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追忆篇

动漫日本1999

主演:凉风真世,岩男润子,佐佐木望,关智一,池田秀一

导演:古桥一浩

 剧照

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2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3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4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5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6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3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4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5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6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7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8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19浪客剑心:追忆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6:34

详细剧情

  幕府时代末期,外忧内患,山河动荡,百姓生活困苦,且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少年心太因其善良纯洁之心感动飞天御剑流高手比古清十郎,被其收入门下学习剑法,更名剑心。  在国家危难之际,年轻的剑心怀揣改变时代的梦想下山,加入奇兵队,日后更被桂小五郎纳入麾下,以刽子手的身份为时代的变革尽一份绵薄之力。年仅15岁的剑心接连刺杀多名政府要员,令对手闻风丧胆,直到某一天,一名下级武士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  来至京都寻找爱人的雪代巴邂逅了剑心,正是眼前这名瘦弱的男子将爱人从她的生命中带走。巴走入剑心的生活,随之经历了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和田园乡下的宁静淡雅。也许她正是剑心那把狂舞之刀的刀鞘,但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两个人的渺小幸福一触即碎……

 长篇影评

 1 ) 谁是谁的阿修罗

清里

乱世也罢,盛世也罢。男儿总希望心爱的女子能够得到幸福,并为之付诸于行动。天下男子,皆为此心。日本如是,中国如是。论及清里,其不幸并不可简单地归咎于身处乱世,而在于其以与女方之期望相悖的方式为之谋取幸福。

或许,乱世中的男儿心中难免带有那么一丝躁动。身为下级武士之子的清里不认为这样的自己能够给恋人带来幸福。遂于婚前来到京都,投身于当时的阶级斗争之中,一心只盼立下功伟,光耀门楣之后回乡迎娶那个白梅清香缠身的女子。故虽心下不舍,亦知自己剑术平平,却仍抱着希望只身前往动乱的中心。成家立业,立业成家。日本人的这一想法显然是受中华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欧洲人就这方面远不及东方人来的执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于是才会有清里在双方家境尚且殷实的背景下,仍旧选择了远行。

而事实上,巴的要求却是低的,清里的存在即是她的幸福。未曾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但是仍受所谓武士之心驱使的清里在兴起动身去京都的念头之时,悲剧的种子已然悄悄埋下。为爱人找寻幸福的行动却最终埋葬了爱人的幸福。

那时的京都宛若炼狱。各方势力手里紧紧拽着各自的正义,以暴力为手段坚持着他们的理念。而事实却是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迷失于时代的潮流,陷于杀与被杀的修罗道之中。往往是今日为他人收尸,却不知明日将是谁人为己收尸。

京都的夜是可怖的。一晚,清里执行护送要人任务。行走间,该名大人询问清里即将举行的婚事并为之祝贺,清里却言惭愧,现时兵荒马乱,自己却…那大人便打断道,不论世情如何,一个人想过幸福的生活,是无需觉得惭愧的。清里由此想起了临行之前与巴的会面。然而下一秒传闻中的刽子手拔刀斎的出现,将他对于归期的承诺击得粉碎。

看着拔刀斎若斩瓜切菜般解决了自身之外的二人,清里心里只剩下了绝望以及,不甘。漫无边际的绝望淹没着他。他不想死,幸福分明就在自己触手可及的距离,然而现在,他的眼里只能看到那即将到来的死亡。强大的求生欲望帮他躲开了拔刀斎本是必杀的一刀,可奇迹是不会出现的,片刻之后他便倒下了,虽然最后的一刀奇迹般地伤了对方。

不忍看血泊中那个男子的脸,那是怎样的一种不甘。明明,明明幸福就在眼前的,他向前伸出手去,在触摸到那最后的虚幻之前,生命为拔刀斎所彻底终结。

一刀挥出,断的是三个人的幸福。




“或戏清流,或游林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携手于高山流水,泛舟于清粼碧波。”

对于巴,所谓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只是,这个过于沉静的女子,在自己所钟情的男子向自己求婚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与内心的无限欢愉相对应的表情。拙于表达感情的她无法使清里体会到她的真实感受,这无形中助长了后者前往京都的决心。而就算心里不赞成对方的这次出行,她依然选择了沉默。

后来,噩耗传来。

于是,悲痛欲绝悔恨交加以泪洗面心如死灰。

在无以复加的痛苦中,她最终产生了为恋人报仇的念头,旨在为她那几近崩溃的悔恨之心打开一个缺口。离家后她找到幕府下属的一个暗杀组织,在组织头目的安排下展开了对拔刀斎的报复行动,以一次偶遇为契机接近拔刀斎后在其身边观察对方的弱点。

