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长江图

犯罪片大陆2016

主演:秦昊,辛芷蕾,邬立朋,江化霖,谭凯

导演:杨超

 剧照

长江图 剧照 NO.1长江图 剧照 NO.2长江图 剧照 NO.3长江图 剧照 NO.4长江图 剧照 NO.5长江图 剧照 NO.6长江图 剧照 NO.13长江图 剧照 NO.14长江图 剧照 NO.15长江图 剧照 NO.16长江图 剧照 NO.17长江图 剧照 NO.18长江图 剧照 NO.19长江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8 12:38

详细剧情

当代,中国长江沿岸。\n船长高淳(秦昊饰)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辛芷蕾饰)。只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不断停船与她相会,也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写诗集有关。\n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n高淳疯狂地寻找安陆,在诗集和航线图中,发现了安陆出现的规律。船上发生变故,但他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请不要让“艺术电影”成为庸才导演的避难所

短评写不下,删了好多。
再也不能接受艺术电影评论圈对人情的纵容。
那是皇帝的新衣,不好就是不好,庸才就是庸才。
这在平行影像周时的杨超讲座就能看得出来,对于自己处女作《旅程》中的一个非常平庸没有灵气的镜头都能王婆卖瓜式地讲那么久,真正的好导演都露拙,杨导的片子却处处是刻意露巧。说真的,今天那个时时入画的黑色衣角加诗句然后点烟的长镜着实让人不禁哑笑。秦昊当时会怎么想?我和那艘船有什么区别?
根据之前的接触,想到会不好,想到会眼高手低,想到会金玉败絮,但没想到会到这样一个地步。导演心里装不下哪怕一个人物,更别说一条长江,归根到底,他的心里只有他自己。
演员不是工具,角色不是小心灵小格局单方面的幻想,叙事更不是纸上谈兵似的倒转拼贴搞点花样就能成大师。让一个人自杀您知道是多难的事么?呈现的都是表象,演员也真是够辛苦。拍电影的不易,我太清楚,能力撑不起来或体察不深情不切很容易就会拍成长江图这个样子。
一方面也不能怪导演,这是祖师爷不赏饭,另一方面后天我们电影人也要多努力,更不能沉浸在自我以及附庸者帮您构建的感觉良好的幻象里。身不由已的影评人都只能先列十句好话,再加一句真话,还好杨导演在四月资料馆的QA时有一定的清晰认知。
观后谈某教授好不容易搬出个魔幻现实和政治,准备开始进入套路捕风捉影硬性拔高。依我看,杨导这部片子既不魔幻,也不现实,瘦小的身躯顶着一个庞大的头颅,何况这头颅不痛不痒,创作者本身的世界观就是混乱而不自知的。不能因为说强调了影像就回归了电影本体,这只是一堆没有脊柱的骨头罢了,意义像江水一样划过河岸。怪不得杨导的电影都需要导演本人亲自在场,随时暂停,拉着片子讲这为什么好,想表达啥,恩,片子也确实是一套好的ppt模板。
请原谅我的话说得那么重,矫枉必须过正。我看到好电影都会夸,不遗余力地夸,一般的作品我也会多鼓励,发现闪光点。但这次尤其是看完各种创作谈之后真的是忍不了甚至很难受,用手机也得打完这些字。首先这部电影跟空间叙事学一点儿都不沾边,请杨导不要往上硬靠,更不是贴个大标签就可以自立一套评价体系。另外请杨导以后多些对人物和生活细节的体察,艺术电影也不是天宫上的无源之水,拍得越大越多越暴露您灵魂的贫瘠。别说电影中镜头师法的那些导演,随便拉来洪尚秀的一条马路都比您一条长江容量大。
本来中国艺术电影就已经徒有其表多年,未来的中国电影新生代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大师都不是上来就是大师,自欺欺人的桥段也早该结束。艺术电影的观众群体需要培养,但不应以能否看懂这部片为标准,真正人类的珍贵精神财富不是这样的,看这样没有营养的片子也不需要动用我的“智性”。导演有那纸上谈兵织皮毛的功夫,还不如省下钱来多踏下身子来出去走走,仔细触摸一下这个真实的丰富而驳杂的世界。

