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号

奇幻片中国香港2009

主演:刘青云,阎汶宣,林熙蕾,谷祖琳

导演:韦家辉

播放地址

 剧照

再生号 剧照 NO.1再生号 剧照 NO.2再生号 剧照 NO.3再生号 剧照 NO.4再生号 剧照 NO.5再生号 剧照 NO.6再生号 剧照 NO.13再生号 剧照 NO.14再生号 剧照 NO.15再生号 剧照 NO.16再生号 剧照 NO.17再生号 剧照 NO.18再生号 剧照 NO.19再生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04:37

详细剧情

1998年11月11日,汤有亮(刘青云饰)一家游玩途中遭遇严重车祸,汤当场身亡,妻子程希文(林熙蕾饰)和一双儿女侥幸逃生,只是女儿汤乐儿双眼从此失明。转眼十年过去,时间并未治愈汤氏一家心中的创伤,他们久久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痛之中。乐儿(阎青饰)不愿母亲继续折磨自己,她尝试着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小说,而书中的情节和现实截然相反。在小说里,乐儿和母亲、弟弟死于车祸,父亲则活了下来,成为一个由菲佣照顾起居的盲人。父亲相信鬼魂的存在,时刻期盼与妻儿重逢。死去的乐儿在另一个世界当上了小孟婆,她利用手中的职权让母亲和弟弟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汤和妻儿心照不宣地享受着失而复得的幸福生活……  乐儿的小说让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然而一场残酷的灾难不期而至……

 长篇影评

 1 ) 放下玄虚的费力诠释

当年骂《无极》不好,并不是因为陈凯歌不够有文化,而是因为他不肯放下身段,结果影片出来的效果大概与他预想的意境差之千里。
而香港导演好在直率,银河映像就是个代表。这批导演、编剧是能够狠狠玩意境和气氛的,但是他们永远不放下叙事。新生代里头有彭浩翔(这胖子倒是很久不出片了)。把故事拍到一个绝对的境地,把人物搞到一个很逼仄的角落,所以能逼着观众在故事的绝境里产生代入感。
一切的玄虚其实都是源自真实。最大的玄虚和意境其实就是“枯藤老树昏鸦”的铺排,而那么有国学功底的大陆人却不懂得这一点。

或许现在的银河映像只是存在于我们心里罢了。我愿意把《再生号》当作银河映像的作品,韦家辉是他的功臣,也能够和杜琪峰一样,作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写在快断了线的香港电影史上。这点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最近看了一本杂志才恍然间将一切联系起来。
银河映像是风格化的,但事实证明,他通吃。

再生号,连名字都最直率不过,而国学导演会在古文里找出“无极”这样貌似有所指、其实无所不指的词汇来,也敢于使用“跟着你,有肉吃”这种极想营造大愚若智气氛的二逼对白来。国学导演大概忘记电影其实真的是一种通俗艺术吧。讲阴阳两界的故事,就干脆“再生”好了。再生是故事的根本动力,也是对于将死的人、或者死去的人(就是鬼)来说,最想实现的愿望。所以当愿望实现的时候,会怎样呢?
再生号就开始诠释。写小说可以改变命运,孟婆也可以改变命运,听起来好狗血啊。可是韦家辉是不怕的。他把故事搞得好复杂,以至于我在看的时候还要不停的想着,这段是真实的,那段是小说里的,这段是现实跑到小说里的,那段是小说里人改变的小说里的真实……不得不承认,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是喜欢智力游戏的。可是智力游戏绝对不是耍弄人的。很多过于玩弄智力游戏的导演其实是在鄙视观众的智商,而真正的智力游戏是为了堆砌人物的情感。在游戏里,一定会有角色出了错误,错到没法收拾。这样,故事的矛盾就出来了,真实感也就有了。

再生号所建构的故事逻辑乍看片子会觉得好笑,但是一旦所有人物在这个逻辑里认真游戏的时候,悲剧感也就有了。

这就是韦家辉厉害的地方。他不怕用狗血的桥段来建造逻辑,只要他诚心对待他的逻辑。也就是诚心对待他的电影。
这也就是很多导演做不到的地方。不够智慧也就罢了,还不够真诚。

