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的女儿

大陆剧大陆2006

主演:袁立,郭晓东,李静,刘思言,赵瑞,赵岭,郭铁城,徐筠

导演:张进战

 剧照

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2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3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4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5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6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3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4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5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6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7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8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19大校的女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6:34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1970年代。某部通讯连,农村出身的姜士安(郭晓冬 饰)喜欢上漂亮女兵韩琳(袁立 饰),但韩琳对此并无表示,姜士安看追求无望,遵从父亲安排,与农村姑娘翠花(赵瑞 饰)结了婚。因被战友张雁南(李静 饰)抢走上大学的名额,韩琳被上级安排到护训队学习。姜士安发奋考进了军校,翠花则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但提干后的姜士安与妻子因价值观不同矛盾不断。大学毕业的张雁南与彭湛(赵岭 饰)结了婚,不久因彭湛有外遇二人离异。中越边境冲突时,已升任团参谋长的姜士安遇到来前线慰问的韩琳,不由萌发深藏心底的爱意,不过为时已晚。在彭湛妹妹彭澄(徐筠 饰)撮合下,韩琳与彭湛结了婚,不料婚后他旧病复发,又拉扯上别的女人,妹妹严厉警告了他,韩琳该如何选择呢......

 长篇影评

 1 ) 墓地里只有一个她

   当你年轻时深爱的人,在无数次的阴差阳错间又姻缘重牵,是否就真能如前人所说“夫复何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者像童话般的“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韩琳和彭湛的结局告诉我并非如此,彭湛的过错可以说是个性使然,然而韩琳与他原本就应该是平行线的,在看似无限的平行之后终于有了交集,可是交集之后便成了射线,从此各自发展,再无相交的可能,彭湛在被韩琳拒绝复婚后应该认识到的,而姜士安,一直欣赏爱慕韩琳的人,难道和发妻离婚后,纵真能得偿所愿,和韩琳生活在一起,就真的会幸福了吗?我想也不见得的,原因和结论都是一样,理想和现实的总是有差距,而,从来,萧郎就是陌路人...
   姜士安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纵使事业一帆风顺,然而感情上的缺憾和压抑让他时常陷入痛苦,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怎不是相互造就,如果没有翠花在身后劳心劳力,让他全无后顾之忧,他也许....如果不是他不爱翠花,他不会常年不回家,为了逃避一心扑在事业上,因而渐渐功成名就。如果翠花是韩琳,诚然感情上是完满的,然而韩琳般的翠花不会是为他而生,她会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她没有办法尽心尽力地照顾家庭,纵心甘,而力不足,姜士安是个孝子,他尊敬爱护他的父亲,父亲就是他的家,所以,如果是韩琳般的翠花,又成了另外一种结局,结局或好,或坏,可是这种如果是没有的。就像《仙剑》里的灵儿和逍遥,逍遥遇上灵儿,开始一路磨难,从混世小主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灵儿遇上逍遥前过的则是与世无争,天真无邪的生活,然而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成就了一段旷世姻缘,也成就了两段曲折人生,他们幸吗?仁者见仁,从来世上无如果,没有如果碰上他会怎样,没有碰上又会是何番景象,种种结果总有缘由,容不得半点假设。
   初见彭澄,自己都忍不住心悸,那么那么年轻美好的女孩呵,可是当看到她写了《墓地里只有一个她》时,心里开始泛起不安,也许她会一语成谶的,果不其然,25岁的花般年华就此凋零,当多年后韩琳将她的诗搬上舞台,韩琳热泪盈眶,我也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不该是她的最终归宿的,可是仔细想想,也许对她来说,也是好的,这么玲珑剔透的女孩,在这污尘浊世总是屈了她。
   一点点地看,不管是否美化,总是深信了“年轻人的胸膛就是祖国的边防”这样飞扬的一代值得我们满怀尊敬和感激。而对于他们,对于军人,最高的奖赏就是和平....