 2 ) 若即若离的反向平行时空爱情,刻进了长江两岸的磅礴画卷

以下内容有剧透。

1.女主的叙事结构是倒序

上海——江阴——南京——铜陵——彭泽——鄂州——三峡——巴东——巫山——丰都——涪陵——长江源头

安陆正常的时间逻辑应该是在长江源头安葬了自己的母亲,然后沿长江而下,一路上苦行式的自我追问和修行,基于某种机缘出现在男主的视野中,产生了某种相互吸引,这种吸引越来越深,仔细回想一下,男主在涪主的歇斯底里的呼喊,在巫山两岸峡涧到处的寻觅的眼神,在三峡(巴东?)凝视码头的张望,在鄂州留下诗集的约定,在彭泽破败村落里的炊烟,在南京河堤两岸的行走,在江阴突然猛烈的做爱,然后在上海静默后的怅然,如果按照影片的叙事结构来讲,这一切都应该是倒序的,这些都可以从导演故意打破叙事结构的片段中都可以得到印证。比如女主在巴东(或者巫山)修行,眼镜男给尼姑送被子,尼姑说女主马上就下课了;在南京还是哪个城市问僧人罪与信仰的问题,比如说女主后来在彭泽(或者铜陵)说为了男主放弃了修行,后来眼镜男还在彭泽发现男女主的关系后割腕等等。

把整个时空关系重新梳理后你会发现,诸多类似细节会依依浮现,使得整个叙事结构脉络浮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有 《本杰明·巴顿奇事》 的影子,《本》是直接了当的把男主逆生长与女主之间爱情故事的结构给观众全盘托出,在一个更大时间跨度范围内叙述了一个奇幻的爱情故事,《长江图》则是在刻意打碎这种倒序的叙事结构,深刻掩埋在影片里让观众去发现,如果不是影片简介里说女主愈发年轻,我想要发现这一倒序结构还是有些难度的。

2.三条线

一是上面说到的女主安葬母亲沿江而下修行遇到男主的爱情线(上文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二是男主丧父逆流而上追寻父亲足记、寻求阴阳两隔的斧子隔阂的慰藉内心赎罪线。

开篇旁白讲了一个江边的习俗,说是住在江边的人,父亲去世后儿子要去江里抓一条黑鱼,放进香炉里,不喂食任其自生自灭,等到鱼死,父亲的灵魂就会得到安息。于是男主就习俗照办,并一直把鱼带在船上,从后面船工武胜对男主的不满中可以看出,男主在父亲去世前可能是某种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与父亲间一直存在着某种隔阂,然后随着父亲的去世,男主作为儿子觉得对父亲理解太少,心有亏欠,于是想追寻父亲的足迹,沿江而上,走父亲走过的路,只为找寻一丝丝对父亲的误解或者亏欠,来找寻内心的自我宽恕和谅解。

三是关于送货的线,个人理解江阴上的货应该是白鳍豚、中华鲟之类的长江珍惜动物。

关于这个货物,在江阴上货的时候可以看到男主高淳是毫不关心的,船工武胜明知走私国家珍惜动物违法,但仍然铤而走险、瞒蔽老板做着违法勾当,关心的只是那20%的黑钱,讽刺的是最后缺绞身船底、死于非命,最后葬身鱼腹。船老头浑浑度日,到了巴东(丰都?)发现不法生意,两心发现放了白鳍豚,跑路了。这些都在多处蒙太奇的镜头里闪现白鳍豚的画面中得到印证,还有一处在男主被黑心老板派来的寻仇刺伤后闪现的女主从水里化身为鱼的镜头里展开进一步的解读,白鳍豚被誉为长江之子,女主在长江源头葬母,联系到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不仅是男女爱情的见证,似乎也在印证着某种古老的传说。

三条线最后都通过长江这一气势恢弘的时空画卷中,男主的线是顺序、女主的线是倒序,两条反向平行的时空在诗集里出现的每一个城市出现交集,交汇又分开,分开又寻找,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似乎 也在讲述着一种注定,就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总会有人与你相遇,总会有爱情发生。

