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突击队

战争片芬兰,俄罗斯,乌克兰2005

主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Artur Smolyaninov,阿雷克西·查多夫,康斯坦丁·克留科夫,Ivan Kokorin

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播放地址

 剧照

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2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3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4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5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6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3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4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5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6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7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8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19第九突击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10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间,阿富汗战场异常惨烈。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六名新兵应征入伍,以协助前线战斗。他们接受严苛的魔鬼训练,进行各种特种培训。1987年末,这支奇兵组成“第九突击队”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据3234高地,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第九突击队保护苏军大部队安全通过,而自己却弹尽粮绝。血腥而残酷的战场上,他们视死如归的身影显得异常悲壮。

 长篇影评

 1 ) 对于士兵,战争总是相似的

无论你是俄国士兵还是美国士兵

冷酷无情的训练
思念亲人的长夜
偶尔的放纵
引人疯狂的战斗

为国家利益将自己的青春化做硝烟弥漫的噩梦

如果说新兵还是个人的话
老兵基本就是完美的战斗机器
战争将他们锻炼的冷漠、高效、准确且韧劲十足

 2 ) 以一个军迷的角度看第九突击连 很真实

 俄国的战争电影j拍的都是不错 不论是《风暴之门》还是这个突击连。战争电影的真实性往往体现在他的细节上。记得在机场受到游击队的防空导弹的攻击,在战场上反苏游击队就常常在苏军的飞机场附近打正在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给苏军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不过一般是打直升机 小毒刺打大型的运输机比较有困哪(电影里安12(就是运8的原型)是撞到跑到的油桶才爆炸的;还有电影里也没有出现小强式的人物 敌人也不是傻逼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美国新拍的主旋律战争片叫《我们是战士》里面的越南人都傻逼的让我蛋疼 看完电影我对美国的仇恨就加深了一成;在电影最后的大决战中那个机枪手打的没子弹了就抓住机枪的枪管悠了一下敌人 只几秒啊手就完全烧伤了,回想咱们的电影那都是生化士兵啊,拿枪管撸那都是小意思,什么抗日战争用AK,什么手枪好几百米的神枪手,至于子弹永不完就都好老套了
  苏联人是不是让阿富汗打怕了,觉得就像电影就像野战排一样,无时无刻不透露这战争的残酷。麻雀和敌人的同归于尽完全在受伤和被包围情况下的绝望和无奈 他是留着泪拉响手雷的也没有毅然决然的喊着口号 战争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残酷的 就像那个钢牙小子和打水的敌人近距离遭遇 开始是不想杀了他的 大家都离开就行了 在面前把人杀死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还地说一下电影的配乐 恢弘中带着感伤 加上阿富汗多山的地形 很有意味
  但剧情还是没有新意每当发生一些美好的事情我就知道敌人就要来了又要死人了

 3 ) 我看过最棒的真实战争电影

兄弟连和拯救大兵瑞恩也是很不错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和第九突击队相比,他们更多的是客观的场面和局势描述,但是后者却在同样真实的残酷中融入了情感和思想~~真的很棒!!

