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情片大陆2016

主演: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倪大红,赵宝刚,袁泉,闫妮,韩庚,霍思燕,杜江,王传君,钟汉良,马晓伟,吕行,乔笑笑,刘天阳,赵海涛,叶禾,周敬峰,杨露璐,松峰莉璃,松浦敬之,平田康之,张晓龙,郭晓小,小黑

导演:程耳

 剧照

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2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3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4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5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6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3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4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5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6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7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8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19罗曼蒂克消亡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4:41

详细剧情

  一出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群像戏——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  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

 长篇影评

 1 ) 罗曼蒂克最大的消亡,是背叛

三刷了,有些感触

疑点:

1.日本妹夫两个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是偶然还是设计好的?

2.孩子是怎么藏到暗格去的?

3.陆先生一家被屠杀后,陆先生妹妹有一幕留下了一滴眼泪,她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内情?

4.出现日本妹夫孩子幸存的时候,背景音乐耐人寻味:where are you?father……take me home。请注意take me home的最后一句是用日语唱的。这意味着什么?

5.菲律宾战场上,妹夫渡部的那些话是对谁说的?

6.为什么要杀了日本妹夫的大儿子?


推论:

一、首先给出结论:孩子活下来并非偶然。

妹夫渡部是一个行事周密的日本间谍,计划没有把握绝不出手。因此,他非常确定自己两个儿子能够幸存,才刻意放走陆先生,意图留他活口抚养孩子。很明显,他非常有把握,这一切像是事先设计好的。


二、孩子是怎么藏到暗格的?

有几种可能:

(1)杀手所为;

(2)家人所为;

(3)孩子所为;

来分析三种情况的可能性。

(1)不大可能是杀手。因为杀手们是黑帮二哥的人,而此时的二哥已为了自身利益,做了汉奸;以妹夫渡部的谨慎不会去告诉一个刚做汉奸的人,他根本不信任中国人,更何况此时的他还未暴露身份,刻意告知杀手留下活口(自己的儿子),等于昭告天下他是间谍了。

(2)不大可能是家人。有人说可能是屠杀发生过程中,家人有所警觉,将孩子藏进暗格。然而,在这月高风黑杀人夜,什么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以妹夫渡部的谨慎不会将儿子的性命寄托于这样的偶然性,稍有疏忽,保住儿子活口的计划就前功尽弃。

(3)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孩子自己藏到暗格,等待这夜血雨腥风过去。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说明:渡部早已将内情告诉孩子,一再叮嘱要守口如瓶,爸爸最后会接你们回家的

支持这一假设,在影片中有如下线索:

(1)渡部自己虽然讲一口地道上海话,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日本教育

连最小的儿子也是会说日语的。在影片最后,在战俘营,渡部和小儿子交代后事,用了大段日语;当小儿子跑进战俘营时,也用地道的日语说:“我是日本人!”。

(2)这让人联想当渡部离开家之前,抱着俩孩子玩闹时跑很远。他是否也临行前嘱咐过什么?

陆先生妹妹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时,神情是惆怅的。这至少说明妹夫对孩子进行日式教育时是决不允许她靠近的,她一直是个“外人”。

另外,前文提到的背景音乐,《你在何处,我父》。

这首歌谣的歌词反映了:日本孩子对父亲,对日本的认同和依赖

全歌英文。

但中间夹了两句日文,意为

带上我一起走吧

......

与我一起。

分享大石幸次郎的单曲,点击听 ☞ 《你在何处,我父》 (@网易云音乐)

这首歌谣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在陆家灭门后,两个孩子被陆先生接走。

一次是在战俘营外杀了大儿子。

这个歌现实中,也正是有一位日本小朋友大石幸次郎所唱。

可以说,这首《你在何处,我父》,隐喻地道出孩子们的心声:“我是日本人,爸爸终有一天会接我回日本!”

灭门当晚,陆先生妹妹倒在血泊,留下一滴眼泪。

因为在最后一刻,她被自己的亲人(丈夫、孩子)背叛


三、在菲律宾战场上,渡部一番话很可能是和小五(章子怡饰)说的。

渡部很可能产生了幻觉,说完才发现四下无人。

四下无人

渡部天真的以为:经过多年的囚禁、奴化以及不杀之恩,让章小五(章子怡饰)产生感情,会帮他找到孩子带回日本抚养。

也或许是在当年他离开小五时说的。

“…找到孩子,带到横滨,我可以种庄稼养活你们,等一切结束后,我会想办法去找你们”。

终了,陆先生狠心杀大侄儿的缘由就很明了。

拥有一半日本血统的大儿子。

他其实是知道事情的,是他带弟弟躲到暗格。

但他对此一直守口如瓶,暗自坚信爸爸渡部会接他们回日本。

他选择父亲(日本),背叛了自己的母亲(中国)。

对于陆先生来说,是汉奸,就该杀。

一如他千方百计做掉了他的二哥。

 2 ) 罗曼蒂克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的淡去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喝起稀饭来,也特别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楞直的冯小刚,这里不如圆滑的葛优分寸感好。 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 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 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 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 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 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 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 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 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还是正坐在沙发上,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

