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岁月2006

战争片其它2006

主演:贾梅尔·杜布兹,萨米·纳塞利,罗什迪·泽姆,塞米·鲍亚吉拉,伯纳德·布兰卡恩,马修·西莫內,阿萨德·包伯,贝诺提·吉欧斯,梅拉尼·罗兰,安托万·夏佩,奥雷莉·埃尔特韦特,托马斯·朗曼,蒂博·德·蒙塔朗贝尔,Dioucounda Koma,Philippe Beglia,Momo Debbouze,Abdelkim Bouchareb,Abdelhamid Idjaini,Abdeslam Arbaoui,朱莉·德博纳,Othman Ilyassa,Mohamed Nesrate

导演:拉契得·波查拉

播放地址

 剧照

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2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3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4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5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6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3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4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5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6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7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8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9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07

详细剧情

  1944年至1945二战期间,一群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教小伙子应召入伍,被编入法国军队,参加对德国的反击战。阿布戴卡德( 罗舍迪·泽姆 Roschdy Zem饰)因通过军事理论考试而被授予下士军衔,在上级命令下带领同乡的弟兄们编进严厉的马丁尼兹中士(伯纳德·布兰肯 Bernard Blancan 饰)的队伍中。在首次训练中,矮小伙萨义德(贾梅尔·杜布兹 Jamel Debbouze 饰)在应对中士投手雷的考察时险些酿成大祸,幸好中士出手敏捷,反应神速,才让这批新兵幸免于难。在战斗中,这些新兵表现神勇,特别是下士,中士对他另眼相看。午餐时,出于对非洲士兵的歧视,食品分配极为不公,为了各种族士兵权益,下士不惜以下犯上,贸然顶撞了中士,两人是否就此结下私人恩怨?非洲士兵们的命运又何去何从?

 长篇影评

 1 ) 哪里是你的祖国?

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几乎以为我走错了影院。片头看起来不象一部法国战争片,而是一部关于40年代北非的记录片,还有那悠远苍凉的阿拉伯语歌声,虽然不明歌词,却会让人怀念起遥远的家乡。
那些包着头巾、穿着长泡、皮肤黝黑的阿拉伯裔青年热血沸腾地喊着:我们要去解放法国,我们要去保护我们的祖国。我们要将她从德国人的手里夺回。他们说着法语,唱着法国的军歌,发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和骄傲参加这场战斗。
我心里很伤感,也觉得寒意逼人。
这些青年人的父辈有多少是死在抵抗法国人的反殖民战争中的呢?他们有多少得到了在北非的家乡中受教育、自由平等的权利呢?他们当中有多少还记得自己的祖先原不是高卢来的雄鸡呢?
他们为了一腔热血,来到“遥远的祖国”。他们就要为法兰西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在此之前从未见过法国的土地。这里的神和他们的安拉不一样,这里的女孩和故乡的少女不一样,这里的土壤散发着不同的气味,这里没有人愿意说阿拉伯语,甚至这里的西红柿也不是为他们这些非洲的“法国人”准备的。
当法国本土的战士坐上卡车准备开赴已经获得和平的巴黎的时候,他们却被送往意大利,更残酷的前线。
最后的那一战,我们不停地听到那神秘的歌声随着每一张面孔的消失而响起。
我想我大概明白他在唱什么。不需要翻译,我也能够明白。应该是这样的歌词:
遥远的故乡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返回你的怀抱。
那些青年啊,昨天还盛开的生命,现在已经凋零。
远方的妈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返回你的怀抱。
我们啊,看那灵魂返回家乡。

 2 ) 单纯的拍摄手法,孕藏真实力量的影片。

    如果不被电影海报迷惑的话,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情节单调、情感单一(爱情渲染不足)、战争场面没有一贯的宏大,最要紧的是演员太寒惭:不帅气、不高大、不威猛、不符合大众的一贯审美情节,甚至不像士兵。
    我不是一气呵成看完的,连看了三个晚上,我想还有人和我一样,或许有点失望,毕竟电影是用来娱乐的,但它却没有娱乐了你我的神经,等等让你我失望的有很多,但看完整片后,我还是被触动了。这部影片极现实、极客观、极自然简朴的还原了那个真实的岁月、那些真实的士兵。毫不修饰、做作,或许这已经区别开来了很多商业片的俗套路线,尤其是结尾处才知道这是一场回忆,看似影片从这儿就要结束了,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这部影片要告诉观众的:这也许只是故事里昨天的结束而已,光荣岁月仍在继续。还有就是电影原声非常悦耳,是这部影片不可或缺的基石也不为过。