 4 ) 看过这部就基本不对斯大林格勒抱幻想了。。

6/19/2011 他们也不知道。两年以后。他们为之战斗的国家也不存在了。《第九连》。 看来我国民间俄语人才还是匮乏啊。。。在射手网找到的最好的字幕都翻得糊里糊涂的,字幕的劣质影响了观影质量,很多情节我根本没有看懂。。(也许看懂了会有改变。。) 名曰第九连。但是闹来闹去就那不到十个人。。。是第九班才对吧。。。 但是抛开字幕,影片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物塑造。作为主角的那几个人基本上都以群体形式出现,几乎没有个别的描写和细节的刻画,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坐在一起聊天,聊来聊去又啥事不干,使得这几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跟其他的背景没有什么区别。导演的角色设定旨在展现这些在那场战争中弱小的个体,但是我一直看到阿富汗才慢慢分清楚这几个人。 有些角色塑造得那叫一个失败,而且还很重复。教官很明显走的是《全金属外壳》的路线,但掺入了多重性格却又不好好刻画,看起来还没有我初中军训教官那么有魅力。教官申请去阿富汗遭拒在剧情上是《星河舰队》,在表演上直接是《实尾岛》的翻版。 在阿富汗的各位兵哥,死得真的让我有打仗的感觉——就是死了你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典型就是那个牛逼哄哄没有事做就去打枪的兵哥,现在片子删了。。我实在想不起他是怎么死的了。。。。 作为主体的几位,表现得最多的居然高潮一开始就死了,前面基本处于半隐身状态的那个。。。因为字幕原因我实在搞不清楚他叫什么。。。居然活到最后证明低调者永生。。这个角色很奇怪,长得很摇滚,一看就是要被和谐掉的人,却在剃头的时候被剃头兵一句为国奉献的理想只是说说而已而激怒。。说明他是个乐于为国奉献生命的人,是乐于去侵略阿富汗的。。但是之后画家赞扬战争是美好的时候这哥们又火了。。。除了人性是复杂的我还能说什么。。。还有那个白雪公主。。前面一直清纯出镜。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免费军妓。兵哥之一乐呵呵地进去,啥都没做就大骂着战友没有人性出来了。。。人性真的很复杂。。。。(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看懂。。) 小邦达尔丘克不愧是老邦达尔丘克的嫡系,处理大战争场面水准是高高的。但是相对与他爹,他也没有什么进步。。。巷战处理得一塌糊涂。那段巷战像是为了后面喀秋莎火箭和大规模爆炸场面的出现找借口。。。几个兵进个村。。死了一个,然后喀秋莎就把这个村轰平了。。。搞不懂他们之前为什么要进村。。。莫非真的是俄罗斯不缺人不缺炮吗。。 小巷子遭遇战玩不转,小邦还是祭出了家族传统——高地保卫战。子弹够多爆炸够多所以场面上不至于难看。。但是咋看咋觉得是老邦的《他们为祖国而战》里面的德国兵换成阿富汗人而已。都是一个军官模样的带着一群背景哥边走边放两枪,被炸一炮就散开各自隐形,再出来的时候已经到阵地边上了。。走镜切镜什么的太细致太复杂最后还是简单粗暴的大群人马迎着子弹往上走,主角们打得到后面人少子弹少,肉搏到差不多顶不住了大部队过来了。。。 可能是游戏打太多了。。一个兵力武器和阵地布局都不差的高地咋打得比单枪匹马的王成还痛苦。至于开头几门炮就炸得一个军官不剩不。。敢情阿富汗的炸弹都挑官大的那里飞。。阿富汗的兵时而一步百米,时而蠕动不前。。还有那个长得帅得一塌糊涂的阿富汗领头的。。那么帅居然一个特写都混不上就死了。。。造型师我可怜你。。。 小邦除了大规模爆炸场面外很细心地加了很多细节。可是明显细节太多了,片尾不到20分钟的决战场面还要分成三段,每段还常常有些摸小虫子的场景。。。给人感觉里面的人一下就死了一片。。而且最扯的是到最后主角只剩两个了居然还有很多背景们没死又冒出来了。。。这里我相信是第九连了。。。 人物塑造基本没有,苏式装备的展示也是少之又少,战争场面憋到了最后20分钟才有点像样的。其他时间在干什么。。大批装甲兵部队走过来走过去。。拍了拍那几张没有什么区别的人脸顺便展示下阿富汗风光,还有就是兵哥闲聊,而且一般聊不到几句就要打架,我没有看出来他们有什么感情啊。。。 因为字幕原因,我没有看懂导演想讲什么。对战争的抨击嘛,点了点点。。可能是政治原因没敢着重表现,毕竟好像俄罗斯还没有怎么反思这场仗。对战场上人性的反思,字幕原因我看不出来,而且里面的角色单薄得像《使命召唤》里面的配角们。。有什么人性不人性的。最后看到导演毫不吝啬地把镜头给了坦克和飞机,结尾独白还表现出对大苏联的怀念,所以导演也许只想借阿富汗这个噱头展示下武器装备和提醒下子自己人我们以前也阔过。。。。 提下优点。万江叔叔提醒,塑胶炸弹的段落还是很有意思的。里面的教官跟老美的果然不一样。。着重政治教育,甚至还有民族政策教育。。开眼界了。 这个片跟《集结号》差不多,老外战争片赚钱了,也拿自家武器装备出来炫炫。 《集结号》里面更加夸张,解放军连自家衣服都不穿了。。穿的是美式军服。苏联兵的衣服倒蛮好看的,除了头盔。里面的苏联兵给人感觉太弱了。。那个狙击手都没有任何表现,一个人都没有杀到。死的时候手上拿着画笔。。。我们的狙击手。。那叫一个牛逼。其实你爆人家头没有什么。。你用得着那么做作的抬手就是国民党帽徽嘛。。 如果现在拍战争片是拿来炫技的话,请你打外星人。

(当年的自己真的是个喷子啊。。但是真的不好看啊这个片子。。2017.。)

 5 ) 古老的命题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前苏大兵的恶梦今天还在美国大兵的身上继续,无法评判某场战争的正义与邪恶,不同时空,给出的评判不一样,看这部电影,我欣赏的是他的暴力美!

