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月四日

战争片美国1989

主演:汤姆·克鲁斯,雷蒙德·J·巴里,卡罗琳·卡瓦,乔希·埃文斯,Jamie Talisman,安妮·博比,Samantha Larkin,汤姆·贝伦杰,弗兰克·威利,杰里·勒维尼,Richard Panebianco,Rob Camilletti,史蒂芬·鲍德温,Michael McTighe,Richard Haus,威廉·达福

导演:奥利佛·斯通

 剧照

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2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3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4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5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6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3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4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5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6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7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8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19生于七月四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0 04:37

详细剧情

  朗(汤姆•克鲁斯 Tom 饰)自幼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男孩,向往男子汉的生活。年轻的朗被总统那潘那番充满煽动性的越战演说彻底征服,一种挑战和为国牺牲的冲动在朗的内心渐渐滋长。一次摔跤比赛的失利,令一向要强的他毅然告别了恋人唐娜和大学生活,踏上了从军参战之路。  然而,来到了越南的朗并没有在这里找到向往已久的英雄气概,反而目睹一出出反人类的悲剧。朗的好友威尔逊也在一次混战中死于朗的子弹,不久,朗中弹瘫痪被送回了美国。  坐在轮椅上的朗仍然坚持着对美国发动的战争的信仰,但女友唐娜重遇了朗之后,痛心的认为朗的悲剧都是战争的错。噩梦缠绕着朗,朗去拜祭了战友威尔逊,反战呼声中,朗终于觉醒。

 长篇影评

 1 ) 没有生于七月四日就不会有阿甘正传

看的时候有一个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是反战版的《阿甘正传》。后来一查,《生于七月四日》在前,《阿甘正传》在后。所以应该是后者有很多致敬(抄袭)前者的地方,比如阿甘和珍妮的感情纠葛和罗尼和唐娜的感情纠葛很像;《阿甘正传》中裸身的珍妮在酒吧弹唱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而《生于七月四日》中有一个镜头是酒吧女歌手在弹奏Bob Dylan的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两部电影中都有越战伤兵招妓情节,阿甘正传里的双腿截肢的丹中尉的身上就有威廉达福的查理的影子,诸如此类。

对比两部电影,《阿甘正传》更加文艺,层次也丰富,每次看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上次看的时候,被其中的音乐所打动,当听到电影中自己熟识的歌曲又惊喜又感动,身上有暖流流过,并且是一股接着一股;上上次看的时候,被其中的爱情所打动,简单缠绕的命运,折磨着你,也折磨着我,当一切都结束了,天空湛蓝;上上上次看的时候被阿甘的坚持所打动,我们平凡人多多少少需要一点励志,不管是来自天才的还是傻子的。而《生于七月四日》作为斯通的越战三部曲更加政治,主题明确并且单一,不像阿甘正传有那多线,优点是直切正题,叩问观者的,缺点就是乏味。汤姆克鲁斯依旧很帅,在片中有不俗的表演,但是没有达到超凡的境界,就像在《雨人》中一样,这已经是他的最高水准了。

克鲁斯饰演的罗尼从小争强好胜,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和加入海军陆战队的梦想。当你知道这部电影贴有“反战”的标签,后面的情节多多少少也可以猜到一点了。电影中毕业舞会的镜头一下子切到黄昏战场的镜头,这一剪刀,干净利落,没有任何缓冲,直接把观众拉到血腥的战场。影片也因此被鲜明地分成了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部分。