事先脑海中想象的那个杀人无数面目可憎的刽子手最终幻化为眼前这个容貌清秀的半大孩子之时,巴内心的感受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我们无法从她的表情捕捉到什么。即便是在接下来所展开的与拔刀斎的交往中,她依旧是淡淡的,淡淡的,只有那把随身携带的短刃偶尔闪出的一丝杀气昭示着她的复仇之心。随着接触的深入,她开始自然而然地,当然同时也是照计划地了解拔刀斎——能够把握到对方的思想,但不认同。

酒馆一幕表现了二人之间的思想冲突。在这个场景中,巴终于向剑心,向观众——至少在言语上——展现出了她内心部分的真实。然而她对剑心的指责并不能改变后者那单纯得近乎偏执的想法。随后在前往池田屋途中的杀戮开启之际,她甚至求他不要出手,她的眼神是那般的恐慌凄凉——即将逝去的这些人又是谁家女子的清里?谁又将是谁的阿修罗?

在地狱一般的血腥杀戮结束之后,命运的轮盘又于瞬间产生了转变。巴和剑心开始了一段平静的田园生活。正是这段时期的生活,将剑心的思想改变了,也将巴的复仇之心渐渐地淡化,她甚至不再随身携带那把短刃。然而她的痛苦反倒有增无减。当复仇这一终极目的已不再明确,她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清里呢?原谅拔刀斎甚至意味着否定了惨死的清里的存在价值。她在内心深处应如何面对那个她所深爱过并仍深爱着的男子?可是因为她的内敛,不止是观众,连她身边的人也触摸不到她心底的全部真实。这一切只有那本日记中始有可能窥见。可以确定的一点:因矛盾所引发的痛苦不断吞噬着她本已残缺的内心。

爱恨之间的距离或许真的仅是一纸的薄度。一夜承欢之后,在计划的执行日,巴竟试图杀死所属暗示组织的头目从而在关键处破坏这项计划。试想一下她如果成功,那她下一步应该会做什么?几可肯定是自裁,她的心已经打上了死结,只有死亡才能使她自已然臻至无以复加之境的苦痛中解脱出来。当然,她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被头目发现后击倒在地的她毅然选择咬舌自尽这一行为当中也可看出她事先已有了自杀的决心,不论成功与否。

头目在制止巴的自杀之后提起清里,迫使她不得不在这早已痛苦不堪的时刻于心底直接面对这个已逝去可对她而言仍是无可替代的男子——她甚至无力面对。她同样无法面对遍体鳞伤而至与头目展开最后一战的剑心。她的心找不到出口。

没有出口。只有死亡。谁人的死?


剑心

那个男人,在经历过一切之后,最终选择了活下去,背负着自己和他人的伤痛活下去。在维新过后的十年,他是以怎样一种心绪回首当年的自己——那个于十五岁那年的某个冬日瞬间苍老的少年?抑或伤痛的沉重已经使其无力回想往事?

单纯。这个词在我想到剑心时铺天盖日地向我袭来,瞬间淹没了他的其它属性。是的,幕末的剑心,那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他的单纯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黄鹰曾经写过一个叫做云飞扬的角色。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生平最大的憾事竟然是“学识不多”,因为这个缘故,他“很多事都看不透,不知道如何处置是好,也明白因而影响表达的能力与方式,纵然有机会也未必抓得稳”。

剑心五六岁间拜比古清十郎为师,十四岁便离山投身于乱世,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充斥着剑术的艰辛习学过程,剑术之外的东西比古能够教他的并不多,他在那般年龄所能领悟的东西也相当有限。剑心也对巴说过类似“刽子手不需看书”这样的话。然而,因认知的不足而形成的单纯却恰恰成为他一年多刽子手生涯的保护伞。

桂曾恳请巴充当剑心这把利刃的刀鞘,因为他不希望后者最终成为无法抑止的狂刀——而这几乎将是一种必然。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阻止这种发展的正是剑心自身的单纯,然而经过这一年多以来的杀戮生涯,他的迷惘不断加深,他的单纯已经无力承受这样的负荷,可是他的年龄无法提供给他似桂小伍郎与高杉晋作那样的矢志不渝,随着杀戮的继续,等待着他的结局不是彻底崩溃就是彻底迷失,而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远甚于前一种。

