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1970

动作片香港1970

主演:姜大卫,狄龙,金汉,李丽丽,谷峰

导演:张彻

播放地址

 剧照

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2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3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4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5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6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3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4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5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6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7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8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19十三太保197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9

详细剧情

  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入唐首都长安,晋王李克用(谷峰 饰)受命剿贼,收复都城。沙陀族人李克用其时拥兵十万,麾下猛将如云,更有义子组成的十三太保能征善战,一时风光无两。  汴梁节度使朱温客访观战,恰逢黄巢手下第一勇将孟绝海搦战,第十三太保李存孝(姜大卫 饰)出阵迎敌,活捉孟绝海 ,但李为人持勇傲物,朱温受辱于功宴,怀恨在心。  四太保李存信嫉妒李存孝功高,献计轻兵直入长安取黄巢首级,李克用命九名太保行刺,由李存孝统领。九人夜入长安,连番血战后在五凤楼将黄巢射伤,无奈敌兵势众,九人于民女燕姑娘家暂避,期间李存信与十二太保康君利欲行不轨,为李存孝赶出队伍。  李存信、唐君利落寞之际被朱温蛊惑,诱使李克用入汴梁,朱温灌醉李克用、十一太保史敬思(狄龙 饰)后痛下杀手,史敬思为保李克用力竭身死,千钧一发之际李存孝率黑鸦兵赶到。  李、唐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两人盗得李克用贴身佩剑,假传钧旨,势要致李存孝于死地……

 长篇影评

 1 ) 千山复来去

       最近怀旧得很,不知道这算不算衰老的加剧。
       我的童年恰逢录像带和录像厅最后的风光,于是香港电影成为时代的产物排山倒海而来,让我们这代人成为港影最铁的粉丝,除去情结偏执不说,胃口也着实被养得刁钻。

       还是晚生了几年,那时候录影带市场最流行的已经不是古装而是黑帮和警匪,而最初识得邵氏(基本就是张彻)便是彼时作为老片穿插在当红的小马哥陈家驹当中。

       不到十岁的小孩,初看张彻的电影第一感觉就是“怕”。好在那些年张老师的片男女感情线都很淡漠,因此父母完全不阻我看,只是在预计到“盘肠大战”即将开始时提醒我捂眼睛。后来自己看出经验来,每次男主角(大部分是狄龙)被坏人包围,我就倒数5秒,基本5秒后他就开始脱上衣,光了膀子开打后我再倒数,约15-20秒后开始捂眼睛。因为我知道离“血溅当场”不远了。
       这就是我童年类似巴普洛夫实验的经历,屡试不爽。

       后来上学了,再后来初中时VCD,DVD开始流行。那就是我正式“完整”“观摩”张彻的开始——年纪长了胆子也大了,又觉着那时的狄龙实在是好看的紧,便不再舍得捂眼睛。
        迁延至今,我觉得最好的张彻仍是《报仇》,我最喜欢的是《新独臂刀》,但自己重看最多给别人安利最多的,是《十三太保》。史敬思血战太平桥那一段,光芒万丈都不足形容,我在最昏聩矫情最伤春悲秋的14、5岁的年纪,被这种极端的阳刚热烈和轰然毁灭击得体无完肤。
       所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始终不喜欢《卧虎藏龙》,哪怕没有zzy也不会喜欢,尽管我觉得它客观上还不错。
        因为我被张彻和之后的徐克变成了一个偏执的看客,我乐意看的江湖,恩仇要直接,是非要明确,输赢要买账,生死要快意。那些人性欲望纵然不错,看上去也目眩神迷,终非我所喜。


