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第17号战俘营

战争片美国1953

主演:威廉·霍尔登,奥托·普雷明格,罗伯特·斯特劳斯

导演:比利·怀德

 剧照

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2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3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4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5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6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3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4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5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6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7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8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19第17号战俘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25

详细剧情

二战时期,一批美国战俘被关押在德军的监狱里,故事就发生在17号监狱(Stalag17)。有两名囚犯想要越狱,却被德军所杀,监狱里的囚犯们开始怀疑他们其中有人出卖了他们。大家都把嫌疑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狡猾的Sefton(威廉·霍尔登WilliamHolden饰)身上。Sefton虽然也是个囚犯,但他靠组织“赛马”、卖酒还有出租望远镜赚了不少钱。不久,一位美国中尉Dunbar(DonTaylor饰)被抓进狱中。他在法兰克福火车站制造了爆炸案炸死了不少德军。然而此事随即被德军军官OberstvonScherbach(奥托·普雷明格OttoPreminger饰)所获悉。Sefton被认为就是那个泄露了消息的内奸,挨了一顿揍。然而他依旧宣称自己是无辜的。Dunbar即将被纳粹军处死。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内奸?到底中尉Dunbar能否逃过一劫?\r本片主演威廉·霍尔登获1954年奥斯卡影帝,导演比利·怀尔德也获得最佳导演提名。

 长篇影评

 1 ) At ease! At ease!

同名舞台剧改编。扮演影片中那对活宝(Animal&Shapiro)的演员正是出自原舞台剧,其中一个(Animal)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战俘营是沉重悲惨的,无间道是惊悚残酷的,但本片却是轻松幽默的——这就是Billy Wilder的风格。影片以一次失败的越狱开始,以一次成功的越狱结束,中间讲述了德军战俘营的美军官兵们苦中作乐斗智斗勇的故事。关于主题,豆瓣的一篇影评分析得很到位,包括对商业至上主义的抨击、对铁幕政治的消解、对集体意识的批判等(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90784/)。当然,你也完全可以把它当做《热情似火》式的喜剧,没心没肺的躺在沙发上乐呵俩小时。
角色颇为讨巧的William Holden凭此片拿到了人生唯一一个奥斯卡奖。他在上台领奖时只说了两个词:Thank you,成为当时最短致辞的记录。但他绝不是耍酷,而是身不由己——当时晚会已经超时,没时间给他答谢了。

 2 ) 为什么霍尔登最后一句话很绝

(非常主观的理解,可能毫无道理。短评装不下放这里)

在影片结尾,霍尔登离开战俘营前对战友说:“如果你们以后在街角遇到我,请假装不认识我。”

这应该是本片我最喜欢的台词。

本来按好莱坞更常见的套路,霍尔登的角色在影片结尾应该完成价值观的转变,从独善其身到参与集体主旋律,并通过最后的冒险证明自己的转变。

这里对比怀尔德早几年拍摄的《开罗谍报战》,片中的法国姑娘在故事开头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弟弟,然而影片结尾在男主角劝说下理解了更伟大的利益,选择为大局牺牲自我。她走的就是上述套路。

《战地军魂》里的霍尔登似乎也要走同一条路,直到他钻进地道,轻飘飘地对上方战友说:“如果你们以后在街角遇到我,请假装不认识我。”

一句话否认了他归顺集体的可能,让人联想他冒险救军官出去,似乎并不是为了服从某种集体利益,或为之前的利己行为赎罪。似乎他只是为了自己能顺带出逃,离开这个不理解他、他也并不喜欢的集体。他以后也不愿再与这个集体有什么瓜葛。

他依然是那个奉行个人主义的犬儒商人。他没有变。

在我看来这就很绝。

 3 ) 锄奸行动

2023.02.01

德军看守舒上士是个笑面虎,表面和气,和囚犯们嘻打哈笑,其实笑里藏刀,德军在战俘营安插了一个奸细,他负责和这个奸细通风报信,传递情报,阿文和阿壮越狱失败被打死就是他传递的情报所害。战俘们私藏收音机他很快就知道了,并且一下子就能找到,战俘营指挥官谢上校很快知道了新来的战俘杜詹森真实身份,带走了他,毫无疑问战俘中间妥妥的有内奸。

