让派一直记住。而后来,派的爸爸就索性直接把这个用作了派的名字。这样名字其实都是叔叔取得,相比之下派更像谁的儿子?

·那个上门寻求故事的作家也是妈妈纪推荐过来的,作家自己也说,妈妈纪告诉我派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可以让我相信上帝的存在。派听到这句话会心地笑了。

·其实除了妈妈纪和母亲之外,派和家里人的关系都不怎么好,因此他们三个人还有船员瓜分了巨额的赔款是绝对有可能的

 

       推理到这里又出现矛盾了:母亲又是怎么参与到阴谋里来的?母亲和父亲并无过节为什么能眼睁睁看着派和叔叔把派的爸爸和哥哥害死?

       这个问题很简单 —— 母亲和哥哥本来就是不知情者,出于对母亲的感情,派在海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去救出了母亲(对应了后来只有母猩猩乘坐香蕉堆漂流找到了派,上了救生艇后记不记得派和她说了什么明明自己知道答案话?)而父亲是直接遭到了派、妈妈纪、以及相关船员的背叛。

       而为什么妈妈纪允许派节外生枝把母亲给救出来大家想过吗?

       这也是整个故事3最掉节操毁三观的一点所在:派很有可能是妈妈纪和母亲的私生子。

 
*****29. 影评第二十稿修改特别奉献文末大彩蛋之货船+救生艇的官方详细参数&物资清单:

(感谢《看电影》杂志友情提供)

· 日本货船“齐姆楚姆”号

基本参数:船只寿命29年,马尔摩的厄兰森和斯坎克造船厂在1948年制造,1970年整修。船上的高级船员是日本人,普通船员是台湾人。

出发日期:1977.06.21

出发地:印度马德拉斯

沉船日期:1977.07.02

沉船原因:天气恶劣加上船只结构疲劳可能共同造成了这次事故,但只是猜测。

 

·救生艇

基本参数:宽8英尺,长26英尺,深3.5英尺,最多容纳32人。形状对称,两端是圆的,铝制的船壳漆成白色,船的内部、油布、救生衣、救生圈、船桨和船上其他大多数重要物品都是橘黄色的。船内部有舷边坐板和浮箱。舷边坐板宽1.5英尺,末端坐板高3英尺,因此,救生艇敞开的空间长20英尺,宽5英尺,面积达到100平方英尺。

 

舱内物品:

192片抗晕船药片

124锡罐淡水,每罐500毫升,共62升

32只呕吐用塑料袋

31盒紧急情况下食用的口粮,每盒500克,共15.5千克

16条羊毛毯

12台太阳能蒸馏器

10件橘黄色救生衣,每件都有一只用细绳挂着的橘黄色无珠哨子

6只吗啡注射器

6枚手动照明弹

5支能浮水的船桨

4枚火箭式照明弹

4枚火箭伞投照明弹

3只粗质透明塑料袋,每只的容量是50升

3只开罐器

2只标有刻度的喝水用的玻璃烧杯

2盒防水火柴

2只橘黄色烟雾信号

2只中等大小橘黄色塑料桶

2只能浮水的橘黄色漏斗

2只带密封盖的多功能塑料容器

2块长方形黄色海绵

2根能浮水的合成缆绳,每根长度50米

2根不浮水的合成缆绳,长度不确定,每根至少30米长

2套捕鱼工具,有鱼钩,鱼线和坠子

2支鱼叉,上面有非常尖利的带刺的钩子

2支海锚

2把斧子

2只接雨器

2支黑墨水圆珠笔

1张尼龙货网

1只结实的救生圈,内径40厘米,外径80厘米,上面拴着绳子

1把大猎刀,刀把结实,刀尖尖锐,一边是锋利的刀刃,一边是锯齿状刀刃;一根长长的线把刀栓在锁柜的一只环上

1个针线盒,里面有直的和弯的针和很牢的白线

1套装在防水塑料袋里的急救用品

1面信号镜

1包中国制造的过滤嘴香烟

1大块黑巧克力

1本求生指南

1只指南针

1本98页的画线笔记本



(全影评到此完结,感谢每一位坚持到最后的读者 :))


祈福奥斯卡,天佑少年派,壮哉我大安叔!!!

 3 ) 生活中的神蹟


過了好多好多年,莫言終於來到了世界中心,說出了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身難忘。』

莫言的母親被捉住,看守人走上前舉起手臂的那一剎那,就該從林子裡衝出來一頭餓虎一口咬死看守人。現實中當然沒出現老虎,否則恐怕也沒有後來的莫言了。現實中也沒有忽然刮起飛沙走石的大風把看守人眼睛迷住好讓莫言救走母親,現實中也沒有忽然來一場七級地震教看守人摔斷了腿反倒讓莫言母親救難扶傷。現實中也沒有小莫言跑回來擋在母親身前沖看守人叫道要打就打我吧。現實中更沒有莫言母親忽然變成了一隻野兔一溜煙跑不見了。現實中只有殘酷、怯懦和悔恨。現實,那存在於莫言回憶中的現實,在它裡面,只見無助的母親,和莫言無助的凝視,而不見莫言。