 3 ) 解析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的消亡(我给没看过的讲一遍这个故事)

第一篇长评给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看时有些想不明白的,琢磨很久,所以想写下来自己的一些观点 。
   罗曼蒂克消亡史很像巨人的陨落,我们生于这个时代,这是不幸也是幸运,命运的洪潮随着时代流动,小人物的小故事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1944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正如片中袁泉饰演的吴小姐与闫妮饰演的王妈之间的对话:吴:“其实我也看不懂演的是什么,导演说是留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王妈:“那我们全都死了,看不到了哦。”历史的对错总是胜利者书写,而混乱的年代里每一方势力都在维护自己认为的真理。如何正视这段历史,只能留予后人评说。导演以国民党的角度叙述抗日战争前后的故事,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命运纠葛。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另一面,血色,浪漫,也是苦涩。中国人,无论党派,其实都具备家国情怀。
  影片开始,一间茶楼里陆先生(敬爱的葛大爷)和妹夫(操着上海话的日本人)正在和共产地下党先生(疑似工人罢工领袖)交锋,陆先生怀疑最近发生的工人罢工和绑架和他有关,地下党先生矢口否认啊,陆先生坚信是他干的,利诱,没成功,不行,剁你老婆兼同志的手,招不招,怂了,之后就把地下党先生送老家(埋了)。可见陆先生是个狠角色吧,他坚信这一切都是维护上海的和平和稳定。这是个铺垫。陆王张三个老板映射杜月笙,黄金荣, 张啸林。大老板戴先生,正是特务头子戴笠。

  故事是从日本人要在上海开银行说起的,两个日本军人找陆先生和二爷谈合作,利诱啊,陆先生也不愿意,含糊过去。日本人很生气啊,同时也看出二爷想合作,这就要弄死陆先生。所以设计一出戏,打死了王妈。陆先生想为王妈报仇,带着马仔杜淳,在妹夫的日本餐馆设局杀日本人,不巧日本人早有准备,二爷也出卖了陆先生,一番厮杀,妹夫死了,陆先生和马仔杜淳逃走了,其他小兄弟基本都挂了,剩个呆萌大眼爸杜江,插了段他和霍思燕的爱情不细表了。

 陆先生回家一看,家里人全部遭到血洗,妹妹儿子都死了,只有妹妹的两个孩子藏在床底下逃过一劫。所以带着孩子和马仔跑路香港啦,当然有特务头子戴先生的支持,得有钱,真理。

  然后故事倒叙到三年前,出现两个关键人物,注意啦,两个,发生两件事。

  一个是章子怡,原型戴笠第二个老婆露兰春。喜欢风花雪月,罗曼蒂克的十三点(剧里译silly)女人。章小姐拍电影时勾搭上韩庚饰演的大明星赵先生,搞在一起被戴先生知道了,戴先生脸色不好看哦,面子啊过不去。但是心软不想弄死章小姐,(章小姐魅力大哦,陆先生也不想杀),就让陆先生的日本妹夫送章和赵远走他乡去。
另一件是袁泉饰演的大明星吴小姐,原型胡蝶。有一个演技不咋地,人还花心的配角老公(吕行)勾搭上一个大人物的三姨太进局子了。吴小姐来找陆先生求情,陆先生带吴小姐去见大老板戴先生。吴小姐万万没想到,老公放出来了,戴老板却看上自己。吴小姐的老公也怂,给点好处就把吴撇给戴,自己去云南了。

 就这两件事,在和谐其乐融融的家和上海埋下浓重的伏笔。

  故事又回到1943年,二爷和日本人合作开了银行,如日中天。陆先生气啊,这小瘪三,敢阴我,还混这么好,不行!马仔杜淳打听到二爷秘密搭乘上海到南京的火车,并主动请缨前往上海刺杀二爷。陆先生联系自己马子五儿,钟欣桐搞到枪。小钟对陆先生痴情啊,想亲手杀二爷,结果瓦特了。马仔小杜干掉二爷,鼓掌。