实际上,巴的出现并未真正给剑心的转变带来契机,杀戮仍旧持续。改变他的是后来的田间生活。

在迷陷多时之后再脱身而出于远处观望,岂非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最初他是怀着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心态加入维新者一方的。他的确相信通过暴力能够成就改革,也愿意充当暴力的执行先锋。以杀止杀,以部分人的幸福为代价来赢得多数人的幸福,这一切没错吧?没错吗?他的坚定随着时间而动摇。暴力真的是获得和平的唯一方式吗?他看不到杀戮的尽头,更找不出矛盾的出口。突然而至的隐居生活无疑给了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然则世人千万年都无力设法摆脱的困境又岂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可以想法解决方案的。与其说田间生活缔造了剑心全新的思维,毋宁说是将他所有过的想法分别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他否定了杀戮作为和平手段的唯一性,但同时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刽子手仅能顺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的命运;他否定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相比的无谓以及自己能够为万民谋得福祉的能力,从而肯定了他在战乱结束之后赎罪的决心。

当然,这些转变都是在巴的陪伴之下完成的,她起着触媒的作用。只是,他不明白她的痛苦,这个被他一刀斩断了幸福的女子,她的痛苦始终沉默。他甚至试图给她幸福,多么可笑,在他最终了解到隐藏的真实之后,一切都灰飞烟灭,幸福不过是幻觉。他的心岂非也打上了死结?

一个悲剧的果化做另一悲剧的因,如是反复,伤痛不尽。

 2 ) 觉得《浪客剑心追忆篇》比原作漫画好很多的10个点

1、删减了漫画当中搞笑的场景,使整个动画处于较为严肃和幽凄的风格中,大幅增强故事的写实感。整个ova塑造了从开始不易被人看透情感的冷漠剑客与杀手的形象,到最后两集剑心的性格变化,人物非常有立体感。

2、删减了漫画中二的对话场景。“飞天御剑流”大字竖在漫画分镜里真的很毁气氛,(好吧,原作本来就是少年漫)。动画里剑心给人的感觉就完美符合李白的《侠客行》所言形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具体来说,剑心徒步去森林找巴的时候与【暗乃武】恶战,是“无声胜有声”的绝佳例子。

3、各种闪回分镜和镜头的运用,比如清里的人物形象多次在后两集出现。

4、“物哀”和“氛围”的完美结合,这点主要是通过大量场景和物品来实现,比如第一集清里出场附近的红椿,同样也在第四幕剑心力战三人后出现,其含义观众自然能够体会。此外,夜雨中的菖蒲花,春天的樱花,河边的芦苇,一飞冲天喧嚣的鸟儿等等大量物品、场景都在表达故事的感情基调。应该说制作组不仅在追求视觉效果,更在追求一种“以物达意”的目的。

5、各种细节与伏线点题。例如血流不止的第一道刀疤,以及每次流血时出现的剧情点,看过的诸君自有体会。

6、结尾十字伤堪称神来之笔,这也是动画漫改作品里最佳镜头(可能没有之一),比起原作中的意外划伤,意境不止高了一点半点。

7、更多地描绘了历史真实事件,动画较为详细地讲了“池田屋事件”,更容易让观众沉浸在幕末的战乱变革时代,进一步增强故事真实感。

8、比漫画分镜更有表现力的武术设计和动作。

9、巴在第三集内心独白远胜于漫画中平铺直叙的坦白。

10、岩崎琢的神配乐。In Memories“KO.TO.WA.RI”,Sound of Snow Falling,Alone Again,Quiet Life等配乐就算单独拿出来听也容易让人体会到追忆篇的人物感情以及幕末变乱纷争的乱世时代。

总结就是:导演古桥一浩在追忆篇里简直是神,借用某位bgm大佬对他的评价:“古桥是基于脚本解读,再解析,以此来构造镜头语言的,要读懂古桥的镜头,先要把握到故事的主线内涵,才能掘出古桥对于脚本喷涌而出信息量。是一流的演出大师。”此外制作组诸君都在尽心尽力追求动画艺术上的完美。个人动画阅历里,在“物哀”和“意境”的塑造上,在“武侠”和“历史”的主题里,还无出《浪客剑心追忆篇》其右者。

 3 ) 看追忆篇是一个自残的过程

    失眠,只睡了四个小时,心脏难受 。这阵子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明知道晚上喝多了咖啡会失眠,然而还是控制不住的喝了很多,担心咖啡放长了会发潮。这种心态 很奇怪,明知道做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不好的可是自己还要去做。想人就是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的动物,不断地改造这个世界,却让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适合生存。

