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菜鸟遇到爱

大陆剧内地2022

主演:任子豪 王波 李彤年

导演:金龙

 剧照

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7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8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9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6:37

详细剧情

王欢赶上了留学的热潮,父母在剥夺了其本人知情权的情况下,给他办好了出国留学的手续,当他知道的时候木已成舟。多年异国求学的生活里,机缘巧合之下,王欢有幸结识了来自各地的同学室友,合租的日子里也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彩缤纷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Woody Allen还行吧

最近接连看了一些Woody Allen的电影:《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原来还看过《赛末点》,那是几年前高中的时候了。其实《怎样都行》第一次是高中毕业的暑假看的,那段时间看《西部世界》,感觉Evan Rachel Wood长得极美,于是几乎把她的电影全都看了。《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风格都极其相似,几乎都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话痨男主,一个老头,一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毫无疑问,他们不是Woody Allen自己演的,就是Woody Allen的化身。背景都是在纽约,Woody Allen的故乡。我常常把大导演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历史,文化,看电影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了结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我最喜欢看的电影,一般是历史片,或者反映现实生活的。科幻片有的我也喜欢看,但必须是有深度的,比如Ridley Scott,他擅长拍科幻片《普罗米修斯》《异形》《银翼杀手》,也擅长拍史诗片《天国王朝》《角斗士》《出埃及记》,都是我喜欢的。科幻片如果上升到哲学,审美,思辨的层次,还是很棒的。其实那些东西讨论的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哲学命题,关于自身和宇宙的思考,比如《圣经》《弗兰肯斯坦的恶魔》之类的。按照我的标准,李安则是最好的导演,主要在于他对中西方文化都十分精通,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能拿的来。也许西方导演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拍了《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武侠,科幻,历史,悬疑,家庭,情色,李安都能拿的来。清朝中叶的西域江南和北京城,90年代的台北,18世纪的英格兰,70代年初的美国,伊拉克战争,南北战争,抗日战争,他都能涉及到。想必这要做巨大的工作,大量的阅读历史,文献,资料,文学相关的作品,否则很难做到细节如此考究。李安电影的跨度真是太大了。在我眼里Woody Allen就是完全的相反面。李安几乎每部电影都寻求突破,无论在技术上,题材上,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几年才能出一个作品;Woody Allen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如果说李安的作品是用心雕琢的油画杰作,Woody Allen的电影就如同小品大杂烩一样。2000之后他确实到了罗马,巴黎,巴塞罗那,伦敦,但还是几乎差不多的剧情。就我看的这三部电影,都是大量的俏皮段子大杂烩。有的话说的也确实搞笑,也确实引人深思,而且不得不说,很有纽约的地域特色,但是不停地堆砌也会使人生厌。

 2 ) 人生悲喜剧

回来了。一年看一部Woody Allen新作确实是赏心乐事,从Melinda and Melinda(2005)开始,中间经过四部以欧洲为背景的杰作,Woody Allen终于又回到美国纽约,拍成Whatever Works(2009)。开宗明义提一下Melinda and Melinda是因为该片打开了悲剧与喜剧的讨论,之后的电影都透过传统戏剧模式活现出人存在的本质问题——命运、正义、美、爱与罪,不一而足。
  
  Whatever Works呢,是比较简单直接了,跟Melinda and Melinda一样是悲喜剧。片中主角Boris Yelnikoff白发苍苍,自诩天才,滔滔不绝大谈基督的教训和马克思的理论是好的,但忘却了人性本恶,现实的黑暗只教人叫嚷「Horror!Horror!」Boris拥抱厌世悲观的人生哲学,自杀不遂,抛开表面美好的一切,住在纽约衰败地区的小寓所里。Boris遇到从南方来的笨头笨脑的妙龄女子Melodie,二人竟然结发为婚,一年来一切安好,但欢乐颂声远去,命运交响降临,Melodie保守右翼的父母来到美国,一方面拆散Boris及Melodie荒谬的婚姻,又撮合Melodie和英俊男演员Randy;另一方面Melodie的父母竟发现自我,女的成为「两性三人行」的艺术家,男的重寻同性倾向。最后,Boris再次自杀不遂,但所有人在新年派对中团聚,似乎都找到一点点人生的爱与欢乐。
  
