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乡挺好的

大陆剧大陆2021

主演:周雨彤,任素汐,孙千,白宇帆,马思超,代云帆,金靖,泰乐,龚蓓苾,王博文,梁龙,朱宸慧,王勉,王思文

导演:李漠

 剧照

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2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3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4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5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6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3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4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5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6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7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8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6-21 04:41

详细剧情

  一群生长于小城市的异乡人,在大都市的漂泊中经历生活、事业、感情的种种考验。剧集展现了大都会中异乡青年的写实生活,每个人物的经历都赋予了社会话题性和当下感,无论是焦虑不安还是泰然处之,不论是留下奋斗还是安于回乡,每个人都在失去与获得、留下与离开的种种经历中,获得了人生安身立命的心灵归属与城市家园。

 长篇影评

 1 ) 剧情分析‖第十集结局有迹可循!

熬夜追剧后看到豆瓣都在疯狂吐槽第十集的结局,决定为第十集结局说句话。

这一集标题是《对不起》,前面每个人都有和“对不起”相关的事情发生,但当她们经历完这一切坐在房子里想要从对方那里取暖时,才意识到自己对晶晶的“对不起”。乔乔成功救下苗苗后会遗憾自己当时为什么没能救下晶晶,许言经历了钱被骗走的事情会体会到晶晶还不上借贷的绝望,南嘉立刻把钱转给许言也是在遗憾当初没能帮晶晶解决金钱上的问题。她们都后悔自己没能及时发现晶晶的问题,没能阻止晶晶的死亡。 虽然是许言发飙导致了这场歇斯底里的吵架,但许言只是一个引子,这场有关晶晶死亡原因的架其实早晚都会吵。只不过编剧选择了最有争议的一种方式来处理,但我觉得在她们三个人当时的情绪状态一切都很合理。本来三个人都各自发生了比较崩溃的事情,情绪都很不稳定,她们三个聚在这里都是希望能从其他两个人那里获取安慰和力量,但没想到三个人同时遇到事情,都没办法当树洞,所以三人会在许言崩溃发飙的时候后“一点就着”。

编剧让许言先发飙伤人我也挺理解,一是她本身确实不成熟,和晶晶一样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会觉得南嘉转钱伤自尊;二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讲她更像个被宠坏的孩子,人在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时都容易向亲近的人发脾气,尤其许言这种有点任性的角色。此外,许言的爆发有铺垫,前面二人提醒她刷单不可信的时候她就隐隐有要发飙的趋势了。乔直接告诉南嘉许言借钱这件事也戳到她了。试想一下如果换我是许言,问一个姐妹借钱结果她不但没借还带着另一个姐妹来数落我,我也会很不舒服。但许言也知道是为她好,所以这里有脾气但没发飙。而当她被骗之后,她其实会很怕别人说“我都告诉你会被骗了,你还这样做”之类的话。因为她内心很清楚别人说的是事实,也后悔了,所以才会害怕被人这样说。但乔不仅说了,还再次替她做了决定,收了南嘉的钱。许言本身是敏感自卑的,这时候帮她做这个决定她不可能不爆炸,所以发飙我觉得挺正常。

然后她们的话虽然很伤人,但其实也是建立在伤己的基础上。本身人性就很复杂,发生这么大的事,心里对朋友有埋怨也很正常。而且从侧面说明大家真的还没彻底走出晶晶的死,一直对她的死因各种猜想。许言的埋怨让我觉得她可能还知道些更多的东西,她指责南嘉不够关心晶晶,但最了解晶晶的是她自己,未尝不是在指责自己;乔乔的埋怨让我觉得她是很责怪自己的,她把事情怪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没看出晶晶喜欢林睿才会导致这样,所以她埋怨自己也埋怨许言没提醒她;南嘉这里没怎么说过分的话,和她的人设比较匹配,但她说出来散的时候可以看出来真的伤心了。 有时候脱口而出的话恰恰是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她们可能也都在深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自责过、后悔过,也埋怨过。无数次想过“万一当时我……,晶晶就不会死了”。她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自责和懊悔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会埋怨对方,也因为她们都没有走出胡晶晶的死亡。

 2 ) 为向死而生的人生寻一袭铠甲

上班路过望京,遇上白日之月

「北京就是够大够宽容,在这个地方,能让才华横溢的人功成名就;也能让平凡却努力的人小富即安。」

胡晶晶的自杀,让人如此措手不及,以致于这部电视剧一开始就被蒙上了一层阴霾。然后,是闪回的镜头,热爱向日葵的微笑女孩,不断地的遭遇人生的恶意,却在朋友面前隐藏下了所有的情绪。当镜头再次回到她从天桥上跳下的瞬间,所有人都忍不住破防,太多的感同身受,唤起了我们对“成年人的崩溃总是猝不及防”的唏嘘。

看到此处,许多人都觉得这部剧太致郁了,因为足够真实,足够残酷。

我们一边追问着是什么成为压死晶晶最后的一根稻草,我们也看到在客户那里忍气吞声又被母亲催婚还与癌症斗争的纪南嘉;在派系林立的公司即将“失宠”又被恶意骗租的乔夕辰;似乎只有漂亮的许言(很多人不喜欢她,但我觉得这个角色确实比较贴近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境遇尚好,只是被自己的物质欲望裹挟在自认不够匹配的恋爱中。

