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张懿龄

播放地址

 剧照

爱 剧照 NO.1爱 剧照 NO.2爱 剧照 NO.3爱 剧照 NO.4爱 剧照 NO.5爱 剧照 NO.6爱 剧照 NO.13爱 剧照 NO.14爱 剧照 NO.15爱 剧照 NO.16爱 剧照 NO.17爱 剧照 NO.18爱 剧照 NO.19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08

详细剧情

一个人日复一日过着乏味的生活。他每天走同样的路上班,在同一个餐厅吃饭,收听同一个新闻频道;准时睡觉、起床、刷牙、出门、回家。   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偶遇了一朵娇艳的玫瑰。久违的光芒出现在他的眼中,他将玫瑰带回家,将她种在花园里,照顾她;每一天,他都比前一天更爱他的玫瑰,这让他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彩色的梦。   终于,土壤无法再滋养他的玫瑰,他永远欢笑的玫瑰开始哭泣。他决定用自己的血肉来滋养她,它们合而为一,逐渐变成一朵巨大的妖异的花。终于,这朵花无法支撑自己的重量,坍塌为破碎的废墟。   一天早上,一个小女孩经过,发现废墟里开出了一朵小玫瑰。她把玫瑰带回家,放在了阳光下的花瓶里。

 长篇影评

 1 ) 生命那麼美,那麼長

這不是一篇影評。

昨天和B一起看的。之前已經被豆瓣上的影評劇透了,知道Georges最後會用枕頭捂死Anne,卻沒想到這一幕會被展示得這麼真實、詳盡,全無避重就輕或模糊處理,兩個老人漫長的發力和掙扎,Georges撲在枕頭上憋得通紅的臉,讓我不禁倒吸了好幾口涼氣。

Georges親手結束Anne的生命後直到劇終那一段,更是漫長得挑戰我能承受的底綫。他做事情看起來如此有條不紊,誰能體會到他内心無法言説的痛苦?他用圍巾撲那隻鴿子,看起來和他用枕頭撲Anne那麼相似,不同的是他放走了它但殺死了她,相同的是爲了給予對方最值得珍惜的自由。

臨到劇終Anne再次出現在洗碗池邊,雖然我事先知道這個情節,淚水還是溼了眼眶。Georges無處可訴的一腔深情在這裏幻化爲最具震撼力的具象,然後他追隨她的腳步而去。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的伴侶,卻要承受這樣的結局,人生的殘酷,盡在不言中。

此前那些細節,不知爲何我一點都不覺得陌生,也不覺得冗長,仿佛生活本來就是如此。器官一步步走向崩坏,機能或緩慢或劇烈地逐漸退化,必然伴隨著作爲人的尊嚴的一步步喪失,這是我想象過無數遍的事情,現在都被真實、毫不迴避地呈現。那虛僞而粗暴的護工,那不懂得照顧他人情緒的學生,甚至那衹在乎自己的感受、時刻要表現對母親的關心卻對父親的痛苦不聞不問的女兒,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而他們也必有各自的苦痛。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不是知道這些事情,而是看著它們在自己愛的人身上發生。她的美、她對生活的熱情、曾和他高度共鳴的頭腦和心靈,在他眼前被時間的力量生生蹂躪和肢解,而他不能閉上眼睛或轉過頭去,連呼喊也被窒息。

 2 ) 那些我们不敢面对的

总想为《爱》写点什么,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距离第一次在电影周上看过《爱》已经很久了,却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理由很简单,它太真实,太沉重,就像那些我们一直不敢面对的事,杀人吮血,刻骨铭心。

《爱》或许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简单却深刻的电影,它从头至尾充斥着人性的力量,在两个小时并不漫长的时间里,冷静克制地仅着墨于讲述一个故事,却足以把观众心中的情绪带到顶峰,经久不去。老去、死亡、病痛、孤独,那些人生中我们最不想经历的事情,那些我们心知肚明却噤口不提的隐痛,被哈内克搬上了银幕,残忍得变本加厉。谁也逃不开衰老和死亡,我们都将直面这一切,生活难道不比电影残酷吗?

哈内克的叙事功力令人惊叹,片中配乐寥寥无几,无非自然出现的钢琴曲,就足以让观众跟随故事生出情绪。电影的前半段还有些许的小幽默,也有突如其来的惊悚,后段叙事却渐渐冷峻,直指人心。意象在片中贯穿始终:漏水的楼道,忘关的龙头,飞来的鸽子,墙上的油画,有的安谧,有的躁动,就像死亡一样,不可控制也不可避免。两位老人的表演登峰造极,丝毫不让观众游离出故事之外,表演真实得让人窒息。

若论起电影的社会性,老无所依的题材数不胜数,而哈内克却无心探寻只因旁的都与“爱”的主题无关。封闭空间里剩下的只是几人情感的角力,单刀直入的矛盾冲突最终都归于“爱”的名义。这般极简的叙事、平视的视角让人感觉真实而又无力,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谦卑”的电影,真诚,坦白。而多少电影又背离了主题和灵魂,还在用无关的噱头或是奇技淫巧博人眼球呢?