       前几年在友邻阿眉的文中得知,倪匡所写《双侠》的原著剧本,与最终的电影南辕北辙。于是又疑惑了:那个已经辞世的老人,那个当年欲将青春付乾坤却最终把成就定格在荧幕上的老人,那个飙了无数番茄酱“惊吓”了我的童年又“惊讶”了我的少年的老人,他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这世界从来不少偏颇,不少龌龊,然而这老人明知如此(至少倪匡对这部戏的走向是明确的),仍然不按剧本拍出了乍看略显浅显的《双侠》。可想这些年他曾敛下多少无法更改的卖友求荣、壮志未酬、忠良被害、帝主苟安……仍是让他电影里最清俊年轻的生命,因为至正确却可推脱的理由,流尽鲜血。没有皱眉,没有二话。没有什么是不能相信和托付的,包括江山社稷;也没有什么是不能看淡和舍弃的,包括自己的命。
        和光同尘是暂时的,曳尾涂中是不许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别说匡正义报恩情酬知己,哪怕只是路见不平,也是要提了兵器去赴汤蹈火,刀锯鼎镬的。

       少时戏里戏外看到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故事,那如今面对着那些男男女女为了些宠爱权力当然也有大项目比如江山归属,算计来算计去,且忙不迭地宣扬诸如“我们那么良心都已经区分出了男人女人叩首时左右手哪个在上”的电影戏剧,又怎能生出好感?
       当然,各人口味,各人偏好,再正常不过。只说自己的喜好,无关对错,无关好坏。 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道,希冀这种粗粝的天真和戾气。反之,自然也会有很多人觉得那些东西过时又浅显,远不如标榜腹黑弄权的影视剧好看。窃国者侯,从来奸雄与策士俱难得,若能窃得高明算得周全也就罢了,万不要明明标榜谋略却又bug丛生,这样就真的是略显尴尬了。
     
      后来我看张彻的电影越来越多,我才大致觉得,他并非说教,更非刻意隐瞒那些到头来也没有得到伸张的正义、没有伏法的奸人、以及那些扼腕的遗憾和刻骨的不值。因为放开看,这就是他自己,和无数后来者们必将或已经面对的东西。
       他大概只是希望,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不仅仅有老辣的弄权者和消极的评论家,也应该有无谓看不看透都能放开怀抱奔入风雨洒出热血的砥砺之人。
       他是有抱负的。可惜,托付不了万里江山,只能寄意这24格胶片。


       张彻之后,他的后辈们做的如何呢?
       吴宇森用几部黑帮片立起自己的大旗,说的还是混沌乱世里的兄弟情谊,但是吴还是被动的入世者,心仍是小了点。如果说最相像的地方,反而是师徒俩都不怎么会拍女人和感情。
       徐克大抵是不太消受这样的表达方式,纵然那部脱胎张彻的《刀》将暴力阳刚与妖冶性感mix得超出想象得好,老怪也终归是志不在此。徒孙李仁港同样迷恋着这个断臂题材,《94独臂刀》集结了三个我眼里的超级男演员,怎奈想说的太多能力又有限,反显累赘凌乱。
       倒是毫无关联的王家卫,这辈子至爱的《阿飞正传》里,刘德华的甫出场便狠戳了我一下,从帽檐下阴影中抬头露出半张苍白冷峻的脸——那一刻我满脑子想起的都是《报仇》里蓦然回头的关小楼。


       所谓电影的因果,便是电影人的眼界、志气和风骨决定了他们要拍什么样的电影,而天赋、智慧和经验决定了他们怎样拍电影。我们曾经一度被惯得哪样都不愿妥协,而到了今天,现在的孩子们却哪样都看不到,并且将来也一样。
       所幸他们若是愿意,可以回头看。

       那是光芒万丈的年代,虽然抵不住时而有之的剧本乱来、情节跳脱、布景简陋、表演浮夸……但是它所传达的意义和留下来的名字,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灿若辰星。
       而今戏里的少年老去,看戏的孩子也早已不复最初害怕又凛冽的心境……
       只是那些刀光血影,终于还是刺伤了我们回望的眼睛。