四个女孩,四种样貌,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似曾相识的影子,更有北京这座城市,带给大家共同的焦虑,无论是他乡人,还是本地人。

有人爱这城市,有人恨这城市,因为这里足够的大,有足够的可能,又足够淹没一切。

当不幸在某个时间点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被放大的黑暗足以吞噬一切,那就成为了晶晶的至暗时刻。

很少有人一辈子不经历至暗时刻,可是,即便是至暗时刻,也总有微光照见心底。可惜,总是为别人着想,把负面情绪都留给自己的晶晶陷入到了巨大的情绪漩涡里,忽视了那道微光。

那道微光就是晶晶与纪南嘉的亲情,与乔夕辰、许言的友情,四个来自东北小城的女孩,她们一直是彼此的光。所以,你看,人生,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刻,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人生的艰难。

很多时候,没有多少人会意识到人生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从来没有什么高枕无忧的风平浪静,只有认清现实的自洽,才能成为武装自己的铠甲。

胡晶晶还没来得及寻到的铠甲,在南嘉、夕辰、许言后来的人生里逐渐成形。

如果看得足够仔细,应该可以发现,第三集开始,有了一道分水岭,每一次艰难的境遇,都会收获一份全新的感知。(第八集为止)

「当两个小时的上班路宛如一场噩梦,当没完没了的加班挤占了所有的生活空间,当你就算倾尽所有,也没办法成为更好的自己,离开的理由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很多,但留下来的理由其实一个就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份美好甜蜜的爱情,也可能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夜晚,就是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一次次穿越风浪,去遇见更美的风景。」

今年以来,我工作的地点换到了跟乔夕辰一样的地段,办公室望出去就能看见望京SOHO,然而,我是一个住在南城的人,单程通勤时间实实在在的两个小时。我与夕辰一样,选择在拥挤的地铁里读书、看片(比如这部剧),很辛苦。在换工作之前,也有过很多犹豫,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是至少此时此刻,我还是做着喜爱的事情,并且有一群非常合拍的伙伴。

北京这么大,我一直在这里,习惯了远程的通勤,习惯了几乎没有秋天的四季,习惯城区之间鲜明的特质,做着我喜欢的文化工作,结识着五湖四海的朋友,吃着“贫瘠”的美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

「村上春树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向人解释,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地沉积在心里,当你虽不认同,却只能无奈地屈服,当你不满于现状,却又看不清出路,当你充满忧虑,却又无力改变,当焦虑变成了每一个异乡人的家常便饭,我们又该如何去完成这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我不是个异乡人,但是我身在故乡,却看着故乡变异乡。或许痛点不同,但是每个普通人都一样拥有自己的困境,无法言说的焦虑是期许与现实的错位。

有可能是理想的幻灭,也有可能是努力的无果,所有的挫败与无力感,让你认清人生的真相,在这场人生的必修课里,你是选择跌入谷底的颓废?还是奋起反击的勇气?其实,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种坚持之下的和解,这就是我的心路历程。没有什么一帆风顺,只有早有准备的通透,也是时间偷来的教训。

所以,在剧中,很多人更加喜欢纪南嘉和乔夕,而讨厌许言,讨厌她的任性和无知,讨厌她把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样子。殊不知,越晚的磨练,可能要经历更大的波动。

「安全感是什么?是你努力为自己筑起的高高的围墙?是无论多晚回家都为你亮着的那盏灯?还是银行卡上那一串缓慢增长的数字呢?

我觉得,都不是。

安全感应该是一种相信,相信哪怕来自于一个陌生人的善意,相信你在那个人心中就是不可替代的,相信自己有抵御任何风浪的能力。

归根结底,是要相信所谓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

看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段片尾的独白,是只有35岁的纪南嘉才能感悟的瞬间。

安全感的缺失可能是大多数女生一生的桎梏。于是,在两性关系里,在社会的结构里,许多人选择了婚姻。少数独自前行的人,如纪南嘉也依然逃不开情感缺口的决堤。

可惜,知易行难,终于,剧里也为南嘉安排上了一段姐弟恋,我其实迫切的希望这只是一段插曲,不是不希望南嘉拥有情感的幸福,只是不太相信情感幸福的可能。

幸福的定义,并不需要一种世俗的圆满,比如一段婚姻,或者一个孩子,太多的现实会告诫你,影视剧里的圆满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景愿。

「有些时候我不禁想问,那些牺牲了时间、健康和快乐的人,真的换来了他们想要的吗?