战前:罗尼小时候参加了一场美国独立日的庆祝游行,他正好也出生在独立日,也就是七月四日,这让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爱国青年。这个逻辑就和中国老一辈出生在国庆节就取名“国庆”或者“爱国”一样,单纯又滑稽。这场游行让小罗尼印象深刻,那些光荣负伤的军人在他眼中是伟大的英雄,可能就是在那时他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但是小小年纪的他不会理解那些军人听到礼炮声音时身体的战栗。回到家中,肯尼迪正在电视中发表“Don't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的著名演讲。罗尼的妈妈对罗尼说,她做了一个梦,梦到罗尼也面对着这么多人发表了一个伟大的演讲,这在片中算是是伏笔。结果罗尼真的把罗尼妈妈的梦变成了现实,但是和肯尼迪的爱国演讲不同,我想罗尼会说的是“你为国家做了这么多,看看现在这个国家是怎么对你的”,这当然是我的妄加猜测,罗尼也不会真的那么说,但这是影片中的一个“大冲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冲突”,罗尼和她妈妈之间的冲突。其实罗尼的家庭成员对待战争的态度很有意思,应该是各有不同,罗是爱国奋进青年,亲自投身了战争;父亲经历过了战争,对战争有所怀疑,特别是对越南的远征;母亲积极支持罗尼的参军梦想,并为此感到光荣,结果这却成为日后两人冲突的原因;弟弟Timmy完全不理解罗尼,他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幕,罗走过经过弟弟Timmy的房间,Timmy正在弹奏Bob Dylan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如果对这首歌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Timmy代表的正是六十年的思想进步青年,抗议战争,抗议政府,应该是斯通所欣赏的三观正确的美国青年的类型;其他的家庭成员年纪还小,对战争也是一无所知,也无所谓支持或者反对,就像大多是蒙昧的美国人一样。另外一个镜头是,罗尼在雨中狂奔为了能够和唐娜毕业舞会上共舞一曲,还有一个吻。这时的背景音乐是Moon River,很抒情,很浪漫。罗尼后来重遇唐娜又提到了这首歌,这表明罗除了有硬汉情怀以外也有浪漫情怀,除了理性之外还有感性,这也为罗后来一改对战争的态度增加了几分可信。

战中:战场上的镜头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突出的是罗尼受伤后在医院受到的待遇。在战场上,罗尼的部队误杀村民,面对娃娃啼哭的婴儿自己非但不能解救,还目睹在轰炸机扔下的炸弹下灰飞烟灭。罗尼还在一片混乱之中误杀了自己的队友,一直没能释怀直到亲口告诉其家人真相并得到理解。罗尼受伤之后在医院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他最黑暗最无助的时期,好好的一个健壮青年,现在却半身不遂。医院的护士都是黑人,设备简陋,老鼠横行,基本不管你死活,也不管你参加的那场自豪的白人的战争。到罗尼在越战战场上落得一身残疾回来,电影才进行到一半不到,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导演会怎么样处理电影接下来的发展,这将决定电影的成败。

战后:罗尼光荣负伤回到家乡,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热烈欢迎。但是心里创伤、与母亲之间的冲突,爱而不能最终让他变得颓废,酗酒,发狂,最终被家人逼走,跑到墨西哥去疗养。 罗尼和唐娜重遇在酒吧叙旧,酒吧的一位女歌手正在演唱Bob Dylan的另一首反战歌曲Hard Rain Gonna Fallin’,这首歌被普遍理解成是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所引发的核雨。在决定加入海军陆战队的时候,罗尼有所提及,当时他年轻气盛也信誓旦旦,认为国家需要自己的献身。事实上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没有真的发生,罗尼却是真的飞越了13000英里踏上越南的战场,他就是歌中所唱的那个蓝眼睛的孩子,经历了枪林弹雨,目睹了血肉模糊。虽然罗尼最后活着回来了,但是心还被困在七片伤心森林以及他难以逾越的十二座迷雾崇山。在目睹了几场反战游行之后,罗尼的态度有多转变。他开始酗酒撒疯,宣泄对自己不公正待遇的不满,他对战争已经从一味的支持转变成了深深的怨念。他的口头禅就是Love it or Leave it也不再挂在嘴边了。在墨西哥他遇到了和他相同遭遇的查理,一开始成了朋友,后来却拳脚相向。其实比起两人之间的小冲突,更大的冲突和挣扎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内心。被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情怀冲昏了的头脑在残酷现实中疼痛欲裂。从墨西哥回来后,罗尼逐渐恢复了理智,先是去找了被自己误杀的队友的家人表示忏悔,幸好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接着作为亲自参加过的越战的老兵挺身反对战争,最终完成了向斯通政治理念代言人的转变。

这场战争就发生在我国的边境,可谓世人皆知,但是没多少人去挖掘战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包括斯通自己也没有跳出左翼思想的桎梏。对于这场战争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也没有去深入了解。事实是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国家的事情,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甚至不让去说。你要想揭开事情的真相,就必须先揭开无数谎言的面纱,面纱之下才是历史。总之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

 2 ) 上了大当受了大骗无处诉苦因为坑你的是政府!