    为了剪片子重新看浪客剑心追忆篇。看追忆篇是一种艰难的过程,明知道会让自己郁闷可还是要去看。想到豆瓣某人对追忆篇的评价,看这部电影就是一种自残的过程,但我们还是要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看 ,并沉醉于这种气氛中。自残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状态和源于对存在性的失落感,用一句被引用了很多遍的话说是痛并快乐着。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像《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一一》《cowboy bebop》看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内心深处的某些地方被刺痛,然后自己也神经质似的开始伤感。

   追忆篇聚集了很多耐看的因素,间谍片,时代剧,爱情片,有复仇,有暴力,有让人听了就会情绪低落的音乐,新选组,维新志士,京都密探,这些都被揉进一个处于巨变的时代,想拍的难看都很困难。对于剑心,从杀人到不杀,是他重新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在赎罪。在这里很多人都是有罪的,他们在一个动乱的时代选定一种信仰,然后为了信仰去背负罪名。刺杀剑心的忍者组织的boss说,我们都是罪孽深重的人,我们无法赎罪,只能背负罪名,为了保护这个时代去战斗。我们不能去根据自己的喜恶去断定善恶,刺杀剑心的刽子手们以命相搏也只是在维护自己的信仰,在这一点,他们和剑心和新选组都是一样的。他们都看不到这个时代的风向,只能自我安慰相信自己信仰是正确的,他们在时代的浪潮里站错了方向因而被时代抛弃,同那些维新志士相比,他们的坚守显得如此悲壮。追忆篇如果没有最后的十分钟那么它的魅力会减了大半。在漫画里只是用时光俨然来代替的内容,在动画里却花了十分钟来极力渲染。在《alone again》的音乐中,表现的不仅是剑心的孤独,更是一种时代变迁的悲壮。很多人都对剑心和冲田总司的那几秒钟对决津津乐道,因为那一刻,两个都是在赎罪的人为了理想站在时代的两面,除了信念,在时代中的大风中一切都微不足道,这就是时代剧的主题。

    在影片的前半部剑心都是处于痛苦和迷惑中,为天下苍生而已时代的名义杀人,是否就有权利以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夺走他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剑心是在矛盾,他不敢去面对这一事实,否则他信仰的一切并为之做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剑心的师傅早就认识了那一点,所以他阻止剑心去下山,他说剑术是杀人术只能杀人不能救人,为了救人去杀人只能让自己麻木。桂小五郎也认识到了这些,于是带剑心去了京都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剑,他知道这么做会毁了剑心的一生,也许是处于内疚,所以他恳求巴成为剑心的刀鞘。在剑心看到巴的日记后他明白了自己坚持的正义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她使自己爱的人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权利。他坚守的东西在那时崩溃,我们看着剑心在冰天雪地里失魂落魄的去找巴时,我们的心都被刺痛。巴在临终前在剑心的脸上刻下了十字疤,那一刻剑心完成了救赎的过程。他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为了那些被他夺取幸福的人,他唯一做的事情只是继续战斗去维护其他人的幸福,使那些人的牺牲不能白费,直到新时代到来,他才能放弃自己的剑,以另外的方式去寻找幸福。

    从前和一个朋友谈起追忆篇,她说她喜欢看剑心和巴在蒿里山的日子,两个人都有内心的伤痛,然而在那种平淡的生活中两个人的心慢慢的靠近。那时战火中微不足道的爱情,随时可能被到来的血雨腥风吹散,所以在眼中才显得如此珍贵。

    影片的最后回到了最初,比古清十郎与剑心相遇的那时,他问剑心的名字,剑心说他叫心太,清十郎说这不像一个剑客的名字,从今天起你叫做剑心。剑心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处于战火中的名字,是为战斗而生,当战争结束了,当剑心放下了剑,那个叫剑心的男人也就死了。十字疤消失的那一刻,叫心太的男人安静的睡在了他妻子的怀里。