墓地里只有一个她
你跟谁说话
墓地里只有一个她
你不寂寞吗
墓地里因为有了她
冰峰都变的温柔
墓地里因为有了她
白雪也悄悄融化
你给单调涂上了一抹粉红
你给秋冬带来了活泼的春夏
你是群雄中的一匹牧鹿
你是丛绿里的一簇鲜花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啊
永远明亮的眼睛
永远飞扬的短发
假如祖国需要
我也会来到这里
春夏秋冬
日日夜夜
同你做伴
一起说说我们年轻女兵的悄悄话

 2 ) 情至深处自动容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剧,又接着在电脑上把这部通常不属于我观摩范围的片子一口气看完了。最大的感受是真实,仿佛自己经历了主人公的一番人生,到最后竟有些心力交瘁了。(当然这种“真实”是相对的,相对于同类的主旋律大众电视剧而言,和真正好的电影还是有差距)
   显然,作者在人物刻画上下了功夫。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被刻画地比较全面,有血有肉,避免了成为单纯政治宣传背景下单向度的符号式人物。就几个主要人物而言,作者都没有单纯赞美或贬抑,而是顺着人物性格本身发展剧情,让观众看到人物身上的复杂性。
   韩琳,编剧王海鸰把自己的人身经历和深刻感悟投射到她身上,让这个人物成为全剧最立体、最丰润的形象。她坚强、沉稳、有城府,在岁月的洗练中越来越能笑对生活的酸甜苦辣,越来越明白女人应该找寻怎样的男人。曾经的她,虽不像一般人那样看不起农村出身的姜士安,但却也不曾注意、或不想注意后者对她的默默付出,而是把少女情怀寄托在彭湛身上,一个帅气、富有才情的城市出身的士兵。这种倾慕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尽管张雁南已用一段失败的婚姻证明了彭身上的若干弱点,韩琳还是愿意投入其中,再用一段失败的婚姻证明这一点。经历了这段婚姻,成为单身妈妈后的她才终于明白,姜这么多年来对她的关怀守望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正如剧中所说,出身贫苦正好成为了一个人奋发上进的最大动力。可惜这一切已来得太晚,当韩琳听姜回忆起为了不使她失望,吞下整晚糖精做成的面条时,看到姜多年默默拼贴出来的她的剪报集,手指摩挲过一个个自己的名字,汹涌的愧疚、自责、感动澎湃着她,泪水击溃泪腺,理智却阻止她拥抱眼前的爱人,真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超有爱啊超有爱,作者不能自已了~~~)韩琳是不幸的,几次生活的不公,让她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很多,也让她在兜兜转转后才明白自己一生的挚爱,而此时双方都已是拖家带口之人;韩琳也是幸运的,因为毕竟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愿意用一生去默默爱她。
    姜士安,坚忍、上进、默默地奉献爱,一个近乎完美的军人形象、男人形象,可惜是“近乎”。出身是他的致命伤,因为出身,他饱尝了明里暗里的嘲笑和轻视,因为出身,他不得不顺从父命,与一个自己从未爱过的农村没文化女人完婚,从此开始二人之间长期的“精神虐待”(姜女儿语)。在传统伦理和人性间,他选择了伦理,在情感与理智间,他选择了理智,却也不得不自此背负一生的精神枷锁。他的问题在于,在需要拒绝的时候没有勇气拒绝,而在与翠花度过半辈子后却愈加决绝地走向精神出轨,让一个无辜农村妇女陪伴他殉葬。他看似坚强,可在一些问题上却也怯懦,面对女儿、妻子的责问,他几乎是用逃避来回答,从未鼓起勇气摊开所有问题——当然,你我都无权责备他,因为你我在面临同样问题时也未必会比他更勇敢:王海鸰写出了人性深处的伦理与欲望的挣扎、怯懦与勇气的纠结。
   (忍不住回忆一个最打动我的片段:韩琳海岛来访,深夜姜怕影响不好要离开,韩不让他走,他说了句: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因为我已经失去了爱的权利。虐心啊!)
    张雁南其实也是个很值得讨论的人物。如果说姜士安代表传统文化中的隐忍,放弃欲望选择人伦,那么张雁南则正好相反,代表着自私(不一定是贬义词),追求自我。她明白人生要主动出击的道理,竭尽手段(甚至牺牲他人利益)追求她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大学还是男人。编剧做的好的地方是并没有把张塑造成完全负面的形象:她伤害过别人,但她做过后也不断受到良心的审问,愧疚、自责、意图弥补;她抛夫弃子跑到国外,为了彻底忘掉过去的生活连亲生儿子都不看,传统观念里该是坏女人了。但换个角度说,如果她不狠下心,她可能就永远被囚在这段婚姻中,无法开创人生新的格局。她的“自私”,其实是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想做而没有勇气做到的。从这个角度说,她自私地纯粹,她对人生比前面二位看的透(剧中她有很多颇有道理的名言)。张真正的失败,在于并不真正懂得她追求的东西,等到到了手又不懂得珍惜,最后什么好的东西到了她的手里都玩完。
    彭湛,认真想想不是一个多坏的人,他的缺乏毅力、始乱终弃、面对大事负不起责任,在我们周围很多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他的人生和姜士安具有相互说明的意味:优越的出身对一个人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我们最终败于我们所骄傲、迷恋的东西上。
    彭澄,在编剧笔下是个有点浪漫主义化的形象。她年轻、活泼、对生活充满令人感动的热忱,看似大咧咧的性格下却又有颗敏感而善思的心。她是一个见证者,见证着一代军人对祖国的付出,被巨大的奉献精神吞没,写下感动的文字,也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她对家庭的渴望在剧中被刻画地特别真实,与彭湛的兄妹情、与韩琳的姑嫂情都让人忍不住落泪。与剧中其他在世俗中纠葛的人不同,她像一块璞玉,象征着人性中最值得礼赞的青春、热情、纯真、奉献。
   (不过个人觉得编剧让她死掉有点过于追求戏剧化,让她一直活下去也许更贴近生活一些)
    其他如翠花、小梅、冉、凤儿等人都还刻画的不错,难得让配角形象也有一定层次感。
    