如果没有的话,还是试着多爱自己一点吧,哪怕只有那么一点儿。」

在996工作过的我,目力所及,是被裹挟的年轻人从不得不到心甘情愿的转变。

他们是有讨好型人格的胡晶晶,是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乔夕辰,深陷于环境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我深知,做个清醒的自我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因为想要拥有抗争的底气就不得不同时面对生活的窘困。

所以,你要找一袭铠甲,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被黑暗吞噬,不要以为,人生没有退路。

「我们都喜欢执着于过去,可能永远也不会穿的旧衣服,占着内存却舍不得删掉的老照片,还有偶尔会在无眠的夜里想起曾经的恋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更多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但过去毕竟已经过去了,我们都应该试着学会告别,往前走吧,勇敢一点。」

前两年有一本比较火的书叫《断舍离》,后来,这个词由一种生活方式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

确实,斩断过去的羁绊,会有诸多的不舍,那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可是,有时候,它也可能变成一种负面的能量,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情绪。

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大了,还是性格使然,越来越不喜欢情绪消耗,它会使你变得易怒、悲伤和激动,会让你变成精神的囚徒。

所以,对无能为力和无从改变的事情,尝试放手,那不是一种冷漠,而是一份成熟。

「你有多久没认真看过父母的背影,越来越少的见面和电话,越来越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以为这就是成长,却忘了我们的成长是用父母的老去换来的,你每次出门离家的背影,你每个没讲完不挂的电话,你每次报喜不报忧的笑容,你以为他们不懂一切,其实他们都懂,只是他们从来不说,就像不管你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永远是你身边最坚固的铠甲,他们也是我心目中最珍贵的软肋。」

人类的情感总是向下的。独自漂泊的时候,亲情的纽带就在生活的日常里慢慢变淡,有了自己家庭后,更是会寄情于自己的子女。

大概率是长大成人后,被填满的独立人格在寻找自己的成人世界,远离陪伴之后就只剩下一声问候。

如果你在为自己的人生辛苦打拼,那么,自己就是全世界,已无暇顾及父母的世界。

偶尔升腾起的愧疚,可能如许言一样转换在物质上的面子上,也可能像乔夕辰一样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父母的需求游走,又或者像纪南嘉那样,被父母的期待搅乱本来的平静。

或许我们从来不知道父母需要什么,就像父母永远也不会再跟长大的你同频。

不能一概而论的亲情,可以把牵挂留在心底。

无疑,《我在他乡挺好的》是一部人人看了都会有些感想的剧,因为它直指当下,80%以上的情节可能都会让人感同身受。

试图让你自己提出离职的裁员、公司员工的派系之别、为了保住工作在生育前一刻还在工作的职场女性(我身边亦有过为了保住工作不敢生孩子的女性)、难搞的室友、超长的通勤时间、非工作日(甚至是深更半夜)微信上的工作追债……

似乎每件事都令人烦躁和焦虑,可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现状。20岁非黑即白的我,也曾经陷入到自以为的绝望和迷茫中。后来,时间会教会你,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已知的困境,而是未知之下突然而至的意外。

人生很长,长到你要经历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迷茫、中年的危机和老年的脆弱,越早发现磨难才是人生的常态,也就会越早拥有坚硬的铠甲。

也许很多人在这部剧里看到的是焦虑和艰难,我却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勇气。至少它在试图剥开人生的外衣,探讨时代的真相。

在泛娱乐化的当下,难得有这种类型的国产电视剧,更难得的是它确实是在讲普通人的故事,希望它能把这种真实延续到最后。

 3 ) girls help girls!女孩子的友谊就是这么暖

从去年大火的《三十而已》开始,女性题材似乎成了影视剧的财富密码,谁都想来分一杯羹,但是能够拍好的又有几人?

周末闲来无事,看了一部我原本以为自己不会看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刚看了几集,眼泪就掉了好几次。这哪是电视剧,明明就是一部纪实片,复刻着在身在异乡的我们的日常,我们的职场、我们相互扶持的情义......

一口气看完6集,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在他乡挺好的》总算是没有落入窠臼,具备了深厚的现实主义底色,赤裸裸的揭开了当代大城市异乡“社畜”的生活现状,它绝对是我的“今夏最佳”!无论是从立意还是台词,亦或是演员的表演,各方面都赢得彻底。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现实感受、共鸣的解读,而我更想说说剧中最打动我的地方——女孩子之间的友谊。

主人公是四个女孩:乔夕辰(周雨彤饰演)、纪南嘉(任素汐饰演)、许言(孙千饰演)、胡晶晶(金靖饰演),她们都是成长于小城市却选择到大城市追逐梦想的女孩。导演用写实笔法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异乡青年都市生活中每日都要面对的996的工作、一地鸡毛的生活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他们在这样艰难生活的境遇中,相互支撑共同奋斗的情义和勇气。

在异乡的你,觉得难吗?说不难是假的。这剧基本还原了当代青年的北漂生存现状,比如,在地铁通勤上被挤成沙丁鱼的胡晶晶、异乡租房遇到“黑中介”被坑的乔夕辰、表面长袖善舞内里如履薄冰的纪南嘉、一个月拿着三千薪水的小话务员许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他乡漂泊,谈何容易。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悬浮,它很写实地描摹出了“异乡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并成功地塑造出了在大城市奋力前行的女子群像。最打动我的不仅是它的真实、它的犀利,更是这群女孩在困境中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以及最难能可贵的——女生之间的情义,是girls help girls的温暖。前路迷茫,但总有些人可以跟你并肩同行,互相照亮前进的路。

