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悬崖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王迅  李易祥  张磊  王佳佳  刘洋  刘超  本杰明  明子煜  张婉儿  王槊  刘俊宏  张蓓蓓  

导演:韩志

 剧照

悬崖 剧照 NO.1悬崖 剧照 NO.2悬崖 剧照 NO.3悬崖 剧照 NO.4悬崖 剧照 NO.5悬崖 剧照 NO.6悬崖 剧照 NO.13悬崖 剧照 NO.14悬崖 剧照 NO.15悬崖 剧照 NO.16悬崖 剧照 NO.17悬崖 剧照 NO.18悬崖 剧照 NO.19悬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11

详细剧情

在一座海边小城中,一位开着观光旅游车的单亲爸爸老余;一对一心求子的夫妻简如月、方达;一对一心想飞黄腾达的修车行兄弟……   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在一个台风天,阴差阳错的踏上了开往悬崖的夺命之旅。一群各怀?的?,在生死危机的悬崖边缘,死亡越来越近,时间一点点消逝,求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他们该如何博弈仅存的生存机会?

 长篇影评

 1 ) 幸运的浩存与倒霉的老金

浩存妹妹最近出镜率还算挺高,连续两部谋女郎加上一个小红花,明年还有一部韩寒的春节档《四海》,和演技派张译连搭两部戏,又和流量高,演技也都还可以的易烊千玺,刘昊然都有合作,这等资源,和当年演山楂树之恋后几年没接到过好片的周冬雨比起来,实在好了不知几许。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刘浩存没有办法通过这几部高频次的作品锤炼好演技,并获得观众广泛认同的话,那么风头一过,她就可能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悬崖之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下刘浩存境况的一种展现,万众聚焦,却后继乏力,浩存妹妹,已经站在了悬崖之上,一个行路不稳,可能就会从高处坠下。

让我们看看电影,刘浩存究竟是如何被张艺谋又捧着又边缘化的。

《一秒钟》里,刘浩存作为女一,剧情给得不少,但是每每与张译搭戏,刘浩存的存在感便弱了不知多少,几乎被全方面碾压。

这也不能怪刘浩存,毕竟张译可是那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演员,《一秒钟》里面他大股流泪的场景至今难忘,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哭戏演成这样的。

而《悬崖之上》中,刘浩存在看似高光的出场后,存在感越来越弱,除了最后不痛不痒地出来一下,影片后半部分就直接“消失”了。

最关键的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消失,还是当观众们都将厚望寄予她身上之时。

电影过了1/3,张译被抓,二队两个人都被伪军特务控制,能逃离敌人眼线的就只有浩存妹妹了,这个时候我已经为她摩拳擦掌,就等着她与伪军特务们来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

结果,她跑去电影院看了一下时间,就乖乖等了一周多,再出现就是电影结尾,不声不响完成任务,掉几滴泪就完了。

你在逗我?!

虽然我知道,整部片子由张译带头的四人组,其实都是为了引出周乙这个潜伏角色,但是好歹张译能在各种镜头里飙演技,秦海璐和朱亚文都在中后段有着高光的表现,偏偏到了刘浩存这里,电影开场不久就手撕伪军,演着演着反而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慢慢淡出在背景之中。在角色设置上来看,这未免有些遗憾。

当然,更遗憾的就是刘浩存并不适合这个角色,在看《一秒钟》的时候,我就觉得刘浩存的声线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实在太过尖锐,或者说,刘浩存的声音在当代是不违和的,但是放在过去的年代,就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小红花》里刘浩存发挥更好的原因(虽然单论电影质量《小红花》比起张艺谋的这两部还是有差距的),因为她能契合进现代戏的角色中,但是在演60年前或者80年前的角色时,就会有莫名的疏离感,这对角色塑造是很致命的。

从演技上来说,刘浩存和别的戏骨相比,确实差了不少,于和伟最后与刘浩存的那场“简简单单”的对手戏,感觉于和伟为了能配合上刘浩存挤出的几滴眼泪,贯穿全片的老谋深算气场都打了折。

不过,无论如何,刘浩存在戏内戏外都是“幸运”的,戏外幸运在有人捧,有好角色演,《悬崖之上》的电影里呢,也是最轻松的那个角色,别的角色死的死,伤的伤,为了能说句话还得服个毒,刘浩存可真厉害,跳个火车也就崴个脚,人家检查时开枪干死个人也没有蜂拥而来的伪军士兵(这段感觉有删减啊),面对敌人的埋伏,一个隐身开溜,关键时刻娇滴滴地喊一声,经验老道的特务就傻了眼。

这已经是幸运max了。

相比而言,老金可就惨多了。

一个人最惨有多惨啊,惨不过老金。

明明是个坏人但演着演着就成了搞笑角色。

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老金倒起霉来,逃狱的共党开着他的车就往外冲,自己那个气啊,只能打轮胎,这波抓完人,自己的新车可就千疮百孔了。

好不容易修好了车,结果邀请别人来坐一下吧,还偷偷往后座栽赃陷害,这不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吗?

而且作为反派,听到共产党几个字时浑身发抖,这样的素质当啥坏人,直接投降多好。

被栽赃也就算了,但是其实没人真的把你当成卧底,因为大家都觉得你不是卧底那块料,这波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但是锅还得老金来背对不对,戳脖子也不能少了你对不对,毕竟你算是搞笑角色,一下子就浪费掉有点于心不忍。

老金:“导演,我被戳脖子都没有死,是不是后面还有我的剧情啊。”

张艺谋(拎出一叠钱):“这就是后面你的剧情了,去领盒饭吧。”

然后整体谈谈电影吧,张艺谋出品,质量肯定没得说,雪中的哈尔滨实在太过美丽,谍战与冰天雪地相结合,让那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氛围天然地被塑造了出来。

剧情整体来说也中规中矩,算是标准之上的谍战片,除了老金,大家都不傻,也都有高光时刻,这点不强行降智还是很难得的,毕竟当年我们的地下党同志面对的不是傻子,而是群敌环伺,一个不好就好丢掉性命的状况,想要活下去,就要对自己狠,也要比敌人更聪明。

影片每过一阵子的小标题让我觉得有点像《骗中骗》,同样短小精悍的分章标题,同样扎实且复古的叙事结构,同样精明的斗智斗勇,当然影片时长不算太长,这些小标题用处倒也不很明显。

最后,作为一个不完全的浩存妹妹的粉丝,还是希望她能多磨练一下自己的演技,毕竟相比于成为华而不实的流量明星的道路,成为演技派明星也许更困难,也许不能日赚208万,也许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去提升自己。