    话剧出身的作家创作时容易追求“戏剧化”、“冲突性”,把电视剧变成一幕又一幕的冲突戏。在这点上,尽管该剧还是有些台词过于舞台化,在一些情节设置上追求戏剧性(尤其不能忍的是每到有煽情点,煽情的背景音乐必出,生生拉低了该剧的level,当然这不是编剧的错),但在尊重现实生活、尊重人物性格上还是比其他很多剧做的好。具体来说,全剧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其中也有矛盾冲突,但是是片段式的,日常性的,由人物性格驱动的矛盾,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牵强。
    比方说剧中有很多相遇和离别的戏。姜士安和韩琳的戏,其实没什么特别浪漫,大部分都是两人又在某个场合巧遇,然后叙旧,各自诉说近况,然后愈发觉得对方是自己知音。每次两人(包括其他人物组合之间)巧遇,都是一个小高潮(必伴随煽情音乐)。这样的戏一再上演,但我竟然也没觉得腻:其实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吗?一次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相遇、互诉近况、然后离别,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在这一幕幕戏中度过,而且这些相遇离别都构成我们日后最温暖的回忆——在韩琳姜士安的时代是这样,在这个通讯高度发达时代同样如此。
   看到豆瓣上大部分的评论都很积极,再次觉得人性都是相通的(王海鸰也说她其他的作品是用笔写出来的,唯独这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嗯,越发想去看看原著了。想看这部剧的同学准备好手纸吧。