当乔夕辰被黑中介坑了被推攘着强行搬家时,本性温柔的胡晶晶拿起菜刀护在乔乔面前。如果你被人欺负了,我一定挺身而出。

独居的乔夕辰在深夜被小偷破门而入,南嘉和许言大半夜也能赶到陪她。只要你有需要的时候,我就会在你身边。

胡晶晶留下的流浪猫,乔夕辰纪南嘉许言抢着想要领养。这是你留下的最后纪念,我们也会视若珍宝。

现实也许无力改变,但总有些人会成为你直面一切的勇气和后盾。

对于北京这座城市,能够让你离开的理由有千万个,但是让你留下来的理由,有一个就足够了。

和剧中一样,我也找到了让自己留下来的理由--我的女孩们,她们也是我的“光”。就像乔夕辰身边的同事在她心情不好时会面带治愈微笑给她递上一杯咖啡一样,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群超级可爱的姑娘,一个会在我和人争吵时挺身而出,站在我的面前,用她还没有我高的身体帮我挡住将要发生的争执;一个虽已离职但依旧随时跨越大半个北京城来陪我看房;一个会悄悄帮我定制生日蛋糕,那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过生日……

虽在异乡,因为有了她们,我在这里有了归属感。和刻板印象中总是充满嫉妒陷害的女性关系恰恰相反,因为有着更丰富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女生之间的友情往往更加润物无声,细水流长,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

像纪南嘉这样的事业型女强人,凡事看重效率,仪式感对她而言是繁琐多余的存在。但是因为晶晶生前对她说过:“放下你的工作,去寻找一些仪式感。”纪南嘉开始不断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并且在设计极夜星空主题宴会时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虽然晶晶已然不在,但她带给南嘉的影响从来没有消失。

生活就是这么奇妙,有时候,来自朋友的一些很小的举动甚至会彻底改变一个人。如此看来,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有这些朋友、有这些温暖、有这些光,身在他乡,其实也能过得挺好的。

看了这部剧,更加庆幸我有这么可爱的她们的陪伴,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一个乘风破浪的酷girl。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知道她们永远会在我的身后。因着彼此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一定都能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

《我在他乡挺好的》看似抛出了很多问题、揭露了很多焦虑,但越往后看你会发现,你收获的是一份无声的治愈,通过诸多细节处传递着温暖。人们总说“成年人的崩溃总在一瞬间”,但其实成年人的治愈也只是一瞬间,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温暖的话,一部这样的剧,就足够了。

 4 ) 还不如改名叫“好爸妈决定一切

转自知乎

编剧是个坚定的”原生家庭几乎决定一切“的信徒,哪怕不是一生,也最起码35岁以前。

先盘点一下剧里的几个主角:

  • 纪南嘉 (不是女一我知道,但我就是爱她,啦啦啦~):
    • 家庭背景:父母是东北某市政府或大事业单位中层以上,母亲强势,父亲性情较温和。证据:1)家里住房至少三室 (南嘉有单独卧室,父亲练书法,应该有专门的书房),家装不陈旧,采光良好。2)母亲介绍相亲对象时说,”组织部的王阿姨”。3)80年代独生女(那个熊孩子侄子叫纪父“二爷”,所以不是亲生哥哥的孩子)
    • 人设:能力绝佳,独立自强 (这个不需要证据吧),理性务实,对感情期待值低(得病后,绝决提出分手)。这几乎是80年代二三线城市中产阶级出身,能力在整体分布中较高女性的典型代表。从小成绩好,顺应时代潮流,进入大城市读书且成功留下来(看看10年前清北人毕业生的留京率),靠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知道打拼的残酷和世界的冷漠,所以理性务实。
  • 欧阳:
    • 家庭背景:最起码母亲是北京本地人,应该算是前几代靠着出国读书,成功留在国外的华人 (应该是独生子,还有英文名,应该是一直工作的女性)。父母感情非常好。母亲说家庭并非大福之家,资产应该是老北京西城区的房子,国外父母二人工作25-30年的工作收入,中产,在北京买套房子不害愁的那种,支持儿子突发奇想的盘个咖啡厅也没问题,但家里应该没公司,给孩子安排个很好的工作应该也不行 (欧阳助理的工作是自己找的,南嘉反问欧母出国有什么机会,欧母语塞,可以推测,欧母本身的打算是让欧阳出国再申请个硕士,再慢慢找机会)
    • 人设:情商超高(办公室人缘好,组织活动超high),直爽热情,喜欢就追,恋爱中显示出典型的安全型人格。典型的一个从小没有经历过贫乏的幸福家庭出身,且能力也不错的孩子。能力不错的论据有二,第一非常自信,这种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太多事情的人,家境虽富足却非大富大贵阶层,这种自信只能来自于自己的能力;第二,刚上班没多久,就能清醒的知道,“简总都要走了,我还能有什么事儿啊”,未经世事却足够清醒敏锐。
  • 乔夕辰:
    • 家庭背景:东北某市事业单位中层或以下,母亲温婉,应该是普通职工,父亲脾气好,但是看样子第一次去北京(对北京各区的地理位置,医院的挂号难度完全没概念,对烤鸭的老字号也不怎么了解),因此推测也是中层以下,有退休金,家里房屋采光好,装修也新,还算不错的小康之家。
    • 人设:比较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工作认真,待人真诚,但对世界的理解处在“单机游戏”阶段。对人际关系不太重视也有点看不上(几乎所有的八卦都是听苗苗说),自尊心极高(房租被骗了,都不跟父母说),临场心态也不行(和林睿竞争的那场戏),包括第一场戏,负责818的优惠方案。当时的主管以宁,虽然态度强势,但是说的是有道理的,这个公司的客户群可能更多的是像南嘉那个level的,需要的的确是一眼就看清晰的优惠方案,而乔夕辰的方案,的确是她自己所在的收入群体的那种精打细算的心态。谈恋爱要求男友有什么都说,一时找不到人或者不清楚男友的计划,就会发火摔摔打打。
  • 简亦繁:
    • 家庭背景:父母是北京土著,在90年代果断下海去深圳从小生意做起。父母很忙,几乎没有跟父母相处的经历(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一放学父母都在忙着卖零配件),因此从小到大亲密关系缺失。那个时候做生意的应该都是先富起来的一代,因此推测简应该经历过幼时艰难,但十几岁后家里大富。
    • 人设:如此年轻的高管,还不会喝酒,不喜欢大公司职场斗,且没出过国但是对国外的形式非常在行(一眼看出林睿抄袭),我认为大概率是自己创业被收购 (完全推测)。自信且能力超高,对事业有自己的追求,但是在感情中,含蓄 (喜欢乔好久,被乔逼急了才表白),且对亲密关系的处理非常稚嫩(被诬陷后对大公司的厌倦不跟乔说,在云南看到心动项目也不跟乔说,对未来的整个设想也不跟乔说,老韩总用完他就不怎么在意他了,HR想让乔辞职,简顺坡下驴自己辞职了,也不跟乔说),自己的任何深层次的心理活动,都不跟女朋友说,这俩人是天天交流天气和三餐呢嘛。。但其实内心还是渴望温暖的(剧中哭了好几次)
  • 许言:
    • 家庭背景:单亲家庭(父亲缺位,母亲还跟大姑小姑逛街,大概率去世了),父母年轻时天天吵(12集母亲说让许言不要像自己年轻时一样),母亲是一般职工(上班时间给许言打电话,还说接个电话怎么了,应该是个老国企一般职工,甚至下岗。
    • 人设:毕业后工作最差(接线员),虚荣攀比(买包买衣服,沈子畅8500一个月,大部分都花在了许言身上,假设许言自己的工资除了房租一般吃饭等必须生活开销外,还能剩2000,那可以推测,她一个月奢侈品开销要6000-7000),自身能力差,想要多挣钱,只能想到刷单这种方式 (要是换乔,估计会去考证),但是也吃得了苦(为省钱,等半小时也坐公交)说明吃苦吃惯了。
  • 沈子畅:
    • 家庭背景:北京一般土著家庭,父母一般职工(退休了只有50万存款)。母亲强势,父亲懦弱。
    • 人设:忍得了许言的作,哄女朋友无下限(父母关系复制),小富即安,吃不了苦,能力一般,爱面子(和兄弟吃喝不能省,兄弟说菜单前三页全点了,也就默许了)。应该说因为母亲的强势,习惯性在亲密关系中伏地做小,但也谈不上什么深情。
  • 胡晶晶:
    • 家庭背景:父母东北某市一般工人。母亲家里最小最受宠,却混的最起码比大姐差远了,丈夫是个粗人,家里逼仄凌乱,心理落差大,因此总觉得不如意,对女儿强势输出。从胡晶晶死前得最后一个电话可以看出来,母亲肯定经常说,你看你姐姐,你再看看你。
    • 人设:在强势母亲的无尽絮叨和指责下长大的,能力一般,长相一般的女孩。家庭不是她的避风港,为了满足母亲的虚荣心和得到母亲片刻的笑容,不断在母亲面前挣表现,给母亲寄钱。也不会在大公司里生存,下了班就走,跟同事关系也一般。但是心地善良,对朋友阳光。不堪重负,患上抑郁症,自杀。

可以看出来,在编剧笔下,家庭出身几乎决定了一切,当然,这个家庭出身不仅有财力,还有父母的关系和原生家庭教给孩子的对于亲密关系的处理,性格等等很多软条件。南嘉欧阳,在这两个维度,条件最好,所以编剧笔下,二者能力强,情商高,自身安全感高,处理亲密关系,勇敢而坦荡,南嘉前期是因为年龄焦虑,最后两集二人确定关系后,大大方方示爱,官宣,面对男方父母,二人甜蜜相处。最后一幕,一年后的长城上,二人如胶似漆。还有一个人,欧阳的母亲,明显也是这个类型,年轻出国打拼,和丈夫和美甜蜜,中年挣下了可以把父母接出国养老的财力和底气。面对比儿子大十二岁的女朋友,开明大方,虽然很早出国,对国内印象陈旧,但南嘉晓之以理之后,快速调整心态,给儿子自由。

再下面一个level的是简,他家庭富足能力超强,但是处理亲密关系能力低下。乔家庭一般,小镇做题家的认真和冲劲让她可以在北京打拼下去。但是二人之间,简的不交流和乔对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想当然和直接,在这种异地状态下能维持多久,我也不知道。最后长城的一幕,简说了一句甜蜜的话“我没错过你就行了”,宠溺的看了乔两眼,一个是说情话的时候,一个是最后乔向胡晶晶喊话后。二人同行了一段,简就跟欧阳和南嘉并行,三人谈起了咖啡,谈起了事业。镜头拉远,三人前行,乔许二人在后面蹦蹦跳跳。