   1944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继续扩大,已经蔓延到了香港,陆先生在香港啊,香港不安全了。戴老板让陆先生转移到重庆,自己和吴小姐也要到重庆啦。 袁泉饰演的吴小姐来到重庆,看到此时的我们(历史有点了解)都知道戴先生乘坐去往重庆的飞机坠毁了,无论是陆先生还是吴小姐都失去最大的依仗。饭桌上,吴小姐向陆先生抱怨吃不惯重庆的菜,“喜欢上海就喜欢吃上海菜,不喜欢重庆就不喜欢吃重庆菜。”一语惊醒梦中人陆先生,从而怀疑开了家日本餐馆的日本妹夫有重大作案嫌疑。他联想起以前种种疑点,回到上海寻找失踪的章子怡,从她口中得知当年的血案的真相。

      原来当年的血案,皆是妹夫与另外一个日本特务所谋,妹夫一直是日本潜伏在上海的特务。他对章子怡垂涎已久,在送章子怡离开时打死司机和情妇赵先生,将章子怡软禁成为禁脔。他策划这场血案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而独独放走陆先生是为了让他帮自己养大两个孩子。而自己假死,换身份继续潜伏执行任务。直到太平洋战争他要上战场,临走想掩盖真相杀章子怡灭口,但最后心软给了章子怡一条生路。太平洋战争日本失利,日本妹夫战败成为俘虏,在菲律宾关着呢(武士道精神呢)。

     知道这些的陆先生便带着要复仇的章子怡和马仔杜淳一路追到菲律宾俘虏营追杀日本妹夫。军营在警戒线内是禁止射杀俘虏的。陆先生利用日本妹夫的两个孩子(杀了一个,就问你葛大爷这角色狠不狠!跟片头一样!真当我们不是真流氓啊,哼~),逼他出来,干掉日本妹夫。报了国仇家恨的陆先生,一身的萧索(联想),到香港度过此生。

  我感慨于剧中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真实,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性格。陆先生对于敌人时的阴狠,和家人的柔情仁慈。章子怡在电影中的精致灵气和生活中的放浪花痴,吴小姐于事业的聪明和对于老公的盲目爱情。王传君饰演的小马仔对杜江的嘲笑和在危险当头挺身救他的义气。日本妹夫操着一口上海话说我是上海人,而之后被俘嘴里说的都是日本话。他面对孩子时有亲情,面对老婆时明知血案她必死的不舍,对爱人章子怡变态的爱和最后的心软,对陆先生表面的谦卑、谋划血案的冷酷到最后真相败露的有恃无恐、孩子被杀死时的痛苦。人很真的复杂,有虚假的,有真实的一面,有感性,有冷酷的一面。有傻气,有聪明的一面,多面构建了真实。

  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群鲜活的人,一段辉煌过退出舞台正中的历史。
   死亡是必然,爱情和亲情是过程。
  罗曼蒂克是血色的,消亡是常忍的痛苦。