 4 ) 血红雪白

    那一刻,她从云端跌入谷底;
    那一刻,她在簌夜中闭目仰天;
    那一刻,她清癯的脸庞划过一道泪痕。
    那个人,他再也无法兑现他的诺言,那个即将成为她丈夫的人成了幕末的又一个牺牲品。他的死触及她心尖的伤口,在懊恼的夹缝中跌得越深,伤得越痛。她的心中铺天盖地的撒下了复仇的种子。于是,她踏上了京都的土地,那块充满血腥的地方。
   “你还真的能唤来腥风血雨呢。”在血雨之中她找的了那个刽子手,那个杀死她未婚夫的人。看着他脸上的伤痕,她只是不语。冰冷的雨水激起地上的鲜红,他和她静静的站在雨中。那个雨夜的相逢,某种暧意一点点的渗入并稀释了她的阴暗,微妙的感情投入了朦胧的光斑。
风云变换,京都的突变失败之后,她和他一起去了乡间。他谋求机遇东山再起;她谋取时机手仞仇人。
    一年的平淡生活在乱世之中度过。她看到了他最真诚的一面。杀戮并非他所希望的,他只是一个想为人民争取幸福的维新志士,但是政治的立场却使他不得不挥剑。
    她的淡然,无庸质疑。她的热情,深藏心底。冰与火的碰撞那一刻,铸就了她外刚内柔的个性。复仇的冰在篝火中渐渐化去。
    这个始终学不会用暖色装饰自己的女子,会在飘雪的夜里,轻轻的为他披上一件衣衫。
    这个始终把冷漠忧郁置于眉宇间的女子,竟会抱着他送的铜镜,如获至宝。
    幸福的短暂的,像花时极短的樱花,开与落只是在瞬间,却有惊心动魄的华丽与凄清。
    看着皑皑白雪中前来寻找的他,她潸然泪下。满身伤痕的他在与京都的幕府势力抗衡。她挡下了那一剑,不是为他,而是为了救他——她的仇人。在他的怀中她的生命一点一滴的流失,唇边淡淡的笑容,却是那般宁静祥和。手中的匕首在他的脸狭划过,十字的伤痕永远的流在了那里。“对不起,夫君。”在生命的尽头,她放弃复仇选择了宽容。
    那一刻,沧溟空阒,蕊芯有泪。
    那一幕,香消玉殒,血红雪白。

 5 ) 和月伸宏笔下的明治维新

流浪的剑终归剑鞘。腥风血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哪怕你我只是时代的巨风中旋转的陀螺和散落的菖蒲花,也要保留决定自己落下的姿态的一份尊严。爱恨,是非,生死,融于幕末的历史大幕之下。长州倒幕,池田屋事件,木户孝允等一一登场,配以岩崎琢的悲壮的OST,称之为日漫第一OVA不为过。

对浪客剑心的解读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谈。幕府末年,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如何变革,也有“尊王攘夷”和“公武合体“两股完全代表了不同利益的力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对于幕府的态度。前者拥立天皇的绝对权威要求废除幕府,后者则试图拉拢而借助幕府的军事力量。

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主要的与剑心有关的真实历史人物。
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在《追忆篇》中在池田屋事件中幸免一死,是剑心全力保护的对象。长州藩人。
维新三杰之二:西乡隆盛,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长州/萨摩联手会议里代表萨摩藩与长州派的木户谈判。萨摩藩人。
维新三杰之三:大久保利通,在《东京篇》末尾被暗杀,死前留下了非常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萨摩藩人
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武士出身,与木户孝允同属长州藩,明治维新后在明治政府中官至内阁总理和陆军元帅。在TV版里多次邀请剑心加入维新政府但遭到拒绝。长州藩人。
坂本龙马,促成了《维新志士的镇魂歌》里提到的长州萨摩联盟。在明治维新中起到了及其关键的作用,但是始终都是以幕后推手的角色居多,提出了“日本国”的概念。1867年遭暗杀。在浪客剑心里没有太多提到他。土佐藩人。
伊藤博文,这个不需要太多介绍了。
此外,斋藤一等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真实人物。新撰组,见回组,御庭番等也是真实存在的。“新撰组”也译作“新选组”。

主要的派系:
明治维新的主要集中在政府/幕府之间的对立以及各雄藩在此之间的博弈。推动维新的主要有长州,萨摩,土佐和肥前四藩,其主要原因是该四藩地理位置上均离幕府中心遥远不受其控制,而对立面的幕府势力中则有会津藩。其中剑心里有重点描述的是长州、萨摩和会津。
长州藩,位于本州岛最西南,长州藩在尊皇攘夷和倒幕上的态度最为坚决,其藩主毛利氏在德川家康时期便已与之兵刃相向。倒幕期间命运多次大起大落,但是是倒幕派最坚实的堡垒力量之一。木户孝允,山县有朋,绯村剑心属于长州派。
萨摩藩,位于九州岛最西南。萨摩藩在整个维新过程中立场前后有比较大幅度的变化。早期的萨摩藩主支持公武合体,与幕府一起讨伐长州。1866年倒戈,与长州藩联盟,成为倒幕派逆转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属于萨摩藩。
会津藩,位于本州岛偏北的福岛县,亲幕府,是幕府最后与倒幕派对抗的力量。在剑心的剧场版《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时雨一派就隶属于会津藩下。
天皇:京都。本州岛中部偏西,更靠近长州,萨摩等藩。
德川幕府:江户,今天的东京。本州岛东部。