於是我們忽然懂了為什麼人要說故事,為什麼故事總要一再回到那最痛苦的記憶現場去上演,為什麼故事會既魔幻又真實,既殘酷又天真,既張狂又怯懦。最重要的是我們忽然懂了為什麼我們無權要求說故事的人去改造世界。就算世界大同,人人都變得像羔羊一樣溫馴,那天在麥田發生過的事終究是發生了,定格了,後來的世界再怎樣美好也於事無補。傷痛也不可能因為現實中的報仇或清算而消失,就像莫言的母親多年後說的:“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故事,它是為了過去那個受苦的自己和母親而說的,為了療傷,和安魂。

忽然懂了莫言的演講,就在看了電影《少年派》之後。這兩個文化事件幾乎同時上演,互相印證,彼此補充,而帶來奇妙的啟示。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生活中的神蹟。生活中的神蹟,它經常在旅途的冬夜降臨。

 4 ) 李安的巅峰:自然与人文最美的交响乐

以前,我最反感那些人说“一生必看的100部电影”或“如果你2011年只看一部电影,它必须是…”,但是我现在真的很想用这样的字眼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推荐给你们。以下的业余影评不是广告,仅仅是出自一位电影爱好者发自肺腑的喜爱。在最近评奖季看的几部好评如潮的电影相继让我不同程度失望之后,我在看Life of Pi之前居然很紧张。但影片开始五分钟后我就知道它绝对不会辜负我“预告片就看哭了”的期待。

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片中采访Pi的记者听完Pi的故事后的说的第一句话“I don't know what to say”(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感动与震撼不在某一个瞬间,而是心灵从始至终没有一刻是平静的,这两个小时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让你享受也让你疯狂,当你安静下来,那种前所未有的平静袭来,又有太多的感慨。

首先,画面、特效和配乐是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让电影重新成为一件“艺术品”。其中主要的角色花斑大猫(我现在认为是全世界最帅气的一只老虎)还是使用真老虎拍摄与CG效果相结合,无缝衔接。你将看到的3D不再是一种捞钱的手段,而是真正地提升了观影效果。

说起老虎,有人开玩笑说李安一定又会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查德帕克(老虎的名字)”。(因为李安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确实,电影上下处处都是李安导演的手笔,还有他思想的沉淀,这也是我觉得他能笑傲好莱坞的地方。在我眼里,他已经远远甩开很多大商业导演几条街了。

我题目说这是李安的巅峰,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集中了拍电影最臭名昭著的四大挑战——孩子,动物,水景还有3D,他不会再拍一部这么高难度的电影了。而作为一部改编自畅销小说的电影,据说它还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还原。我看了时光网上一位影迷在2009年写的书评,其中她摘录了书里最爱的一段描写,也刚好是我看电影时顿时泪流满面的地方,相信那位影迷现在看了电影后一定很欣慰。不出意外,此片将包揽奥斯卡的所有特效奖项,至于最佳影片,我现在也没有发现任何一部今年的电影有实力和它一决高下。

最后再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Pi的演员Sharma。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几乎是完美演出。他自己在采访中也表示,到后来,他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演戏,李安导演轻而易举地把他的感情调动出来,喜怒哀乐出入自如。

一个16岁的少年,一只老虎,一艘救生艇,一片浩瀚的海洋——这个故事说简单很简单;三种宗教交织,信仰的力量,梦幻冥想,要说复杂也确实比较难懂。总之,你对其中的宗教和一些人文思想看没看懂没有关系,你一样可以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你一样会哭会笑,你一样在走出电影院很久很久之后都还会记得当时的感觉。在电影纷纷走向纯商业、好的讲故事的人逐渐消失的今天,你无法想象我看后激动的心情。就像一篇英文影评说的,“Pi的漂流记能不能让你相信上帝我不确定,但这部电影能让你重新相信电影。”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

当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是完美的,美国媒体也表达了一些对剧本和结构上的不满意,但没有人质疑它是一部殿堂级的电影,是电影爱好者愿意默默珍藏在心中一辈子的电影。

(剧情分析我这里先不说了,剧透可耻。等上映后,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制作这部电影的书和一本原著小说,对于一部挤入我个人十大电影榜单的片子,我得好好品位一下。)

*内容部分的影评已经刊登在11月17日的南方都市报娱乐品鉴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海盗豚 上找来看,或试一下下面的链接:
http://photo.weibo.com/2011874330/wbphotos/large/photo_id/3513290594551561?refer=weibofeed

以下是剧情讨论的分割线:(11月20日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讲故事的人讲最动人的故事》

李安的电影往往会比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着更深一层的思想积淀。你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时就准备好跟随少年派出发,踏上一段追诉人生意义的旅程。

他的名字叫做Pi

首先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主角的名字有些奇怪,叫做派(Pi),读法和数学符号 Л一样。有人在书评中还说差点因为从题目看来是在普及数学常识圆周率而错过了这个精彩绝伦故事。其实作者扬·马特尔给少年起这个名字是有特别的意义的, Л自身永远不重复也永远不会结束,以此来隐喻人生的未知性与变化无常。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用周遭无形的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亲朋好友的爱与束缚、宗教信仰等,那就好比是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自由被限制了,但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己,把外面世界的危险隔绝开来。在常人看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可捉摸,那么的危机四伏,人讨厌不确定性。而选择相信三重宗教的少年派正是被逼迫地与家人分离,独自踏上面对未知的太平洋的征程,而且他更不知道的是危险不仅仅在外面,也在自己的救生艇上。信仰能不能救他?到底哪个神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老虎的名字叫理查德帕克