这是Tom Cruise最出色的作品,演技炉火纯青,引人入胜,令人扼腕;这也是Oliver Stone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虽然立场明显左翼谈不上新意,却通篇动人,纠住了人心。

在越战之前,美国人几乎完全无条件地相信美国政府,爱国主义是这种尚武民族毫无保留的情感和道德;在越战以后,美国人不再信任白宫和党派。多少热血青年,落入了消灭共产党的谎言之中,不但献出了青春和生命,而且死的毫无价值;又有多少人像男主角一样,做着战争英雄梦,付出了健康和身体,用折磨一生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换取了反战分子的谩骂与嘲讽。本以为,失去了生殖能力和双腿,至少可以获得荣誉,哪怕是来自民众和国家的感谢,结果却是从战场到战地医院到返乡的一连串噩梦。

医院里肮脏的环境,恶劣的条件,可怕的待遇,侮辱他的黑人护工们,与《阿甘正传》里阳光明媚娱乐活动丰富的场景大相径庭,让我不知道相信哪个才是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模样。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实上,美国也是被迫出战,作为国家机器必须实现其自身最大利益化。而当这种国家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便产生了越战后强烈的反战情绪和随之而来的垮掉的一代以及嬉皮士运动。男主角满腔热血地做了炮灰,本想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结果却连完整的男人都再也做不成了,这怎是一个惨字了得啊!!!与之形成鲜面对比的,是他“懦弱”的世故的发小儿,不但没有被山姆大叔“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那一套屁话冲昏了头脑,而且做起了快餐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作为个体,我们究竟是否应该把保护自我放在保卫国家(至少这是美国政府编出来的反共言辞)前面?作为国家,政府究竟需要提供真相还是谎言?确定无疑的是,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都需要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判断时局,不要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最后还要被别人骂做是人贩子的帮凶。

被国家机器洗脑的人非常非常多,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被或多或少的洗脑,男主角的妈妈支持了儿子,也是没脑的典型。蠢不是你的错,却要你来承担后果。国家需要蠢人,否则如何统治?越战大兵们,以及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们,你们上了大当受了大骗无处诉苦因为坑你们的是政府!

 3 ) 并非越战反思片

      电影名声不小。1990年奥斯卡获得最佳导演和剪辑,并有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Tom Cruise和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提名。

      Oliver Stone在场面的调度上面技巧娴熟、节奏感好,自始至终能抓住你的兴趣。他还颇有情趣地选择美国国旗上红、白、蓝三色的滤镜,交替使用,拍摄了整个电影,比如战争用红,梦境用白,伤感场面用蓝。Tom Cruise的表演,看得出很努力,但我并无特别感觉。据说10年前Al Pacino曾预备出演这个角色,后因资金问题搁置。如果是Pacino,估计我又要跟着闪烁的胶片撕心裂肺一回,但我庆幸不是他,因为该片的情节设置在我看来实在是……

      依据真人Ron Kovic 的畅销传记,Ron本人和Oliver Stone在威尼斯一家咖啡馆里完成了剧本和分镜头的写作。这个Ron同学(和Stone同学一样)是拥有紫心勋章的越战老兵。原为大学生运动员的他应征越战并负伤,下肢瘫痪。伤势严重且美军伤兵医疗条件简陋,遂心生恶气愤世嫉俗。后成为反战积极分子,成功扰乱过Nixon总统的就职演说。曾考虑政治生涯,但最终拒绝了民主党让他参选国会的建议。而绝色27岁之Tom Cruise(born on 1962.7.3)扮演的Ron则有如下结局:继Nixon后竞选美国总统。

      电影充满了战争的残酷与变态、战后的苦闷与挣扎,看上去像是好莱坞反思越战的又一个努力。然而对照Now Apocalypse、Full Metal Jacket,或同为Stone执导的Platoon,便发觉《生于七月四日》坚决避开越南战争的本质,更谈不上反思和批判。《七月四日》实为一曲以美式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为原材料来热烈宣扬Americanism 的赞歌:说的是以一个充满梦想与责任感的男孩(Ron)为代表的fabulous美国人民,如何被暂时性的一届坏政府所蒙骗和利用,受到身心创伤,但最终大无畏势如破竹地推翻该政府,成功捍卫了美国价值。故事中的男孩在宏观环境的大骗局中受创,残疾、失去性能力,为之牺牲的(越战)又不被世人所认可,因此陷入全面价值崩溃的深渊:诅咒美国和上帝,沉溺在小我的痛楚和负罪里,尝试各种方法都不能得救。最后,他甩开小我、全心投入Americanism的辉煌的大我之中,以无私英雄的姿态卫道,终于伙同无数fabulous的同胞祛除邪恶、重振美国精神。与此同时,在小我层面上他完成了自我实现。价值回归的重心在影片结尾精确点题:坐着轮椅驶向总统竞选台的Ron对记者说:“我终于又有了‘家’的感觉。”