  很明显,片中没有Woody Allen「欧洲时期」的女神Scarlett Johansson,但她的影子散落在男演员Randy、笨女孩Melodie和她的艺术家母亲身上了。活地亚伦自己没有露面,但一概愤世嫉俗冷嘲热讽的对白都表明Boris根本就是他的忠实传声筒,而Boris第二次自杀时撞倒Helena,Helena竟是一个说预言的灵媒,不就是能预言但改变不了现实的特洛亚公主卡珊德拉(Cassandra)?而我早认为Cassandra's dream(2007)中指涉的卡珊德拉不是戏中的任何一个角色,而是活地阿伦自己。换句话说,Woody Allen透过Boris看见自己,戏中Boris又因Helena出现而拯救了自己,生生死死戏内戏外都是非常自恋的老头子Woody Allen装神弄鬼罢了。
  
  Whatever Works中,Boris不时直接向说话大概是运用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间离效果(Alienation effect),诱发观众对人生作理性思考而非感情共鸣。但正如电影中的Randy是一名男演员,曾演出爱尔兰剧作家奥卡西(Sean O'Casey)的悲喜剧《朱诺和孔雀》(Juno and the Paycock,可参Hitchcock1930年的电影版本),由是我更欣赏Woody Allen用一部以「危机,没有死亡」为基本模式的悲喜剧电影去呈现出人生的本质——片中有喜剧的基本元素,例如滑稽的平凡人物、社会政治的讽刺(针对美国的保守右翼)、机智的对白警句、幽默的情节、荒谬的人生经历,但一切又反讽地映照出人生的痛苦无望、思想危机及婚姻危机,不过,最终悲观的情绪又因为喜剧的表达和结局而得以缓和,甚至教人感到愉悦。
  
  《朱诺和孔雀》的剧名指涉罗马的婚姻女神朱诺,不错,Whatever Works也是关于婚姻、男男女女的情与爱,但剧名也教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孔雀和朱诺》(Peacock and Juno) ——华丽的孔雀向朱诺抱怨自己没有夜莺美妙的歌声,朱诺对它说,各有各的命运,这是由命运之神所注定的;各有各的天赐,大家都很满意呢——Whatever Works可以说是关于命运,大概人生就是消极、可悲、荒谬,但正如Boris最终留下感言,劝说分享一点点爱与寻找欢乐,总算是无可奈何下的慰安。可以吗?可以吧,Whatever works……

 3 ) 《怎样都行》的后现代生活简化指南

重新生活,当意义和现代同时终结

——《怎样都行》与后现代生活

文=空语因明

现代是个迷信进步的时代,也是科学横行的时代,以进步和科学的名义宣告了很多终结。宗教(基督教)应该终结,因为它是愚昧和疯狂的;哲学(形而上学)应该终结,因为它争论不休,让理论消磨着实践。从而,恰如“现代”所标示的,历史也应该在这里终结。无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还是终结于共产主义的和谐,科学都是其中的轴心。

可是,“落后的”宗教和哲学试图冒用科学的名义,恰似异端试图冒用正统的名义。为了确保科学的正统性,科学哲学寻找标准,来区分真科学和伪科学。但是这更加导致现代科学取代神谕,成了更有力的新神谕,而科学家则成为现代巫师。对此,费耶阿本德用“怎样都行”的反标准来讽刺那些划界哲学家的过度自信。“怎样都行”——更确切地说是“行得通就行”——由此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

这大致就是电影《怎样都行》的标题来源。观众可以把《怎样都行》看作后现代主义生活的简化指南。在这里,观众应该暂时抛开那些标签的诽谤——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来看看导演伍迪·艾伦在这里展示的知识分子式的宽容——当然,如果不想摆脱动物直觉,把它看成知识分子式的狭隘也行。行得通就行。

1 “怎样都不行”——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

《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物理学教授,有钱有家,有事业有文化。从动物性生存的层面来看,他生活得很顺利,他应该热爱生活。但是,他想去死。原因很明确:生活毫无意义。现代性让生活走向虚无。可以说,男主角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他得了那种被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只不过,在世界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神秘性和历史的终结,在个人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人生的终结。

现代科学的内核是“反生命性的”,它让世界变成了机器,生存者也成了机器。或者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现代科学以世界的祛魅为前提,又强化了这种祛魅——超然的神被终结了,也没有终极目标。一切屈服于物理学法则。生命只是假相,实质上只是物质的机械构成。物理学家在寻找物质的终极构成,很多人认为弦理论就能够给出解答。弦理论也是《怎样都行》中主角的研究主题。