最后是许言,编剧给她的配置,让她仅凭借自身能力,完全无法在北京留下来。所以,编剧以许母生病,给了个许言结束北漂的体面理由。她和沈子畅结束了学生时代无忧无虑的恋爱,终于败在了现实面前。一个小富即安的北京土著或许最后会娶另一个小富即安的北京土著,希望没有安全感能力一般的许言,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经营好下一段亲密关系,调整好欲望与能力的关系。

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看,我遗憾于结局没有从许言的角度回忆晶晶,给晶晶一个更清晰的心路历程。从故事本身和主角人设的角度,我不知道该说,编剧太写实,笔下的人物都是各原生家庭的典型代表,还是该说,编剧太过迷信原生家庭决定论。这一切的确很合理,但是也让人心生绝望,按照剧中的铺垫,可以预见的是,原生家庭完美的欧阳和南嘉,会让家族更富足,子女心里健康快乐能力高,简会有更好的事业更多的财富,但有可能无法处理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人到中年,愈加内敛和落寞。沈子畅会是下一个一般的北京土著,退休的时候也只有五十万的存款,上有老下有小,过的像他爸爸一样,慢慢长出了啤酒肚,讨好着老婆,叹息着生活。

所以,这是个happy ending吗?

编剧其实讲了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编剧借欧阳之口,说出,要孩子,是要真心喜欢孩子,而不是为了你自己。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真心相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晶晶的母亲,她对胡晶晶,强势输出自己的不甘心和虚荣,胡晶晶死后,她发了疯一样的想再要一个孩子。初看的时候,觉得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现在回头看,编剧仿佛在质问她:你难道不是又想为了自己而再要一个孩子吗?你这个自私的母亲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这剧披着北漂的外衣,诉说的,其实是编剧对“父母vs子女”这一问题的自我看法。如果剧中的人,让人感觉舒服和自然,那说明,我们也是这套逻辑的信奉者,或者说,这也是我们对现实的观察和总结。

 5 ) 细节里的悬浮感:真正让北漂崩溃的时刻,不是生活中的苦难累积

说一下我个人无法共情的原因吧。

编剧也许很努力想要呈现北漂生活的艰难,他安排一系列的遭遇和巧合来向我们证明——你看,这就是北漂。北漂生活很辛酸。

可是,北漂的辛酸真的不必这么用力地去证明,这俩字往这儿一扔它就是辛酸。

第一个字你叫它梦想或欲望,其实都一样。第二个字是游离和不安。你想要第一个字就必须拿着第二个字,它俩成为一个不可拆分的组合,变成无数人的代名词。

北漂痛苦的根源其实不在于遭遇本身,而在遭遇背后——黑心中介骗钱的背后是什么?是北京租房难,北京租房难的背后呢?一层一层挖下去,得到的只有深重的绝望感,那就是——普通如我们,即便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永远无法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很显然,编剧并没有去深挖,他仅仅停在外面,企图以量的累积去达成观众心里的质变,可惜却只留给我一股不上不下的别扭感。

我始终觉得,真正让北漂崩溃的时刻,不是生活中的苦难累积,而是发现苦难背后的象征——永恒的漂泊与不安感。没有归属,游离在这座城市外。

我刚来北京那会儿,入职不到两周,带我的师父离开,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城市里的离别,他手里提一个黑色双肩包,背对工位,和部门里两个领导点头道了别,就转身离开。整个过程很安静,很体面,也许是这座城市里离别的正确式,但并不是我熟悉的离别。

我师父走后,他的椅子和笔筒留给了我,他东西真的很少,我当时还诧异,后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搬家,终于明白东西少的好处——还你自由身。当然,自由身的代价就是生日时朋友要送等身抱枕,要我选样子,我脑袋里第一个念头不是动物也不是明星,而是搬家时这玩意儿该怎么装。是的,生活在此地,却似乎时刻准备离开,这是这座城市里人们的常态。

人们总说小城故事多,一点点事会传成沸沸扬扬,也许是因为他们心有余力,八卦的热情和劲头都很足。而北京许多人的漠然并不是他们失去了八卦的天性。疲惫和不安很容易让人变得惫懒。

我实习和正式工作都碰到过很好的领导,也碰到过很多热情的同事,但好和热情都有边界,带着职场上特有的礼貌,关怀也一定是礼貌的,北京游离疏淡的底色从未褪去。

所以面对剧中过分活泼和八卦的职场,边界感完全消弭(虽然是为了后面恋爱做铺垫,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职场恋爱呢)的上司(乔夕辰线),以及前男友空降成为同事(乔夕辰线)、合作甲方老大是昔日男友(纪南嘉线)这样的巧合中的巧合,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将我自己代入进去,说服我自己:这是真实的北漂。

我知道,北漂生活可以有许多种,我也不应该只局限在我所认识的小世界,但我真的很想说一点:虚构一个世界,让它成为普罗大众的神话,这是通俗文艺作品的意义所在。我明白这个道理,但前提是,大众要相信神话是真实的 。当然,你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最重要的,是用心。

我昨天在豆瓣刷到过一个评论,底下有人回复时用了毛骗做比,我看了有些激动,于是也回复了一段:

怎么说呢,即便是同一种情绪,呈现和贩卖也是不一样的,毛骗是我最喜欢的国产剧之一,几年里重刷了无数遍,就像它番外篇的名字——城市的边缘,它讲的是城市里一群边缘人物,或者再说直白点,一群骗子的故事,按理说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完全不贴近,刚开始拍摄手法也拙劣,但它就是会让我相信它是真实的,那群人是活生生的,就算活在城市边缘阴暗的角落,他们也有他们能够让我共情的生命力,因为编剧是用心在写剧本,是自然呈现而不是用力贩卖。所以我觉得拿毛骗和他乡来比较,是不公平的,对两者都不公平。

这部剧的悬浮感不是由大块情节呈现而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相反,它将无数接地气的情节排列组合,试图去营造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只可惜依然是失败的,它不是不悬浮,而是它的悬浮都在细节里。

譬如乔夕辰被同事冤枉,这本来是很贴近生活的情节,被冤枉后买醉也合乎情理,但地点不合理——在公司天台上。上司(男主)撞见后的反应也不合理——现实中真的会有这样边界感异常微妙的上司吗?真实感突然消失了,我意识到这是戏剧效果,并感到尴尬。

譬如乔夕辰在公司加班犯了胃疼,这也很日常,可巧就巧在她正好在上司(男主)过来询问关怀的那一刻突然犯病,她拿了药出来,上司接过去给她冲药。于是真实感又消失了,我明白戏剧需要巧合,但这让它显得距离我的生活遥远。现实中的大多数情况是,生病时在工作间隙默默吃药,而且努力加班领导也不一定看得到,至少不会次次都看到。

再譬如南嘉买鞋,她看上一双鞋的样子,让导购A去取三十八码半来给她试,导购A态度很差,差点吵起来后她把活派给了导购B,导购B刚来上班第二天,勤恳热情,态度很好地拿了鞋,又另外找了两双样子类似的,于是南嘉试也没试就把三双都买下了,并指定要导购B帮忙刷卡。我明白编剧是想要表达一个积极向上的观点,认真、热情、敬业会有好的回报。可是无论要表达什么,依然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至少不能让人产生强烈的违和感啊。鞋子不同于衣服,舒适感是最重要的,导购B自己也说了:鞋子要试一试才知道舒不舒服。南嘉的人设既不是非理性的冲动大小姐,也不是花钱如流水的富二代,连试也不试就挥手买下三双鞋,这并不符合她理性并且缺乏安全感(金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她安全感,其实很多北漂都是这样)的人设。普通人如我们,仅仅为了惩恶扬善亦或出一口气就买三双可能不合脚的鞋子,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这同样让它显得失真。

真实,也许并不是要努力模拟多少人生活的遭遇,而是需要去用心揣摩隐藏在遭遇背后的困境。

我现在是个北漂,未来也许还是,也许不是。

但无论在什么样的身份里,我都永远会,且只会为真实共情。

 6 ) 简单谈谈编剧状态失控的原因:如果你没有想说的,那为什么要动笔?

一、对十二集的整体观感

第一集到第三集都还正常。第一集悬疑性强,情节节奏快、浓度高;第二集在处理第一集剩下的烂摊子,感情冲击很大;第三集的状态进入正轨,完整清晰,但从第4集就开始下滑,能感觉到编剧开始手足无措,于是生拉硬拽了几条感情线出来。编剧从第六集开始就基本放弃治疗了,之前还努力在单集内部完成统一性,第六集之后就完全没有了,只有第十一集,因为要结尾了,才把原本准备好的主题拿出来写了,把整出戏强行拖回编剧原来的轨道,最后以一段编剧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如此的话结尾了。

二、简单分析编剧失控的原因

一开始的构架出了问题,这是最表面也是最实际的原因。

1.让晶晶自杀这个设计本身就是在编剧的掌控范围之外的,因为一开始编剧只想着要讲个北漂故事,但没有一条强有力的线把故事组织起来,为了情节节奏选择了这种处理,虽然第一集把她自杀的部分处理得非常好,但之后情节风格上的割裂也为编剧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编剧从第六集到第十集基本处于一种绝望又疯狂的状态,情节严重悬浮失真,甚至出现了《小时代》般的戏码,这也就说明了编剧一开始就没把最后两集的落点处理好,只是想了个泛泛的状态就动笔了,高开低走是必然。

3.编剧本身便不擅长长篇幅的大构架。从一至三集就能看出编剧的这个短板,尤其是第三集,三个人物的情节线完全无交叉,事件和事件之间的毫无勾连,像是三场戏的拼盘,编剧掌控大结构的能力实在弱了些。不过编剧处理单场戏的能力实在很强,在单场戏内部做起伏做得很好也很真实细腻,这也是这部戏还能让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原因。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对情境的把握和演员的处理。

但根本上,对结尾落点的不确定,高潮场面的全面崩塌,其实还是统一性的问题。编剧对全剧统一性把握是模糊的,在北京漂泊的人们究竟要怎样生活下去、为什么他们过得不容易还要继续过下去,支撑着人继续生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编剧其实并没有想好这个问题,编剧只有对苦难的感触,却没有拿出高屋建瓴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苦难,编剧没有真的想呼喊出来的话、没有完整的价值观来解释这一切,而这统一性的模糊是编剧走向胡写、这部戏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你没有想表达出来的内容,那你为什么动笔?这大概是每个创作者都应时刻悬在头顶的问题。回忆起我们最早开始创作的那个瞬间,不正是因为我们有话要对世界说么?这才是最根本的创作思路。