但是我总觉得,既然选择当一个演员,那就应当全情投入不是吗,颜值不能打一辈子,通稿也只能买上一两周,幸运也许有一天终究会被用尽,那个时候,如果能有了张译那样活死人肉白骨的演技,倒也不怕没饭吃。

(最后拉个票,我参加了豆瓣阅读的“第三届长篇小说拉力赛”,欢迎点击《夏日的终焉》这个链接关注我的参赛作品哦)

 2 ) 于和伟:《悬崖之上》,大成启航

于和伟:《悬崖之上》,大成启航

文/荞麦花开

张艺谋新片《悬崖之上》,最让我惊艳的是片中于和伟的表演。

于和伟是一个很特别的演员,特别之处何在?答曰:魅力。用行话说就是“星味儿”。这玩意儿对演技派演员“冲顶”来说太重要了。

不妨用前辈作比。梁家辉的演技不逊于周润发,坊间人称变色龙百变影帝,但何以始终不及发哥的成就和高度?答曰:缺的就是星味儿,缺的就是银幕上的光彩魅力。而银幕魅力这东西,可遇不可求。

你品,你细品,周润发嘴叼牙签手持双枪横扫一大片的银幕形象多么迷得人五迷三道的。于和伟的周乙就是如此。那挺拔硬朗的身姿,克制内敛的儒雅,波澜不惊的深沉,冷峻酷帅的脸廓,邪帅魅惑的味道,可谓天然生就一种完美贴合民国谍战戏的古铜色气质。高大身影里亦正亦邪的冷静克制,这不就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男明星范本吗?

于和伟懂得自己的魅力在于邪帅(对比,前辈陈道明则儒帅,侪辈吴秀波则痞帅、余皑磊则丑帅?),所以他在车里魔术变戏法似的富有层次感地搓熄纸条,美感十足地写出了动态的两个字——“烬落”(鲸落?^_^)当然,如果只有扮酷耍帅的魅力,撑死了也就一个朱婷偶像,是谈不到银幕魅力的,无论如何是谈不到的。于和伟超越于此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表演很准确又很懂用心思的演技派“真演员”。

于和伟在《悬崖之上》中的表演,可谓阴狠在骨,刀刀毙命,没有一个字多余,没有一个表情多余,没有一个动作多余,而细思之,没有一个字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细节能少。片中倪大红的高科长当然也是这种没有一个字废话没有一个眼神动作多余的老谋深算波澜不惊气质,但他没有于和伟独有的那种儒雅成熟的邪帅魅力。又如同样是谍战大户,于震永远是个咋咋呼呼,所以他出不来,到现在都还泡在二三线地方台的谍战剧抗日剧中;于和伟的《青盲》《零下三十八度》《连环套》这一路谍战剧,仿佛为今日《悬崖之上》的大成,做了十年的准备。这种简练传神,克制表演,于和伟之前,则陈道明《黑洞》《冬至》——尽量做减法,把最复杂的东西,用最精要的台词和动作表情,准确传达出来。诚如于和伟自我解说角色和表演:“周乙是个无名英雄,他一直要隐忍,要克制,无法表现、无法抒发。……他那么难过、难么痛苦,却没有一场戏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我要在丝丝缕缕的缝隙里去表达,不动声色,克制自己,但还要让观众看到,不能隐忍着隐忍着就没了。这个时候,表演的分寸感在哪儿?这是一个挑战。”(2021年5月“人民文娱”专访于和伟)看几个表演细节:

在车上与张译演的张宪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决别”,张译的表演当然热泪涌动饱满张力,而我同样被于和伟的冷峻克制之下的情感热流打动了,他重复问道,“还有吗?”他不甘心战友竟然没有未竟之愿,可以留给自己帮着完成。他以这重复的三个字,作为对即将永别的战友的挽留。虽然徒劳的挽留。这两个短句重复,好有感染力。据于和伟知乎访谈,这两个短句是剧本里没有,他自己临场加的。多么肯动心思的演员。(也感谢张艺谋导演,能虚心接纳演员的创造性。)车上诀别这段戏最后我们注意到,于和伟眼眶湿润了,克制克制再克制的周乙,在张宪臣下车离去等于是萧萧易水一别后,终于禁不住眼眶红了,而这个细节在电影美学上的妙处在于,于和伟是特意侧过脸来,提醒观众,用一整片银幕,看他这眼眶红湿。妈的,真好心思!

“妈的,晚了一步。”这是他与朱亚文演的另一位战友楚良诀别时的话。身后的看不到他脸的特务自然理解为晚了一步留个活口;身前的看得到他眼眶红润的观众自然懂得他是在演戏;再一咀嚼,遮莫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晚了一步,在特务从背后赶来前,把战友送出险境。

在那之前,他拼命地要从战友喉中抠出自杀毒药片,同样是做戏,身后的看不到他脸的特务自然理解为他要拼命抠出来;身前的看得到他眼眶红润的观众自然懂得他是拼命做戏——假装抠出来。甚至明抠暗送。他知道战友落入敌手会受酷刑而惨死,与其如此,不如帮他解脱早死。有网友评这段戏:在目睹张译演的张宪臣被折磨如此惨状的前提下,结合片尾雪地里骗小兰说两人都是英勇战斗后就义未受敌人折磨的情节;回到楚良那个绝境下,为了不让同志再落敌手受刑,我更倾向于和伟演的老周“明抠暗送”,以成全已抱死志的同志楚良,这一段无论是接近20秒的“抠”的过程中反复地双方镜头切换,还是之前楚良面对老周依然选择开枪,都是在表达一种同志之间无声的默契,而那句故作匪气的“妈的,晚了一步”,把这一出戏完整收尾。

“妈的,晚了一步。”于和伟这句语带颤声。显然,他禁不住又一位战友在眼前惨死。片末他用善意的谎言骗小兰,张宪臣和楚良是牺牲在战斗过程中的,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没有被捕受酷刑受折磨。他补充道,我都在现场。“我都在现场。”这句说来云淡风轻,实则碾过内心重逾万钧。每在一次现场,他受的煎熬就加重一次。这次他控制不住语音发颤其实是很危险的,但他终于没有暴露,因为他把略微哭腔“藏”进了喘气儿声——刚与“敌人”剧烈“搏斗”后该有的喘气儿声。老周这个人物之难演,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演员既要表达出人物努力克制又克制不住终于还是露出对战友的真情这一点(否则观众遮莫会认为这竟是个冷血动物。因为观众什么也没看到),但同时又必须借助各种“掩护”,让他身周的特务看不出破绽。

这个掩护,再如雪地里处决张宪臣,他借着点烟掩护那一哆嗦。

这些,都是多么美感的电影细节,都是多么高级的电影美学。

尤其是借着点烟掩护那一哆嗦,岂非又一次刘玄德闻雷失箸?