战俘们闹起了内讧,他们高度怀疑生财有道的阿佘,其实大家早就对这个很会做生意的阿佘心怀不满,他可以弄到一切生活物品,大家喝刷锅水,他吃生煎鸡蛋,别人只能远远的看一眼俄罗斯女战俘,他却可以买通看守偷偷的溜过去约会,他的百宝箱里应有尽有。他在战俘营中经营黑市,黄赌毒无所不及;自制烧酒出售,经营地下赛鼠,弄来架望远镜出租给俘虏们偷窥对面的苏联女战俘,最可气的是他没心没肺的赌战俘越狱不会成功,结果真赚了一大笔,让人不可思议,因此大家自然而然的怀疑到他出卖同胞,于是借机狠狠的修理了他。

舒上士来到4号营房,发现战俘们都在听一个囚犯站在板凳上高声朗读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狡猾的舒上士知道他们是在逢场作戏演给他看的,发现舒上士到来,囚犯主动汇报“我们在洗脑”,并下令转身向舒上士敬礼,结果转过身来的囚犯全部粘贴了希特勒的小胡子,一起高呼“胜利,胜利,胜利”,把个舒上士烦得直嘟囔“一个统帅就足够了”。

阿佘先发现了灯线的秘密,并且亲眼目睹了保安长阿柏和舒上士的对话,原来如此。由于阿伯的出卖,德军掌握了杜詹森确凿的犯罪证据,秘密警察将带走他。战俘们决定采取行动救出杜詹森,阿佘因内奸嫌疑被留下,他主动要求阿柏也留下看守他,这样没有了内奸的监视,囚犯们成功的救出杜詹森。从现在开始阿佘寸步不离的盯上了阿柏,让他无法传递情报。

谢上校疯了,他不惜拆了战俘的营房也要找到杜詹森,其实杜詹森就藏在营房对面的蓄水箱里。战俘们抓阄决定谁陪杜詹森一起逃,阿柏主动请缨,这个时候阿佘当众摊派,揭穿阿柏的真名叫普辛格,是个德裔美国人,珍珠港事件后回到德国,被德军派来战俘营做间谍。阿佘从阿柏怀里搜出一枚国际象棋的黑皇后,演绎了一遍阿柏是如何同舒上士以灯线打结作暗号,用桌子上的国际象棋空心黑棋皇后来传递交换情报的。

一切真相大白,阿柏想反抗被制服。阿佘毛遂自荐,愿意冒险带杜詹森逃走,成功后还可以向杜詹森的富婆妈妈要一万元赏金,何乐而不为,阿佘真的天生就是个商人的料,不过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个作死的风险行动。至于间谍阿柏被当作诱饵抛出去使用,也算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吧。

 4 ) 民意or民主,又一次令人反胃

一次不成功的越狱,两条年轻的生命,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一场义愤填膺的私刑。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战地军魂》,在12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是的,发生在德军战俘营的种种,却演变成了一场如假包换的喜剧,因为本片的导演和编剧叫做比利·怀德。

这个因为拍电影而躲过纳粹屠杀的波兰犹太人,不可能忘记自己的亲人都死在了集中营,所以他在电影里对德国人极尽讽刺。就算派拉蒙高层因为考虑西德市场而要求他把片中的德国军官换成波兰人,比利·怀德也无动于衷,这为他日后与派拉蒙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在比利·怀德的电影里,主人翁都是些小人物,这可能与他曾经的经历有关。对一个颠沛流离到住过厕所的人来说,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日常,才是最有人情味的。

在《战地军魂》里,由威廉·霍尔登饰演的男主角塞夫顿,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一个白瑞德式的精明商人。尽管只是些雪茄、鸡蛋,以及和女战俘亲密接触的机会,但在当了两年战俘的美国大兵眼中,塞夫顿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具有致命的诱惑。

自然,塞夫顿成了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谁让他在大家抽纸烟的时候抽雪茄?谁让他在大家喝清水土豆汤的时候吃煎鸡蛋?谁让他在大家只能靠望远镜偷窥女战俘洗澡的时候与女战俘亲密接触?

