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血

恐怖片其它1989

主演:阿克塞尔·佐杜洛夫斯基,布兰卡·格拉,盖·斯托克维尔,亚当·佐杜洛夫斯基,法薇奥拉·叶莲卡·塔皮亚,塞尔希奥·布斯塔曼特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剧照

圣血 剧照 NO.1圣血 剧照 NO.2圣血 剧照 NO.3圣血 剧照 NO.4圣血 剧照 NO.5圣血 剧照 NO.6圣血 剧照 NO.13圣血 剧照 NO.14圣血 剧照 NO.15圣血 剧照 NO.16圣血 剧照 NO.17圣血 剧照 NO.18圣血 剧照 NO.19圣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4

详细剧情

  一个全身赤裸的年轻男人蹲在室内靠窗的一株树干上,目光呆滞。他就是芬尼克斯(Axel Jodorowsky 饰),被关在精神病院的一位患者。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孤僻的芬尼克斯,童年是在马戏班里度过的。父亲奥高(盖伊·斯托克韦尔 Guy St ockwell 饰)是马戏班班主,母亲嘉西娅(布兰卡·格拉 Blanca Guerra 饰)是空中飞人的演员。嘉西娅信奉拜物教,她供的神是个被两个兄弟奸杀的断臂少女。在她流血的地方,人们挖池贮水建起教堂,取名“圣血”。当神父发现所谓的圣血不过是红油漆水时,同意当地政府拆毁教堂。嘉西娅带领教徒反抗。当嘉西娅发现奥高与人通奸时发起报复,奥高拿飞刀斩去嘉西娅双臂,割脉自杀。芬尼克斯进入精神病院。在嘉西娅的唆使下,芬尼克斯逃出精神病院,成为了嘉西娅的“魔手”。

 长篇影评

 1 ) 佐杜洛夫斯基《圣血》:最初的慰藉,最后的光

I stretch out my hands to thee:

my soul thrists for thee like a parched land...

Teach me the way I should go, for to thee I lift up my soul.

(Paslms, 143.6,8.)

1

为你,抬起我的双手

纵然我的灵魂对你如此渴望

告诉我该如何前进吧

为你,我收回自己的欲望

2

我向你举手

我的灵魂渴念如干旱之地。求你使我知道当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圣经·新约诗篇》,143)

精神病房

“你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男人啃食生鱼。肖似策兰的主治医师把手放在他的脖子上。护士们为他穿上衣服。

穿过记忆也穿过长廊,策兰的搀扶下他走入人群。“这是费尼斯。”病人一派天真,争相摸他的脸和手。呆滞,苍白,痴愚。然而毕竟是欣喜地。

“现在我们要吃水果。”主治医拉扯嘴角,捧一个久病的笑。他熟知每一个人的名字。医生说他们今晚要去看电影。成为孤岛的人们。

欢乐中男人见到童年时与父亲厮混的妓女。在熟悉的鹰房醒来,他告诉医生他昨晚玩得开心。男人表演杂耍,翻搅记忆。他的身体轻盈落地,大家齐齐鼓掌。笑医生说:

“我们出去,我们出去,我们今天有鸡汤。”他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费尼斯!”

母亲死去的那晚,鸡啄食她的躯体。那些时间重新聚拢……在精神病院,他们喝鸡汤:烹煮世界时钟。这里的时间是停滞的时间。时间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

他听到呼唤,发觉是母亲。费尼斯跟随母亲走向浓雾。两处人影渐近。终于他拥有一同行走的人。

阿尔玛

有人在扫手。扫死鸟。不再飞翔了。(纸投影和自由的心。回忆街区)手势太久远,已失去魔力。阿尔玛步行在泥泞的街道,经过纸绘的骷髅灯,上吊骷髅架。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骷髅飘忽地坐卧在地上,即将被扫去。迷醉的人群异常幸福。回房间她就看见妓女的尸体,惊惧中扭头看一眼墙上贴的他的旧照。

那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她可以确信发生过这样的事,因为照片。男孩白衬衣黑礼服,给她变魔术。他自由地舞动手指,仿佛从空中摘下了什么,又重新打开手掌:一颗鲜红的樱桃出现在掌心,叶片如嫩芽,果实如心脏。她向男孩脸颊印下一吻。他的礼物是驱散恐惧的魔术,她握着果实就走上了火绳。