跟随派一起流浪的还有一只老虎,叫理查德帕克。对于一只老虎来说,这也是个奇怪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理查德帕克是几位真实的或者小说中的沉船遇难者的名字,其中一位帕克先生还在爱伦坡的小说被同船的人给吃了。电影里的老虎自然也一位沉船遇难者,而少年派需要生存下去,必须不休止地与老虎帕克做斗争,救生艇上的生存指南手册中既然不可能有介绍“如何与同船猛兽和平相处”的一章,那派能仰仗的只有他自己的智慧了。一开始少年派需要日夜保持警惕,与老虎拉开距离,后来为了不让老虎饿死,他还需要捕鱼喂养老虎,再后来他都自己琢磨出一些马戏团驯兽的方式来“教导”帕克如何与他一起生活。影片中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派在暴风雨生还过后的一段心理描写,他想知道此时此刻站在船头望着平静海面的老虎帕克 在想些什么,那个特写镜头下的帕克不再是平时威风凛凛让人望而生畏的猛兽,却仿佛多了一丝人类的睿智与慈祥。至于同时落入救生艇的其他几个动物,斑马、猩猩和猎狗都发生了什么,就需要你自己去看了影片才知道。

另一个故事?

这是我们看电影时所看到的故事,而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在日本交通局派来的沉船调查人员的要求下,坐在椅子上的成年派又娓娓道出了一个“更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动物,救生艇上是一个水手,一个厨师,还有派和他的妈妈。这个版本的故事很残酷很血腥,厨师吃了水手,杀了他妈妈,后来他又杀了那个厨师,最终一个人生还了下来。到底哪一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呢?成年派并没有说,他只是悠悠地问来采访他的作家喜欢哪一个故事,“喜欢有动物的那一个”。然后派告诉作家,现在这个故事是属于你的了,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有人解读说,天呀,难道理查德帕克和其他动物们从来就不存在,老虎指的就是少年派内心深处最大的敌人——对未知的危险恐惧的自己?在文学作品里,猛兽总是用来代表原始的人性,那么漂流中派与帕克一系列的搏斗、适应、相濡以沫到分别其实都是其心理变化的隐喻?就像派一样,我现在也想告诉你,看了电影以后,这个故事就是属于你的了,你愿意如何理解都随你。

因为电影是由小说改编的,据称制片公司高层因担心观众反映曾表示书里关于哲理的阐述部分点到为止就好, 但是李安导演却始终在坚持,他说“我们需要把故事讲好(storytelling),否则人生就只会循环往复下去,像数字Л一样。”所以他的电影总是有着极高的普世价值,而同时也让影迷津津乐道。在很多纠结的情节处理上,李安导演都选择了把辩证的机会留给演员和观众,是喜是悲、是真是假、是难是幸,都是看完电影后你自己留下的念想,值得再三回味。他还在采访中表示过有段时间他曾想干脆拍个最贵的艺术片名留青史,但后来转念一想,“不能把人家胃口勾起后,只做自我感知,对社会没有集体启发性。”所以李安导演不断地在挑战自己,以实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而放眼全球,他也的的确确是中西合璧、商艺交融的第一人。

“这个海滩如此柔软、坚实、广阔,就像上帝的胸膛,而且有个地方,有两只眼睛正闪烁着快乐的光。”

 5 ) 全面回忆:一艘船,一座海,一个上帝

相比于原著,电影在第二个故事的表述上要温和得多:少年始终没有说出自己吃了厨子。但电影的隐喻则让人更加不安,因为那座岛宛然一个女性的模样,似乎暗示着少年最终吃了自己的母亲!还有一种解释更重口味,他一直留着母亲的尸体作为感情的依恋,他没有直接吃尸体而是蛆虫。
-------------------------------------------------------------------------------------


48小时内看了两遍,因为放不下心中的疑问。第一遍是视觉的洗礼,第二遍是意象的阅读。
第一遍领略的是第一个故事的浪漫。那是用美到让人心碎的画面,讲述的一段天方夜谭般的传奇。
第二遍审视的是第二个故事的残酷。当少年略带调侃地开始讲述,很多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只需一个长镜头就讲完的故事,会一下子将前一个故事击碎。
但如果你相信了第二个故事,就相信了又一个“谎言”。你或许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调查员选择了第一个故事?又为什么这是一个“让人相信上帝”的故事?


【小清新背后的重口味】
相比于原著,电影在第二个故事的表述上要温和得多:少年始终没有说出自己吃了厨子。
其实少年在濒死边缘遇到的那座食人岛,就是他因饥饿而丧失意志后,终于开始吃人的隐喻——书中关于那些海草的描述,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血管(见附注);而电影里那漫山遍野的狐獴,多像爬满尸体的蛆虫。
但电影的隐喻则让人更加不安,因为那座岛宛然一个女性的模样,似乎暗示着少年最终吃了自己的母亲!还有一种解释更重口味,他一直留着母亲的尸体作为感情的依恋,他没有直接吃尸体而是吃蛆虫(帕克就吃着狐獴)!