所以,当一切迹象都指向他是出卖同伴的间谍时,早就看他不顺眼的众人在没有任何人证、物证的情况下动用了私刑。嗯,这就是正义人士的民主,这就是民主人士的民意——几十号人殴打一个,而这也是属于比利·怀德的黑色幽默,你美国不是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吗?那我就把你的民主让大家好好瞧一瞧。

当然,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在美国大兵的军歌嘹亮中,真间谍露出了狐狸的尾巴,最后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这并不是比利·怀德最想告诉大家的,因为黑色才是比利·怀德的标志。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没有哪个所谓的正义人士向被冤枉了的塞夫顿致歉,只有一个狱友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们错怪了你。”其他人呢?自然是忙着去惩治真凶了,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啊,好像之前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些正义人士还做了什么呢?他们瓜分了塞夫顿的红酒、酿酒机、雪茄等一系列私藏。正如库布里克在《光荣之路》里告诉观众的——很多时候,所谓的爱国主义不过是恶棍的保护伞罢了。

和白瑞德一样的塞夫顿对此毫不在意,再加上也没有一个郝思嘉让他着迷,看穿一切的塞夫顿和之前很多次一样在狱友身上擦着了火柴,淡淡地回了句:“算了。”因为,此时,这位精明的商人,已经计划着如何巧奔妙逃了。

“假如以后在街上遇到,请装作不认识我。”这是塞夫顿向众人的告别,也是比利·怀德的点睛之笔,谁要和你们这些名门正派做盆友呀,招呼都懒得打一下。

 5 ) 我像黄鼠狼一样逃离了那些让我不愉快的人

威廉•霍尔登在出演了《日落大道》中的那个小编剧之后,他与比利•怀尔德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又陆续合作了好几部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战地军魂》中他所扮演的二战德军战俘塞夫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在影片的结尾说出的那句怀尔德式的幽默笑话——“如果我什么时候在街角碰到你们这些废物,我们就假装不认识吧!”

《战地军魂》是比利•怀尔德导演生涯中在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此前所有的电影中最好笑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军战俘营中,一群美国战俘和纳粹军官斗智斗勇的故事。这群战俘的斗争总是莫名其妙地受挫,他们于是非常机智地判断出有人向纳粹军官告密,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最不喜欢的一个人——威廉•霍尔登所扮演的塞夫顿。而实际上纳粹军官安插在他们中间真正的间谍则有意助长了这种怀疑。

威廉•霍尔登不是太喜欢塞夫顿这个角色,他觉得这个人太自私了,一点都不符合自己做人的风格。他不断地要求比利•怀尔德把这个人写的更好一点。当然,他遭到了拒绝。塞夫顿这个角色最初是留给查尔顿•赫斯顿的,他在美国以扮演银幕英雄为人所喜闻乐见。不过,比利•怀尔德很快把塞夫顿这个人写成一个反英雄主义式的人物,这显然有损于查尔顿•赫斯顿以往的良好形象。威廉•霍尔登在《日落大道》中已经证明自己绝对适合扮演银幕小滑头。塞夫顿也是一个小滑头。他从不参与战俘们的斗争,这让他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他很有商业头脑,在战俘营中经营了一个小型赌“马”场和一间“酒吧”。不过“马”是用老鼠来代替,而“酒吧”出售的则是用一个以老土豆皮为原料的简易发酵装置酿造的“杜松子酒”。他还制造了一副望远镜,狱友们可以付费用它来偷窥俄国女战俘洗澡。很显然,塞夫顿是这群战俘中最富有的人。但他却从来不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当别人吃着监狱为他们专门定制的几乎可以用来洗衣服的“土豆汤”时,他却大摇大摆地煎起了鸡蛋。他对狱友说道:“你们可以当英雄,像那些胸膛上开花的家伙们一样。我要呆在这儿,我要把自己弄得尽可能的舒服。”
当我们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不由自主的强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在他身上。这群美国战俘很快就十分确信塞夫顿就是那个可恶的通敌者,并且在一天夜里集体把他痛扁了一番。这是影片的迷人之处,真正的间谍躲在暗处,而这个可怜的小人物却受到莫大的冤屈。直到这时,塞夫顿才下定决心找出那个让他成为通敌者的间谍。我们的主人翁第一次拥有坚定的意志来推动故事主线的发展,而观众早就急着想知道答案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比利•怀尔德不过是又讲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而已。影片吸引我的地方则在于怀尔德为这部影片精心设计的层出不穷的笑料,以及透过这些笑料怀尔德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果说影片中的笑料就像一架格林机关枪,或许有些夸张。但它至少也是一把AK自动步枪。这些笑料有些是属于比利•怀尔德自己的,比如那个外号叫“禽兽”的家伙,他睡着的时候,他的小伙伴只有用贝蒂•嘉宝才能把他叫醒;而更多的笑料则是恩斯特•刘别谦式的。拿一部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刘别谦电影《你逃我也逃》来讲,影片中有一段故事讲到戏剧女明星玛利亚的一个仰慕者——年轻的空军军官——要求拜见她,出于虚荣心,玛利亚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且告诉他在自己的丈夫扮演的哈姆雷特说出“to be or not to be”时,到化妆间来见自己。于是,一个经典的刘别谦式笑话上演了。我们事先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但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忍不住笑了。当玛利亚的丈夫说出“to be or not to be”、一本正经地准备开始自己精彩表演的时候,这位坐在第二排显眼位置的年轻军官果断地站起来穿过长长的剧院座位溜走了。玛利亚丈夫的反应更是让我们忍俊不禁——他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表演失去了吸引力了。这一场景之后又再次上演,当这位军官又从同样的位置离开时,这回玛利亚的丈夫愤怒地说出了自己哈姆雷特的独白。这一次,刘别谦让观众笑的更凶。

