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卡

剧情片俄罗斯1992

主演:Igor Sergeev,Aleksei Poluyan,Mikhail Vasserbaum,尼娜·乌萨托娃,Viktor Khozyainov,伊万·舍甫多夫,Sergei Zamorev

导演:亚历山大·罗戈日金

 剧照

契卡 剧照 NO.1契卡 剧照 NO.2契卡 剧照 NO.3契卡 剧照 NO.4契卡 剧照 NO.5契卡 剧照 NO.6契卡 剧照 NO.13契卡 剧照 NO.14契卡 剧照 NO.15契卡 剧照 NO.16契卡 剧照 NO.17契卡 剧照 NO.18契卡 剧照 NO.19契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7

详细剧情

  斯鲁波夫是列宁建立的苏俄秘密警察“契卡”的成员。他们大肆逮捕知识分子、贵族、犹太人、神职人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只用一分钟讯问,十秒钟审判,随即枪杀。在契卡的地下室里,犯人们五人一组,全裸着面朝木门,被集体枪杀。没人记录他们的遗言,没有目击者,只有无名的尸体。日复一日,非法的审判,处决和尸体装车像流水线一样运行着。斯鲁波夫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性变态,却也是一个深邃的思考者,他痛恨自己过去的朋友和家庭。当他试图探究革命的目的和契卡存在的意义时,他走向了崩溃。

 长篇影评

 1 ) 杀人如麻

一开头,一个人念着名单,问:处刑提议。回答都是:枪毙。我擦,都没经过审判随便剥夺人生命啊。他妈逼连续不断的裸体枪毙场面,一些不断的杀人者和看杀人者精神受不了自己也疯了,或者自杀。契卡头子之一知识分子srubov他爸就是被自己同事杀死的,他也够狠杀朋友.然后实在受不了,在给犯人行刑时自己悄悄脱光衣服也站到门板前,执行的人及时发现才没被枪毙,被送到医院然后脱光站在门板边被水冲,他用手抠门板上的一个洞,他同事三头子之一在后面看,恐怕是凶多吉少了,现世报

 2 ) 太残忍了

苏联的一个部门 可能 为了杀人 好像好多女人 电影就是另一回事了 真 假 就不 知道啦 记实 就太可怕啦

 3 ) 恶法非法!比战争更残忍

(by:电影分享会)

影片透过契卡一个地方领导人之眼,展示给观众一幅幅血腥的图景。影片确实是相当的血腥,一声声的枪响,一具具的尸体,折磨着你的神经,考验着你忍耐的极限。 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东正教国家,苏联时期,宗教被严格的压制,解体以后,这种压制得到了释放。契卡是1992年上映的电影,时值苏联解体期间,这种对革命的愤恨和对宗教的向往集中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 幽暗狭窄的密闭房间内,空气浑浊。四周墙壁破旧斑驳,死气沉沉。五名苏维埃的犯人被推搡着引入此处,他们之中有男有女,身份各异。过道上摆着一张椅子,五人被要求褪去身上全部衣物并将其置于椅上。

一名教徒谨遵教义,羞于当众赤身,向士兵表达意愿,无果;一名妇人一边脱衣,一边不住地啜泣——好心的士兵递了一杯东西给她喝,让她平复心情。很快,五人脱衣妥当、一丝不挂,他们捂着自己的下面,也捂着自己作为人的最后一刻的尊严,被引向一面墙壁。妇人绝望地哀求道:请你们手下留情……

这面墙壁前竖着五块木门,五人被要求面对自己眼前的木门。五名士兵准备就绪,分别站在五名犯人的身后并且用枪瞄准。我们的主角向行刑指挥官微微点头,指挥官举棒又挥下,五声枪响同时响起,犯人们应声丧命。