      《七月四日》有个较为诡异的安排。在渲染Ron战后的极度痛苦上,浓墨重彩都在于其因负伤导致的性能力丧失。与往日相恋的女孩无缘、酒吧勾引少女出丑、在家深夜诅咒渎神、赴墨西哥嫖妓……全部与之相关。这一着墨点符合西方对个人主义和身体感觉的重视,换作我国高大全式励志故事,主人公受挫决不会与性受挫环环缠绕。然而,然而影片给出的解决方式却毫不迟疑的呈现为——献身国家,捍卫美国精神。在这样的光芒万丈的正义里面,性无能性压抑等种种一概云烟消散,好像电线杆子上的小广告保治百病。望着Ron满面的信心和笑容,我确实感到极端的诡异。作为好莱坞的意识形态宣传片,如此处理实在蹩脚得可以,活脱脱一具有美国特色(对个人主义和身体感觉的重视)的中国样板戏。

 4 ) 重估一切价值

    影片《生于七月四日》的DVD已经买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看,主要是想看的影片太多了,可我知道这是一部“政治讽刺”影片。
 
    昨天猛然想起这部影片,于是就看了。通篇看下来,我觉得真是太“爽”了,这是源于一种“畅快淋漓的颠覆”感觉。这样的观影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体验到了,大部分的影片(表达思想与观点的文艺电影)都拍得隐忍晦涩。

     此种类型的影片要是放在“集权国家”,变一下故事,我想早就被“坑”掉了,因为这是一种危险且可怕的“精神革命”,是不能被容忍和蔓延的!

    影片的片头部分拍得很有寓意,主人公“朗尼”与小伙伴之间的“战争游戏”,退伍军人的“盛装游行”,肯尼迪和募兵军官的“煽情演讲”,母亲对于朗尼看<花花公子>杂志的“宗教教育”,教练的“讽刺激励”,朗尼参加“摔跤比赛”,这些剧情的设置无疑是突出了一种被广泛认同的“主流传统价值观”,朗尼在充满了这样一种价值观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里成长,所以片头表现了他对这种价值观的适应与认可,在他心目中,这一切都是不容质疑的并且要无条件尊崇的。

   之后是越南战场,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强烈的挑战了朗尼之前认同的信仰,无辜的平民被杀,婴儿被炮火吞噬,误杀战友,以及营长对误杀战友一事的反应,都深深刺激了他原本澄澈的心灵,使他重新对这场战争的意义进行了思索,难道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对的吗,是正义的吗?

   再一次突围中,子弹击中了朗尼的胸膛,不过他没有死,却被告知胸部以下瘫痪且要截取双腿,这时的朗尼感受到了此生最大的恐惧和绝望,他可能会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如此的草率与荒谬。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他要重新站起来,他努力的做着康复训练,讽刺的是,这是无法用类似于当初草率的决定而能选择的,这是无法用虔诚的信仰所能做到的。朗尼在众人的讥笑中放弃了这不太现实的幻想。

     寂寞的长夜,传来了负伤战友与女护士的嘿咻声---他们在M--L,My God---女护士的呻吟声是如此的撩人心扉,My God---原本湿润的V-g-是属于“我”的,可是“我永”远失去了这种能力!这是永远的伤痛---是任何“信仰”也无法抚慰的伤痛!