片中的一幕死亡引起了不少观众的非议,这不禁让我想起“安乐死”的议题。笔者所在的荷兰是最早通过“安乐死”的国家,“安乐死”其实是对生者权利和意愿的尊重。电影中的这一幕,有区别,却也有类同。许多观众无法对片中展示的价值观进行认同,其实我看《爱》的时候,当乔治拿起枕头时,也先是吃惊,不解,随后心中却升起无尽的悲凉。电影中的细节已经无数次提醒观众:Anne去意已决,当George回家看到Anne跌坐在窗口,Anne已有了跳楼离世之心;当Anne翻起相册时,她不是已经说过,人生之于她,已经太过于漫长了么?当她彻夜喊着“痛”,喊着“妈妈”时,她难道不是已经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么?当George给Anne喂汤时,她莫非不也是无法接受最后的怜悯了么?巴掌打在Anne的脸上,却也重重打在了George的心上,这样下去的苟延残喘,只会带来互相伤害,保姆已经用梳头和镜子彻底摧毁了Anne仅剩的一点点自尊心,他又能带给她什么呢?

于是我泪流满面,明白了George的用意,与其让爱人痛苦着死去,不如让她快乐地活在他心里。一辈子的相濡以沫,又怎么会不懂得爱人的心意呢?那些只看到“谋杀”的观众,恐怕涉世未深,对“爱”无法理解吧。

在明年奥斯卡走向愈发扑朔迷离的时刻,我反而更坚定地把目光投向了《爱》,没有多么复杂的理由,大抵是它敢于回归最初最老的故事命题:关于爱以及爱的定义。在无数影人试图诠释之后,哈内克仍然可以用这样一部电影拷问观众的良心,探索生命的意义:时光可以杀死一切,却杀不死我们之间,亘古不变的爱情。


翻页://movie.douban.com/review/5679248/?start=100#comments

 3 ) 爱情是一只无人能驯服的叛逆鸟儿

   一部简单到极致的影片里却出现了两次看似和主线无关的情节——那只误入的鸽子。我不知道Haneke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在这部几乎没有配乐的电影的这两幕,我的脑海里当即响起了Bizet的那段咏叹调: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que nul ne peut apprivoiser,
    et c'est bien en vain qu'on l'appelle,
    s'il lui convient de refuser.
    ......
    L'oiseau que tu croyais surprendre
    battit de l'aile et s'envola ...
    l'amour est loin, tu peux l'attendre;
    tu ne l'attends plus, il est là!
    Tout autour de toi, vite, vite,
    il vient, s'en va, puis il revient ...
    tu crois le tenir, il t'évite,
    tu crois l'éviter, il te tient.

   (爱情是一只无人能驯服的叛逆鸟儿,它要是拒绝了你,千呼百唤也没用!……你以为抓在手里的鸟儿,拍拍翅膀飞走了。你可以等着早已远去的爱情,到你不再等时它又就在眼前。就在你身边,快,快,它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以为抓住了它,它却避开你,你以为避开了它,它却抓住了你。)
   
  Georges最后抓住了那只鸽子,但他真的抓住了爱情吗?

  无解。整个电影隐隐约约提出了许多问题,皆无解。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看过之后那些情节还久久盘旋在脑海里的原因。影片标题叫爱,是,爱就是随机,无解,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追逐确定的东西,却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着迷。

  Haneke甚至在影片中角色发问后,也不肯给一个答案。比如Georges问Anne,试想要是换做他是那样的处境,Anne肯定也会倾尽全力照顾他,对不对?Anne回答,我不知道,我也不想想这种东西来让自己头痛。要么就是戛然而止,比如父亲问女儿,你有什么严肃的建议,我们来谈谈,之后就直接切换场景。

  看的时候十分不适应,但之后真心佩服Haneke的处理。因为答案不重要。什么样的答案,在Anne的崩塌之前都那么渺小。生活的残酷玩笑,谁也抵挡不了,千方百计其实只为求自己心安。只要心安了,其他有什么重要的呢?

  Anne早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一心想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和在爱人心里的样子。她的痛苦源自对自己变化的难堪,对自己给Georges负担的自责,以及对自己在Georges心里不再是那个完美的伴侣的怀疑。Riva的表演令人心碎,赤裸裸的身心的双重崩塌,第一次发病后外表是一个硬壳其实里面渐渐碎的七零八落,第二次发病后就是身体的快速坍塌,宛如大楼被爆破。

  而Georges明白的晚,一心只想留住她。他的恐慌在于失去她,在于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因此他无法理解Anne为什么不愿意配合,突如其来的愤怒,那个孤寂的梦,其实都源自这种恐慌。而那次愤怒,又让Georges深深自责而加深了这种恐慌。那一巴掌,对双方都是伤害,于Anne是对她怀疑的肯定,于Georges是对他自己做的不够好的肯定。