 2 ) 意难平

胡儿剽悍,英雄奇死

看张彻把京剧的车轮战变成写实,

感叹暴力美学的根基在戏曲里。

镜头里的邵氏影城,

城池宫阙 无一不“假”,

焦火黄沙 未必非“真”,

虚虚实实 真是动人。

演员最动人啊,

谷老爷有点戏曲节奏 ,

但夸张到刚刚好。

龙叔和秋官都是高大俊朗,

不过一个是雄美猛健的“金”钢,

一个是灵姣风流的“水”媚,

并不混同。

小姜这种爱徒身份,

实在很难叫人看不出,

镜头对他太好,他自己也好,

随便换哪个来这套“瞪眼皱眉撅嘴三板斧”,都得做作死,

偏他让人信服这些都是天性使然。

张彻拍《十三太保》,

真是自比沙陀国主李克用,

一水的骁将爱徒干儿子,

个个都好比五月榴花照眼明。

盘踞在邵氏影城,

天天城头马上火里水里刀枪棍棒,

散着用不完的荷尔蒙....

比燕青偷了道君皇帝的李师师,

比李俊海外建国称王也不遑多让。

更何况出了影视城,

还有耀眼的明星身份呢。

看他们古装时装,喜怒哀乐,

一戏一生,世代轮转着,

也真是人间乐事,

我要是生在当年,

准比现在还要颠倒。

少年子弟何必江湖老,

死得轰轰烈烈重要得多。

车裂最震人心的部分,

不是血迹肉身,

而是军帐被绳索拉扯崩坏的替代性暴力过程,

配着惨声嘶喊,

耸动而刺激,恐怖又兴奋。

小姜毕竟还是爱漂亮,

不肯留个狰狞相。

又比如后来《投名状》翻《刺马》

凌迟的千刀万剐也全拍了,

最后还是不播送出街,

人心里有暗黑世界,

总未满足。

 3 ) 兄弟走马,豪情未却

十三太保。 冲着五马分尸而来,却被狄龙浴血太平桥勾走。 狄龙那时候真的帅。 还有雪地靴的萌萌哒小姜。 那时是连战连胜,牧羊儿尚且恃宠,醉眠城墙之上,败敌午时以前。 儿郎得胜回朝,哥哥们,提酒来! 小姜的小身板啊~愣是从两层楼高的城墙往下跳,还依旧那么轻巧。 最爱的是剧终的镜头啊,少年们纵马狂奔,狄姜尤为突出。往事啊往事,回首一场空。 当年当年,想当年,酒池肉林,玉带一断,少年轻狂一笑。 而今残阳,半未落,魂已安。太平桥前,夕风两断。 再回首,仍是少年,兄弟走马,豪情未却。 风过处,云流来,清茄一片梦。

 4 ) 一个没头脑,两个很高兴

十三个干儿子排队,有两个明显和其他不是同一画风咩。

李存孝有头脑,史敬思没头脑;
李存孝很高兴,史敬思也很高兴;
李存孝穿着白罩黑,史敬思穿着黑罩白;
李存孝给了史敬思一拳,史敬思还了李存孝一脚;

热热闹闹的一场戏,就是为了让他们死得好看。

不知道倪匡是写稿子在先,还是为了电影写稿子。书上的史敬思,基本就是一个“熊阔海力托千斤闸”,可不是,他连半座桥都托起来了,真可以盖个戳,上书”豹头环眼,虎背熊腰,真猛英雄是也“。

幸亏张澈很体谅女观众,让狄龙来演史敬思,当然还脱了他的上衣。这个经常撅嘴的包子把倪匡设计的画风都改了。他举起一座石狮子(?!)砸穿了墙,好让父王脱身时,感觉不是一员虎将在发威,而是某个大胸萝丽突然小宇宙爆发了。

好吧,这个史敬思非常符合张澈的早期恶口味,死得很帅很高潮。

(狄龙认真愤然的握拳: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在张澈先生的片子里,穿着衣服,安安静静躺下来死!)