母亲

这时候男孩已从病室逃脱。母亲回来了,侏儒也遇见了。大费尼斯涂红指甲,配合母亲表演。他和一个恋慕他的女人玩飞刀游戏,朝她掷飞刀。女人与回忆中的妓女身影交叠。他周身闪烁父亲的衣装亮片,身后走近了愤怒的母亲。她命令他用手臂杀死女人。

手臂是母亲的手臂。他是母亲的傀儡。

欲望是罪。他杀死一个又一个女人,或许和父亲一样。

弹奏钢琴时他又一次见到啄食残肢的三只鸡。自己站成十字架的姿势被鸡群淹没。鸡不断地从天棚上掉落下来,飞舞着羽毛和尘埃。他的下腹部流血。

挖掘机拆毁教堂的情形重现。时间的动物啼鸣,终于基督的形象伏倒在地。

“停下!”母亲生气地打断费尼斯的弹奏。“总是公鸡或天鹅……”

我们知道母亲能看到他的意象。她的视觉和他本为一体。于是我们便知道,母亲原不是生者。他活在自身的幻象中,没有被现实叫醒。

他想改换面目,却无法脱离母亲的控制。

一次次挫败后,费尼斯路过摔角比赛的横幅。“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欲望化作蟒蛇缠绕他。他渴望强壮的女人,帮助他战胜母亲。

“我想请你参与我的演出。”他找到圣缇。

他单独为圣缇表演。空棺中本该是生命,打开却是母亲。她替代了那一百只鸽子。

【棺材魔术】变出了母亲。这是动态的占据,母亲占据了他的生命该有的位置。他渴望新的生命,却不得不再度屈从于母亲的命令。心象的驱使下,他非自我意志地杀死了圣缇。

棺木中,一具具尸体趋身围向费尼斯,质问他为什么杀死自己。她们的身体被涂抹白粉,都戴着属于婚礼的雪白头纱。他懊悔自己所做的事。该有的是花园,而不是葬地。(死去女人尸身的白粉,即对回忆中阿尔玛形象的投射)

花园中的群尸,既指向费尼斯的杀戮,同时也是深层的象征在说话——在【母亲】的指令下,他一遍遍杀死了恋慕的女人,同时他的生命也变成了一片墓地。

过去的阴影磨折他:母亲为他背弃了自己的信仰。信仰同时要求他承认欲望是邪恶,诱惑是罪。他拒绝成为自我,把自己的双手献奉给母亲。

母亲是美的:被割去的阳具化为断臂的维纳斯。他宁愿成为阿芙洛狄忒的牵线木偶。

美之罪,是将那些被投射的女人杀死。内心的母亲形象命令他,使用他。妓女对阿尔玛下命令,要她走入火焰,如内心的母亲形象要求他拒绝一切欲望,因为一切欲望的源头总是连结母亲,最终又只能流向汇结于童年的回忆,那一个毁灭的形体。他无法成为自己,只能渴求一个强壮得足以打败他内心形象的女人。

可是他错了。把强壮的女人作为渴慕对象并不能驱散费尼斯内心的阴影。阴影遥控他的理智,于是圣缇也被杀死了。

他误解了强壮的意义。他在寻找的不该是强壮之意义往现实延伸的形象,而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让他想要拥有真实自我的女人。

他寻找的是真正的爱。

爱绝不是强力的,绝对的。想象世间唯一的光,足够强大,拥有绝对的力量……那并不能照亮存在,而只能使存在弭灭。

爱是相互的光。因此如若爱存于世界,就不存在强力的、绝对的神……神必须消隐,因为神爱着世界。这是无神论者的真实含义:神的隐去与不在,这即是爱。爱不是权力,而是生命。

木屋在摇晃。费尼斯的内心世界正在崩塌。阿尔玛认识费尼斯的双手,她找到他。枯死的植物前,她向他伸出双手。费尼斯和阿尔玛的手交握在一起:“我一直在等你…那么久。”她是在教他跳舞,对他全无抵抗。旧世界该被火焰净化,她早不怕火了。