 3 ) 应该怎样爱一个人


  无意中,看过几集《大校的女儿》,本来不是特别喜欢袁立的,但是喜欢郭晓冬的味道。觉得韩琳的性格不是我所欣赏的那种类型。一直不能感受到她的情绪。即不能让我产生共鸣。在看到那一集,在抗洪时,韩琳和姜士安在姜的办公室那一幕,我也开始理解韩琳的心了,我的心随着韩琳在姜士安那“干干净净的”“军服挺括”“目光灼灼”身上流转的眼神悸动了。这样一个没有寻常男人那种烟味汗味又统领千军万马的又对你有过青年时期的恋情的男人,怎么能叫女人不心动,满足了女人所有的幻想和虚荣。以全然一个旁观者的冷然眼光看来,三四十岁的师长。依然如青年一样保持锻炼,身材轮廓依然。无论如何,他都是吸引人的。

 

 转而 看小说,对韩琳前一阶段的感情没有兴趣,直接看最后的部分,开始理解韩琳了,虽然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是特定的,但是她身上有大多数人的共性,在面对感情时,人的本能反应已经被教育覆盖了。在韩琳剖析自己时,每一个人都会跟随着她的思路,审视自己。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面对感情越是不坦率,因为他们总在衡量, “而那时我却不能,也是因为年轻。那时我喜欢他却没有一点要向纵深里发展的意思。门户之见,虚荣心,世俗的势利,无一不控制、限制着我。世界上哪里就有什么纯粹的爱情了?所有的爱,无一不是各种条件比较平衡后的结果,才,貌,脾气,品性,成就,年龄,职业,金钱甚至国籍、种族、健康,就看你更在意什么了。“ 韩琳自我分析道。我们总在说的爱一个人,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还是完全的利己主义的?

  

  自己想来,真的没有什么纯粹的爱情,要么,动物一样的直白却受舆论鄙视的粗浅兽性,要么是在作测量和评估,没有一点人情味的称量,在一个自私的天平上,永远只想什么对自己最好。就像做实验称量药品一样仔细的,不带感情的。这个矛盾真的悲哀。

 

  爱情就像买股票,你永远不是坐庄的那个,散户入市,没有完全保险的股,你永远不知道首先被你淘汰掉的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绩优股。 等你被套牢,再回首,看被你舍弃的那支已经涨停。你就可以理解韩琳再见师长姜士安的悔恨和仰慕的复杂心情。

 

  为了防止有人说我是标题党,现在回到主题。

 

  姜士安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个剪报本,那些泛黄的老旧的报纸,小心翼翼的标出的韩琳的名字,是怎样的柔软的心情,多年没有回音的爱情,也许这个状态是最美丽的,你一直关注你的爱人,却不去打扰她的生活,你做好你自己,在她不经意的想起你,你能为她做好一切事情。这种就是传说中的无私的爱?不,仔细想想,不是,姜士安将韩琳比作月亮之类的,守候。追随。他从来不是爱这样一个女人本身,哪怕是这个女人在他面前展现所有的女人的温柔和气质,姜士安心中永远是那个月亮仙子一般的少年时期的爱恋。那时的韩琳同志不是代表爱情爱人,而是一个新的世界,姜士安的爱不是和韩琳对等的。

 

  韩琳最初对姜士安的印象是他吃了二十多个包子,(好像是),黑瘦,农村来的孤儿苦孩子,激发了韩琳这个成长于幸福之家的少女的同情,然后是应对姜士安对自己的钟情的喜欢,但仅仅是满足了少女的虚荣的喜欢。然后,韩琳在糟糕的家庭生活中如同溺死,这时功成名就的姜士安是稻草,一个特殊的朋友,从少年时期就认识的,靠得住的(有过年少时期的恋爱悸动之情)。然后是一种歉疚,对自己的歉疚,和悔恨,买错股票的悔恨。然后是不能自已。原始的本能吸引。然而,中年人的克制和理智 阻止了一切。

 