勉从虎穴暂栖身。原来,君子善假于物,原是于和伟看家本事?

即如《楚汉传奇》剧中秦始皇,于和伟在陈鲁豫的访谈中透露最后秦始皇死前自己掐自己喉咙那段是他的设计。符合现代生理医学的写实性的表演设计。妙。还有,剧中秦始皇决定焚书坑儒前,有个细节,始皇拿着一卷书册竹简,慢慢凑近火焰,他眼中的仇恨愤怒的火焰,就如此巧妙地外化了!真是善用心思善用道具的演员!老周在车内单手一块一块搓熄字条,正折射出人物的缜密冷静,如一道暗黑幽深的长廊,次第打开廊灯,演员给观众次第打开人物内心的隐秘纵深。据导演访谈,搓熄字条这段是于和伟临场发挥,张导赞不绝口。一块一块由大到小搓熄字条,最后把灰都攥在手里,指缝中都不漏出一点。然后导演分析说这样演好,就那种绝对保密,不留一丝破绽的感觉。

内心隐秘纵深,信念坚如磐石。

于和伟独特的味道在于亦正亦邪。他懂得善用他的“邪味儿”。所以他在靠窗的咖啡座上用平静的语调戏耍自以为聪明的金志德(余皑磊饰),以长者的姿态给出一点人生的经验,竟然演出了让观众如坐过山车般惊心动魄的效果,竟然让人有那么一丢丢同情金志德(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老金在挨揍^_^)。有网友说,教训老金这段儿演出了中国人独有的交际场上那个味儿。演得古典而不西化,难得。演得“轻”了就成《间谍同盟》里的布拉德皮特了,那就成了外国人的“机智”,而不是中国人的“厚黑”了。官大一级压死人,我就是逗你耍你怎么了,就喜欢看你内心憋屈恼怒而又陪着笑脸无可奈何的样子。可以对比经典谍战剧《潜伏》,余则成前期对马奎不无客气,跟后期对李涯不必客气,那话风明显的两个味儿,因为前期是平级,大家都是处长,后期余是副站长了,就可以居高临下仗势欺人我就是逗你耍你怎么了。(就此也看出孙红雷对人物关系变化把握准确。)

表演的准确其实就是人物关系的准确。据于和伟说,张宪臣被周乙从过道一把拖进去再关上房门,张宪臣脱口而出,“老周!”——人物关系就确立。老张老周是老熟人。这段是他和张译磨出来的点子。我看片末高科长解开周乙手铐后两人那段戏,表达人物关系是最精准最耐咀嚼的。高彬笑着表示周末吃西餐我请,老周微带脾气似的来一句,我不吃西餐。这句只有周乙说合适。何则?周乙是股长,在特务科属于中层,一人之下众人之上,股长在跑马场上只比科长差一个马头,那么不妨合理设想二人的前史,有可能最初二人是同级,还称兄道弟老周老高过。但如果是金志德鲁明这个级别(连股长都不是。片子开头特务科杀人,高科长和周乙在屋内烤火,金志德和鲁明在屋外雪地里挨个枪毙犯人,也能看出高、周二人职级是较高的),跟高科长傲娇,我不吃西餐,这人物情境就不成立。因为中间越级了。观众就无法自然联想到,他们曾经有可能是互相递烟一起讲荤段子的同级。周乙必须这么傲娇一下,不然就不真实得令人怀疑——他“平白”受这趟委屈,连生气都不生气?但他又不能傲娇过头,那样同样令人生疑——戏过了吧?所以接下去周乙见好就收,就坡下驴,回应高彬的橄榄枝,伸手握住高伸出的手。

包括最后周乙要走出房门,高彬从背后叫住了他,笑着把手枪送回他,“你这把枪可不能卡壳哦。”——我是周乙的话我的心都要蹦出来!这话内藏玄机几不隐藏,好似一个洞悉了一切的老狐狸用明语给你喊话,你当心着点儿,这次是没证据,下次可得走稳点儿;表面上则显然是高科长对业务骨干的期许。如果结合楚良那把左轮的撞针被搞了联系起来一想就更可怕了——这分明是飞龙骑我脸:这个死了的楚良,枪上的手脚就是我派人做的。不怕告诉你,我一直在监视你。跟这样的老狐狸四目对视太艰难了,所以周乙撂下一句“感谢救了我”(浅的一层:澄清我的“清白”;深的一层:楚良枪卡壳我没中枪),然后顺势张臂,跟高科长来个感恩的同志拥抱。跟高科长的这个拥抱同样只能是周乙才成立,脱略形迹也是要有人物关系基础的。如果此刻转过身的是金志德,或鲁明,他们除了硬着头皮迎接高科长眼光的透视,不,凌迟,别无他法。他们是不可能一个拥抱,把笑不起来的复杂眼神留在高科长这头老狐狸的身后的。有网友说,高彬最后就是想说虽然我冤枉了你把你扣在这里,但是我搞坏撞针救了你一命,你我这点龃龉就当过去了。周乙原本假装出来的那一点不满也顺势烟消云散。两个人都在互相表演一出合理的戏,但其实各怀鬼胎。这就像钱锺书《围城》里这段:范小姐看她上轿子,祝他们俩一路平安,说一定把人家寄给孙小姐的信转到上海,“不过,这地址怎么写法?要开方先生府上的地址了,”说时格格地笑。孙小姐也说一定有信给她。鸿渐暗笑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俩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一套工夫,怕也不过如此。假使不是亲耳朵听见她们的互相刻薄,自己也以为她们真是好朋友了。

高彬这句“你这把枪可不能卡壳哦”,再细一咀嚼,还能琢磨出味儿。片子前边儿周乙载着张宪臣准备冲出去,对张宪臣说,劫持我(因为周乙算是特务科中高层人物,不是虾兵蟹将,特务科要保他),最后离开时向我开枪,只要不打死都行。结合这个思路分析他的心理,在与楚良持枪对峙时,他肯定希望楚良一枪击中(击伤)自己然后有机会脱身,最好是击伤自己(比如打胳膊或腿)然后还劫持自己脱身。但楚良的枪哑火了,在背后一群特务赶来众目睽睽之下自己不得不向楚良开枪,哪怕不打死他也迫得他不得不服毒自杀。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眼前这头老谋深算的老狐狸。骤然之间脑中电光火石一闪而过,周乙于整个事体已全然明了,他心中要活吞了眼前这老贼的心都有。这是最危险的时刻,高彬就等着看,周乙眼光里是否有伤痛的怒火。