  我想导演想说的不仅仅是1944。

 4 ) 梳理一些我认为的细节。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现在沉稳耐心地拍电影的人不多了,编剧导演很有想法,演员也塑造地不错。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不论是画面所营造的视觉效果还是音响音乐的听觉效果,都可圈可点。 下面我只是通过梳理一些细节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 历史框架是肯定有的,不然就不会在切换时间时不只是写年份,而是把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写出来。比如在1937和1945都有写。所以对于故事和人物塑造可以进行社会历史的分析了,很多人都把其中的角色套在历史人物里,也不无道理。 对于开头陆先生的妹夫用上海话给周先生讲的故事,是很有意味的,不仅带出了他身为一个日本人却能够熟练表达上海话的特征,也引出了以后王妈和送糕点的故事。但是,里面的那个主人公其实也映射了妹夫的选择和无奈,虽然陆先生的妹妹也知书达理,很贤妻良母的感觉,但是浅野的骨子里却也追求极致的性爱。从浅野白天要跟她做爱她害羞就说明她是保守的女人,是和章子怡不一样的女人。 还有“喝茶”。这个词其实一直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所以影片只要提到喝茶二字,我就知道要有什么不妙的情形了。所以周先生被陆先生请喝茶,后来就被残忍杀害了。陆先生后来以喝茶为挡板,拒绝了和日本人的合作,引来了他一家人的血案。所以提到喝茶,千万不是为了放松,而是更紧张气氛的预警。 关于那个日料店,其实当第一个镜头给饭的时候,是两份。但是当浅野吃饭的时候,却对小黑猫说,这份是我的饭,你不许吃,我再去给你做,随后就去做了饭,那时候就留下了一个疑问,就是另一份饭呢,给谁吃了呢。就为当时章子怡被他囚禁成为性奴做了铺垫。 其实电影的铺垫太多了,所以当最后剧情反转时,许多人大呼没想到,只能说你看电影时没动脑子,只是去娱乐一下。不过导演确实很隐藏,比如在杀了王妈后,陆先生要找日本人谈判,发生了枪战,节奏是很迅速的,不认真看很容易分不清到底谁打了谁,但是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妹夫浅野打那个翻译的时候竟然没有打致命的部位,以至于给那个翻译机会来打他,这不是找死吗?所以说就可以推断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另外说到我第一次注意到妹夫和章子怡的关系,是他们一起在圆桌上吃饭,妹夫坐在章子怡的右手边,她的手巾掉了,他帮她捡起来,叠好放旁边。当镜头从他们背后切到远景时,我其实还一直盯着他们俩以后要发生什么,当时没有发生,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地有戏。 说到吃饭,里面也大有文章,比如章子怡再次提到了她在试戏时,问导演她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被他杀,后来她自己说,也许她是好好活着。所以以后的情节进展真的就证明了那句预言,因为陆先生没忍心杀她,戴先生也决定放她一马远走高飞,就连杀人如麻的浅野也在掐死她的最后一刻松了手。 里面王妈的那个角色,分量也很重,不仅是通过她的角色引入剧情和其他角色,而是她在那一圈人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从陆先生他们几个打牌说别惹王妈,到饭桌上可以和几位黑帮大佬嬉笑怒骂,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奴仆形象,她不但擅长烹饪,也会作媒,也能为陆先生物色左膀右臂,绝不是简单的人,她在饭桌上介绍杜淳的时候,特别有意思,说他就是车夫,但也能杀人,其实不论是哪个身份,都是可以送别人“上路”的意思。 其实影片中的对话也很有文章,最经典的就是闫妮和袁泉聊天时说电影没看懂,其实演员不懂,导演也没想让大家懂,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这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还有一些细节,比如陆先生说你真不当我们是流氓啊的那句话,就暗示了他以后会杀死自己妹妹的孩子来瓦解浅野的心理防线。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声音常常快于画面出现,也就是镜头还在这里,声音就转换成另一个场景了,这很能带动观众的思考能力,然后人们可以据声音在脑海中构建画面,比如最后杜淳说给我一件军装,就会让人遐想这是要做什么,然后去了菲律宾战俘营以同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政党的身份带走了浅野,电影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可以把握。 里面有两场特别精彩的戏,就是在车上,一个是杜江和王传君,一开始镜头只给了这两个人,他们在讨论男人20岁之前一定要破处的问题,是很悠闲的气氛,但是过了一会儿车停下,却看到了被打得面目全非的周先生,这种对比挺刺激人的。接下来要活埋周先生,杜江在车上时一副幼稚的天真模样,而且周先生说他也有个这样的儿子,很温情,但是突然杜江的面孔就变成恶魔一般,用铁锹狠狠拍死了周先生,这比普通的活埋更震撼人。 另一场精彩的车戏,是妹夫浅野受命护送章子怡韩庚离开上海,其中有一个镜头,就是章子怡频频回头望着已经渐渐离去的上海,似乎还有眷恋。而且一车人本来相安无事,却被军车的驶来与灯光照射下章子怡的耳环打破,这时浅野的内心已经被激荡,所以杀了司机和韩庚,强奸了章子怡。有一个细节,就是浅野先拽下了章子怡耳环,带有一种暴力和血腥,在揭露他身份的同时,也暗示了以后他和章子怡的关系,也就是她是他的性奴,被他残忍地藏在日料店很多年。

 5 ) 废笔即败笔:《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得并不浪漫

在不知道程耳是谁的前提下去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看完后我记住了程耳这个人:一个有野心的人。

给电影打出四星以上的观众,褒奖的多半是程耳的野心——他的剪辑、他的摄影、他的叙事风格,甚至连带电影原声,切割开来似乎都有强烈的风格。阅片无数的影迷一定能从中看到昆汀塔伦迪诺,看到姜文,甚至再说开点,看到《教父》都不为过。再加上故事要表现宏大时代下的芸芸众生,说程耳要拍黑帮里的《红楼梦》,也许都是他野心的冰山一角。

在我刚踏进电影院,看到前十分钟陆先生(葛优)杀人的戏时,我也是这么想的。葛优就好像一锅火锅的汤底料,他不差,电影也不会差——观众们买的也是这个账。“陆先生”这个角色,有《让子弹飞》里“吃着火锅聊着天”的轻巧架势,有《天下无贼》里阴森令人恐惧的黎叔气场,再加上一点《夜宴》里的王者气派,长了头发的葛优演的是过去所有角色的总和——总的来说,信手拈来,不出意外。

然而,当两个混上海滩的小哥开始聊二十岁前性生活时,程耳的野心就开始破功了。好像一个刚刚搭好的钢筋架子,瞬间就被架子旁的泥石头砸烂。前面架子里的几个人物都蛮好,葛优(陆先生)、浅野忠信(妹夫)、闫妮,大咖们给足了戏,本该好好铺开一卷生动的黑帮家族生活,程耳却用来让两个小人物聊天,而且在“二十岁前破不破处”上聊那么久,听不惯上海话的人一定疯了——有什么好聊的,不是三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么?