比利•怀尔德从来都不讳言自己从恩斯特•刘别谦那里学到了什么。在他的工作室里就贴着“刘别谦会怎么做?”的标语。谈起刘别谦,比利•怀尔德这样说道:“他总是在一个设定好的情境里面藏着暗讽,只要观众把它们加起来,你就能收获笑声。”在《战地军魂》中,有一个声音酷似唐老鸭的新闻播报员,负责把监狱长安排的活动或者训示传达给各个牢房。他有一句口头禅——“at ease(稍息)”。由于他的声音如此独特,观众可以马上注意到这句口头禅。他每播报完一条新闻都会说一句——“at ease”,而那个外号叫“禽兽”的狱友每次都极不耐烦的跟一句——“at ease”,而这个播报员每次都以一种“看来你小子想挨揍!”的神情看着这个对自己意见很大的人,稍作停顿,然后播报下一条新闻……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怀尔德就为观众迅速地设立了一个刘别谦式的情境,然后讲出一个笑话。还有著名导演奥托•普雷明格扮演的那个纳粹典狱长,他非常爱惜自己的靴子,当他呆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会只穿着袜子走来走去。他通过牢房的间谍破获了一起炸毁德军军火供应车的案子,于是打电话向他的上级邀功。他坐在桌子上,抬起脚。他的传达员非常知趣地拿着长长的军靴来给他穿上。他打电话每说完一句话就会磕一下鞋跟。然后他挂上电话坐在桌子上,抬起脚。他的传达员又心领神会地为他脱去军靴……还有那个外号叫公爵的狱友,他一直觊觎塞夫顿的私人财产,并且死心塌地地怀疑塞夫顿就是通敌的间谍。塞夫顿喜欢抽雪茄,他每次都拿火柴杆在公爵的身上狠狠的划一下。这成了一个习惯性的情境,之后每当塞夫顿要抽雪茄的时候,我们知道,他马上又要用火柴杆在公爵的身上狠狠地划上一下了。