无论物理学的终极理论是什么,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只是动物欲望的表现,终究看来只是基因机器的远端操作。“基因控制”的生物欲望,让人去追求快乐,为此忍受痛苦——结婚生育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是这样说的:那种荒谬的舞艺(性行为),就像缝纫机一样,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目的是什么呢?生育很多孩子吗?不停繁衍,究竟为了什么呢?……几千年前的古代人,古埃及人,古罗马人,玛雅人,就像我们一样走路回家。他们讨论该去哪里吃饭或者闲聊(比如在哪里买房了,吃什么更健康,怎么教育孩子),到现在有什么意义呢?毫无价值。但是当时他们认为那很重要。

现代工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机械化的复制和销毁,来衡量经济的所谓发展。由结婚生育所营造出来的人生发展,在本质上也属于这种机械复制和毁灭过程。没有任何神秘,没有什么终极目标的世界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说到:人人都夸夸其谈,充斥着错误信息。道德,科学,宗教,政治,体育,爱情,儿女,健康——各种健康检查——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会死。然后,愚蠢的下一代继续重复如此。…新闻充斥着恐惧,贪污,愚昧和贫穷,种族灭绝,全球变暖和恐怖主义… 对此你能如何呢?你看到苏丹发生的屠杀或者某个校车爆炸的新闻,你会说,“天啊!太恐怖了!”然后,继续看报纸。你无能为力。…

对现代科学和现代化进程的批评看起来并非单纯属于后现代的领悟,几百年前的浪漫主义已经做了类似的批评。只是到了现在,人们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那种“进步的反讽”。那个应许了文明进步的科学和现代化进程,在带来庞大希望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恐惧。科学进步,人们现在终于有能力毁灭地球了——不止是通过战争,被诱导的自私消费也能导致地球的毁灭。作恶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加显著了。

2 行却不行——对现代主义的诊断

《怎样都行》大致上是从围绕现代主义的简要诊断开始的。在电影开篇,男主角批评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这类批评也适用于现代主义。

他说的意思是,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的基本表述,听起来都非常好。它们都主张人人平等,由人民来治理社会。但是它们都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为人民基本上是正派的。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人类整体上是个失败的物种。

他的表述很简单,而且批评得就像是在夸耀一样。他不说那些信仰辜负了信徒的善意,而说信仰的善意被有缺陷的物种给辜负了。不过那个意思基本上是对的,同时可能也是错的。对错无谓,起码他的态度是有效的。

……和基督教信仰相似,现代主义的毛病就是乐观的专断,喜欢构造单向度的历史。似乎,勇士能够战胜恶魔,从此不再有恶魔。当初,基督教信仰也是以真理的名义,宣告要战胜其它恶魔。可是后来呢,它会成为恶魔。

与其说那些美好的设想把人类看得太正派了,不如说它们只看到了抽象的“正派”,或者说“抽象的善”,从而让实际上的不正派混入其中。按照建设性后现代批评的说法,现代科学主义的错误在于“误置具体性”。这个错误也是现代主义和那些美好设想所具有的。

现代科学对世界的认识采用的是“简化(还原)”的方式,得出抽象的和机械化的知识。但是,它却把抽象的图景当成完美的地图,期望以此来约束生活世界。结果呢,时间只是假相,意义还未开始,就已经终结了。

3 行得通就行——后现代主义生活原则

《怎样都行》,恰似这个标题标示的,目标不是展示现代主义的绝望,而是后现代主义生活的希望。男主角——那个物理学老教授——在这个电影里自杀了两次,第一次自杀之后,他遭遇了“传统”(或者说是“传统”的绝望),第二次自杀时,他遭遇了非科学的“迷信”。这些遭遇让他领悟到“行得通就行”的“后现代主义生活准则”。

第一次自杀之后,男主角陆续遭遇了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一个保守派家庭的成员,基督教是这个家庭的信仰。这个家庭中的母亲不觉得文化有什么用处,就让女儿参加各种选美比赛,期待将来能够嫁给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这个母亲会认为,“堕胎相当于谋杀”。这是典型的保守派想法,最近,保守派还通过了禁止堕胎的法案。对于这个保守派母亲而言,利用美貌去嫁给富豪,这样的人生规划看起来是相当合理的。可是女儿厌倦了这种安排,于是离家出走,来到纽约,落魄地遇到了男主角——那个悲观厌世的老男人。

然后,这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坚持要嫁给那个六十来岁的老男人。原因,可以有不同角度来看,可以从言情的幻想来看——这是超然于年龄的单纯爱意;可以从世故的讽刺来看——这是那个啥,比如她被那些知识分子的扯淡给忽悠了。或者以本片的主题来看,这是两种人生观的绝望的相遇:传统的和现代的。