接下来还是杀人,前面讲了大人物杀人多凶狠,这里讲小人物杀人也多不留情。小人物(杜江)从乡下来,第一次杀人就不眨眼,铁锹锹出血来,淡定地回头继续聊性生活。按照这种逻辑,这个来上海滩要闯一番事业的小人物应该在后面很“来势”才是,结果没想到后面碰到个妓女(霍思燕)他就结束了。

他去哪了?妓女去哪了?他们是不是永远幸福地在一起了?不知道。观众只知道,这两个人物莫名其妙“消失了”。然后航拍,表现小人物生活的大时代,给他们的消失来点罗曼蒂克的悲凉。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条废线。




再列举一条废线:

当戴先生的老婆(章子怡)出走后,戴先生看上了沪上一大女明星吴小姐(袁泉)。这里发生了一段长长的插曲。

程耳从吴小姐和她老公演默片的戏开始拍,怎么演戏,怎么讲戏,对比吴小姐老公多无能;然后吴小姐老公出轨了,吴小姐要救他,于是跳坑了去找戴先生;然后戴先生设计让她老公跑了,她成了“抵押品”,最后吴小姐就成了一个无奈的废物,走进了黑帮家族。

粗略一看,袁泉的这条故事线比前面杜江的要清晰许多。程耳的野心是用她来做一面镜子,侧证戴先生的手腕、王妈的八面玲珑、她老公的无情无义,表现大时代下“大人物”(大明星)也不过如此命运的黑暗隐喻。

然而这样设计好的故事,当我们期待吴小姐进入黑帮家族后能产生一点化学作用时,她的存在却又变得轻描淡写,以一句“我喜欢上海,所以喜欢上海菜”匆匆收场。她和后面的故事没有任何关联,她在整条线上又变得无足轻重。

到最后,观众们记住的是什么呢?不是袁泉的强硬、为爱情的执着和在命运前无奈流下的酸楚泪水,而是她和王妈(闫妮)对戏时代导演说出的一句话:“这是艺术片,我们也不懂导演要说什么。”

狡黠的程耳用袁泉做了一个“拖”。在这里他和观众提前打好招呼:你们可能看不懂,要到下个世纪才看懂。观众傻呵呵地笑,却忘了导演在镜头背后冷冷地揶揄。——那种充满野心的自嘲并不是真正的交流,而是谦虚伪装下的自以为是,铺好一条退路还带着暗讽:

“真的是我不好吗?不,是你们太弱。”




当然有观众要承认自己的弱。是的,我们还不知道电影可以这样拍,程耳创造了一种风格。当你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时,你很容易就能感到:镜头背后的人有太多要用的技巧。对画面、对台词、对音乐、对剪辑、对演技、甚至对电影本身的理解,那个镜头背后的人都要用尽全力告诉你:他懂电影,而且他无所不能。

正是这种用尽全力的付出(卖弄),让他在讲故事上分了心。你看完一条故事线,又看到一条故事线,一个故事讲完了,还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之间没有强有力的关联,也没有特别完整的逻辑贯穿始终。但你能感到,许许多多的人物在用几乎均等(分散)的力量去展现“命运”——甚至连浅野忠信家的猫也给了一个特别长的特写——这样的均匀分配最终瓜分了人物的力量。当故事结束时,你回想起来葛优,竟然是一种全场面瘫的表情贯穿始终,如此浪费。更不用谈闫妮那苦心研习的上海话,韩庚抱着章子怡的脚啃了又啃,还有杜江握在手里的钥匙和妓女对他的脸擦了又擦……他们如此华美,却如此“无用”。

野心颇大的程耳要用许许多多的人物来表现时代,但当许许多多的人物讲完自己的故事时,他却总没有办法好好收场。导演给出的解决方案十分仓促,或是毫无预备的航拍,或是毫无预备的时间线切换。当葛优最后站在倒塌的家族大院门前时,你无法感到人物在时代面前的无力和苍凉,因为前面蓄势待发的力量早已被航拍、分叉的故事、不断快进的时间线分割光了。就算一个人要到最后用力说点什么,也都说得软弱无力。

浅野忠信几乎是片中塑造最好的人物了,但就算是这样一个好角色,最后也难免被炫技坑害。当他在战壕里用戏剧“Fourth Wall”的方法讲内心戏时,前面蓄积的所有沉默、隐忍都瞬间崩塌,他的角色力量也随之土崩瓦解。而观众如我只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什么,你现在才告诉我你演的是《纸牌屋》?”