在比利•怀尔德的所有电影中,恐怕没有哪一部能够像《战地军魂》这样为我们塑造这么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哪怕是一个极不起眼儿的小角色,他的出场都是那么地饶有趣味、令人难忘。怀尔德精心设计的笑料居功至伟。但一个更加吸引我的问题是,把这么多的笑料、这么多可爱的人物穿插在一起,怀尔德又是怎么让整部影片的结构显得绝不松散的?他又是怎么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总是能回到故事的主线上的?别忘了,影片真正的主角可是威廉•霍尔登扮演的塞夫顿。绝大多数电影剧作教材都会告诉我们,你在次要人物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最后你就会脱离你的主要人物;几乎每个有经验的剧作者都会告诉你,一定要在影片的第一幕就介绍你的主要人物,并且让你的观众明白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实上,在《战地军魂》这部电影中,直到影片第二幕的开始,怀尔德才以旁白的方式大致为我们介绍了塞夫顿这个人。而绝大多数时候,塞夫顿都逃离了我们的视线。因为他从来都不和自己的狱友们混在一起。但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已经告诉了我们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程度。通常情况下,观众是最懂得欣赏故事的人。只要你的影片中出现任何一个不符合情境的举动、任何一次滔滔不绝的废话、任何一次偏离于故事主线的叙事,观众马上就会用他们连绵不绝的哈欠和迷离的双眼来告诉你,你费了这么大的劲,不过拍出了一部极其无聊的大烂片。观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或许只有在中国才有例外)。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电影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都没有问题本身那么复杂。有时候,你的生活之所以那么糟糕,可能仅仅是因为在你的窗台上,缺少一盆盛开的鲜花。在《战地军魂》这部电影中,所有问题的根源全在于影片开头的那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比利•怀尔德迅速地为我们设置了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就像《盗梦空间》里面的那个陀螺一样始终在观众的脑海里打转,使得怀尔德可以像藏起那个真正的纳粹间谍一样,把塞夫顿藏起来,同时也隐藏了故事的主线。然后,怀尔德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讲述他的笑话了。

怀尔德迅速设立了一个情境:对立与怀疑


影片开始于这伙战俘策划的一次越狱行动。塞夫顿试图提醒他们潜在的危险,但显然没有人对他的意见感兴趣。正当这伙战俘陶醉于自己实施了一次完美的越狱行动时,塞夫顿打赌说那两个人连牢房旁边的小树林都出不了。群情激愤的狱友于是掏光了所有的香烟来跟他打这个赌。很快枪声响了起来……塞夫顿大赚了一笔,但这让他的狱友们很没有面子,并且直接把自己推向了他们的对立面。正是这个场景开启了整个故事的主线,之后所有的线索都围绕着它来展开。它首先使得塞夫顿受到人们普遍的怀疑,他们的每一次受挫都加深了这种怀疑,直到第二幕的中段,他们狠狠地把塞夫顿揍了一顿。这让塞夫顿在第二幕结束时成功找出了那个让自己背黑锅的间谍。剩下来的,就是如何捅破他的诡计了……

影片结束于塞夫顿策划的一次完美的越狱行动。他已经掌握了一张王牌,并且迅速想出了一个可以大大提升越狱成功率的计策。他决定亲自实施这次越狱,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和这群战俘们说拜拜了。有人指出,在这部电影中,比利•怀尔德非常机智地对“群体意识”进行了批判。很难讲比利•怀尔德的本意是否在此。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地可爱,但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就既可爱又面目可憎了,尤其是他们仅凭个人好恶以及自己神奇般的推理和联想就断定塞夫顿罪名的时候。他们用一顿暴打作为对塞夫顿的审判,并且理直气壮地把他的个人财产据为己有。而那个真正的间谍正是利用了这个弱点来为自己打掩护。许多时候,如果不是热心市民在抓小偷,当你看到一个人被很多人群起而攻之,那已经基本上可以判断,真理可能就掌握在这个倒霉蛋儿的手中。不过,影片中的一个小细节告诉我们,比利•怀尔德可能并不打算对这种所谓的“群体意识”进行批判,即使批判,也是极其温柔地批判。当塞夫顿揭穿了纳粹间谍后,他拿出了半截雪茄,然后用火柴杆迅速地在公爵长满胡须的脸颊上狠狠地划了一下。然后怀尔德给了公爵一个近景镜头,我们看到他捂着自己的脸颊,兴奋地望着塞夫顿,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看上去,他很高兴,而且对于塞夫顿不是真正的间谍这件事也感到非常满意。如果怀尔德真要批判什么的话,那么洋溢在这张脸上的恐怕得是另外一种表情了。

公爵对故事的结局很满意


怀尔德从来都不会理直气壮地在电影中批判这个批判那个,他只是想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但在这些故事背后,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他对人类社会尖刻的洞察。虽然他把自己隐藏的很好。但他总是让我们在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默默地感受到——“人性,也就他妈的那么回事儿吧!”怀尔德不止一次说过,《战地军魂》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他喜欢这些可爱的人,更喜欢塞夫顿这个角色。实际上,在所有怀尔德的电影中,塞夫顿是最接近于他本人的银幕形象。他机智果断、极富洞察力,并且懂得精明的算计。他不英俊,但却潇洒。他懂得掩饰自己英雄主义式的正义感,只求让自己过得舒服。他之所以不参与狱友的斗争,因为他明白这些人就是一群蠢货。直到影片的最后他把事情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巧妙地把自己英雄主义式的行为伪装成一桩买卖,而且还不忘抖出一个怀尔德式的笑话。