3.与《三峡好人》

货船驶过三峡大坝,驶进高峡出平湖的三峡水库,有个镜头让我想起了《三峡好人》里的奉节县城,影片中再现了夔门大桥的景观,在老版的10元人民币背面,这也难免让人把《长江图》与《三峡好人》,共同点都是二者都是流露出强烈个人气质的作者电影,《三峡好人》斩获的是2006年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长江图》获得的则是2015年金雄将提名,并获得杰出艺术成就的银熊奖,二者都排除了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背景下的长江,前者侧重历史事件下人文视角出发的社会关怀,在空间上集截取了三峡这一切面,后者侧重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描绘的是一个宏大的连续的磅礴的画布背景。

4.李屏宾

本片是摄影,也是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刺客聂隐娘》的摄影,《长江图》坚持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在长江浓厚的水汽环境下排除了整个气势的恢弘、两岸城市、乡村、山川、峡涧的景色是在是太美了
左卫摄影师李屏宾,右为导演杨超




5.辛芷蕾

安陆看着高淳离开
<图片2>

女主有点像郝蕾,双马尾,对爱情的执着和倔强,像极了《颐和园》里的郝蕾;

以上为个人解读,欢迎指正。

 3 ) 《长江图》:我是安陆,你们叫我长江



媒体对这部电影的推介,停留在它的画面感。“最后一部胶片拍摄的电影”、“画面超美”,赞誉之外,对它的故事却是极少涉及,只是一带而过。

也有人看过之后大呼看不懂,甚至说“还不如再去看一遍封神传奇”。

我不能说我看懂了《长江图》,只能说我看到了自己心里的《长江图》。

《长江图》既是写实,又是抽象意识,它用了很多隐喻,但依然是脉络分明的。

电影的主线人物,是一个叫安陆的女子。她时而是冬夜船头衣衫单薄、神情冷漠、眼神空茫的白衣女子,时而一身黑衣在江边歇斯底里、崩溃嚎啕、连声斥问,时而倏忽出现又倏忽消失在江边,时而夜间背包徒步上山……这么多样子的安陆,样子一样,名字一样,她们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又是什么人?很多观众看不懂,就是源于此。

这部电影是不能按照日常逻辑去看的,虽然它的每个片段都人间烟火、日常十足。

安陆,不过是个化身。她真正的身份,你可以看作是自然、是信仰、是本真、是长江……或者,就是电影里那条鱼。

如果这样看,电影是不是就好懂多了?

从浅了看,这是一部环保片。我们将长江唤作母亲河,可是却背弃她、伤害她,如电影中说“两岸的楼房背信弃义”。虽然她也想“再淹一次,人越来越少,这里就会越来越漂亮”,也曾诘问“罪是什么”。

沙滩上的“天问”,最后四个图连起来是“鱼蛇屋龟”——“鱼蛇无归”,是不是可以直接解释成生灵涂炭流离难安?

天问,问的是天,是道。那天和道是什么?是自然规律,是人心信仰。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心无信、自然无律?!以至于时节乱序,生灵遭难!日月何安?群星何陈?天无日月,如人无双目。天无辰星,若人无心。

“我恨自己离开独行大道刹那的软弱”!

“信仰本身就是神迹”!

因为看到神迹才去信,不过是迫于现实。信仰不该是最终拉你一把的手,而是不让最真的我们堕落。

佛不是不能展示神迹,被我们伤害的自然不是不能展示神迹,只是天道慈悲,总给我们一条“回头是岸”的路。否则,谁说“手握屠刀不能成佛”?为善而杀不为恶,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就像《英雄》里的秦始皇。

那座“如是我闻”佛塔,除了最顶层,听到的声音都是从上面传来。是不是代表“如果你不能现在最高处,可能永远只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如是我闻”,就是这样!

是吧?就是这样!

而高处,又并非是权势地位,灵魂、思想都可以有自己的高度和位置。

高淳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看到安陆。只有在三峡附近,安陆没有出现。

巨大的铁闸发出刺耳的尖叫,地图上的长江在高淳的笔下被划断!

这里,是她受伤最重的地方!也是她化身的大鱼过不去的地方。

导游领着游人,从高阁里眺望古迹,说全部都是原样搬来重建的。这一幕,与高淳的“是换不是偷”一样自欺欺人。

高淳落泪,是他明白了安陆的身份吧?!