女青年的母亲在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出轨之后,来到纽约找女儿。结果,她竟然发现,女儿不但没有嫁给类似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还嫁给了一个“观念怪异”的老男人。她也是够绝望的。不过,她很快就遇到了希望,从此过上了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

女青年的父亲想要与女青年的母亲复合,结果却发现,曾经保守的妻子,竟然过上了两男一女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他也是够绝望的。不过,他很快就遇到了希望,竟然偶遇同性恋伴侣,从此过上了性取向改变的生活。

嫁给男主角的女青年,则遇到了年龄相仿的新伴侣。就这样,原本一个保守的家庭的三个成员,在短暂的绝望之后,“抛开偏见”,找到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新生活。而且,这些似乎都行得通。

可是,男主角——那个厌世的老男人——却更加悲观了。他的“精神疾病”并没有被治疗,于是他再次自杀。这次跳楼的他,砸伤了路人,一个女性灵媒。他又没有死掉,而且更加幸运的是,他砸伤的路人有治疗他的“药方”。

正如之前陈述到的,现代主义的“虚无”之伤,在于祛魅,或对神秘性的抛弃。《怎样都行》的男主角就患有如此的“精神疾病”,从抽象的层面看,现代生活无非是古代生活的机械复制,而且生活之中也是由机械复制来驱动的。

如今,他遇到了以神秘性体验为职业的女人。为什么非要用现代科学的抽象去看待生活呢?它看起来挺实在,但却非常虚浮。现代科学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混杂了欲望的自私,以及很多偶然的因素。生活也是如此,所谓理性实际上并非充足的理性,也不会多么纯粹。

行得通就行,只要不伤害别人。这样的生活原则看起来相当简洁,但并非意味着意思就那么直白。歪斜的解释总可能会有的。要明确理解它,需要明白它被说出来的后现代语境,需要明白它对历史的领会。若非如此,那么它也会成为抽象的教条,成为被生物欲望所讽刺的标语。

 4 ) Whatsoever if it works out

最近的片子话痨很厉害。从头到尾。喋喋不休。我还挺喜欢这种叙述模式。让别人说总比自己说舒服多了。时不时的点个头或者自卑一下也挺好的。只要语速适中就okay,扯远了。

为什么喜欢此片,大概是那种对一切规则的愤世嫉俗吧。不遵守规则,不follow the rule。怎么可行怎么来。这种全新的价值观要好好的去实施。还有就是不管是谁都喷。特别那一段,一妇女因为自己儿子被主角老头给扔棋盘说儿子愚蠢过来投诉他,结果反被喷回一肚子气,反将了一军。看到这段,我差点笑岔气。一是觉得这样的老头真是不可理喻啊,一面又觉得这老头真可爱。

里面很多段子其实都很好玩。好多时候都笑得前仰后合。关于洗手的时候唱生日歌。我也想试一试。真的可以杀死那啥细菌么。如果实在是没什么事情可干,我也去跳楼试试看。

认识老头的人好像最后都过得很难舒坦。小女孩和男演员好上了。小女孩他娘变成艺术家了。还有俩个老公。小女孩他老爸虔诚的教徒也开始断背了。还有说不清是否是映射斯嘉丽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反正总的来说,挺欢乐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世界的烦恼啊就是你想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船到桥头自然直。Whatsoever if it works out。

 5 ) 透过黑框眼镜的世界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伍迪艾伦便要让人小期待。看他今年又讲了什么故事,又在拿谁开涮。伍迪艾伦2009年新片《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看的时候从头笑到尾。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看完后总觉不过瘾,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电影。但这一部,却从头到尾充满伍迪式的调侃,揶揄,讽刺。

   喜欢看伍迪艾伦的电影,一个原因是看里面人物关系,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在艾伦手中总是收放自如,人物之间多么微妙的影响一两个镜头一两句台词便丝毫毕现。再一,便是看伍迪艾伦展示的生活,看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去看这个纷乱的世界被他黑框眼镜过滤后的样子。

   今年的《怎样都行》伍迪艾伦重返纽约,终于又以这座城市为背景。故事很像拍他自己。一个纽约知识分子老头(拉里戴维饰演)。曾因为婚姻破裂跳楼玩,命运只让他磕了下腿。他于是独居在纽约中,有知识做基础,多年的生活阅历推波助澜,老头早已看透那个叫做红尘的东西。平时教教小孩象棋,或者就和几个老友闲聊,说话口气基本上是见谁灭谁,看到不顺眼的就狠批一通。老头如此生活自己觉的倒也不亦乐乎,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生活,等死。