 2 ) 文字,最低成本造梦机。

每一个曾经写过小说的人,都能理解汤乐儿站在天台,选择to be or not to be的反复无常。

不一定经历电影里这么戏剧化的历程才能含恨执笔,我们这些写故事的人往往是嫌活得不够戏剧化。穿不了华服,享不了佳肴,经历不了生关死劫的爱情,参与不了风云变幻的时代。刚刚被一碗泡面打发好的无聊午后,有什么比用几个方块字满足自己的荒谬梦想更安逸呢?文字,最低成本造梦机,只需要一台电脑,一台打字机,一张纸一支笔,甚至只是你不断编造不断记忆的脑,一个如你所愿的世界就由此展开。在这扁平的,只有黑白两色点线面的世界里,无数光影斑斓的点被瞬间触发,链接到一切类似的视觉、嗅觉、听觉的美好记忆,凭空建造起只属于你自己的专制王国。没有哪个小说家在自己的故事里不是君王,没有哪个小说家不曾全心代入成为主角的快感,在那一瞬间什么贫寒、卑微、孤独或彷徨都不再重要。所以说小说家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但终究还是自以为幸运的。否则不会有九把刀念着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写出杀手系列和猎命师传奇,不会有单亲妈妈 J.K. Rowling蹲守咖啡馆角落写出哈哈哈哈哈哈哈,不会有你和我放着油腻的碗筷和脏衣服不管,把泛着油光毛孔粗大的老脸凑近屏幕,继续编造与这个纷扰世界格格不入的童话与神话。

 3 ) 韋生一出,誰與爭鋒 (2.0版)

這是神的劇本
怎會有地球人想得到 (某香港網友語)

唯一的解釋是
韋家輝就是神
           -------- 題記


   能寫好《再生號》影評(注意,我說的是影評,不是觀後感)的可能只有兩種人。一種是level與大腦轉速能與韋生媲美的,另一種是對敘事理論(narrative)相當有研究的。很可惜,本人兩種都不是……智商不夠,遍數來湊。在去電影院觀賞過兩遍《再生號》後,以下為本人拙劣的分析。

   如果說《神探》玩的是多視角敘事,《再生號》則將電影的多層次敘事推向了極致。片子不算長,但觀看時的心理時間會比實際的84分鐘長,因為腦子一直要保持高速運轉才跟得上情節,不輕松。剛開始只有三個敘事層次,並不特別複雜,但到後來出現新的層次並且幾個層次間互相交疊、重合,就算把所有腦細胞都調動起來可能還會有些力不從心。而情節的發展又快過觀眾的思維,那就意味著當你上一個問題還沒想明白的時候,下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所以到了最後,觀眾基本上都被故事所控制著走,不得一絲喘息機會。
   
    我嘗試理清一下片子的敘事層次。第一次看完片子之後,我認為其中有五個層次。第二次觀看之後,我糾正了之前的錯誤觀點,因為實際上,《再》的敘事層次多達七個……簡單地說,這七個層次大致上遵循“俄羅斯娃娃”(相信大家都玩過,一個大娃娃裡藏著一個小娃娃,小娃娃裡還有小小娃娃,小小娃娃裡還有小小小娃娃…)式的敘事套層結構。大家都很熟悉的這種套層敘事就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講故事,講的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只是在《再》裡,套層的方式不是“講述”,而是“寫作”,小說中有小說,小說中還有小說。如果在看此片之前建立起這個概念,片子會變得好懂一些。

    以下對敘事結構的分析肯定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並且討論。需要說明的是,這算不上劇透,因為就算你知道了這些劇情再去看電影,也不會影響觀感(因為就算這樣你也不一定會看得明白…… -_- )