从电影里一晃而过的几个镜头来看,少年在船身上标记的天数不过几十天。按原著中的说法:两个星期后食物就见底了;再两天后,水手被截肢,随后死去被厨子肢解;之后的事件就都模糊了时间单位,而少年的漂流是227天!而对那段漫长的经历,少年只是说:“孤独开始了。我求助于上帝。我活了下来。”而对于一个能把圆周率写满四块黑板的人来说,记忆不应该这么混沌。

【理查德•帕克是谁?】
那只叫“理查德•帕克”的老虎,名字的来由和少年很相似:都源于一个误会,都和水有关(老虎原名“口渴”)。这暗示着他们的两位一体。
在电影中,海难之前的轮船上似乎没有看到帕克的身影,但海难之后它却踏波而来。故事在这里已经偏离了现实感——因为恋人阿南蒂的话,老虎成了少年自我对话时虚构的倾听者。但帕克是谁,在故事中变换着不同的本体。

●帕克=少年
○看似凶残的厨子,却是少年的恩人——要不是他扔下救生圈,少年早已在一开始就被大海吞没。但在第一个故事里,是少年扔下救生圈,意外救上了老虎。在这里,少年扮演了厨子的角色。或许是他不肯承认这样的善行,出自厨子这样的恶人。或许少年在反思:如果厨子没有一念之仁,就不会有之后杀戮,而自己也不会被杀。救上的少年,却是反噬的猛虎。

○当鬣狗咬死猩猩,少年怒不可遏,猛虎适时扑出,杀死鬣狗。这里的猛虎当然是少年复仇心的外化。
值得注意的是,老虎上船后就没有露面,合理的解释是躲在油布之下。至于鬣狗如何上船,是四只动物中唯一没有交代的,第一次露面就是从油布下钻出来。鬣狗和老虎怎能共存?合理的解释是,老虎是善与恶的结合体,鬣狗是老虎恶的分身。

○当老虎落水而无法上船时,少年在挣扎之后,选择了仁慈。
第二个故事中,厨子杀害母亲时,少年逃上了筏子。如果厨子为免除后患,至少可以隔断连结的绳子,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书中写道“他留着我,就像留着内疚的良心”。这时少年又化身厨子,而老虎又变成了少年。少年用这种方式重温厨子的“心路历程”,是对自己杀戮行为的一次内省。

○少年边哭边杀鬼头刀鱼的过程,似乎是他杀厨子的重演(一是厨子没有反抗,就像鱼自投罗网;二是第二个故事里,少年说那时厨子钓上一头鬼头刀)。之后他回到艇上驯服老虎,则是他规训被唤醒的兽性的具象化。这之后,帕克和他合为一体。失去了虎视眈眈的对手,少年感到了孤独。于是老虎有了星空下寂寞的背影、伤感的凝视,有了深海里的幻境,有了在暴风雨中的仓惶和奄奄一息。

●帕克=厨子
第二个故事里,少年提到厨子吃老鼠的经过,所以吞下老鼠的帕克,又成了厨子的化身。
旅程开始时出现的那本幽默的逃生手册,其实就是少年写下的故事。那时救生艇上有四个人,所以他还乐观地把逃生,想象成可以打牌、集体唱歌的轻松之旅。但当他发现船上不和谐的气氛,他只好用写故事来保持意识的清醒。
他把凶恶的厨子想象成“帕克”,想象用马戏团的招数来驯服,以此享受精神胜利。或许是孤独中思考,他还把厨子当作有利的存在:因为恐惧,所以保持警醒;因为要喂饱它,让我有生存的欲望。

●帕克=?
走向丛林的老虎到底没有回头,它是不堪回首的回忆,还是曾经纯真的年少?
获救后的少年,已懂得父亲所说的“社会复杂”,独自走进社会这座大丛林,他已学会保护自己。所以他编造了第一个故事,即便在追问下说出的第二个故事,也是有选择性的真相。
又或许那是曾经纯洁的信仰,少年在饥饿的驱使下,来不及挣扎,来不及“告别”,就违背了信仰。所以当他重回文明世界,望着信仰离他而去的背影,“我的心都碎了”。

【与上帝同在】
●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吃人事件,因为哈佛公正课而为人熟知:困在救生艇上的三个船员,靠吃了一个叫“理查德·帕克”的少年而活了下来。但获救的他们,以杀人罪受到审判。他们幸存的肉身,却被社会唾弃。
小说让“帕克”化身猛虎完成复仇,目的在于迫使读者重新审判这一案件。故事情境从西方移到东方、人物关系的复杂化(亲人、敌人、朋友),以及主角的多信仰背景,都是希望能丰富读者思考的角度。
试想,如果日本调查员不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那少年是否也要遭到同样的命运?调查员的选择,是相信了一个少年的无辜,并给了一个孤儿以希望,这无疑是与上帝同在的善举。

●电影开头用了很多笔墨讲述少年的多重信仰。但在漂流过程,少年呼喊的却是上帝;当别人选择相信他的故事,他总说:所以你和上帝在一起。
这或许与基督教的圣餐有关:每个教徒分吃一小块面包,代表吃了耶稣的肉;喝一口酒,代表喝了耶稣肋骨下流出的血,以此“悄悄地和基督结合在一起”。
所以少年在内心,选择用基督教义,来诠释和宽恕自己迫不得已的吃人行为。