他逆流而上,向着长江的源头。越往上,安陆越快乐,笑容灿烂、眉目灵动,那是她还没被伤害背弃时的样子。

越近源头,就越纯净,就像还没有改变的我们。时间里,我们渐渐失去开始的自己,为了各种目的谄媚表演,讨好他人。

越近源头,就越本真。所以,贪财嗔怪忽悠的武胜消失了,祥叔把鱼放了,因为“有鱼,这江才能活”。

所以,鱼是江灵,也是安陆化身之一。鱼在,安陆一路相随。鱼在,安陆沉郁不乐。鱼儿归江,安陆在野。

高淳对安陆说“你不需要诗歌,我不会让你经历我经历的一切”。

他想让长江永远清澈纯净,他从下游而上看到的木然、怨恨、悲伤、绝望的安陆,他不想要她存在。

高淳这个角色,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很多“守护本源”的人的化身,他能死而复生,是无数生命的延续承接。一个他死在跟不法商人的手里,就有另一个他出现在长江源头。

安陆母亲的坟墓,在高原上。

安陆的母亲,叫安裰。

裰,是一种衣物。所以,这座墓其实是一座衣冠冢。“安陆和你在一起”,其实就是安陆、安裰本为一体吧?

母亲,是开始,

女儿,是现在。

你是开头,也是结尾。

电影的最后,安陆在高阁上远望,与她同在的是各路神佛塑像。

这部电影讲的是“寻魂溯源”,也是顺流、逆流。这个故事顺着看,有希望。倒着看,就只有绝望了。

生命的尽头,我们化作江里的一尾黑鱼,就像回归到母亲的怀抱,在那里回复本我,自然安息。我们想,有一天可以像从前一样。我们想,看江上舟船来往,一派安然。

 4 ) 与知识分子的生殖隔离

片子是在多伦多大学放的,当地的一个华语电影节。

片子放完,我肚子有点饿,坐在LOBBY的沙发上,寻思着去哪儿弄点吃的。

一知识分子模样的白人老太太突然凑上来和我聊。

她:小伙子这片子what do you think

我:。。。啊。。。怎么讲。。。江很宽,雾很重,船很真实,佛塔啊庙啊什么的挺古旧。。。因为我老家就有一条河,,,河上每天都开过和这片子里一模一样的船。所以我觉得这片子看的挺亲切的。

她:恩。。。但是我想问的是,你情节可以帮我梳理一下吗,我是教film study的,我很想参透这片的symbolism... 因为我看不懂中文,我觉得可能在情节上有些遗漏。

我(流汗):情节?我觉得,,,这个,,,,江很宽,雾很重,船很真实,佛塔啊庙啊什么的。。。。。。

她(打断我):我不明白那个女子是谁,那个女子代表着什么。那个姑娘是男主的恋人吗?开篇那鱼代表他的父亲,那后来船货是一条鱼又是什么意思。

我(极度尴尬的搓手):难不成,,,这女的,,,是男主他妈?

她(极度尴尬的微笑):看起来,,,你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我:是的。我当风景片看的。

她(起身告辞):恩,you have a good night

我: Yoo too.

后来晚上去吃了烧腊,烧腊挺好吃。我琢磨这片中的黑鱼要是片了做酸菜黑鱼应该滋味也不错,毕竟是江水里的猛角色。

 5 ) 《路边野餐》与《长江图》:两条“失败”的路线

——影像与文本的关系
 
当毕赣尝试在《路边野餐》中创建一种诗-影像,却因为介入过多的“超影像文本”而将影像文本化,最后被迫转变为一种阅读影像;而杨超的《长江图》则因为在空间-影像中埋藏进太多的剧作设计而被迫生成为一种观看影像。前者比后者更为致命,原因在于文本入侵影导致了影像的逃逸与僵化,而一种观看影像看起来更像是弱化的空间-影像。

虽然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诗歌常常被有意地引诵,但诗歌并不是他的电影获致诗-影像必需的借用。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大多数电影中,并没有任何诗歌作品被引述,但它们仍然是真正的诗-影像。让影像富于诗意的,不是被纳入视听环境中的诗作,而诗影像本身的运作。表现在塔可夫斯基或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是摄影机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在空间中运动。