于和伟这时的表演又陷入两难——如果眼睛里波澜不惊,其实是反人性的,苏轼有云,“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何也?以其变起仓促,人有生理性本能反射也。就好比余皑磊演金志德猝闻老周这句“我是共产党”,他的反应是很准确的,那就是一瞬间懵了,然后才是左右看看自己是不是中埋伏了。猝起不意,好比朝夕厮混的哥们儿突然对你来一句,其实我把你绿了——你那一瞬间的反应肯定也是懵了啊,然后才“来得及”想其他的。而且,如果周乙这时眼睛里波澜不惊,观众也要大呼此人冷血凉薄了——因为观众什么也没看到,他们不能凭空脑补周乙心中的伤痛悲愤。但是,如果周乙眼神里迸出伤痛的怒火,高彬等着呢,极度危险。所以这时一个最高级的临场应变,便是老周借着高科长释放出的善意,凭着跟“老高”的当年交情,顺势张开手臂往前一个感恩的拥抱,把自己眼神里着实不易掩饰的东西,干脆就不掩饰了,直接“屏蔽”在高彬的脑后跟。周乙有此临场急智——突然对老金来一句“我是共产党”,装作打不燃火等着老金来叫“坐我车吧”然后顺势栽赃嫁祸把那本《梅兰芳访美记》塞进老金车里。

这样,绝顶聪明的演员于和伟又一次完成了一个两难处理——眼中真实的东西,不让高彬看到,只让观众看到。有网友评论这段戏:为了避免被高彬这个老狐狸从他“可能”失控的表情中看出任何端倪,周乙电光火石之间突然给了这个罪魁祸首一个猝不及防的拥抱,将最有可能泄露出自己真实感情的面部快速转移到对方看不见的地方,嘴里说着感谢您的救命之恩,但交颈之处闪烁的眼神和僵硬的五官却分明看不到一丝劫后余生的喜悦。把那一刻的周乙演得完全不动声色,演得更像一名对高彬这个上级毕恭毕敬的得力下属,相信是任何一名专业演员都能做到的;但是,周乙是我党隐蔽战线的优秀代表,并不是只会完美执行任务的机器,在无比险恶的斗争环境下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绝不是因为冰冷无情,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祖国、对战友的真情,他们是真正深情无悔的战士。所以,在领悟到楚良牺牲真相的那一刻,突如其来的拥抱,隐而不发的哀恸,真正体现了演员于和伟用心之深。

人物关系职场关系其实是这部电影的精髓。张宪臣被电刑,高科长侧头看了一下周乙什么表情。也就是说,在张宪臣杀人越狱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地,高彬就在怀疑身边的这几个得力干将了。果然,“怀疑是我的工作。”《梅兰芳访美记》作为密码的母本,他不仅仅是瞒了周乙,他也瞒了金志德。他身边的这几个老家伙每一个他都在测试。他唯一最交底儿的,是年资最轻的小孟。看年龄,怕是特工学校才毕业。一张白纸,正好画画。老人家晚年,之所以不信任这帮老同志,转而对广场上汇成红色海洋的的娃娃们亲切挥手;金庸《鹿鼎记》中洪教主撇开教内老兄弟们,任用韦小宝这批少年新进,都是这个道理。

有的电视剧咖不适合大银幕是真不适合,而有的电视剧咖之所以暂时还戴着“电视剧咖”的帽子只是因为大银幕还没发现,哦,大银幕真的会,竟然会,放大他的影像魅力,几何级数的放大。十年前看《青盲》的时候我就感叹于和伟的不动声色,只把细节克制在方寸细微之间微动涟漪。但很遗憾那是电视剧,电视剧的观众不见得会有那份专注,去耐心地等待,与高级审美的邂逅。而电影,不一样,观众在电影院内是可以有耐心和专注掘地三尺地捕捉演员的表演细节的。

于和伟这种影像魅力,是“外形+气质+演技”三缺一而不可的。

比如陈道明《归来》。多少人被陆焉识弹钢琴后无言哭泣那场戏圈粉!陈老师的外形气质就是儒雅翩翩的老派教授,换个人演就没有说服力,然后他的哭戏,先是嘴角一下下牵动脸上肤纹,继而深深埋下头去双肩克制地抖动越克制越克制不住的抖动,继而扬起脸来满脸热泪,继而站起身来小心翼翼与爱人拥抱,继而因爱人突然的反常举动而茫然不解,继而知道爱人终究没认出自己而痛苦委屈伤心哭泣……这么复杂有层次的表演,对演技要求极高,换个人演根本就演不出来。(巧的是,《归来》同样由张艺谋导演。张艺谋真会拍演员?)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说,于和伟,就是下一个陈道明。

演员既要能大开大阖,hold住大段独角台词戏,有台词、身段两方面深厚的话剧舞台功底;又要能简练克制,没有一丝多余动作表情,在方寸之间传达准确。如此人物,以我所见,几十年来,只有两人。

如陈道明《康熙王朝》中怒斥群臣、千叟宴敬酒,《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两次发言等大段台词戏,光彩照人,夺目璀璨,很久以来,看不到后来媲美者。如陈宝国《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当然也演得很好,但那是整体的好,是建立在刘和平剧本很好基础上的整体表现的好;而单论光彩夺目的大段独角台词戏,陈宝国没有能跟陈道明比拟的高光时刻。直到《军师联盟》中于和伟的曹操,横槊赋诗,那种hold住全场的耀眼片段戏,观众终于又见到了。这一点,很难得:

譬如就扮相而言,公认的好演技如周润发、葛优、王志文、李幼斌、孙红雷等,就不适合古装。李幼斌更是在采访中直言自己干脆不接古装剧。

有的演员缺乏古装正剧所需要的话剧台词腔调话剧舞台范儿,比如段奕宏,《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死啦死啦和《士兵突击》中老A队长是多么杰出的演出,但是一到古装正剧就破功,《大秦赋》中吕不韦《楚汉传奇》中韩信,那都演的什么玩意儿,违和得不得了。

有的演员是外形身板儿不够高大硬朗,如张译,缺乏主角的星味儿,他台词也很强啊,但你不大能想象他演曹操横槊赋诗这样的戏?