    第一層:Melody(閻清)的現實生活。爸爸(劉青雲)在車禍中死了,剩下盲了的她,還有弟弟和媽媽(林熙蕾)。他們太傷心,希望通過寫小說來寄託對爸爸的思念。Melody開始用盲文寫小說。[畫面色調:陰冷]
 
    第二層:Melody寫的小說。在這裡,爸爸是主人公,情況跟第一層相反:車禍後,只有他還活著,Melody、媽媽、弟弟則死去了,而他也盲了,陪伴他的只有一個菲傭Maria。為了寄託對家人的思念,爸爸開始寫小說。[畫面色調:飽和]

    第三層:Melody小說裡的爸爸寫的小說(繞口令開始了…)。同樣是爸爸做主人公,其他三人死去。因為太過思念,死去三人的鬼魂回到活著的爸爸身邊一起生活,以非常奇幻非常韋生的方式一家團聚了。但是陰陽相聚違背天理,他們只能暗地裡小心翼翼地維持這脆弱的機會。[畫面色調:比第二層更飽和]

故事發展到這裡,敘事層次還並不複雜,見下圖(“│”表示上對下的包含):

 一
 │
 二
 │
 三


    第三層裡奇幻而溫暖的一家團聚給第二層的爸爸以及第一層裡的Melody母子三人帶來鼓舞,他們都有了重新投入生活的勇氣。可是這時,在第一層的現實生活中,悲劇再次發生,媽媽和弟弟意外身亡,剩下Melody獨自面對這個看不見的世界。Melody心理崩潰,並且將這種絕望投射到她筆下的爸爸中,所以在第二層中,同樣的意外也發生了,只是死的是菲傭Maria,剩下爸爸一人獨自面對這個看不見的世界。爸爸也崩潰了,他的絕望投射到他的小說裡,也就是在一家團聚的第三層裡(我講清楚了嗎…?),陰陽相聚逆天而行,受到上天懲罰,作為鬼魂的媽媽、弟弟和Melody也煙消雲散了。

    在煙消雲散的段落,影片第一次出現了層次的交疊,第三層的媽媽與第二層的Maria擦身而過,並見證了Maria的死亡。因為媽媽第三層中假借Maria而存在,當真的Maria死了之後,媽媽的身份也就泄露了。小Melody濫用私權創造的一家團聚也被揭穿,所以引致了懲罰。
    
    後面越來越複雜……

    第一層裡的Melody受到媽媽和弟弟身亡這一巨大打擊,極度絕望下她再次以小說寫作尋求精神的宣泄。在小說的世界裡,她是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主宰一切。所以她在二、三層次之外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敘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媽媽和弟弟沒有死,發生意外死的是她自己。這是敘事的第四層次。[畫面色調:黃色,曝光過度]

    到目前為止,幾個層次之間的包含關係可見下圖。

    一
  │ │
 二 四
  │
 三

    可以看到,四與二層次是並行的。在[四]裡,媽媽和弟弟沒有發生意外,他們回到家裡,卻到處找不到Melody。原來死去的Melody以鬼魂的形式去了[二],因為她知道[二]裡爸爸的痛苦,決定去照顧他。也就是說,她穿越了。如她所說,她是來跟爸爸相依為命,“我自己一個人,沒有地方去。你也是一個人,不要趕我走,讓我留下來照顧你。”這個時候,[四]與[二]的空間竟然交疊在了一起,在同一間屋子裡,Melody和爸爸聽到了媽媽和弟弟呼喚的聲音。他們互相可以聽到對方,卻看不到彼此的形貌。這是影片第二次的層次交疊。[四]裡的媽媽弟弟是活著的,而[二]裡,他們是死亡了的,當[二]與[四]重疊,等於是兩個相悖的平行宇宙發生了重疊,造成了時空扭曲。在時空扭曲中,Melody與媽媽弟弟掉入了有孟婆存在的死亡世界。而爸爸則進入了[四]的空間。