当我和朋友走出影院时,她不无失望地说,这部片子真如其名啊——The Wasted Time。一部解构主义的电影,在中途开始放弃解构,慢慢拼成一个庸俗而支离破碎的圆。

如果我们在中途就接受了这是一部风格极强的电影,我们当然期望导演能好好地藏住力量,把解构进行到底。但当故事过半,浅野忠信的戏份越来越突出时,我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前面都是在浪费时间,而这里故事才真正开始。它越完整,你就越失望;下半场的跑步越快,你就越感到上半场的等待早已成空。

在一个分散的故事面前,再多的炫技都是无用的技巧。最后我们带着“The Wasted Time”的失落离场,太多废笔的消亡,并不浪漫。

 6 ) 一点也不浪漫,又何谈消亡呢!

一 在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前,有工作人员强调,这是一部前所未有“以前没有见过”的电影。虽然之前就对此片期待爆棚,但听到这句话马上就正襟危坐了。看片的时候,袁泉在戏里也用一句台词围追堵截,“这是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懂。”里外夹击,以至于我看完后夸也不是不夸也不是,说好也不好,说不好看着外表似乎也很好。作为观众,我就被如此这般双重绑架,服! 电影点映完,观众们一片称赞,除了“美术摄影很棒”一个点夸得言之有据外,那些套话都是虚的,没有几个人真正说出了个所以然来。其实,看完后认真琢磨,这部电影一点也不让我服气,因为当我慢慢把电影传达出来的碎片拼凑整理完,这张拼图背后什么也没有。 站在豆瓣一群四星五星的评价里倍感孤独,因为我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点也不浪漫。以下仅供探讨。 二 那就从几个点单刀直入来讲讲。 相信很多人在看前就听说了电影的别样结构和剪辑手法。电影打破了线性结构叙事,将N条线(我也数不清)串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和剪辑有特色,却太散。诚然,全世界的新浪潮导演开发出各种结构,让普通观众看不懂的比比皆是。可但凡在新浪潮里被称为范本、被赞优秀的,都有一个特点,形散神不散。导演想讲的内核要强硬有力,故事是电影的外表,再乱只要内核不乱都没问题,喜欢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一点有感触。《边境风云》是有硬度的,然而,我并不知道《罗曼蒂克》的硬度在哪里。 《罗曼蒂克消亡史》故事分三个部分,罗曼、蒂克、消亡史,讲了一个罗曼蒂克消亡的经过,其实体是旧上海黑帮的衰亡。电影一开篇就在用剁手戏来强调黑帮背景,整个电影就完全洋溢在杀杀杀的血浆节律里。可是,用杀人来衬托黑帮很平庸吧?一个只知道杀人的黑帮衰亡就衰亡了,何谈浪漫,又有什么可缅怀的?在国仇家恨之中,黑帮老大的魅力在哪里,只靠葛优摘、戴一下礼帽吗?人性又在哪里,浅野忠信怎么轻易就让陪伴多年的妻子狗带了,如果我是纳粹,我会轻易去伤害亲人吗,即便伤害是否也要有所纠结?《教父》堪称史诗级,对比一下看看人家老外是如何安排情节的。 章子怡变成一个性奴,是想说一个小女人面对大时代的脆弱,还是普通人面对强权逆来顺受的人性使然?很难说明。因为章子怡角色的前期风情、神采并没有建立起来,没铺垫够,以致这个角色前后所营造的落差和冲突不能说服我。除了章子怡,所有角色也都没立起来,原因皆类似,只有浅野忠信迷迷糊糊成了第一男主,可这个第一男主角当得实在憋屈、莫名其妙。这样处理故事,我甚至认为,是对浅野忠信这个演员的不尊重。 既然是群戏,可群戏不出彩。站在观众角度还是那句话,这些人作为戏里的人物,如此没有人味儿,消亡了就消亡了,有什么值得观众去同情吗?《哈姆雷特》是怎么表现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呢?先竖立形象,再建立悲情。怎么营造戏剧冲突都可以,也不必必须借莎士比亚比葫芦画瓢。但千万别说因为是群像戏,所以篇幅短,讲不清。上周刚看完《阿拉伯的劳伦斯》,那位把劳伦斯逮住并摸他乳头的土耳其军官,寥寥几句台词、几声咳嗽,形象就很生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买魔杖前路过的酒馆里,一个镜头诸多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镜头信息量很大。《指环王》也有类似的戏。 篇幅所限不是人物刻画不到位的理由。抓住人物精气神非常考验文学能力。很多国产片镜头废,就是因为没有信息量,其中剧本差是主要原因,剧本只关注主体,忽视了陪衬的价值。