 短评

跟隔壁的悬浮剧比起来,这部真实的心疼

4分钟前
  • 薇力无限
  • 推荐

“失业了就意外跳楼这种剧情的设计,接受无能……”这种评论怎么好意思写出来的,是为了显示你的无知吗?胡晶晶自杀的原因被你仅仅以“失业”二字简单概括,如果不是你根本没仔细看,就是你对这个人物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更不配提及共情二字。现实中的胡晶晶也正是因为身边都是你这样的人,才会毫不留恋地离开这世间。

6分钟前
  • MIGI
  • 力荐

芒果季风真正的开山作,总算是达到单集一小时以上了。剧情够现实,可以追剧。

11分钟前
  • 明善诚身
  • 推荐

进步了,但还没进到那一步。

13分钟前
  • 款款KKD
  • 还行

只要后期是前三集这个水准 可以是年度最佳预定了

14分钟前
  • 正在输入
  • 力荐

周雨彤你太惊艳了!!第二集哭的 配上福禄寿的歌 我都绷不住了 就是好压抑啊看得…

19分钟前
  • 溺水菜刀
  • 力荐

拍得挺一般,没有灵魂的堆砌各种社会痛点

21分钟前
  • tuku
  • 还行

比预想的好看,周雨彤就适合这种角色,攻气十足,任素汐意外的挺讨喜,女演员都可,反倒是男演员全部拉胯

24分钟前
  • 苏枋
  • 推荐

第十集怎么有小时代那味了,许言突然就疯了~

29分钟前
  • Echo
  • 推荐

完结,最后一集挺好,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小作精那对感动了我,相爱过的人,要好好告别。第一集就觉得简直是我等社畜的生活写照,跟同期不接地气巴巴耍贫嘴的比,深得我心。看到第二集周雨彤酒醉后哭着说,胡晶晶你疼不疼啊,泪崩了,亲朋友才会想问疼吧T_T

30分钟前
  • sumsunshine
  • 推荐

尼玛 感觉每对都很好嗑 kswlkswl(3.5

35分钟前
  • 惨绿青年
  • 推荐

我在他乡挺惨的

38分钟前
  • 莲优雅
  • 推荐

生活场景依旧有“悬浮”这类通病,可女孩跳下去那一瞬间又如此真实。想起我一个朋友,青春全部献给帝都的996,每天光通勤就要3小时,历经无故被炒同行欺压老板变态房东堵门,如此种种,她都忍了。直到有一天在地铁站被咸猪手。那是她第一次给我打电话边哭边叫嚷着“我他妈的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崩溃真的就在一瞬间。2021年了,你在他乡还好吗?ps:德宝和延年真是今年捡到的两个大宝藏!老公!

42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胡晶晶,你疼不疼啊”这可能是我这些年看过的最简短却最戳心的台词了。

43分钟前
  • zZzZz
  • 力荐

第一集观感最佳,几个女主的经历真的让我心被狠狠揪了一下,不过金靖下线之后剧情开始有点俗套了,女主得到新上司青睐开启爱情线,女强人姐姐从不婚到被潜移默化主动参加相亲,整体可看,类三十而已和欢乐颂的女性群像剧

46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名不副实,哪有领导安慰动不动就哭泣的下属。

49分钟前
  • Annie
  • 还行

导演底气足,才能挑战单集1小时以上,同期女性题材里,可追。笔墨给了许多细节来支撑“挺好「冰山下」的隐忍和克制,所有穿着盔甲「笑着」的人,应该都能有明白。地铁、房东、中介、职场各种屎盆子各种锅各种小人、绩效末尾淘汰、比你还拼的领导、老居民楼、搬家、不接的电话、不能不接的电话、被男友刷爆的信用卡、代工厂、名牌包、不敢过的生日、毫无生机的夕阳、父母给你塞满的箱子、帮不上你忙的父母、不敢拿到报告、瞒着的病情、不能断的药、在便利店外解决的一餐、豆瓣交友、上班方案下班方案你说休息休息、过世的好朋友。。。我们拼尽全力,只为努力活成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大人。

52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这部才应该叫 《北京女子图鉴》

54分钟前
  • 虎头蛇尾饲养员
  • 推荐

第一集金靖挤地铁的时候,扶了一把也在挤地铁的老太太,老太太反应过来之后说谢谢,金靖下意识摘下一只耳机,嘴唇动了动点了点头,但没发出声音。这才是真实生活下的场景,换做别的电视剧主角一定会操着一口京腔或是啥说“没事没事您扶好了这人多挤”。 看到第四集了,喜欢任素汐,演戏有精气神,有希望。周雨彤这么好的演技怎么才演戏(之前只看过她出场三分钟的上瘾)。

5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有悬浮虚假的《北辙南辕》和隔靴搔痒的《我是真的爱你》在先,这部女性都市群像戏显得好一点,人物、人物关系和制作有先进和新鲜的点。就是这个立意有些卖惨,不喜这个气质风格。失业了就意外跳楼这种剧情的设计,接受无能,好不容易进了一步,又退回半步了。女性群像这个题材再做两部就彻底毁了。

58分钟前
  • Ya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