所以既能驾驭古装正剧的大段台词戏,又能在现代戏中有精准的表演创造性的构思,于和伟是肉眼可见的唯一一个“陈道明接班人”。

当然,于和伟不需要做任何前辈的“下一个”,他只需要做好他自己。他的魅力,无人可替。

祝于先生,早日大成!

 3 ) 他们在“悬崖之上”,超越个体,成了永恒的光

不得不佩服老谋子一辈子都在努力地突破自己,每一部片子都有新的惊喜以飨观众。《红高粱》有血气方刚的豪迈,《大红灯笼高高挂》则展现出了深宅大院里死一般的压抑。《我的父亲母亲》拍出了农村的质朴,《英雄》则又画出了古典的韵味与侠味。《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错彩镂金之美,而在《影》当中,张艺谋又贡献了一种几乎与之完全相对的山水墨画的干净简洁之美。

其他等不一一细说。

即便是面对同样的抗日题材,《金陵十三钗》和这部《悬崖之上》也都有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金》讲的是社会底层女性为民族大义所作的牺牲,是对人性的讴歌;《悬》则是部彻头彻尾的谍战片,讲的是人心之间的博弈。《金》的故事发生在南方,骨子里就带着几分柔软的悲情;《悬》的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在大雪纷飞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冰冷的交锋。

《悬》讲述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四位在苏联受训过的我方特工来到此地,完成一项秘密的“乌特拉”行动。日寇在截获这个消息后,想要破坏我方执行任务。于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考验,就此拉开序幕……

虽然张艺谋在艺术风格上不断尝试新花样,但总有一些个人特质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这就是他电影。比如,他对东方美的偏爱以及成名后对于恢弘的大场面的执着、对他的偶像黑泽明的致敬等——当然,这是好的一面。他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我觉得就是他总喜欢以最直白的形式来呈现他的内容。

举个例子,《父亲母亲》里章子怡奔跑的场景,你会立马感受到她的质朴天真和单纯,感受到农村的美丽,这是张艺谋的美术功底、导戏能力、演员的天赋等等综合起来成就的;但是在质朴之外,你很难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内容。但如果是王家卫的电影,他只是让女演员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就能展现出很多复杂的内容,王家卫就很会利用留白来丰富他电影的解读空间。

《悬》在惊险的主线之外有一条温情的副线,那就是老张与王郁姐那两个在街上乞讨的孩子。本来可以利用这条副线在很多地方暗戳戳地煽情,让影片变得更厚重,也更具感染力,但导演几乎是硬邦邦地让小孩两次“闯入”,在这两次“闯入”之外,他们几乎全程掉线。两条线索的“割裂”,让本来挺好的一段内容多少显得“格格不入”。

还有“等待黎明”这个主题,本身也是很好的,但每次主角们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总给我一种强行点题的感觉,跟我高中写议论文一样拧巴。

所以“直白”几乎成了国师的硬伤。

这种直白在他熟悉的叙事环境里会成为一种冷静的白描,给故事增加莫大的震撼,以《活着》为登峰造极。但脱离了他熟悉的领域,那么多少会表现出一点水土不服。

不过没关系,瑕不掩瑜,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艺术作品:伍迪·艾伦可以总在电影里唠唠叨叨,英格玛·伯格曼也总有那么多歇斯底里,那么张艺谋也可以有自己的偏执,他的偏执不妨碍他成就伟大。

《悬崖之上》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它跟《色戒》《风声》这些电影同属一个类型,而且都讲述了“在民族大义和集体利益面前的个人选择”的主题。

雷佳音饰演的谢子荣与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出卖队友,一种是宁死不屈。当然我们会去骂谢子荣,这是因为我们作为观众有上帝视角。但其实代入角色本身所处的环境:三位战友死在他面前,他内心得受到多大的震荡!当他在生死边缘游走了一次之后,我想他的人生哲学立马就从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只剩两个字:活着。

就像《驴得水》当中周铁男前后的转变一样。

至于老张张宪臣,他是完全可以抛弃个人,全部奉献给集体的。当他被敌人折磨成残废、同志想把他从中救出来时,他意识到既然自己的残废之躯不能再为大家贡献什么,就不必再让同志冒这个险。所以他决定不逃,并且用残存的气力与敌人最后再搏一次。

可歌可泣。

《色戒》对于“个人选择”这个主题尤为凸显,因为王佳芝面对着最艰难的“撕裂感”:她把敌人变成了自己的情人。成败只在她一念之间,那一刻她的感性胜过了理性,个人胜过了集体,所以她在翻江倒海的思想挣扎之后说出了那两个字:“快走”。于是,这群学生的理想和前途都被她给毁了。

《悬崖》里的老张其实也面对着一份“撕裂”,即他在集体之外,作为个人,他还有俩失散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执念,如果可以,他当然想活着见到那两个孩子。(但我前面说了,张艺谋没有刻画好这层情与理的冲突,或者说,张艺谋干脆就放弃了对于这层内容的深挖)然而老张做出的选择与王佳芝截然相反,他选择牺牲自己,成全大家。

个人用自己渺小的力量成就悲怆的伟大固然值得歌颂,但如果可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些悲剧从来就不必发生,和平永驻人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那个经典的问题:一个人和五个人,你救哪个?如果可以,当然希望这六个人都不需要被救,他们也能在黎明之后,开心爽朗地活着。

这肯定是奢望了。

最后谈一点,我看到很多评论质疑剧情是否合理,这点我想用《岛上书店》里的一句话来解释:“如果你对细节有怀疑,整个故事就开始散架了。”这意思是说,我们在看一部电影或者读一个故事的时候,首先要带入作者的逻辑——当然,前提是这个逻辑已经基本自洽,没有大的毛病。在这之上如果还过于吹毛求疵,那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柯南·道尔或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推理小说,也能找的出些许的漏洞。但故事本身并不会因为这些漏洞而不精彩。

所以,首先不要质疑不那么重要的细节,我们才能感受到这类作品的魅力。

《悬崖之上》这部片子,我的观影感受还是觉得蛮紧张刺激的,每个角色都很丰满,高手之间的你来我往就好像一场精彩的棋局,每一招都足见胆识、勇气和决心,不由得让人拍手叫绝,我觉得于一部谍战片而言,这就够了。


终于决定还是开个个人公众号:Imagine Heaven。

 4 ) 我方ADC输出不足,但还是想赢,咋整???——全剧透,勿入!