    呼……大家一起來歇一歇……

    這個死亡世界是一個沒有維度的、包含了所有時空的新宇宙。孟婆告知了媽媽弟弟他們已經在[一],也就是現實生活中死去的事實,而Melody在現實中並沒有死,為何會來到這裡?正在孟婆查看了生死簿,要將Melody打回陽界時,小Melody出現了,她也有一本生死簿。因為小Melody已經在[三]裡煙消雲散,所以這裡出現的她是[一]裡Melody(也就是書寫這一切的作者,為一家團聚而有求死之心)的強大信念的化身,如孟婆所說,“原來你是求死的那個Melody!” 但這種擾亂生死的做法不會得到孟婆同意,她將被寫死的Melody打回了她來之處,也就是[四]。

    靠,寫到這裡,我快要被弄瘋了……

    我們剛才說了,爸爸這時也在[四]裡。在這個空間裡,他成為了鬼魂(因為他在這一層早已經死了,而且他變得能看見東西)。他看到了被孟婆打回來的Melody,她仍一心求死,但陰陽相隔,爸爸沒辦法阻止她。Melody跑上天台跳樓,爸爸打開門追出去,跌進扭曲時空裡到了死亡世界,見到了在那裡的媽媽和弟弟,三人終於相聚。孟婆奇怪為何爸爸死了十年卻一直沒前來投胎,原來他一直以小說人物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如片頭所題,“愛,讓死去的靈魂在思念中再生。”

    [四]中的Melody終於求死成功,她跳下了樓(第一次跳樓),應了孟婆生死書上的時間。但奇怪的是,另一本生死書,也就是小Melody的那本上,Melody的死亡時間是一分鐘後。小Melody是[一]裡Melody的信念投射。雖然Melody在小說中將自己寫死了([四]),現實生活[一]中的她仍然無力面對生活的絕望,決定從天台上跳下去(第二次跳樓)。一個人不可能死兩次。孟婆勸小Melody(也就是Melody的信念)放下執著,讓親人往生,同時也消除了生死書上Melody的死亡,用再生號去了[一]的空間,在半空接住了跳樓的Melody,讓他們最後終於實現了短暫的一家團聚,然後Melody被打回了[一]。

    孟婆說,死亡不是懲罰,而是再生。Melody醒悟了死亡的意義,決定即便是一個人也要好好活著。她微笑著準備開始新生活。

    故事並沒有結束。鏡頭繼續搖上天台,我們發現,那裡還站了一個Melody。原來剛才我們以為在[一]裡發生的事情,並不是現實生活,而是現實生活中Melody在小說裡創造出來的第五個層次。也就說,從第二次跳樓開始,敘事空間就不是[一]而是[五](這樣的語無倫次證明我終於瘋了…)。

    現在的包含關係是:
 
     現實
      │
      五 (跳樓被接住,在再生號上一家團聚,決定開始新生活)
    │ │
   二 四 (跳樓已死)
   │
   三

    [五]投射了Melody的矛盾心情──也許生活還是有希望的。然而,在寫下自己開始新生活的積極結局後,現實中的她(也就是鏡頭搖上後我們看到的她)最終絕望地拒絕了這個可能性,從天台上跳下來(第三次跳樓)。

    就當我們長出一口氣,以為“好了,終於到結局了”的時候,鏡頭再一轉,Melody蹲在天台上大哭。原來剛才我們看到的還不是現實,還是小說!!!

    韋家輝你個瘋子……

    也就是說,“第三次跳樓”其實是第六個層次,而我們最後看到這個蹲在天台上大哭的Melody才是真真正正的[一]。
 
     一
      │
     六
      │
     五
   │ │
  二 四
  │
  三

    [一][六][五]其實都是在表現Melody對於生存與自殺的矛盾心情,但好在,她最後還是決定了勇敢地活下去。

    還沒完……

    在[六]的時候Melody問天,“我在小說中決定生死,生活中是誰決定我的生死?又是誰在寫我?”也就是說,新的敘事層次出現了,它就是全知的上帝視角,或者換句話說,編寫Melody故事的韋生(其實它一直存在,貫穿全片,只是在這裡被點明了)。這是第七層。