【主题:信仰与人性的挣扎】
宗教信仰多有饮食上的戒律,当面对饥饿,是遵从信仰还是顺从人性?
母亲因为素食问题和厨子争执,因为屠杀水手而扇厨子耳光,但后来她也吃厨子用水手的肉饵钓上的渔获(原著中,她甚至因此与厨子谈笑风生),这与吃水手的厨子有什么区别?
厨子就是邪恶,少年就是正义的吗?正如老虎和鬣狗,其实对其它动物威胁最大的是老虎,只因鬣狗施暴在前,老虎发威在后,似乎就分出了正邪。厨子是作恶了,但他保留了人类的底线:羞耻心。面对少年的复仇,他引颈就戮完成了忏悔和救赎,并用自己的肉体拯救了少年。
一个藐视宗教信仰的恶人,最终成圣。一个有多个信仰的少年,最终吃人为生。无论是否有信仰,其实最终殊途同归。正如电影中的那句话:多信仰其实等于没有信仰。

【关于回忆与未来】
少年曾把食人岛当作世外桃源,不想离开,这显然暗喻着他因吃人而自暴自弃,不想重返人世,直到发现果实中的牙齿。按少年的说法,这牙齿属于前一个被小岛吞噬的迷失者。关于牙齿的寓意,是我看不到答案的谜团。(岛上的湖显然象征着胃,是否少年在母亲的胃里发现了牙齿,由此醒悟虔诚的母亲为了生存,也容许信仰与人性妥协,从而解开了心结?)

原著的狡猾之处,就在于毫不隐瞒地说出了两个故事在主干上的呼应,但对细节上的隐喻却讳莫如深。而当这些细节变成具象化的画面时,隐喻的符号就更加盘根错节。一个自以为是的读者和观众,注定会忍不住过度解读。而答案就像无理数π,无穷无尽。

选择怎样的答案,决定在你心目中,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正如少年选择的回忆,决定了他选择的未来。把困顿想象成勇气,把不堪想象成童话,那未来依然会是一部传奇。


---------------------------------
附注:
原著吃海草片段:海草的横截面上有两道同心壁:呈非常鲜明的绿色的外壁是潮湿的,有些粗糙,内壁在外壁和草芯之间。由内壁和外壁所形成的两根管子之间的分界非常明显:中间那根管子是白色的,而包裹在它外面的管子是绿色的,越接近内壁颜色越浅。我把一根海草放在鼻子下面。除了令人愉快的植物香气以外,它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味。我舔了舔。我的脉搏变快了。海草里含有淡水。

原著吃厨子片段:他的心脏很难弄——连着那么多管子。我还是把它挖出来了。味道很好,比海龟好吃多了。


-----------------------------------
其实这个故事还可以有更重口味的解释:
四只动物就是一家四口!患麻痹症的父亲不正是瘸腿的斑马?鬣狗是哥哥。
但这种解释的漏洞在于,电影中没有渲染哥哥的狂暴性格。因此更合理的解释是:从父亲开始,一家人根据长幼顺序,自愿牺牲自己。这可以解释,少年为什么在救生艇上呼喊对不起亲人。


 6 )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觉得上期柴静的这个专访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帮助很大,想要和朋友分享,可在网上找寻半天,也没找到文本格式的对话,只好自己一字一句的手打了。





《看见》柴静专访李安——《心中的卧虎》


开场预告:
小孩儿、动物、水、3D,他踏上冒险的电影之旅。
(柴静)不去做你很熟悉很安全的事情吗?
(李安)越没有做过越刺激。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找点罪受吧!
(旁白) 李安,惟一一位华人奥斯卡最佳导演,他拍摄的《卧虎藏龙》《断背山》《喜宴》等作品在全球影响广泛,但五年之前他选择了一部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重新出发。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
(旁白) 这是一个少年和一头猛虎的奇幻故事,也是李安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柴静) 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这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
(柴静) 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像野兽一样,有种野性。
《心中的卧虎》 柴静专访导演李安,马上播出
[01:10]
   


(柴静)大概在2007年,我看过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之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后,这部电影要在下周公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惟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

(旁白) 船难,这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题材;幸存,这也是西方大片惯常的情节。但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和一只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二百二十七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从头到尾,人与虎之间,几乎连互动的对白都没有,所有的海上巨浪和老虎都需要电脑动画虚拟。曾经有多位导演试图尝试,先后知难而退,而李安之前的大部分影片,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他的《断背山》、古装武打题材的《卧虎藏龙》,他一直被认为最擅长讲述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相处。但这部电影中,一场海难,把所有的人类都与少年派隔绝,只剩下让人恐惧和敬畏的大自然、动物和自我。[03:24]



(柴静) 你为什么不去做你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
(李安) 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呵呵)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的(越好)。
(柴静) 跟您的年龄,您的处境……
 (李安)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做电影, 职业来做有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所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没有意思了,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了。

(旁白) 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像刀一样锋利,它意味着威胁和死亡。为了和老虎保持安全的距离,少年派用船桨,救生衣和救生圈造了一只迷你的小筏子,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一开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老虎置于死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生路只有一条,就是保证这只孟加拉虎的食物和饮水,只要它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驯养这只老虎。而李安,这次也面临着自称有生以来最冒险的电影之旅。小孩、动物、水,这三样已经是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这还不够,他还挑战着尝试3D拍摄。
(柴静) 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 怕,怕才有劲儿。拍,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那个小孩跟那个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说,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况,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很怕这样的话,自己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这样。
(柴静)以你在现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李安) 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06:17]


(旁白)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地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如何制造钓竿,寻找淡水,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柴静) 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
(李安) 有,当然有。
(柴静) 什么样的感觉?
(李安) 很奇怪,有一种很,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07:11]