还记得上一把王者钻石局,张教练人海茫茫中又挖掘到了一个天才ADC苗子——浩存妹妹,本着谋氏ADC必须红的原则,给安排了两个大神带一带,效果不错。

范伟老师走中,张译打野,浩存妹妹ADC,轻松打完以后,数据不错,浩存妹妹打出了35%的输出。

张教练一看,可以啊,绝对的可造之材,荣耀王者局已经安排上了。

浩存妹妹等开高端局的时候,抽空出去打了把 1V1solo,对手名字挺长,有四个字儿,还扮猪吃老虎,说死不死的,先送了两条命结果最后直接把浩存妹妹家给推了,这不是调戏人吗?

浩存妹妹还没来得及生气,荣耀局就开了,一看队友,还是上局的张译。不过这次张教练没安排张译打野,让张译半肉半输出,有意让他帮浩存妹妹抗点伤害。中路秦海璐,朱亚文走上。这阵容不能算弱了啊,可惜都偏输出,没啥肉。

再看对面,倪大红走中,于和伟打野,李乃文上单,余皑磊ADC,雷佳音都被挤到了辅助位置,这不是一手王炸么。

这咋玩?

张译说,没事,我英雄强势,于是张译吃了点经济,就出去秀了一圈,你别说确实牛逼,对面全被干成残血,但是张译被集火。浩存妹妹这边三路全崩,浩存妹妹说,我猥琐发育了,你们稳住,我们能赢。

可是再猥琐总不能不打起来吧。于是朱亚文也被搂住干翻。

浩存妹妹看了一眼中单法师秦海璐,你说这咋办?

秦海璐看了一眼浩存妹妹,看我干啥,肉都没有怎么输出。

无奈的浩存妹妹看了一眼教练。

眼神里写满了:咋整?

张教练低头一吃手,说,等着。

说时迟那时快,对面打野于和伟先是卖了已方ADC接着开始演,各种送。

张教练微微一笑,这不就好起来了嘛。

最后倪大红逃跑,说,不玩了,下把把演员给我踢了再玩。

浩存妹妹赢是赢了,可惜输出是真不行啊,这局太高端了。

— — — — — — — 我是分割线— — — — — — —

倪大红、于和伟、李乃文、余皑磊四个在一起烤火的大反派阵容属实牛逼,有这阵容演电视剧就已经必火了。

挺喜欢浩存妹妹的,能和这么多高手过招,实在是太幸运了,可惜火车上那场文戏真的是太稚嫩了。

怎么说呢,这是部不必深究的电影。国师这作品基本上让人挑不出毛病,可是太过于求稳也没有大爆的潜质。一手的王炸,可人家也不是因为这部戏才演技好的,也可能是大家对国师期待都比较高吧,如果是个新人导演拍出来这样的作品,那接下来绝对值得期待。

看了下摄影指导还是赵小丁,说个个人感觉,不是赵小丁不好,而是和赵小丁合作的国师,都是走的保守路线。

如果国师能够更放得开一些,更大胆一些,或许效果会更好些。

没过8分是因为确实少点惊喜,接近8分证明确实没啥大毛病。

 5 ) 既然是悬疑剧情片,麻烦能不能注意些逻辑

想像一下,当你手下有三位最佳男女主角,同时还坐拥两位当前大热的实力派演员,另有青春偶像颜值当担,而你自己又功勋卓绝家喻户晓,这样的全明星阵容起码能够保证是一部水准之作吧? 然而现实却是,悬崖之上可以说是一部毫无诚意的作品,全片剧情充满逻辑硬伤,强行制造悬念,几乎所有的冲突和高潮都是片段性的,比如进书店的明明是个女人,走在路上的张译突然成为目标,躲过追捕,又强行制造冲突被敌人发现,然后在港站中化身燕双鹰大杀特杀,帅气转身被车撞强行下线;后续的无数场景都是类似这样突然生硬的转换,强行制造冲突,如秦海璐和朱亚文两个人生死关头发动不了汽车,朱亚文舍生取义的说分头走,朱下车后,秦立马就能发动汽车,明明可以一起走却强行送一个;以及各种没有任何伏笔毫无逻辑的突然拔枪警惕,失望的东西太多,国师还是比较适合拍风景记录片。

 6 ) 周乙死掉最好——评张艺谋电影《悬崖之上》

周乙是怎么死的?

根据电影《悬崖之上》给出的信息,不难猜测,周乙将死于口服的氰化物药片。

当他完成张宪臣遗愿,帮王郁找回孩子,他就下定了牺牲的决心。

他要去杀谢子荣。

谢子荣必须尽快死:为同志报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组织及时止损。

但谢子荣一死,就证明了高科长的猜测——卧底并未清洗掉。显然,特务科内部会迅速达成共识:金股长为替死鬼,卧底嫌疑最大的就是周乙。

一个死局。所以,高科长成竹在胸地说:“等他自己跳出来!”

周乙做了选择,和张宪臣、楚良一样。

当我们谈“牺牲”的时候,意味着放弃自己活着的机会,成全他人的明天。电影《悬崖之上》主要讲的就是这个“牺牲”——张宪臣和楚良为了不让周乙暴露,甘愿放弃自己的活路;周乙为了小兰们看到黎明,自愿赴死。

这是一份沉重的礼物。坦白讲,除了张兰、王郁、当时的四万万同胞,我们影院里的每个观众都是受赠者,只是我们健忘到需要一部又一部的文艺作品来记起被馈赠的事实。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也是普遍的,艺术似乎成了拯救人类异化的唯一解药。

人们善于遗忘;我们之中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踏上腐朽的老路——有些人找到了剥削自己同胞的门道,并无耻地宣扬此乃被剥削者的福报;有些人当上了蛀虫,通过偷税洗钱、贪污腐败、投机圈钱啃噬社会财富,并竭力营销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有些人数典忘祖、夸夸其谈地精资,做着带路党却恬不知耻地粉饰自己是科学和民主的公知;更多的是有些人不学无术、娱乐至死、向往以上所有物质成功的“捷径”,但实际上做着不挣不扎、只会消极抱怨的精神咸鱼。

当我们再谈“牺牲”,到底还能触动多少人?