对于影像造型的能力,毕赣的能力有目共睹。但问题在于,当毕赣发挥他在影像上的天赋之时,同时也在不断地把文本这种杂质引进到影像之中。这不仅表现在他的每部作品都对大量诗作做了直接的朗诵处理,还表现在对于几部作品名字的有意选取:“金刚经”是一部佛教经典的名字,“路边野餐”是他向偶像塔可夫斯基的致敬,(《潜行者》即 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秘密金鱼”是对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互文。还有一些颇能让人忽略却极其重要的异质文本,来自于各类媒体的宣传文案:比如在最新短片《秘密金鱼》发布时在其公司公号上同时发布的对读解作出提示的各类信息。

我们可以把这些异质于影像的文本称为“超影像文本”,不仅因为它们逾越了影像的范畴,同时也没能以合适的方式自然附于影像之上,表面上它们以成功的姿态入侵影像,并伪装成影像的一部分,但实际的情形是一旦观众的观影活动开始运作,影像与文本殊异的感知方式就会产生角力。影像原本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种感官体验和在这种体验之上生发的极其潜在的感知活动,但当这些文本信息以杂质的形态附着进影像,大脑便开始侵入进来,并占据统治地位。这也是为何毕赣的电影最后所完成的不是如在一般诗-影像中发生的纯粹体验,而是一种解码的活动。

《长江图》的情形有所差别。得力于精致的摄影与长江独特的地理物候,《长江图》原本可以完成一种较为纯正的空间-影像。但与《路边野餐》相似的,由于在影片中设计进过于隐晦的剧作信息(同样将引发一种解谜活动)掩盖了空间这一要素原本所具有的突出地位,反而成为附属为整个故事讲述的背景,被作为一种附带的空间环境来观看。这个相当隐晦的剧情设计只有到后面才逐渐清晰,一开始只提示了男主角在船舱内偶然发现的诗歌手稿和绘制在书上的地图,从而将现实故事与一个潜在的文本相互沟通,营造出一种神秘的观感。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导演为了附应这种神秘,让男主角在每处地方所邂逅的都将是由同一位女演员扮演的多个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她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并完成不同的叙事任务。

这是与《路边野餐》颇为相似的情形,浩浩荡荡的长江所展示出的景观被这个刻意营造的故事所掩盖,无论这个故事在讲述后显得多么神秘。它原本应该引向的是直接维系于感官体验的空间本身,而不是在思维介入影像后获得的观看影像。它比《路边野餐》稍好的地方在于,它仍然以传统的模式制作完成,没有将过多的文本介入到影像中,除了片中以字幕形式出现的诗作。此处需要理清的是,当某些人仅以诗作水平的高低来评判电影,显得过犹不及。虽然两部电影中出现的诗作均系导演本人创作,但这些诗作一旦被转用于电影,便有了新的归属:比如《路边野餐》中的诗出自那位叫陈升的医生,而在《长江图》中的诗作则是来自那位把手搞藏在舱室的陌生人,这位匿名的作者完全有可能仅仅是一位业余的诗歌爱好者。

当然,《长江图》也展现出了中国电影中极为少见的景观。我们甚至可以说,它真正创造了一种类似传统中国画的新影像。当船只不断沿着长江行驶,目力所及是水汽浩荡的江面和沿岸于朦胧雾气中若影若现的远山淡影。如果我们有幸曾经欣赏过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话,观影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唤起对一些画作的体验。尤其是其中一幕是对落雨场景的描绘,雨滑落所产生的一根根细线如同在某幅我现在已经不再能记得名字的画作中所着意描绘的情景:一艘孤舟停泊在江面上,处于画面一角,上方则是成直角交叉倾斜的密集雨线。

《路边野餐》与《长江图》虽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最为根本的来自于一种颇为相似的失败经验:未能完成的诗-影像与空间-影像如何被迫转换为阅读影像与观看影像。后者比前者更能被原谅的地方在于观看影像依然处身于电影之内,而阅读影像已经以一种逃逸的方式将影像转变为文本的附属,实则倒置了本末。

 6 ) 如果没有遇到你,我的生命会不会轻松一点?

