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侦察记1954

战争片大陆1954

主演:孙道临,康泰,陈述,齐衡,孙永平,中叔皇,穆宏,王少奇

导演:汤晓丹

播放地址

 剧照

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2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3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4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5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6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3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4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5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6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7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8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19渡江侦察记195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08

详细剧情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响应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砺兵秣马,准备横渡长江。大军渡江之前,特派李连长(孙道临 饰)带领一个侦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敌人的江防情况。接受命令后,他带领吴老贵(齐衡 饰)、周长喜(康泰 饰)、杨威(中叔皇 饰)、小马(孙永平 饰)等迅速过江,并及时和游击队刘四姐(李玲君 饰)取得了联系。他们混入江边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计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图,并及时汇报给上级。不久,他们得知敌人新增一个榴弹炮团,于是他们假扮敌人工兵混入敌炮阵地,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在返回的路上,周长喜为掩护同志而壮烈牺牲。军事机密的再三泄露,令敌军长(崔超明 饰)火冒三丈,他下令炮击我游击队根据地,正和上级通话的步话机被敌炮火击中,怎么办,吴老贵和小马临危受命......

 长篇影评

 1 ) 我一定会等你,已足够美丽

电影从李连长讲起了多年的一次难忘经历,当时他被江南的一个小女孩救助,他久久未能忘记她的恩情,但李连长也迟迟未有机会重回江南地区。在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关头,我军某部为了更好地了解对岸敌人的江防情况,李连长带领一个侦察班去侦察敌情,也重归那个怀念的地方。
1革命精神

战斗当中侦察勇士周长喜与敌人撞车同归于烬了。山上的战友们注视着自己战友的牺性场景,默默地脱帽敬致,为战友哀悼。周长喜在危机关头,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更多数人的生命。在革命人的心里,党的任务就像一道触目的曙光,因为有了这样的光芒,才有可能有之后的晴朗,所以所有人都在为着这道光芒,牺牲着、坚守着。
另一方面,老班长吴老贵在突破敌人江岸封锁时中弹了,老班长吴老贵生命最后,坚定说:小马我掩护你,记着写封信给我老婆,告诉她我没有白穿她给我做的布鞋。吴老贵开枪送走战友小马,吞下一口水壶里的酒,拼命扔出命敌的手榴弹,然后壮烈殉国。老班长既怀着对老婆诚挚的爱,又有着对革命深厚的使命感,以这样的方式选择死亡,正是因为顾全大局,以革命为先的精神。老班长还曾说过,“侦察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有得到上级的允许是不能喝酒的。”尽管喜欢喝酒,但是在生死存亡之际,革命和任务是高于一切的。
李连长说,“不管有多难,我们一定要把敌人的炮兵情况查明白,报告过去。”在那个年代侦察,没有任何高科技的设备能被使用,只有靠着眼力和体力、智慧,支持着一次一次侦察行动。
李连长在危机关头,选择只身上前,他说“你们先撤。我打仗经验比你多。不要争了,这是命令。”只有在这样的关头,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光辉形象是无限的动人及无私的。说完然后,李连长头也不回迎敌战斗去了。
在生死存亡之际,将一切感情置身事外,重要的是全局利益和同志的安全问题。
盼望
一直在江南生活的老奶奶,看到了李连长他们,“你们真的是当年的新四军?看到你们新四军过来,我死也可以闭眼了。”
江北和江南的人相见,有的也许素未谋面,但因着心中大家都属于一个组织--共产党。这种相见才那么感人。当地人对共产党的盼望,犹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样,站立在寒风中对春的盼望。
还有刘队长对连长的盼望,因为这句“小姑娘我们一定要帮你报仇,我们一定要打回江南去,”这句话,他们2人相认了。
刘队长的一颦一笑、一弯腰一上船,都吸引着李连长的目光。
刘队长给连长的桌上放了一盆他喜欢的三叶红。
刘队长看着连长的灯还未熄灭,在夜色中静静地看着那束光,那光既像心中的爱,也似革命的火焰。
在侦察与战争都获得了胜利的时候,侦察英雄们要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们二人也要分离。

李连长动情的说,“我们就要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又见面的。”
刘队长说,“不管时间多久,我一定会等你的。”
在战争年代,儿女之间的私情也会被革命所压制,但是正是因为高度的自律以及对革命的热忱,我们收获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但是“我一定会等你的”这样的话,已经足够美丽。

 2 ) 有专业素质的战争片,有人情味的革命电影

小时候看过点,似懂非懂,只有临近结尾战士抱着一节树干跳下水去印象较深一些,当时只觉得他水性好,还很聪明。现在看来,这都属于导演不动声色的用功之处。事实上,这部革命战争电影的军事信息量非常丰富,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战术专业知识,这对于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相当有益,而这又是很多同期电影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不能与之相比的还有一点,即战争题材下人的精神面貌刻画。有些十七年的电影就不能做到角色的鲜活生动,反而让人觉得满嘴高调、缺少真实感。
汤晓丹工作在上影,来自国统区,这大概是原因之一吧。