    …………

    韋…家…輝…
   
    我真想看看你的大腦是用甚麼做的……

    …………


    ===============本人也死去活來的分界線============


    生與死,愛與親情,幻覺與信念,寫作與真實。這絕對是一個讓腦細胞大片大片戰死的腦力遊戲,觀眾的對手是韋生。剛開始他還有興趣跟你對上兩盤,到後面則完全自顧自的,壓根不帶你玩了。這也注定了它不能被一般大眾所接受,對於習慣了抱著爆谷坐在電影院裡,讓大腦停止運轉,只讓眼睛耳朵開動起來的觀眾,《再生號》會讓他們覺得相當迷惑和辛苦,不被他們待見也是意料之中。而對於影迷,相信《再》會成為值得一看再看一說再說的經典。

    當然,對於韋生寫出這樣漂亮的劇本,我一點都不奇怪。在入場前,我反而更關心的是他的導演能力。因為我一直很懷疑他和杜sir合導的銀河出品裡,到底有多少屬於掛名,畢竟從《喜馬拉雅星》、《購物狂》這些他的個人作品來看,他的導演水平實在是慘不忍睹(《購物狂》最後亂七八糟的結婚戲簡直就像一場災難)……令人欣喜的是,《再生號》的導技雖然稱不上十分完美(的確有少量冗余的或視覺信息表達不準確的鏡頭),但已經明顯進步,光是那一絲不亂的掌控力,就甩出之前的作品幾條街!(鼓掌~~)特別是特技的運用(據說花了一年的時間做特技),十分出色,讓韋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了視覺的載體,形成了既有西方奇幻又有東方靈異的風格,在香港電影中非常少見。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能不能跟得上《再生號》的理性邏輯,它在直觀感性上也有很大感染力。剝開它層層敘事的外殻,內裡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絕望的女孩不惜一切代價希望讓死去的家人復活。想必這是所有人在一生中都必然會經歷到的情感。在殘忍的現實面前,人總會下意識在幻想中尋找避難所,就像Melody,每次遭受重大打擊之後,她都會馬上投入到小說,在那裡創造一個與痛苦現實相反的世界。

   這是何等無力且絕望。

   我沒有失去過親人,在看片過程中不只一次害怕這一切終有一天會到來。在看到Melody一家四口近在咫尺卻陰陽相隔,聽得見呼喚卻不能夠擁抱的時候,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疼得我淚流滿面。