面对警察,费尼斯举起了双手。和阿尔玛一样。

隐喻

1.女人身上有海洋,狮头,孔雀,月亮……男人的欲望是通过女人看见世界。投掷的匕首是阳具的象征。

2.神父声嘶力竭地嘶吼,反对异教。母亲的信仰与神父的信仰殊无分别:基督的血即是葡萄酒。圣血即颜料。反之亦然。

3.小丑即上帝。最初的慰藉,一切的见证。

不是令人藏身其间的教会的慰藉。最初的慰藉,就是看见。神知晓一切。

“我们的想像习惯于把词语放入嘈杂声之中,就像有人懒洋洋地玩弄、观看烟雾的各种形状。当我们太累时,当我们无力再玩耍下去时,我们就要求真实的词语。我们呼喊着以求得它。呼喊撕裂我们的心肺。我们得到的只是沉默。

经历这种情况后,一些人像疯子一样自言自语。此后,不管他们做什么,只应怜悯他们。另一些人,为数不多,他们把全部身心都交付给了沉默。”

“只有当我们在内心深处需要表示某种意义的声音时,当我们呼叫以求回音而得不到时,我们才触及上帝的沉默。” (薇依《重负与神恩》·应该爱的人不在场)

悲伤的小丑是上帝的沉默。

理解一切,原谅一切。神只有沉默。

4.人们聚拢观看大象,见证童年珍视之物的死亡。他看着母亲信仰破灭,父亲与纹身女郎调情,母亲与父亲激烈的性爱……小费尼斯从稻草堆上跃下,人们告诉他大象就要死了。它的长鼻子流出血水。他的童年结束了。

大象是重要的童年回忆。幼童坐在象背上的自由……大象和孩子映照纯真的关系,人和世界之间存在大象的关系,孩子坐在象背上,不是权力的,更接近大象载承的。孩子总是可以被大象接住。

童年,意味着精神形成前童真的力量,转动存在的车轮。它是圆形,可以通往任何方向。(转动的)没有拘束,(奔跑的)没有行迹,(记忆未成为回忆——)没有伤痛。

5.灰暗的人不属于人世的颜色。

他们围拢狂欢,拿锤子砸毁灵车,抛出象鼻、肝脏。童年以一种嘲弄的方式被分解。

6.那只纹身鹰终于也飞到他身上。“我会给你一种魔力,让你成为男人。”乐哀而不伤。烛光,圣画,绳索。疼痛而清洁的场所。这仪礼甚至是慈爱怜悯的。父亲把鹰刺到他胸前。

成人礼的意义,在于接受刺青的符号,被给予力量的同时,我们的身体鲜血淋漓。人被文化刺入颜色,规训肉体。

7.载着阿尔玛的车尾,无声回应查拉图斯特拉的呼喊:永恒的鹰与蛇。

8.卧室的白鸽

阿尔玛把费尼斯领向他的卧房,窗台、床帐、地面,都满满地停着鸽子。他曾经对圣缇说,要从棺木中变出一百只飞翔的鸽子。到这里魔术就完成了:真正的奇迹是令死者复活。

隐线与终局

《圣山》以隐喻为线索编织了一整个故事。我们沉浸地参与圣山的行进,直到现实迸发出雷鸣:''real life awaits you." 隐喻抵达了生活:放弃追寻圣山的人返回了他的存在。

《圣血》以一个几近真实的故事摇晃并唤醒人的记忆,其中无限隐喻。人目睹自己被摧毁,一个在场的人使你甘愿打开心墓。另一个以荒诞的形象出席,消隐,理解了你的全部故事。时间洒在生活上,隐喻上,它们重新变得均匀。月小而满,复盈了人间食粮。