比之哈利-波特酒馆戏,《西游-三打白骨精》里也有个做工精致的酒馆,就显得空洞、乏味。比之韩剧、英美剧满满当当的房间,中国现今家庭剧那种空旷的屋子一点生活气息也没有,非常让人出戏。 人物没立住还则罢了,很多人物还会半途消失。之前聊《红楼梦》也曾说过多姑娘,出场只有三小段,她的形象相当生动,她在第三场宝玉晴雯生死别的戏里彻底完成作为小说一个小人物的使命,之后完全消失,在她的女性光辉下,王夫人等主子们理应自惭形秽。假如《罗曼蒂克消亡史》杜江夫妇的角色不可或缺,我并不认为他们在消失前已经完成了他们该发挥的使命。《罗曼蒂克》似乎有意想建立一个类似红楼的秩序,主角们相继消失,故事越靠后出场人物越少,消亡嘛。可是红楼的秩序是一个秩序,《罗曼蒂克》是混乱的,没有形成一个秩序,杜江夫妇消失得非常不典型,只能算废笔。 除了人物的废笔,还有镜头的废笔。比如吃鱼的猫,前期有相当一段戏来表现浅野忠信喂猫的戏。可是后来,这只猫虽未消失,在两个远景镜头出现了,但近景和特写再也没有出现过,猫的价值是什么?这样的镜头没有后续的呼应,只能成为废笔。 再说床戏。没特点。空洞。淫而无光。这里的光是光华的意思。什么是光?库斯图里卡《地下》开篇,男主角给裸体女人肥硕的屁股沟里插了一朵红花,很情色,恶趣味,可是多少男人都会吃“在女人屁股里放个兔子尾巴什么的”这一口?恶趣味背后是文学的荒诞感,情色也是基于人性之光而设计的。而电影里的这几场床戏,平庸至极,简直浪费了章子怡的表演。 故事是外壳,摄影美术是外壳的外壳。内核主题却是大而空的。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不知道。所有的有关时代的浪漫都要靠我自己的民国情愫、对旧上海的神往、对那个时代的想象而建立。但如果我是个老外,我没有时代、上海的背景知识和情怀,的确有点理解无能啊,这些人为什么平白无故就想杀人,浅野忠信为啥平白无故就爱上了睡子怡……因为,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里,当我来判断一部作品好坏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自己抽离出来,不被自己的背景知识影响,然后再去理解去揣测,那样想的通才是真的通。 还有,时代会在每个人身上打下烙印,我们的故事只需要讲好每个人的故事就好,要强调时代,最好要用高度艺术化的方式去强调。可惜《罗曼蒂克》高高在上、俯览众生的上帝视角还是不高级。 三 其实,很欣赏程耳,他似乎并不愿意面对媒体,如果有可能,真的希望和他坐下来聊聊。《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个很棒、非常有戏剧感的名字,还有梅林茂的谱曲,还有他打动诸多大咖的牛逼剧本,还有他的短篇小说集。此外,他在影片里高速的大俯拍镜头、压抑阴郁的色调等,都是他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 比起其他国产烂片的导演,程耳明显是在生活里读书人一挂的,且读的不是张嘉佳《全世界》也不只是电影史,可能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这样的严肃文学。电影里有一场戏非常棒,浅野忠信和章子怡在车上的戏以及前后几段,依靠两位演员的出色表演,杀与不杀的犹疑,人物从表情中透露出的心理转变可谓精彩,非常具备文学张力。 假如这部作品真如我判断的,并不好,那么,《罗曼蒂克》不好不等于程耳不好。至少,一个艺术家失败了某一部作品,远比一群平庸之徒自认为成功好多了。(载于自己私人微信号thestylus) +++++++ 二刷后补,我看了原小说还看了原本,观感提升不少。但居然好多人指责我不懂?!!什么章子怡被毒哑了,杜江是葛优小时候,章子怡狐狸精,黑人问号,你是片方派来的卧底吧,故意这么引导?你去看一万遍,里面有一句提到这些了吗?我问了那么多傻逼问题,就是在说导演什么都讲了但什么都没讲透。黑猫戏很好啊,我没否定,我只是说黑猫戏没有呼应。我说淫而无光,的光,是导演对这个戏的设计灵感,谁特么让他把囚禁戏拍美了?还有那美美美的配乐,一点上海感也没有,谱得精致,用得不好。别扯杜月笙、黄金荣,哪只眼看到他们了?我赞成联系上下文解读,可不赞成过度脑补,创作者不急你观众倒是很急啊。不是说了吗,派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电影里的下个世纪不就是我们吗!所以别再私信骂我了。还是短评那句话,这部电影就是一《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拼图,每一个碎片都做工精致。但唯独嘴巴笑的那一片丢了。作者你不敢面对1949年。既然丢了,我当然不会给五星四星了。