  两人几乎是处在初恋一样的情怀,小心翼翼却互相伤害。爱情的裂痕就在这样的相互不解中产生。没有谁对谁错。但就是这样,渐渐远去了。

  于是Georges才明白过来,对于他两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两次,之前第一次他嘘声赶走了鸽子,明白过来之后,他费尽心思把鸽子拥入怀中。

  影片有个完美的结尾。
  
  Anne弹起钢琴的那一幕,经历了岁月洗练却美得风华绝代,Georges看呆了,我也看呆了。

  Anne洗好盘子,穿上外套,先出门,Georges手脚有些慢,走的时候把门带上。

  重要的是你在我心里没变,我在你心里没变。

  只是两人不再会回来。但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

一些杂感

  LZ看的原声,没字幕,以LZ的法语水平难免有理解偏差。

  其实这片看着挺闷,至少对LZ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但还是看得出来镜头和光线非常美。太美了。当然过后就会觉得它的好。

  上面提了Riva的表演,其实Trintignant的表演个人觉得更出色。毕竟Riva那个角色更showy,对这把年纪的演员来说很难演出错。Trintignant的表演真的很难形容,只能说,就像直接从生活中走到了银幕上。或者,干脆让你忘了这是在看电影。两人的表现无懈可击,生活中遇到不少法国的老夫妇,两位演员的表现直接让我对那些老夫妇的记忆重叠到了银幕上:语气,语调,眼神,小动作。。。无比无比的亲切。

  第一场餐桌戏拍的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流水声的运用,胜过一切悬疑片音效。两位的对手戏也是火花四溅,无比过瘾啊啊啊啊啊。

  多嘴两句人名翻译,按法语发音Georges是乔治不是乔治斯,Anne是安不是安娜,男主Jean-Louis Trintignant叫让-路易·谭第尼昂不是什么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Emmanuelle Riva翻得还可以。喜欢英式发音翻译的当我没说。

  看着时候没什么情感起伏,只有一次眼泪夺眶。Georges问Anne我在你心里是什么形象,Anne回答,"有时,你是只野兽。"那个眼神,那个语气,瞬间击中泪点,顿时觉得影片的标题,没有比Amour更合适的了。

  真是好奇怪的泪点啊。
---------------------------------------------

贴点法国同学的评论,懒得翻译了,可以的话就参考下。总的来说是大赞。

Je suis loin d'être un grand connaisseur en cinéma mais sur le plan de la réalisation, j'ai trouvé que le film était bluffant. Les plans choisis sont superbes même s'il ne s'y passe quasiment rien. De plus le jeu d'acteur est magistral. On sent vraiment l'amour qui unit le couple, on comprends leur douleur, tous les sentiments qui les anime. Et le film n'en est que plus touchant. Enfin pour ce qui est du scénario, je n'ai pas trouvé la fin bizarre ou incompréhensible. C'est malheureusement un drame avec une montée lancinante de la tension.

Ce que tu n'as sans doute pas compris, c'est le départ du mari qui suit sa femme à la fin. Pour moi il hallucine évidemment, mais au-delà de la simple llusion la présence de son épouse signifie qu'il est temps pour lui de la rejoindre et donc de quitter son appartement sans se retourner. J'ai beaucoup aimé le dernier plan avec la fille seule dans l'immense appartement et ses deux parents partis. Et enfin, j'ai oublié de parler des dialogues ! Un français parfait ! Le couple manie les mots avec une aisance folle.


我问他Georges讲的那个故事和他的行为有没有联系:

selon moi il n'y a pas beaucoup de rapport. George raconte cette histoire pour la tranquilliser au début. Puis sur un coup de folie enfin surtout par amour pour elle, il la "délivre". L'histoire qu'il raconte est assez émouvante mais le rapport entre les actes qui suivent l'histoire et l'histoire en elle-même est tellement ténu que je ne peux m'avancer. On voit bien qu'il n'y avait rien de prémédité, il est en train de se raser, sa femme l'appel au secours et puis tout se déroule "quasi" naturellement. On est du coup un peu mal à l'aise.

 4 ) 《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星级:★★★★

2001年《钢琴教师》获评委会大奖,2005年《隐藏》获最佳导演奖,2010年凭借《白丝带》获得金棕榈,2012年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再次凭借《爱》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大奖。《爱》让很多人感动,甚至几乎出现在所以媒体、影迷、电影人协会和专业电影奖项的名单上。迈克尔•哈内克一如既往的严肃和严谨,他说自己是一个没多少想象力的人,所以观众经常在他的电影里看到他以往作品的影子,从主题、类型、导演风格,甚至故事的残酷性上。他说他选择拍什么样的电影,起点始终是他自己的个人生活,但他从不会把他的个人经历拍进电影里,他的电影只是给观众提出问题,给电影一个尽可能开放式的展示,没有任何他自己的评判,让观众去思考,答案全在观众自己那里。