两名搬运工将绳索绑在尸体的脚踝上,通过杠杆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从地下室运向室外。而室外的人员配合着接收尸体,将其扔向卡车。 卡车上,是无数的尸体。 这里就是契卡。这些士兵就是契卡。这些无数的尸体,就产生于契卡之手。 在日复一日的屠杀中,契卡头子们的灵魂也走向了自我崩溃。不过该组织机器从创立到最后散去,足足74年啊。 前苏解体后,虽然留下的该类图片资料很少,但是1992年还是拍摄了电影《契卡》,作为历史回望。血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同年12月20日,捷尔任斯基创立契卡。 契卡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资产阶级、地主以及一切富有阶级的怠工行为,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审。 契卡对于镇压异己的手段极端严厉,已逊位的俄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人亦遭其秘密处决,全俄上下成千上万的所谓政敌未经审讯即被枪决。而事实上,不仅仅是所谓政敌,很多人只因曾是知识分子、产业家或神职人员即被枪毙。

而本片的主角Srubov,就是当地契卡的头头。在他的领导下,社会完全笼罩在一片红色恐怖之中,全片则以阴沉肃杀的色调呈现,压抑得让人窒息。契卡大肆逮捕知识分子、贵族、犹太人、同性恋、神职人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还没发育成熟的小孩,只要你被认为是苏维埃的敌人,哪怕只是在一个词语中表达了对苏维埃的不满,你的命运即被决定。是的,片中还出现了枪毙小孩的场景。 契卡的行刑队,或者说刽子手们,每天要枪毙无数的男女老少。但在这些侩子手看来,他们只是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没有丝毫仁慈和同情。 主角Srubov是冷血之至的极权工具,是披着国家合法外衣的的杀人狂魔。他的父亲被其契卡同事B亲自枪毙,但他对B毫无怨言,反而认为父亲活该,是绝对的六亲不认、绝对的寡恩薄义。他是一名极度狂热的革命者。 没有目击者,没有遗言,只有无名的尸体消失在苏维埃无人知晓的角落。 契卡就这么仿似流水线般秘密有序地运行着自家的屠宰场。它俨然一台红色的杀人机器,夜以继日地轰鸣运行,毫不留情地碾压在自己的人民身上。 据估计,从1917年到1922年改制为止,契卡枪毙人数在14万至50万之间。 然而,这次肃反运动结束以后,苏联在30年代又迎来一场更可怕的肃反运动——大清洗。 该片导演亚历山大·罗戈日金,1949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其作品《警卫》曾获得1990年的柏林银熊大奖!

 4 ) 全片的几个细节

1,金发美秘书拿列宁导师和托洛茨基先知开玩笑,啥事都没有。但只要犯了同情白军家属(那对母女)的阶级错误,立马被判枪毙。说明在契卡里最重阶级斗争和组织原则

2,男主角和指挥枪决的契卡军官都是背叛了自己阶级的旧帝国上流社会人士,前者父亲被同事亲手镇压;后者会说法语,法语是帝俄贵族的通用语

3,金发美秘书被枪决前险些被强奸,结果强奸士兵也被判一起枪毙。这体现了契卡的纪律原则(说枪毙你就不强奸你),也是因为男主阳痿,最见不得男女之事。无语的是女秘书在行刑前被扒光后仍然被两名刽子手强奸

4,男主等三人在讨论判决时,眼睛军官杨总是会不假思索的建议对犯人执行枪决,几乎成了口头禅,因此当同事卡兹在议定判决时开玩笑的将杨自己的名字当作犯人名字念出时,杨仍然不假思索的说建议枪毙。可见恶魔们残忍和漠视生命至于何种地步

5,三人议定犯人判决场景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在影片开始部分,被议定罪名的犯人身份基本是白军军官、贵族、神父等“革命的敌人”。但影片后面部分,犯人的身份却出现了农民和工人。工农国家镇压工农,耐人寻味