 3 ) 所谓法国也不过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不是战争场面的壮观宏伟,而是那些二等士兵的信仰。
有多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还愿意相信正义,有多少人在面对明知是死的结局里还愿意义无反顾,总之,我不可以。
电影有三个场景让我哭了很久,话说已经很久看电影不哭了,但是在面对那些平淡的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效果的画面时,心里最人性的那个地方还是被碰触了。
第一个是小个子回到普罗旺斯的时候,他说,我救了我的国家,尽管我从没见过我的国家。我从来是都不愿意相信这样的力量的,仅仅依靠着一个未成谋面的梦想就可以为他付出所有,更何况在这个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祖国里他得到的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他在法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穆斯林,或是一个卑贱的下等人……反观今天,多少人还对自己的国家有这样深刻的情感,又有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祖国带给自己的痛苦的时候能够依然深爱她?
第二个场景是在去阿尔萨斯的途中,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任何理由前进了,没有指挥官没有弹药……可是中士任然前进,他说,去阿尔萨斯是我们的任务,即使要付出10倍100倍,我们也要付出……在这样一场彼此都知道去了就是送死的战役里,因为心里的信仰因为一直以来的理想所以他们前进了。然后,个人觉得这4个人捍卫那个小村庄的部分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4个带着一点理想主义的天真的在面对那么多欺骗和歧视之后还愿意相信赢了这场战争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自尊自由的勇士开始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第三个场景与其说让我哭泣,不如说让我深深的为当年的法国政府感到一丝汗颜。当记者拿着相机去拍摄那些完全没有在流血付出的法国士兵并赞扬他们保卫了法国的时候,最后活着的那个中士默默从前面走过,而那些成果却是他和已经死去的那3个勇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啊。但是他已经没有在面对不公平分配西红柿以及在得知晋升只针对法国人时的那种激昂那种愤愤不平了,那个时候的他还是相信他可以最终得到法国人的认同的,此刻的他凄然发现公平从来都不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可怜人罢了。何其可悲……
影片结尾的字幕是一个升华,在如此对不起那些二战士兵的历史里,法国政府还是有脸去拒绝为退休士兵支付养老金,原来一个一直标榜人权的国家也不过如此!!

 4 ) 再怎么忠诚勇敢,也无法成为法国人

二战期间,法国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征召了大量非洲青年加入了自由法国军队,作为法军的主力。1942年末,成立较早的阿尔及利亚第三步兵师率先在北非同德意联军作战。1943年,他们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在古斯塔夫防线艰苦战斗。1944年8月,他们登陆普罗旺斯突入法国南部,参加了解放巴黎战役,一直打到了德国本土,可谓战功显赫。但是,殖民地的士兵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他们在战斗中往往被放在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物资补给也无法与法军士兵比,战斗与非战斗伤亡奇高,这为二战后的反殖民战争埋下了伏笔。2006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电影《光荣岁月》,讲述的就是这些殖民地军人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四名阿尔及利亚青年应召入伍加入法军,他们从北非开始与德军作战,一直坚持到解放他们所谓的“祖国”,一路伴随他们的,除了血腥残酷的战斗以外,还有法国人无尽的歧视。 影片重点描述了殖民地军人的勇敢和忠诚,在面对艰巨的战斗任务时都坚决服从,冲锋在前。而且法国人的歧视也进行了笔墨浓重的刻画,打仗时安排殖民地军人冲锋在前,对他们的伤亡毫不在意,伙食供给进行区别对待,而且故意阻拦殖民地军人和法国姑娘相恋。通过对比凸现了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另外,电影里的两场战斗片段特别精彩,一场山地攻坚战,先是小股部队佯攻,吸引德军火力点暴露,后续炮兵观察员标定火力点坐标,再实施炮火覆盖。另外一场是小镇遭遇战,四名殖民地军人明知不敌,却还是与德军大部队展开巷战,最终以死亡三人的代价顶到大部队前来支援,电影以这场战斗收尾,通过三人的死亡直接呼应电影点题:殖民地的人再怎么忠诚勇敢,但他们永远无法成为法国人。

 5 ) 为了忘却的纪念

1943年,在战场上自古鲜尝胜利快感的法兰西,终于依靠北非殖民地后裔们的奋战,吹响了对德第一声胜利的号角。

他们生长在遥远贫穷的北非,唱着神秘苍凉的歌曲,他们的先辈甚者还死在法国殖民者的刀枪之下,然而为了海之彼岸从未踏足过的“祖国”,他们却不远万里,转战各地,英勇奋战,直至献上自己年轻而鲜活的生命。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战争摆脱贫穷,赢得认同、自由和尊严。

然而他们的宗主国,那个一直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却从没给过他们应有的荣光,赐予的只有歧视和侮辱:他们总是被命令冲在最前线;西红柿没有他们的份;升职的只能是本土出生的法国人;甚至他们的爱情也被“祖国”的人民扼杀。