就算在柏林擒熊,《长江图》的排片在故事的开头-上海也是少得可怜,加上胶片格式,我苦苦寻找半天才找到一个4K影院,方能得偿所愿。

魔幻现实主义片,时光穿插的玄幻,让人想起《能找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而悠长留白的拍摄手法,又有些蔡明亮的味道(当然这两者都很闷,我不怎么喜欢,《长江图》倒是能看得下去)。一千个人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看出对三峡工程破坏长江的不甘,看出诗与思想的碰撞,我则觉得这是个有关长江的爱情故事,想从小格局谈一下。

高淳沿长江驾船逆流而上,从上海到楚玛尔河,他的九十八天,却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我们不妨顺序捋一下安陆的人生。

安陆父亲抛弃妻女去修行,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的安陆顺长江而下,一九八九年的冬天,遇到高淳。彼时,她只是个年轻活泼的女孩子,会和闺蜜去寺庙为心上人许愿,他也还是个父亲眼中“不成器”的小儿子。然而并非每个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两人最终分手,安陆消失。

她独自行走于江边的山林,她在佛像前登高拓印,她潜入水中打捞诗集,她修行于寺庙归隐,她遇到了丈夫。若是一般女子,可能会和丈夫过平凡的乡村生活,就此终老一生。然而大抵是她不爱那个木讷的丈夫,亦或是她依旧爱着高淳,她最终出轨,代价是丈夫的自杀。

看电影时我一直觉得安陆很像一个人,看完后想起来,是郝蕾,或者说郝蕾的明明,余虹。虚无,缥缈,歇斯底里,为爱不顾一切,不惜头破血流也追寻一个常人不理解的东西,安陆亦然。若是一般女子,可能会和丈夫过平凡的乡村生活,就此终老一生。然而大抵是她终究不爱那个木讷的丈夫,亦或是她依旧爱着高淳,她最终出轨,代价是丈夫的自杀。

她忏悔,她自杀,她最终漂泊到上海,在长江边的渔船上,做了一名妓女。

她用尽全力奔跑追赶离去的货轮,疯狂的喊着“高淳,长江是我的,你能躲哪去!”然而他不仅没有出现,对她一切的遭遇也毫不知情。

最后在长江构成的时空之门中,高淳看到了年轻时的他和安陆正幸福的在一起,也最终知晓安陆一生的苦难和不幸,他撕碎诗集,小心的触碰安陆的手,希冀能改变安陆的命运,“我不希望你经历我经历的这些事”(这幕我旁边的男生泪目)。

人的一生像蝴蝶效应,遇到的人都会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若安陆没有遇到高淳,是不是不会爱的那么刻骨铭心萦绕一生?是不是会平凡的嫁人,生子,做世间碌碌众生中的一员?如果没有遇到你,我的生命会不会轻松一点?

正如蓝宇没有遇到悍东,那个陌生女子没有遇到R,也许我们一生中没有遇到那个人,尽管会平凡一生,但会过的比较轻松。

 短评

万寿佛塔里,佛不能让塔内落雪,却能让信仰本身成为神迹;巫山新城内,人可以把每处物品复原,却无法回溯江水漫过的土地;白鱼引来杀身之祸,黑鱼却能祭奠魂灵。安陆是一场逆流时间的艳遇,长江是一段沧桑变迁的征程。一本意味深长的诗集映刻着一代人的迷惘,一处功过难辨的大坝截断了一个民族的心率。

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近来大陆文艺片的三要素:佛经、诗歌和旅行。

8分钟前
  • 九個9
  • 较差

提前鉴定了《长江图》,语言好剧本好,一组诗,旧长江和新长江两个时空交叠,“她”是个姑娘,寓意却是这条沧桑女人河…所以主角不是人,是景和事,涉及信仰。有一个缺点是旁白太诗意也太多,情感都被讲了出来,角色的表演空间也就小了。柏林基本演技奖无望,摄影奖极有实力拿。私人很喜欢。