(旁白) 在大海中,少年派根据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积累的经验,开始了驯虎的过程,他甚至通过把玩老虎的粪便来打击老虎的士气。慢慢地老虎终于明白了,在救生艇中,派是老大,而自己是老二。这个少年在很多原来读者的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三千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



(柴静) 你曾经说过,说这个男孩刚来试戏的时候,带个眼镜,驴驴的,就有点傻的样子。
(李安) 人是有缘分啊,真的是缘分。
 (柴静) 对,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
(李安) 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 ,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儿。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柴静) 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你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者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好像更能帮人渡过难关啊?
(李安) 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
(柴静) 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
(李安) 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种,一试就试出来了。[08:55]


(旁白) 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


(柴静) 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因为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
(李安) 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那你把他透过这样的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验,他的气质纯真是很重要的,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他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
(柴静) 这个专注是指什么?
(李安) 对电影的热诚啦。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他不止他,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这种状况。[11:10]


(旁白) 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形象力建构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
    苏拉是一个从来不会游泳也没有见过大海的男孩儿,他必须学会承受一切,在身上绑上重物,在水下憋气五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够依靠自己来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剧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十四公斤。


(柴静) 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工程中,反而是他在率领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李安) 也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
(柴静) 纯真会有这个力量吗?
(李安) 嗯,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在他,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有时候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扛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扛这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很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么都拍了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就不会疲,然后你就跟着他,你就拍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它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领袖。
(柴静) 不是你吗?
(李安) 是我(笑),我跟他后来等于是感觉上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他的,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13:27]


(旁白)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道何时靠岸的漂流,折磨着人与虎。而李安此时,也陷入了无解的境地,这次,他选择用3D来拍摄这个题材,想探索另一种可能。但这样一来,电影成本高达五千万美金,投资方认为,这个题材不属于商业大片,没有收视的元素。经过一年半的挣扎,李安才拿到预算,拍完之后,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后期,整个过程很煎熬。


(柴静) 我看到你上午说,你说你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个很大的折磨,感觉就像你是派,在大西洋当中漂流,而没有尽头一样,那是因为什么?
(李安) 拍片嘛,很困难,看不到底,琢磨不到东西,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当然有压力。你没有解决之道,或者看不到什么出路的时候,就像派一样,感觉在漂流。
(柴静) 那你说过你曾经颓废的想要放弃,这个,我看以前,你拍所有电影的访问当中,没有出现过颓废这样的状态,这次是怎么了?
(李安) 通常,你说一年,你就硬挺一下,挺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好受。
(柴静) 你担心过自己可能会到不了那个头吗?
(李安) 会,常常会有软弱的时候,不过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好汉一条,再往下拼嘛。
(柴静) 那会不会有人劝你说,你看你做艺术片一直很成功,但是商业片,比如说《绿巨人》,好像也没有赚钱。
(李安) 绿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跟他拼了。(笑) 不管,而且我现在也不年轻了,比《绿巨人》也年长十几岁了,(其实)年长也该聪明一点,放聪明一点。[15:25]


 (旁白) 好莱坞希望这个电影故事,能够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口味,就做单纯的冒险故事,讲一个男孩怎么征服老虎,怎么历险成长的故事。但是,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正是李安最大的挣扎。
     在2010年,我在一场采访中,曾经见过一位,独自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的人。这个叫翟墨的人,曾经向我描述他所见过的海洋,那种像墨一样黑的晚上,像镜子一样平的海洋,孤独让人快要疯掉。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之后,有一条鲨鱼一直跟踪他的船,一直距离十米左右,他最初很害怕,用方便面试图喂它,担心鲨鱼吃掉自己。但是后来,他却觉得跟这个物种之间,产生了某种依恋。


(翟墨) 我驾着船,它老浮在那儿,总有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动物在跟你一起,实际上就是说,人和动物可能从语言上无法去交流,但是从感觉上,可能是一种感应,我在看它,它可能也在琢磨我,这是一种假想了。[16:59]

(旁白) 但这条鲨鱼,跟踪翟墨的帆船一天一夜之后,突然掉头而去。

(柴静) 那它最后掉头而去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的感觉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失落?
(翟墨) 有点空的慌,因为没人给你做伴了。
(柴静) 所以你说这个让我想起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正在把它拍成一个电影。这里面讲的一个故事,就是说在海上一个大的马戏团的船,突然被风暴打翻了,这时候只有一个少年和一个孟加拉虎逃了出来,在这个小船上,在海上不断地漂流。经过了很多天,这个小孩子要不断地给老虎喂食物,要跟它斗争,要驯服它,最后他们成功的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很多年之后,记者去采访这个已经成为老人的小孩,那个老人跟他说,其实那只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那是我幻想出来的,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18:00]


(旁白) 少年派的挣扎,也是李安内心的挣扎,绝望曾经是他最熟悉的情绪。李安年轻时从台湾去往美国,唯一的愿望是想当演员,而这在当时的亚洲文化中,是不被社会鼓励的事情。他学电影,自传中说,自己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在家带孩子做饭。刚开始还能谈点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这期间,我偶尔帮别人拍片子,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后来我只好去做一些出苦力的事情,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又别人去做,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对抗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而即使想在已经功成名就,电影之外,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无用的人。