《爱》就是那种只是在展示的电影,它让人想到明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单元另一部呼声很高的灵性纪录片《轮回》(《Samsara》)。《天玄地黄》导演罗恩•弗里克在20年之后,花费5年时间跑遍全世界25个国家,用延时摄影和降格处理的方法剪辑成这部“画面唯美到令人窒息”的纪录片。《轮回》探讨的是生命这一深邃的哲学命题,影片却没有一句对白,宇宙“万物相连”“天人合一”和“生命轮回”的命题都是通过影像来表达,片中凯恩斯主义和马太效应等影像的表达方式更是令人震撼。整部电影就是在展示,导演没有任何评断,他只是在留白,所有的思考和最终的答案都归观众私人。这和《爱》的做法很像,尽可能的在剧作上做开放式的结局和留白处理。再比如土耳其著名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这部电影也曾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摘得评委会大奖,片中留白的力量同样很强大,似乎对白和事件都无法拼凑出所谓的真相,电影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残酷的事实在于画面和电影之外,需要观众去思考,去探寻。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和社会体制现状来探寻真相,让人无所适从也是很正常的,完全留白给观众,似乎文艺片大导演都很信任影迷们的智商。

在这一点上国内同类题材的导演就信不过观众了,比如《飞越老人院》就像张扬导演用拿来主义的创造方式赶鸭子上架,拉不出屎往死里憋,当然说好听点这叫应景式商业创作。《单身男女》和《大魔术师》的魔术冷饭,他们再炒一遍;《老男孩》和《艺术人生》式的歌舞和段子,他们也学着原样复制,当然还有那类计算和爸妈还能相处多少时间的微博段子,生怕观众不明白,非要喊出来。它让人觉得很庸俗,目的性强烈,情节生硬,过于说教,毫无棱角,除了老龄化问题可以让人思考并被自己感动自己之外,其它一无是处。当然,我在这里拿它和《爱》对比,显然是自讨没趣。我们应该提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桃姐》,人人都爱桃姐,《桃姐》也为了商业化选择了让一众知名的电影人玩客串。许鞍华对于这一老龄化题材的处理也常常被媒体提到她自己和老母亲的现实处境,许导演也不忌讳谈论自己老了以后可能同样会选择老人院的话题。很多人喜欢她的这一点,她的真实和她对电影的爱。作为当年香港新浪潮那一代的领军人物,也只有许鞍华还在像当年一样拍电影,用电影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们当中很多人如今已经不拍电影了,或像严浩和谭家明一样先有新作问世,也有像徐克和于仁泰一样开始拍商业大片了。比如《桃姐》中镜头在老人院里流转,悄无声息的捕捉着人世百态,这是带着创作者情绪和观点的镜头,镜头中除了那些真实生活在老人院里的老年人,还有带着任务在表演的演员。再比如最后影片最后对待生死的观点,牧师引用《圣经》中《传道书》的那段“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表达创作者和现实中真实人物的那种“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的心态,用宗教让人心从生死中得到解脱。

再回到《爱》,看看影片留白的力量。迈克尔•哈内克说很难说清楚一部作品纠结会带给观众带来什么,它就像去听一场音乐会,很难具体说清楚它的具体收获。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他的电影展示了一个严肃沉重的故事,你却看不到他的主观个人化的评断,但观众却会有不同的观影感受,有不同的收获。国内很多人都注意到衰老、疾病、生死和尊严这一个层面,却很少有影评提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个问题。片中的乔治和安妮(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和埃玛妞•丽娃饰演)这对老夫老妻是欧洲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是钢琴音乐老师,有着不错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和高雅的品位。这群人很好“面子”,为人处世讲求体面,这和中国的一些有钱的知识分子家庭很像。他们做事往往都要追求品位,待人处事彬彬有礼,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表面上都会装在大度和笑脸。探讨中产阶级虚伪一面的影片很多,比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比如美国人的《毕业生》,比如费里尼、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布努艾尔、法斯宾德、戈达尔和侯麦等人很多电影,或者你可以找张秋的那本《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世界电影大师的中产影像》来读读,我相信大家都了解中产阶级这群人的“面子工程”,他们往往把这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爱》中的这对夫妻不用为了医保和金钱发愁,困扰他们的是面子和尊严,是别人眼中他们的形象。在安妮颈动脉栓塞手术失败之后,她被疾病判处了死刑,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生活起居要靠别人来料理。她的情况越来越越糟,一天天的失去了行为和自理能力,作为人的尊严和面子形象也跟着失去了,这让她生不如死。这当然是很多中国观众难以理解的地方,他们觉得这对老夫妻太理性了,简直疯了。中国大部分观众都是靠电视剧培养起来的,如今只要你打开电视剧,国内的节目尽是些相亲、买房、结婚、梦想、选秀、各种无聊的广告和庸俗的肥皂剧,整个大陆都是这样,你还指望观众能有什么样的审美品味?电视就像一个给观众洗脑的巨大邪教组织,给观众日复一日的洗脑,让人渐渐的失去了自我思考和认知的能力,就连稍微有点自由的空间的网络都要被相关部门监管了,大家都在为相信相亲结婚买房努力着,都在追求一些所谓的梦想,却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一下生活,享受一下人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多为自己活几天。大家都在努力忙着赚钱,就像钱是自己的主子一样,没有钱的时候是屌丝,哪天发了财也把自己搞的像煤老板一样,谈何品位和自我。比如你见身边还有经常读书买书的人吗?尽管如今国内的书籍是最便宜的白菜价,网上购书还一个劲儿的打折或折现促销。在中国的甘肃,农村的进城农民工在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妻子8年之后最终夫妻绝望,夫妻俩在黄河边徘徊12个小时,最后妻子主动要求丈夫将自己推入江中。他们除了面对的是疾病的折磨,更是拖欠的债务和儿女们的未来,孩子们要上学,未来还要花费更多的钱。我不敢分析这起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悲剧发生的问题根源,但大家自己心里都会明白。这和发生在法国巴黎的《爱》很像,都是爱,却也有不同的区别。还在为了挣钱和温饱而拼命的人,是很难理解面子的问题,当然人人都懂得尊严,但面子工程不同于尊严,它更矫情,所以就会有人不认同《爱》中乔治用枕头闷死安妮让她早日解脱的“爱”的表达方式。