 2 ) 被控制的手

很喜欢佐杜洛夫斯基这个固执的老头,喜欢他的狂傲和直白,在《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中老头不屑的说:“我就是午夜电影之王。”相比较而言《圣血》比《圣山》少了些隐喻和符号,但有着一个更线性的叙述套路。
电影从疯了的芬尼克斯切入,芬尼克斯终日赤裸呆在精神病院里。回忆芬尼克斯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一个马戏团班主,母亲则以一个断臂女孩为信仰的教徒,在父亲一次偷情被发现后芬尼克斯的母亲用硫酸烧伤班主,而后被班主父亲斩断双臂而死。这一系列的惨剧让小芬尼克斯难以接受而发疯。但在芬尼克斯的幻想中他的母亲控制着他不给他亲近任何女人,他的双手即是为母亲服务的双手。这便是俄狄甫斯情结,在雷弗恩的《唯神能恕》中被母亲所控制的小儿子也相似的要求斩断自己的双手获得某种救赎。
在《圣血》荒诞疯癫的下我们能体会到佐杜所掩盖其下的落寞,马戏团的欢乐和愉悦的配乐难以掩盖芬尼克斯的悲惨遭遇,这和费里尼的人生狂欢尽空虚如出一辙,只不过更为疯狂。
佐杜洛夫斯基对着宗教有着痴迷的见解,在他的电影里会毫不吝啬的展现各种神秘的符号和隐喻。在佐杜洛夫斯的电影里常常能看见任意拆卸身体的人,可能佐杜洛夫斯基之意在于人的器官是内在心灵的具象人本身就是组合而成的,在《圣血》里就有一个把耳朵撕下赠于聋哑女孩的男人。佐杜所选的意象并不是胡乱拼凑刻意而为的,与电影丝丝相关,比如从芬尼克斯衣服里钻出的巨蟒和棺材里死而复生的母亲都是宗教和魔法结合的佐杜电影风格。
看过《圣山》惊讶佐杜神奇的想象力和讽刺,不同于布努埃尔前者是神秘的归拢后者是超出常规的远走。在我的见解里佐杜很爱嘲讽人类的宗教,《圣山》里将耶稣丑化为小偷,《圣血》里芬尼克斯的母亲以被残害割断双臂的少女的受难形象为信仰,这些都是对宗教信仰的丑化和质疑。被宗教信仰操控的母亲对待身边人也有着宗教式的法则,而班主父亲是一个无视清规戒律的纵欲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芬尼克斯矛盾扭曲的人格,芬尼克斯渴望和父亲一样征服女人而母亲却怒斥儿子被女人的情欲所蛊惑,处于这个矛盾漩涡中心的芬尼克斯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唯一属于他自己的是从小对那个聋哑女孩的爱,也真是这一份爱唤醒了芬尼克斯沉睡的本体从而彻底脱离母体。
在电影里对于手的控制转化为意象,小时候老师让我们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双手背后,在无聊的会场里随众的鼓掌被冗长的废话所控制的还是双手。人从猿类进化为人解放了双手释放了创造,双手意味着自由和自我,是力量和权力的具现。在电影的结尾芬尼克斯解放了双手却逃离不了现实的桎梏,心灵的救赎并不代表现实的谅解这一点佐杜洛夫斯基着实冷酷了一把。
最后说一个导演的趣事,当年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拍《沙丘》时想让达利出演一个角色,但达利可不是那么好请的,于是佐杜洛夫斯基和达利相约在巴黎一家饭馆见面,达利可是把排场摆足了十二个跟班排一列佐杜一进门达利就向佐杜问道:“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和毕加索常去海边。每次我们下车后,总是能在沙子里发现一个钟。佐杜洛夫斯基先生,你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在沙子里发现过钟?” 佐杜洛夫斯基也是玩弄抽象的好手可不会被达利这种问题难倒随即达到:“ 虽然我没有找到过钟,但我丢了许多。”达利听到回答后爽快的答应:“好,那我们巴塞罗那见。”

 3 ) 導演訪談裡的一些

聖血的由來,原劇本出自一個劇作家,但是主要靈感源自於導演曾無意中與一個殺過17個女人的殺人犯一起喝過咖啡。這個殺人犯被判為精神病進入精神病院10年,後來好了,不僅當了律師,還娶妻生子,說自己“忘了以前所有的事情”。觀點是:he is granted forgiven by God.他的四個兒子參與了演出,主角和其幼年,以及一個護士和跟胖女人跳舞的那個pimp。演Pimp的兒子在電影拍完後出事故死了,從此導演不再看santa sangre。

 4 ) 一个强势父亲和一个强势母亲可以酿成怎样的家庭悲剧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强势父亲和一个强势母亲可以酿成怎样的家庭悲剧。

按照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儿子最初依附母亲,以母亲为欲望对象,或者更准确地说,还没有建立主体-对象这样的意识。父亲是巨大的威胁,也是儿子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关键一环。然而,父亲虽然很剽悍很犀利,却并不爱母亲,因此不能构成父-母-子的“三角关系”,即,儿子没有因为父亲的威胁和排斥而确立自己的主体,不能意识到“我不是父亲”、“她不可以是我的欲望对象”、“我应该是……”。相反,儿子坚定地与母亲结盟,牢牢地受母亲控制。

