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记录片香港2001

主演:内详

导演:周華山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8-31 16:26

详细剧情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长篇影评

 1 ) 我单方面宣布 我精神摩梭人了

救命,摩梭族都活得好通透,99年的一些思想观念比现在好多人的想法还先进。可以说是男女平权了,完全是理想蓝图,我愿称之为桃花源!!婚姻和爱情是两种东西,爱就是爱,婚姻的本质更像是一种占有。老是有些人要误解走婚,走婚真的不是一种性混乱,人家只是不用捆绑绝对忠诚的方式来裹脑,反而是没有捆绑纯粹的爱。你可以选择一辈子和一个人走婚,不爱了就滚就分开,反正都是“外人”。

怎么会有这么超前的生活方式?男权社会的弊端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在这个制度下男人女人都喘不过气,而母系氏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就很舒适啊,“当家不是当权”…女人自由男人也自由,都没有精神负担,这也太好了,科学数据表明平均寿命都要长点。虽然不可能(wenge时期也被迫实行过一夫一妻制了),但是还是很想说坚决不要汉化吖!!!

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吧,至少这种民族文化曾经存在过。

 2 ) 一些性别视角之外的问题

运镜和剪辑实在是不敢恭维,但内容确实动人。近些年这部片子好像成为了女权先锋理想社会宣传片,要拿来和父系文明比个高下,但或许撇开这个单一视角,可以从这部片子里拎出更多值得讨论的东西。

1. 母系vs父系:母系社会是更美好的文明吗?为什么母系社会会消亡?

片中的摩梭社会看起来美好得像是桃花源,女性长辈领导下的家族和族群似乎更少产生暴力纠纷,邻里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但为什么最终还是大范围地由父系社会取代?这个问题当然可以从很多角度回答,但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母系社会往往是更平和的、稳定的、内向的(指注重经营家庭/家族内关系),而父系社会的结构则天然具有更多矛盾(因为血缘纽带更弱),更容易产生冲突和资源争夺,反而更具有武力和扩张性。父系文明取代母系文明的模式或许可以解读为“劣币驱逐良币”,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章北海的“新文明的新道德”。

岔开一句,这和历史学视角下的“资源陷阱”异曲同工,资源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会有伟大的文明,但往往不会有急速扩张发展的大帝国(例如古中国),偏偏是资源禀赋中等的地区文明最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例如古罗马、近代英国),因为只有对于后者而言,向外扩张的边际效益才是正数,才有扩张的原动力。对于母系/父系社会的竞争而言亦是如此。

2. 走婚vs婚姻:走婚是更优越的制度吗?

客观来讲,走婚制度是人类早期婚姻制度的雏形。人类从原始时期的群居“滥交”,到文明出现、禁止乱伦、对族群内性交的规则不断细化,再到最终排他性的婚姻制度,中间产生过丰富的过渡形态。走婚因此当然与人类原始的性欲望更接近,又适当地调和了人性中多偶倾向与占有欲的矛盾,与现代前卫的感情观念不谋而合。但走婚制度与现代的性自由、恋爱自由、解构婚姻制度的内核是否全然相同,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讨论(比如在下一个问题上的区别)。

3. 家庭主义vs个人主义、关系社会vs资本社会:摩梭女性更幸福吗?

看到影评区有一个名为扎西阿旺的朋友写道,摩梭姑娘同样被母系的“大家庭”深深地束缚着,即使外出务工,挣来的钱也要供养整个家族,不一定快乐。这使我联想到了在看片子的时候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在第一段采访中的一位年轻男性吞吞吐吐地说,“外面的世界文化更先进,而摩梭社会相对保守”呢?弹幕与评论区很多人群嘲这个小伙,觉得他是在男权社会当惯了爷,回来面对地位的落差不满意了。固然有这种可能性,但他使用了“保守”这个词来描述摩梭社会,这与揣测他“向往男尊女卑妻贤子孝”的解读有一些矛盾。或许他所说的“先进”指代的是社会家庭结构中别的方面,而扎西阿旺写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原子化、去家族化、资本化,与走婚制度下家庭/亲缘关系的捆绑之间的对比,就可能是对他口中“先进”一词的另一种解读。

诚然母系社会+走婚制度是比封建父系社会更美好的选择,但在这二者之外还有别的选项,即现代的城市文明、陌生人社会,即以金钱和雇佣关系替代传统亲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将育儿、家务、养老等家务劳动和情绪劳动通过劳务关系分包给陌生人,而非捆绑家族成员进行无偿劳动。我们暂且不论哪一个选项更好,但倘若一个叛逆的女孩子想要挣脱(普遍认为更美好的)摩梭家庭,而投入(普遍认为更糟糕的更压榨的)现代生活的怀抱,她是否有opt out的权利?在第三段采访中,一位摩梭姐姐比较骄傲地说自己在外务工时也想着家,也有深深的家庭牵绊,我不禁代入我自己的视角,感到深厚的家庭牵绊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吸引人的事情,不知道是我代入了自己排斥传统父系社会家族结构的心理状态,还是确实有一些隐秘的烦恼没有在镜头前被述说呢?