6,对以上犯人的裁决基本都是枪决,全片只有一名犯人被判流放

7,虽然片中男女裸体甚多,性爱情节也有隐晦提示(秘书作势脱裙子)。但因为影片沉重的基调,全片没有任何一个性爱镜头

 5 ) 知道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巅峰是什么吗

吃着社会主义的粮

享着资本主义的乐

做着gc主义的梦

批着封建主义的错


顺便左右手还能打一套唯物唯心主义的组合拳 嗯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这里人少我就从这里说说吧


正题:搜屄死人之夜时无意搜出这片下了看 血浆还ok的啦~至于深意啥的咱不想 咱也不探讨 douer老哥们自会给个说法 懂的都懂哈哈

顺便说一下看完这片再看日漫萌化版瞬间就不忍直视了

 6 ) 契卡之恶

地下室内。

房间外,看门的士兵打开音乐,激昂澎湃的革命旋律骤然响起。

幽暗狭窄的密闭房间内,空气浑浊。四周墙壁破旧斑驳,死气沉沉。五名苏维埃的犯人被推搡着引入此处,他们之中有男有女,身份各异。过道上摆着一张椅子,五人被要求褪去身上全部衣物并将其置于椅上。

一名教徒谨遵教义,羞于当众裸体,向士兵表达意愿,无果;一名妇人一边脱衣,一边不住地啜泣——好心的士兵递了一杯东西给她喝,让她平复心情。很快,五人脱衣妥当、一丝不挂,他们捂着自己的生殖器,也捂着自己作为人的最后一刻的尊严,被引向一面墙壁。妇人绝望地哀求道:请你们手下留情……

这面墙壁前竖着五块木门,五人被要求面对自己眼前的木门。五名士兵准备就绪,分别站在五名犯人的身后并且用枪瞄准。我们的主角Srubov向行刑指挥官微微点头,指挥官举棒又挥下,五声枪响同时响起,犯人们应声丧命。

两名搬运工将绳索绑在尸体的脚踝上,通过杠杆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从地下室运向室外。而室外的人员配合着接收尸体,将其扔向卡车。

卡车上,是无数的尸体。

这些尸体赤条条地堆积着:女性的乳房和下体,男性的生殖器,一直明晃晃地带给观众冲击。白花花、沉甸甸,更死沉沉,让人难以想象不久前他们都曾是活生生的人。

此时此刻,车上这些肉体宛似被人屠宰的死猪。事实上,死猪还有被食的价值,而这些尸体将随着每天定时开出的卡车,不明不白地灰飞烟灭,在世上不留下一丝痕迹。

这里就是契卡。这些士兵就是契卡。这些无数的尸体,就产生于契卡之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要求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同年12月20日,捷尔任斯基创立契卡。

契卡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和制止反革命和资产阶级、地主以及一切富有阶级的怠工行为,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预审。

契卡对于镇压异己的手段极端严厉,已逊位的俄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人亦遭其秘密处决,全俄上下成千上万的所谓政敌未经审讯即被枪决。而事实上,不仅仅是所谓政敌,很多人只因曾是知识分子、产业家或神职人员即被枪毙。

而本片的主角Srubov,就是当地契卡的头头。在他的领导下,社会完全笼罩在一片红色恐怖之中,全片则以阴沉肃杀的色调呈现,压抑得让人窒息。契卡大肆逮捕知识分子、贵族、犹太人、同性恋、神职人员以及他们的家人。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还没发育成熟的小孩,只要你被认为是苏维埃的敌人,哪怕只是在一个词语中表达了对苏维埃的不满,你的命运即被决定。是的,片中还出现了枪毙小孩的场景。

契卡有自己严格的办事规章,比如枪毙就是对着后脑勺开枪,你要求正脸挨子弹都不行,且几乎不存在对犯人侮辱、虐杀或者强奸的现象。但在契卡里,已不存在真正的法律,毕竟恶法非法。所谓的犯人被抓进契卡后,只用一分钟讯问,十秒钟审判,旋即被押向刑场枪毙,容不得犯人任何的辩驳。法律何在?人权何在?不好意思,契卡就是法律,革命就是道理。