如果你已经在遗忘先辈的牺牲和馈赠,那电影《悬崖之上》就正好有了它及时的、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单从电影剧作层面来讲,《悬崖之上》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部电影的主旨建立在史诗般的宏大命题上,但却落笔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切口中。一次并非拯救世界的任务、一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谍战工作者、一撮并非神通广大的敌人;没去安排波澜壮阔的外景场面,没去刻画缠绵悱恻的内心世界,也没去喋喋不休地宣讲情怀和主义,但是时代、生活、情感、信仰却在留白处暗自啜泣。

《悬崖之上》的笔墨都聚焦在了故事的细节上、人物的表现上,故事完整、情节紧凑、对白不见一句废话、文戏留白尽是险恶、武戏真实全为杀招。电影风格凝练、含蓄、厚重,观感如读一部成名大家所著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如对着电影中藏埋世事的皑皑白雪独自格物。

以上为《悬崖之上》风格美感的综述——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奢谈风格的——缺乏相应审美能力者或会觉得不如宫斗之烧脑、漫威之热血、战争片之激荡,感受不到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奶嘴上分泌;但有一定文学底子的观众,即便不能细说高明之处,也定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成熟老辣、绝非戏作。

若是以上评价过于主观,那么关于《悬崖之上》,至少有一点相信是观众的共识:

演员的演技普遍扎实,电影的主要人物刻画得相当到位,尤其是倪大红饰演的高科长、于和伟饰演的周乙,写得出彩、演得也精彩!

特务科的高科长,是一个城府极深、领导艺术高明的冷血政治机器。为了政治生命,他可以残害同胞,也可以冤杀(明知有冤)同僚,是为冷血政治机器;他不相信任何人,每下达一个指示必然考虑让多方掣肘实施,每说一句话必然是言简意深、喜怒不形于色,是为城府极深;他洞悉下属的本性和倾向,即便心中清楚谁是内鬼、谁不是,也会考虑形势、不急于做出让内部力量分裂的粗暴指示,所以他在“证据确凿”时牺牲金股长,等其他下属(尤其是女干将)恍然大悟“周股长才是卧底”时再拿办周乙,是为领导艺术高明。

这么一个极端城府的角色,倪大红来演绎正合适不过。经验老道的他,时而通过简单却意味深长的独白、时而通过细微不易察觉的面部表情、时而通过装模作样的肢体动作,将冷酷、危险、善于伪装的高科长活灵活现地演绎在了大荧幕上。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角色,自然是周乙。周乙这个角色,电影的前半段里,是高科长的部下、反动走狗,直到餐桌上唱国际歌时他秀了一下俄语发音,观众才意识到这位很可能去过苏俄,怕不止是伪满走狗那么简单。往后,果然,周乙是组织安插在敌人内部的卧底;他能在敌人眼皮底子下化险为夷、瞒天过海,正得益于其临危不变、沉着细致的性格,以及精于筹划、随机应变的能力。

周乙是个战争时代合格的战士。他政治素养极高、信念坚定,对同志如春天、待敌人如寒冬,但他并非呆板、“政治正确写在脸上”的人物。他左右逢源、善于表演,也脏得了手、懂得为最终目标服务。

这样一个角色,非于和伟莫属。不久前才播放的神剧《觉醒年代》里,于和伟正完美演绎了一个别具魅力的陈独秀。该剧里的陈独秀同志志存高远、觉悟深刻、敢为天下先,但形象上丝毫不是传统呆板的士大夫面貌,反而是关汉卿似的铁骨铮铮又不拘一格、颇为不羁的君子。不管是陈独秀还是周乙,两个角色都要求人物内心和“对外形象”上的反差,于和伟就是能把这种反差魅力演绎出来,给予观众立体鲜活的人物感受。

若故事中的周乙不死,万幸长命百岁活到了现在,你猜他的信仰是否依旧明确而坚定?

作为虚构的文艺角色,周乙还是死掉最好。

周乙的死,在剧情中是必然,于我们观众也最有怀念和反思的意义:英雄千古,我们后人又走上新的悬崖,该如何面对?

(End,喜欢本文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短评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12年后,《风声》之后国产谍战片的下一棒,《悬崖之上》接住了。

5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最大的bug是小兰在车站开枪杀了一个警察后没有被发现

7分钟前
  • Sean
  • 还行

节假日去影院真是种折磨:后排的中年夫妻全程大声解说剧情;右边的中年女人每声枪响都要大叫一声“哎妈呀”;前排的小孩从关灯就大喊着要出去玩,一直喊到张译受刑变成了尖叫。周围人劝妈妈把孩子抱出去吧,他妈妈说要出去你自己出去......于和伟被铐时孩子开始嚎啕大哭,哭了十几分钟,黑暗中终于响起了最悦耳、最有磁性的吼声:“滚出去,别在这嚎!”妈妈终于抱孩子离场了......我他妈简直想冲上去跪舔这位男神!亮灯后我到处搜寻这位伟大的身影可惜找不到了,男神!我爱你!!!p.s. 电影很好看,悬念迭起节奏紧张,摄影剪辑很稳,五一最佳

10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约莫是老谋子近五年最稳定的一次发挥,也大概率是今年五一档最能看的一部。拍得艰难(冰天冻地,剧组又经历两次隔离),但我却没能从他摄影机不停的紧迫感里看出真正的表达欲:相比《一秒钟》有意反抗的初心,《悬崖之上》显得没那么必要,纯粹是秀一把工匠手艺,没野心探索谍战片的新路子。节奏把控是到位的,文本的悬疑感、紧张感从始至终立住了;但群像的塑造真不如《风声》,都太像创作者的棋子:过于强调行动,没留太多空间深挖人物内心,可动作戏的视听和调度也稍平了些。刘浩存真像一株无辜的水芹,泪眼盈盈却空洞干瘪,实在看不到她作为演员的潜力。无论如何,一位年过七十的大导演,仍在跳出舒适圈、尝试不同类型,学黑泽明谦卑地说“我还在学习拍电影”;反观一些青年导演,一看豆瓣评分低,就骂这届观众不行,对比之下是不是太过惨烈?

13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先说结论,非常惊喜。老实本分地完成这种类型故事该有的样子,不耍花,不耍滑。《悬崖》的剧版已经非常优秀,相比于那个故事在整条时间线上保持紧绷,这个电影版就是只在一个截面的刀刃上起舞。这种已经非常成熟的本格谍战看的其实是演技、氛围、服化道美术等等所有细节的扎实程度,这部电影都做得非常到位。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群戏,除了刘浩存有点跳戏之外,每个演员的举手投足和一笑一颦都有得品咂,尤其于和伟太令人赞叹。当然,有些地方的剪辑回溯显得急躁,可能是囿于篇幅。张艺谋是中国导演中被误解最深的一个,人们希望他是大师,隐士,艺术家和叛逆者,但他自己看起来却极其不爱惜羽毛,其实他很清醒,每件事想要什么,会失去什么都明明白白。他所有片子都在探索一个想要的面向,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从这个角度去看,就比陈凯歌好得太多。