《爱》虽然看着简单,却可以看到迈克尔•哈内克一贯的风格,沉稳,含蓄,内敛,主题残酷,开放式的留白和极简主义。这算是他最私人化的一部作品,这里的私人化指的是故事的格局很少,只有一对老夫妻,几个拜访者和一座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公寓。哈内克对电影做着减法,最大限度的弱化了故事的戏剧性,弱化了对白、摄影和场景调度,重点放在了提炼情绪,就是那种全人类共通的情感。除了影片的开场,摄影机的调度复杂之外,片中几乎每一场戏都简单像一出独幕剧。电影开场的复杂摄影调度是有原因的,它隐藏了一个秘密,同时也交代了这座公寓的格局。摄影机的调度是随着警察的破门而入,摄影机跟随进门的警察去了客厅,警察推了书房的门,门被锁死,他打开两扇窗户,然后返回到门口,有人找他讲述这家人的情况,镜头接着跟随警察来到卧室,观众看到死亡的安妮衣着整齐的躺在床上。秘密就在卧室里,有人猜测最后乔治也自杀了。答案应该是这样,乔治最后写了遗书,封死了卧室的门,然后躺在了床上。电影最后当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女儿伊娃再次来到父母的公寓,她开锁进门,在房间走了一圈,房子空空如也,连家具都已经没有了。片中其他的场景几乎都是调度极简,全部都是全景的景别中演员大幅度走动的时候,摄影机会有一个简单的摇镜头,或者伴随着简单的场景切换;当演员坐定或运动幅度小的时候,影片几乎都是一个全景,采用定焦镜头,中间偶尔切入正反打双机位,就像电影那两款夫妻俩的面部特写海报那样。比如于佩尔的戏份几乎都是坐着交谈,比如最后乔治闷死安妮的重头戏,从乔治来到床前到最后,一个长镜头有6分多钟。这虽是一个倒叙的故事,却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故事从开始到最后都在一座公寓里完成,一切都是极简。迈克尔•哈内克的作者化风格已经娴熟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师的境界,你几乎感觉不到摄影机的存在,它平静、耐心、细无巨细的纪录片着一切,不带一丁点主观的个人情绪,这是这部看似简单的电影最难做到的地方。伊朗出生的法国摄影师戴瑞斯•康吉的镜头以情绪化著称,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和大卫•芬奇的《七宗罪》等电影都是出自其手,他在《爱》中的镜头竟然可以不带任何情绪,连画面的色调都是无限的趋于当时所处的场景和环境,这对任何摄影师都是个高难度的挑战。

《爱》的另一个高难度的地方在于细节和留白,它不怕观众看不懂,它只是在展示,靠有心人去看。比如安妮的求死之心,片中乔治参加完葬礼提前回家,看到安妮从轮椅跌倒在地上,窗户开着。他们没提这事,但背后的意思是乔治深爱着安妮,心里挂念放不下她,所以会提前回家,这让本来想自杀的安妮决定为了丈夫好好活下去,才会有了接下来的锻炼和学生亚历山大•萨洛(Alexandre Tharau)探访时的容光焕发,当然这也很中产阶级的面子工程有关。萨洛也是片头的那位演奏会的钢琴家,他在法国有钢琴王子的称号,《爱》中的钢琴曲都是出自其手。再比如安妮痛苦的喊着“疼”和“妈妈”,这肯定也不只是像护理人员口中说的那样,是这类病人无意识无意义的话语。安妮在清醒时就问乔治,让她这样毫无自尊的活下去是想看着她的形象被毁吗?他们之间是爱让对方彼此相互坚持,也是爱,让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早日解脱。这和去年比利时电影《直到永远》的主题很像,影片改编自比利时第一位接受安乐死的病人马里奥•韦斯特拉特(Mario Verstraete)真实经历的电影,他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当疾病让他失去了行为能力,他慢慢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理想完了,未来也完了。与其没有尊严不快乐的活着,还不如凭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人生,他选择了安乐死。这种在道德和人情之间摇摆的故事看上去颇具争议,但争议背后当事人得到的理解、亲情和爱也更加让人感动,这类关于安乐死的残酷亲情片很多都是这样。