11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感觉能拿摄影奖

14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故事性支离破碎,简直就是灾难。但好在胶片拍摄的质感简直好到哭,水面上的雾气氤氲,层层叠叠的山峰,船舱的锈迹斑斑,冷暖色调的交融显得非常迷人。。。镜头非常好,但有几处好像有点瑕疵,像是“卡带”一样的感觉。

18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山河水域才是真正的主角,流动着的行歌溯回,关于诗关于旅程关于消散的记忆关于长江的逻辑。导演将每一个游魂妥帖安置于江流,也将每一处韵脚轻藏在影像。没有神灵让人信服,所以需要一个女性。没有流逝可以逆转,所以需要一部电影。

22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八零末一代颓丧低落症候群知识分子的沿江还魂游。诗歌、性、情爱、吊丧包裹着的内心悲沧,在最后一刻依然无以释怀。旧世界素材群像延伸出这个国家民族的时代苍凉,而三峡区域的整体失魂与缺席,即是游魂流离失所的现状,亦是世纪罪证的另一个犯罪现场。罕见的华语独立电影工业代表作。

23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寒江烟渡,惊起一滩欧鹭,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摄影美得心颤,光束照进暗夜潜流如神迹显现;他带着漂泊的灵魂(长江的旧精魂)渡过漫漫冥河,她在每个港口守候,却依然无法修得同船渡;幽灵船驶过三峡,灵魂出窍,如是我闻。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长江图》与《路边野餐》展示了两条不同路线:未能完成的空间-影像/诗-影像如何被迫转换为观看影像与阅读影像。

2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看完也说不上来的感觉。但就是喜欢沉沦在这样的摄影、画面与诗句中,昏昏沉沉,就算睡去也不觉得可惜,似乎梦和影像有了重合。诗与航线,女人与执念,结束也可以是起源。

32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看简介很写意很有看的欲望。上影节终于看到了。景很美,新旧长江时空交错,感觉故事主要在讲景和物,并不是人。缺点是旁白太多了点。

35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路边野餐太好看了

40分钟前
  • 洛的来
  • 还行

也有些许生硬与讨好,但杨超胸襟气魄明显更为开阔,远山如黛,清冷孤绝,独行寒江,海潮至此回头,余路只能逆流而上,本身已然具有粗粝的浪漫诗意,凭借无意中拾得的诗集,打通了人生、历史与地理隔阂,实现三重穷源溯流,过三峡大坝科幻惊悚感神来之笔,白鳍豚声呐悲鸣,红尘凡俗之苦如影随形

41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遮遮掩掩、不伦不类,不是所谓“疯狂的叙事”而是“分裂的姿态”,在并不恰当处削弱正常叙事性,摆出了拒绝观众的姿态后,又用拙劣文字热切倾销阐释自以为高深的隐喻,企图最大理解。十年真的是残酷卓绝的创作历程,然而与其淹没在自己的洪流里,丢掉了尚好的立意与宏大的视野,不如及早上岸。

42分钟前
  • 朱马查
  • 较差

三峡控、长江控真的受不了那些从未见过的视角和影像,无边的江面、开闸的大门、两岸的叠山……又长又大又宽。过闸时缓缓升起的水面,如晨勃的丁丁沉重挺起。消失的荒洲,遗弃的孤岛,是欢愉后最迷幻的空虚。“他爱她,所有痛苦、低贱和荣耀的时刻” 相遇,恢弘如同命运。

4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电影不太够,摄影来凑。。其实就是空虚迷茫想靠把妹解决嘛,放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敏感年份下(顺便:其实不必这样吧,电影一不当心被封咋办呢...),再放一个忧郁的秦昊,于是弄出一点娄烨那部禁片的味道... 不过李屏宾的摄影的确不是盖的,非常美

5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渺小与宏大两种叙事并行与长江之中,她从头走向尾,他从尾找到头。用一条江的时间怀念一个人,而人像承诺一样、像水流一样、像历史一样,终是寻不回了。

5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宾哥现在真是不挑活儿,不过这片的摄影他只负责了大部分,并不是全片……导演的话,我只能说,野心可以有,但是也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够撑得住多大啊omg……隔壁野餐说实话强多了

56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还行

拍长江的男孩运气总不会太坏。

6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3.5星,路边野餐有钱了以后……

1小时前
  • Mum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