影片最后的阿尔萨斯战役,当所有的弟兄都英勇牺牲,卡德尔奋战至法国军队进驻,得到的不是赞许,而是冷落和傲慢,记载胜利者的镜头也没给他留下丝毫的位置。

他们都是被遗忘的英雄,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然而他们的追求和牺牲、团结和勇气应该被铭记,他们所建立的功绩应该得到彰显和尊重。

身为北非阿裔后代的导演Rachid Bouchareb,以全新的视点,将这段被忽视的历史搬上银幕,让我们跟随这些北非士兵重新审视那一段光荣岁月。

 6 ) 从《光荣岁月》里的两个女性说起

周末佳片有约播了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合拍的《光荣岁月》。本来我不爱看战争片,但法国人的电影就是很有味道,在情节中慢慢把你融化。《光荣岁月》讲的是1944年到1945年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入侵。几个北非法属殖民地的小人物受军队征召,为奴役自己的宗主国而战,进行着一场以解放法国为目标的战斗。而实际上,他们与法国籍的士兵不可能真正的平等,所谓的自由、民主即使在战争结束后也不可能惠及他们所在的殖民国,因此这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是一个玩笑,并且是一个需要付出生命代价不允许撤退的玩笑。

一样描写战争,《光荣岁月》选取了几个小人物的视角,另辟蹊径。比之于宏大的叙事,也许就是小人物的生活才让我们觉得这是最真实的历史。豆瓣上的网友已经写了很好的评论,我只须看就是,写不出更好的东西。只是我想说说这部电影里的两个少有的女性。

一个是赛义德的妈妈。几十年前,法国人杀害了这些阿拉伯人的亲人,焚烧了他们的家园,而现在他们却会扛起枪,义无反顾地为这个似乎根本没有爱过他们的宗主国而战,这是为什么呢?不同的人对入伍怀着不同的动机,有的人希望摆脱贫困的命运,有的人希望在军队里得到晋升,成为法国人认可的主流。而赛义德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他决定要入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就是要解放法国。赛义德的妈妈哀求自己的儿子,不要参军,就陪在自己的身边。而赛义德告诉她,哦妈妈,没事的,他们一定会解放法国,他一定会平安回来的。年迈的母亲不需要财富,也不需要所谓的解放祖国的荣光,对于女性来说,家庭远远是高于所谓的国家的。她只希望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唯一的儿子能守在自己的身边。有谁知道一个即将送儿子上战场的淳朴农妇的心酸呢?或许他将一去不复返,留下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故土痴痴地凝望北方。

另一个是马苏德的法国女朋友伊莲。在一次庆贺战争胜利的狂欢中,马苏德遇到了伊莲。在殖民地,法国殖民者禁止阿拉伯人与法国女子来往。对于单纯的马苏德来说,在战争中能遇上一个和自己相爱的人,并且是比他有着更高社会等级的法国女子,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爱情突破了禁忌,他以为现在他已经参了军,是法国战士中的一员了,只要他胜利凯旋,就可以和伊莲名正言顺地在一起。而实际上,他和伊莲之间的书信,被军部审查扣下,因为他是阿拉伯人,没有权利和法国女人相爱。伊莲一次次地探问,却总是杳无音信。终于在解放阿尔萨斯的时候,马苏德在一场艰苦的巷战中牺牲了,他头上的钢盔里,还藏着伊莲的照片。如果你决定要爱上一个人,不要去爱一个战士,因为他的生命不属于自己。无尽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会让所有的爱恋消退,死亡的残酷也让恋爱的乐章戛然而止。“你会等我回来吗?”在清幽的石板路上,马苏德仰头问窗台上的伊莲。她在两株艳丽的花朵之间,那样地美好。“会的。”只是她真诚的回答,再也等不回她的爱人了。

电影轻描淡写这两个女性,其实也是突出男性世界的悲壮和战争的残酷。贾樟柯在接受《城市画报》对他的采访时说到,男性被体制奴役的程度更高。更多的男性太认同于体制和主流,首先在意识上认为自己是属于社会的,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维护地更加用心。而即使在高级体制化的国家和年代里,女性显得更加本能和自我,还能保持很多非体制化的一面。这点我很赞同。不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女人更加偏向于陈述自己的情感诉求,因为这比所有的以高尚和庄严为名的政治需求都更加重要。

法国人拍的电影让我爱不释手。另外一部《漫长的婚约》也写到战争,却让人看到坚守、可爱、调皮和明媚。再残酷的事,它也不会刺痛你,不会让你觉得难以接受,而是让你觉得辛酸就好,点到为止。甚至百转千回之后,还给你一些启发和带有些许乐趣的感悟。

 短评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