《爱》是一部需要观众细心品位的电影,每一句对白和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有着创作者没有言说的用意。片中的流水、鲜花、鸽子和油画,甚至老头的噩梦和听着钢琴曲时的幻象,以及最后这对老夫妻一起穿戴整齐的离开公寓这类看似颇具寓意的东西很明显。电影中让这对恩爱的老夫妻最终选择这种残酷的“爱”的表达方式有外力和内力的双重原因,鸽子代表外力,第一次鸽子出现,乔治将鸽子驱赶出公寓,随后他解雇了护理人员,也不再愿意有人来探访,开始不理会电话和留言。乔治第二次抓住鸽子,温柔的安抚之后将其放生,他其实骨子里不排斥他人的好意,只是这些善意对他无济于事。他拒绝他人(外力)也和“面子”有关系,而内力则是来自两个老人之间的爱。乔治的爱让安妮可以打消求死之心为他而活,但那种活对于双方来说都渐渐的成了一种噩梦,流水和鲜花的温柔意象可以寓意他们之间的爱。油画则寓意他们的心境,就像泛黄的记忆一样成了虚无缥缈的存在,正是哈内克在减法之后所要提炼的情绪,就如同乔治讲叙儿时看电影时的感动。这些明显的意象反而不那么有趣,更有趣是乔治和安妮那些看似普通的对白。比如乔治对女儿说“你的同情对我们没用”,“不要像外人一样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才最好”,对护理人员说“我衷心是希望有一天也会那样对你”。《爱》让人感觉一种残酷的温柔,又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和无奈。人在生老病死这个问题上谁也帮不了谁,谁也替不了谁,疾病最终会不带任何情面而来,摧毁人的一切,身体、语言、记忆、意识、信仰甚至行为,运气不好的人谁也逃不掉。任何的同情和关怀对于当事人也都无济于事,这就是生活,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承受。用不了多久,你也许记不住这部电影的细节,记不住摄影、场景和场面调度,甚至记不住那几句戳痛人心的对白,但你能记住那种绝望的情绪,就像乔治讲叙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那样。迈克尔•哈内克不认为这里的“爱”只代表着夫妻之间的这种爱,还可以泛指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片中这对老夫妻对女儿的爱。其实无论是哪种“爱”,归根结底那都是爱。


凤凰网娱乐 稿件

 5 ) 我不要看着你心灰意冷的活下去

       我能想到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看到你心灰意冷的活着,我挚爱的亲人、爱人。
       21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遇到好的爱情,但是我始终相信,一个人一定能遇到与他相守一生的平淡但温存的爱情。因为我亲眼看到了。不止在大银幕上,在17寸的显示器上,我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
        2004年的时候,姥姥被检查出了尿毒症,在她从患病到离世的五年中,全家人都像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影,尤其是对姥爷而言。但在这几乎没有情节的漫长日子里,姥爷就是坚守在姥姥的身边,为他瘙痒、洗澡、擦背、做饭。虽然妈妈有时间就回去帮忙,每周三次的透析也是妈妈带着姥姥去,但是起居小事都是姥爷一个人默默担着,日复一日,五年如一天。
        姥姥离世的那天,年近80的姥爷守了一夜的香和灵位,任谁去劝,他也不愿意合眼。第二天清晨,妈妈和哥哥把灵位搬走,姥爷还含着眼泪对着姥姥的遗像三鞠躬。后来为了缓解心情,妈妈带着一家人去了三亚旅游散心。在亚龙湾的沙滩上吹风时,姥爷突然说想放一盏孔明灯。当灯放起来的时候,我才看到姥爷写在孔明灯上的愿望“希望老伴在天堂过上好日子”,然后我就偷偷跑到一边擦眼泪去了。
       三月的最后一周,当我伤心的看着刚养不久的雏菊凋谢的时候,我也接到了姥爷去世的消息。我一直觉得,是太过相爱的两个人无法承受生和死的阻隔与思念,所以才会相隔不久离世。否则身体那么好的姥爷怎么可能突然查出患了肝癌。
       姥爷最后的时刻,妈妈选择了放弃治疗。原因是,与其看着家人这么痛苦的活着还不如让他解脱。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我理解妈妈的选择,就像我理解《Amour》中老爷爷的做法一样。那些说老爷爷是谋杀犯的孩子,大概是没有经历过看到家人生不如死的疼痛吧。
       不煽情的悲伤才是好悲伤,几乎没有背景音的安静残忍画面让我想起《无人知晓》。生活就是这么困难,比电影还要困难,有时候简直是没有情节的煎熬,是没有旋律的哀鸣。残酷隐忍让人悲伤的流不出眼泪,绝不像《一九四二》那样极力煽情,需要配上一只管弦乐队营造出万马齐喑的悲伤垫乐,似乎不掉几滴眼泪就显得自己很没人性似的。
      鸽子。油画。钢琴曲。以及那些寂静无声的画面。有形的与无形的,一切是巨大的冲击和意象。
      所以,我太过爱你,我不要看着你心灰意冷的活下去。如果你觉得尊严被病魔夺去了,生活是那么痛苦,我希望你在天堂能一切安好。