就像比利•怀尔德自己对别人说的:“我像黄鼠狼一样逃离了那些让我不愉快的人。”

文/侠客光影

 6 ) 可爱的Billy Wilder与Johnny的美国漫游

本来Billy Wilder一向把人物处理得有些正邪分明,应该是我排斥的类型。
但他实是一只clever little bastard。聪明、有趣、精到,坏主意一肚子。
什么都不用,只一句'Nobody's perfect'(Some Like it Hot)就让我不能不爱他。战俘营里赛老鼠、组装望远镜看俄国女兵洗澡、用伤残士兵空荡荡的裤管运送各种物资……花样百出的Stalag17,让人屏息也让人开怀。

Johnny是爱尔兰反对英国征兵的一首民歌里的主人公,他老婆在去集市的路上碰到了他,她反复唱Johnny I hardly knew ye。他没胳膊没腿,也没有眼睛,活脱脱一只armless boneless chickenless egg,能认出来真不容易。“Johnny,我向你发誓”,他老婆最后唱,“他们再也不会带走我们的儿子了。”
爱尔兰大饥荒以后,这首歌被爱尔兰移民带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它的调子首先被南方军队改编成军歌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很快传唱到北方,后来全国人民都在唱了。Johnny在美国摇身一变,成了人人待见的战斗英雄。
Stalag17的美国战俘们过圣诞节就在唱他,也许和我们春节里海外华人聚餐齐声《歌唱祖国》意思差不多。
1964年,Dr.Strangelove把这段旋律用作主题音乐,鼓点之后加两段铿锵的男声哼唱,取名为Bomb Run。在Bomb Run激动人心,悲壮恢宏的旋律陪伴下,一架在苏联炮火下幸存的B-52轰炸机像一位悲情而无畏的孤胆英雄,独自踏上毁灭人类之路。炸弹上写着'Dear John',像一封信的开头,也许是写给战士的情书吧。
Die hard的配乐Johnny也参与了,可惜我没看过。

 短评

7.5 看习惯了严肃的二战题材电影后对这类幽默感十足的作品并不感冒;悬疑不保持到最后的作品不算优秀的悬疑作品;这部作品算逃狱类的鼻祖吗?

3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How do you expect to win the war with an army of clowns?--We surely hope you'll laugh yourselves to death.配乐

6分钟前
  • Donnie
  • 推荐

前半截非常好 比利怀尔德确实擅长于刻画这种亦正亦邪的人物 故事流畅台词到位 后半截就稍微流于简单啦 总体而言还算不得是比利怀尔德第一流的作品

11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King Rat里的鼠王也是Sefton式人物,在战俘营吃得开,表面自私明哲保身最后作为总会出剧中人意料(还都有煎鸡蛋镜头,不过日军战俘营就是比德军战俘营看起来更肮脏)。这个营区关的都陆航怎么不送到Stalag Luft去。至于告密的可耻奸细么,一定不能是美国人内奸,必须是德国人间谍才对!

13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自以为高尚的人们最喜为不合群者私设道德法庭。“如果咱们在美国重逢,不要假扮我的老友。”最后的那段口哨极爱。有意思的是,怀尔德几位常用男主角都拒绝了这个“美国犬儒主义继承人”式的角色,就连威廉霍尔登也是不那么情愿地演出了这个角色,但霍尔登却凭这个角色获了奥斯卡

1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力荐

B+/ 坦白说这次有点被怀德设置的转折蠢到,但毕竟画风上是喜剧人物智商偶尔下线依然能接受。尽管怀德向来都能将幽默与悲伤恰到好处地糅合,但个人还是觉得类型杂糅+喜剧化的战俘营呈现削弱了深度力度。好在群戏和霍尔登的表演依然是值得五星的。原来热情如火前怀德已经开始探索同性异装了。