   随后出现一少女,特天真,误打误撞住入老头家,老头从一开始的严重腻味到慢慢接受。女孩到底能陪着说句话,你要觉的老头是为了排解寂寞就错了,对于老头来说没什么寂寞需要排解。老头有着自己顽固坚实的世界观,那就是生活就是如此,不抱幻想。况且,女孩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比种盆花养条狗方便很多。

   两人就这么凑合住着,后来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老头,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后来结了婚。大概所有观众都知道,女孩其实对老头并不是爱,而是类似那种叫做习惯的心理错觉。老头对女孩爱的表示感到可笑,为她的纯洁感到生气。但接着老头忽然似有所思的说道:我打小在纽约混,你是从密西西比河那边来,通过天文学来解释,就是在这广大黑暗冷漠的宇宙里,通过一连串事件,咱俩才得以相遇。两人结婚后,女孩母亲父亲相继到来,生活又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的处境都意想不到的改变了。最后结局是各得其所,倒也乐观。

   这部电影据说伍迪艾伦在70年代就已经写好剧本。但如今看来,倒好似他专为晚年而写。剧中那个老头实际上就可以看成伍迪艾伦,只不过没由他演而已。老纽约,知识分子,和少女发生一段情感,充满生活阅历,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观......这些都出现在伍迪艾伦电影和他的生活中。

   在以前的伍迪艾伦访谈中,伍迪艾伦强调过一切人与事的状态,都取决于“适时发生”。什么意思?他说:“我无比相信运气。这一点在我的所有电影里都有体现。......运气对我们生活的引导程度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大的多。只是由于生活在一个心理分析的时代,人们倾向于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我掌握着主动权’。......运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作用。”

   在这个电影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小思考。拉里戴维对着少女说道:“让我告诉你爱是什么,当然,我说的也不是绝对,肯定有例外存在。但他们也只是例外,不会影响这套规律。爱这这玩意,不管别人是怎么跟你说的,它不能战胜战胜所有的东西,也不可能永恒。到了最后,年轻时的浪漫梦想会褪色成任何东西。” 而当少女逐渐成熟,找到一帅小伙打算离婚时,老头说:“宇宙都会分裂,何况你我。”

   这种想法看似悲观消极,其实不然,只有看透了生活才能有次感想。我觉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有一种状态是不能去说的。因为当你要去阐述一种状态时,首先你会利用生活经验去分类,先去把这人或这事‘定性’,然后再以某种态度来阐述它。这就已经定下了不公正的调子,使人看不清实质。

   其实,往往是这样的,就是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喜悲,没有什么对错,它就是呈现了这种状态。你接受也好,诅咒也罢,它就是这样。而一旦当你认识到生活的实质,你就也许会少了些乐观,但绝不会是彻底的悲观消极。好比电影片名《怎样都行》(Whatever Works)。怎样都行,因我看到了生活,爱谁谁。

   影片结尾拉里戴维的最后一句台词说:“无论你得到或是给予了什么样的快乐,不要欺骗你自己,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聪明劲。运气在人生中,占着分量比你愿意承受的要大的多。”

   让自己聪明点,如果自己实在不够聪明,就看看聪明人拍的电影也好。何况这部电影到处充满搞笑的台词,随处的讽刺,还骂人不带脏字那种。每句话后面恨不得跟着三个意思,看着很过瘾。拉里戴维比伍迪艾伦小一轮,两人都属猪。两人都是生在长在纽约的犹太人,拉里戴维编写的《宋飞正传》显示了他的喜剧天才。而他也是伍迪艾伦影迷,这次合作,算是弥补了想看到伍迪艾伦亲自演出的小遗憾。

   生活本质上是扭曲的,人往往不易一下看清。一件事物一种关系后面隐藏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彻底了解。但当生活的图景被一个纽约老头黑框眼镜面上微微的弧度矫正后,便离着正常画面更近了一些。

 6 ) Whatever Works里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聪明人不见得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但是聪明的导演一定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

伍迪艾伦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导演,whatever works就是这么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