 让一切最美好的爱就留在小岛雨夜,那件雨衣和姜士安因为担忧怒气冲冲的湿透的背影里,那晚食堂门口韩琳错将白糖当味精拌饭,姜士安忍住不说的沉默里。

 

 其实 远远看来已经很美,那个紧得勒骨头响的怀抱,那个如月亮一样美丽的脸庞。记住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相爱,哪怕时间彼此不一致,时间一致了于情于理又不能了。再相遇时,可以一起走在公园的树荫里,保持合适距离,可以在深夜一个问安电话后安然入睡。全然没有婚姻的柴米油盐,距离之外的爱情,才是真的传说中的爱情啊。

 

  婚姻里的爱总是思来想去,权衡半天,将就来去,小说里婚姻都是妥协的选择,韩琳最后教徐彤彤如此,徐的言辞,说明,爱情从来不是婚姻里的东西,这个道理,青年人永远不会明白,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爱一个人,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王海鸰这样告诉我们。

 4 ) 理智与情感

    刚开始被《大校的女儿》吸引是因为觉得韩琳的性格与我有些相似。要强,表面看上去坚强但内心有柔软的一方。是我也会爱上彭湛,也会违心的说祝福张燕南和彭湛。但是,心理却怎么也忘不了,看得时候,呵呵~~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也成为象她一样的老姑娘。韩琳就算在知道自己和彭湛不可能了,会很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感情,跟张、彭成为好朋友。但实际上,她心里却不能撤下这个标杆。最后,还是会失去了寻找其他可以让她依靠一辈子的人的机会。
    看了很多校迷的文字,他们都认为韩琳与姜士安的是爱情。我却认为一开始韩只有一种欣赏和对世俗的挑战。她的心里已经放下了一个彭湛,不可能看得到姜。她对姜纯粹是友谊。就算是后来在海岛上,姜告诉她他有妻子了,韩琳怅然若失的眼神。他们认为此时韩琳已经爱上了姜,我却不认为,此时她只是一种感慨罢了。
    看到后来,也很欣赏彭澄。率真,正直,可爱,单纯,有理想有抱负但又不是严肃的让人望而生畏的可爱女孩。
     张燕南本来挺不喜欢的,后来觉得这个丫头正如她所说自私,但是她有点最可贵,真诚。尽自己的可能为自己的错误弥补,虽然有些东西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她有这份心,就会让我对她多一份宽容。
    