4. 文化交融vs文化入侵:摩梭人应该保持原貌吗?

关于70年代强制汉化的一部分实在让人愤怒也感慨万分,但不好在这里多写。

除了强制汉化的特殊时期外,在当代语境下,也有很多人在感叹现代文化的入侵让摩梭人逐渐汉化了,丧失了他们美好的文化风俗。从人类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可惜的,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在不可避免与现代文明发生交互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完全保持原貌而不能求变,难道不是在以一种观赏/观察客体的态度对待这个族群吗?最近一年听了许多民族的故事后一个最大的感想是,没有一个文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静态不变的,对一个文化的瑰宝自然要珍惜保存,但对一个文明的自然演化却不必过于惋惜和刻意阻拦。以数百上千年的尺度来,每一个文明都是过眼云烟,每一个文明都可能在惋惜、意外或仇恨中消失或者陷入弱势,但在足够长的时间后,总会有新的文明作为交融或演化的产物在先前文明的土壤上发展起来。文明的交融和演化规则也是观察与认识人类的重要窗口。

当然以上的全部内容只是一个性别研究/史学研究/民族研究的门外汉看完短短50分钟影片后的一些杂感,要论述严谨,恐怕还要阅读更多的文献史料。如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讨论指正。

 3 ) 摩梭族|走婚|母系家族

了解摩梭文化的一部纪录片。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4A级景区,川滇共辖,湖岸风景美不胜收,摩梭文化引人入胜,但交通闭塞

摩梭族: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这个说法,她属于纳西族的一支,号称地球上最后一支母系氏族,传统婚姻形式为走婚,人口在百度百科上约5w,他们主要生活在泸沽湖畔,有摩梭语,但没有文字

摩梭母系氏族:妈妈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她和自己的儿女组成一家人,孩子们虽然有爸爸,但爸爸平时都是在他自己的妈妈家,男人总是先尽好舅舅的责任,再尽爸爸的责任。小朋友在大家庭中也会感觉非常温暖,因为所有的长辈,都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就像一个孩子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妈妈

走婚:最容易被外界误解的婚姻形式,总是被旅游大巴车上口若悬河的导游宣传得庸俗不堪,但其实只是真实自然的非经济共同体婚姻。如果要分开,无论有没有小孩都没有关系,因为小孩永远是女方家的。分开后,大家也都可以再找自己喜欢的人,也一点不丢脸。

 4 ) 关于摩梭,重女不轻男

记录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1.以前没有结婚这件事,也没有男女组成小家庭,所有人都是跟母亲和姐妹们住在一起 2.走婚是很自由的,喜欢谁就跟谁养一个孩子,平时各自住在自己的家,农忙时就去他家帮忙,男子晚上去女方家,早上就回到母亲家。 3.不找伴侣也不会逼你找,不想走婚就不走。 4.如果别人说我是谁的老婆,我会特别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我是我,他是他,最多我会告诉别人,他是孩子的爸爸。 5.摩梭人没有“处女”这个概念,不尊重妇女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6.生孩子的时候不会关心是男是女。 7.我们不分堂表亲,我们都是一起长大的。 8.摩梭人对感情比较保守,不可以有情人或者外遇。 9.他的爱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爱相比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丈夫)就像是外人。 10.我们不在乎丈夫这回事。 11.小孩是共同扶养,不会靠丈夫,除非家里没有男人,才会找男人上门,家里没有女儿,就抱养一个。 12.当家人必须要公平,对侄女要比自己的孩子好,所有孩子都像同一个母亲生的。 13.我们修房子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会帮忙,最多的时候有70个人,我们自己不用做饭,亲戚们都会带,我们给帮忙的人吃饭,不用给钱。 14.有些人跟好多人走婚,有些人只跟一个人走婚,有些人从来不走婚,都是很自然的。 15.摩梭从来没有发生为情自杀或情杀的事。 16.以前女人与一个男人稳定后,还可以偷偷跟其它人走婚,这个男人不会生气或什么,别人也不会管,毕竟只是走一两个晚上。 17.以前吃完饭,大家都会出来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18.以前摩梭人都是木门,都没有上锁,是用来防牲口的,搞起旅游业以来家家户户都修起了铁门。 19.结婚的好处,我想一想...不知道。

 5 ) 关于文明的遐想——母系社会原来是这样的

他们竟然对父母、小家庭的意识非常淡。女人不可能脱离她的大家庭而存在,不可能为了小家庭而放弃大家庭。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着,原来父母的观念可以这么淡。

他们对堂哥、表哥也分不清,从小便和这些堂表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

男女之间的爱情只是生命中一部分,而非全部

城里男人太辛苦了:

这样活着也真不错!如果现代文明打破了他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知是喜悲?如果他们这样的“原始”的生活方式能给人带来快乐,能让人这辈子活的舒服,那么有必要发展文明吗?