倪匡写李存孝,是按照短小精悍来写的。但姜大卫那身白茫茫毛茸茸的行头,实在很难让观众认真对待。

毕竟还是太年轻,”去年今日此门中“的感觉,他掌握不住那种惆怅。

噘着嘴的包子脸很不耐烦地把他叫走了。从此张澈的女主角们彻底沦为陪衬。

 5 ) 纯粹的男性

张彻的武侠电影都是相当纯粹的——男性主导、阳刚至死。忠孝仁义填满了这十三个男儿,无论是恪守还是背叛,都是走到底的。所以为了忠孝,十一就算肚破肠流也要护卫大王到底;十三就算怀疑老四和十二计谋杀害自己,看到大王的宝剑还是“束手就擒”;老四和十二为了利益荣誉也可不顾臣子孩儿之情,投入敌军之中。为了恪守仁义二字,老大带人追捕老四和十二之时,不让他人动手,讲究“这是我们兄弟之事”,就算他们假意投降也选择相信“不可伤他们性命”,为此折损四位兄弟;老四与十二背叛的也是相当彻底,丝毫不念仁义二字,竟然用三马分尸这种惨烈的刑罚对付十三弟,只因“抢功劳”“纳投名状”。

对于爱情的态度可一言以蔽之——不抵家国大事,不入兄弟情义。十三与翠燕的爱情也是相当“纯粹”的,翠燕引十三入家中避追捕,一个看中他的豪气可单枪匹马拿大将,一个看中她的善良与美貌;之后的十三护翠燕免遭老四和十二强暴则将两人的感情“引爆”,一个送手绢一个破城后再寻回原地。如此简单粗暴的爱情戏,被浓浓的男性“魅力”所折服,造就了这首只存在于臆想的恋曲,接着对上汴梁剧情,之后也未在提起,消失在家国大事之中,不入兄弟情义之流。

 6 ) 最浪漫的毁灭

张家班弟子1989年为纪念张彻电影生涯40周年而拍摄的《义胆群英》,从许多角度来看都是一部有特殊意义的电影。它不仅是第一部得以在内地影院公映的香港英雄片,同时因为它“纪念”和“总结”的特性,它又可以当做港片复习提纲和考题,隔些日子重温,总能看出些以前未曾明白的伏笔。

就拿电影开场不久,黑帮老大曹先生带着一班手下听戏那段来说,台上的角儿开口唱道:“昔日有个三大贤,刘关张结义在桃园……”要到距初次观看十几年后,我看这段戏时才明白了编剧倪匡先生的深意:这出戏是《珠帘寨》,唱的是十三太保的故事,倪匡先生在此是在向张彻先生的《十三太保》致敬。

《十三太保》,上映于1970年的张彻名作,以晚唐时期,晋王李克用带自己的十三个义子十三太保大破黄巢为历史背景,表现的依然是张彻永恒的主题: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片名《十三太保》的所指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既指的是李克用麾下的十三位太保,又指的是排名十三的太保李存孝——在正史野史戏曲中都赫赫有名的悲剧英雄。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照此定义,虽然张彻电影里大部分主角都会在结尾时壮烈就义,但这一部,才堪称真正的悲剧。

史书中骁勇善战力大无穷的李存孝,出场时只是个熟睡的少年。城下敌将孟绝海前来挑战,城楼上李存孝怀抱兵器睡得正香。节度使朱温早和李克用心生嫌隙,先出言不逊以“沙陀胡儿”叫起李存孝,挨了李存孝毫不客气的迎面一拳后看这体型瘦削的少年无论如何都不像城下膀大腰圆孟绝海的对手,又挑衅道:“像你这样的人,能生擒孟绝海?我愿以腰间玉带和你打赌,你和我赌什么?”李存孝满不在乎一拍前额:“就与你赌这颗脑袋。”随即连城门也不开,从城头一个跟头翻身轻盈落下,嬉笑间如约在午时前生擒孟绝海,绳索一绑拖至雅观楼。