 4 ) 仅仅是一个猜谜游戏

       不喜欢银河映像作品的观众很多都会将“形式感”作为理据之一,刻意复杂的剧情或过于形式化的剧本导致电影毫无情感感染力。其实无论是90年代末的《暗花》《非常突然》还是近年的《神探》,虽然说“形式”和“内容”几乎并驾齐驱,让他们之中多部被奉为经典,不过反对派认为的“形式感太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而这次的《再生号》可以说是代表作了。
    剧本展现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值得肯定的。失去了父亲的女儿为了安慰母亲写了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故事中父亲是唯一没有死去的。女儿借故事中父亲的手续写了一段人鬼情未了全家重逢的故事。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残酷并没有结束,母亲和弟弟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剩下女儿一人活在世界上。于是女儿笔下创造的世界开始互相交替重叠,绝望的女儿在她自己的故事中认识到了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她要为了死去的家人好好活下去。
    观看电影时大脑一直在飞快转动,特别是在母亲和弟弟去世后几个虚幻世界开始重叠,让人觉得疲乏就像被编剧硬牵着鼻子走向故事的真相和结局,一不小心还会因跟不上脚步而迷路,而电影提到的感人的亲情却完全被复杂的故事淹没了。其实这个问题从电影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片头首先展现的就是车祸,然后就是哭泣的母亲和想写小说的女儿,这个开头极其精短且几乎没有更多的情感铺垫,然后女儿笔下父亲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了。然而父亲的这段故事更迅速,父亲想看到全家人的鬼魂,于是开始写鬼故事。观众几乎还没有时间来适应父亲的世界,就应经被拖入了父亲笔下人鬼共存的世界。这样便造成了后来全家人一起在虚幻中生活,后来又全部灰飞烟灭这些本该感人打动人的戏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这些都说明了韦家辉迫切希望呈现的是这个“连环套”的创意,而不是静下心来讲一个好故事。
    后半部分想象力算是亮点。在孟婆接待鬼魂的那个空间中,你踩着的地面是虚无的,周围全是你世上最舍不得的人在你脑中回忆的定格画面,而你死前的最后一幕还会时不时出现。例如片中会有突然从头上飞过的翻倒着的汽车,或是突然落下的阳台。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编剧始终在动脑筋如何将几个空间的重叠讲得符合逻辑能够自圆其说,却忘了怎样把全家人在阴界相逢的场景说得更感人,形式最终掩盖了内容。后半部分看得云里雾里,又完全没有因哭来哭去的角色和煽情的音乐有半点感动的观众应该不占少数。
    不过作为银河韦家辉的作品,电影中的亮点也不少。比如其中一幕由列车窜起三个世界的场景个人很喜欢,还有在母亲和弟弟死后,女儿借父亲来宣泄对命运的不满那场戏处理得也很好。另外,片中少有的几次特效也非常棒,个人很喜欢全家搬去墓地的那场戏,所有家具都飞了起来,在空中还不时发生碰撞,看起来很梦幻美妙,而之后举家驻扎在墓地中那个场景也设计的不错,整个空间没有墙壁意味着没有隔阂,也就是人鬼之间没有阻挡了。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套故事,空间套空间的剧本,看似有趣,电影前半段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是电影始终不是一个猜谜游戏,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转动大脑,并在情感和内涵上能有所收获的电影。《暗花》的剧本也复杂,但是始终透露出的面对宿命的无奈才是制胜法宝。《神探》故事也有新意,但是观众更愿意回味的,是人性如深渊的叵测和不可预知。而《再生号》剩下的,只是一个关于重叠时空的猜谜游戏罢了。

 5 ) 混乱的秩序

本片以作中作中作形式架构起三个类似《异次元骇客(13级台阶)》中的多重世界,每个世界建立在上个世界的基础上,彼此相互依附,但是在每个世界之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就是这种混乱的秩序,构筑出了一个宛如没有尽头的摩比斯环。
本片的故事其实很比较老套,但是构思比较有新意,很好的思路,很好的题材,导演发挥的也不错。不过可能是导演自身能力的关系,给我的感觉多少有些浪费了这个题材。如果换成芬奇,林奇来拍本片,估计就会成为另一个《搏击俱乐部》或则《穆赫兰道》了。
如果你喜欢《神探》最后换枪的桥段,那么对本片中的既混乱又秩序的逻辑应该也很感兴趣。

 6 ) 如果你很闲请看此片 如果你闲得蛋疼那么请细细品味

此片值得提起的怕就是穿插的时间平面 或者说多个小说世界

属于在故事层次或者说平行世界上玩花样的题材

不常看此类或许觉得很屌 但此片在这类作品中绝对泛泛而已

前段两边各自写故事时情节紧凑 吊人胃口
但接下来故事发展急转直下 妈妈弟弟死光光 下来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给人的感觉就像吃完了一道很是开胃的小菜 正等着大餐上桌
waiter却告诉你 您这道菜就这样 that is it

除了层次穿插到接近尾声时一度让人有点意外(简单的说就是开头结尾是现实 其他交叠都是在小说中体现的 全片基调是完全的现实世界 鬼神全无) 没有其他可以让人回味的主题

如果说是想传递对亲情的不舍和死者的思念之类 用这样的方式未免有些哗众取宠 故事上的空洞让背景框架喧宾夺主

 简单的说 "老套的概念"+"空洞的主题" 不值得过多品味

也难怪下片如此之快

至于有把此片当"神作"之说的 我只能说那一定是枪手--为影片或者为自身

如发自肺腑 借用另一位豆友的话:"你丫写评论是用屁眼思考的吗?"