 3 ) 两版对比,时代的烙印清晰可见

54年原版6分
74年重拍版3分

先看的是74年重拍版,看完觉得名不副实,一查才知道有54年版的存在。对比两个版本,74版原封不动的采用了54版的故事结构,甚至很多画面都保持原味,但是74版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剧中人物脸谱化严重,英雄人物都是正义而机智,敌人全部丑恶而愚蠢,战胜敌人简单轻易。

2,还有很多抹黑国民党的低级段子(连地主都叫国民党地主老财,真是太弱智了~),而且强行插入一些诸如连长看报纸学习这样的现在看来相当搞笑的片段。而正是这些细节的突兀造成整部电影的自然性合理性差了很多,幸亏有原作的故事作为支撑。

3,74版还去掉了54版中连长和游击队长若有若无的感情线。

74版唯一的优点在于电影技术的进步让片中动作场面的处理要比54版好了很多。

两版对比,时代的烙印清晰可见。

 4 ) 渡江侦察记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片。 孙道临陈述等人主演。影片讲述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与江南游击队接上关系的故事。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神速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积极准备横渡长江,南下解放全中国。
三十三岁的孙道临扮相英俊,尽显英雄之伟岸。陈述先生扮演的敌情报处长是一个顶级的银幕坏蛋,但他坏得是颇有计谋,水准也高。问话老谋深算,同时相当老道。二人凭借朴实演技成就经典银幕形象,永留影史。

 5 ) 很不错的影片

经典自不必言,就是王志文在《黑冰》里还引用剧中陈述饰演的角色台词。开场是侦察兵汇报观察结果,专业术语。这点比很多影片都强。而且还有一条爱情主线,男女双方的感情隐忍但是炽热。

比较令人在意的一点是,本剧的反派是可以爆粗口的,一口一句他妈的。但是为何后来很多影片都不如说了呢?比如《地下交通站2》?好奇怪。

 6 ) 评《渡江侦察记》的优缺点

影片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情节处理得也比较流畅,画面简洁,演员尤其是孙道临的表演也非常到位。
但影片也存在不少缺憾,如影片还是没能脱离当时革命影片的一般叙述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高、大、全”的模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对国民党军队的描述过于丑化了,形成好人与坏人的绝然二元对立,对人物的心理挖掘得不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的情感没有更细腻的描写,这与《柳堡的故事》就差多了,也许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还有就是影片中在表现黑夜的戏时光线太强,与白天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差,易造成观众对时间感知模糊不清,从而造成误解。

 短评

十七年发展阶段,新中国第二部军事惊险片(第一是智取华山),不仅重视情节紧张还注重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形象鲜活,具有抒情性(多种情感融合,隐约的爱情线以一句“我一定会等你”+同志式握手作结)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印象不深

7分钟前
  • 涉外山頂人™
  • 推荐

应该添加1974年版本的

12分钟前
  • xzzzzzx
  • 推荐

54年的渡江侦察记的确是不错

14分钟前
  • 苏麻离青
  • 推荐

那个年代能拍出这样的质量,我觉得很不错,胜过林海雪原的做作

17分钟前
  • 张脑三
  • 推荐

那时的人都好有精神

19分钟前
  • o
  • 推荐

小时候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

22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孙道临真的不适合演军人啊,看在大军渡江给满分,沈默君编剧,英雄慕思荣高锦棠顾问,16老班长鞋上绣着渡江胜利,小广播,白天拍夜景,叠罗汉,像海上神鹰,26迟到俩小时,渡江的说是新四军游击队,51赤膊打桩福利,除孙道临身材都好,鱼腹传书,54枪口抬高一寸,官长,57肩膀有印是当兵的。

24分钟前
  • Ьь
  • 力荐

渡江战役前

26分钟前
  • 8000LL
  • 还行

抱着一跟原木过江给炮兵提供坐标,这样的事情希望不要再发生在中国军人身上。

31分钟前
  • Jon
  • 推荐

怎能没看过

35分钟前
  • 空空
  • 力荐

这个老班长没死吧

36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还是原版的好,尤其喜欢孙道临的表演

41分钟前
  • 小王子
  • 推荐

要说当年的孙道临,那也是粗布军装,不掩国色啊,更何况还有那把迷人的声线。

46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49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李连长恨死勤务兵了!每次他与刘四姐的情感互动刚要到升级的当口都被勤务兵老远处的喊叫搅局——当然这更是为了导演有意也是被迫克制的爱情线叙述,毕竟那个年代的革命题材在这个问题上不允许过分浓烈直白。而对孙道临自己来说,如果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关于“听”,那么渡江侦察记就是关于“看”。乔装改变深入敌后的故事特性决定了导演必须采用大量视线剪辑正反打去叙述冲突。假扮民工的李连长斜眼偷瞄江边工事图;敌情报处长认出车上的大个子,李连长也从对方的看和反应中看出了伪装暴露于是果断出手;结尾的三枚信号弹与三处火堆的交映生辉更是将“看戏”推向了最高潮!……三星半。

53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我看过三十遍...

57分钟前
  • Morpheus
  • 力荐

处座。。。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肯定看过,但是没印象了。

1小时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游啊游~

1小时前
  • 仓郡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