1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曾有位朋友不能理解比利·怀尔德何以会被尊为大师,其实,他之为大师,与希区柯克非常类似,不同的是,希胖专注于悬疑、惊悚、犯罪,而他游走与各种电影类型,但往往能拍出非常妥帖的作品。又是一部好看的比利·怀尔德式作品,这次是战俘营里的故事。男主威廉·霍尔登便是《甜蜜蜜》中姑妈念念不忘的那

24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看日落大道的时候真没发觉威廉·霍尔登有那么帅啊,看来不但是偶像派更是演技派,奥斯卡影帝实至名归。虽然是纳粹集中营题材,不过风格竟然是偏喜剧,看的一点不闷,作为一部群戏里边太多配角让人印象深刻,德军军官真是一大笑料提供者,还有“野兽”根本就是2B女孩里Oleg穿越过来的吧!形似神似!

26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悬疑加喜剧的集中营故事,很Billy Wilder,德军狱卒和美国大兵们随意开着玩笑的另一面就是和奸细互通有无,集中营里的苦中作乐,屡次逃脱不成的牺牲,残酷中不易的轻松,这就是战争。William Holden帅,片子里还有弄混Betty Grable和Clark Gable姓名的梗~

29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还有什么能比手持正义大旗的“好人”们更可怕的?

34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love the cynical/realisic tone and the suspenseful second hour, but does this film really need to be a comedy??

39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又是一部教材式剧作,值得一提的是喜剧部分展现了一个临时的跨性别角色,比他的《热情如火》早了好几年,虽然他总是通过性别错位来制造笑料,但却是对人物带着一点同情和理解的,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42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与纳粹走狗打成一片,在百花丛中尽显潇洒,但这不该成为被孤立的理由。与雪茄美酒终日相伴,在战俘营中出尽风头,但这不能成为被怀疑的借口。理性与精明是我赖以生存的筹码,忍耐和算计是我逃出生天的手段,如果以后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你们当中的一员。狱中商人的浮沉记。根据百老汇舞台剧改编,集喜剧、谍战、监狱、战争多个类型于一身,虽是战俘营的小空间群像戏,但其丰富程度俨然一副狱中小社会。塞夫顿的形象区别于其他军旅题材的英雄主义主人公,他凭借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精明的商业头脑,在狱中分别开设酒吧、赌马、情色业,是军人也是资本家,遭遇士兵们的仇视也是理所当然。除此之外,滑稽军官、活宝兄弟、演奏者、潜伏者、落难英雄,分别为故事提供了不同的情绪价值,但剧作前后重心上的转化还是显得有些生涩。

4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B】①虽然和比利怀德其它作品比起来略微逊色一点,但还是很精彩②记住了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 again这个曲子③圣诞时的战俘营群舞戏……太基了……④又一部脸盲症患者的噩梦

5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每一句台词都精妙绝伦,如此举重若轻地书写纳粹战俘营中的美俘生态,在嬉闹中书写着正义与邪恶的博弈,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54分钟前
  • 朱熠
  • 力荐

在一个信任丧失人人自危的集体中,一个处事原则孤独的人最可能陷入道德孤独的境况之中,成为出卖集体的替罪羊。

59分钟前
  • 大海
  • 还行

战俘生活写照,怀尔德将它化作喜剧,戏剧张力极强,太喜欢了。信任关系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因素。影片结束在充满希望的口哨声中,未卜的将来渐渐明晰,曙光即将到来。另,威廉霍尔登在这部片子里魅力值爆表,以前看日落大道还没发现,终于明白怀尔德为什么这么喜欢他了!1055

60分钟前
  • 阿茶
  • 力荐

很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词汇已经贫乏到只有好棒好喜欢这种了),口哨那一段的旋律实在太熟悉了(在《奇爱博士》里找到了),顺便了解下这个曲子的由来,也是著名的反战歌曲。

1小时前
  • 阿卜
  • 力荐

各种监狱片、越狱片的鼻祖?小空间内群像式的表演,人物却无一单薄平板。矛盾冲突的设置到一一化解的过程中,穿插着比利怀德一贯的幽默机灵,令人时时莞尔,开怀不已。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这部电影最棒的就是对人物简洁又鲜明生动的塑造了。“如果将来有一天在街角遇见我,请假装不认识我。”这大概也是William Holden最帅的一个角色了吧。

1小时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