在致过度解释症患者 祝您蛋疼好

 短评

这剧本写的,圆环套圆环啊。

9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很有趣的叙事和剪辑,甚至有种看盗梦的感觉,很有趣很牛逼的编剧啊~

13分钟前
  • 肉一
  • 推荐

1、想法很好,拍得乱。2、感情表述很硬很硬,一家人只是始终在喊“离不开彼此”,就像一个人总在说“我爱你”但是从不行动一样。3、演大奥斯卡的男孩很二。4、小孟婆念台词的能力太差太差了。

17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如此大胆而狂妄的编剧,现实的世界与小说的世界甚至外加小说中小说的世界,不断的重合、隔离,企图混谣不同时空里的人物,却又在不断的割裂这些时空,是编剧白痴,还是编剧觉得观众是白痴?瑕疵太多,编剧要更大胆些。其中的亲情戏码我看了就觉得恶心,但是这类型结构值得鼓励,应多多加强。

2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头蛮晕的,小说套小说的剧情,无非是又讨论了一次那个命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韦生作为身不由己的“媚俗”者向“自娱自乐”型创作人致敬之作,类似食惯鲍参翅肚而对清粥小菜的叶公好龙........是否经历过相同的撕痛?对生者执念的描绘才会如此动人....

28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这TMD会是中国版【死亡幻觉】吗?

30分钟前
  • K
  • 还行

文字的再创造夹杂思念与悲怆 死去的挚爱真的是心中再生 还是为自己的灵魂做抉择?再生的是他们 也是自我意志的治疗 在伤痛的记忆中活着 还是在虚幻的美梦里死亡呢 现实只有一个 皆由你定夺

34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近来韦家辉的剧本真的成问题,怎么就那么喜欢借鉴或者说抄袭灵感呢?这次中招的是【小岛惊魂】。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2.5,韦家辉虽在结构设计上颇有想法,但过分强调画外音解释动机以取代画面的方式很“初级水平”,尤其结尾的“鸡汤式”总结,仿佛瞬间穿越入一部公益宣传片,“情感”还是“恐怖”都浅尝辄止,滥用CGI也使影片成为一大灾难,这种怪力乱神与cosplay尚不如独立影人与阴影、镜头语言做的游戏

38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由于杂志强推就看了,创意尚可,刘青云尚可,整个够乱……

4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1、前30分钟好戏,到达好莱坞一流编剧水平,后面开始不知所云,一个小时之后简直胡言乱语……2、这个片子可以卖给美国人,导演用马克·弗斯特,主演用汤姆汉克斯+凯特布兰切特+达科特·范宁;但是编剧请用保罗哈吉斯,且要大改。4、结论:三星半加到四星

4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謝太,您再不複出,港片就要被這些烏七八糟連廣東話都講不好還有臉說自己長得像你的莫名女人吞噬了。我當然不是指八爪。

47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故事的确鬼斧神工。但坦白讲,韦生独立导演的作品除了字头都欠点火候。这次太短,这款题材至少应拍到两小时,情感铺垫不足,情节发展有点生硬,推动力较弱,衔接不自然,演员演出也不够出色。幸好Xavier的配乐弥补了不少渲染力。应该多借鉴好莱坞此类型片经验。总之,韦生可以做得更好的。

49分钟前
  • 烏滌非
  • 还行

看得死去活来的

51分钟前
  • 是Queen妮呀
  • 还行

似乎好剧本被拍坏了

54分钟前
  • 书本滑
  • 还行

好怀念暗花。

57分钟前
  • *OMG42*
  • 还行

故事编的很好可惜有点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里面做作的戏份挺多的,有点犹豫给3星还是4星......

60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华语片真是太缺乏天马行空的作品了,但若为了这点无法自圆其说的想象力就打高分,似乎也说不过去。

1小时前
  • 苏比
  • 较差

韦家辉刘青云林熙蕾弄出个这么个四不像,岂不是太对不起观众

1小时前
  • 阿尔法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