契卡的行刑队,或者说刽子手们,每天要枪毙无数的男女老少。但在这些侩子手看来,他们只是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是在亲手帮新生的苏维埃铲除敌人、巩固政权,所以面对妇女儿童也可以平静地将其枪毙,没有丝毫仁慈和同情。

有一个片段是Srubov和往常一样与两个同事讨论犯人的判决问题,由于同事A每天会提出无数个死刑建议,于是同事B就戏弄地将A的名字当犯人名字念出,谁知A竟然也不假思索地说:建议枪毙……契卡们对生命的极度漠视可见一斑。

主角Srubov是冷血之至的极权工具,是披着国家合法外衣的的杀人狂魔。他的父亲被其契卡同事B亲自枪毙,但他对B毫无怨言,反而认为父亲活该,是绝对的六亲不认、绝对的寡恩薄义。他是一名极度狂热的苏维埃革命者,对革命有着深邃的理解,在他看来——

革命并不是子虚乌有的空谈,她是活生生的有机体,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她并不是马克思所创造的身着白净衣物的女子,她那已然是茁壮长成的女人——是神话。事实上,革命——她穿着肮脏龌龊的帆布衬衫,被寄生虫爬满躯体。而我们,要把寄生虫全部清除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个人崇拜的思想在几百年来根深蒂固,比起任何人来说,我们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否则我们就会穷途末路。不过,最让人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军事哗变。总之,新的革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要让革命风暴催生出新社会的秩序建设,明白吗?这就是共产主义幽灵所向往的!

本片场景变化不多,比较单调,竭力为观众呈现一幕又一幕的全裸枪毙场景。五人一组,脱光衣服,面对木门,集体枪毙——一组又一组。犯人们或平静,或哀嚎,或诅咒,或怒骂,但在苏维埃强大冷酷的暴力机关面前,一切都将迅速归于死寂平静。没有目击者,没有遗言,只有无名的尸体消失在苏维埃无人知晓的角落。

契卡就这么仿似流水线般秘密有序地运行着自家的屠宰场。它俨然一台红色的杀人机器,夜以继日地轰鸣运行,毫不留情地碾压在自己的人民身上。滋溜又滋溜,是血肉迸裂的声音,机器沾满了鲜血、铺满了残肢——那是它自己的鲜血,那是它自己的残肢!以革命之名行卑劣之事,以清洗之名行屠杀之实。民主自由当然没有,最基本的人权也粉身碎骨,最底线的人性亦消失殆尽。这可谓严苛残酷到反人类的境地……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谴责法西斯的惨无人道,但仔细想想,法西斯的对外屠杀和苏维埃的对内屠杀,难道谁比谁会罪轻一些么?两者本质上都是极权统治下泯灭人性的反人类反人权的大屠杀。个体的存在于这些暴政机器而言恰如草菅,爱杀即杀。但我认为人民的生命被其毫不信任人民的国家亲自摧残,是一种绝望的低贱。

如果国家毫不信任人民,那么人民如何信任国家?如果国家内部开始自我屠杀,那这样的国家的存在意义何在?如果革命的真谛就是铲除一切异见乃至其肉体,那这样的革命之火是否应当首先被扑灭?