大事记(括号内为《浪客剑心》相关剧情):
-江户后期,1850-1860年代初期,德川幕府面临内忧外患,天皇开始在藩士们的支持下军事实力复苏,与幕府开始可以分庭抗礼。西方势力已打破日本锁国状况,虎视眈眈。长州藩此时开始怂恿天皇调用幕府武装力量去在军事对抗西方,希望同时也削弱幕府,此举激怒了幕府。(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 大致在1850年代中期,比古清十郎救下绯村心太,改名绯村剑心。60年代初左右,剑心不听清十郎劝阻,执意下山。)
-1863年,旧历8月18日,爆发了“八月十八政变”。幕府将长州藩势力驱逐出了天皇所在的京都。(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或《追忆篇》里似乎有简短提及,记得不是太清楚了)。长州藩代表的尊皇攘夷派失势。此时萨摩藩亲幕府。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暗杀行动中杀死雪代巴的未婚夫,留下十字疤的第一道伤痕)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与另一个剑客的巷战中杀死对方,遇到雪代巴。)
-1864年,旧历6月5日,“池田屋事件”。新撰组在“尊皇攘夷”派池田屋密会的时候杀入,“尊皇攘夷”派再度受重挫,7位志士殉难。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因为与激进派的宫部意见不合决裂而没有参与池田屋聚会,反而死里逃生。(《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对此事件有重点描述。剑心、雪代巴之后与桂小五郎告别,桂小五郎让剑心与雪代巴隐姓埋名。率领新撰组)
-1864年,旧历7月18日,“禁门之变”。长州藩对“八月十八政变”和“池田屋事件”的反弹,驱兵入京都,与萨摩藩和会津藩等幕府势力交战,长州藩战败。(《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 结尾字幕提及“禁门之变)
-1864年,第一次幕府讨伐长州。“禁门之变”中长州针对天皇所在的京都的军事行为,引起了天皇和幕府两方面的共同不满。天皇与幕府挥兵15万征讨长州。萨摩藩此时依旧亲幕府,西乡隆盛此时是讨伐长州藩的主将。长州藩在不利的形势下认败,家老切腹。(《追忆篇》第三集《宵里山》开篇时剑心与桂小五郎派来的联络人的对话中提及此事件,剑心此时与雪代巴隐居大津)
-1864年末,(虚构:《追忆篇》第四集《十字傷》,雪代巴为保护剑心,被剑心所杀,死前刻下十字疤第二刀。《追忆篇》结束)
-1866年,1月,萨摩/长州联盟。这是整个倒幕派逆转的关键点。在坂本龙马的斡旋下,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与长州藩的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秘密会面,最终达成同盟决定共同抗击幕府。萨摩藩正式倒戈从亲幕府转为倒幕。(《维新志士的镇魂歌》的回忆片段,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会津藩的时雨泷魅和高槻严达当时试图暗杀西乡隆盛与桂小五郎来阻止萨长同盟的形成。高槻严达猜对了萨长会面的地点,但遭到了剑心的阻击,被剑心所杀。时雨泷魅目睹了该过程,从此决定寻仇)
-1866年,第二次幕府讨伐长州。长州派经过了内部政变,更坚定的倒幕派控制了长州藩,并利用西方的武器武装自己。这些举动让幕府再次感到不安,发动第二次对长州藩的讨伐。由于此时军事实力雄厚的萨摩藩已倒戈与长州结盟而拒绝出兵,其他藩在战争持续过久后也开始转为观望态度,最终幕府的讨伐失败,双方停战。此战幕府实力遭到大幅削弱,从此江河日下走向灭亡。
-1867年,大政奉还。坂本龙马和萨长两藩等倒幕派提出将政权交还给天皇的大政奉还建议。幕府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在二条城名义上将政权交还天皇。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从此结束。在此期间,坂本龙马遇刺身亡。
-1868年,戊辰战役。此战是幕府的最后一搏。幕府从京都南部的大阪出兵京都,鸟羽伏见一战,幕府败于萨摩长州军,退回江户。西乡隆盛带领政府军进军江户,经幕府家臣斡旋,以幕府不战开城结束,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政府军继续杀向会津藩,血洗若松城。(《维新志士镇魂歌》里有提到。TV版里提到的“10年前那场战役”可能指的就是此战)。
-1871年,废藩立县。日本政体转型。
-1873年,四民平等政策,颁布“废刀令”(剑心里多次提及),武士阶级正式推出历史舞台。政府内部分裂为内治派和主张征讨韩国等的武断派,也造成了同为萨摩人的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的严重分歧。西乡隆盛始终坚持军事主义,同情武士等士族。而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均主张平等和优先解决日本内部问题。西乡隆盛等武断派终究遭明治政府驱逐,大久保一派在政府中树立了权威。(TV版中也多次提及士族对于明治政府对于武士阶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态度的失望。)
-1877年,5月,木户孝允去世。
-1877年,“西南战争”。萨摩等士族对于废除士族等政策的不满终于爆发,发动了叛乱。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率萨摩军与政府军对抗,最终战败介错而死。
-1877年/1878年,(流浪的剑心遇见神谷薰,TV版《东京篇》开始)
-1878年,旧历5月14日,维新三杰唯一还在世的大久保利通遭怀恨在心视其为叛徒的士族暗杀。(TV版东京篇与京都篇的过渡点,宗次郎提前在马车中刺杀了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去世当天上午,留下了极为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明治维新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从明治元年到十年是创业期,有许多兵事。第二个十年最为重要,是整理内政、兴殖民产的时期,利通不肖,愿竭尽心力为之。以后的第三期,就要靠你们后进诸君了!”。
-1894年,甲午战争。(《星霜篇》)