 6 ) 观后联想片

片子大概拍于1999,对于94年去过泸沽湖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惊艳,也少了猎奇心态,倒是大致相同的时段让我怀念当年!

当年我和另一个小姐姐在丽江花1800租了个夏利车,司机是个纳西族与南京流放汉族的混血男孩子,似乎还不满18,当时的我也是无知无畏,非要连夜赶往泸沽湖,结果那一晚一路……狂风暴雨。当年的山路,真是销魂!一夜未眠,走到宁蒗县城,我们三个都困乏得不行,缩在车子里迷糊了一两个小时,待天亮才重新出发。到了泸沽湖,小司机就发烧了。现在想想真是对不住他!

那时的民居木屋还依水而建,推窗就是湖,伸入湖中有个小木栈,早上我蹲在木栈上用清冽的湖水刷牙,鸭子在旁边游来游去。晚上的跳锅庄和赛歌,汉人游客完败!因为没电,早早就睡了,伴着木床的香气,异常厚实的被褥,还有被褥上的太阳味道,我睡了那段旅程最沉最香的一觉。因要赶路,早上4点半就起来了,意外的是院子里的小锅炉里已经烧好了洗漱的水,内心感激。回丽江的一路,坐前排陪着小司机,怕他疲劳犯困,他说你想听什么歌,我给你用纳西语唱,这一路,那个小姐姐在后排睡觉,我和小司机唱了一路……他,叫“李光武”。

不是影评,只是观后的联想片。人生有意义吗?真的没有,都是蝼蚁。但来过,见世界,见人情,去感受,去感动,不枉。李光武,你还记得一起唱歌的我吗?

 短评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5分钟前
  • 不吃香菜谢谢
  • 还行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6分钟前
  • 小栗兔美
  • 推荐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11分钟前
  • D
  • 力荐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的男人们幸福感也很高,看来母系和无婚姻状态才是人类幸福感的最优解

1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19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21分钟前
  • Sipinggggg
  • 还行

当家不是当权,跟着电视哭笑很无聊,毕竟是演出来的,结婚最大的好处,不知道,外面的女人温柔漂亮却中看不中用,摩梭女人勤劳善良,

22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慕名已久的片子,看完更慕了,来世愿做摩梭人。大学毕业前在宁蒗县永宁乡待过几个月,驻村时就住在摩梭房东的木楞房里,对泸沽湖有片特别的乡愁。这个片虽然采样自1999年,说的却是我觉得十分接近“诗”的家庭组合形式和亲密关系实践,这一点甚至还可以延展到劳动和社会化生存,颇为神秘的前现代留存现在看来是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神奇的是,不少摩梭人对此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深刻的认同。摩梭女孩的父亲说“彩礼不接受,我不卖女儿,不做金钱的奴隶。”摩梭当家人老奶奶说“当家不是当权,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养一个孩子。”摩梭女孩自己说“游客问我们还走婚吗?我气坏了,反问一句你们还结婚吗?”这一个个可爱的人,从不把“诗意”“栖居”之类的词挂嘴边,倒是比哲学家都活得明白。

25分钟前
  • 伶仃兽
  • 力荐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爱。

27分钟前
  • WEST
  • 力荐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31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希望自由平等的泸沽湖不要被愚昧落后的汉族封建男权社会所污染。

36分钟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力荐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0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4.5星。原始,通透,本真,纯粹。发人深省,有影响到我的观念。

41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力荐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42分钟前
  • 杨桃小猫
  • 推荐

看看她们,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三观都正得可怕,两相对比,再看看我们,愚蠢封建的野蛮人,男权社会真是恶臭不自知,还妄图去染指这一方纯净的小天地

43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力荐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46分钟前
  • Lsophia
  • 力荐

即使母系当权,不温柔的摩梭女人依然像父系社会中的女人一样承担了大量养家的劳动。从全村免费帮忙建房和儿子不知亲妈来说,母系社会确实更偏向公有制的共产关系。母系大家族的安全感,消解了父系社会中性缘关系的至高地位,也侧面击破了缥缈的爱情神话。所谓的爱,不过是人类社会化中的一种抱团形式带来的安全感。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因为出嫁丧失继承权而无产,在夫家寄人篱下居于非平等、被统治的下位者地位,让安全感缺失,爱情也就更稀缺珍贵被捧上神坛。

47分钟前
  • 恰恰
  • 力荐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50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52分钟前
  • 西峪
  • 力荐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不知道。

54分钟前
  • 女学生在线陪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