京戏里有剧目《雅观楼》,唱的就是李存孝生擒孟绝海,张彻电影里生擒孟绝海这段,亦可单独当做一出折子戏来看。少年的锋芒毕露,少年的意气风发,少年宝剑出鞘般的灿烂炫目,影史上几无出其右者。

雅观楼上的庆功宴该是最美好的场面了,李存孝的身边是宠信他的父王、尚且友爱的十二个哥哥,就像陈奕迅在歌中唱的:“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1970年,戏里戏外他都是被偏爱的那个。整部电影,从服装、摄影到剧本,在在让人想起香港女作家西西对张彻电影的评语:“张彻拍片如一种教师,只眷顾班上他心爱的那个学生,其他发生些甚么,一概不理。”

最美好的时光过后,一切不可挽回地走向毁灭。

十三太保攻克长安,李存孝屡建战功令四太保十二太保妒火中烧,本有嫌隙的朱温更恐李克用势力太大于己不利,买通四太保和十二太保设计诱杀李克用,被李存孝领兵救回后,四太保和十二太保又生一计,假传父王旨意,将全无防备的李存孝缚于帐中,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一幕,就算只看过一遍,也必然如金石般刻进脑海——惨叫声中,七彩帐篷轰然倒下,五匹马拉着五道血痕奔向五个方向……这个镜头,主角姜大卫在多年后接受采访回忆时用的形容词是“浪漫”,导演张彻自己也相当自得,在《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一书中写道:“观众至今仍记得“五马分尸”的镜头。我自问这个镜头也拍得好……”

是,拍得真好,前面一个多小时所有的情节,其实都在为这一个镜头服务:全力塑造出一个钻石般璀璨夺目的李存孝,在这一个镜头里用最惨烈的方式毁灭。“暴力”而“美学”,这一幕,当之无愧是最早的经典之一。

镜头最后给了李存孝一个特写,他残缺的身体被帐幕覆盖,除了唇边一抹鲜血,安详得竟像睡着了一般,宛如当初城楼上倚枪而睡的少年,只是,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唤醒他了。

看过这部电影后,偶尔再听《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一段,每每到最后几句都惆怅不已:“贤弟休回长安转,就在这沙陀过几年,落得个清闲。”——虽然这句唱词和李存孝其实并无关系,然而……若真能如此,该多好。

 短评

两个大侠情商低,死得真傻比;两个叛徒武艺高,死得真牛逼;

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谁还能把兄弟残杀描述的这么深刻血腥。张彻认真起来,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倪匡又爱全灭和万念俱灰,真是黄金组合。张导演爱谁,就给谁最美最凄厉的死法,每一场死亡就是一场高潮——小十一和小十三,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开心喜乐。

6分钟前
  • 药师寺的雅也子
  • 推荐

今天终于有幸膜拜了以阳刚暴力美学著称的张彻大神的《十三太保》,一部70年的电影在今天我依然可以饶有趣味的看完说明其不愧为经典之作!片中的狄龙和姜大卫实在太夺人眼球了,真是后悔没早点认识他们。PS:最后引用一豆友的话“至于狄龙,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狄龙之姣者,无目者也。”

7分钟前
  • 剪不到手爱德华
  • 推荐

喷气飞机表演的源头是五马分尸

1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刚说《双侠》的死法像隋唐里的罗成,这边就真来说唐了。看剧照龙哥是一堆170党里冒出个180,和小姜身高差有点萌。五马分尸最后还给尸块来个脸部特写是什么鬼。

11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一个肚破肠流,一个五马分尸。。。。。。。。。。。。。。。。。。。。。。。。。。。。。。。。。你连死都是那么美(¯﹃¯)

14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力荐

小动物一样生机勃勃的小十一,小动物一样可爱的小十一

15分钟前
  • 深紫色
  • 推荐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叮叮叮当当咚咚当当,葫芦娃。

17分钟前
  • 小艺
  • 还行

罗密欧和朱丽叶,贾宝玉和林黛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狄龙和姜大卫。

21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苦苦念了好多年才终于看到这部极有名的片子。等看到报仇之后我才算对得起尊叔。