 5 ) 抗争与妥协

      年代戏,尤其是演绎一辈人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的戏很多。从《金婚》, 《王贵与安娜》到《父母爱情》,很多精品。但《大校的女儿》却在立意上有大不同。男女主角从未在一起,但两人的感情历程却像一根丝线,将两个人的人生串了起来。他们的人生也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却是有咸少甜,更多是酸辣苦;而伴随其中的是他们的抗争,以及妥协---不是和命运抗争,而是和自己的弱点抗争,和结果妥协。
      韩琳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坚强,热情,努力,乐观,热爱生活---这些优点也是她吸引姜士安的主要原因。但对待感情上,她的弱点给她带来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把理想主义代入了现实。情窦初开时喜欢一个多才多艺的“大众情人”,是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有过的经历;但韩琳却为之念念不忘,这种念念不忘也促使她在多年后重逢时做出了不成熟的决定---嫁给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这和韩琳理智、成熟的性格不一致,她也为自己在感情上的理想主义付出了代价。但毋庸置疑,韩琳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当她意识到并开始审视姜士安对自己的感情时,她已经明白了感情的真正意义---志同道合,相互扶持,而不是简单的“你有魅力我喜欢你”。如果她早点明白这一点,恐怕也不至于和姜士安一再擦肩而过。
      姜士安和韩琳是同一种人,长情,有责任心,对人做事都很专心。他却一直和自己的弱点抗衡,但不同的是,他没有成功,因为有些事,一旦开始,就无法挽回。姜士安的弱点就是不了解自己。在他犹豫要不要和翠花结婚的时候,连长对他说,穷小子是没有资格和城里的姑娘谈恋爱的,男人要以事业为重;父亲告诉他,男人嘛,娶个女人能干活能生孩子过日子就行。但他不知道自己和别的男人不一样,他是“尖子里的尖子”,他对感情的诉求和对韩琳的爱情,并不是每个男人都会有的。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即便人人都有失恋的经历,每个人失恋的痛苦程度还是不一样的。他的一生都在和自己当初种下的苦果抗争,但这只不过是徒劳的挣扎而已,当初他奉父命结婚,如今婚姻已经扎根结果,能够左右他的除了父亲多了更多的力量---儿女,妻子,甚至他对自己的要求。他除了接受,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相比韩琳和姜士安,张雁南和彭湛的弱点更一目了然。张雁南是自私的,但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承认自己的自私;同时她却向往韩琳的热情、包容和坚强,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她们俩能成为朋友的主要原因。她对自己的弱点很了解,所以她很早就做出了妥协,生活四平八稳;相比之下,彭湛的性格弱点太多,堪称悲剧,软弱,自私,虚荣。他试图改变自己的弱点,但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软弱---坚强是人生的标配。他太依赖于外因来改变自己,他希望借力韩琳,借力妹妹,但谁都不能替代自己。说到底,人生需要负责的其实很少,自己而已。
      如果当初韩琳在感情上不让点理想主义模糊自己的视线,认真考虑姜士安;姜士安好好审视自己的需求,不让自己被别人代表,那么说不定这对美好的感情不用再藏在剪报里,电话里,握手问候里,而是变成每天餐桌上的交流,睡前的耳鬓厮磨,分开时的拥抱和回到家的相视一笑。
      人无完人,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生活中汲取经验教训,跌倒成长,抗争妥协。我们无法左右很多事情,姜士安无法选择出身,韩琳无法改变彭湛,这是命运;但妥协不是彭湛对自己懦弱的逃避,用酒精麻醉,而是姜士安在无法对感情遂愿仍远远地关注着她,在她需要时助她一力,努力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几个演员演得真好,甚至觉得郭晓冬的表演让人感觉是本色出演,演员和角色毫无缝隙。袁立演绎的韩琳在青年和中年时,神态语速都不一样,年轻时的热情奔放和中年的疲惫沉稳都很到位;还有赵岭饰彭湛,演出了彭湛的懦弱,也演出了他对妹妹、儿子的爱(赵岭是配音演员,难怪觉得剧中他的声音很好听)。还有赵瑞饰演的翠花,把角色细微的变化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6 ) 因为年轻,所以错过

2022年初夏的五一假期,女儿去同学家小住两天,我难得得了闲儿,打算找个电视剧放空一下。这样放空的机会,一年一两次吧。

偶然看到了《大校的女儿》,之前看到过说不错,于是点进去看了。

这一看,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入了一个平行世界。那里没有互联网,没有新冠,没有俄乌战争,没有股市的起起伏伏伏伏伏。那里的生活似乎远比我的现实世界安静,然而那里的快乐之轻盈,忧虑之沉重,磨砺之痛苦,满足之短暂,与我的现实世界一样啊一样。

年轻的时候,我们追逐的爱人必得是闪闪发光的。却其实并不能看懂对方,也看不懂自己和爱情,更不了解婚姻和漫长的共度余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阅历不足而缺乏认知决定的,也是成长环境里不良的输入塑造的。那时的我们知道“虚荣”二字,却没看到它就长在自己心里。说到底,我们是蒙着眼睛长大的。

我身边这样蒙着眼睛选了爱人,磕磕绊绊过了二十年的人可不少。毕竟,有韩琳那样勇气的人少之又少,她发现自己踏上了一条错误的路后,勇敢地转了身重新出发。要知道,割舍一个爱过、陪伴过、又有种种现实牵绊的人,会像从身上撕一层皮一样鲜血淋漓。单凭这点,我佩服韩琳,佩服王海鸰。