尽管编剧的智力优越感随处可见,但是影片的视角其实是众生平等的。此片主角不仅嘲笑众生,他揶揄自己更甚。

看这个主角,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教授,看起来比其余角色都有智慧,可谓是生就一双慧眼,对人性和人心洞若观火,可他还是婚姻失败,戴一次绿帽子不说,再结婚再戴,再戴再跳楼,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的达春绿?不,影片自嘲的意义绝不在此。

是的,没有谁完美,没有谁超脱。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更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的模样。这就是影片不断打破屏幕的阻隔,让演员与观众直接对话的目的:你看你就是这样的,你看着电影发笑,其实是因为影片所投射情结的就源自你自己。

就像主角(也可视为导演本人)开宗明义所说的,一切宗教和一切主义都是荒谬的,因为在本源上,人类是非理性的、人性是非本善的。所以,乍一看,悲观和绝望都有充足的理由,就像主角的父亲,看了一篇毫不关己的负面报道而就忽而自杀,而主角自己两度跳楼的情节,也不过是为了印证这种悲观的论点。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生观就是:尽管这个世界是如此乱七八糟,尽管我们往往感到悲观失望,尽管我们常常无由头就失控和崩溃,可既然我们神奇地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好好体验见招拆招,坚持活下去并且活得有滋有味。

whatever works,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尽管3p了,可是并不算堕落;尽管男同了,但也未妨碍别人;尽管伊外遇了,可也无需隐瞒(难道这不伤害对方?影片对此难以自圆其说,或者说,其价值观仍将自我置于首位)

一切皆无不可,只要勇于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只要能以爱的相伴找到快乐生活的入口,人生就值得一游。

 短评

我要给五星!!!Woody再次用他独有的哲学观深深地讽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复杂的“爱情世界”,人们始终都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终为哪般…

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愤世嫉俗的犹太老年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结构化意淫。伍迪艾伦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任何进化的萝莉情结。继中年危机后是老年焦虑,那些长篇大论、唠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动送上门来的各种花痴萝莉们的仰视下才能得以畅所欲言,而永无自信、亦无兴趣从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同龄女性那里获得认同。

12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whatever woody allen's

15分钟前
  • noiseinside
  • 力荐

女猪脚搔头弄姿,故作清纯,让人看了真难受。

18分钟前
  • 苏更生
  • 力荐

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大脑的老头,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和同时与两个男人睡觉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21分钟前
  • 珊瑚
  • 推荐

开头boring了一些,然则后面着实欢乐。本片虽然是个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萨》主题的延续和变奏,密集吐槽。当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谓“打破第四面墙”。本片可获“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伦看的是这部,我一定会爱死它的……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爱情本就是一念之过,可以无责任地归咎于荷尔蒙的过激反应,难以持久又总是刻意在乎对错,年龄性别时间都是横贯其中的阻碍;可是也不要忘了,爱情也总是怀有过分的包容性,在质疑左右都有爱人相拥、“她”变成“他”的同时,也可以尽情沉醉于自杀未遂遇上真爱的今宵纵乐,不如豪赌一把,反正怎样都行。

28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胆小的人暗自神伤,懦弱的人牢骚满腹,NB的人敢对整个世界泄愤喷口水,这个人就是Woody Allen

31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1.生活不是理论,所以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运气和偶然。2.人们过着世俗的人生,妥协、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恋、同性恋、3P恋、婚外恋什么“恋”都具备了。4.还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3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越来越反感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个自命不凡废话连篇的老头。这部电影更甚,没点无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观众。一个劲冲镜头作演讲,说的全是陈词滥调。伍迪艾伦电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脚乱的细微触动,可惜这部电影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反击,意图太明显,而且自负得只剩下说教。

37分钟前
  • 艾弗砷
  • 较差

原来英语世界词汇这么多的……

41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Woody Allen高举旗帜,领导愤青,走向虚无。

43分钟前
  • ZCPlayer
  • 力荐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47分钟前
  • 乔阿酥
  • 还行

世界是由无意义的盲目机会组成的。连宇宙都正在瓦解,我们怎会永不分离?

48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好像是两个伍迪·艾伦疯狂地争吵,最后却以炽热的舌吻终结,然后舔了舔嘴唇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5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伦想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折腾,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没办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53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57分钟前
  • mixmilian
  • 推荐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1小时前
  • motongg
  • 推荐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1小时前
  • 叶子风
  • 还行

伍迪拍片无非就是把他那些个招牌元素重复100遍,只是每次都会用不同的路数排列组合,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断啊笑点冰冰冷。可是从bigger picture来看整部的节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滚继而生出的许多唏嘘与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1小时前
  • woodyalle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