      梦想无法照进现实。朗尼需要优待,但被翻转身体瞪着自己的呕吐物达两个小时却无人问津!他需要保全双腿,但他得到的答复是‘ 由于越战耗费,经费缩减,政府给不足你所需的经费’。

      朗尼终于被截去双腿。

      朗尼与其青梅竹马的恋人当娜之间缠绵缱绻的爱情,特别是入伍前夕的学校毕业舞会上,当那首经典的<蒂凡尼的早餐>主题曲响起,两人的深情拥吻,这些甜蜜的回忆使得之后下身瘫痪的朗尼更加痛苦。这种痛苦的根源就是这种价值观。

      回家后,朗尼得不到弟弟的尊重,-------

       朗尼终于醒了----他心中自由的超人被唤醒了(以下是他的台词)

      ‘有时候真希望负伤,脚负伤后真希望躺着不动,表现英勇与否有谁在乎,那天我瘫掉,阉掉,为的是什么。我是如此的愚不可及。假如能保住下体器官,我宁愿放弃信仰及所有,用所有的财富去换回我的下体器官。’

      ‘妈妈,问题是我没有死,得活下去,我要活着到处跑,提醒人想越南。’

      ‘你们不愿我们抛头露面,要把我们藏起来视作废物’
  
      ‘我相信他们的话,‘战斗杀敌’、‘中士’、‘陆战队’、‘班兵’、‘向左转走’、‘向右转走’,都是他妈的谎言,假的’。

      ‘妈妈,你要我信仰上帝和你荒谬的梦想,你令我难堪,F**k you,F**k you,我们去打共产主义,却杀妇女和儿童,教会为战争祈福,说共匪险恶。但是妈妈,‘不可杀人’,‘不可杀妇孺’,这是十诫说的?这不也是你教的吗?他们滥杀无辜,我们战败了,那些都是他妈的谎言’。

        
   ‘没有上帝,上帝和我的腿一样死了,没有上帝,没有国家,只有我和他妈的轮椅。白白牺牲的还有这根---生殖器,教堂上说玩弄生殖器是种罪,但愿我有的玩,‘天哪--P*nis’---‘P*nis’---‘P*nis’-------‘Thick p*nis’,我没有机会用它了,他在那亚洲的丛林里断送了’。

        
   ‘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社会欺骗我,欺骗我的兄弟们,欺骗了全国同胞,诱骗他们跋涉一万三千里,去征伐贫穷的农民,他们长期抵抗,他们为独立已经奋斗了一千年,越南人民。我找不出形容词来表达对这个政府的厌恶,当政者腐败贪污,男盗女娼’。

          ‘被唾面就是我们遭受的待遇’

          ‘为何用催泪弹驱散我们’

          ‘为何对我们动武’

          ‘不要只为你们的收视率而掩盖真相,怕揭穿谎言吗’

         ‘他们害死新生代,他们把新生代全牺牲掉了’

            之后他又去嫖妓--------

           朗尼所做的一切,已经完全背叛了他之前所尊崇的信仰!

          
      影片最后,朗尼要去演讲,然而他所要做的演讲和之前母亲梦见他的演讲完全是两码事,这是对“主流传统价值观”何等的讽刺与颠覆!!!
      纵观全片,这不光是一部反战电影,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为“自由而战”的影片,是一部个人的“哲学思辨”史诗片!假如有造物主存在,但它没有在我们出生时烙下任何生命轨迹的讯息,那我们就是自由的身躯,不管我们是选择所谓的“堕落”(其实我认为‘堕落’这个词是荒谬的)也好,选择马上“死去”也好,重要的是,这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之所在。

 5 ) FUCKING WAR!