父亲也想让儿子成长为像自己一样剽悍的男子汉,所以有了那个血淋淋的纹身桥段;但由于母亲强大的控制欲与占有欲,也由于缺乏三角关系,缺乏恰当的克服俄狄浦斯的过程,父亲的强势固然对儿子形成了威胁和压迫,却不能让儿子产生与父亲的认同,不能让儿子有动力成为与父亲一样的男人。

儿子唯一建立自己主体的机会,是建立自己的爱情,即,将自己的欲望指向另一个女人,从而摆脱对母亲的依附。这个过程是极其艰难的,充满了挫败与反抗。在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后,儿子最终接续了少年时中断的爱情,获得自由。

除了浓重的精神分析的味道,影片中宗教意味也是很明显的,同样值得探究。有一个问题是:母亲无臂的形象与她所信仰宗教中无臂少女神像同形,再考虑到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这是否隐喻着宗教是人的不成熟阶段?是情感需要依赖、意志被控制和操纵的阶段呢?

此片相当重口,极具狂欢节的风格,汪洋恣肆,血肉横飞……不知道为什么,会让我想起莫言的小说。

 5 ) 你的手是你女友?我的手是我老妈!

一群怪咖的狂欢=一个神经病的幻觉

看到最后发现原来是恋母情节,童年阴影,精神分裂的混合体。。。看到希区柯克的影子,感觉结局还是有点普通,最后发现是神经病人的幻觉,力图在布景和表演上求个性,刻意的个性即是平庸,不过本身是实验片,表现主义,让人想到卡里布理博士的小屋。

小丑让人想到有小丑情结的费里尼。。。再加上明艳风骚的宗教色彩(那个红色大染缸让我想到菊豆),感觉就是导演喜欢的元素的大乱炖,海陆空大乱炖,那个白色大鹅,流鼻血的大象都是些什么鬼?

完全就是磕嗨了所产生的一系列幻觉

 6 ) 闹剧

看的是西班牙版本,且无字幕,也就更多了一份神秘和难以捉摸。
无注解未必对剧情理解和影片观赏造成影响,反而对影片的戏剧感起到了更好的诠释。

马戏团元素是神幻制造里不可或缺的戏码,但不得不说是一步必由之路。诡怪气氛得到充分的渲染,在现实中上演光怪陆离的循环怪圈,幻影重重、亦幻亦真,像是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宣告,亦或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说是一场闹剧,来回总之不过是“折腾”,
但这折腾倒是折腾得有格调,杀人也可以杀得如同自虐,矛盾的表现手法当是一看点。
男主人公的母亲在毫无保留地让人们见识了她的自私和占有欲之后,就如同噩梦一样跟随着他,一切都是他的臆想,在现实和环境中穿梭,直到他臆想里的母亲被杀死,也就结束了这一切——在一片诡异的红里,如同开头一样,母亲还是一袭红衣。
精神病院,既像是现实,又像是一个超现实的牢笼。
被摧毁的教堂,就像是精神上的瓦解致使意志的崩溃。
红色的血池只是一种形式,里面究竟是不是血液,这已不重要。
信仰,精神,性,轻暴力,微恐怖,造就了这场闹剧,只是人格分裂者的证明题。

 短评

这是一个天才导演的人生独白。佐杜洛夫斯基,当一个像他一样的导演敢于正视自己内心中的一切时,他所创造出的影像便彻底将我征服了。童年回忆,成年世界,这一切都真假难辨,分不清孰是孰非,就连芬尼克斯想要自我救赎个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这噩梦般的一切,只不过是他在教堂里的南柯一梦罢了

4分钟前
  • Jiajiachan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真的拍起剧情片来也是有独特的韵味,虽然穿插着他那自我标记深厚的限制镜头,但这次并未夺人眼球,而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之中,使其成为具化的意喻所指,真正有了剧情层面的对照。从主题来看,整个电影其实是探讨童年生活中父母所刻烙印的深厚,父权崇拜带给了男主对于女性的首要欲望,而备受背叛的母亲,却因为父亲数次的出轨从而变得生性多疑,即对男性满怀敌意,又对女人深有怨恨,这两种作用加在男主身上制造了他的悲惨困境,也描写了母亲过于强加儿子自我欲望的癫狂,在这一点上,失去的手臂成为绝好的喻体,这一被父亲“阉割”掉的部分,成为母亲不忿的现实对照,而夺取儿子手臂成为了自我强加欲望的真实写照,最后的男主的自我掌控,对应控制权的回归,虽然明显,但好在操作手法夺目,电影内里的邪典气味赋予了这份喻体的迷人色彩。