可以看出,整个维新过程中,长州和萨摩两藩,以及代表人物维新三杰,对于整个明治维新的作用贯穿始终。和月伸宏对于这三人的描述也从一个侧面应和了他在整个剑心系列中表达出来的非常一致而坚定的反军国立宪政的价值观。追忆篇里,剧中出现的桂小五郎是作为非常正面的人物来塑造。桂小五郎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他本身有剑术在身,但最后的政治观没有被其自身的经历所左右。在明治政府建立之后,他一度是最高决策者。木户孝允非常坚定地推崇立宪,平等,开放,引入了非常多的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并力图在日本实行,是维新三杰中最有远见的一位。但是因为破藩废刀四民平等等政策触动了武士的利益,在当时的时代一直被视为武士阶级的叛徒。和月伸宏在浪漫化武士一族的《浪客剑心》中,能对木户孝允如此正面的进行塑造,可以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的客观。西乡隆盛在日本民众中口碑颇高,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是3人中最同情武士阶层的一个,但是和月伸宏基本没有给他多少笔触。他是3人中武士主义的余痕最深的一个,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西乡始终不能用长远的眼光去拥抱新的时代,狭隘的武士观让他终究不能跳出藩的范畴来拥抱一个现代国家的概念。

很多人把追忆篇与星霜篇比较。其实从动画的角度讲,星霜篇除了内容基本ctrl-c ctrl-v有A钱的嫌疑外,制作的水平不输追忆篇,但是追忆篇却是星霜篇无可企及的高度。两者的根本的差别在于:和月伸宏的笔下表现出了从始至终极其坚定一致的价值观,而tv版独立制作的往往淡化这种价值观的表现而以趣味性至上。追忆篇虽然是tv版人马制作,但是故事内容是忠于了和月伸宏的漫画原版。星霜篇则是tv人马自行创作。这决定了两者的根本不同。和月伸宏对军国主义表现出了非常清醒的强烈的反感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了始终,在他的作品里高度一致,而星霜篇恰恰淡化甚至反转了这种态度,导致了星霜篇里人物塑造的断裂感。和月伸宏的态度非常明确而清醒:武士阶层的忠诚和坚毅的战斗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杀戮终究是属于那个过去的时代。新的时代里,人民需要通过不需要流血的方式来走向更好的生活,而这一点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那个杀戮的旧时代,再多的浪漫渲染也终究构不成让它回来的理由,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也没有必要留恋。和月表现出的及其深刻而清醒的反战理念,是《浪客剑心》最大的亮点。