    美国人从来都不厌倦拍越战片,每一部都标榜着反思过去、拷问人性。但能流世的的也就那么几部。Oliver Stone很幸运,他的《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都算不上最好,却也有足够品质上这个榜单。
Stone可以说是最政治化的导演,看看他导的电影清单,几乎都是跟随时代脚步,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
    朗尼的爱国梦从小在身体里滋长,在步入成年后变得近乎于疯狂,他可以放弃学业、放弃爱情、放弃家人,如果自己的国家需要炮灰,他会义无反顾的冲向战场。他的脑海里没有政治的概念,即使有,政治也不关乎对错,把国家的荣耀置于一切之上,漠视自己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估计二战时的德国士兵都跟他一个想法。他们的思想行为举止可能只有那些“愤青”才能理解,所不同的是,“愤青”只热衷于每天网上打嘴炮,而朗尼却勇于上战场。
    真正让朗尼改变的,不是越南百姓成堆而可怖的尸体、不是自己错失射杀自己的战友、也不是那颗让他终生残缺的子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偏执的爱国梦带给他的结果,或者用导演Stone的话来说,是这一代年轻人为美国政府的错误买了单。当朗尼经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医院治疗回到家乡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的伤残就是不灭的军功章,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人尊敬:我是为国家而战,而你们,只会躲在后方发发牢骚。可惜人们眼里的朗尼不是英雄,只是一个被政府利用的战争工具、一个被战争毁掉身体而永远没有性生活的可怜虫...少年时的朋友,没上战场的,该发财的发财,该上大学的上大学;而象他一样怀揣着英雄梦上战场的,送回到家里的,不是骨灰盒就是象他一样一具残缺的身体。
    如果说朗尼的转变是发自内心的,不如说是自己的生活状态、国内日渐占上方的反战思潮逼出来的。给我影响最深一个场景就是两位经历过越战的伤兵被出租车司机扔在荒野中时,发生争执而互吐口水,演员的表演是有爆发力的,如果说之前他们置若罔闻别人的看法,还把自己当作英雄,那么现在,糜烂的生活、坐在轮椅上的事实、周围人对他们粗鄙的态度,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真的只是战场上被抛弃的废物。
    一般的越战电影,都会把人性扭曲得非常彻底,以凸显战争的残酷,比如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不过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电影,称得上伟大),但Stone让朗尼演变成一位反战斗士,这种醒悟更符合于现实,看看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上街游行的队伍,有多少身穿戎装,缺胳膊断腿的老兵,他们的经历、感悟是最好的反战材料。
    这是靓汤最接近奥斯卡的电影,也是我个人认为表现最突出的一部,不知道是角色的原因还是那时的他表演真的这么有爆发力,总之觉得比《壮志凌云》和《夜访吸血鬼》都要出色,不像现在,只知道耍帅,看你耍帅,还不如看我们的里维斯同学,呵呵。
    想想Stone最近的两部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和《世贸中心》,差距可真是大啊,《世贸中心》看得我都睡着了,更别提感动了。这类政治电影拍得再好,也只能感动象我这样的平头百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政府还会为这类电影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6 ) 剧情介绍(ZT)

生于7月4日 剧情介绍: 朗·柯维克幼时就喜欢与伙伴们在树林中冲冲杀杀,他梦想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1956年7月4日,正逢10岁生日的朗骑在父亲肩上观看美国独立纪念日的游行,这使他十分兴奋。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顶棒球帽,朗比赛获胜,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渐渐长大成人的朗非常钦佩和向往总统那番充满了战争狂热的演说, 一种挑战和牺牲的冲动在其内心萌生。在一场州际摔跤比赛中,朗被摔倒,好强的他泪水夺眶而出。 此后, 朗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去参军参战。在矛盾痛苦中,他冒雨冲向中学体育馆,与恋人唐娜告别。 朗来到越南战场,目睹美军枪杀越南平民,他不顾一切地冲进屋内救护受伤的妇婴。一场混战中,他竟无意杀死了自己的好友威尔逊,而中校却告诉痛苦不已的朗,这是“各有天命”。此后,朗中弹负伤,被送进退伍军人医院。他被告知腰部以下瘫痪,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 1969年,朗回到家乡,有人把他当作爱国英雄,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这使他伤感和心酸,但坐在轮椅上的朗仍然坚持着对美国对战争的忠诚信仰。 在掀起反战运动的大学校园中, 朗与唐娜再度见面,震惊、痛心的唐娜认定这场战争是错误的,必须加以制止。已丧失性能力的朗内心深爱着唐娜,他回忆往事,伤感无限。 在一次酒吧冲突后,朗终于认清了战争谎言背后的残酷现实。不久,他被送到墨西哥军人疗养中心疗养。在昏暗的妓院中, 妓女埃莱娜的温柔体贴使朗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他的心情略微振作起来。然而,越战的恶梦在他脑中还时时浮现。为了赎罪,他去凭吊威尔逊的墓碑,为了制止战争与屠杀,朗终于觉醒并投入反战运动。 1972年,在迈阿密海滩召开共和党聚会时,朗和一些退伍军人进入了会场,他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并被秘密警察赶出了会场。但得到了广泛拥戴的朗不屈地摇着轮椅,指挥公众,向前冲去…… 4年以后,纽约举行民主党全国大会, 朗坚定而兴奋地登上了演讲席,他又回想起了往事。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朗伸出左手,打了一个表示胜利的V形手势……