1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老谋子不愧“华语电影色彩学”领军人物,衫乌,雪白,血红,几种颜色,一个世界,被大雪覆盖着的黎明,好珍贵。这又是非常不张艺谋的电影,不浓烈,不奔放,满满的克制隐忍,反而成就了电影气质。70岁了,还是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张艺谋。

17分钟前
  • 壹安²
  • 力荐

为什么张宪臣会因为找儿子被抓住,虽然他是特工,经过专业训练,但他毕竟不是超级英雄,本质上还是普通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会有私心,更别说这个人还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生儿子。为什么张宪臣越狱失败后不自杀,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没完成——协助周乙诬陷金志德。张宪臣上金志德的车不是偶然,是周乙对他说:上那辆白车。而那辆白车,正是金志德的车。对张宪臣进行电刑的时候,高科长看了周乙一眼,想看看周乙是什么反应。周乙极力保持面无表情,直到高科长走向张宪臣后,他的眼睛才出现了泪光。楚良服毒后,他那么努力地想要把毒药抠出来,身边的人以为他是想留活口,但只有他知道,楚良不是敌人,是同志。楚良死后,他那句“妈的,晚了一步”是带了哭腔的。高科长赶来后,他又变回面无表情了,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角色的角力关系与《一秒钟》并无二致,但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情感冗余被拿掉,只在呈现高强度的剧力,张艺谋电影的“动作感”通常也与剧力胶着。定位与伊斯特伍德变得相似。

24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推荐

讲真,张艺谋拍商业类型片还是拿手的,从镜头语言到表演调教,没得说,继续高产吧!

27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为了完成任务,在哪里跳车,朝哪里呕吐都很重要。告诉小兰要抱有同志已死的觉悟,终究难以放弃孩子犹生的幻觉。读过伊索寓言便知道,欺骗是立身的母本,谎言是求生的记号,鬣狗与狐狸谁都难以在乱世里幸存。无法从楚良口中掏出的药片,如果成分是剧毒,那毒的名字叫甘愿。抱有幻觉必死,心向黎明永生。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也就是个行活,感觉拍的不是很认真。

31分钟前
  • seth
  • 还行

风声之后又一部好看的谍战片。画面运镜一流,漫天飞雪的东北大地,暗流涌动,火车上邻座可能就是敌人,哈尔滨化身特工之城,没人知道身边是敌是友。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先辈仍然能不屈不坚守信念挠,以特有的方式传递信息执行任务,即使牺牲前也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令人感动和敬佩。演员演技都很好,最喜欢于和伟的表演,隐忍又克制,以微表情致胜。国师镜头下的谍战冷静又克制,同时又有大量留白给人思考。影片一开始就基本交代了敌友关系,没有太多的悬念,更多的是探究人物人性本身。但是张译被捕那场戏感觉有点断层,不知道是不是删减了。而且喜剧元素过多,把紧张的氛围破坏掉了,不太喜欢这样。当然整体还是一部好看的国产片。“我们能等到天亮吗?”刘浩存最后的发问让人泪目。感谢先辈们的奉献,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

36分钟前
  • 芝士奶盖四季春
  • 推荐

这电影挺好,只是不太适合上了一天班,明天还要加班的人。不是因为剧情有多复杂——其实并不很烧脑——主要是电影当中许多魅力都凝聚于细节上,需要观众细心看,慢慢品。如果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看这部电影,虽然囫囵吞枣也能看个明白,但是魅力就会削减许多。影片节奏并不拖沓,打从一开始就单刀直入的进入主题。但寻常的电影节奏有高有低,有紧凑有缓慢,而这部电影的节奏一直处于同一高调。加上文戏居多,且全程冷峻,没有大起大伏的情感波动,以至于喜欢快节奏的观众可能开始挺满意,但时间一久便不太能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但如果观众精神好或者耐心好的话还是能从许多细节当中品悟到滋味的。像《归来》一样,不看手表根本不知道电影进度如何。

37分钟前
  • 温岭阿浪
  • 推荐

7.5分。工整、好看。但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这种由一拨会演戏的演员主演、剧本能把故事讲称头、剪摄服化道各方面都到位的电影本应该是中国院线电影的基本水准线,可为什么它成了张艺谋级别的导演才能拍出来的?它不应该是一个崭露头角的青年导演拍出来的吗?反过来看,张艺谋级别的导演还拍这样的行活商业电影有什么意义呢?对电影史尺度上的艺术性或者思想性有任何贡献吗?当然了,张艺谋想拍什么电影都是他的自由(虽然他事实上并不自由),我不是在质问他,我问的是中国电影出了什么问题。【JSZ万达】

40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小兰车站开枪都没人听见真的说不过去啦!

44分钟前
  • 赵敏🤤
  • 推荐

一次稳妥、又在各方面都完成得“顺滑”的完成;或许会被诟病于“妥协”,或许被褒奖于纯熟;但无论如何,都属于(最简单意义上)好看的那类就是了。每个抛出去的环,都会在预测范围内的时间里马上解决掉;再抛出,再解;紧紧相扣,就如同几个小标题一样迅速地粘连起来,不准备留下太多缝隙,全情希冀观众的投入。如果这还不足以概述它的优势的话,那就是除去刘浩存以外全员都发挥上佳- -这不是用群星堆砌的繁华,而是好戏之人置身修罗场般的趣味交锋。

4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冷峻克制,表演工整,剧情还是差了点,张译怎么突然就疯癫下车找孩子了呢,小姑娘怎么就跛着脚逃出火车站了呢,任务怎么就瞬间完成了呢,太神

50分钟前
  • 唱唱反调
  • 推荐

节奏好奇怪,重点不应该是乌特拉计划怎么完成的吗,前面做了那么多牺牲,为什么小兰和老周在电影院碰了个头,镜头再一转任务就成功了?书店那一遭属实有点超能力,人从书架前过了一圈书就没了。于和伟演得真好,张译和秦海璐也很好,朱亚文和刘浩存有点拉,老金好倒霉。

52分钟前
  • 堀京子
  • 还行

3.5 是好看的,全程紧张,但不太经得起回想深究,无论是剧本(悬念段落的粗暴堆砌和段落之间的不连贯不严谨)还是调度(无论是追车戏、街头枪战还是密闭小空间的动作戏,拍得都很敷衍过场,有一场戏甚至缺失了重要的角色反应镜头),收尾应该更利索点,表演都很好。

5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跟“风声”走不同路子的谍战片。国师的电影总是意境强于故事,以致于看完只记得漫天飘飞永不止歇的雪花。只要熟悉近现代史就该知道,国破之后便是家亡——这可能是我此生都无法做恨国党的原因吧...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