 6 ) 没有什么值得你去为之杀人

我总以为人字是相抵的刀尖,总有很多很多理由,驱使一些人去杀死另一些人,欲望、贪婪、自私、绝望,甚至还有,爱和正义。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个借着爱和正义的名义杀人的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对,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尽管它那么腥风血雨,并且悲伤。

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第一次举起刀对着另一个人砍下去时,他相信自己是正义的。替天行道,仗义杀人,正是这个信念,使善良的他,能毫不犹豫地结束掉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安开始潜滋暗长。当那个无名的男子在他的脸上划下第一道伤口,长久回避的疑问破茧而出,这双手染满鲜血,踩着堆积如山的尸骨前行的,真的是正义么?为什么看起来像个噬人的妖怪?
那个单纯美丽的女子,决心去杀一个人时,爱是她唯一的理由。没有什么理由,比爱,更能让一个女人不顾一切的了。为心爱的人报仇,她可以变成鬼变成蛇变成冷血的杀手。

那些在他染满鲜血的刀下成为牺牲品的人,他们也有朋友,有家人,也会爱人和被爱。为什么建立新时代就一定要有人死呢?为什么为了别人的幸福就必须牺牲他们的幸福呢?他当初下山来到这个乱世,是为了救人的啊!
可是,被牺牲的,不光是他刀下的死者,还有他自己的人生啊!他就该被牺牲掉么?
她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可恨反而可怜时,她心软了。她想要宽恕他,想要保护他,想要拯救他。你想要杀人到什么时候?她要做他的刀鞘。

正义到底是什么?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正义。为死者复仇的正义,为保护生者杀人的正义,为维持秩序的正义,为创造新时代的正义,谁都是正义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正义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他的正义是想用杀人来创造幸福。但是,她说,幸福,是不可能借由杀人得到的。
他夺走了她的幸福,却又给与了她幸福。她想夺走他的生命,却为他献出了生命。

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没有什么理由值得你去杀人,可总有一些人,你必须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而挥剑。传说,有一个带着逆刃刀的浪人,他的刀刃永远对着自己,每次拔刀,都像在赎罪。







 短评

各种隐喻、闪回、意识流画面用得太棒,再加上神一般的BGM,不愧是传说中的OVA最高作。也许因为文化关系,有些地方觉得很隐晦理解有点困难。全片的感觉只能以“令人悲悯”来形容,所以印象最深的画面竟然是巴眼中站在佛像前面的淸里幻影。以及给深爱的男人破相,这个情节我太喜欢了怎么办啊(掩面

7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力荐

我记得。我也知道你不会还我了。

8分钟前
  • MINT
  • 推荐

追憶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康德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費希特和謝林的故事,第三部分是謝林和黑格爾的故事,第四部分是黑格爾和荷爾德林的故事。

11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哭死我算了

14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菊”与“刀”双重性格下的暴力美学。

17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刻意被监督独立于TV版之外,让它能够独立成篇——他不想随随便便做一部高人气TV的附赠品。幸亏是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这部能进OVA史上前五名的作品。

20分钟前
  • 幽远
  • 力荐

傳世之作 人設 劇本 分鏡 配樂 吹替 皆無可挑剔 從頭至尾 瀰漫著悲劇的氣氛 含蓄而不做作 最後在兩人相擁那一幕 巨大的哀慟奔湧而出 便讓人的淚水止不住 血落成冰 斯人逝矣

22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雪代巴....这才是真正的浪客剑心...TV版什么的弱爆了..那个年代应该还在用赛璐珞片画的动画吧...那种温和的色彩啊...

25分钟前
  • Vash
  • 力荐

100/100:十多年过去了,追忆篇仍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的OVA。

28分钟前
  • 阴暗中的绝望
  • 力荐

每次看都能触碰到心灵最软弱的那部分

33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曾经让我心痛的满地打滚

38分钟前
  • Layla
  • 力荐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怎么会有酒不好喝?有朝一日你会明白酒的味道,到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

4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动漫史上最高OVA,没有之一。

47分钟前
  • 甲🎹
  • 力荐

喜欢得一塌糊涂

48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容量极大的经典之作。

53分钟前
  • 力荐

最記得那一句 腥風血雨.徹底被擊中.

58分钟前
  • mi4444d
  • 力荐

突然想起:希望你做一把名叫绯村剑心的刀的刀鞘……

1小时前
  • 丁萌
  • 力荐

最好的OVA吧,没有之一。

1小时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OVA挑不出更经典的!

1小时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历史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1小时前
  • yiy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