 6 ) 【听译】钢琴家Alexandre Tharaud谈自己拍摄本片的感受

http://www.br.de/radio/br-klassik/sendungen/allegro/pianist-alexandre-tharaud-nebenrolle-liebe100.html

听译: 铭心。

来自2012年9月20日 BR-KLASSIK-Radio 对影片中本色出演的法国钢琴家Alexandre Tharaud的一次采访。

问: 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认识导演Haneke的?

Alexandre Tharaud: 我是因为之前看过几乎所有他导演的电影,所以就认识了这个人的,他一直是我很钦佩的艺术家。通过这次电影的合作,我更加佩服这个人。大约在一年半前他问我是否想参加这部新电影的演出,因为他们在找一个最合适的钢琴家。他们不想要一个纯粹的演员,而是一个钢琴家,一个同时能担当演员角色的钢琴家。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大概找了30来个钢琴家来试镜,但是根本都不行。然后他们就联系上了我。我必须承认,当时我非常非常的吃惊和意外。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亲自认识导演Haneke,而且参演他的作品。我立刻答应参加试镜,因为我一定要认识他。最终我拿到了这个角色。然后在三天内集中完成了拍摄。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体验。

问: 对钢琴家来说在公众面前演出是寻常事了,但是在镜头前面表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吧?

A.T.: 对的,我从未想过可以在一个电影里面本色出演。在这个电影里面我也叫Alexandre,而且我在电影中所演的也几乎是在我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儿。比如我去拜访我当年的钢琴老师。在我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位女老师,刚刚90岁了。我会定期去探望她。在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我在香榭丽舍剧院的演奏会,那儿也是我现实生活中一年里面有一两次在那表演的地儿。而且导演Haneke想的更深远一些,他甚至为我找来了那些真正去听过我音乐会的观众来拍摄,让他们也在电影中扮演观众。

问: 在演奏会一周后,你去拜访了你的钢琴老师。有个镜头我们都印象深刻,就是你长时间的坐在那里等待你的老师出来,这个场景很难表演吗?

A.T.: 对于这个场景的处理,我把它想象成我去拜访我现实生活中的钢琴老师,比如面对镜头,我试图在脑海中看她的面孔,看片场的钢琴的时候,我就试图让自己在看我那个老师家里面的钢琴,看房间里的画的时候就让自己看我老师家里的那幅画。如此一来在我的脑海里面就同时有两个场景,对于家里的家具也是如此。然后我就能相对容易的驾驭这个安静的场景了。

问: 这个电影里面几乎听不到音乐。几乎所有的音乐片段都来自你的表演。我们在CD里面可以听到。比如你在钢琴前面现场弹奏舒伯特,这也是被切断的。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面扮演什么角色呢?

A.T.: 我想在这不电影中音乐的角色和在其他所有Haneke导演的电影中的角色是一样的。还没有听说过他让什么人来为他的电影谱写配乐。音乐只是在电影中本就有音乐出现的地方出现。比如他导演的Funny Games,有一些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音乐。在这部Amour中,音乐一个是在香榭丽舍剧院演奏会的时候出现,那音乐本就是场景的一部分。是从内部,而不是从外部来的。收录在这个电影CD中的几首曲子,是我之前在录音间里面录过的,然后Deutsche Klassik公司想录成CD出版。但是在电影中我们却不能完整的听到它们,因为经常就被切断了。我想,静谧对于导演来说比音乐更重要。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很安静。因此在这个电影中出现音乐的时候,这个音乐就承载着更多的重量和意义了。

 短评

哈内克真是禽兽啊,艾曼妞丽娃都85了还要演裸戏……

3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年轻的情人们常说,“好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真的,你们该去看看这个电影——看着生命从你深爱的那个他(她)的躯体里,慢慢离开,无丝毫浪漫可言。老,是件残酷、具体的事情,可笑的是,好像只有死,能勉强抵挡它。哈内克的残忍之处在于,他不讲述寓言,只陈述事实。

6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1.苦不堪言,爱如刀割;2.当你遇到影片中的问题,给你一个选择,你愿意选择照顾还是被照顾?3.眼睁睁看着所爱之人遭受痛楚与难堪,却无能为力的悲痛,多么重的痛;4.情节就像让人喝了一杯苏打水,没啥味道却还让舌头残留着一股咸涩味,实在不舒服。开头、结尾的设置稍稍有趣。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一对恩爱的老头老太太,一天老太太中风瘫痪了,吃喝拉撒都由老头照顾,老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用被子把老太太给闷死了。于是大家都感动的哭了。