(柴静) 你觉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无用的人,为什么用无用这个词?
(李安) 就没什么用了。我电脑也不会用,就一般,信用看什么的,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灵光的。不是我现在做大导演了,我才不管这些琐事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迷迷糊糊的,不太灵光那么一个人,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比较,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人吧。跟这个世界好像若即若离,有那个感觉,不太容易专注了,人不是很笨的人,就是不太容易专注,所以,嗯..不太灵光。
(柴静) 那你在电影里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李安) 好像换一个人,魂回来了。(笑)[20:29]


(旁白) 李安说,他和电影里的少年派,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面临挣扎。在少年派小的时候,他曾经想要喂养笼中的老虎,跟他建立感情,但父亲给他上了一课,让他亲眼看到,被关在笼子里,饿了三天的老虎,是如何吃掉山羊的。父亲用这种血淋淋的方式让他知道,绝不能对现实心存幻想,否则就会死掉,这只是幻觉。而李安从小也被父亲教育,电影是一个依靠幻觉为生的职业,当他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父亲仍然希望他改行。

(李安) 这个父亲,他是教他很多生存的守则,你不能幻觉,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你不要去相信那些东西,也不要去相信,动物有灵魂这些(东西),你不要相信,你想的话会被咬死。所以他后来是靠父亲的这些教训,在海上能够存活,所以这个东西,我跟我父亲是有。父子因为都是男性,阳刚的对抗,本身有一种张力在里面,这个是比较戏剧性的。[21:40]


(旁白) 所以电影里的故事,该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为了对抗绝望,为了活下去,而讲给自己听的故事?这是李安必须回答的问题。

(柴静) 当年我看小说的时候就想过,如果它拍成电影的话,它到底是哪个结局,人们是更接受绝望,还是更接受恐惧,哪样更可怕?你在拍的时候,你会更倾向于相信什么?
(李安) 所以那是那个片子最难做的地方,我重拍了好几次,试不同的剪法,我主要挣扎就在那个地方。
(柴静) 也许制片方会劝你说,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给一个通俗故事,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 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做电影,职业来做二十年,入行二十年,我从小没有停过,就是脑子喜欢编东西,很喜欢幻想,一个人。就是做梦,白日梦也分不清楚。我很重视精神力量。
(柴静) 在这个片子里面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
(李安) 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他需要面对的东西。当然他跟老虎的戏很好看,可是他的张力,跟他的雄性的生存跟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柴静) 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李安) 一种情怀吧,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所以说我觉得成长,本身有痛苦在里面,也就是纯真的丧失,小时候觉得很纯洁,受到保护,向他的家里,动物园一样,可是他一出来到海上以后,不是动物园,是那种野性的东西,是一种抽象的一个世界,在精神上面是抽象的,在物质上面是一种野性的东西。
(柴静) 好像你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纯真的丧失。
(李安) 对,纯真不光是丧失,你对纯真的怀念,本身是一种情怀,我觉得那种怀念不能够丧失。我觉得纯真,在心里面的内心深处,还有你最珍惜的这种友情啊,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要保留住,那是种精神状态,那是种处子之心。我希望不管你生存环境怎么样,那个纯洁的心一定要有一份,我觉得是挺宝贵的。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纯真对我来讲很重要。我希望在那个方面,我永远不要长大。[24:30]


(旁白) 这部电影,是今年纽约电影节的开幕片,但李安一直到开幕之前的三天,才脱手。


(柴静) 那是很挣扎的过程吗?
(李安) 对,非常焦虑。前三天,我后来就是释放了一下,看到后来我就哭了,我觉得好像会变成,好像可以。[25:10]



 (柴静) 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的过程当中,你是发觉自己的位置,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 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想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李安) 这个不能讲。
(柴静)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
(李安) 你看我这个人,很平和,很温和的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那么冒险,我想跟那个老虎有关系。
(柴静)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 也不是,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不是咆哮,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就是说卧虎藏龙吧。(笑)[26:54]


(旁白) 传记中他说过,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在东方文化里长大,我习惯了协调,但接触了西方艺术后,又产生了对冲突,抗争和梦境的渴望。李安说,在生活中,他是隐忍的余秀莲,但在内心里,他是率性的玉娇龙。在电影的结尾,他让玉娇龙一跃而下,引入不知处的云深。李安说,他是我梦中,那份让人心惊的浪漫情怀。


(柴静) 就像你的传记作者说的那样,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好好先生,你甚至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你觉得锐气是会带来麻烦的。但是你的电影当中,充满了不安,挣扎,甚至是愤怒,或者是...那你觉不觉得你会有点矛盾?
(李安) 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说我比较有天分,我能够具体化,我能够拍成电影,我想每个人都有,他不见得有能力表达出来。
(柴静) 那你觉得拍完这个电影,你心里面这个孟加拉虎离开了吗?
(李安) 就像佛家讲的因果关系吧,你要离开最好连想都不要想,越想越深。


(结语)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让我们威胁,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少年派因之得到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纯真的幻觉中得知自己并不那么孤单。
                             The End


附专访视频观看地址:http://cctv.cntv.cn/lm/kanjian/index.shtml

 短评

【狐獴】,艺名丁满,出道时因自身面部表情傻不被业内看好,一直无名,早期作品有《狐獴大宅门》、《狐獴国度》。94年因参演《狮子王》名声大噪,后与疣猪彭彭发行单曲《哈库拉·马塔塔》,并出演电视剧《彭彭丁满历险记》,全球热播。近期,它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出色表演被更多观众熟知。