 短评

阿汤哥还是很帅的 但剧情一般

10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还行

美国国庆日就应该看万年黑的奥利弗斯通,有多少对国家盲目的爱通过片面而空洞的宣传被利用到了没有意义又两败俱伤的战争里,承受结果的永远都是自己。者大概是阿汤扮相最惨的一个角色了,演得也不错。可惜现在不走这路线了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二部,不过这部片子战争戏所占的时间比较少,影片的重点更多放在反战上。不过看下来感觉反战的内容有点过于说教,不像看《野战排》仅仅通过战争戏就达到反战的目的。至于导演技巧也感觉圆滑多了,不过貌似奥斯卡很吃这一套,给了斯通第二座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2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生逢国庆几乎成为一生诅咒,战争让青涩男更深刻地看清了所谓美国的民主~阿汤哥蓬头垢面一反晒脸风格,表演用心值得肯定~但是两个多小时的宏大篇章所承载的东西其实少之又少,不外乎是我掏心了,你对不起我,我失落了,但又找回了自己···

22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连自己国内的人权问题都没有解决居然去越南打仗捍卫别人的人权。”这台词真棒!

24分钟前
  • 夜无汐
  • 力荐

生于七月四日,毁于爱国主义。奥利弗·斯通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诋毁”了一个单纯的灵魂,整部电影的残忍、触目惊心和代入感远超《野战排》,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天主教和爱国主义的洗脑,当一个国家鼓励你为它牺牲,它就已经不配被人所爱。

2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有人想要一个神话,但他注定得不到。把个人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以及那被称为时代的梦混合在一起,能够得到什么?这不是当下的人类应该去触及的领域,所有类似的行为只会是一次次地涂抹历史。

26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噩梦缠绕着朗,朗去拜祭了战友威尔逊,反战呼声中,朗终于觉醒

31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有人说……假如你不爱美国那就滚出去,我爱美国,你们深爱着美国人民。但是提到政府,我的爱说停止!当政者贪污腐败,男盗女娼,我们要表明忍无可忍,我们不接受。

33分钟前
  • ziegfelt
  • 力荐

在本片中可以体会到浓厚的《西线无战事》的主题:“爱国是最廉价的商品。”(看过这部影片后,你就会明白《现代启示录》里的那句真理:“不要让鸡疤被共产党打飞!”)

35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能够令人反思的电影

37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还行

国家或许值得一爱,而政府或许永远不值得爱。

40分钟前
  • 鸟小姐希洛
  • 推荐

这才是阿汤哥的巅峰之作,也许我偏爱越战电影,但是我真心觉得奥利弗斯通是最懂越战的导演之一

45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力荐

长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2045258/

4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音乐一流,画面上已有部分镜头为《天生杀人狂》埋下伏笔。和一般的战争片不一样,譬如说更注重刻画家庭和战争之间的关系。阿汤哥演得不错的。

50分钟前
  • Hey_Show
  • 力荐

真不明白汤爷这么矮的个头怎么老被叫去拍硬汉战争片 结果他为了让自己看上去适合那种很爷们儿的角色就特别特别用力的演 用力到简直到了做作的程度了 越战士兵为了国家捐了自己的双腿双脚甚至是生命 人民就用一个错误把枪炮都指向他们 赢得永远是国家 人民只能是炮灰

51分钟前
  • 大红苹果
  • 还行

作为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大的一代,作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长大的一代,《生于七月四日》的反战角度,我根本想象不到。看完以后无话可说。为国出征牺牲也光荣的信念,会转变成对战争正义性政府可信度的质疑。终身残疾失去健康的痛苦,真真切切,在信念丧失以后把人生打击得稀巴烂。保尔·柯察金残了,但是仍然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结婚后也受家里人敬重。朗那一拨轮椅上的难兄难弟,只有妓女亲近他们,还会被嘲根本不行。下半身瘫痪搁谁都不行。奥利佛·斯通是把多少爱国主义教出来的壮烈和感动打碎成渣了。

53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我叫汤国庆,生于十月一日,我爱我的祖国,我愿为他牺牲为他做任何事,但我不清楚我的国家小名为什么叫政府,政府的大名为什么叫国家,我也不清楚大洋彼岸的那国家为什么总是挂羊头卖狗肉但还是那么受到爱戴与敬仰,可能是他们运气好。又一年他们生日,非常的生日快乐

55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推荐

直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阿汤哥并不只是个偶像派。

58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整部影片却自始至终笼罩着战争的阴影,充满了悲凉的气氛,发人深思。

5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