14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哈内克在一个室内环境里像拍出了无限天地:演员、调度、声、画…对细节锱铢必较。晚上跟一个他的灯光师的朋友吃饭,说到片头长镜重拍了几十次,各种静止、推轨、跟拍,像高山一样险峻刺激,不容丁点差错。两人在餐桌前那一场,那个颜色!光线之美几乎让我尖叫:这种既冒险又无差错只叫人回望古油画。

18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想起10月中那则夫妻黄河边徘徊12小时,丈夫将瘫痪8年的妻子推入江中的新闻。天朝这是没医保没钱,但有的都是爱。用不了多久,我肯定记不住这部电影的细节,记不住摄影场景和场面调度,甚至记不住那几句戳痛人心的对白,但我能记住那种绝望的情绪,就像老头讲叙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那样。★★★★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哥又相信爱情了, 哈内克侯孝贤了,小津了。不过中间还有有他标志性的片段,专门吓那些装文雅又贪睡的观众

24分钟前
  • 文西
  • 力荐

每个镜头都透露着冷峻的气度,但与此同时又充满了人的柔软深情。这温柔的残酷,残酷的温柔震彻心扉!无愧金棕榈。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不知不觉就掉下眼泪,那个临别的故事真是谁都无法忍住吧。最后有些魔幻的收尾,如同往常一样地关上门离开,不同的是再也没有人在等谁回来。两个老人没有去讨论未来、讨论生死,但他们的每个举动都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故事,该多么让人相信爱情却怜惜它的易逝!无愧金棕榈的年度佳作!两位演员太好

2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能得到的唯一甜头,生命在你面前无穷的铺展,没有尊严,无所谓羞耻,你不能嫌它太漫长了。你只是无能为力。

33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每每看见行将就木的老人,悲悯之外,更觉恐怖。老,意味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记忆衰退;老,意味着肤如沟壑,齿秃发落,面目可憎;老,意味着百病缠身,苟延残喘,与药为伍;老,意味着性格乖戾,思想陈旧,与新鲜事物不能相融……哀莫大于老,可我终归也有老的一天;本片拍出了我心底深深的恐惧。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是疾病扼死了你的灵魂,占据了你的身体,那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早已不是你。是它杀了你,它还将继续蚕食我们剩余的尊严、爱与回忆。我必须杀了这恶魔,因为我爱你。我的爱人,让我保护你。

3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看过之后缓了好一阵。除了前期宣传的直面生老病死、病痛对爱的折磨外,还有强烈的无力感,渺小的人最终不得不面对的痛苦。极简主义风,密闭空间的情节拓展。空镜用得很棒,让观众有时间去消化剧情带来的情感冲击。冷静到冷酷的哈内克。海报很温柔,电影却不仅有温柔的一面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公寓已然变成爱情坟墓,同时经受内外两股力的打击:护士、女儿造访、鸽子和片头的破锁而入都是外力,威胁着“封闭式爱情”;在死亡面前,彼此的爱是唯一的精神寄托,这是内力,即便“爱你爱到杀死你”也是爱的至高境界。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痛苦的观影。另附真事:同学家爷爷奶奶,奶奶老人痴呆症,爷爷守着,一日三餐喂稀饭。当年总去他家下棋,上上下下都被老奶奶盯着,那就像两只活着的眼球,附在了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上。这么照顾了三五十年,可能是儿女不孝或其他原因。后来,爷爷掐死奶奶,自己上吊,双双没了。当年,听后只是觉得恐怖

5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不仅是华服少年鲜衣怒马,也不仅“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或“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如同空镜叠加呈现的效果,爱、死亡、生活皆客观存在,要么我们默默忍受,要么亲手毁去,长达近两小时的温情铺垫后,突如其来的残酷和魔幻,生之荒谬无奈;狭小空间的长镜和调度,青灰色调,自然光线。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Geroge坐在沙发上放着CD,幻臆中Anne在窗前轻轻弹起钢琴曲,恬淡伤感。自此泪水决堤,爱太伟大,以至于无声却动人。两位老人表演真实、震撼,年度最佳电影。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生命与死亡就像那只鸽子,抓不住也留不下,只有白头偕老的爱才是永恒。极简克制,内功深厚,诸多意象,细节制胜,绝望压抑,也有难以复述的细腻感动,两个老演员表演太震撼。

5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爱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要陪伴他到老。然而我们最不想让爱人看到的,就是自己老去甚至将死时的惨状。永远的悖论。

60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重看了一遍,得承认当年看走眼了。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敬意,敬其对个人尊严与爱的超越肉身存在的完整性的追求。惟结尾捉鸽子戏凸显刻意的意义灌输,可去掉。

1小时前
  • LOO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