7分钟前
  • fish哥
  • 力荐

我隐约中感觉,老虎没有回头是我对这片子最大的认可;第二个故事被讲述后,这片子到达了另一个高度。人生是在不断放下,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善告别。

10分钟前
  • 帆影绰绰
  • 力荐

语言匮乏。就想搬个板凳坐电影院门口跟行人说:来嘛~

15分钟前
  • 海棠
  • 力荐

震撼人心的镜头不少,随便数几个:镜面海、水母夜、飞鱼来袭……3D效果最强的场景之一是奄奄一息的老虎躺在少年腿上的那个夜里,整个影院就像在滴雨,我真的有抬头看是否是电影院天花板漏水了……

17分钟前
  • tintin76
  • 力荐

深邃阔海,浩缈星空,绝境谕旨接踵而来,漩流深处响起弥撒之音。李安从来都不会纵情,他只是个温柔的人,腼腆着讲述内心的哲学。

2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我以为它会回头,但它只是朝着森林深处望去,然后永远消失了。也许父亲说得对,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朋友,但我非常确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绝对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

23分钟前
  • 叶子阿姨
  • 力荐

整座岛上都是丁满!!!

26分钟前
  • psycho DC
  • 力荐

1884年,“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被困20天后,船员A、B表示,以17岁男仆理查德·帕克的的死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选择,而船员C反对。最终A杀死了理查德·帕克,事后三人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后来法庭依法判处A和B死刑,但英国女王将刑期减至6个月监禁,因为她认为A和B是吃了理查德·帕克的尸体才活下来,如果把他们判处死刑,那么理查德·帕克就白死了。英国女王最终确立了一个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状态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少年派》就是以此为原型,派吃掉了其它三个人得以存活,并对人们说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老虎(老虎的名字正是理查德·帕克)吃了斑马、狗、猩猩。其实老虎就是派分裂出去的人格,派就是老虎。现实中是理查德·帕克被三位船员吃掉了,李安则是让理查德·帕克吃了三位船员。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美好的事物,却总是无力改变现实的残酷,唯有调整自身的态度,方能为生活寻得一条出路。派将穿透漫天乌云的一线曙光视为神迹,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光明的憧憬而找到前行的勇气。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终有一天能够坦然面对生命中那些遗憾的如影随形。

32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不得不承认,跟要讲的漂流故事一样,电影有个挺吸引人的3D开头。中间开始乏力,大段大段重复的明信片场景,呼唤神灵喊妈妈。至于所谓的黑暗版,这种流于表面、直接扔给倾听者(观众)去选择的方法,真的很独到吗?信哪个会提升你的人生感悟么??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有观众看完电影看到了信仰,或者又相信上帝了。而原著是让人宁愿相信有上帝,实际上故事的真相血淋淋的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在清醒者眼里,你清楚事实的真相,你知道上帝没用;在善良者眼里,你宁愿相信稍微不太残忍的海上驯兽,你宁愿自我选择去相信美好和信仰而已。★★★★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的父母 我的兄弟 理查帕克最後都離我而去了到頭來我相信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道別」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李安今天到達現場 驚喜至極

43分钟前
  • Run Girl Run
  • 力荐

李安的片子越来越有得道升仙的感觉。。。把奇幻的世界也拍的太美了/见证上帝的说辞是真是让人羡慕有信仰真好/男主角π说人生虽然要放开一些事物,但是放开的时候还是要好好的道别呀。然后我就哭了。。。

48分钟前
  • 绊倒大象
  • 力荐

五星献给自己看到的最好的3D电影。李安自己也说,拍这电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自己辛苦努力四年终究做到了。第一次如此感受到3D是一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变换的画幅比例、层层交替的剪辑,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本身。故事从冒险到有些奇幻,PI其实没有很多内心表达的镜头,但我可以感受到它

5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3D是一项恶心的发明。世界信仰大团结,人与动物一家亲,欢迎李安来导演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谢谢。

53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在纽约电影节开幕上看了首映,唯一的感觉就是画面真的太!屌!了!!!!情节非常紧凑,高潮叠起,3D的效果也不是盖的!!!再说一遍,真的太屌了!!!

54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5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壮观、无人能及的冒险之旅。李安用最豪华的视效和最细挚的情感打造了2012年海上漂流版的《荒野生存》,看完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是一场梦,长醉不醒。【人生到头来就是不停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我都没能跟他好好道别……】

6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基督在旷野修炼,魔鬼要求他展示奇迹将石头变成面包。但基督拒绝了,因为奇迹就是魔鬼的诱惑。故事出现第二个版本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它让电影主旨反转:不再是关于信仰的确立,而是它的缺失——信仰不能建立在奇迹之上,但假如你面对一个奇迹,却选择拒绝去相信,这就是没有信仰的悲哀了。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确实不是《生命之树》....虽然故事讲的有点“纺锤形”,不过对于一个人一只虎在海上漂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全程没尿点除了无与伦比的3D之外,人虎间的化学反应也吸引人!3D绚丽又不炫耀都是为剧情服务,一个片头就把观众震的一片惊呼。中段更是惊的我心里阵阵的“我操”,而且看的我都有点“深海恐惧”

1小时前
  • Iberi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