9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拉丁血统的导演气质一直都很牛逼,本片也许启迪了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的《伤心小号曲》。

1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用一种粗糙狂野诡异又浪漫的方式演绎的光怪陆离,它满足了我所有幻想世界的渴望,让我重新审视艺术创造精神世界的最初幻想是什么。

17分钟前
  • 品客
  • 力荐

赤子无计逃心魔,横刀冷夺千妇命。忍看倩女成新鬼,我以我血祭嫫母

1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老爸儿子一起上阵!赞~好久没看这么美的片了。虽然里面有几处表演和机位不到位,但微暇不遮玉。blanca那个妖妇,啧啧啧

22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弗洛伊德当年写他的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没有料想到它们竟会成为后世无穷无尽的坎普美学源泉。恐怖喜剧片《圣血》对心理学符号的滥用让人不得不把整部作品称为刻奇,里面充满了导演的自怨自艾的小感伤,却没有一丁点广泛的人性关怀,更不用提里面露骨的厌女倾向了。

2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较差

佐杜洛夫斯基如布努埃尔附体重新演绎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马戏与杂耍又隐现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的味道。弑父娶母的隐喻,动物与妓女的流离。cult/fantasy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比《圣山》和《鼹鼠》更加克制与现实,血腥、暴力元素减了不少。但这种彻底符号化的手法依然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且此部充满了可被解读的情感,给人更大的震撼。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1992年左右看的内部片,在岳阳路,记得是10块钱包月,每周放映两次,每次放两部,看了一年多,印象比较深的有脏兮兮的死去的双生子,用男女交合缓解刺青痛苦的雪华葬刺,以及弹眼落睛的超级CULT片圣血

3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我的童年沒有鮮血、啞女和大象的死亡

32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8/10。导演想表达恋母情结与青梅竹马谁胜谁负的问题,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使他长大后模仿暴力的投飞刀游戏,而童年阴影使他产生报复淫荡女人的罪恶面,烧掉少女雕像是暗示驱除自身罪恶面的成功。贫民蜂拥至悬崖打开大象的棺材分肉吃,裤裆活蟒和母子同体的钢琴二重奏都外化出心理的痛苦、混乱。

3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太绝了。Alejandro Jodorowsky是psychoanalysis的推崇者吧,这个童年巨大创伤对成年之后的长久影响真是一个完美个案。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太合理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太合适了,cult片的画质凸显的荒诞感太贴切了。我真是好久没有遇到——思维方式和审美和我完美共振,这么让我毫不犹豫的的五星电影了。

37分钟前
  • 白昼白
  • 力荐

圣血的由来,源自于导演曾无意中与一个杀过17个女人的杀人犯一起喝过咖啡。这个杀人犯被判为精神病进入精神病院10年,后来好了,不仅当了律师,还娶妻生子,说自己“忘了以前所有的事情”。观点是:he is granted forgiven by God.他的四个儿子参与了演出,主角和其幼年,以及一个护士和跟胖女人跳舞的

38分钟前
  • 蘭女
  • 力荐

1,男孩对男性暴权的抗拒—父亲的鹰与地面的公鸡;2,紧接着性的启示后是大象血腥残酷的死亡,成为男孩抗拒成长的梦靥;3,对母性的依赖成为迎接现实的阻力;4,幻象的消失象征着男孩终于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成为一个男人。哑女的存在真是温馨又美好。

39分钟前
  • 墨梓
  • 力荐

8。硫酸毁偷屌,标刀飞双臂,孤儿作鸟人,弑母终重生

41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貌似费里尼、布努埃尔、寺山修司合翻希胖的《惊魂记》

46分钟前
  • 米特里尼
  • 力荐

= = 导演受什么刺激了

50分钟前
  • 墨鱼崽|执迷不悟小世界 。
  • 还行

和圣山比起来故事性强一点,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分明。大概是一个关于从回忆中自我解脱的故事吧

53分钟前
  • 天心兀
  • 推荐

8分,其实还是《惊魂记》玩剩下的,不过这电影的配乐实在是太优秀。《伤心小号曲》的导演似乎借鉴了这部电影?不同于《鼹鼠》的荒诞,这部电影的剧情还算偏向现实,用怪诞来形容更贴切。感觉佐杜洛夫斯基如果看三池崇史的电影,一定会很喜欢。

56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