 短评

看开头准备打8分,看完结尾只想打6分。摄影不可谓不强,配乐不可谓不好,导演风格不可谓不突出,但人物塑造、表演和叙事都有很大问题。这么风格化的作品,一旦内容撑不起形式 ,就会让人觉得很装。当然,还是期待程耳的下一部。

8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三星半,风格成为本片最大的特点,各个方面都在促成这种风格。浅野忠信那条线过于突出,无论是表演还是情节设定,都有意外的惊喜,使得我即便对之前有些碎片的处理以及剪辑有不满,都会暂时忽略他们,而在最终随那几下变化而获得足够的满足。而影片在细节上的用心和呼应,都让这片更有得聊。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罕见的华语商业片佳作。一出史诗量级的,无主角又个个是主角的精彩群戏,构成上海一个时代的面貌。演员都很棒,浅野忠信尤其印象深刻。倒叙插叙的结构很厉害,几段剪辑妙笔构成剧情反转高潮,太震撼!几处高处俯拍摄影很棒,梅林茂大神作曲的音乐非常牛。期待3.5小时导演剪辑版。四星半,需二刷细品

14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喝茶

19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年度华语最佳,这句话我准备好一年多了!

21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我要疯了疯了!!!脸盲看这样的片子真是找虐啊!!!感觉男人都长一个样,女人也都长一个样!!!谁把谁杀了谁把谁睡了完全看不出来啊啊啊啊啊!!!我真的气疯了!!!!

2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内地电影少有的可以称为“导演的艺术”的作品。像失神的昆丁,像疲软的姜文,总之不是恰到好处的状态。反复的高潮错置和间离效果都不是故事的内在需要而是导演个人的恶趣味。招招精彩,却满盘皆输。这是拍给知音的,但,不好意思我是正经观众。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影片里的男性角色,都像兽,虚伪的,奸诈的,阴险的,残暴的,油腻的,权欲的,世俗的,激进的,蠕动的,匍匐的,各式各样。而女性角色,是贞女(袁泉)、烈女(钟欣潼)、豪放女(章子怡)、玉女(松峰莉璃)、欲女(霍思燕)、玲珑女(闫妮)。充满猎奇性,是好看的电影。但距离好电影,却一步之遥。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这有什么看不懂的?是没读过书还是没上过学?

30分钟前
  • Mr.Táo
  • 还行

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大牌在里面看不到明星只有角色。

33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拿腔拿调,乱世浮生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电影每时每刻都能读到导演的潜台词“这镜头牛逼吧?……这镜头讲究吧?……”

40分钟前
  • 梅花牛
  • 推荐

浅野忠信表现最好,是真正的主角。打乱时间顺序、多处黑屏,太多有意思的桥段了,程耳有野心、有才华、有想法,他在拍中国版的《教父》,融合了杜月笙的传奇。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是“上海往事”。王传君和杜江的部分好看、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车震好看。说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不就是我们吗?

4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做作极了,但是我喜欢。反正漂亮的电影做作一下跟晴雯撕扇子感觉差不多,再怎么胡搅蛮缠也是赏心悦目。喜欢最后一枪崩了大儿子的戏码,足够狗血,足够豁得出去

4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乱世里的众生相,浮生中的千面人。杀不尽的人,老陆如鱼得水渡部善恶莫辨;做不完的爱,蝴蝶年华付水小六俨如走肉。相互对称的时间叙事,任意妄为的黑场剪辑,一场嚣张极致的情仇纷争横跨时光的渡河。不爱一座城就不爱那里的菜,不爱一个人就将恩义斩尽杀绝。命运盛宴杯盘狼藉,来一杯鸩酒,饮尽深情。

5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很奇特的观感,像在看《黄金时代》《一代宗师》《枪手》《禁室培欲》…借用电影里袁泉的一句台词:“这是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5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平日里只能用用路边摊的劣质包,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份一直摆在高级商场玻璃橱窗里的高级货,心情着实雀跃不已,足以让人开心好一阵子。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电脑上补看了它,确实不同凡响。程耳刻意保持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难能可贵。

5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2016十佳#暴力美学和迷影情节大概来自昆汀,风骚含蓄的调调和音乐肯定对着王家卫;程耳自己的风格大概是神出鬼没的拼图型非线性叙事,这次命题更大,所谓大时代的车轮下的各种爱恨情仇。摄影对弱光的精细捕捉实属罕见。碎片化后史诗格局因果倒置乃至浮动,恰是如今认知和想象历史的途径。

1小时前
  • 胤祥
  • 力荐

禁室培欲系列之深夜食堂😳...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