长期生活在昏暗的地下室,日日夜夜与腥臭的尸体为伴,这样的人不是变为魔鬼,就是灭亡。本片末尾,契卡内部数人精神崩溃,或自杀,或歇斯底里,而我们的主角也在最后走向了疯狂。

据估计,从1917年到1922年改制为止,契卡枪毙人数在14万至50万之间。

然而,这次肃反运动结束以后,苏联在30年代又迎来一场更可怕的肃反运动——大清洗。

 短评

单调即残酷。换个名字就是造尸总动员?“新世界的诞生是少不了折磨与鲜血。要压制混乱局面,就需要一个强大而残酷的政权,那政权就是我们的地下室。”始终觉得苏联带给我们的苦难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太惨烈了……

3分钟前
  • 猫阿水
  • 推荐

刽子手发疯简记。故事单薄场景简单,相比那段历史来说过于轻飘了些。

8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http://my-hit.ru/film/2319/online

13分钟前
  • zaļa zāle
  • 还行

从前有一个契卡头子,天天盯着枪毙犯人,最后他疯了……

16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好应景啊,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应的俄文就是克格勃,契卡就是克格勃的前身

20分钟前
  • 光荣与梦想
  • 力荐

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大屠杀,杀到一切异见者、一切自由人、一切异己。这是20世纪血色恐怖的开端,然后这一经验在多个国家被“发扬光大”。最后在红色高棉手里到达顶点。

25分钟前
  • 长智慧
  • 推荐

1928年中央特科成立 之初,上海的党中央就举 办几期训练班,培训特科 人员从事秘密工作的专门 知识和技术。一般训练班 时间为3周时间,地点在上 海的浦东或是上海紧邻地 区。中央负责人周恩来, 项英等领导向学员们做报 告。先前在苏联契卡受训 的陈赓,顾顺章等人把自 己在苏联学习

26分钟前
  • 爆爆
  • 还行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动。

28分钟前
  • L.L
  • 推荐

集权社会主义是社会的最大危害

29分钟前
  • JP_FENG
  • 力荐

我当契卡,我会干得更出色。可保我后清五十年江山。

33分钟前
  • mr.tall
  • 力荐

捷尔任斯基临终宣言:“你们知道,什么是我的力量所在吗?那就是我从不顾惜自己/“别以为我会寻求革命的公道途径。我们现在不需要公道,现在是面对面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建议并请求建立一个同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

35分钟前
  • 松针猪
  • 还行

有人去地狱参观,发现历史上的大罪人都站在粪坑里面,希特勒被淹到颈部,而斯大林却只没过靴子,人家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因为我站在了列宁的肩膀上”。

40分钟前
  • Lance
  • 推荐

正视自己的历史,才能保障历史不会被重演。

45分钟前
  • Insipid
  • 推荐

简单粗暴的电影,一轮一轮的枪决,托运尸体,已经快吐了。关键不在于契卡是个多么黑暗的组织,历史总在需要它的时候重新上演。要讨论的还是人的问题,屠杀,脆弱,宗教渴求。每个人都有一个门板,门板后面是另一个世界。你们都要进窄门,这是引到永生的。契卡成员在结尾也进了自己的门。

48分钟前
  • Glein
  • 力荐

苏联刚瓦解就有这样的片子出来!即便是平淡的记述也足够让人震撼了!

53分钟前
  • Johndoe
  • 推荐

红色恐怖片。简单地说,革命的逻辑就是枪毙那些幸福的人,世界就被净化了。

54分钟前
  • 老鼠
  • 推荐

革命总是一场排除异己的同化过程,个体的意义也许仅仅只是划在墙上标示死亡的粉笔痕迹,而最终,“我们”取代了“我”。

58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俄联邦2年拍摄的苏维埃初代残酷故事。相比解冻时期阿布拉泽含蓄的《忏悔》,《契卡》要直接和非电影化得多,场景简单到只剩革命的审判桌和魔鬼的地下室。它更像是一部群演全情投入无谓牺牲的残酷戏剧。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如果,让巴斯奎特,克林姆特,毕加索或者席勒以本片为母题去创作,我想他们的画壁下除了扭曲的肉体,无一例外会通向一个地方:地狱。如果,让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洛夫乃至柴可夫斯基以此作曲,无一例外都会听到炼狱的哭嚎。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谢谢影片及字幕提供者。

1小时前
  • Hey Johnny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