 6 ) 俄国的好莱坞

去年俄罗斯出了一个《Night Watch(守夜人)》,捧得直上九天,说是具有“好莱坞一线大片的水准”,结果看完差点没吐了。除了故事编得还算不错和一个飞机螺钉坠落的镜头特技留下了印象,其他统统都是垃圾,黑与白、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感觉就像是在骗小朋友。这次又推出了《第》,本想不屑一顾,结果老爹说他想看,就也只有勉为其难拖了下来,肚子里面还在骂3CD亏死了。

结果大出意料,这片子果然是“大片”,而且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细嚼慢咽。

故事背景是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对前苏联的意义对应好比美国的越战,不同的是美国的越战虽然输了但是国家还没垮,阿富汗战争收工紧接着就是苏联的分裂和一蹶不振。前些日子看了些统计,说是通过现在俄罗斯的生产力还赶不上苏联垮台之前云云,姑且不论真假,俄罗斯人民现在远没有当年“世界一级”时的风光和荣耀是肯定的。这种无法避免反思的历史题材电影肯定会溶入了这个大国的悲情,问题只是溶入的多少和方式。纵观全片,悲情成分只在影片最后总爆发了一下,其他时间主要都是对人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挖掘。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比单纯的叫痛和叹气的确层次高了不只一等。

影片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在向《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致敬:理发、训话、重复的操练……但是可以看出来的是,故事的要素相同但表现的东西却很有不同。首先是教官不是一个代表军事哲学的变态,而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老兵,他的脆弱如同他的苛刻一样都被影片实实在在地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这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反战立场,而是直接还原人在战争过后的处境,赚一把唏嘘。如果说《全》是将普通人变成机器的话,那《第》中就是一推普通人以各种方式在军营里面继续着各自的普通,承受着未曾经历的战争间接传来的莫名压力,试图轻松保持鲜活却总有心无力。

描写具体战争的后半部分就是一场死人竞赛,前半部分的鲜活一个个的倒下,无论是怕死的、不怕的、枪法好的、嬉皮笑脸的、爱开小差的统统全被毙掉,过程直接、手法利落让我想起《现代启示录》。最后一场血战更是真切,一出来第一主角就瞬间挂掉,然后就是第二主角打成第一主角的混战,曾经的让人看得心旷神怡的暴力美学简直一丝丝都插不进来,个人化视角的镜头和杂乱的切换充分展示了什么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烂仗”,绝对实在地把战争还了原。最后再回归到大国悲情,个人命运的苍白无力又进一步被烘托和拉升,留下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在独白中渐渐隐去。

片中还有很多设置相当有意思,类似画家的象征、他说过的话和他死的时刻,战场上的新年,上前线前夜伏在女人脚底叫女神的一群半疯癫的意味,这儿介于不透露剧情就不细说了。整的说来,这是一部纯讲战争但场面不多却很有深度的片子,很难过瘾,然而值得关注。

 短评

10——9分

4分钟前
  • 闲得一塌糊涂
  • 力荐

能反思自己得侵略战争这本身就是进步,有一些煽情的地方,结构上也有一些和全金属外壳相似整体看来又像是野战排,但怎么和中国的战争片相比都是很可贵的。想到中国的战争片。。。。。。片中苏联士兵袭击阿富汗村落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地道战,阿富汗人打的是游击战,和我抗日战争很相似,在我看来很有认同感,最后苏联士兵与其说为了祖国战斗还不如说为了战友和自己的生命,这里我看不到任何的正义与邪恶,这场战争的可悲和荒诞在最后体现出来,一场早应该结束的战斗却发生了,牺牲的人们牺牲的毫无意义,那个为之战斗的祖国在两年后解散了,不再存在。

7分钟前
  • Trailleo
  • 推荐

俄式好莱坞战争杂锦...

11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一个帝国的陨落与很多人的一生。

1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三星半

16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士兵的兵营情怀,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大道理。为了苏联的稳定,扶持阿富汗亲共政权的战争,的确打得很不对味。

18分钟前
  • bugz
  • 推荐

《第九连》《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布列斯特要塞》......从红军兵士到白军将领,近年的俄罗斯大制作看似已走出意识形态的桎梏,实则仍沉浸于帝国往昔的虚幻荣光中,并不具备理性层面上的反思。

2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还挺激烈的

23分钟前
  • Top♛Ace
  • 推荐

好电影啊,引起了对战争的反思,反观中国战争电影,都是主旋律

27分钟前
  • 习习龙卷风
  • 推荐

啊,入侵,那就四星吧。

30分钟前
  • 小疑子
  • 推荐

不错的片子

33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俄罗斯拍摄枪战动作场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与好莱坞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34分钟前
  • JASON.WEN.
  • 推荐

相比美国佬的战争,这个更值得一看

37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音效很差,完全感受不到战争场面的震撼

40分钟前
  • AP
  • 较差

开头很像“全金属外壳-1987”,战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而当事人当时什么都不知道。

4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俄版兄弟连

45分钟前
  • Jon
  • 力荐

烂大街的故事而已,冗长拖沓,三星给所有那些命如草芥的战士,无论是哪个国家,你们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不幸,是这个世界冷漠的牺牲品,愿死去的灵魂安息。愿世界和平。

47分钟前
  • 慕容白
  • 还行

拖沓了

51分钟前
  • xwy315
  • 较差

希望俄罗斯电影早日复兴。

55分钟前
  • larson
  • 推荐

前苏联的爱国青年的战斗故事

60分钟前
  • lm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