26分钟前
  • süden
  • 推荐

我就是个不要脸的颜控啊!姜大卫怎么能那么萌~小身板儿走路还一甩一甩的~还白色毛毛的UGG呢!就是太天真了死得忒冤大头。狄龙袒露半个胸膛啊喷血!(怎么都觉得谷峰是有阴谋的样儿,但这次他还真是个好人⊙﹏⊙b;武指刘家荣刘家良唐佳。

29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1080p#片名乍一看是十三个人,其实只着重刻画了小十一和小十三。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心正思无邪的两少年是兄弟中的异类,注定不能受容于争名夺利的世界。十一在桥上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手执长枪死不瞑目,直到十三赶来,一声颤抖的“十一哥…”才放心地闭眼倒地,生生把我虐哭了TVT!

3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算是倪匡本子里少有的没坑爹的作品,就是结尾感觉有点仓促。这次张彻个偏心鬼还好,包子和囧虽说都死了,包子好歹是战死沙场,总比囧兄弟阋墙五马分尸要好。ps.你们都不喜欢四太保,但他才是真正的吃货,煎饼一场戏,只有他一边吐槽好难吃一边在走的时候拿着大半块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吃货不可信么

39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推荐

狄龍反正不知道多少次肚破腸流了,而且腰斬過一回。大衛哥通常是斷臂,這回玩的是五馬分屍。很好,很B級,很張徹。面具式人物看來不到刺馬是不會改了!

43分钟前
  • 还行

狄龙袒胸六块肌,大卫笑藏七分邪,二人眼角眉梢外,邵氏搭棚十分俗,乱舞最炫民族风,杀人砍瓜切菜,分尸茄汁鸡块,十三太保终不保

44分钟前
  • 丁一
  • 较差

暗夜中,史敬思身着红色披风,手执长枪,目光坚毅,屹立不倒——当真如歌如画!相形之下存孝同学就惨多了,张导的暴力真不是盖的——这是我第一次看活生生的五马分尸,不知是该尖叫还是大呼过瘾。看过后一直在想姜大卫是怎么躺在地上蜷缩着扮演只有上身和脑袋的自己的...

48分钟前
  • vesperos
  • 推荐

胡儿剽悍,英雄奇死。看张彻把京剧的车轮战变成写实,感叹暴力美学的根基在戏曲里。镜头里的邵氏影城,城池宫阙 无一不“假”,焦火黄沙 未必非“真”,虚虚实实 真是动人。演员最动人啊,谷老爷有点戏曲节奏 ,但夸张到刚刚好。龙叔和秋官都是高大俊朗,不过一个是雄美猛健的“金”钢,一个是灵姣风流的“水”媚,并不混同。小姜这种爱徒身份,实在很难叫人看不出,镜头对他太好,他自己也好,随便换哪个来这套“瞪眼皱眉撅嘴三板斧”,都得做作死,偏他让人信服这些都是天性使然。

53分钟前
  • aga四不象
  • 力荐

姜大卫的UGG好萌

54分钟前
  • teng
  • 推荐

打我一手还你一脚式秀恩爱。一个是裹得严实绑着蝴蝶结会撒娇的绵羊,一个长着睫毛一身正气会吃醋的龙撅嘴。一裘红披风站死桥边的界牌关,惨无人道五马分尸的花蝴蝶。领衔主演的女主出场不到10分钟即炮灰,张导你牛!谷爷爷好不容易演正派却喝酒误事害了俩儿砸还是招人恨。

59分钟前
  • 推荐

乱世英雄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沦为权力争斗、险恶人心的牺牲品,好可悲。愚忠愚孝害人不浅哪,小白羊你前面智计百出最后怎么还是蠢死的?前面黑白两只绵羊打情骂俏甜甜蜜蜜就是为了烘托最后的壮烈死亡吗?张老湿你个后爹。

1小时前
  • Christowife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