而那个在年少时就爱慕韩琳,并默默爱了很多年的姜士安,是命运送给韩琳的礼物。命运很调皮,它用不起眼的灰布把礼物裹起来,摆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单看韩琳什么时候发现。并且命运暗自掐了秒表,倒计时结束前,如果韩琳还没发现礼物,她便永远不能拥有它。

看剧时,令我难受的是,韩琳不仅输了这场命运跟她玩的游戏,并且自始至终竟不能触摸那礼物一下。当灰布落下礼物没了遮挡,开始温暖和照亮韩琳的世界。韩琳带着伤痕,怀着渴望,向礼物走去。礼物却往后退了退说,不不,我已经没有了爱的资格,但我可以一直陪着你。这后半句,他没说,却在做。

我说姜士安是礼物,你别怨我物化他。因为在我看来,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他的成长就是一个人越来越完美的过程。感情上长情,事业有建树,人到中年不油腻。

先带娃吃饭去了。晚点再写。应该还能再编辑吧?

 短评

淡淡的怀旧,淡淡的伤感

4分钟前
  • 李翘-小蔷薇
  • 力荐

爱就是相互扶持,而不一定结婚。

7分钟前
  • 李寻欢
  • 还行

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12分钟前
  • 唱唱反调
  • 推荐

非常不错,这种感觉真的很有爱!

14分钟前
  • Wheat
  • 力荐

女编剧的自传

19分钟前
  • Alien
  • 推荐

还在偏于一隅的独墅湖畔慵懒的时光,我埋首于胖子的实验室,一气呵成看完了他帮我下的这部连续剧。心底的一根弦深深被触动。如果,为爱而生。理想的爱情。可惜现实大多不是。喜欢郭晓冬的姜士安,正直踏实隐忍上进。为韩琳和小彭澄感慨。讨厌那个彭湛~

20分钟前
  • irissmy
  • 力荐

啊啊啊,就记得跟着奶奶看的时候对于结局特别遗憾。。

21分钟前
  • 推荐

2006年

25分钟前
  • 想飞的鱼儿
  • 推荐

很精彩!

27分钟前
  • 颖ying
  • 力荐

好看。想了想就给5星吧,我挺喜欢部队背景的。演员大部分都演得不错。cctv1的比龙岩台的放得慢。一直看龙岩台的。

28分钟前
  • 陈微微
  • 力荐

最爱的一部电视剧,重复了好多遍仍然有想看的冲动,帮我建立了我自己的各种官。是唯一觉得电视剧比书好的。

31分钟前
  • justcr
  • 力荐

都很适合的演员,喜欢韩琳这种白白的却很有个性的,可惜没有和姜士安在一起

35分钟前
  • 空心豆
  • 推荐

王海鸰

38分钟前
  • 静水流深
  • 力荐

刚补完 姜士安拿出那本剪报的时候哭了😭😭😭 每过几年就会重新看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人到中年更是理解了其中滋味

43分钟前
  • 克罗酱
  • 力荐

书和电视各有春秋

48分钟前
  • 秋英秋英
  • 推荐

韩琳和彭湛在一起,像是圆了少女时期的梦。韩琳和姜士安没有在一起,发乎情,止乎理,成全的是一段天长地久的情感,比亲情和爱情更长久。这比大团圆的剧情更让人印象深刻。

50分钟前
  • 易訸sally
  • 力荐

袁立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52分钟前
  • 暖暖的阳光
  • 还行

爱情

57分钟前
  • 麦小麦
  • 力荐

大校的女儿这部给我更多的是最后的感动,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了,即使它的情节有些跳跃,让我感受到跟多的是一代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质,特别是最后一集,让我看到这种精神的延续。

1小时前
  • 贝塔先生
  • 力荐

平淡里的那份真挚!

1小时前
  • L.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